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热能工程专业论文)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传热及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内斜齿螺旋槽管是一种异型螺旋槽管,在热交换器中已经 应用,使用内斜齿螺旋槽管的换热器换热效果较好,以 有的文献未对其进行任何研究,本文通过实验对内斜齿螺旋槽 管管内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内斜齿螺 旋槽管管内的换热和流动规律,为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 理论支持。 首先对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流动用p h o e n i c s 软件进 行了模拟,模拟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流动的速度场,得出了一 组图像,直观的显示了螺旋槽管管内流体流动的情况,内斜齿 螺旋槽管使管内流体发生旋转,肋间产生涡旋,说明内斜齿螺 旋槽管通过减薄边界层的厚度来实现强化传热的目的的,体现 了内斜齿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的机理,验证了以往对螺旋槽管的 理论研究。 本文采用单管热交换器,对三种不同参数的内斜齿螺旋槽 管进行了多组实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出大量 的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从换热量、传热系数、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等方面与光管作了比较,指出内斜齿螺旋槽 管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效果,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强化传热 元件之一。并根据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内斜齿螺旋 槽管管内对流换热的n u s s e l t 准则方程式和阻力系数准则方程 式,在拟合过程中,用v i s u a lb a s i c 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出计算程 序,完成复杂的计算。采用w e b b 方法,对内斜齿螺旋槽管进 行了热力综合评价,推导出换热量q 、换热面积f 和泵功率n 性能评价准则,指出在实验的内斜齿螺旋槽管中,4 号内斜齿螺 旋槽管的综合性能最好,在实验工况下,4 号内斜齿螺旋槽管的 综合性能都优于光管。对2 号和3 号内斜齿螺旋槽管,在 r e 2 5 0 0 0 时,综合性能才优于光管,说明低齿小节距的螺旋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管传热性能好,这和以前对螺旋槽管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因此, 内斜齿螺旋槽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最后得出 了如下结论:内斜齿螺旋槽管对管内对流换热具有明显强化作 用,传热量q 、传热系数k 和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口,比光管有较 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冷却水流速较低时更为突出,同时对 管外凝结换热也具有强化作用,是目前最有效的强化换热技术 之一:内斜齿螺旋槽管的穹嘭光、k 光、7 么光都随着冷却 水雷诺数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流体阻力 比光管增加较大,因此内斜齿螺旋槽管适用于低雷诺数的管内 对流换热。、,一 主题词: 宴竺宴! 梦槽管晔传热 对流换热哩塑塑性 a b s t r a c t t h ei n n e r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 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 w a sa na b n o r m i t y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 ,i th a db e e nu s e di nh e a te x c h a n g e r s i t s e f f e c to fh e a tt r a n s f e rw a sb e r e r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i n n e r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w a sc a r r i e d o u to nh e a tt r a n s f e ra n df r i e l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s i d et u b eu n d e r s t e a mc o n d e n s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r u l e so fh e a tt r a n s f e ra n df l o wi n t u b eh a db e e na n a l y z e d t h e o r e t i ca s s i s tw a sa f f o r d e dt oa c t u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t h ei n n e r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 a tt h ef i r s t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o ff l o wi ni n n e r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 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w a sc a r r i e d o u tu s i n gp h o e nic s s o f t w a r e ,a n d s o m e i m a g e s w e r e o b t a i n e d t h e yd i s p l a y e di n t u i t i v e l y t h e h y d r o f l u x i o ni n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 ,c i r c u m g y r a t i o na n db o w w a v ec a nb es e e n ,m a t e r i a l i z e d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h e a tt r a n s f e r e n h a n c eo fs p i r a l l y 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 ,a n dv a l i d a t e d t h et h e o r e t i c s t u d i e sw h i c hh a dd o n e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so ft h r e es i n g l e p i p eh e a te x c h a n g e r so fi n n e r c h u t e -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 t u b e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p a r a m e t e r s w e r e c a r r i e do u ta t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e t ,a n dal o to fd a t aw e r eg o t a n a l y s i s f r o mh e a t q u a n t i t y a n dh e a tt r a n s f e r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 c o n v e c t i v eh e a tt r a n s f e rc o e f f i c i e n tw a sm a d eo nt h er e s u l t so f e x p e r i m e n t s t h e i n n e r 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 t u b ew a so n e c o m p o n e n t o fe n h a n c e dh e a tt r a n s f e rw h i c hw a s s i m p l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st h a tb a s e do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w e r eo b t a l n e dt oc a l c u l a t ec o n v e c t i o nh e a tt r a n s f e rc o e f f i c i e n t a n df r i c t i o nr e s i s t a n c ec o e f f i c i e n ti n s i d et u b e ,a n d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p r o c e d u r e h a db e e n p r o g r a m m e du s i n g v i s u a lb a s i c t h e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 a l l yp e r f o r m 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w a sm a d e ,a n dr u l e so f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 a l l yp e r f o r m a n c ee v a l u a t i o nh a db e e nd r a w , a n di t w a s g i v e n t h a tt h e s y n t h e s i s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n o 4i n n e r 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 t u b ew a s b e s t ,a n d t h e s y n t h e s i s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n o 2a n dn o 3i n n e rc h u t e -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 w a sb e t t e rw h e nr e 2 5 0 0 0 t h er e s u l ts h o wt h a tt h i st u b ec a n p r o m i n e n t l y e n h a n c e dt h ec o n v e c t i o nh e a tt r a n s f e ri n t u b e , s p e c i a l l ya tl o wv e l o c i t yo ff l o w , a n ds od oa tc o n d e n s a t i o n i tw a s o n et e c h n o l o g yo fe n h a n c e dh e a tt r a n s f e r , w h i c hw a st h em o s t e f i e c t i v e t h e v a l u e 。f 、。、w e r e d e c r e a s e w i t ht h e i n e r e a s eo fr en u m b e r t h er e s i s t a n c eo ft h ei n n e r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 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w a sb i g g e rt h a ns m o o t ht u b e ,s oi tw a st h es a m e w i t hf l h eo f1 0 w e rr e n a u l tn u m b e r k e y w o r d s :i n n e rc h u t e s p i r a l l yc o r r u g a t e dt u b e e n h a n c e dh e a t t r a n s f e r c o n v e c t i o nh e a tt r a n s f e r f r i c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符号表 管道流通面积,m t 比热容,定压比热容,j ( k g ) 管道直径,m 管道内径,m 管道外径,m 体积直径,m 管内螺旋槽深,m 换热面积,m 2 内表面积,m 2 外表面积,m 阻力系数,指数 管外螺旋槽深,m 质量流量,k g ( m s l 总体传热系数,w f f m k ) 长度、管长,m 指数 n u s s e l t 数,n u = a d a 节距,m 外部螺旋凹槽的宽度,m 内部螺旋凹槽的宽度,m p r a n d f l 数,p r = u a 换热量,传热量,w 半径,m r e y n o l d s 数,r e = p v d p 管内螺旋节距,m s t a n t o n 数,s t = a p v c 。 温度, 进出口平均温度, 进口温度, ad也如曲。f r r 厂h g k l n 凡彰f n q r k。吼。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o s w v m m a x m l n 出口温度, 对数平均温差, 速度,m s 指数 指数 指数 希腊字母 换热系数,w ( m k ) 螺旋角,( o ) 导热系数,w ( m c ) 动力粘度,p a j 运动粘度,d = p ,m s 管壁厚度,m 密度,k g m 3 耗散率 下标 管内 管外 光管 壁面处 体积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m ,出 v x y z 口兄 d 万 p 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引言 1 绪论 热交换器是化工、动力、冶金、能源、轻工、食品、航天 等各种工程领域中普遍使用的设备,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设备,并且在某些工业企业 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在石油化工行业,它的投资要 占到建厂投资的2 0 左右,它的重量占工艺设备总重的4 0 ; 在年产3 0 万吨乙烯装置中,它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 5 ;在我 国一些大中型炼油企业中,各式热交换器达到3 0 0 5 0 0 台以上 ;在制冷机中,蒸发器和凝结器的重量占机组总重量的 3 0 4 0 ,动力消耗占2 0 3 0 1 2 】。可见换热器对整个企业投资、 金属耗量以及动力消耗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世界性能源的短缺, 减少能量消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设计和制造各类高 性能换热设备是经济地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最重要手段,强化换 热器的传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提高紧凑性,降低材料消耗 仍是换热器发展重要的趋势。 强化传热是在二十世纪6 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技 术,但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 8 世纪初,当时n e w t o n 在提出著名 的对流换热冷却公式时,提出让风吹过物体表面以强化对流换 热,从此,人们就开始了对强化传热的研究。在之后的几百年 中,陆续发展了强化传热的新方法、新技术,发明了强化传热 的新元件。但在二十世纪7 0 年代之前,强化传热技术并没有受 到世人的重视,只能说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强化传热技术的大 力发展则是在二十世纪7 0 年代之后,特别是7 0 年代至8 0 年代 前期,当时出现的石油危机大大刺激了它的发展,这段时期是 强化传热研究发展的鼎盛时期。多年来,强化传热技术已经完 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商业应用的转变,开拓了传热传质学的新 领域【3 】。 人为地增大传热表面的粗糙度是增强传热简单而有效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法。人工粗糙传热表面的方法很多【4 l :在表面上烧结或涂敷 成整体砂粒型粗糙表面;或在表面上冲压、碾压、滚压、轧制 成螺纹、连续或不连续的突起、坑洼、槽道;或在传热面上间 隔一定距离粘贴、套、衬、绕圆形、半圆形、方形条、带、丝 状物均属于表面粗糙化的范畴。从4 0 年代c o p e 发表第一 篇报告起,粗糙表面强化传热技术已发展了6 0 年【舢,螺旋槽管 是其中的一种。 从第一篇有关螺旋槽管的研究报告发表起,就引起了世界 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螺旋槽管以其优良的双面强化传 热特性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而优越于众多传热元件。美国 a r g o n n e 国家实验室和g a 技术公司设计制造的螺旋槽管换热 器,其传热性能比光管换热器提高2 4 倍i 卯。美国加州g a 技术 公司开发的螺旋槽管,实验表明其传热系数比光管提高4 倍, 比一般的扩展表面提高1 5 倍【5 】。日本丸诚重工株式会社设计的 m s j s p 换热器代替原设计的光管,总体传热系数提高了2 倍 j 。德国h d e 公司的螺旋槽管当2 3 0 0 r e 1 0 5 时传热系数比光 管提高2 3 1 1 倍,当3 0 0 r e 2 5 r a m 时 厂= o 2 7 3 h p “5( 1 5 ) 当r e = 2 1 0 35 x 1 0 4 ,h 2 5 m m 时 f = 0 2 7 3 ,p - 0 , 5 ( 丽r e 矿) “2 ( 1 7 ) 当r e = 5 1 0 4 2 x 1 0 5 ,h 2 1 0 3 时,p 4 0 4 d i 。 最佳的h 值是当r e = 2 1 0 38 x 1 0 3 时, o 0 4 d l h 3 1 0 4 时,h 0 0 4 d i 。 前苏联学者认为,螺旋槽管的换热还与介质有关,如工质 为水和工质为空气的换热规律不同。g a b a l i b o v 9 1 推导的以空气 为介质的螺旋槽管的传热公式为: n u = 0 0 5 6 r e “3 p r o 4 3 e ) “5 ( 导) “3 ( 1 9 )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摩擦系数公式为: 丢小器也s 南dh 括c o s 卢 六( p ) 2。一、4 。 国内对螺旋槽管的研究以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 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 重庆大学的程俊国等人,以空气为实验介质做传热实 验,他们认为最佳结构为:p d i _ o 5 0 7 5 ;h d i 0 0 5 4 。 华南理工大学的李向明等以水为介质做实验,用r 函 数和g 函数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并在冷态下做阻力实验: 研: 型鲨 ( 1 1 1 ) 3 ,4 2 l n ( d 2 h ) 一4 6 4 + g + ( 毒) o 5 3 4 2 l n ( d ,2 h ) 一4 6 4 + 1 2 5 ( h a ,) “”7 ( p h ) o 5 , ( 9 0 ) - o 8 6 9 e x p 。f 1 ( 。i n 0 r o ( e p - 9 6 ) 一2 i ) 3 2 8 ( 1 1 2 ) 其中 g + = 0 4 7 8 ( h d 。) “1 ( f l 9 0 ) “8 6 9 p r o ”( h + ) “0 1 “( ,1 h + 为粗糙雷诺数,h + = r e 厂2 。 d l 上面式子的适用范围为:r e = 1 0 48 1 0 4 ,h d i _ o 0 0 9 9 0 0 6 9 , p h = 7 6 9 - 3 9 7 ,p r = o 7 1 - 3 7 6 。此关联式的偏差在1 0 以内。李 向明等通过实验认为单头螺旋槽管的最佳参数为:螺旋角接近 9 0 。;h d i = o 0 3 8 3 ;p h = 7 6 9 ,此对的传热性能最好。 东南大学王泽宁、周强泰等以空气为介质对螺旋槽管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的结果是: n u = o 2 8 7 r e o 7 8 p r 0 4 ( h d ,) o ”( p h ) “2 7 ( 1 1 3 ) f = 7 3 2 r e “( h d 。) o “( p d ,) “7 0 ( 1 1 4 ) 上式适用范围:r e = 1 0 4 1 0 5 ,h d = 0 0 2 5 0 0 5 5 ,p h = 9 2 0 。 邓先和、邓颂九等1 3 1 采用将粗糙管的流体分为三层虚拟 的流动模型,对流体在粗糙管管内及管问湍流流动阻力与传热 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关联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传热关联式: 研:上磐了 ( 1 1 5 ) 1 + 1 4 ( p r2 ”一1 ) m h = 0 3 4 4 r e ”p r o6 “e x p - 0 8 7 s ( h d , ) + 5 9 9 l n ( p h ) 一1 1 ( f l 9 0 ) 17 】 n = 一5 4 9 9 2 o l ( h d 。) 一1 4 ( p h ) + 5 5 3 8 p r o “ 阻力关联式: f = 7 = = = = = = = = = 一 ( 1 1 6 ) k i n ( r e 矿) 一3 7 2 k + 彳】2 k = 2 6 - 0 1 e x p 一1 0 3 ( h d ,) 。1 2 2 ( p h ) + 1 8 2 厕i + o 4 1 l ( f l 9 0 ) 川+ b a r c 辔( a c 喀( 扣k 1 n 5 0扫6 b = 1 4 7 e x p 一1 4 9 ( h d , ) 一4 2 4 4 h 谚一1 7 8 ( p h ) 一2 5 1 ( f l 9 0 ) + 2 8 ( f l 9 0 ) o ”】 传热和阻力关联式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偏差在1 5 以内。 1 2 2 有相变传热 研究表明,螺旋槽管对管外凝结也具有强化作用。 w i t h e r t 6 1 研究表明,将螺旋槽管用于凝汽器,当冷却水侧 阻力相同时,与光管相比,凝结侧的凝结换热系数可提高 3 5 - 5 0 。应用螺旋槽管后,可使凝汽器的传热管束比用光管 节省3 0 5 0 。 日本学者茂木岩夫等【1 4 】用1 0 0 c 的饱和蒸汽做水平单头 螺旋槽管的管外凝结换热实验,发现螺旋槽管的凝结换热系数 比光管大2 _ 3 倍。 b l u m e n k r a n t z 等【1 5 】用3 5 头螺旋槽管做管外凝结实验, 发现管外的凝结换热系数可比光管大2 倍以上。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e h a ,m h i m 】曾对螺旋槽管的凝结换热做了一系列实验, 在管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螺旋槽节距和槽深以获得最佳几何尺 寸。实验铝管外径d 。= 1 9 5 m m ,壁厚1 8 m m ,螺纹节距p = 6 3 5 m m , 槽深h 从0 1 3 m m 变化到1 4 m m ,螺旋槽管管外换热系数与光 管的管外换热系数的比值先随着螺旋槽深h 的增大而增加,当h 达到0 3 5 r a m 时,二者的比值达到最大,约为1 3 8 ,随后其随 螺旋深度h 的增大而减小。 东南大学的张红星 1 7 1 等人通过对蒸汽横掠水平单头螺旋 槽管凝结换热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螺旋槽管凝结换热强化程度大于管内对流换热的强化程 度,这对于凝结换热系数较低的工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获得管内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 n u 。= 0 , 3 6 3 r e 0 6 p r 0 4 ( p z ) - 02 9 ( z ) o ”3( 1 1 7 ) 适用范围:r e = 2 x 1 0 4 8 1 0 4 ,o 5 h l ,1 0 p 2 0 ,误差在 1 0 以内。 阻力系数关联式: f = 1 3 5 ( r e 1 0 4 ) “3 ( h d ,) o8 2 ( p d ,) “0 1 上式适用于: r e = 2 1 0 48 x 1 0 4 ,h p o 0 6 2 5 。 管外冷凝换热准则方程式: c o = 0 9 9 7 雕“2 r e :”p r 0 5 2 9 ( g a 1 0 8 ) 1 ”( h d 。) o4 ”( p d ,) “” ( 1 1 8 ) 上式适用范围:r e s = 1 3 0 3 0 0 ,o 5 h l ,1 0 p 2 0 ,上式误 差为2 0 。 金安1 1 8 1 对凝结换热条件下的不锈钢螺旋槽管进行了强化 传热研究,通过对3 组不同槽深、螺纹距的研究,得到传热和 阻力关联式。传热公式: n u 。= 1 3 r e 0 5 3 8 ( p d ,) 0 2 8 9 ( p h ) “7 5p r 0 4 ( 1 1 9 ) 上式适用范围:0 0 5 一h p 0 1 ,1 0 1 0 4 r e 6 0 1 0 4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p r 4 6 。 凝结换热准则关联式: c o = 0 2 5 r e s o ”矿1 6 p 0 4 5p r o 5 5 ( 1 2 0 ) 上式适用范围:5 0 r e s 1 2 0 ,1 0 1 0 4 r e 6 0 1 0 4 , 0 8 h 1 0 ,p = 1 0 。 阻力公式: f = 1 4 8 1 r e “2 ( p d ,) o ”4 ( p h ) “”3 ( 1 2 1 ) 适用范围:0 0 5 h p 一 o 0 8 ,1 0 1 0 4 r e 4 0 1 0 4 , 3 4 p r 4 6 。 f = 2 4 8 r e = 0 0 6 ( p d ,) o8 ( p h ) 。0 “( 1 2 2 ) 适用范围:0 0 8 2 、 2 0 0 0 0 时,交叉 螺纹管的传热效果优于单头螺旋槽管。 矿w 弋夥一弋彤一) 臻、j誓i 一? 前 图1 3 交叉螺纹管的结构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螺旋槽管管内的对流换热研究的较 多,对于螺旋槽管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数据拟合, 从理论上阐述的很少。 本文所研究的内斜齿螺旋槽管也是异型螺旋槽管的一种, 和其它异型螺旋槽管的不同在于管子内外表面的结构不一致。 前面所介绍的异型螺旋槽管是由单一形面的工具在管子外面碾 压而成,管子外表面的凹槽和内表面的凸起是相对应的。内斜 齿螺旋槽管是先在管内加工出螺旋形的斜齿,然后再在管外碾 压出螺纹,它相当于是螺旋内肋管和螺旋槽管的结合,其结构 如图1 4 所示。内斜齿螺旋槽管的加工比一般的异型螺旋槽管复 杂,在个加工厂内,内斜齿螺旋槽管斜齿的高度是固定的, 变化的只是斜齿的节距和管外螺旋槽。本实验所使用的内斜齿 螺旋槽管为3 8 头斜齿,斜齿的高度为o 5 r a m ,管外螺旋槽深 0 3 m m ,节距为8 1 0 m m 。 内斜齿螺旋槽管已经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内斜齿螺旋 槽管的换热器换热效果较好,但在理论上并没有相关的传热和 阻力公式。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是多头螺旋斜齿,当管内流体 流速增加时,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流阻的增加,比光管甚至其 它螺旋槽管流阻增加大。本文就是通过实验研究内斜齿螺旋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管的换热和流动规律,得出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的换热和阻力 准则方程式,对内斜齿螺旋槽管的热力性能进行评价,为内斜 齿螺旋槽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图1 4 内斜齿螺旋槽管的结构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内斜齿螺旋槽管换热原理及数值模拟 2 1内斜齿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机理 由流体流动边界层理论【2 ”可知,当流体流过与之相接触 的壁面时,在与壁面相接触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较薄的边界层, 这个边界层又分为三层:层流底层、过渡层和紊流层。在层流 底层中,近壁处流体几乎不动,在壁面处流体流速为零,热量 的传递依靠导热进行,这就使得层流底层中的传热效率就比湍 流核心区的传热效率低的多。因此,强化传热就要破坏或减薄 边界层中的层流底层。内斜齿螺旋槽管就是通过破坏和减薄层 流底层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的。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受螺旋槽纹的引导,靠近壁面的部分流 体顺槽旋转;一部分流体顺壁面沿轴向运动时,螺旋形的凸起 也使流体产生周期性的扰动。前一种作用有利于减薄流体边界 层;后一种作用会引起边界层中流体质点的骚动,因而可以加 快由壁面至流体主体的热量传递,提高对流换热系数。 另外,当流体经过扰流凸起时产生流动脱离区,形成强度 不同、大小不等的旋涡。正是这些旋涡改变了流体的流动结构, 增加了近壁区流体的湍流度,提高了流体与壁面间的对流换热 系数。当流体经过突起肋时,在两肋中间产生一个大涡旋和二 个角区小涡旋【22 1 ,如图2 1 所示。大涡旋是不稳定的三元结构, 它周期地抛出流体并从主流中引入补充流体,这样构成了肋间 流体与主流之间的质量和能量交换,并且在旋涡的上边界出现 速度梯度和湍流切应力的最大值。 臣笏荔i ,一、髟乏刁 珍多乡多小,髟:钐多纠 j 孑j ;彭j 五! :二:j - :! 彭;多纠 图2 1 涡旋示意图 1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表明,螺旋槽管对管外凝结也具有强化作用。对螺旋 槽管的强化机理,w i t h e r 和n e w s o n l 2 3 】等均认为,螺旋槽管的凹 凸表面使冷凝液膜产生附加表面张力场,对于水平螺旋槽管来 说,表面张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使凝液沿沟槽排走,减薄液膜, 提高了换热系数,强化了传热。 由于内斜齿的存在,内斜齿螺旋槽管的传热面积较光管有 较大的增加,这对于传热量的增加和传热面结构、布置的改进 极为有利。 2 2 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本章用大型通用计算机程序p h o e n i c s ( 也称凤凰 程序) 模拟了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流体流动。内斜齿螺 旋槽管强化换热的原理就是通过螺旋槽对流体流动状 态的改变来强化换热的,所以通过对流体流动的模拟就 可以表现出内斜齿螺旋槽管对换热的强化。 流动和传热传质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是世界上近 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计算机为桥梁, 把基本理论、模拟实验和装置设计三者有机的结合起 来,开辟了用理论直接指导实验和设计的途径,这不仅 有助于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且使设计及其最优化 过程更加快捷准确,大大减少了实验工作的盲目性和工 作量,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流动和传热传质过程的计 算机模拟的范围包括:基本方程(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和组分方程) 、理论模型( 湍流输运和多相问 题等) 、数值方法( 研究体系和控制方程的离散化、求 解方法) 、计算程序及其在科研、设计和教学中的应用。 2 2 1p h o e nic s 介绍 为了对流体流动、传热传质过程进行计算机模 拟,需具备以下条件:基本方程及其离散化型式、理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模型、有关的介质、体系的几何参数和边界条件、求解 方法、计算程序和计算机。其中体系的几何和边界条件 是给定的,计算机本身的性能提高很快,除计算程序之 外的其它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并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剩下 的计算程序是最困难而又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8 0 年 代中期诞生了大型通用程序p h o e n i c s ( 全称) i 2 4 】, 它是在一系列专用程序和类型程序( 如二维抛物线型程 序、三维椭圆型程序等)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著名 的s p a l d i n g 学派近二十年研究成果和经验的集中体现, 它能对一维、二维或三维,定常或非定常,可压或不可 压,理想或粘性,层流或湍流,均相或多相( 主要是两 相) 的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 p h o e n i c s 是建立在坚实物理学基础原理上的数学推 理,它的结果不但能给设计工程师提供所需要的数据, 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加强理解。 2 2 2 物理模型的建立 根据内斜齿的结构,将将其简化成矩形螺旋肋, 图2 2 显示了单个螺旋肋的形状。 对管内流动做以下假设1 25 】:不可压缩定常流 动;o 受迫流动( 忽略浮升力的影响) ;o 忽略轴向导 热和粘性作用。 图2 2 螺旋模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3 数学模型的建立 物理模型的控制方程为质量守恒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守 恒方程2 4 】- 【2 9 】: o ( p u ,) o x ,= 0 ( 2 1 ) a ( “,u ,) o x = o o x 【( + 鸬) o u ,o x ,卜o p o x , ( 2 2 ) 0 ( p u ,t ) l o x ,= o o x 瓜p r + h p r t ) o t c a x ,】 ( 2 3 ) 式中 为工质的动力粘度:“为紊流动力粘度;p 为压强;t 为工质温度;p r 为工质的p r a n d t l 数:p r t 为紊流的p r a n d t l 数; p 为流体密度;“,和“为速度分量。 紊流动力粘度“定义为h = c 。肚2 e ,可从紊流模型中求 得,本文采用的k s 方程模型如下: 紊流脉动动能( k ) 方程 p u o k o x j = o o x j ( + ,) 0 k 0 x j 】+ ( ,0 u 。0 x j ) ( a “。0 x j ) + ( o u ,0 x 。) 卜p e ( 2 4 ) 耗散率( s ) 方程 p u f o 占l o x = a o x ( + 1 ,盯;) 0 e 0 x ,】+ ( c l e l k ) ( t ,o u j o x m ( 抛。苏) + ( o u o x ,) 卜c 2 伊2 k ( 2 5 ) 其中常数项的取值为 c 。= o 0 9 ;盯t = 1 , 0 ;c l = 1 4 ;c 2 = 1 9 。 2 2 4 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流场模拟结果 因为内斜齿螺旋槽管是通过内斜齿使流体产生涡旋和旋 转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所以我们只模拟出流体的速度场。 通过速度场,可以看出内斜齿螺旋槽管传热的强化作用。 我们建立坐标系,取轴向为x 轴,径向为y 轴。如图2 3 所示。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3坐标示意图 图2 4 、图2 5 展示了模拟速度场的情况。图2 4 中,图( b ) 是将x 轴视图绕指针所在y 轴旋转一角度得到的。 图2 4x 轴视图( a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5 y 轴视图 由图2 4 ( a ) 、( b ) 可看出螺旋肋使近壁处的流体发生旋转, 旋转的作用使近壁处的流体速度增加,减薄了层流底层的厚度, 降低了传热热阻;由图2 4 ( a ) 和图2 5 可看出,肋间的流体发生 了涡旋,涡旋的作用一方面与旋转一样减薄了层流底层的厚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降低了热阻,另一方面使边界层的流体和主流体发生混合,强 化了传热。从模拟情况来看,流体的涡旋和旋转与肋高、肋间 距有很大的关系,图2 6 显示了肋间距很大的情况,图2 7 显示 的是肋间距很小的情况。 图2 6 肋间距较大时的模拟图 图2 7 肋间距较小时的模拟图 由图2 6 可以看出,当肋间距过大时,在肋后一段距离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剪切层又重新和壁面结合,这时的热阻增大;由图2 7 可以看出, 当肋间距过小时,肋间不存在涡旋,流体在近壁处几乎不流动, 这只能大大增加热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选择一个合适 的肋高和肋间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内斜齿螺旋槽管实验研究方法 3 1 内斜齿螺旋槽管实验研究中特性参数的选取 流体的物性都随流体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定性温度 是描述流体换热准则方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另一个描述准则 方程的重要物理量是定型尺寸。 3 1 1 。隔壁温条件下流体定。性温度的确定 在管外为饱和蒸汽的条件下,饱和蒸汽发生相变而凝结, 当蒸汽压力恒定时,相变流体在整个换热面上保持其饱和温度 不变,原则上可以把管壁温度当作恒温处理,这样处理带来的 误差是很小的。图3 1 展示的是恒壁温流体温度变化示意图。 图3 1 恒壁温流体温度变化示意图 t s 一蒸汽饱和温度;t l 、t 2 冷流体进出口温度。 文献【1 7 】给出了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随管程的变化曲线, 可以看出蒸汽压力和温度沿管程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很小。很 多文献采用流体的算术平均温度作为定性温度,文献【1 8 】通过计 算认为当流体进出口温度变化不大时,可以用流体的算术平均 温度作为定性温度。因此我们亦采用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的平 均温度做定性温度。 3 1 2 定型尺寸的选取 内斜齿螺旋槽管是一种流通截面呈非圆形的强化换热管, 在以往研究文献中,有的以轧制前光管的内径为螺旋槽管的定 型尺寸,有的以内、外径的平均值作为定型尺寸,这些定义比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较方便简单。s g a r i m e l l a 3 0 1 提出用“体积直径d ,”作为螺旋槽 管的定型尺寸,其定义为d ,:、竺兰,其中踟,是螺旋槽管有效 v 魁 长度的液体充满体积,l 是螺旋槽管的有效长度。但用体积直 径要测液体充满体积,操作中会造成误差。本实验我们采用内 斜齿螺旋槽管加工前光管内径作为内斜齿螺旋槽管的定型尺 寸。 3 2 内斜齿螺旋槽管几何尺寸的计算 由于内斜齿螺旋槽管的内外结构不相对应,因此,管内和 管外几何尺寸的计算要各自进行。 3 2 1 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外几何尺寸的计算 图2 3 展示了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外几何尺寸。 图2 3 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外示意图 假设凹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根据三角关系得: r 2 = ( r 一 ) 2 + ( 之 ) 2 由上式解得: r :兰娑 ( 2 1 ) 8 、。 其中,r 是凹槽弧心到外壁的半径;h 是槽深,是凹槽底 部到外壁的距离;只是凹槽的宽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2 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几何尺寸的计算 管内碾压引起的内表面积变化较小,因此忽略不计。则简 化的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尺寸如图2 4 所示 s 图2 4 内斜齿螺旋槽管管内尺寸示意图 其中,p 。为两内螺纹槽之间的距离;p i 为内螺纹槽 宽;s 为内螺纹节距,s = n p ;e 为斜齿高度;b 为螺旋角。 3 2 3 内斜齿螺旋槽管内外表面积的计算 外表面积f 。 r h :2斌2arccos山讽学tanfo l t a n :2 死r 卫三。+ 蒯。兰益卢 3 6 0 “ p n 。 :塑上 丝+耐lpo-ptanflarccos t a n = 一十舾 9 0c o sbr p 、 舭踊 一s 竿+ 蒯o l 孚岫眦8 t + 蒯专产- 锄 ( 2 2 ) 其中,l 为管子有效长度。 内表面积f i 同理,内斜齿螺旋槽管的内表面积为 f 叫工半 ( 2 3 ) 2 1 3 3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 3 1 总体传热系数k 由传热学可知,总体传热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k = ! ! 一( 2 4 ) f a t 。 式中孬为平均换热量:百= 毕 蒸汽放热量:q ,= - g ,( h 。:一h 。) 冷却水吸热量:q f = g 2 f 。( ,2 2 一,2 1 ) g l 蒸汽凝结水量,k g s g 2 一冷却水质量流量,k g s ; h 1 2 一凝结水的焓,k j k g ; h l l 饱和蒸汽的焓,k j k g ; c 。一一冷却水的定压比热; t 2 l ,t 2 2 - - - 冷却水的进出1 :1 温度,。 f 。为对数平均温差:血m = 垒:蚕当 f 。,。 其中 ,一一- 蒸汽的饱和温度和冷却水的最大温差,; f 。- 蒸汽的饱和温度和冷却水的最小温差,。c 。 f 为传热砸积,这里取内斜齿螺旋槽管的内表面积,时。 3 3 2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a 。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a 。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由对流换热公式蚕= 口,e o 。一i ) 得 口:j 生,( 2 6 ) 。 f ( f 。一f ) 式中卧螺旋槽管的内表面积,m 2 ; f 。,螺旋槽管的内壁温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冷却水沿管程的积分平均温度,。 3 3 3 管外凝结换热系数a 。 管外凝结换热系数a o 可由下面的公式【1 】求得: 由k = 1 土一d o 。生d o 。1 d 。d ,ad 。a 。 可得 a o2 r 丁舌1 百( 2 7 ) k 口d i 五d m 管外凝结换热系数也可以由牛顿冷却公式直接求得: n a o2 f 赤石( 2 8 ) 式中f 。螺旋槽管外表面积,r ; t - 一蒸汽的温度,; t 。一螺旋槽管外壁温度,。 由于管内壁与流体的温差要比蒸汽与管外壁的温差大的 多,在本实验范围内,前者在4 0 7 0 c 之间,而后者在5 2 5 之间。如果壁温的测量有l 的误差,那么通过总体传热系数计 算的凝结换热系数a 。只产生1 2 的误差,而用牛顿冷却公式计 算的凝结换热系数a 。将产生5 2 0 的误差,所以我们采用式 ( 2 7 ) 来求凝结换热系数口。 3 3 4 阻力系数厂 阻力系数由下式确定 3 1j : :卸粤三 ( 2 9 ) l 小 式中如一实验内斜齿螺旋槽管的有效段的压降,p a ; d | - - 内斜齿螺旋槽管的内径,i b i n : l 内斜齿螺旋槽管的有效长度,m m ; p 冷却水的平均密度,k g m 3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冷却水在体积直径下的流速,m s 。 3 3 5 光管管内传热公式 d i t t u s b o e l t e r 公式是1 9 3 0 年d i t t u s b o e l t e r 2 l 】提出的,是 使用最为广泛、应用方便的经验公式。本文应用该公式作为光 管管内传热的计算公式。 n u = o 0 2 3 r e o 8 p r ” ( 2 1 0 ) 加热流体时n = 0 4 ,冷却流体时n = 0 _ 3 。 3 3 6 光管管内摩擦系数 b l a s i u s l 3 2 】对已有的众多实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并按无量纲 形式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殖金融投资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家居场景识别与控制大模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保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工具钳工(初中高级)证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物联网智能设备故障诊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脑硬件降噪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
- 2025年消费与零售行业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入侵检测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优化研究
- 2025年教育行业投资并购风险控制与整合策略报告001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旅游概论)真题试卷附参考答案
- 电商模特合同协议
- 公司为完善管理制度
- 行业协会投诉处理流程标准
- 肝性脑病护理病例讨论
- 陪诊与患者合同协议
-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 中医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解读
- 输液过程中突发肺水肿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课件-1.认识餐饮企业
- 大学生礼仪 教案ch10 涉外礼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