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0 原创性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复盔拖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 h 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fj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杈山东大学口j 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于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沦文作者签名:j 眦导师签名:弛f 期: 型丝竺担 中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汉语词缀的界 第二节山东方言词缀 第三节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语料来源1 0 第二章现代山东方言中的动词后缀( 上) 1 3 第一节巴、打一1 3 第二节拉、查、古2 1 第三节登、腾、索、歪、送3 0 第三章现代山东方言中的动词后缀( 下) 3 7 第一节么、乎3 7 第二节棱、悠、和、溜、生4 2 第三节弄4 5 第四章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的比较研究4 8 第一节与明清山东方言中动词后缀的比较4 8 第二节与共同语中动词后缀的比较5 1 结语5 3 引用书目5 5 参考文献5 6 致谢。5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c h i n e s ea b s t r a c t 1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c h a p t e ro n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 1 1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n a t u r eo f c h i n e s ea m x e s 5 1 2 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a f f i x e s 8 1 3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o n t e n t sa n ds o u r c ec o r p u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p a p e r 10 c h a p t e rt w o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 i ) l3 1 1 b a ,d a 1 3 1 2 l a c h a , g u 2 l 1 3 d e n g ,t e n g ,w 撕,s u o ,s o n g 3 0 c h a p t e r t h r e en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 i i ) 3 7 1 1 m e ,h u 3 7 1 2 l e n g ,y o u , h e ,l i u ,s h e n g 4 2 1 3 n o n g ,4 5 c h a p t e rf o u r 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 s h a n d o n g d i a l e c t s 4 ; 1 1t h ec o m p a r i s o nw i m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i n g q i n gd i a l e c t s 4 8 1 2t h e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c o m m o nl a n g u a g 51 c o n c l u s i o n ! ;:; c i t m i o n s 5 5 r e f e r e n c e s 5 6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5 8 i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汉语词缀的发展,与汉语语法、汉语词汇及汉语语音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联系。 对汉语词缀的研究,是整个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汉语词缀研究的深 入,学界开始对各地方言中的词缀给予重视。本文以极具现代山东方言色彩的文 学作品和各地方言志为研究资料,选取了现代山东方言中常用的十八个动词后缀, 从书写形式、语音变化、语法作用和语义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描写和分析,并在 此基础上与明清山东方言和现代汉语共同语中的动词后缀进行比较。 包括结语,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汉语词缀的界定和性质 ,列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 于词缀术语、概念等方面的不同观点,并综合各家之长,从结构、位置、语义、 构词、意义、语音等方面描述了汉语词缀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山东方言词缀 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山东方言词缀的研究状况,对其中的主要成果给予评述。第 三节“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语料来源”,分析了方言词缀的研究对整个汉语研 究的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并对本文的语料来源给予说明。 第二章“现代山东方言中的动词后缀( 上) 。本章描写、分析了现代山东方 言中常用的“巴 、“打、”“拉”、“查”、“古 、“登 、“腾”、“索”、“歪 、“送” 十个动词后缀,这几个词缀从使用范围、构词能力、语义作用、语法作用等方面 都基本沿用了明清山东方言中的用法。 第三章“现代山东方言中的动词后缀( 下) ”。本章描写、分析了现代山东方 言中的“么、“乎”、“棱 、“悠”、“和”、“溜 、“生 、“弄 八个动词后缀,这 几个词缀与明清山东方言相比有一些变化,在使用上或有所扩展或出现萎缩。 第四章“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的比较研究 。本章通过历时与共时的分析, 将现代山东方言与明清山东方言和现代汉语共同语中的动词后缀进行比较,并总 结出其中的异同点。 结语。归纳和分析了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的共同特点。由于动词后缀的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用及其演变与口语的使用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使得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带有浓 厚的方言色彩,在书写形式、语法作用、语义作用等方面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讨 的特点。 关键词: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 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 a l d i a l e c t sr e c o r d so fs h a n d o n ga s 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 ,s e l e c t e d 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e i g h t e e n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t h em o d e m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a n d c o n d u c t e da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f r o mt h e i rw r i t t e nf o r m ,v o i c ec h a n g e st ot h e g r a m m a t i c a la n d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 s o nt h i sb a s i s ,ac o m p a r i s o no f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 w i t ht h em i n g q i n gd i a l e c t si n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a n dac o m m o nl a n g u a g eh a sb e e n m a d e i n c l u d i n g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i sp a p e r c o n t a i n sf i v ep a r t s c h a p t e ro n ei s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 p a p e rh a sd e s c r i b e dt h e n a t u r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a f f i x e sf r o mt h e i rs t r u c t u r e ,l o c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 s , w o r df o r m a t i o n ,m e a n i n g ,a n dp h o n e t i c s ,b yl i s t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tt e r m s a n dc o n c e p t so ft h ea f f i x e si nt h e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i a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c h a p t e r , ii n t r o d u c e dt h e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o fa f f i x e si n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a n dd e s c r i b e dt h em a i n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ia n a l y z e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s t u d yo fd i a l e c t a f f i x e st ot h ee n t i r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t u d y , p r e s e n t e dt h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a n d c o n t e n t s ,a n dd e s c r i b e dt h es o u r c eo fc o r p u so ft h i sp a p e r i nc h a p t e rt w o ,“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 i i ) i d e s c r i b e da n da n a l y z e dt e n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s h a n d o n g d i a l e c t s ,f o re x a m p l e ,“b a ( e ) ,“d a ( 打) ,“l a ( 拉) ,“c h a ( 查) ”,“g u ( 古) ”, “d e n g ( 登) ”,“t e n g ( 腾) ”,“s u o ( 索) ,“w 撕( 歪) a n d “s o n g ( 送) a l l o ft h e s et e ns u f f i x e sh a v ef o l l o w e dt h eu s a g eo f m i n g - q i n gd i a l e c ti ns h a n d o n g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r a n g eo fa p p l i c a t i o n , w o r df o r m a t i o n ,s e m a n t i ca n d g r a m m a t i c a l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u n c t i o n s 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0 i ) i d e s c r i b e da n da n a l y z e de i g h t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 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f o re x a m p l e , “m e ( k ) ,“h u ( 乎) ”,“l e n g ( 棱) ”,“y o u ( 悠) ,“h e ( 和) ,“l i u ( 溜) ,“s h e n g ( 生) a n d “n o n g ( 弄)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i ru s a g e si nm i n g q i n gd i a l e c t s s o m ec h a n g e s h a v et a k e np l a c e t h e i ru s a g e sh a v eb e e ne x p a n d e do rs h r u n k i nc h a p t e rf o u r , 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m o d e m 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t h ep a p e r , b yu s i n gm ed i a c l l r o i l i ca i l ds y n c h r o m ca i l a l y s i sm e m 。d s ,h a sm a d eac 。m p 撕s 。n 。f 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 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w i t h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i n g - q i n g 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a n dm o d e mc o m m o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t h e n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a m o n gt h e m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p a p e rh a sc o n c l u d e d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c o m m o nf e a t u r eo f 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 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o w n i n gt ot h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a n ds p o k e nl a n g u a g e ,t h e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i nm o d e m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h a v eas t r o n gd i a l e c tf e a t u r e s ot h e r ea r em a n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ob ef u r t h e rs t u d i e di n w r i t t e nf o r m ,g r a m m a t i c a la n ds e m a n t i cr o l e sa n ds oo n 4 k e yw o r d s :m o d e m ;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v e r b a ls u f f i x e s 第一节汉语词缀的界定和性质 一、汉语词缀的界定 词缀,也叫语缀、记号、词的附加成分、接辞等,是附加式合成词的主要 构成语素。究竟什么是词缀,目前学术界还未给出一致的定义。 “词缀,也叫语缀,或叫词的附加成分等,是前缀、中缀和后缀的总称。 在现代汉语里,词缀是最小而争议最大的语法单位。 马庆株认为:“在现代汉 语各级语法单位中,认识分歧之大、术语分歧之大都莫过于词缀。 “汉语构词 法以复合为主,词缀发育的成熟程度不一,语素义项很多,分合难定,汉字又 往往使人望文生义,使得语素和语素中的音节这两个平面之间的界线不清,对 意义的认识还往往因人而异,这些因素就使得词缀的确定成为一大难题。 王力将词缀称为“记号”,关于词缀的概念主要强调词缀的粘附性、定位性、 意义虚化和表示词或词组的性质等方面:“凡语法成分,附加于词或仂语或句子 形式的前面或后面,以表示他们的性质者,叫做记号。“记号是粘附于语言成 分的,不是连接某一个语言成分与其他的语言成分的。”“记号很容易辨认的, 只需看它和实词或仂语粘附得紧不紧。 “它们就和实词合成一体,算是一个单 词。 吕叔湘将词缀成为“语缀”,关于词缀的概念侧重于词缀的位置和活动能力: “( 词缀) 不单用,但是活动能力较强,结合面较宽,有单向性,即只位于别的 语素之前,或别的语素之后,或两个语素之间。这是所谓前缀、后缀、中 缀,可以总的称为词缀或语缀。 张静、张桁关于词缀的概念强调词缀的附加性、不成词性和定位性:“词缀 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这种词素意义很抽象,永远 不能以原意独立成词,构词时位置是固定的,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有的只 朱弧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汉语学习,2 0 0 1 年4 月第2 期,第2 4 页。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5 4 、1 6 3 页。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干力文集第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8 7 页。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 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第5 1 7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放在词根之后。 韩陈其从词缀的粘附性和羡馀性来定义词缀:“汉语词缀,简而言之,便是 附缀于词根的游离性或半游离性词素,或为显性羡馀成分,或为隐性羡馀成分。 以汉语词缀性质而言,可分为语音化词缀、语法化词缀、语用化词缀。 以上各家判别词缀的着眼点不同,对词缀的认识也颇有分歧,或强调词缀 的语法功能,或强调词缀的意义虚化,但其中至少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汉语 的词缀是相对于词根而言的,不能脱离词根而单独存在;二、汉语的词缀表达 虚化、不实在的意义,即某种附加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这两点基本揭示出 了汉语词缀的特点,当然,单凭这两点是不足以识别汉语词缀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汉语词缀? 结合各家观点,本文认为,汉语词缀是在附 加式合成词中粘附于词根语素、位置固定、本义虚化、有一定附加意义和语法 意义的定位语素,是前缀、中缀和后缀的总称。 二、汉语词缀的性质 从影响汉语词缀辨别的各方面因素来看,我们在识别汉语词缀时要结合词 缀的性质、特点等各方面标准。那么,汉语词缀究竟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结合 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 一) 词缀结构的粘附性 词缀粘附于词根之上,二者关系紧密,它们之间不能插入其他语法成分, 否则,不能算作词缀,起码不算十足或典型的词缀。有时,相同的一个汉字在 一组词中是作为词缀出现的,而在另一组词中就不能称其为词缀,其中的一个 检验标准就是看其结构是否凝固,中间能否插入新的成分。如: ( 1 ) 打点、打发、打扮 ( 2 ) 打酒、打菜、打人 ( 1 ) 组中的“打”是词缀;( 2 ) 组中的“打”是实词,在“打 与其后接 成分之间可以插入其它成分。如“打酒 一词,还可说成: 打了酒打瓶酒打他一瓶酒打点儿酒打了点儿酒 张静、张桁古今汉语比较语法( 修订本)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第8 5 页。 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扬州大学学报,2 0 0 2 年7 月第6 卷第4 期,第4 2 页。 用例参考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汉语学习,2 0 0 1 年第2 期,第2 5 页。 6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词缀位置的固定性 “词缀都是定位语素,有前置的,也有后置的。 汉语词缀是定位的虚词 素,在附加式合成词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能处于其他词素之前、之间、之后, 称为前缀、中缀、后缀。如现代山东方言“大叔”、“老小”、“精瘦 、“稀烂 等词中的“大”、“老、“精 、“稀”,都是典型、常用的前缀;“傻里傻气”、“糊 里糊涂 中的“里”为中缀;“桌子 、“想头”、“瞎汉”、“扒拉”等词中的“子”、 “头 、“汉 、“拉都是后缀。这三类词缀在其所构成的词中,所处的位置是 固定的,而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 ( 三) 词缀语义的类化性 汉语词缀的类化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词缀可以决定词的语法属性,即肯 定原词根的词性,或改变原词根的词性。如“桌子”、“椅子 中的词根“桌 、 “椅”附加后缀“子”后词性不变;“瞎汉”、“看头 中的词根“瞎”、“看 附 加后缀“汉、“头”后,词性由形容词、动词转变为名词。二是指词缀具有类 义功能,即词缀能表示一定的范畴义。如“疯汉”、“瞎汉”、“癫汉等词中的 后缀“汉”,与词根组合成附加式合成词后,表示身体有某种缺陷的一类人。现 代山东方言中带后缀的动词和形容词大多有特定的语义作用,使表达附加了喜 爱、厌恶、轻松、随意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语气。如“撕巴”、“扒拉、“拍打 等词中的后缀“巴、“拉”、“打,使附加后的动词增添了轻松、随意的色彩。 ( 四) 词缀构词的能产性 能产性是指词缀的构词能力强,在构造新词时具有一定的类化作用,同一 个词缀可以与不同的词根组合成大量的新词。据张小平统计,倒序现代汉语词 典收录的由“子”、“头 作后缀构成的词分别有9 8 9 条和8 3 条。圆这两个词 缀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过程中可谓贡献卓越。再如,前缀“第”可以与“一”、 “二 、“三 等不同的基数词组合成“第一”、“第二”、“第三”等不同的序数 词,可以说,有多少个基数词,就能组合成多少个序数词。正如吕叔湘先生所 说:“有个什么学就有个什么学家。但是,词缀的能产性有高低之分,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 9 8 2 年,第2 8 页。 张小平当代汉语类词缀辨析,宁夏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2 5 卷第5 期。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 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第5 1 8 页。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词缀在能产性方面没有整齐划一的表现。所以,能产性只能作为确定词缀的一 个参考标准,能产性高的词素不一定就是词缀。 ( 五) 词缀词汇意义的虚化性 汉语的词缀,多是从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虚化而来,而词义的虚化又往往需 要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词义从实到虚的转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使得词缀 从语义上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朱德熙说:“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 成分上头,它与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 也就是说, 典型的词缀在附加式合成词中本身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是表示附加的词汇 意义、语法意义或一定的感情色彩,有时甚至只用来补充音节。词缀的这种特 性也决定了词缀是不成词语素,必须依附词根而存在,永远不能以它在附加式 合成词中的意义单独存在。 ( 六) 词缀语音的弱化性 由于词缀原来的主要词汇意义的消失或虚化,它的读音自然受到一定的影 响而趋向弱化。汉语词缀读音弱化的一般规律是:后缀多读轻音;前缀读中音; 双音节叠音后缀读阴平调;多音节后缀第一个音节读轻音,后边音节读阴平。 读音弱化是词缀判定的一个重要辅助性标准,特别是在识别和确认汉语典型后 缀时,语音特征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条件,有时还有助于我们区别同形同 音的词缀和实义词素。 第二节山东方言词缀的研究现状 1 9 1 9 年,国故月刊第四期刊登了薛祥绥的中国言语文字说略一文。 该文在汉语史上第一次将“词根和“词缀”作为一对概念系统地提了出来,之 后,有关词缀问题的探讨就一直延续至今。作为语言学的奠基人物,吕叔湘把词 缀研究引人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其释您,俺,咱,嗒,附论们字、说代词 后缀“家、说“们”等论文,对代词后缀“们”、“家 等进行了开拓性 的研究,以宽广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了范式。 随着汉语词缀研究的深入,从八十年代开始,学术界逐渐把目光扩展到了方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 9 8 2 年,第2 9 页。 8 言词缀的研究上,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汉语的词缀在东南各大方言与官话方言 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南方粤、闽、客等方言的名词词缀很有特点,如粤方 言的前缀阿,后缀仔、佬、婆、女、妹、公等。”其中名词前 缀“阿”在东南方言中使用广泛,构成的名词数量较多,而在北方方言中“阿” 作为前缀使用较少,一般只有“阿姨 一词。实际上北方地区的方言词缀也是很 丰富的,只不过在使用范围、具体形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周一民北京方言动词的常用后缀一文,列举了北京口语中的“巴”、“达”、 “拉、j 喽”、“哧 、“咕”、“道”、“腾”、“哥 九个常用动词后缀,从书写形式、 读音情况、附加意义、历史源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该文对官话方言动词 后缀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关于山东方言词缀的研究,目前主要见于山东各地的地方志、方言志和一些 语言学著作、论文中: 1 山东各地地方志及方言志 钱曾怡主编的山东方言志丛书和山东省志以及各地地方志,在描写各地 方言的语法部分时大多会涉及到当地的方言词缀,一般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 或者按附加式合成词的词性分为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形容词词缀等,并对其进 行简略的分析、描写。如:金乡方言志、潍坊方言志、荣成方言志等。 2 语言学著作 钱曾怡主编的山东方言研究一书,在现代编的第三章语法部分分析了山 东方言的一些语法现象,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山东方言词缀,如:“老、“头”、 “巴 、“达”、“悠 、“查”、“拉 、“么”、“乎 等。 沈兴华的黄河三角洲方言研究一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常用的一些方言 词缀作了独到的研究,在语法一章中描写、分析了“巴 、“拉 、“歪”、“索 、“登 等十九个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缀。该书资料翔实,在词汇一章列举了博兴等地 的常用方言词汇,为方言词缀的研究提供了资料来源。 宋开玉的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一书,选取了金瓶梅、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集等5 6 种具有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的通俗文献作为基础语料,对5 1 钱曾怡官话方言调查研究对汉语史研究的意义,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青岛出版社, 2 0 0 0 年,第4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个明清山东方言词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其用法、特点和演变作了深入、 系统地分析和描写。该书第一次全面准确地描绘了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的全貌,填 补了山东方言词缀研究的空白,为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参考资 料和结论,也给民族共同语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和结论。对于什么 是词缀,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认识:“汉语词缀是在附加式合成词中粘附于词根语 素,本义虚化而有一定类化作用的定位语素。 3 论文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方言研究的重视,有关方言词缀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山东方言词缀也不例外。一些论文对现代山东方言中的词缀进行了专题研究,如: 济南方言词缀研究( 钱曾怡) 、即墨方言词缀研究( 刘健) 、淄博方言词缀 研究( 肖燕飞) 、浅谈枣庄方言词缀( 孙敏敏) 等。这些文章除注重对地方词 缀的语音、语义、语法作用等方面的描写,也注重分析其与共同语的区别和联系, 对本文极具参考价值。此外,还有一些论文中包含着对山东方言词缀的论述。如: 博士论文明清山东方言副词研究( 王群) 、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 翟燕) 、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 魏红) 、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 张俊阁) 等。 第三节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语料来源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 汉语词缀的发展,与汉语语法、汉语词汇及汉语语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汉语词缀的研究,既是汉语语法研究,又是汉语词汇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 中揭示出的某些语音现象( 如词缀的轻音化和变音趋势) ,对于汉语语音的研究也 极具参考价值。 词缀在汉语发展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词缀研究是构建汉语史的重要内容 之一。汉语词缀的产生过程尽管主要是实词虚化的过程,但大多数词缀附加在词 根上构成新的附加式合成词时,也往往给新词的词义附加某些感情色彩或语态。 词缀的使用,使汉语的词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类化的标志。作为汉语形态构词的重 要手段之一,词缀在汉语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大量使用。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汉语绝不应该仅仅指普通话,从语言研究的价值来看,更应该包括现 代汉语各方言。 方言词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究汉语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且 对汉语方言现状的比较研究也有重要价值。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由明清山东方言词 缀发展而来,保存了明清山东方言的鲜明特点而又有新的发展。因此,研究现代 山东方言词缀要结合明清山东方言词缀,它将有助于了解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的来 龙去脉,并深化认识,这对现代汉语合成词共时和历时的比较研究都有极其重要 的价值。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汉语词缀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山东方言词缀在官话方言中有一定代表性。 有众多的词缀特别是动词词缀是山东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系 统在明清时期已经基本形成,词缀数量多,使用频率高,用法复杂,易变性强。 本文选取现代山东方言中常用的、能产的、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十八个动词 后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写的方法,力求对每个动词后缀从语音、语义、语法 和历史源流等方面进行深入描写和分析,并试图总结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的共 性与个性。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明清山东方言和现代共同语中的动词后缀作历时 与共时的比较。 ( 一) 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的系统在明清时已经基本建立,本文将注重分析现 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对明清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的继承和发展情况。把断代的方言 词缀的考察,放在与汉语词缀发展尤其是北方官话发展比较研究的背景下考察, 使本文的研究更有历史感,更能体现山东方言在北方方言中的地位。 ( - - ) 本文既对与共同语交叉的词缀进行描写,也对山东方言特有且常用的 词缀给以重视。并且注重分析山东方言词缀与共同语词缀的异同,以期揭示山东 方言词缀系统的共性与个性,反映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系统的整体面貌。 三、本文的语料来源 1 山东各地地方志和方言志 山东各地地方志和方言志众多,这些著作中常列举众多山东各地的常用方言 词汇,并对其进行解说,这成为本文研究现代山东方言动词后缀的一个资料来源。 蒋绍愚、曹广顺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第1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山东省志方言志、烟台方言报告、潍坊方言志、临沂方言志等。 2 方言著作俚语证古 近代山东日照籍学者丁惟汾( 1 8 7 4 1 9 5 4 ) 在俚语证古一书中,以山东方 言俚语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从语音上说明方言词与古词源的关系, 为许多方言词语作出了较为科学的考证,为我们今天的方言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 而又极为有限的资料和线索。该书分“天”、“地、“形貌”等十四卷,共收录1 3 9 0 条方言词,其中一部分附加典型动词后缀的词语,成为本文重要的资料来源。 3 现代山东文学作品 本文的资料还来源于具有浓厚山东方言色彩、山东籍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口语性强,方言词汇运用较多,其中就有丰富多彩的动词后缀用例。 如:中国地方戏曲集成( 山东省卷) ,冯德英的迎春花、山菊花和苦菜 花,王安友的李二嫂改嫁、战斗在沂蒙山区,郭澄的大刀记、麦苗返 青,峻青的海啸,董均伦、江源的聊斋汊子等。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现代山东方言中的动词后缀( i - ) 汉语词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继承性和发展性并存。在词缀系统内部,新旧 词缀的产生和消亡、词缀功能的发展和衰退在汉语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在进行。 现代山东方言词缀系统中,动词词缀数量多,所辅助构成的动词性合成词数量也 多,且使用频率相当高,它们或表示动作幅度,或含有一定的附加意义,重叠形 式也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意义,这一点成为山东方言词缀系统区别于普通话和其他 方言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现代山东各地方言志和文学作品等一些资料的分析发现,现代山东方 言常用的动词后缀大部分沿用了明清时期的动词后缀系统,些词缀的构词能力、 使用频率、附加意义、重叠形式等方面变化不大,如现代山东方言中能产性强、 使用率高的动词后缀“巴”、“打、“拉 、“查 、“古 等,还有能产性较弱、使 用较不十分频繁的“登”、“腾”、“索”、“歪、“送 等。 第一节巴、打 在现代山东方言中,“巴”和“打 都是常用的动词后缀,具有很强的构词能 力和很高的使用频率,应用于山东各地方言中。二者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多方面的 相似点:读音形式上,“巴”、“打 与单音节动词性词根组合成附加式复音动词后, 读音变轻声;词根选择上,“巴”、“打多与表示简单动态动作的单音节自主性动 词组合;附加作用上,新构成的附加式复音动词与词根单独成词时相比,词汇意 义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附加了一些口气轻松、动作随意、反复或短暂的色彩,有 减少动量的动态变化;重叠形式上,“巴 、“打 缀双音节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为 “a b a b ”和“a a b b 式。 一、巴 ( 一) 明清山东方言中的动词后缀“巴 作为动词后缀,“巴 在明清时期的山东方言中比较常用。“它与动词性词根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语素结合,构成新的动词,往往具有动作随意、反复或短暂的附加意义。构成 附加式复音动词的“巴缀,在明清山东方言中还有“把 、“叭”、“罢”、“八” 等书写形式,其中以“把居多。如: ( 1 ) 该受人掐把的去处,咱就受人的掐把;人该受咱掐把的去处,咱就要变 下脸来掐把人个够。( 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2 2 1 ) ( 2 ) 咱也还有闺女在人家哩! 不己个样子,都叫人家掐巴杀了罢! ( 同上第 九回13 7 ) ( 3 ) 那蒋竹山打的两腿刺八着,走到家哭哭啼啼哀告李瓶儿,问他要银子, 还于鲁华。( 金瓶梅第十九回2 4 1 ) “巴”缀双音节动词在明清山东方言中可以重叠使用,有“vev 巴”和“v v 巴巴”两种形式。“vev 巴”式强化了动作在短时间内连续反复、短暂或随意的 意味。而“w 巴巴 式多用于描摹动作、行为的情状,常与“的 连用,近似形 容词的作用。如: ( 4 ) 只是锅子里j 1 l :上瓢水,抓上把盐,把豆腐切把切把,扑棱翻上,俺就和 人家去闲话。( 聊斋俚曲集禳妒咒1 2 3 3 ) ( 5 ) 他才喃喃喏喏的口里咽哝,喇喇叭叭的腿里走着;走到房里,使了小玉 兰来叫狄希陈往房里去。( 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8 6 1 ) ( 二) 现代山东方言中的动词后缀“巴 在现代山东方言中,“巴”作为动词后缀时的用法与明清时期基本一致。其使 用范围仍然非常广泛,新构成的附加式复音动词的数量更多,使用频率也很高。 “含巴缀的动词,全省各地都有。几乎所有单音节的表示动作特别是手的动 作的及物动词,根据需要都可以附加上巴,构成双音节动词。这类词添加了粗 略、费力不大或时间短暂的附加意义。”“带后缀。巴的动词具有随意、 漫不经心的意味。” 1 “巴 缀动词词例列举 a 山东各地方言志中所收的部分词例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齐鲁书社,2 0 0 8 年,第2 9 2 页。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方言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5 1 2 页。 钱曾怡主编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 0 0 1 年,第2 3 0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洗巴、刷巴、打巴、剪巴、扫巴、揉巴、叠巴、拧巴,盖巴、护巴、卷巴、 缝巴、拽巴。( 山东省志方言志5 1 2 ) 捏巴、捆巴、撕巴、砸巴。( 金乡方言志1 5 5 ) 颠巴拉巴。( ( ( 烟台方言报告1 2 0 ,1 3 1 ) 垛巴、锄巴、糊巴、择巴。( 莒南县志方言7 9 0 ) b 方言著作俚语证古收录的词例 近人丁惟汾的俚语证古一书,“每以今日之方言俚语,求古代之经传文字, 其中收录了一些带“巴 缀的方言动词,字形作“把 、“八 等。 吕把:“舒勃也。展长物谓之吕把。吕把为舒勃( 古音读被) 之音转。方言 六: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 第三卷4 8 ) 辣八:“剌业也。两股开张谓之辣八。辣八为剌扯( 古音上读洛下读摆) 之双 声音转。说文,扯,足剌址也。”( 第三卷5 8 ) 绑把:“襁褓也。强葆也。裹缠谓之绑把。绑把为襁褓之双声音转。( ( 吕览- 明 理篇:道多襁褓。高注:襁,褛上绳也,褛褓叠韵音转,褛上绳为褓上绳。褓为 包之同声假借,襁褓即襁包。以布包裹小儿,上以襁绳缠系之,谓之襁褓。襁褓 字亦作强葆。史记鲁世家:成王少在强葆之中。襁褓本意为裹缠之通名,即 意味裹缠小儿衣之专名。”( 第六卷1 6 5 ) 刊八:“刊剥也。芟除条蘖,谓之刊八。刊八,为刊剥之双声音转。周礼柞 氏注:除木必先刊剥之。”( 第十卷2 4 3 ) 分把:“分判也。分物与人,谓之分把。把为判之双声音转。左传庄公三 年传:纪于是乎始判。杜云:判,分也。”( 第十四卷3 1 5 ) c 现代山东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 1 ) 乡亲们弄来了一个破席片,卷巴着老人埋了。( 铁道游击队5 2 3 ) ( 2 ) 他老婆得病去世了,他拉巴着年幼的女儿,过着半饥不饱的日子。( 党 费8 2 ) ( 3 ) 我这病好不了啦,我死了,别的牵挂都还差,就是这孩子还没拉巴成人, 你看我面上,好歹别慢待她。( 聊斋汉子1 ) ( 4 ) 娘呀,你已经把金善良拉扒成人了,是不是盼着金善良成为一个有出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人? ( 同上3 2 5 ) ( 5 ) 娘说:“你高大叔也是过着拿不成个儿的穷e l 子,哪架得住咱这么折八 呢! ”( 大刀毒己5 2 ) ( 6 ) 凡是工作成绩,总得把你自己摘扒得干干净净的。( 同上13 7 7 ) 2 “巴的书写形式与语音形式 由于口语化的特点和轻声的影响,现代山东方言中动词后缀“巴”的书写形 式并不固定,具有多样化,如:“巴”、“把、 “八”、“扒等。在读音上也有差异, “巴 与单音节动词组合成附加式复音动词后,读音变轻声,有 p a l 【p o 】【p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