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盛唐文用韵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盛唐文用韵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盛唐文用韵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盛唐文用韵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盛唐文用韵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盛唐文用韵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一(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既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孑t ) 、f 劫i 易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孑1 ) 、【勘黟互 签字日期:2 0 0 7 年4 月诊日 翩糠如哆 签字日期:2 0 0 7 年4 月羽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盛唐文用韵研究 中文摘要 盛唐时期是汉语语音史的重要阶段,对这一时期的用韵材料进行全面而深入的 研究是把握汉语语音史阶段性演变的重要途径。现在学者们对盛唐时期语音材料的 研究多集中在诗歌用韵方面,对于除诗歌以外其他韵文用韵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为 此,我们把盛唐文作为本文的研究课题,旨在考查通语系统、语音演变,以期为汉 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和资料。 全文内容共有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本章简要介绍盛唐文用韵的研究对象;简述涛文用韵研究的现 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材料和方法;明确研究版本。 第二章:盛唐文用韵相关问题说明。本章主要介绍盛唐文人的界定方法、生卒 里籍及其入韵作品,并对韵字和韵例作相关说明。 第三章:盛唐文的韵系。本章通过对盛唐文人的1 4 6 5 篇韵文、5 3 5 2 个韵段的系 联、归纳,将盛唐文的用韵系统归为2 7 部:阴声8 部、阳声1 0 部、入声9 部。 盛唐文用韵中存在大量的异部通押和异调通押,我们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 析其语音根据。异部通押中有的是仿古用韵、有的反映了方音、有的则流露出以后 韵部合流的先声。阳声韵尾和入声韵尾分别有弱化与脱落的现象。异调通押中主要 是上去通押,“浊上变去”在盛唐时期已经存在。 盛唐文用韵中有一些特殊韵字,我们主要依据广韵、集韵中的读音及其 在韵文中的具体意义确定读音,并探求其可能的语音史价值。特殊韵字主要有“番、 那、涯、崖、洒、下、莽、且、喻、否、推、易、质、些、能、闷、患、攒、漫、 膻、索”。 第四章:结语。通过对盛唐文用韵综合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盛唐文用韵系统 基本上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实际语音;盛唐时期在有唐一代的语音演变中处于枢纽地 位;盛唐文用韵所反映的语音应分为三个层次:雅言、通语、方言;盛唐文用韵所 包含的语音变化是汉语语音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盛唐韵文韵系 分类号:h l l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 r h y m i n gs t u d yo fv e r s e si nh i g h t a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p e r i o do fh i g ht a n g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o n ei nc h i n e s ep h o n e t i ch i s t o r y i ti sa n i m p o r t a n tm e t h o dt oh a n d l et h ep h a s ec h a n g e so fc h i n e s ep h o n e t i ch i s t o r yb ys t u d y i n g t h e s ev e r s e st h o r o u g h l ya n dd e e p l y n o wt h es c h o l a r sm o s t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t h e i ra t t e n t i o no n t h er h y m i n go fp o e m si nh i g ht a n g , a n dt h es t u d yo fv e r s e si sv e r yr a r e t h e r e f o r e ,w e c h o o s et h ev e r s e si nh i i g ht a n ga st h es t u d y i n gs u b j e c tb yw h i c hw ea i mt oi n s p e c tt h e m a n d r r i ns y s t e ma n dp h o n e t i cc h a n g e s ,i no r d e rt op r o v i d es o m ec l u e sa n dm a t e r i a l sf o r t h e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t h ew h o l ep a p e r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m a j o rp a r t sa sf o l l o w s : c h a p t e r l :p r e f a c e t h i sc h a p t e ri n c l u d e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s t u d y i n gt ot h e s t u d y i n gs u b j e c to fr h y m e i np o e m sa b o u tv e r s e si nh i g ht a n g as i m p l ea m o u n to ft h e 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nt h es t u d yo ft h er h y m ei np o m e sa n dv e r s e s ,t h ep u r p o s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t h em e t h o d so ft h i sp a p e r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 s t u d y i n ge d i t i o n c h a p t e r2 :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t ot h er e l a t i v ep r o b l e ma b o u tt h er h y m i n go fv e r s e si n h i g ht a n g t h i sc h a p t e ri n c l u d e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d e f i n i t em e t h o do fs c h o l a r si n h j g ht a n g ,t h ep l a c e sw h e r et h e yb o ma n dd i e d ,a n dt h e i rw o r k sw h i c hh a dr h y m e s ,t h e r e l a t i v ee x p l a n a t i o nt ot h ee x t r a c t so fr h y m i n gc h a r a c t e r sa n d r h y m i n ge x a m p l e s c h a p t e r3 :t h er h y m i n gs y s t e mo fv e r s e si nh i g l lt a n gd y n a s t y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 b ya t h o r o u g hr e l a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s i o no fs c h o l a r s 1 4 6 5p i e c e sv e r s e sa n d5 3 5 2r h y m i n g s e c t i o n s ,2 7r h y m i n gc a t e g o r i e si nh i g h t a n gv e r s e sc a nb ec l a s s i f i e d a m o n gt h e m ,t h e r e a r e8c a t e g o r i e so fy i ns h e n gr h y m e ,1 0c a t e g o r i e so fy a n gs h e n g r h y m ea n d9c a t e g o r i e s o fr us h e n gr h y m e t h e r ea r em o r es p e c i a lp h e n o m e n ai nt h er h y m i n go fv e r s e si nh i g h t a n g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i n t e r c h a n g e a b l er h y m e sa m o n gd i f f e r e n tr h y m i n gc a t e g o r i e sa n d d i f f e r e n tt o n e s w ea n a l y z et h ep h o n e t i cb a s i sf r o mt w oa n g l e sa b o u ts y n c h r o n i c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d i a c h r o n i cl i n g u i s t i c s a m o n gi n t e r c h a n g e a b l er h y m e si nd i f f e r e n tr h y m i n g c a t e g o r i e s , s o m ea r er h y m e si no r d e rt oi m i t a t et h ea n c i e n t ,s o m er e f l e c tt h ed i a l e c t ,s o m e r e v e a lt h es i g no fc o m b i n a t i o na b o u tt h er h y m i n gc a t e g o r i e si nt h el a t e r t h e r ea r es o m e p h e n o m e n aa b o u tw e a k n e s sa n dd r o po fy a n gs h e n gr h y m i n gw o r dt h a ta n d sal i n eo f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e r s ea n dr us h e n gr h y m i n gw o r dt h a te n d sal i n co fv e r s e t h ep h e n o m a n ao ft h e i n t e r c h a n g e a b l er h y m e sa m o n g d i f f e r e n tt o n e sm a i n l yr e f e r st ot h ei n t e r c h a n g e a b l ep i v o t a l r h y m e so ft h ef a l l i n g - r i s i n gt o n ea n d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z h u os h a n gb i a nq uh a de x i s t e d i nh i g ht a n g t h e r ea r es o m es p e c i a lr h y m i n gc h a r a c t e r si nh i g h t a n g m a i n l y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i ng u a n gr h y m e ,j ir h y m e a n dt h es p e c i f i cr h y m e ds i t u a t i o ni nv e r s e ,w e d e t e r m i n et h e i r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t r yt os e e kt h ep o s s i b l yp h o n e t i cv a l u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i n c l u d i n gf a n ,n a ,y a ,y a , s a ,x i a ,m a n g , q i e ,y u ,f o u ,t u i ,y i ,z h i ,x i e ,n e n g , m e n , h u a n ,z a n ,m a n ,s h a n ,s u o 、 c h a p t e r4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r o u g h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t ot h er h y m i n go fv e r s e s j l lh i g ht a n g w ec o n s i d e rt h a tt h er h y m i n gs y s t e mo fh i g h t a n gv e r s e sr e f l e c t st h ea c t u a l p h o n e t i c so fh i i 曲t a n g , a n dt h ep e r i o do fh i g ht a n gp l a y e sap i v o t a lr o l ei np h o n e t i c c h a n g e so ft h ew h o l et a n g t h ep h o n e t i c st h a tt h er h y m i n go fh i g h t a n gv e r s e s r e f l e c t c a nb ed i v i d e dt h r e el e v e l s :e l e g a n tw o r d ,c o m m o nl a n g u a g ea n dd i a l e c t t h ep h o n e t i c c h a n g e sw h i c ha r ei n c l u d e di nh i g h - t a n gv e r s e sa r e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i nt h ec h a i no fc h i n e s e p h o n e t i c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s :h i 曲一t a n g ;v e r s e s ;r h y m i n gc a t e g o r i e s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h 1 1 3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 一、赋及赋韵 在我国种类繁多的古典文学中,赋属于源远流长的体裁之一。它介于诗骚和散 文之间,在起源时就具备了骚赋、文赋、诗体赋三种形式,后几经演变,从汉代的 古赋、六朝的骈赋、唐宋的律赋到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的文赋,历代均有新的变 化。下面简要介绍赋在唐代的演变情况。 ( 一) 律赋 律赋是在骈赋的基础上蜕变,并在科举考试的推动下形成的,所以开始时也称 试赋“1 。科举考试制度始于隋。唐初,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等科。高宗永徽二 年( 6 5 1 ) 停秀才科,其后士子所趋,集于进士、明经两科。通常所谓唐以诗赋取士, 主要即指进士科而言。此外,当时尚有所谓制科,即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某一方面 的人才,汉以来即有之,然历代相沿以试策问为主,唐时亦曾试诗赋,但制科非常 科,与赋的发展关系不大。迸士科初亦只试策问,唐高宗永隆二年( 6 8 1 ) ,高宗严 考试明经进士诏日:“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试帖,取十帖得六者;进士试杂 文两首,试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即为常式。川”“杂文”即指箴铭论表之类,也 包括诗赋。赋既然成了进士考试的科目,为了便于试官的评阅和防止士人的预作, 就自然形成了一些限制。开始试赋时流行的赋体还是骈赋,官场又需要骈赋,因而 对偶成为试赋的首要条件;试文不能太长,又要防止预作,于是限韵也成了试赋的 要求。据徐松登科记考,武则天垂拱元年( 6 8 5 ) ,进士科试题为高松赋,但 还没有限韵。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赋家者漉,由汉晋历隋唐之初,专以取士, 止命以题,初无定韵。至开元二年,王邱员外知贡举,试旗赋,始有八字韵脚, 所谓风日云野军国清肃。见伪蜀冯监所记文体指要。”啪则科举试限韵之律赋,可 能始自开元二年旧( 7 1 4 ) 。至于限韵的原因,除上面所说的限定篇幅和防止预作外, 清代赋论家王芑孙还说:“官韵之设,所以注题目之解,示程式之意,杜抄袭之门, 非以困人而束缚之也。”“1 可见,限韵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解释题目:二是立下行 文规范:三是防止科场作弊和统一录取标准。关于律赋的句法,据今存唐人赋谱 所言,有壮( 三字句) 、紧( 四字句) 、长( 五字及以上) 、隔( 隔句对) 、漫( 不对 合之句) 、发( 发语) 和送( 送语) 七种,在一篇赋内,这些旬式的作用是不同的,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所有 这些赋句必须综合运用,不可偏舍。由此可见律赋体式的严格。 邝健行先生“1 指出律赋的特点有四:是讲究对偶:二是重视声音谐协,避免病 犯;三是限韵,以八韵”3 为原则;四是句式以四六为主,即包括隔句四六对联句式: 一联四句,每半联分成四、六句两截j 盛唐文人律赋的判定即从以上四点综合考量, 我们把全唐文题下注以“以为韵”的赋作均视为律赋,徐松登科汜考 中盛唐文人的甲赋也一并收入。 ( 二) 文赋 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一种近似于古文( 以文言文写的散文) 的赋体。起于盛唐,盛行于唐宋之间。文赋以散代骈,旬式可以参差,押韵也不拘 泥,运用较为灵活。它既不像汉赋那样“铺采摘文”,也不像骈赋或律赋那样苛求对 偶。所以,文赋实质是采用赋的某些传统体制( 如设为主客对答、句式骈散结合等) , 荐运以古文的气势而创制的。盛唐时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等均为唐代古文运 动的先驱者,他们创作的赋作多属此类,如李华含元殿赋、萧颖士登故宜城赋、 爱而不见赋、独孤及梦远游赋等,另外像李白的明堂赋、大猎赋,杜 甫的三大礼赋( 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南郊赋) 、雕赋等也是 文赋的典型代表。 下面对赋韵作综合说明。一般来说,赋韵与同时代的诗韵有相同之处,也有不 同之处。相同之处:( 1 ) 从用韵形式上来说,赋和诗都以韵脚不重复为原则,即使 对于同形异音、异义的同形词,或同音异形、异义的同音词,用作韵脚时,也要保 持一定的距离,而不能粘连在一起。( 2 ) 从用韵系统上来说,文赋和古体诗用韵系 统相对一致,律赋和近体诗用韵系统相对一致。不同之处:( 1 ) 诗的韵脚在句末字, 而赋的韵脚却不一定都是句末字( 句末有时是虚字,偶尔入韵) 。( 2 ) 律诗是一韵到 底的,绝句有两个韵脚( 不计首句韵脚) ,律诗有四个韵脚( 不计首句韵脚) ,排律 韵数则常用十位整数。由于赋的篇幅较长,往往需要换韵,有的赋换韵较慢,一般 三、五个韵脚以上才换韵;有的赋换韵较快,一般只用二、三个韵脚就换韵。( 3 ) 诗的押韵是隔句相押( 首句入韵除外) ,而赋的押韵虽以隔句相押为常例,但也有句 句押韵的,偶尔也有三句或四句,甚至有六、七句到十多句不押韵的,特别是文赋。 需要说明的是,唐赋的作者有一点与魏晋南北朝及宋以后都不同:其籍贯属于 淮北者较多,属于江北者更兼大多数,江南的少。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其他韵文 其他韵文包括墓志铭、颂、赞、箴、铭、哀、祭、偈等,其中有的是从赋所演 化出来的比较简短的韵文。下面综合说明: , 墓志铭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哉,为刻写在墓碑上的文字,记载墓主的姓氏爵里 及生前事迹,主要以记功德、赞扬、悼念和安慰之词为主。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 部分首题,即第一行的标题“某某人墓志铭”或“某某人墓志铭并序”;第二部分 是叙词,有的用韵,比较随意,一般用来介绍死者的氏族、世系、生平事迹、仕宦 的经历及官阶、死因、卒葬年月,相当于简单的人物传记,反映一定的历史事件与 社会风貌。第三部分是铭文,多是四言韵语,是对死者的颂扬之词或悼念之词。本 文研究的主要是铭文部分的用韵情况。颂、赞是用于歌颂、颂扬的韵文,多为四言 诗体。箴乃警戒之义,多为自指。铭是古代刻于某种物体上的文字,多见于鼎盘, 求其永存义。哀、祭均为祭悼逝者之文,始见于南匕朝,可施于长幼及朋辈,唐宋 以前,多为通篇用韵。偈,原为梵语,意译则为“颂”,隐包着“联美辞而歌颂”之 义,多为四言诗体。 关于上述几类韵文的用韵,江建名、何毓玲在韵文概论中说:“它的押韵也 随时代的不同而变迁。简言之,上古的杂体韵文( 书中这几类韵文统称为杂体韵文) 押上古韵,即以诗经韵部为代表的吉韵;中古的杂体韵文押中古韵,即切韵 音系的韵部;近古的杂体韵文押近古韵,即中原音韵为代表的北方音和以诗 韵为代表的南方音韵部。当然,这只是就一般而言。就规律而言,并不排斥文人 的仿古( 中古的人用上古音押韵,近古的人用中古音押韵) 。”嘲 第二节、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及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韵文的用韵反映语言的韵母系统,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材料。因此,在进 行中古音的研究方面,唐代的诗文用韵就成为极为宝贵的资源,它们直接或间接地 反映唐代的语音情况,对个人、地区或某阶段诗文用韵进行研究,并由此推断出一 人一地一时的语音情况,从而对整个唐代诗文用韵进行宏观地把握具有重要的价值。 唐代诗文用韵研究,前修时贤已做过大量工作,从研究材料的数量上分三个部 分: 其一、诗歌用韵成绩最多。如张世禄杜甫诗的韵系,鲍明炜李白诗的韵系、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自居易元稹诗的韵系,苟春荣韩愈的诗歌用韵、王秀玲张说诗歌用韵考、 郭丽王昌龄诗歌用韵考、师为公刘禹锡诗歌用韵考等,唐代有影响的诗人几 乎都有人傲过专门研究;另外,唐作藩先生指导北大学生研究唐诗用韵,基本上把 全唐诗中作品较多的诗人用韵都作了分析研究:再就是九十年代以来,华虫理 工大学尉迟治平先生领导课题组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语料数据库、编制应用程序系 联韵字,并利用几率统计法计算韵部相押的概率来归纳韵部,全面整理了隋唐五代 数百年间、几万首诗歌的用韵情况,发表了一系列有份量的论文,如孙杰、尉迟治 平盛唐诗韵系略说、刘根辉、尉迟治平中唐诗韵系略说等。 其二、诗文( 诗歌及其他韵文) 用韵次之,成果主要有:鲍明炜唐代诗文韵 部研究、王兆鹏师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储泰松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 苟春荣柳宗元诗文用韵,冯志白刘禹锡诗文用韵考等。 其三、其他韵文( 除诗歌外) 用韵较少,成果有:金恩柱从唐代墓志铭看唐 代韵部系统的演变、张金泉敦煌曲子词用韵考、周大璞( 敦煌交文 用韵考。 通过以上材料,我们不难看出,前人对唐代诗歌用韵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但对除诗歌以外其他韵文的研究还很少。鲁国尧先生在学术是链中说:“唐 五代用韵研究堪称成绩斐然,张世禄、鲍明炜、唐作藩、蒲立本等先生都作出了重要 的贡献。但是全唐五代诗文用韵的全面而穷尽的这一总结性的大型工程还有待完成”, “目前还尚无全唐五代诗用韵研究、全唐五代文用韵研究等这样总结性的著作” 9 1 。这样一系列大工程的完成,就需要分时期、地区乃至个人用韵来逐步实现。从阶 段性上说,盛唐诗歌用韵的研究己基本完成,盛唐文用韵的全面考查除金恩柱做过部 分研究外尚无人问津。本文研究盛唐文用韵正是填补盛唐诗文用韵研究的空白,为全 唐五代文用韵研究这一大工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进而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一些 资料和线索。 关于盛唐时段的界定,我们主要参照音韵学界和史学界的相关划分方法。鲍明 炜先生“”研究唐代诗文用韵定初唐为上起唐高祖武德元年( 6 1 8 年) ,下至玄宗先天 元年( 7 1 2 ) ,由此,盛唐文用韵研究的起点自当始于开元元年( 7 1 3 ) 。金恩柱“”分时 期研究唐代墓志铭用韵定盛唐为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二年( 7 1 3 7 6 5 ) 。我们认 为,玄宗朝后期的“安史之乱( 7 5 5 7 6 3 ) ”必定带来人口迁徙速度的加快,这无疑是 促成语音演变的重要因素,把盛唐时段的结点定于代宗永泰二年也比较合适。经综合 考量,盛唐时段始于玄宗开元元年( 7 1 3 ) ,下至代宗永泰二年( 7 6 5 ) ,历玄宗( 开元、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天宝) ,肃宗( 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 宝应、广德、永泰) 三朝,前后共5 0 余 年。 二、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盛唐文用韵的主要研究材料是全唐文( 附拾遗、续拾遗) 和唐代墓志汇编 中所收入的盛唐文人的韵文,同时与文苑英华相参证,互收者比校异同以最为 确切者收入,必要时辅以文人文集,以相互补益。全唐文中所载崔明允红嘴鸟 赋、杜甫越人献驯象赋、钱起豹舄赋( 其一) 、郑綮山石榴偈,据陈尚君 考定皆系他人所作,本文不收入。 韵字归属主要依据广韵和集韵,同时参考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 王力先生的王力古汉语字典和汉语大字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系联归纳法、算术统计法和比较法。首先,我们对盛唐 文人的所有韵文( 除诗歌外) 韵脚字进行穷尽式系联、归纳;然后运用算术统计法 综合考查用韵现象,确定韵部离合关系。比较法主要是从共时和历时角度进行对照 分析,考查用韵现实及其发展演变。确定韵部离合关系的比值主要以张世禄“”、刘 晓南“3 1 二先生所说的海量统计下1 0 左右为标准,同时结合李荣先生“4 1 的“独用是每 次字数越多,意义越大;合用是每次用韵字数越少,意义越大”进行综合考量。 8 山尔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盛唐文用韵相关问题说明 第一节盛唐文人生卒里籍及入韵作品统计 有唐一代时代久远,文人众多且流动性强,想准确考定文人里籍、生卒确非易 事。我们对盛唐文人生卒年或活动年的确定主要依据周祖穰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 辞典唐五代卷、徐松登科记考( 含孟二冬、陈尚君补证) ,籍贯考定主要依据 陈尚君的唐代诗人占籍考,同时与唐才子传、新唐书、旧唐书、唐才子 传校笺等现存史籍和校正资料相互参证。通过综合考定,最终得盛唐文人1 5 4 位, 韵文1 4 6 5 篇( 律赋1 4 5 ) ,韵段5 3 5 2 个( 律赋1 0 2 4 ) 。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盛唐文人籍贯不一,所操方言亦各不同,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盛唐时期 通语系统及其演变的考查。王力先生指出:“做官的人就喜欢打官腔,也许还喜欢依 照官音押韵。因此,我们发现时代对于用韵的影响大,而地域对于用韵的影响 小。川”1 鲁国尧先生研究宋代词韵得出的结论是“多数词人都是以当时的通语为准绳” 1 6 o 耿振生亦认为“同一地区,可能只有个别作者有方音入韵的作品;同一作者, 以方音入韵的作品也可能是偶然为之” 1 7 o 盛唐文人大都是上层知识分子( 墓志铭 作者尤为如此) ,多数有仕进经历,其情形当与南北朝、宋时文人相同,不存在方音 入韵影响结论的危险性。另外,对于某些比较普遍的通叶现象,我们采用耿振生“8 1 的方法加以判断:一是看同乡中使用一种押韵方式是否比较多;二是其他书籍有没 有同类记载;三是看现代方音是否有类似现象。 第二、有的文人无确切生卒记载或兼跨初、盛、中唐三个时期,我们把其科举 仕进之年作为判断其为盛唐文人的主要标尺。从盛唐文人的实际情况看,他们大都 由科考而得以仕进,为了举业,文人们必定精研声韵、熟记韵书,这一时期必是其 精于审音之时,徐松登科记考中大量的试律诗、甲赋即可为证。 第三、文人作品尤其是碑铭墓志大都有写作时间的确切记载,据此可判定其是 否属盛唐之时。如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王燧,传云“元宗时人。”此人现有文 献均未见载,其作品大唐会稽郡余姚县化# 一 寺主真法师行业撩记云:“小子狂 简,斐然成章;述德书能,以传不朽。凡我同好,宁孤蔽之。时天宝八载孟春正月。” 由此,可判定此文作于天宝年问,王瑷亦为盛唐时人。 第四、文人之间多有交游经历或有作品以为唱和,据此可判定生卒之年不详文 人的活动时期。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梁洽,传云“开元时处士”,文献所载未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详。余正松高适研究记载“开元七年后,开元十八年前,高适与梁洽同行南游 荆襄。”高适亦有缅怀之作哭单父梁九少府,诗云:“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疑是子云居。”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7 3 4 ) 以后,据此,梁洽活动 时间当在开元之时。 第五、大辞典,登科记考均不载者,则依全唐文前附小传并与其他文 献相参证。如全唐文卷四百五,郄昂,传云“高平人,与李华同进士。”此人大 辞典、登科记考不载,其生卒活动年不可考。依小传“与李华同进士”所记, 李华,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均有确切记载, 其杨骑曹集序( 全唐文卷三一五) 云:“弘农杨君讳极,字齐物,举进士时, 刑部侍郎乐安孙公逖,以文章之冠为考工员外郎,精试群才。君与南阳张茂之、京 兆杜鸿渐、郄琊颜真卿、兰陵萧颖士南阳张陪、常山阎防、范阳张南容、高平 垂匿垦等连年高第,生亦与焉。”据此,郄昂亦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另外,全 唐文卷四零八,王太真,传云“元宗时人。”登科记考卷一三谓其德宗贞元十 年中博学宏词科,本文据此不收入。 第六、全唐文中的文人,基本上依年代先后次序排列( 皇室成员例外) ,据 此可帮助判断。 第七、唐代墓志汇编中的墓志铭按时间顺序编排,书中有年号以为标识,据 此开元、天宝、至德、乾元、上元、宝应、广德、永泰年墓志铭文皆收入。 第八、皇帝及宗室之韵文皆收入,如玄宗、元宗江妃等。 下面我们列出韵段超过1 0 个的盛唐文人的年里、韵文篇数及韵段数。为列表方 便,“韵文”一栏,以l 代表律赋,以y 代表除律赋以外的其他韵文,字母后的数字 分别指篇数和韵段数,中间以冒号隔开。如l 2 :1 6 表示律赋2 篇,韵段共1 6 个。“总 计”指l 、y 两项之和,如“3 :3 3 ”表示某文人共有韵文3 篇、韵段3 3 个人物排 列大体区分活动年代先后,确切生卒可考者不列科举仕进之年,唐皇室不标里籍。 地名以新唐书地理志开元十五年道州县名为准。唐代科举相关论述参见吴宗 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本表只收入全唐文( 含拾遗、续拾遗) 、文苑英华 中部分文人的生卒里籍及韵文情形,唐代墓志汇编中的墓志铭作者多不可考,此 表不收。 盛唐文人生卒里籍与韵文情况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吕向开元间泾州y 3 :3 33 :3 3 李昂开元二年状元滑州l 2 :1 62 :1 6 史栩开元四年进士 9 l 2 :1 12 :l l 李蒙 升兀血年迸士 9 l 3 :1 8y 1 :74 :2 5 崔镇 开元七年进十 l 2 :1 32 :1 3 赵良器开元七年文辞雅丽科1蒲州河东 l 3 :2 2y l :64 :2 8 李隆基 6 8 5 _ 一7 6 2 皇帝y 1 8 :6 01 8 :6 0 孙逖6 9 6 7 6 1潞州涉县y 1 2 :3 91 2 :3 9 李白7 0 l 一7 6 2安硝都护府 y 3 2 :1 5 l3 2 :1 5 l 王维 7 0 1 7 6 l 蒲州l 1 ;5y 2 4 :1 0 22 5 :1 0 7 萧颖士7 0 9 - 一7 6 0颖川汝阴l 2 :1 4y 9 :5 01 1 :6 4 王昌龄 ? 一7 6 0京兆万年 l 2 :1 6y l :1 33 :2 9 萧昕 6 9 9 一7 9 1 河南洛阳 l 4 :2 6y 3 :2 37 :4 9 颜真卿 7 0 9 _ 一7 8 4 京兆跃安l 1 :4y 2 5 :7 62 6 :8 0 邵轸开元十三年进士 9 y 1 :1 41 :1 4 壬摇 开元十三年进士 ?l 4 :2 94 :2 9 杜颇开元十五年进士 9 l 3 :1 53 :1 5 张环开元中进士 9 y 3 :1 43 :1 4 熊曜 开元中进士洪州南昌 y 1 :1 2l :1 2 陶翰开元十八年进士润州曲阿 l 2 :1 52 :1 5 王缙 7 0 0 _ 一7 8 1 蒲州y 3 :2 23 :2 2 钱起 7 1 0 一7 8 2 湖州长城l 1 2 :8 1y l :71 3 :8 8 杜甫 7 1 2 7 7 0 河南巩县y 1 2 :7 91 2 :7 9 张仲甫7 1 5 7 8 2清河y 2 :1 92 :1 9 敬括 ? 一7 7 1蒲州河东 l 7 :5 2y 7 :5 41 4 :1 0 6 乔琳? - 一7 8 4并州太原l 6 :4 0y l :87 :4 8 高适 ? 一7 6 5 德州荫县y 6 :3 36 :3 3 李华7 1 5 7 6 6赵州赞皇y 5 4 :2 8 95 4 :2 8 9 岑参7 1 5 7 7 0 荆州江陵 y 2 :4 32 :4 3 杨谏开元二十年博学宏词科华州华阴 l 6 :3 7 6 :3 7 刘长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河间l 1 :9y 7 :2 58 :3 4 郄昂 开元二十二年进士 兖州金乡l 2 :1 2y 2 :1 54 :2 7 李琚 开元二十二年博学宏词科 ?l 2 :1 62 :1 6 贾至 7 1 8 7 7 2 河南洛阳y 6 :2 86 :z 8 元载 ? 一7 7 7 岐州岐山y 4 :2 44 :2 4 谢良辅 ? 一7 8 3邓州南阳 l 3 :2 13 :2 l 张谓 ? 一7 7 8怀州河内 y 2 :l l2 :1 1 韦应物7 3 7 一?京兆万年 y 1 :1 6 l :1 6 阎伯埂 ? 一7 6 5 洛州广平l 4 :2 4y 4 :1 98 :4 3 于邵 7 1 9 _ 一7 9 8 京兆万年y 1 2 :4 31 2 :4 3 元结7 1 9 _ 一7 7 2汝州鲁山y 3 6 :2 4 83 6 :2 4 8 独孤及7 2 5 7 7 7河南洛阳y 5 0 :1 7 45 0 :1 7 4 阎随侯开元时人 , l 1 :5y 1 :3 1 2 :3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贾登开元时人 y 2 :1 92 :1 9 王延龄开元时人 y 3 :3 23 :3 2 粱洽开元时人晋州 l 9 :5 79 :5 7 胡嘉隐开元朝p 十 y 1 :1 11 :1 1 崔琪天宝九载宣德朗 9 l 2 :l oy 1 :53 :1 5 张陪天宝时人南阳l 4 :2 74 :2 7 平冽天宝时人l 2 :1 6y l :l l3 :2 7 石镇天宝十年进士 l 2 :1 6y i :i3 :1 7 王邕天宝十年进士太原晋阳 l 2 :1 2y 1 :93 :2 1 蒋至天宝十年进士 l 2 :1 62 :1 6 乔潭天宝十三年进士汴州l 4 :2 9y 3 :3 47 :6 3 鲍防 7 2 3 7 9 0 襄阳 , y 2 :2 82 :2 8 崔祜甫7 2 l 一7 8 0京兆长安 y 6 :4 8 6 :4 8 常衮 7 2 9 - 一7 8 3 京兆府l 2 :1 3y 1 5 :6 9 1 7 :8 2 杨炎7 2 7 7 8 l歧州壅县y 8 :2 98 :2 9 徐安贞约卒于天宝初衢州龙丘 y 4 :3 74 :3 7 李翰天宝中进士赵州赞皇 y 4 :1 84 :1 8 张怀檀开元、天宝间海陵y 1 0 :1 31 0 :1 3 张孝嵩开元、天宝间进士及第邓州南阳y i :1 5l :1 5 郑子春开元、天宝间 9 y 1 :1 01 :1 0 达奚殉开元、天宝间 ?l i :9y 4 ;3 55 :4 4 粱德裕开元、天宝间易州易县 y 2 :1 02 :1 0 张鼎开元、天宝间 ?l 5 :3 95 :3 9 阎宽开元、天宝间 ? y l :1 5l :1 5 裴十淹开元、天宝间 y 3 :3 63 :3 6 吕牧开元、天宝间 ?l 2 :1 22 :1 2 牛上士开元、天宝间京兆泾阳 y 2 :1 8 2 :1 8 柳识天宝间襄州y 3 :1 63 :1 6 林琨德宗朝京兆三原l 2 :1 3y 1 :1 03 :2 3 吴筠? 一7 7 8华州华阴 y 8 :7 98 :7 9 韩述代宗时人 y 2 :1 32 :1 3 郑锡宝应二年进士l i :6y 2 :1 73 :2 3 柳识代宗朝襄州 y 3 :1 63 :1 6 第二节盛唐文用韵的韵字与韵例 一、韵字的摘录 江永认为:“古有韵之文亦未易读,稍不精细,或韵在上而求诸下,韵在下而求 诸上,韵在彼而误叶此;或本分而合之,本合而分之;或间句、散文而以为韵,或 是韵而反不韵;甚则读破句、据误本、杂乡音。其误不在古人而在我。”o “因此,我 们十分重视韵字的摘录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 山东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l 、充分利用校勘成果 现存韵文大多由古人传抄而得以保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脱漏、衍误 等校勘错误,这就需要重视韵脚字的校勘,避免归韵上的偏差。我们充分利用校勘 成果,确保韵字摘录的正确性。略举两例: ( 1 )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岑参招北客文3 9 5 5 原文作:“复引一索,其名 为窄;人悬半空:度彼绝壑。或如鸟兮或如狻,倏往来幸不落。”同文文苑英华 卷三五八“窄”作“笮”。 全唐文本韵段韵脚字为“索窄壑獾落”。窄,广韵陌韵侧伯切,注云“狭 窄”。其他四字皆在铎韵,陌韵“窄”押韵不叶,文意亦不合。笮,广韵二音: 陌韵侧伯切,“矢服,又屋上版、又迫也”;又铎韵在各切,“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水”。据此,“笮”铎韵押韵相叶,文意亦合。当以文苑英华为是。 ( 2 ) 全唐文卷四百九裴士淹章敬皇后哀册文4 2 0 1 原文作:“象服足宜, 造舟成咏。顾史垂则,称诗展敬;启迪四听,诞敷六行。兰芬桂郁,霜皎冰静;燕 集瑶筐,鸾回金镜。”同文文苑英华卷三八三“静”作“净”。 全唐文本韵段韵脚字为“泳敬行静镜”。从押韵看,静,广韵上声静韵, 其他四字均在映韵。“静”字此处入韵或属一般的上去通押,或全浊上声字“静( 从 母) ”已变读为去声,这两种入韵类型,盛唐文用韵均多见;净,广韵去声劲韵, 本韵段映劲同用,亦合。由此,从押韵看,“静”、“净”不易甄别。从意义和语法看, “霜皎冰静( 或净) ”是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句,“皎”和“静”( 或“净”) 形容词作谓语,分别修饰并列句中的两个主语“霜”和“冰”,形容“霜”和“冰” 的洁白无瑕,以隐喻章敬皇后品质的高贵。静,广韵注云“安也、谋也、和也、 息也”;净,广韵注云“无垢也”。显然“静”不能用以修饰“冰”。据此,“净” 切合句意,本韵段映劲同用。当以文苑英华为是。 2 、注意异体字的韵部归属 有些韵字在韵文中有两种写法,今天看来是繁体与简体的区别,但在韵文中的 音韵地位不同,我们分别摘录,确保韵字摘录的准确性。如“征”和“徵”征,广 韵清韵;徵,广韵蒸韵。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吴筠思还淳赋9 6 4 0 叶“灵 - 刑t 征精丁旌镕铃女庭f 冥f 声* 兵魔纥* 清* 贞* 田亡* 垌f 庭t ”,“征”当为清韵;全唐文 卷三五十九杜甫朝享太庙颂3 6 4 0 叶“凝* 能一丞t 徵一肱t 仍i 棱_ 凭称* ”,“徵”为 蒸韵。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注意多音字的韵部归属 韵脚处为多音字,我们根据该韵字在本韵段的意思和押韵来决定其读音。如: 行,广韵四音:唐韵苦朗切,“伍也、列也”;庚韵户庚切,“行步也、适也、往 也、去也”;又映韵下更切,“景迹也,又事也、言也”;又宕韵下浪切,“次第”。举 例如下:( i )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三邵轸云韶乐赋3 3 7 4 叶“场。锵m 行”,原句 作“始逶迤而并进,终婉转而成行”,依音义当作唐韵苦朗切;( 2 ) 全唐文卷三 百十八李华唐丞相太尉房公德铭3 2 2 4 叶“兵t 倾* 行京”,原句作“群凶害直, 事乃不行”,依音义当作庚韵户庚切;( 3 ) 李华杭州余姚县龙泉寺故大律师碑3 2 3 5 叶“定* 净镜t 行听a 映t 正* ”,原句作“虽会一乘,终修万行”,依音义当作映韵下 更切。其他如“否”、“大”、“望”也属于多音字的情况。 4 、虚字入韵与否的判定 句末为虚字的,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一是韵脚字落在虚字上;一是韵脚字落在 虚字前的实字上。我们主要依据押韵来判定其入韵与否。如虚字“矣”:( i ) 全唐 文卷三百三十一王昌龄吊轵道赋3 3 5 0 原句作“是以沙邱圜祸,制出赵氏;扶 苏赐死,大事去龛。海内凶焉,雷骇飚起;自非蹂先王而隳道德,亦无能而及此。” 矣,广韵止韵,与“氏* 死* 起t 此* ”同用,“矣”字入韵。( 2 ) 全唐文卷三百 五十六梁洽金剪刀赋3 6 1 0 原句作“方须取舍合时,短长有限;欲去纤祸,不遗 片善。贪寸美而宽裁,避一花而斜剪;纰缪者退之而自惭,缛缡者进之而自勉。莫 不赏兹器之能荷情人之妙垄矣。”选,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