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数字成语的语言文化探讨.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数字成语的语言文化探讨.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数字成语的语言文化探讨.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数字成语的语言文化探讨.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数字成语的语言文化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申请专业名 称:迟噩室支室釜一 研 究方向:签叠噩旦 指导教师姓名:望遮羞 专业技术职称:垄益 提交论文日期:2 q ! q 生垒月一 目录 摘要 a b s tr a c t 引言15 i吾”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 第一章数字成语的数据分析 一、成语辞书的选择3 二、数字成语统计的基准3 三、成语统计的各项数据o o oooo o oooooofo ooo 3 第二章数字成语的语义探讨 一、最简单又最复杂的“一”o o o oooooooooooo0 0 0 6 1 数字成语中“一”的语义分类 7 2 “一”与其它数字的搭配 7 二、亦虚亦实、可多可少的“三” 9 1 “三的“虚实与“多少 9 2 “三”的几种特殊搭配 l o 三、“百、千、万”军团 1 l 1 “百、千、万 作为名词单独用在成语中 1 1 2 “百、千、万”作为副词单独用在成语中 1 2 3 “百、千、万”相互搭配使用在成语中 1 2 4 兼说“亿” 1 2 四、中等活跃的“二 、“四”、“五与十”、“七与八”1 3 1 “二”与“两、双、再”1 3 2 反映宇宙观的“四”1 4 3 中国人的“贯五 与“尚十”1 5 4 杂乱的“七与八”1 8 五、最不活跃的“六”和“九 1 9 1 嵌有数字“六”的成语0 oo o000oooog 1 9 2 极数“九”o 00 010000 0qoqqo 2 0 六、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数字的成语2 0 1 结构形式特殊2 1 2 语义自由2 1 3 语法功能2 l 第三章数字成语的结构分析 一、数字成语的结构构成2 2 二、数字在成语中的语法功能2 2 三、“四字格”数字成语的结构美感2 4 第四章数字成语的文化阐释 一、数字成语的修辞文化分析2 4 1 数字成语中的比喻修辞2 4 2 数字成语中的夸张修辞2 4 3 数字成语中的对比修辞2 4 二、数字成语的历史文化内涵2 5 1 数字成语的历史来源2 5 2 嵌入成语中数字的文化内涵2 6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3 1 摘要 本文以商务印书馆成语大词典为基本语料库,对嵌有数字的全部成语分 类归纳为详实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从词汇学角度对成语中出现的数字进行逐一 分析对比,对嵌有数字的成语进行语义及文化阐释,力求探讨数字成语组合和语 用的一般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去。 关键词 成语;数字;穷尽列举;数据;语义;结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a u t h o r , b a s e do nt h ec o r p u so f “d i c t i o n a r yo fc h i n e s ei d i o m s b y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 ,g r o u p e da l lo ft h ee m b e d d e dd i g i t a li d i o m si n t od e t a i l e dd a t a , a n a l y z e da n dc o m p a r e da l ln u m b e r ss h o w e di nt h ei d i o m so n eb yo n ei nt h ev i e wo f l e x i c o l o g y , i l l u s t r a t e dt h ei d i o m sw i t hn u m b e r si nt e r m so fs e m a n t i c sa n dc u l t u r ei n o r d e rt oe x p l o r et h eg e n e r a ll a wo fc o m b i n a t i o no fd i g i t a li d i o m sa n dp r a g m a t i c s ,a n d a p p l y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t ot h ep r a c t i c eo f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a sa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k e y w o r d s i d i o m ,n u m b e r , e x h a u s t i v en u m e r a t i o n ,d a t a ,s e m a n t i c s ,c u l t u r e ,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a sa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引言 汉语是世界上古老且又发达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丰富的词汇和形式多样的固 定词组,成语就是其中之一。汉语成语结构固定,言简意赅,具一般词语所不能比拟 的表达力,因此,古往今来,被广泛地运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近年来,各类有 关汉语成语的优秀研究论文、专著、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出版的各类成语词典多达百 种。其实对于“成语 准确界定,截止目前,学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1 9 5 9 年出版 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的定义是:“人民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 精辟的,定性的词组或短句。而1 9 6 3 年出版的辞海中,对“成语”的解释是: “固定词组之一种,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从字 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如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等。”从上述两本词典对“成语”一词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对于成语 的界定,“有的较宽,有的较严 ( 马国成成语简论) 。“宽的可以包括俗语、谚 语、甚至短句,“严的”可能就以多数四字格成语为主了。但无论是宽,是严,汉语 成语都因其简洁、固定的格式与和谐的韵律,准确、生动地传达着丰富多彩的语言信 息,可谓言简义丰。在为数众多的汉语成语中,有一类特殊而且神秘的“数字成语”。 所谓“数字成语 ,指在成语中嵌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字的成语。 “数字成语”除具备成语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独特的语义神秘感。所谓“神 秘感,源于成语中的数字,看似简单,实则大有文章。数字历史悠久,早在半坡文 化时期数字就产生了。数字是抽象的符号,与最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它又不是简单的 符号,因为它寄予了汉民族的认识观和哲学观。“数在中国己不仅是数学研究的对象, 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融化在民族心灵的血肉之中,成为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思维、言行的特点。 研究“数字成语,属于汉语成语本体研究范畴,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对外汉 语教学大有裨益。笔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与外国留学生接触中,发现他们对 汉语成语兴趣浓厚,尤其嵌有数字的成语,如“五颜六色”、“乱七八糟”、“成千上万” o 引自吴慧颖著中国数文化岳麓书社1 9 9 6 年出版 一一一一_ 一 等,这些成语只要稍作解释,学生就能很快地记住它们。但是有一些“看起来简单, 读起来容易”的数字成语,如“说一不二”、“三长两短”等,如果不把这些成语的深 层意思、文化背景,尤其是嵌于其中的数字含义一一交待清楚,留学生们就很难理解 进而正确使用。有鉴于此,笔者特别留意这类带有数字的成语。因此硕士论文就选择 了汉语成语数字这个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基础研究工作,探讨镶嵌于成语中数字的含 义,以及数字成语的准确意义,进而总结这类特殊成语“族群 在语义、结构以及文 化背景上的特点及规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所助益。 2 一一一 第一章数字成语的数据解析 一、成语辞书的选择 要完成对数字成语的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比较科学的分析数据,首要任务就是要 选择一本权威、可靠的成语词典。经慎重筛选,最终选定由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1 月 出版,2 0 0 9 年1 0 月第1 2 次印刷的成语大词典作为语料库和数据统计的蓝本。 之所以在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选择该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其权威性、普 及性以及可读性等因素。该词典“共收词目1 0 0 0 0 余条,除常用成语外,还酌收了少 量熟语和部分出之经典、语义丰富的较冷僻的成语。 ( 成语大词典) 至于选择“彩 色版”的原因,主要是考虑该词典在词条下附有插图,适合对外汉语教学使用。 二、数字成语统计的基准 对数字成语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研究,首先应确立分类的基准。这些数字出现在 成语中的频率,是可以量化统计的。因此本文以数字出现在成语中的频率高低为基准, 对成语大词典中出现的所有数字成语进行排位,在排位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同 类项,即将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的数字整合,以突出重点,分出主次。本着这样的原 则,笔者将嵌有“一 的数字放在首位,其次是嵌有“三 的成语,第三位是合并到 一起研究的“百、干、万 ,之后是“二、四、五与十、七与八以及最后 略说的“六和九”。具体到每个数字的语义探讨环节,先研究成语中只嵌有这一个数 字的情况,再研究该数字如何与其他数字搭配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论文中笔者 只对成语中嵌有一个数字和嵌有两个数字的成语进行了重点研究,至于同时嵌有三个 或三个以上数字的成语,单独列为一个小题简要说明。 三、成语统计的各项数据 1 成语大词典全书收录词目共计1 0 7 7 2 条。 2 研究范围: 鉴于本人的水平及精力有限,本次的论文撰写,将以成语大词典中收录的含 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基本数字以及“百、千、万、 亿,这四个倍数数字的成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余如“两、双、再、半等也有表示 一定数量含义的“准数词”,不列入研究范围。 3 3 成语大词典中的数字成语数量: ( 1 ) 以每条成语为单位统计。 按此原则统计,成语大词典中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这十个基数和“百、千、万、亿 这四个倍数的成语共有1 0 2 1 条,占全书1 0 7 7 2 条成语的9 4 8 ,比例近十分之一。 ( 2 ) 以嵌入同一数字的成语为单位统计。 在1 0 2 1 条数字成语中,嵌有“一”的成语5 0 6 条,嵌有“二”的4 9 条,嵌有“三” 的1 0 2 条,嵌有“四”的4 8 条,嵌有“五 的4 4 条,嵌有“六”的3 0 条,嵌有“七 的3 4 条,嵌有“八”的4 3 条,嵌有“九”的2 9 条,嵌有“十”的3 8 条,嵌有“百” 的1 1 6 条,嵌有“千的1 3 4 条,嵌有“万的1 1 9 条,嵌有“亿”的1 条圆。 此项统计数据显示,在嵌有数字的成语中,最常见的是嵌有数字“一的成语, 它占到了全部数字成语的5 1 5 ,毫无悬念的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嵌有“百、千、 万的成语,属于第二军团;在二到十这九个基础整数中,“三 是最为活跃的,嵌 有“三”的成语多达1 0 2 条;“二、四、五、七、八、十 情况比较类似,嵌有它们 的成语在3 0 5 0 条不等,属于中等活跃:相对不太活跃的是数字“六和“九,嵌 有它们的成语数均在3 0 条以下;最不活跃的数字当属“亿 ,仅有一条。 ( 3 ) 以每条成语中嵌入的数字个数为单位统计。 在所有的1 0 2 1 条数字成语中,每条成语只嵌入一个数字的有6 6 0 条,例如:一 马当先、三思而行、六神无主、九霄云外、万人空巷等;一个成语中嵌入两个数字的 占到3 4 4 条,例如:三,5 , - - 意、五花八门、十亲九故、百媚千娇等;还剩下- - 4 部分, 是一个成语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字,例如:十万八千里、一五一十、不管三七 二十一等。这样的成语全书共有1 7 条。它们的构词结构灵活,往往一个成语里会出 现多个数字或同一数字重复出现,如九九归一、三三两两、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4 在对上述嵌有数字的成语进行了数量方面的多角度统计后,笔者又专门针对 一条成语中嵌有两个数字的这部分成语做了进一步地比对,即以其中一个数字为基 准,考察它与成语中另一个数字的搭配,又得到如下数据: ( 1 ) 靠一 与从一到十、百、干、万这些数字搭配,共组成了1 6 6 条成语,如:一 。上述总数加起来为1 2 9 3 个,与1 0 2 1 相比多 了2 7 2 个。这部分成语是如“三心二意”、“四平八稳”这样的同 一成语中嵌有两个数字的情况。以“三心二意”为例,它即算作“二”与“三”的搭配,同时也算是“三”与“二” 的搭配。如此统计只是为了找出每一个数字与其他数字搭配使用的活跃度 4 一一 心一意、四海一家、九牛一毛、一呼百应、一碧万顷等。 数字“一 几乎可以和任何数字搭配使用。 ( 2 ) “二 与其它数字搭配,共组成了3 1 条成语,如: 金钗十二等。在3 l 条成语中,与“搭配占了2 1 条。 其中除去“六 和“亿 , 三心二意、九牛二虎之力、 ( 3 ) “三与其它数字搭配,共组成5 9 条成语,如:说三道四、三头六臂、三教 九流、三十而立等。在5 9 条成语中,除“万 和“亿 外,“三也几乎可以和任意 数字组合,其中又以与“四 的搭配为最多。 “) “四 在搭配中,共组成了2 8 个条成语,如:朝三暮四、五湖四海、四平八 稳等。其中以与数字“三的搭配最多。 ( 5 ) “五在搭配中,一共组成了2 3 条成语,如: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五光十 色等。 ( 6 ) “六 是除去“亿”之外最为不活跃的数字,它只和“三 、“四、“五”、“七”、 “九”搭配组成了1 6 条成语。 ( 7 ) “七”和其它数字搭配共组成了2 8 条成语,其中2 3 条是和“八”一起的。 ( 8 ) “八”的搭配共有成语3 3 条,其中与“七为最多,其次是“五”。 ( 9 ) “九也不算活跃,共有1 9 条与其他数字搭配使用的成语。 “十 与其他数字搭配共产生2 4 条成语。如十全十美、十万火急等。 q d “百、千、万这三个倍数数字,情况大抵相同:它们都是较为活跃的组合数 字,喜与“一 、“百、“千”、“万 搭配,几乎不与从二到九这些基数组合。 “亿 则只出现过“亿万斯年 一条成语,是与“万”配合使用的。 5 将上述数据编辑成表格: f 1 ) 表一:嵌入同一数字的成语数量表 四 五 六 七八九十百 千 万亿 数量( 条) 5 0 64 91 0 24 84 43 03 44 32 93 81 1 61 3 41 1 9l 频率排次 l6578 1 2l l91 31 0 4231 4 占全部数字成 4 9 64 89 94 74 32 93 34 22 83 71 1 51 3 11 1 7o 1 语的比例( ) 国一与五的搭配只 b 现了“一五一十”一词,将在“一成语中嵌有三个以上数字”情况另作说明,其它如“不管 三七二十一”等成语处理方法一致。 5 一 f 2 ) 表二:同一成语中嵌有两个数字的搭配情况表 基 与其他数字搭配 数 四五,、七八九十百 千万亿总占全部数字位次 计成语比例( ) 5 12 1l llll59 2 82 61 21 6 61 6 3l 2 ll6 l2 3 1 3 07 1 l6l1 8682 4lll5 95 83 四l1 8315 2 82 7 8 五635l2242 32 3l l 、 8l5l l1 6l6 1 3 七1ll22 3 2 8 2 78 八 12522 33 33 26 九5l42l61 91 9王2 十 9 2l463ll2 72 61 0 百2 8 l l61 4l5 15 05 千 2 61 44 48 48 22 万 1 2ll4 4l5 95 83 亿1lo 11 4 第二章数字成语的语义探讨 一、最简单又最复杂的“一 在汉字中,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一”都是最简单的一个。而我们从小开始, 无论是学写汉字还是学算数学,也都是从这个简单的“一开始的。可就是这么一个 简单的“一 ,却有着极为复杂的语义和语用。“一”作为字或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 率极高,是最重要的常用词之一。根据现代汉语字频统计,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的”字,仅次于“的 的便是“一”。现代汉语词典由“一刀打头的词语排满 1 1 5 页1 7 0 0 余条。由此可见,“中国这个一之简单与复杂,在人类语言文字的语 林字海中双创纪录,完全可以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吴慧颖,1 9 9 6 :4 ) 。 简单又复杂的“一 ,嵌进成语中,又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正如上述笔者的统 计,成语大词典中嵌有“一刀的成语多达5 0 6 条,占到了所有数字成语的5 成以 上,由此比例可以看出,“一 ,正是我们研究数字成语的第一把金钥匙。 6 1 数字成语中“一 的语义分类 “一”是数词,又不单单是数词。它既精确同时也模糊,而它的这一特点体现到 成语中,就为其带来了较为灵活的语法功能以及丰富的语义。 ( 1 ) “一”在成语中的语法功能 “一”在成语中用作名词和副词的情况最多。比如一马当先、一叶知秋、表里如 一、举一反三、不一而足、一了百了、略知一二等,这些都是“一”的名词性用法。 一贫如洗、无所有、一飞冲天、一知半解、一挥而就、一举两得、一触即发等,均 为“一”在成语中作副词用的例子,常表示“完全、彻底、都、满、极少、短时间内 等意思。在统计中发现,“一”在成语中作为动词或形容词出现的情况几乎没有。 ( 2 ) 从语义角度将成语中出现的“一”的释义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得到如下几种 情况: a 、由“最小的整数意引申而来的“( 数量) 极少”,如:一知半解、一言半语、 一毛不拔、一无所知等。 b 、表“第一”,如:数一数二、一不做二不休等。 c 、表“相同或一样 ,如:众口一词、不拘一格、上下一心、心口不一等。 d 、表“单一、独一之意,如:一家之言、一面之辞等。 e 、表“专一”,如:一心一意、 f 、表“全、满之意,如:一无所有、一饱眼福、耳目一新等。 g 、表“极、甚 之意,如:一贫如洗、一清如水等。 h 、放在动词前面,表“一经、一旦 ,如:一蹶不振、一触即发、一成不变等。 2 “一 与其他数字的搭配 通过统计不难看出,在数字成语的大家族中,除了一个成语中只嵌有一个数字这 种情况之外,还有两个数字同时出现在一个成语中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 并且两个数字以对举的形式出现为最多。通过上文表二可以看出,在所有数字中,“一 仍然是最为活跃的基数,经“一”与其他数字配合共产生了1 6 6 条数字成语。在配合 上,它可以和除了“六”及“亿 之外的所有数字搭配使用: ( 1 ) “一”与“一 的搭配 虽然“一”可以和几乎所有数字在成语中配合使用,但是使用频率最高,配合最 7 一 默契的却是“一 与“一。经统计,两个“一”同时出现的成语共有5 1 条。具体又 分下面两种情况: “一a b ”的四字格形式。这种形式的成语如:一马一鞍、一长一短、一心 一意、一丝一毫、一唱一和、一朝一夕等,共有3 2 条。根据对“一a b 式中“a 和“b 词性的考察,发现a 与b 同为名词的情况最多,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同时 a 与b 从语义关系角度,又可细分为以下- d , 类: 第一类:a 与b 为同义或近义,如:一心一德、一生一世、一丝一毫、一举一动、 一模一样等。 第二类:a 与b 为反义或相对,如:一手一足、一朝一夕、一来一往、一死一生、 一张一弛等。 第三类:a 与b 为并列对举关系,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一马一鞍、一鳞一 爪等。 其它形式。除了3 2 条“一a b 的四字格成语外,汉语大词典中还收录 了1 9 条“一与一搭配”的“多字格成语。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动不如一静、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蟹不如一蟹、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一堑长一智、此一时彼一时、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等。这些成语,在格式上, 均打破了“四字格”的限制,字数都在5 个字以上,但是基本上都是成语的前半部分 与后半部分对举,形成或并列或递进或对比的语义。 ( 2 ) “一 与“百、千、万”的对举使用。通过对2 8 条“一 与“百”的成语、 2 6 条“一与“干 的成语以及1 2 条“一与“万 的成语在语义方面的探求不难 发现,这些成语中的“百、千、万 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含义,即“多。而“一 在与它们配合使用的时候,则基本都充当了“少的角色。在语义色彩上无疑就形成 了多与少、众与寡的强烈对比。比如:一呼百应,表示“一人召唤,众人相应 ;千 篇一律,表示“一千篇文章都是一个样子,形容文章公式化”;一本万利,表示“用 很少的资本去获得很大的利润 等。 ( 3 ) “一 与“二的搭配使用。在成语大词典中,“一 与“二 搭配共出 现了2 1 条成语。如果我们把“百、千、万”暂且当作一体去考虑的话,“二 就是继 “一,和“百、干、万”之后,与“一 的搭配活跃度第三的数字。其语义大致可分 8 一一 类如下: “一、二不表实际意思,只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如:一清二楚、一千二净、 一差二错、一清二白等。这几个词里面的“一 和“二 ,都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 了凑足四字音节而已,加上它们之后,成语仍1 日是“清楚、干净、差错、清白 之意。 但采用这样的形式,会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一、二”表示序列。如:一穷二白,解释为“第一是穷第二是白 ;数一数 二,解释为“数第一,数第二 。这里面的“一和“二”就表示一个顺序。 “一、二表确数。如:一身二任、一心无二、一客不烦二主、知其一不知其 二等。这些成语中的“一”和“二”就是表示了它们原本作为确切数词的含义。 搭配形式。在“一与“二 搭配的成语中,以“一a 二b ”式的对举格式为 最多,占了1 2 条。其余还出现了如:说一不二这样的“a b 二”式、略知一二这 样的“a b 一二式以及一客不烦二主、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不做二不休等这样的“多 字格”。 “) “一 与其它数字的搭配。“一 虽然与其它数字基本都能搭配使用,但是组 合起来的成语已经远远没有上述几个数字多了。而搭配之后的语义,也多和相搭配之 数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将在后文分析每个具体数字时再作阐释。 二、亦虚亦实、可多可少的“三 汉语中的“三 是个非常活跃而且能量很大的数。仅从本文第一章中的统计数字 就不难看出,“三 是除去“酉、干、万这几个倍数数字外,活跃度仅次于“一 的基数,汉语大词典中共收录了嵌有“三 的成语5 9 条。 1 “三 的“虚实”与“多少 “三,在成语中的用法,以“虚用 为最多,在意义上也多用来表示“多、大、 长、急,等较为强势的含义。但是少数情况,“三 也可以“实用 ,甚至也能表示譬 如“少、小、短、缓 之意。 ( 1 ) “三,的虚用表多。“三”在数学概念上包含着顺序的反复和递增,这就自然 蕴含着“多,的意思。几千年前的周代就已认识到“人三为众,兽三为群 ,古“三 虚用表多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三复斯言、三思而行、垂涎三尺、火冒三丈、利市三 倍等。这些“三”均为虚指,表示“多次、很长、很高、多倍”等。除上述“三 单 9 独出现在成语中表多之外,“三”还可与其他数字配合使用,表示“多 。 “ - - a 三b ( 处表示与“三”配合使用的其他数字) 式。如:一波三折、一 日三秋、五大三粗等。 “a - - - b 三式:如举一反三、接二连三。 “三a b ”式:三令五申、三天两头、三朋四友、三灾八难、三头六臂等。 “a 三a 式:再三再四、不三不四。 ( 2 ) “三表示少。“三 虽然在用法上以“虚用表多 为多数,但也会在少数情 况下单独使用或和其他数字搭配表示少。如:三寸金莲、三分姿色、三言两语、三心 二意、三三两两、二三其德等。“三在表示少的含义上,除了如三寸金莲、三分姿 色这些单独使用的情况外,大多是和“二”或者表示“二 的变体“两相搭配使用, 其中又以“三 二b ”的递降连缀用法为多。 ( 3 ) “三 的实数用法。虽然“三在用法上以“虚指表多”为多数,但是也存 在一些成语中的“三是确数的用法。如“三位一体 一词,原是基督教用语。在基 督教中称耶和华为圣父,耶稣为圣子,圣父圣子共有的神的性质为圣灵,圣父、圣子、 圣灵三者的神圣性合而为一。后被中国借来用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方面连成一 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又如“三教九流 一词,是指儒、道、佛三教以及儒、道、阴 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流,后被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 行业、江湖上各类入物等。“三姑六婆”中的“三 和“六也都是实指,据元代陶 宗仪南村辍耕路记载,“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 指贩卖人口的牙婆、 媒婆、施巫术的师婆、鸨母虔婆、药婆以及接生的稳婆。现在该成语用来比喻各种不 务正业的妇女。 2 “三 的几种特殊搭配 ( 1 ) “三 与“四 搭配形成“a 三b 四”式的贬义成语。在与“三的搭配数字 中,“四”是最为活跃的一个。“三 与其他数字搭配共形成了5 9 条成语,其中与“四 搭配就有1 8 条,比例高达3 0 。而这1 8 条成语中有1 4 条都是“a 三b 四式,如: 丢三落四、言三语四、说三道四、推三阻四、颠三倒四、朝三暮四、低三下四等,皆 为贬义。 ( 2 ) “三,与它的倍数“六 和“九”搭配。“三与它在十以内的两个倍数 “六,和“九”的搭配使用也比较多,共有1 2 条。如:三头六臂、三班六房、三姑 l o 一一一一 六婆、三贞九烈、三跪九叩、三教九流等。这种翻番、翻倍的格式,都是用来表示多 或全或极限之意。 纵观所有嵌有“三的成语就会发现,“三确实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全能冠军数 字。它可以和几乎所有的数字搭配使用组合成成语。且亦虚亦实,语义上既可以表示 多也可以表示少。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三在表示“多的意思时,是指总 类或带根本性的事物之多,是日常小范围内的多,是动作行为次数的多。在很多场合, 它实际上主要是指稍多或者说不是很少、极少的意思。 三、“百、千、万 军团 “百、千、万 是汉语中最常被用来表示大数值的数字。它们都是十的倍数,十 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本节将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它们的语义进行探求, 找出异同。之所以称之为“军团”并把它们排在“一”和“三”之后第三的位置,主 要是从它们语义性质相近、所占成语数量巨大两方面考虑的。 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在现代汉语中,“百、干、万名列最常用的四百多个汉 字之内( 张德鑫,1 9 9 9 :2 8 7 ) ;而在这三个大数字中,“百”最常用,“万”次之,“千” 相对少用( 张德鑫,1 9 9 9 :2 8 9 ) 。这一结论是根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局 公布的最常用的汉字是哪些三千高频度汉字字表的统计数据而来。而如果从 数字成语的角度,根据第一章中的数据:成语大词典中收录嵌有“百”的成语1 1 6 条,嵌有“千 的成语1 3 4 条,嵌有“万”的成语1 1 9 条。显而易见,仅就它们三个 数字出现在成语中的频率而言,最为活跃的当属“千 ,“万 与“百 则在伯仲之间。 1 “百、千、万 在成语中的名词性用法 从统计出的成语中可以看出,当“百、千、万”单独使用嵌入成语中时,大部分 是“虚用表多 的用法。如:百口莫辩、流芳百世、百花齐放;千金难买、千里迢迢、 横扫千军;万人空巷、万念俱灰、万籁俱寂等。从成语中与它们搭配的汉字看,“百 的自由度最大,可搭配出如:百口、百尺、百世、百年、百花、百城、百家、百岁、 百战、百日等等。“万可搭配的汉字也比较多,如:万人、万马、万夫、万古、万 劫、万贯、万籁、万里、万机等。但从搭配汉字的范畴看,与“百相搭配的多是些 表示具体概念的,如“口 、“尺 、“年、“花 、“城 、“家”等,而与“万 相搭配 的多是跟时间、空间、宇宙之类有关的抽象且又无限大的概念,如“古 、“劫”“籁 等。“千 又与“百 、“万”不同,能与“千 搭配的汉字较为单一,以“千里”为 最多,成语中含有“千里”的2 8 条,其次“千金 出现过5 次。由此可见,“百 、 “万两数都拥有比较强的构词能力,而“千 虽然拥有成语众多,实则活跃度不够, 仅与几个固定的汉字搭配使用。 2 “百、千、万 在成语中的副词性用法 ( 1 ) “百的副词用法成语最多,达到2 2 条,如:百无聊赖、百思不解、百炼成 钢、破绽百出等。语义上,仍以“多次、多回 等表多的含义为主; ( 2 ) “千”的副词用法成语最少,仅一条,即瞬息千变。但“瞬息千变”一词已经 随着岁月流转,语言的发展而并入了“瞬息万变”一词。由此可见,“千”在成语中 单独使用,仅作名词用表数量多,而副词用法可忽略不计。 ( 3 ) “万 的副词用法成语也不多,仅4 条。它们是:万不得己、万死不辞、瞬息 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语义上仍旧是由“多义而引申出的“多次、多回”等。由此 可见,“万”在成语中的副词用法不是其主要用法。 3 “百、千、万 相互搭配使用在成语中 百与千、千与万、百与万,它们互相之间分别是十分之一与十倍,或百分之一与 百倍的关系,当他们相互搭配时,多用作虚指,意义上泛指多。常见搭配有如下几种: “百a 千b ”式:百计千方、百孔千疮、百媚千娇 “千a 百b ”式:千回百转、千奇百怪、千依百顺 “千a 万b ”式:干叮万嘱、千呼万唤、千变万化 “万a 千b 式:万紫千红、万缕千丝、万古千秋 “a 千b 万”式:成千上万、盈千累万 “a b 万千 式:思绪万千、仪态万千、气象万千 另有“百a 百b ”式,如百发百中、百依百顺,百战百胜,以及“百”与“万 连用的百万雄师”以及只有“万 与“千 的“万万千千 一词。 4 兼说“亿 汉语表大数的数词在“万”之上还有一个,即为表示万万的“亿”。“亿”在现代 汉语中,是数值最大的一个常用单音节数词,但是在成语中,它却很少出现,或者可 以说几乎不出现。成语大词典中,只出现了“亿万斯年 一条,用以形容时间无 1 2 一一 限长久,这里的“亿”旧指十万。由此可见,“亿”这个超级大的数词,在成语中几 乎是无用武之地的。 综上所述,“百、千、万”三个倍数数字,既是紧密联系的统一军团,又相互存 在不同之处。在嵌有“百、千、万 的成语当中,从数量上,“千”以1 3 4 条拔得头 筹,同时在与其他数字配合使用方面也以8 4 条位居第一,可谓“双料冠军 。这大概 与“千 处在“百”与“万中间,能承上启下,左右逢源有关吧。同时“千”又是 响亮的平声,与“百 、“万的仄声相比,更加上口悦耳。“千”虽占得以上两项, 但在语法功能上,却没有“百 与“万灵活。总之,“百、千、万”是三个极其重 要的倍数数字,可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四、中等活跃的“二 、“四 、“五、十 、“七、八” 根据本文第一章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数字成语中,嵌有“二 、“四、“五 、 “七、“八 、“十 这几个数字的成语数量分别是3 1 条、2 8 条、2 3 条、2 8 条、3 3 条和2 4 条,大体都在3 0 条上下。以数字嵌入成语中的频率为统计基准,笔者将这六 个数字归为“中等活跃 一族,再根据它们与其他数字搭配使用时的特点,最终将它 们分成“二 、“四”、“五与十”以及“七和八 四小点,放在本节中一并研究。 1 “二 与“两、双、再 ( 1 ) 最小的偶数“二 许慎说文解字云:“二,地之数也。从偶一。易经中的阴阳,即指事 物的两方面,“二 也就包含了阴地阳天的空间内涵和循环不已的时间内涵。因此数 字“二”自古就代表了对称、对比之形以及和谐完满之意。数字成语中的“二”,释 义也基本遵循此原则。 成语大词典中共收录嵌有“二 的成语4 9 条,其中只有“二 的1 8 条, 如:心无二用、不二法门、二分明月等。与其它数字搭配的3 1 条,如:一千二净、 接二连三等。这其中“二”与“一”和“三”搭配最多。除与“一”、“三”搭配外, 数字“二”与其它数字搭配情况如下:“二 与“二搭配的“忠臣不事二主、烈 女不事二夫,仅一条,与“九 搭配的“九牛二虎之力仅一条,与“十 搭配的 “金钗十二,、“十二金牌”仅2 条。由此可见,数字“二 在成语中除“一 、“三” 外,不擅长与其他数字搭配使用。“二”与“一 和“三在搭配中的语义情况, 。 在前文“一”、“三 节中均有阐释,故不再重复。 ( 2 ) “两、双、再 与“二”相关,还有一类特殊群体值得注意,那就是“两、双、再。同一个数 值,却可以同时拥有四个“变体”,这在数词界是首屈一指的。笔者也大致统计了成 语大词典中嵌有“两、双、再”且语义与“二”相关的成语数量:全书共收录这类 成语5 0 余条,如:人财两失、誓不两立、再造之恩、才貌双全、一箭双雕、三长两 短等。鉴于此次硕士论文的撰写,以“基本数字 为主,因此未将“两、双、再 列 入其中。试想如果将它们“归还”给数字“二”的话,嵌有数字“二”的成语数量将 大大超过其他数字而一跃成为真正的“第二”。对于有关嵌有“两、双、再 的成语, 拟另设专题进一步研究。 2 反映宇宙观的“四 “四 从产生开始就具有神圣之含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宇宙观。战国时期尸佼 著书尸子,内有言:“上下四方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后便取之合为“宇宙”。这 就是最早关于“宇宙四方 的概念。数字“四也就自然代表了与宇宙相关的整体概 念,如四方、四海、四郊、四邻、四面等。这些概念多以平稳、周全、安定、昌盛等 较为美好的意境为主。 ( 1 ) 成语大词典中收录嵌有“四”的成语共计4 8 条。其中只有“四的成语 2 0 条,如:四海升平、四面楚歌、四郊多垒、家徒四壁、狼烟四起等。在这些成语 中,“四”的语义基本都是由“四方”这一概念引申而来,但是成语整体的含义己经 超出只表示美好的意境了,而是要看与成语中其他语素搭配后的使用效果。如四面楚 歌、四面受敌、危机四伏等则都是用来表示情况紧急、困难重重之义了。 ( 2 ) 成语中能与“四”搭配使用的数字并不多,仅有“一 、“三”、“五 、“六”、 “八五个数字。其中: 与“一搭配仅一条,即四海一家,用来形容天下统一。 与“五搭配三条,分别是四分五裂、五湖四海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前两词 中,四与“五”搭配,表示多、全之意,四分五裂意为“分裂成很多块。形容分 散、破碎、不完整”,五湖四海解释为“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中的“四体是指手脚四肢,也可泛指人。古人常把人或事物视作一个小宇宙 国此数据未归入最终统计的整体数据中 1 4 一一 来做全面而完整的概括、考察和定性,因此“四体”这一含义也可看作是由“宇宙四 方 的概念引申而来的。 与“六”搭配仅一条即四不拗六,意指少数人不能拗过多数人的意见,虽然在 本条成语中“四”代表“少 而“六”代表“多”,但这里的“多 与“少”仅为相 对而言。 与“八搭配5 条,分别是四平八稳、四时八节、四面八方、四停八当、四通 八达。“八”是“四 的倍数,有些学者在研究数理时常把“四”、“八 并举,认为 有“四方就有“八位”。加之中国自古讲究“成双成对,崇尚对偶,因此“四”、 “八 合用常表全面、圆通等褒义。 3 中国人的“贯五、尚十” 中国人自古喜五、爱十。无论国庆还是祝寿,依我国传统逢五逢十皆为大庆。可 见“五 与“十 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皆为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人们追求十 全十美也向往五谷丰登。因此“五”与“十 嵌入成语中的释义便与这样的文化传统 紧密相关。 ( 1 ) “五”的古义及在数字成语中的常见用法 有关“五”的“阴阳交午 之古义 现代汉语中书写的“五字,是汉字形体发展到隶书阶段才出现的。据记载,在 甲古文中五字被省笔写成“义 ,就像两条竖线斜向相交。说文中记载“五的 释义为:“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从古来“五的字形到字义都 不难看出,五本来只是交错即交叉的意思。后来被假借用来表示数目五。因此在“五 的含义中便保留下了“两种东西交叉交错之意。如现在非常受年轻人欢迎的韩国料 理中的“五花肉 以及俗称的“五花大绑 等词,其中的“五花 便是用了“五的 古义。在成语大词典中仅觅得“五花八门”和“八门五花 两词沿袭了“五的 这一古义。 “五”在成语中的几种常见用法: a 、单独使用表确数,如:五马分尸、五内如焚、五世其昌、五体投地、五谷丰 登等。 b 、单独使用表虚指,如:五彩缤纷、五日京兆、学富五车、目迷五色、去天尺 五等。 c 、与其他数字的搭配。“五 可与“三、“四 、“六一、“七 、“八、“九 、“十 这几个数字搭配使用组成成语,共计2 3 条。 其中与“三 搭配有成语6 条,如:三五成群、三令五申、三年五载、三番五次、 攒三聚五,这几条成语中的“五 都为虚指表概数,意为“多次、多年”等。但“三 纲五常 一词中的“五常 则为确数,意为“五种常行不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 礼、智、信。我国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主要的道德规范。 与“四”搭配的三条成语即四分五裂、五湖四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在前文 探讨数字“四”中提到过,兹不重复。 与“六”组合有成语5 条,其中五黄六月、五脏六腑为确数,前者指农历五六月 份,后者“五脏 则指脾、肺、肾、肝、心,而五颜六色、五雀六燕、过五关斩六将 三词,则均为虚指。 与“七 搭配一词,即五痨七伤,泛指各种疾病,故“五与“七均为虚指。 与“八 搭配两词,即五花k r - j 和a r - 五花。如上文所述,这里的“五花”原指 “五行阵”,是古代一种战术,由“阴阳交午”古义引申而来,“八门”原指“八门阵”, 也为古代战术的一种,现用来比喻事物变幻莫测,花样繁多。 与“九搭配两词,即九五之位、九五之尊,两词实为一体,源自术数家认为乾 卦九五是人君的象征,后用“九五之尊 指帝王的尊位。 与“十搭配有四条成语,即十围五攻、五风十雨、五光十色和拔十得五。四词 中的数字均为虚指用法。如十围五攻,指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可以包围,超过敌人五倍 可以攻打城池,这里的“五倍、“十倍 应为概数。又如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 十天下一次雨,用来形容风调雨顺,太平盛世的吉祥兆头,这里面的“五天”、“十天 同样为概数。五光十色中的“五”与“十”均表多,形容色彩光泽明亮鲜丽,花样繁 多。而拔十得五则是指选拔人才,即使有一半合格,还可得一半真才,这其中的“五 与“十 自然也是虚指。由此可见,“五 与“十”搭配使用,均为虚指表多。 ( 2 ) 数满于“十” 中国自古视“十 为完满的象征。从数字性质的角度,“数始于一,终于十 ( 汉书律历制) ,“十,数之具也”( 说文) ,“数满于十( 易。系辞传) ,无 论终、具、满,都是说“十”是数的一个周期的完成,终结和齐全、完满。成语中的 “十 ,有名词用法和副词用法两种,名词用法中有实指和虚指,具体情况如下: 1 6 “十 的名词实指用法:如十指连心、十恶不赦、金钗十二、十二金牌、三 十而立等。这些成语中的“十 均为其数字的本来意义。另有一词:十字街头,这里 面的“十字 虽不是“十”作为数字的本义,但却源于“十 的汉字字形所具有的图 形义,即“横纵交叉”,故也应归入实指之列。 “十的名词虚指用法:由“十作为“数之具”、“数满于十的含义引申 而来,虚指“多”。这类用法在嵌有“十的成语中占的比例最大,在全部3 8 条中占 了将近3 0 条。如:十年寒窗、驽马十驾、以一当十、十亲九故等。 “十的副词用法:“十”在成语中的副词用法由其本义引申而来,表示“十 分、“非常 、“完满”之意。但这类用法的成语数量并不多,如:神气十足、十万火 急、十全十美等。 由此可见,“十在成语中最常见的用法还是做名词的虚用。 “十 与其他数字的搭配使用情况:由第一章中的表二可以看出,数字“十” 能与“一 、“二 、“三”、“五”、“九 、“十”、“百、“万”搭配使用。其中最为活跃 的当属“十与一一和“十与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