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pdf_第1页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pdf_第2页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pdf_第3页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pdf_第4页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8 卷 第 1 1 期 2 0 1 6年 1 1 月 电力 系 统 及 其 自动 化 学 报 P r o c e e d in g s o f t h e CS U EP S A Vo 1 2 8 No 11 NO V 2O1 6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 许加柱 , 祁琦 , 梁崇淦 , 卢赛 , 李知宇 (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沙 4 1 0 0 8 2) 摘要: 针对实际工程应用中无源滤波系统占用空间受限制的问题 , 提出了无源滤波器与整流变压器紧凑化设计 方法。首先理论分析了解耦机理; 其次采用 A n s o f t 对某一容量 3 0 0 k V A样机进行建模 , 结合降阶电感矩阵方 法计算 出变压器各绕组之间的耦合系数及紧凑式滤波电抗器电感值 ; 最后, 将样机应用于某一实际整流系统 中。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对比表明: 紧凑式滤波器具有明显的谐波抑制效果。相比传统无源滤波器, 紧凑式滤 波器占用空间大幅降低, 可广泛应用于整流机组空间受限的场合。 关键词: 谐波抑制; 整流机组; 紧凑式滤波器 ; 解耦机理 中图分类号 : T M4 7 ; T M4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8 9 3 0 ( 2 0 1 6 ) 1 1 - 0 0 1 4 0 6 D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3 8 9 3 0 2 0 1 6 1 1 0 0 3 Co mpa ct Fil t e r a nd I t s Ha r mo nic Fil t e r ing Pe r f o r ma n c e Ana l y s is x u J ia z h u , Q I Q i, L I A N G C h o n g g a n , L U S a i, L I Z h i y u (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t r ica l a n d I n f o r m a t io n E n g in e e r in g , H u n a n U n iv e r s it y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8 2 , C h in a) Ab s t r a ct :C o n s id e r in g t h a t t h e p h y s ica l s iz e o f p a s s iv e h a r mo n ic fi l t e r in g u n it s is u s u a l l y co n fi n e d in p r a c t ica l a p p l ica t io n s , a n e w me t h o d f o r t h e co mp a ct d e s ig n o f p a s s iv e fi l t e r a n d r e ct ifi e r t r a n s f o r me r is p r o p o s e d F ir s t ,t h e co r r e s p o n d in g d e co u p l in g me ch a n is m o f co mp a ct fi l t e r is a n a l y z e d t h e o r e t ica l l y T h e n, b a s e d o n t h e fi n it e e l e me n t mo d e l o f a 3 0 0 k V A t r a n s f o r me r p r o t o t y p e in An s o f t ,t h e co u p l in g co e ffi cie n t s o f p r o t o t y p e win d in g s a n d t h e in d u ct a n ce s o f co mp a ct fi l t e r i n g r e a ct o r s a r e e v a l u a t e d u s i n g t h e r e d u ce d o r d e r i n d u ct a n ce ma t r ix me t h o d F in a l l y , t h e p r o t o t y p e is a p p l ie d t o a p r a ct ica l r e ct ifi ca t io n s y s t e m F r o m t h e co mp a r is o n o f s imu l a t io n a n d e x p e r i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it is in d ica t e d t h a t t h e h a t mo n ic s u p p r e s s i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t h e p r e s e n t e d fi l t e r is e v id e n t Mo r e o v e r ,co mp a r e d w it h t h e co n v e n t io n a l p a s s iv e fi l t e r , t h e p h y s ica l s i z e o f t h e f il t e r i n g s y s t e m i s e f f e ct iv e l y r e d u ce d,w h i ch i s a p p l i ca b l e t o ca s e s w it h l i mit e d s p a ce for r e c t if ie r u nit s Ke y wo r d s : h a r mo n ic s u p p r e s s i o n; r e ct i fi e r u n it s ; co mp a ct fi l t e r ; d e co u p l in g me ch a n i s m 随着 电力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 电力 电子器件 广泛应用于 电力系统 、 工业生产 以及交通等领域 , 然而其非线性特性却 给电力网络带来 了 日益严重 的谐波污染” , 其危害主要包括 : 电力系统供电电能 质量不达标, 干扰电子设备和通信线路, 用电设备 运行 不正常 、 损耗大等 。近年来 , 随着社会对 电力 系统供电电能质量的不断关注 , 谐波问题也得到了 广泛关注。 目前 , 治理谐波的主要方法有 : 在谐波源附 近 安 装 无 源 电 力 滤 波 器 P P F( p a s s iv e p o w e r fil t e r ) 。 】 。一般 由电感 、 电容及 电阻等无源元件共同 构成 , 其原理是通过对其实现在某特定次谐 波的频 率点进行调谐 , 使得该频率点的谐波 电流完全流人 谐振支路 , 从而避免谐波 电流流人 电网以达到谐波 抑制的目的。该方法优点是原理简单 , 对固定次谐 波滤除效果好 ; 缺点是装置 占地空 间大 , 且对低次 谐波有放大的作用 。安装有源电力滤波器 A P F ( a ct iv e p o w e r fil t e r ) 2 , 4 - 5 0该滤 波器主要 由检测 电 路 、 控制 电路和电力 电子变换装置等组成 , 通过快 速谐波 电流检测 , 准 同步产生一个与检测谐波 电流 大小相 等 、 方向相反 的补偿 电流 , 注入到补偿 回路 中实施谐波抑制 。该方法 的优点是补偿特性不受 系统阻抗影 响, 同时可 以实时跟踪谐波电流 幅值 、 相位和频率 , 达到动态补偿 的作用 ; 其缺点是结构 复杂, 成本偏高, 容量受限制。配置混合有源电 力滤波器 HA P F ( h y b r id a ct iv e p o w e r fil t e r ) l 。 1 。其 由 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组合而成 , 综合了两者的 优点。配置感应滤波 。它是一种不 同于传统的 收稿 E t 期 : 2 0 1 4 0 9 2 5 ; 修 回 日期 : 2 O 1 6 0 4 2 5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项 目( 5 1 4 7 7 0 4 4 ) ; 国家 电网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 目( 5 2 1 6 A O 1 4 0 0 7 V) 第 2 8卷 许加柱等 :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 1 5 无源和有源滤波的新技术 , 感应滤波技术采用在变压 器中加装谐波隔离绕组, 与外接L C 调谐支路构成接近 零阻抗的谐波短路环, 使被调谐谐波磁通在铁芯中得 到抑制。感应滤波技术优点在于滤波抑制效果好 , 结 构简单。 针对大功率整流系统 , 采用有源滤波器或混合 型有源滤波器 , 一次投资成本大 ; 而采用传统无源 滤波器或感应滤波技术 , 需要 系统提供较大的设备 安装空间。因此, 有必要开展紧凑化的设计方法。 基于该思路,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滤波器与变压器进 行紧凑化设计方法。同时, 为保证滤波器电抗绕组 与变压器绕组间相互解耦 , 结合降阶电感矩阵法, 理论分析了滤波电抗器绕组与变压器绕组间的解 耦机理; 最后, 结合某一实验样机系统, 对紧凑式滤 波器的滤波效果进行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以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工程可行性和有效性 。 1 解耦机理分析 如图 1 所示 , 变压器绕组 1 和紧凑式滤 波电抗 器绕组 2为绕制在同一个铁芯上 的两段绕组 , 其 匝 数分别为 l 和 2 ; 特别指出, 绕组2 由匝数相等、 绕 向相反的2 个子线圈a 和 b 串联组成。 图 1 紧凑式滤波 电抗器绕组与变压器绕 组布 置 F ig 1 Co n fi g u r a t io n o f r e a ct o r win d in g o f t h e co mp a ct fi l t e r a n d t r a n s f o r me r win d in g 若绕组 1 两端施加电压 , 则其在绕组 1 上产 生电动势 E 。 , 在绕组 2的子线圈上分别产生感应 电 势E 和 , 由于子线圈a 和b 反向串联且匝数相等 的, 则二者感应电势是等值反向的, 故绕组 1 在绕 组 2 感生 的总电势 l =E +E b =0 , 即便绕组 2 两端 形成 回路 , 也不会产生感应 电流 , 不会 发生功率传 递 ; 反之, 绕组2 两端施加电压 , 子线圈a 和b 产生 的电动势分别为E和E , 它们在绕组 1 产生的电动 势分别为 E , 和 显然两者也是等值反 向的 , 故总 电动势 E 。 : = E + E 。 = 0 , 表明在绕组 1 中亦无 由绕组 2 感应的电流产生 , 说明绕组 1 和2 之间是相互解耦的。 多组紧凑式 滤波器 电抗绕组 间是否也是相互 解耦的, 分析图2 给出具有2 套紧凑式滤波器电抗 绕组的连接方案。 绕组 2 绕组 3 1 、 ) b ) 1 】 =c ) d , 图 2 2套紧凑式滤波器电抗绕组的连接方案 F ig 2 Co n n e ct i o n s che me o f r e a ct o r wi n d in g s o f t wo s e t s o f co m pa ct fi l t e r s 图2中 , 绕组 2 和绕组 3为绕制在 同一个铁芯 上 的两段滤 波电抗 绕组 , 它们 的匝数分别 为 2 和 N3 ; 绕组 2 和3 分别由匝数相等 、 绕 向相反的子线圈 a 、 b 和 C 、 d 串联组成。 设E , 为绕组2 对绕组3 的感应电动势, 由于绕 组 2由2 个子线圈 a 和 b 组成 的, 因此E , : =E 3 +E , 其 中 和E 分别为子线圈 a 和 b 对绕组 3的感应 电势 。绕组 2的子线圈 a 在绕组 3的两个子线圈 c 和 d 上分别产生 的感应 电势为 E 。 和 , E :- E d a ; 子线圈 b 对绕组 3 的子线 圈 C 和 d的感应 电势分别 为 E 和 , 而 E o =- E 曲 , 则绕组 2 对绕组 3 的总感 应 电势E 3 : =E c + +E +E d =0 。同理 , 绕组 3 在 绕组 2中产生的总感应电势也为0 , 从而实现2 个绕 组之间的解耦 。 2 基于 A n s o f t 的解耦分析 工程上通常用耦合系数 的大小来体现2 个线 圈耦合的紧密程度 , 其表达式n u 为 : ( 1 ) L 1 L 2 式 中 : 厶和 分别为线圈 1 和线 圈2的 自感 ; M为线 圈 1 和 2 之间的互感 。 为了验证紧凑式滤波器的解耦效果 , 本文 以一 台集成了滤波电抗绕组的3 0 0 k V A三相感应滤波 整流变压器 电磁结构参数为研究对象进行分 析 , 其截面如图 3 所示 , 采用 A n s o fl软件建立 的 3 D 单相仿真模型, 如图4 所示。 l 6 电 力 系 统 及 其 自动 化 学 报 第 1 l 期 图 3 感应滤波变压器与紧凑式滤 波器 电抗绕组排布 F ig 3 W in d in g co n fi g u r a t io n o f t h e in d u cti v e fi l t e r i n g t r a n s f o r me r a n d r e a ct o r win d in g s o f t h e co mp a ct f il t e r M = 45 0 3 9 47 61 - 3 848 6 3 2 2 7 5 8 - 2 2 7 5 1 24 81 9 248 2 6 47 61 - 3 5 03 5 7 8 9 7 5 4 24 0 7 0 - 2 4 0 6 2 2 6 2 4 8 - 2 6 2 5 6 848 6 3 8 9 7 5 4 l 6 0 0 1 4 29 11 - 4 28 95 4 6 7 9 4 - 4 68 1 0 图4 感应滤波变压器与紧凑式滤波器电抗绕组仿真模型 F ig 4 S im u l a ti o n mo d e l o f t h e in d u cti v e fi l t e r in g t r a n s f o r m e r a n d r e a ct o r win d in g s o f t h e co m pa ct fi l t e r s 对图4 所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中7 个绕组分别 加载额定电流 , 即可获得7阶绕组电感矩阵肘 为 22 75 8 2 40 7 O 4 2 9 1 1 1 1 5 49 1 l 5 3 4 1 2 5- 31 1 2 5 3 7 式 中: 下标 h 为高压绕组 , l 为低压绕组 , f 为滤波绕 组 ; 数字表示某次滤波 电抗器绕组 ; 为电感。再结 合降阶电感矩阵法【l5 】, 分别将5 、 7 次滤波电抗器的2 个子绕组合并成1 套绕组。降阶后的5 阶电感矩阵为 M = K = 一 h h _ 厂 h _J h 一 5 h 一 M t h Lt t M _ 、M 【 一5 M i 1 l h l f 一l 卜 5 l 7 M s h M s e M 5 一L L5 5 M 5 1 1一h M 1 一 【 M 1 _ 1 M 1 一s L 1 7 h h m l h 5 h 7 h 9 4 7 61 _ 3 3 5 03 5 7 3 8 9 7 5 4 0 08 一 O 0 8 后 h f l f 5 f 7 f 后 h l n 后 l 5 l 7 1 h 5 巧 尼 l 5 5 5 7 5 84 8 6 3 0 7 8 9 7 5 4 0 O8 1 60 0 1 0 1 6 0 1 6 0 42 0 1 6 0 h 7 f 7 l 7 5 7 7 7 - 2 2 7 5 1 0 2 4 0 62 4 28 95 1 1 5 3 4 1 l 5 61 1 2 5 2 4 1 2 5_ 3 0 24 81 9 0 2 6 2 48 4 6 7 9 4 1 25 _ 31 1 2 5 2 4 l 3 7 63 1 3 7- 3 2 2 48 2 60 - 2 6 2 5 6 46 8 1 0 一 l 2 5_ 3 7 1 25 - 3 0 一 l 3 7 3 2 l 3 7 49 ( 2 ) 根据降阶电感矩阵法 , 式 ( 2 ) 和式 ( 3 ) 中的电感 矩阵参数满足的关系为 M h 一 5 5一h M h 一 5l+ h 一52 M h 一7 = 7 一h= h 一 71+ h 7 2 f 一5 M 5 一f = f 一5 I + f 一 5 2 M e 一1 =M 7一 e M f 一 1 +M 【 一 M 1 5 M 5 l l 一 5 l + l 一 5 2 M l 一7 =M 7 l =M l一7 1 + l 一 7 2 57 M 7 5=M 5 17 1+ 5 卜 7 2+ 5 2 7 l+ 5 2 7 2 L5 5 =L5 l + 5 2 +2 M5 l一 5 2 L7 7 =三7 l +三7 2+2 M7 l一 7 2 ( 4) 最后 , 结合式( 1 ) 和式( 3 ) 可求得各绕组的耦合 系数矩阵 为 I 1 0 0 0 0 0 0 9 9 9 7 8 0 9 9 9 6 6 0 0 0 5 0 9 0 0 0 4 7 6 q 1 0 9 9 9 7 8 1 0 0 0 0 0 0 9 9 9 8 9 0 0 0 5 5 0 0 0 0 5 1 4 I l 0 9 9 9 6 6 0 9 9 9 8 9 1 0 0 0 0 0 0 0 0 6 1 7 0 0 0 5 7 7 I f 0 0 0 5 0 9 0 0 0 5 5 0 0 0 0 6 1 7 1 0 0 0 O 0 0 I ( 5 ) L - 0 0 0 4 7 6 0 0 0 5 1 4 0 0 0 5 7 7 0 1 0 0 0 0 0 I 记 佗 他 h f 1 2 刊 h f 1 1 l 观 s s h f 1 , 2 U - h 卜 卜 H 0 , 1 3 l 6 7_ l寸4 8 第 2 8卷 许加柱等: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 l 7 根据式 ( 3 ) 样机绕组间的电感矩阵可知 , 5 、 7 次 紧凑式滤波器电抗绕组的电感量分别为 O 4 2 mH和 O 4 8 mH, 计算结果与样机实测电感量基本 吻合。 根据式 ( 5 ) 样机绕组间电感耦合系数矩阵可 知, 紧凑式滤波电抗器绕组与变压器高、 低压绕组 间的耦合系数均小于 0 0 1 , 从而说 明紧凑式滤波电 抗器绕组与变压器高、 低压绕组间具有良好解耦关 系 , 与理论分析保持一致。 3 仿真与实验研究 3 1 实验系统结构与电气参数 针对某 一实际大功率整流一 逆变系统 的需要 , 研制 了一 台 3 0 0 k V A三相感应滤波整流变压器 , 集成了该变压器中的5 、 7 次紧凑式滤波器的样机, 并从此进行系统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研究。 图5 为本文研究的整流一 逆变系统的系统接线 示意, 其中整流变压器为集成了5 、 7 次紧凑式滤波 器 电抗绕组的感应滤波整流变压器 , 无源滤波器 由 5 、 7 次紧凑式滤波 电抗绕组外接滤波 电容器 构成 , 其技术参数如表 1 和表2 所示 。 图5 整流- 逆变实验系统结构 e x pe r im e n t a l s Y s t e m 表 1 整流变压器样机参数 Ta b 1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co n v e r t e r t r a n s f o r l n e r p r o t o t y p e 鏖 墨 ( k v A ) 抗 定 电 压 V 定 电 压 ,、r : 。 一 表 2 紧凑式滤波器参数 Ta b 2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t h e co m p a ct f il t e r s 由于空心电抗器存在单体体积较大、 电磁发散 等缺点, 因而用其组成滤波器时需预留较多放置空 间 , 且多个空心 电抗器的摆放需避免相互 的电磁干 扰 。若采用传统的空心电抗器 , 则必须考虑三相中 每相 2 个 滤波电抗器共 6台的占地空间 , 而本文提 出的滤波器紧凑式设计只使得变压器的辐向尺寸 有所增加 , 相 比传统 的方式 , 整流变压器及其滤波 系统的总体积大幅降低。 3 2 仿真与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系统 的接线方案和系统参数 , 在 Ma t l a b S im u l in k 环境下搭建 了系统仿真模 型并通过仿 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研究 , 来验证紧凑式滤波电抗器 的工程可行性和滤波效果。 图6给出了系统在未接入滤波器条件 下交流 网侧A相电压和电流的仿真与实验结果。仿真与 实验测试结果表 明: 在未接人滤波器条件下 , 交流 网侧 电流的畸变严重 , 谐波 电流含量大 , 有必要进 行治理。 至 誊 : 委 至 墓 : 0 0 O2 0 0 4 O 0 6 0 O8 t S ( a ) 仿真 电压 0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S ( b ) 仿真电流 0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t , S ( c) 实验 电压 巫 图 6 未投入滤波器时交流网侧 A相电压 和电流波形 F ig 6 W a v e f o r ms o f t h e A p h a s e v o l t a g e a n d cu r r e n t in 图 7 和图 8 分别给出了系统投入 5 次滤波器和 5 、 7 次滤波器条件下交流网侧A 相电压和电流的仿 真与实测波形 。仿真分析结果 与实测结果具有 良 好 的一致性。 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傅里叶分解 , 对 比分析了 系统在未投入 、 投入 5 次及投入 5 、 7 次滤波器 3 种 情况下交流网侧 电流的谐波特性 , 如表 3 所示 。由 表 3 可知 : 与未投入紧凑式滤波器条件相 比, 投入 5 、 7次滤波器后 , 系统交流网侧 的谐波电流畸变率 从2 7 2 8 下降至 1 3 8 4 , 5 、 7 、 1 1 及 1 3 次谐波滤除 1 8 电 力 系 统 及 其 自动 化 学 报 第 1 1 期 互 蠹 : 0 0 0 4 0 0 4 0 0 4 0 0 8 t , s ( a ) 仿真 电压 三 喜 : ts ( b ) 仿真电流 0 0 04 0 04 0 0 4 0 08 著 ,s ( c) 实验 电压 0 0 4 0 04 0 04 0 O 8 ( d )实验电流 图 7 投入 5次滤波器 时交流 网侧 A相 电压和 电流波形 Fig 7 W a ve f o r m s of t he A pha s e v ol t ag e and cur r e nt in t he gr id s ide wit h 5 t h har monic fi l t e r 互 喜 : ( a ) 仿 真电压 兰 8 蓦一 0 - 8 ( b ) 仿真电流 0 0 0 4 0 0 4 0 0 4 0 0 8 0 0 0 4 004 004 0 O 8 ,s ( d ) 实验电流 图 8 投入 5 、 7次滤波器时交流网侧 A相电压和电流波形 Fig 8 W av e f or m s o f t he A pha s e vo l t age a nd cur r e nt in t he gr id s ide wit h 5 t h and 7t h ha r m o nic fi l t e r s 率分别为 5 1 、 7 0 、 4 0 、 6 0 。结果 表明 : 5 、 7 次 紧凑 式滤波器对 1 l 、 l 3 次谐 波电流也存在一定 的 滤波功能。仿真与实验结果相互吻合 。 表 3 3种情况下交流网侧 A相电流谐波含量对比 Ta b 3 Co mp a r is o n s o f t h e g r id s id e A p h a s e h a r mo n ic cu r r e n t co mp o n e n t s a m o n g t h r e e co n dit io n s 紧凑式滤波器针对谐波电流的滤除率未达到 预期 9 0 的谐波滤除率 , 主要是由于该 系统的容量 较小 , 滤波器支路 的电阻参数 占总 阻抗 的 比例较 大 , 对系统 的滤波效果产生 了不利影响。若将紧凑 式滤波器应用于大容量系统, 其滤波效果必将更加 突出; 同时, 这种紧凑式滤波器方案可有效克服传 统空心滤波电抗器 占用空间大 、 电磁发散 、 放置方 式有限制等缺点 , 特别适用于滤波系统空间受限的 变流领域。 4结论 大功率变流系统运行过程 中会给交流供电网 产生严重 的谐波污染 , 采用传统无源滤波方案 , 滤 波系统 占用空间大 , 针对 目前大功率变流系统进行 技改过程 中存在的滤波器预留场地有限的问题 , 本 文提出一种将无源滤波 电抗器和整流变压器进行 紧凑化设计方法 , 通过理论分析 、 仿真与实验研究 , 结论如下。 ( 1 ) 提 出了一种紧凑式滤波器接线方案 , 并从 理论上分析了紧凑式滤波器电抗绕组与其他工作 绕组相互解耦的基本原理 。 ( 2 ) 设 计 了一 台集成 了紧凑式滤波 电抗 器的 额定容量为 3 0 0 k V A的三相感应滤波整流变压器 样机 , 并在 A n s o fi 软件 中建立 了相应 的三维有 限元 仿真模型, 结合降阶电感矩阵法及其电感矩阵, 计 算出该样机模型的耦合系数矩阵 , 结果表 明 : 紧凑 式滤波 电抗器绕组与其他工作绕组具有 良好 的解 耦关系 , 与理论分析一致 。 ( 3 ) 结合研制 的整流变压器样机 , 在一个实际 的整流一 逆变系统进行谐波抑制性能实验 ; 同时 , 建 立了相应 的系统仿真模型, 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结 果表明 : 采用 5 、 7 次 紧凑式滤波器对 5 、 7 、 1 1 及 1 3 次谐波电流都具有较好谐波滤除效果 。 ( 4 ) 采 用滤波器与整流变压器 紧凑化设计 方 法 , 能有效降低避免滤波空心电抗器体积庞 大 、 放 第 2 8卷 许加柱等: 紧凑式滤波器及其效果分析 1 9 置需相互保持空间以防相互电磁干扰等缺点 , 降低 【9 】 滤波系统的占用空间和场地大小, 从而降低大功率 变流变压器的技改成本和投资成本 , 有利于该技术 的市场推广 。 参考文献: 1 张志文( Z h a n g Z h i w e n ) 新型平衡变压器和谐波抑制变压 器理论与应用研究 ( T h e R e s e a r ch o n T h e o r y a n d A p p l ica t io ns o f Ne w Ba l a nce Tr a n s f o r me r a n d Ha r mo nic S u pp r e s s i o n T r a n s f o r m e r ) 【 D 】 长沙 : 湖南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 院 ( C h a n g s h a : C o l l e g e o f E l e ct r ica l a n d I n f o r m a t io n E n g i n e e r in g ,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 2 0 0 6 【 2 】 王兆安 , 杨君 , 刘进军 谐波抑制 与无功功率补偿 M 北 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 0 0 5 【 3 D a s J C P a s s iv e fil t e r s p o t e n t ia l it i e s a n d l im it a t io n s J I E EE T r a n s o n I n d u s t Ap p l i ca t i o n s , 2 0 0 4, 4 0( 1 ): 2 3 2 2 41 【 4 时丽君 , 赵建 国( S h i L i j u n , Z h a o J ia n g u o ) 有源 电力滤波 器在 电能质量控制 中的应用 ( A p p l i ca t io n o f a ct i v e p o w e r fil t e r t o im p r o v e p o w e r q u a l i t y ) J 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学 报 ( P r o ce e d in g s o f t h e C S U E P S A) , 2 0 0 2 , 1 4 ( 1 ) : 6 7 7 1 【 5 李达义 , 孙玉鸿 , 熊博 , 等( L i D a y i, S u n Y u h o n g , X i o n g B o , e t o Z ) 一种 并联型有源 电力 滤波器 的新 型控制方法 ( A n o v e l co n t r o l m e t h o d f o r s h u n t a ct iv e p o w e r fil t e r ) J 1 电力 系统 自动化( A u t o ma t io n o f E l e ct r ic P o w e r S y s t e m s ) , 2 0 1 4 , 3 8 ( 1 5 ) : 1 1 2 - 1 1 7 , 1 2 3 6 】 陈仲 , 王 志辉 , 陈淼 ( C h e n Z h o n g , Wa n g Z h i h u i, C h e n M ia o ) 基 于新 型四象限开关 单元的并联 型有 源滤波器 ( S h u n t a ct i v e p o w e r f i l t e r b a s e d o n n e w f o u r q u a d r a n t s w it ch ce l 1 ) f J 电工技术学报 ( T r a n s a ct i o n s o f C h in a E l e ct r o t e ch n ica l S o cie t y ) , 2 0 1 5 , 3 0 ( 4 ) : 1 4 7 1 5 4 7 A k a g i H, H a t a d a T V o l t a g e b a l a n cin g co n t r o l for a t h r e e l e v e l d io de - cl a mpe d co n v e e r in a me d iu m。 。 v o l t a g e t r a n s f o r - m e r l e s s h y b r i d a ct iv e fil t e r J I E E E T r a n s o n P o w e r E l e c- t r o n ics , 2 0 0 9 , 2 4 ( 3 ) : 5 7 1 5 7 9 【 8 吴素平 , 尚荣艳 , 罗隆福 ( Wu S u p i n g , S h a n g R o n g y a n , L u o L o n g f u ) 新型直流输 电系统 中感应滤波技术 的影响( I m p a ct s o f in d uct iv e fi l t e r in g t e chn o l o g y in t he n o v e l DC t r a ns m is s i 0 n s y s t e m) J 1 电力 系统 及其 自动化 学报 ( P r o ce e d i n g s o f t h e C S U EP S A) , 2 0 1 0, 2 2 ( 4) : 4 9 5 5 1 O 1 1 】 1 2 】 李勇( L i Y o n g ) 感应滤波 理论及其在直流输电系统中的 应 用研究 ( T h e R e s e a r ch o n I n d u ct i v e F i l t e r i n g T h e o r y a n d I t s A p p l ica t i o n i n D C T r a n s m i s s io n S y s t e m s ) 【 D 长沙 : 湖 南 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C h a n g s h a :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l e c t r i ca l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En g i n e e r in g ,Hu n a n Un iv e r s i t y ), 201 1 Li Yo n g, Liu F a n g, Lu o Lo n g f u, e t a1 Enh a n ce me nt o f C O B mut a t io n r e l ia b il it y o f a n HVDC in v e r t e r b y me a n s o f a n in d u ct iv e fil t e r in g me t h o d J I E E E T r a n s o n P o we r E l e ct r o n ics 。 2 0 1 3 , 2 8 ( 1 1 ) : 4 9 1 7 - 4 9 2 9 邱光源 , 罗先觉 电路 M 5 版 北京 : 高等 教育 出版社 , 20 06 L u o L o n g f u, L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