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诊断ppt课件_第1页
颅脑CT诊断ppt课件_第2页
颅脑CT诊断ppt课件_第3页
颅脑CT诊断ppt课件_第4页
颅脑CT诊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脑CT诊断,1,脑CT,2,脑血管疾病,3,一、概述(一)脑血管解剖变异:1.50的人颅底动脉环发育畸形,失去应有的侧支循环作用,易发脑梗塞。2.大脑前、中、后动脉或脑干血管的终末支相互供应的边缘区,是缺血病好发部位。3先天性颈动脉过长、扭曲。,脑动脉闭塞性脑梗塞,4,(二)动脉粥样硬化:1.动脉狭窄或闭塞,90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如动脉狭窄80或内径达2mm,则可出现脑血流量减低。2.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栓子脱落阻塞血管。3.动脉粥样硬化的高浓度脂质氧化物抑制前列腺环素,有利血栓形成。,5,(三)高血压症:长期高血压,脑内小动脉(穿动脉)必然发生类纤维素坏死(四)糖尿病:(五)高血脂症:高血脂症者血小板寿命短。(六)血液粘度增高:(七)吸烟:Kawkins(1972)发现吸烟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是因为血小板寿命短,粘附性增加。(八)乙醇中毒:急性乙醇中毒增加细胞压积;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红细胞脆性。(九)雌二醇类口服避孕药:Dindar(1974)认为该药使血液呈高凝态(血小板聚集增加伴因子、增加):血管内膜增厚。(十)心肌病:(十一)脑动脉炎:(十二)妊娠:,6,二、病理脑动脉闭塞后,病理改变是一个连续过程。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分为三期。(一)坏死期:脑动脉闭塞后,4小时6小时,脑缺血区出现过渡灌注综合征,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12天后神经细胞坏死,残存者有局部缺血性改变。(二)软化期:脑血管闭塞2天3天后,病变区变软,神经细胞及纤维消失,为格子细胞所代替。(三)恢复期:坏死软化的组织被吞噬细胞所清除,大的软化灶可形成囊腔,内含液体,小的软化灶由星形细胞及其纤维填塞。,7,三、临床表现一般症状有头痛、眩晕等,神志多清醒。梗塞不同部位的血管,临床表现各异。,8,四、CT表现(一)平扫1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脑梗塞在24小时内,CT检查可不被发现,或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24小时后CT检查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其特点是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其大小和形态与闭塞的血管有关: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病灶呈三角形低密度,基底朝向脑凸面,尖端指向第三脑室。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为矩形低密度区,出现“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前动脉梗塞,表现为长条状的低密度,位于大脑镰旁。,9,2占位效应脑梗塞后2天1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此时可有占位效应,一般见于梗塞范围大的病例。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大脑中动脉主干梗塞,偶尔可见脑疝征象。小的梗塞,一般没有明显占位征象。如果占位效应超过一个月,应注意有无肿瘤的可能。3脑萎缩脑梗塞相邻部位的脑室、脑池或脑沟扩大,患侧半球变小,中线结构移向患侧。一般在脑梗塞一个月以后才出现。小梗塞病灶这种变化不明显。,10,(二)增强扫描脑梗塞后可出现强化,大多数为不均匀强化,表现为脑回状、条状、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偶尔为均匀强化。梗塞区强化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渡所致。五、诊断要点(一)多发生于老年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史。(二)缓慢起病,多无高颅压及脑膜刺激征。有偏瘫、失语、病理反射等。(三)CT显示脑组织低密度区,多与血管供血范围相一致,早期有轻度占位征象,后期多有萎缩表现。强化不均匀。,11,六、CT诊断脑梗塞注意点(一)脑梗塞发病第一天CT检查阴性,需要复查。(二)脑梗塞发病第2周3周,CT上可出现“模糊效应”。(三)脑梗塞区域的低密度偶尔可为均一强化的等密度,需平扫对照。(四)小脑和脑干梗塞可因伪影而漏诊,特别是延髓和小脑底部。(五)脑梗塞可以表现同侧功能障碍,认为与锥体束解剖变异,“模糊效应”或远隔定位等有关。,12,13,14,15,16,腔隙性脑梗塞,一、概念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Infarction)是由脑深部穿动脉闭塞所致的脑软化灶。二、病因与病理高血压引起小血管损害,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直接原因。腔隙性脑梗塞是穿动脉的微梗塞,受累血管直径在40u50u之间,一般在200u以下。腔隙性脑梗塞好发部位为豆状核、桥脑、丘脑、尾状核、内囊,其他部位少见。腔隙灶直径5mm15mm。大于10mm称巨腔隙,最大直径可达20mm35mm,是由二个以上穿动脉闭塞所致。,17,三、临床表现梗塞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可有运动、感觉障碍。Fisher将腔隙综合征归纳为20余种临床表现。总的看症状轻而且局限,预后也好。但个别严重者可发展为腔隙状态。相当一部分可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8,(一)颈内动脉闭塞病侧视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同向偏盲(三偏征)。主侧半球受累尚可出现失语,少数病例可有昏迷。(二)大脑中动脉闭塞主干闭塞则表现为对侧三偏征群。主侧半球主干闭塞可有失语。重者可产生意识障碍。,19,(三)大脑前动脉栓塞表现为对侧肢体的运动与感觉障碍,以下肢明显,可伴有尿潴留,肌张力不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还可出现情感淡漠、失语等。(四)椎一基底动脉闭塞主要发生于脑桥、中脑及两侧枕叶。症状复杂多样。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和感觉障碍,眼肌麻痹,瞳孔缩小,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构音困难和吞咽困难。严重者昏迷、高热,甚至死亡。,20,四、CT表现多在基底节区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低密度影,边界多清楚,直径5mm15mm。没有占位征象。急性期可有增强现象。Donnan研究,CT显示的腔隙灶比实际解剖大一倍,可能与病灶周围水肿等因素有关。五、CT诊断要点(一)50岁以上,有高血压或TIA史。(二)可有腔隙综合征的表现,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三)CT平扫在半卵圆中心有小的低密度病灶,没有明显占位征象。(四)排除肿瘤及其他情况。,21,22,23,高血压性脑出血,一、概述高血压引起脑实质内出血。为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心梗和癌肿)之冠。二、发病机制(一)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内膜损伤,致脂质沉着,呈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的纤维素性坏死形成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出血;(二)脑动脉结构特点为管壁中层细胞少,外膜结缔组织不发达,且无弹力层,故管壁较薄,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出血,此种情况多见于豆纹动脉和脑桥旁正中动脉;(三)高血压致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点状出血及脑水肿,继而发生大的出血。,24,三、病理(一)血肿在不同时期的改变1急性期血肿内含新鲜血液或血块,周围脑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软化,还可有点状出血。2吸收期血肿内红细胞破坏,血块液化。血肿周围出现吞噬细胞,并逐渐形成含有丰富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3囊变期坏死组织被清除,缺损部分由胶质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瘢痕。血肿小可由此类组织所填充,血肿大时则遗留囊腔。这与脑软化相同,唯一特点是血红蛋白产物长久残存于瘢痕组织中,使该组织呈现棕黄色。,25,(二)其他改变脑疝;脑积水:血肿破溃至蛛网膜下腔:血肿破溃至脑室。(三)发病部位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幕上半球半卵圆中心,约占80,脑皮层下约10、,脑干、小脑约5。,26,四、临床表现活动时发病,发展快,昏迷。高颅压表现。局灶定位体征小量出血的l临床表现与脑梗塞相似。五、CT表现(一)分型内侧型(血肿居内囊内侧):外侧型(血肿居内囊外侧):混合型;皮质下型;小脑型;脑干型。,27,(二)血肿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急性期2月,较小的血肿由胶质细胞和胶元纤维愈合,大的则残留囊腔,呈脑脊液密度,基底节的囊腔多呈条带状或新月状,28,(三)其他表现1血液进入脑室,量多时将脑室填满铸型,量少时出现沉淀现象,下为血液,上为脑脊液。2血液进入蛛网膜腔,脑池(沟)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3脑积水,可由血肿压迫室间孔,导水管或第四脑室等引起,也可由血块在脑脊液流经通道阻塞所致。4占位征象,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重时形成脑疝。六、诊断要点(一)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常在活动时突然发病。(二)起病急,有神志改变,高颅压征象。(三)CT扫描均匀的高密度占位病变,以半卵圆中心多见。吸收期和囊变期血肿为等密度在至低密度。,29,左侧豆状核血肿2周后吸收(图),30,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概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有外伤性和自发性。自发性中以颅内动脉瘤(51)、高血压动脉硬化(15)和AVM(6)最多见。二、病理(一)无菌性脑膜炎,氧合血红蛋白在脑脊液中引起。(二)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水肿,重者发生软化。痉挛的发生可能与化学刺激、血管收缩因子产生或机械刺激等有关。(三)脑积水,急性期过后形成正压力性脑积水,慢性期阻塞蛛网膜颗粒而形成。(四)血肿压迫,如前交通动脉瘤可压迫动眼神经等。,31,三、临床表现特点三联征: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四、CT表现在出血开始几天,CT发现率大约为80100,随着时间延长,其发现率逐渐降低,出血一周以后CT很难查出。直接征象表现为蛛网膜卜-腔密度增高。间接征象有:脑积水、脑水肿、脑梗塞、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疝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出血量大时呈铸型。大脑前动脉破裂,血液多积聚于视交叉池、侧裂前部:大脑中动脉破裂,血液多积聚于一侧的外侧裂附近,亦可向内流;颈内动脉破裂以后,出血也以大脑外侧裂为多;椎基底动脉破裂血液主要积于脚间池和环池。,32,33,脑血管疾病鉴别表,34,颅内动脉瘤,一、分类(一)按病因分类先天性动脉瘤:损伤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二)按大小分类一般动脉瘤:直径25cm。,35,(三)按形态分类粟粒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四)按部位分类,36,二、CT表现(一)无血栓动脉瘤平扫为圆形密度稍高影,边缘清楚。增强有均匀强化。(二)部分血栓动脉瘤依其瘤腔内血栓的情况,可有各种CT形态。平扫有血流的部分密度稍高,而血栓部分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前者强化,后者不强化。如果血栓是偏心形,强化部分则显示为半圆形,星月形等。如果血栓位于血管腔内的周边,增强扫描动脉瘤中心的瘤腔和外层囊壁均有强化,形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围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密度带,称“靶形征”。,37,(三)完全血栓动脉瘤平扫为等密度,其内可有点状钙化,瘤壁可有弧行钙化。增强扫描仅有囊壁环状强化,其内血栓不强化。动脉瘤的CT征象,有时缺乏特征性,但下列几点可供参考:动脉瘤周围水肿不明显。动脉瘤源于蛛网膜下腔,故其占位征象不如相同体积的肿瘤显著。高分辨CT可显示动脉瘤的供养血管。大动脉相邻部位骨质吸收。,38,三、鉴别诊断脑膜瘤:脑外积脓:垂体腺瘤: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颅咽管瘤。四、CT诊断价值及限度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好的方法。但是,当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血管造影充盈不全时,CT可以显示其全貌。动脉瘤的继发病变,如出血、梗塞等CT也能很好地显示。小的动脉瘤靠近颅骨以及显示动脉瘤与血管的隶属关系,CT还是不能取代血管造影。,39,动脉瘤,40,左颈内动脉动脉瘤(图),41,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图),42,左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图),43,44,45,脑动静脉畸形,一、概述脑动静脉畸形为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中最常见者。畸形血管团的两端有明显的输入动脉和输出静脉,故称脑动静脉畸形。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印约占2030。起病年龄多在20岁3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二、病理动静脉畸形多发生于皮质下区,多呈圆锥形,锥底在脑表面,锥尖朝向侧脑室。在皮质表面可见粗大迂曲血管。畸形血管团小者lcm2cm,大者可占大脑半球的12。输入动脉和输出静脉一般各一支,也可以多支。输出静脉大多数汇入上矢状窦或深部的大脑大静脉。少数汇入横窦或岩上窦。,46,三、临床表现及血管造影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出血、癫痫、颅内血管杂音以及定位性体征。血管造影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典型表现在动脉期可见粗细不等,纡曲的血管团,有时还可见网状血管。供血动脉增粗,引流静脉早期出现。较小或有栓塞的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造影常不显示。,47,四、CT表现70的病例CT可以发现,但不如血管造影清楚,确诊率40。平扫:显示为混杂密度区,形态不规则,可成团块状、条状或点状,边缘不清楚。高密度提示为钙化、新近出血。等密度为胶质增生、含铁血红素沉着、血管内较新鲜的血栓。低密度为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