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总论名词解释.doc_第1页
学校体育总论名词解释.doc_第2页
学校体育总论名词解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政府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第一个新教育学制,1如3年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重新拟定并奏请清廷颁布的。清末民初新教育制度,主要以此为据。它对后来的学校教育影响很大,并一直施行至1911年清政府灭亡。奏定学堂章程在学校体育方面作了一些具体规定,例如把体操课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并在体操课的宗旨及内容上作了原则规定。2、壬戌学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欧美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其结果是在教育上造成了一次重大改革。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部门召集了一次学制会议,并于同年11月1日正式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于时年是壬戌年,所以教育史上称为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主要是模仿美国的学制,小学和中学的修业年限由过去的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这一学制一直施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学校体育方面,壬戌学制和次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学校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剔除了中小学的兵操,使我国学校体育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双轨制体育辛亥革命后,由于受西方近代体育的影响,官办学校不仅有体育课,还有课间操与课外体育活动,还逐渐组织了各种体育部和运动队。人们把当时学校既有以式体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做法谓之双轨制体育。4、学校体育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5、自然主义体育一种体育学派。其主要观点:强调体育应以生物学和教育学原则为指导,以人对运动的需求为基础,建立合自然性的促进人体发育成长的身体锻炼体系。主张把身体锻炼的概念扩展到日常的运动和劳动。强调体育教学要适应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实际。19世纪末流行于奥地利。当时奥地利学者在批判德国体操体系的基础上,把夸美纽斯和卢梭等人的自然教育论的观点应用到体育领域,从而形成了奥地利自然体育学派。其代表人物是高尔霍夫尔(KGau山okr,1885。1941)和斯特蕾西(MStdeher,18叨-U,反映其观点的主要著作有自然体育、学校体育体系等书。6、实用主义体育一种体育学派。由美国的新体育思想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美国教育和体育的科学化运动、发展主义教育运动和社会化教育运动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体育思想。这种新体育思想,后来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实用主义体育学派。其代表人物是伍德(TDW孤儿1865-1951)和威廉姆斯(LFWiUi抑s18的-19饰)。他们认为,体育就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体育手段和方法上,主张采用更自然、自愿、活跃的运动方式。其主要观点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基本一致,因而被称为美国自然体育学派。它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有较大的影响。7、军国民体育一种近代体育体系。以培养国民的忠君、爱国、尚武精神为主旨,以兵士体操为主要内容,是军国民教育的重要手段。军国民体育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为适应军国主义的需要,效法斯巴达体育模式,建立德国体操体系,以培养军国民精神。加世纪初由德国、日本传入我国,成为近早期中国实施的主要的体育体系。新文化运动后逐渐衰落,20世纪20年代为西方传入的实用主义体育体系取代。8、兵式体操简称兵操或体操。一种近代体育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种队列队形练习、以轻器械操为主的普通体操,以及各种军事知识技能的训练。是军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19世纪兴起于德国,加世纪初由德国和日本传入我国。1如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规定各级学堂均开设体操课练习兵式体操,以肆武事,每周2-3学时,教师多由军人充任。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现代体育运动手段传入申国,兵式体操日见衰落。1922年,北洋政府颁行的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将各级学堂的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兵式体操遂为各种现代体育运动手段所取代。9、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厂矿、企业、事业、机关的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按区域特征分有:城市体育、乡镇体育、农村体育;按年龄分有:婴幼儿体育、儿童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和老年体育;按职业分: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按健康状况分有:正常人体、残障人体育;按活动场所分有: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业体育等。10、竞技体育也称竞技运动、运动。在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个人或集体在体能、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达到提高竞技能力水平,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包括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而组织的运动竞赛,以及为保证训练与竞赛顺利进行的场地、设备、器材等物质条件和科学理论研究。其特点是:(1)具有强烈的竞争性;(2)具有超人的体力与高超的技艺性;(3)按严格统一的规则进行竞赛,成绩得到社会承认;(4)具有高尚的娱乐性。项目包括:田径、体操、游泳、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射箭、举重等。发展竞技体育对振奋民族精神、教育培养一代新人,丰富人们文化和精神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繁荣,加强国际间的交往,以及推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11、学生竞技体育青少年在进行普及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系统训练,学生竞技体育训练首先服从于教育学原则和规律。学生运动员应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2、体育信息凡与体育有关,能反映体育的本质内容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等,或能够满足体育运动某种特定需要的信息。13、体育素质人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与锻炼所形成的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生理、心理潜能的总和。具体包括:体质基础、体育(参与)意识、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心理(素质)与体育品德。14、体育生活方式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15、终身教育人们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所受到的连续的教育及个人和社会整个教育的有机统一。16、终身体育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是由人体发展规律和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所确定的。17、素质(狭义)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素质概念,即人或事物在某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的基础。18、应试教育是专门按照高一级学校选拔的需要,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训练活动。19、学校体育结构学校体育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包括身体锻炼知识和运动知识技能教学阶段、课内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健身阶段、学生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阶段)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20、学校体育功能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它与学校体育的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体育功能是学校体育本质的反映,它影射出学校体育对人的物质机体和人的精神思维及社会物质和社会精神的作用。21、学校体育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并决定着学校体育实践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制约着学校体育实践的全过程,具有导向、动员和激励的作用。22、学校体育本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