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s u b j e c t :g o n gx i a n sc h a r a c t e ra n dl a n d s c a p es t y l e s p e c i a l t y :c h i n e s ep o r t r a i t n a m e : f a n gh o n g z h o u i n s t r u c t o r :w a n gb a o a n a b s t r a c t g o n gx i a nw a st h eo n el i v i n gi nt h el a t e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t h ef a m o u s 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e r s ,a n dh i sl i f ew a st r o u b l e d ,a n dd e s o l a t e ,a n db e w i l d e r i n g ,a n d i t su n i q u es t y l ea n di n d e p e n d e n c eo fs p e c i a ll i n eb ec a l l e d e p o c h m a k i n g 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m o d e l i ft h es t u d y , r e s e a r c hg o n gx i a ng o n gx i a np a i n t i n g s t y l e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w h e nt h e r ew o u l db ea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w o r d s w i t ht h eg o n gx i a n ”z e r od i s t a n c e ”d i a l o g u e t h i sp a p e rb yg o n gx i a ni nw h i c ht h es p e c i f i c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e x t ,m a k e f r i e n d s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a n a l y s t sb e l i e v et h a ts i n c ep e o p l e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g o n gx i a n 。sc h a r a c t e r , w i t h d r a w n ”p o s i t i o n i n g i so n l yo n e s i d e d 。i ti sn o t 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 i rs t y l e ,a n dt h er i g h ts t y l eo fg o n gx i a nc o m m e n t si sj u s t p a i n t i n gt h ef a c eo ft h eg e n e r a ls e n s ef o l l o w e dt h eh i g h s o u n d i n go fc o u r t e s y , w i t ht h eg e n e r a lg e n e r a lf o r m u l a s t u d yc o n c l u d e dt h a t :f l 倦t l g o n gx i a n s c h a r a c t e rb yn a t u r e k i n d - h e a r t e d ,s i m p l ep u r ea n dh o n e s t ,p e r s e v e r a n c e 。 h o n e s t ya n ds e l f - c o n f i d e n c ei s ”t e m p e r a m e n t ”h u m a n 2 。g o n gx i a n sa r ts h o w s i st h a tt h ea r to fd e e p - l e v e ls t a t ea n dt h es p i r i t u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b u tt r u ea n dg o o d , ”t r a n q u i la n dd e s e r t e d 。”y o us u is o l e m na n dq u i e t t h i r d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 c h a r a c t e ro fg o n gx i a ng o n gx i a ns t y l ei no r d e rt od e e p e nt h eu n d e r s t a n di n g a n dl e a r n i n g t h i sp a p e ri sa b o u tt h es t y l eo ft h ep a s t 。f o rt h eg o n gx i a ni s l i m i t e dt oe m o t i o na n da p p e a r a n c eo fg o n gx i a n sa r to n l yf 怕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p e r s o n a lc o n t r o lo rt a s t i n gd e f i n e d ,t h e r ea r es o m el i m i t a t i o n s , l e a d i n gt oc o g n i t i v ed e f e c t sg u r e nj i a n g ”p h a s ef r o mt h eh e a r t ”f r o m ”r e l a t i v e ” t h a n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 ”h e a r t h a sc o m et os t a r tad i r e c t 。b u tt h i si st h es t y l ef o r g o n gx i a nr e s e a r c hi n 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a saw h o l et oe x p l a i n f r o mt h eg o n gx i a n t h e ”h e a r t ”a p p m a c h 。i sf o r m e db yg o n gx i a n 。sp a i n t i n gs t y l e ,i n t e r n a l d i s c i p l i n a r ya p p m a c h 。a n dt h e r e f o r er a t i o n a l ,d i r e c t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o b j e c t i v e a n dp r o f o u n d f r o mt h es t a r tc h a r a c t e r , s t u d y , s t u d yp a i n t i n gi sp a i n t e de v e r yo n es c h o l a r w i t ht h eo b j e c to fd i s c u s s i o ni no r d e rt oa c h i e v es p i r i t u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g o n g x i a nc h a r a c t e r s t y l e t r u eg o o d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目录 1 、绪论1 1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q o l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 3 研究目的和内容1 2 、龚贤的性格与人生价值取向3 2 1 龚贤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0 0 0 00 3 2 2 龚贤的性格与价值取向4 3 、龚贤性格的形成条件及因素6 3 1 幼年失恃独挡一面铸就坚忍不拔的性格6 3 2 在内忧外患“党争式生存”政治环境里伤痕累累”:7 3 3 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两大阵营的对垒中的抉择o q bqoqoo q 8 3 3 1 清王朝支持下的正统的理学思潮9 3 3 2 受非正统的理学思潮影响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9 4 、龚贤的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关系1 2 5 、龚贤的性格与绘画创作的价值取向及艺术追求1 5 5 1 从“半世交游侈 到“厌白门( 金陵) 杂沓 1 5 5 2 儒、释、道的交织体1 6 5 2 1 在学习中遵循“顿悟 与“渐修1 7 5 2 2 在生活中采取隐居与退让1 8 5 3 斯文润泽与烟云供养g o b0 00 i 1 9 5 3 1 创作诗文“呕心抉髓 “独辟蹊径”与绘画相辅相成1 9 5 3 2 追求“恬淡空寂 与“物我为一的艺术境界2 0 5 3 3 对艺术“星流电激孜孜以求2 2 6 、研究龚贤性格与画风对现时代山水画创作状态的启示2 6 结语2 7 注释2 8 参考文献2 9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1 、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人的性格促使人对事物产生看 法、态度和处事准则,从而影响着人的一生。每个人在步入艺术殿堂的大门都有 不同的际遇,或偶然或必然,成就有高有低,人的性格无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的性格有先天的因素外与后天的“蒙养”分不开,龚贤是生活在明清易祚之际, 其性格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经历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人生价值取向与绘 画创作的价值取向,研究、学习龚贤的绘画风格,应该了解龚贤的性格,龚贤在 学习米芾的时候记“欲得米先生之画者,必米先生其人而后可,余于此又复瞠乎 后矣。 因此学习了解龚贤的绘画风格必先了解“其人而后可”。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龚贤的一生是扑朔迷离的,因此,对于龚贤的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 清一代,对龚贤的记载、著录和研究,主要侧重在生平行状、师友交往、画艺师 承以及人品褒贬和和画作评析方面,但所有这些方面的撰述都是片断式的,即便 偶有专题撰述,也并不系统,也少有交叉综合进行研究的现象;至民国也大致是 这种情况。随时代发展,2 0 世纪8 0 年代有关龚贤的研究才热闹起来,其范围大致 包括龚贤的生平行状、于“金陵画派 的关系、诗才与画艺、人品与画风、绘画 技法渊源、艺术成就与艺术思想等六个方面。基于此我们对龚贤有了全面的认识, 同时,对其性格的认识有了分析定位的机会,这更能加深对龚贤绘画的了解与学 习。 1 3 研究目的和内容 长久以来我们对龚贤的学习也仅停留在其绘画面貌、技法理论的分析与探讨 之上,对其风格的认知也是别人的陈陈相因的表述,我们在别人的强加或暗示下 迷失了方向和自身的判断。在艺术的传承中,存在着正如像盲人摸象一样抱着一 头是容不得别人的见解的现象,爱的、陷的越深,感情色彩越浓,越容易偏执, 正如龚贤的老师董其昌一样“崇南抑北 ,龚贤也毫不例外的把马面皴、卷云皴、 牛毛皴、铁线皴、解索皴等视为“皆旁门外道”,但同时又暗度陈仓、难以割舍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从宋画里汲取营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黑龚 现象。“近代以来,有成就的 画坛大家如黄宾虹、李可染等人,都极力推崇龚贤的绘画技法和他的绘画思想, 并在自己的画风中借鉴、吸收了龚贤绘画中的许多有益营养而最终走向成功,在 这个意义上有关龚贤的方方面面虽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就。如果我们再从现象学 角度看传统文化文本的继承与发展,就会发现中国传统绘画及理论发展到明末清 初,已经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型,任何一个绘学主体,都必将 面临一个将其重新解构并整合的处境。谁能将其解构、整合得适合需要,谁就有 望能攀上当代画学的高峰。 【l 】解构、整合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绘画者所急需解 决的问题,但学习龚贤我们不能仅仅拿着龚贤的画册做表面文章而应该对龚贤作 深刻的了解才可。 因此、去芜存真,海纳百川,在研究、学习龚贤的山水画应对龚贤所展现的 行与思、成与得,去了解其独特的性格,而其性格的形成除先天因素外与他生活 的历史、社会环境分分不开的,因从小受明代上层建筑的思想教育成为明政权忠 实的拥护者,参与复社使它变得成熟起来并受顾炎武的理学理念影响而走上“我 师造化的严谨写实的画风,龚贤的性格在他的绘画创作态度、创作状态、创作 理念、创作主旨中得到体现,其性格与画风已成为一个整体,认识其性格才能理 解龚贤的绘画心境与价值取向,才能更深刻的解读其绘画风格。 2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2 、龚贤的性格与人生价值取向 2 1 龚贤生活白, o r , - t 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龚贤,字半千,号镜遗;明亡后又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别号柴丈、半 图一昆山马鞍山作者摄 年) ,卒于康熙二十八年( 己巳,1 6 8 9 年) 。 龚贤的籍贯计有三说。或称其为昆山人, 或江宁人,或原籍昆山( 如图一,牌楼上 书玉出昆岗,后为马鞍山) ,移居上元, 以后说为是。且龚贤家由昆山移居上元即 南京,时甚早,故叶澄昆山人物传云: “先生久寓他邑,使不自言故籍,熟知为 昆山人。 他于康熙十五年( 丙辰) 在南 亩、半庵、客隐、半亩居人、半山野遗、 东海隐士、蓬蒿人等。有用半山、柴公、 柴僧、钟山野老、臣贤、岂贤、清凉山 下人、半山野人、半千父、龚处士、野 遗贤、草香堂、大布衣、安节堂、上元 人等印章。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1 6 1 8 图二昆山巴城水乡作者摄 京所作山水船第十四页之题中说:“余曾读书水乡,今老不能复至其地。欲作诗忆 之,有恐耗我心血。因以淡墨代清吟。且使故庐常在目前,亦贫家新丰市也。 此 说明龚贤虽久寓南京,但出生在昆山,其少年时代在昆山( 如图二、昆山巴城水 乡星罗棋布的河道) 度过的,此图所画当为龚贤在昆山家乡读书之地,意在寄托 其对故里的怀念。十三岁前后得以师从一代画师、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习事丹青。 龚贤在画跋中称“余十三便能画 、“余少时与龙友同师华亭 ,说名他很早就在名 家的指点中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这一经历对于他日后的艺术成就无疑有着重 大的影响。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在龚贤青年时代明王朝土崩瓦解,清主入住中原进行一统天下的战乱时期, 在此期间,充满戏剧性的、并影响其一生结诗社于秦淮,参与复社结识了一大批 名流。曾经客居扬州设帐海安,南明亡后,曾“觅食不毛地 、“勒马瞻东岱 到 过山东,后穿梭于扬州和金陵之间,定居金陵( 即今南京) 清凉山,绘画创作达 到巅峰,艺术上高度成熟,作品数量、质量上达到了前所谓有的水平。后遭“豪 横”卒于清凉山,享年七十一岁,家贫无力棺殓。孔尚任为其经理后事,抚其孤 子,收其遗书,移柩于故里昆山邑西渡桥镇。 2 。2 龚贤的性格与价值取向 龚贤的性格与价值取向我们从他的字号中可窥一斑,龚贤的字号很多,虽有 个别在今天仍有争议,但龚贤通过字号明心见性,自嘲、自讽、自负、自娱、自 励的行为亦“性情 中人,他认为“夫天生万物,惟人独秀,人之所以异于瓦砾 者,以有性情。有性情,便有嗜好,一无嗜好,惟兹饮咽,何以马牛而襟裾也。 他的字号是性之所至恰好展示了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如“半千取义“五百年一 人 足见自信之程度。而清人至今人对龚贤性格的评述: 周亮工、秦祖永、昆山景物志略评:性孤僻,与人落落难合。 清诗稿、黄宾虹、邓实、俞剑华、郭沫若评:性孤僻 胡介评:野遗先生天才独绝,至性过人。 龚鼎孳题:吾家半千处士,神韵萧淡, 张庚评:为人有古风。 潘宗鼎评:生狷介,落落然高出尘炷 其行为“足不履市井,惟与方嵛山、汤岩夫诸遗老过从甚欢,笔墨之暇,赋诗 自适。诗又不肯苟作,呕心抉髓而后成,唯恐一字落人溪径。“于世殊无事,经 年合闭门。“野老闲称病,柴门永日关。 “得酒看人醉,成诗肯自删。 棋边今 态好,酒外古心危。妙画殊无意,残书若有思。 ( 周亮工语) 。“名公巨卿,争枉 车骑,先生固怀堵自若也。 ( 魏宪语) 。“雅耽吟咏,几案间无纤尘。左图右史, 焚香静对,意态恬适。顾梦游、胡易简与之善往来,唱和无虚日。或泛舟桃叶渡, 珠帘画舫,荡漾清波。偶得佳句,为远近传诵。 ( 潘宗鼎语) 由此我们似乎看到龚贤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中体现出生性冷淡、与世无争、 4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好似不食人间烟火。但从“交游侈”到“合闭门”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反差,其实 龚贤虽受各种原因的挤兑而隐居其天性依然是炽热的,他热爱故国、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于是,便便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用笔去谱写、去描绘,一字 一句的讴歌,一草一木的传情,一山一石的勾兑,“孤僻”只是他的表象。据统计, 仅在草香堂集中,龚贤所提及的友人就有六十余众,这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 人来说在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一个人的知己有多少? 无怪乎“寂寞 一词成为 时尚,其它诗文中的人数也不少。在这些友人中,周亮工、胡介、张养重、孙豹 人、陈伯矶、陈允衡、查士标等人皆与龚贤过从甚密。而王士祯、朱彝尊、吴伟 业、黄州星、黄白山、张大风等人亦与他有深交,而且许多人成为龚贤最真情的、 最得力资助者。造成“孤僻 定论的原因是他的性格与价值取向所决定,和历代 傲骨凛凛的贫困文人一样,龚贤一方面羞于豪富巨贾为伍,因此而得“性孤僻, 落落难合 之名;另一方面则乐意与名士学者交往,如胶似膝。其好友周铭如此 评说:“足下故曲曲远人,而人益曲曲求之。这就准确的道出了龚贤的个性以及 友人的对他的景慕之殷。 看来,龚贤“孤僻 的性格只是其表象,是时人一方面的与之交往一厢情愿的 述说,而从全方位的去看,其依然是主“性情 之说,其性格与价值取向由性而 发,真诚,古朴淳厚,鲠直,对朋友情真意切,如胶似膝这才是其价值取向。 5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3 、龚贤的性格形成条件及因素 人的观念、思想、学说从来都是建筑于客观社会利益基础之上,并受历史传统、 时代风气及个人知识结构等多因素的共同做用。研究龚贤仅从艺术的自身来解释 是不够的,必须把他赖以发生社会背景和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以及封建文 人士大夫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人生观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3 1 幼年失恃独挡一面铸就坚韧不拔的性格 龚贤祖籍江苏昆山县。昆山乃典型 的江南水乡,著名散文家归有光( 1 5 0 7 1 5 7 1 ) ;官南京太仆寺丞;著名文学 家、书画家、诗人,复社成员归庄( 1 6 1 3 1 6 7 3 ) ;著名思想家、学者,复社重 要人物顾炎武( 1 6 1 3 1 6 8 2 ) ;富甲江 南的巨商沈万山( 如图三) 都先后活跃 于昆山,由此可见,昆山的文化、经济实 力是非常雄厚的这无疑是龚贤成长的良 昆山周庄沈万山故居作者摄 好氛围。龚贤的家庭背景也绝非一般,“黄金赌棋酒,白日做喧哗 的官宦世家使 得“余十三便能画 、“与少时与龙友同师华亭”,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乃祖、乃父 的安排师从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习事丹青,但从另一方面看龚贤有从仕的迹象, 因为象“冲冠一怒为红颜 的吴三桂亦出与董其昌门下,其好友杨龙友曾出任江 宁知县继而出任军监。 龚贤本极有从仕的意图,然而不幸的是乃祖、乃父迁官入川“一去巴江二十 年,总无消息到南天 ,加之幼年丧母,青年丧妻使他承担起了继母、翰弟家庭生 活重担,从而铸就了龚贤老成持重、坚忍不拔的性格。从明代的致仕制度来看“选 举之法,大略有四:日学校,日科目,日荐举,日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 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然进士、举贡、杂 流三途并用。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 。“学校日国学,日府、州、 县学。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国学者,通谓 之监生。举人日举监,生员日贡监,品官子弟日荫监,捐资日例监。 “国学分六 6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堂以馆诸生,日率性、修道、诚信、正义、崇志、广业。所习自四子本经外,兼 及刘向说苑及律令、书、数、御制大诰。自儒学以外,又有宗学、社学、武学。 宗学为宗室子弟习皇明祖训、孝顺事实、为善阴骘诸书,而四书、五经、通缢、 性理亦相诵读。社学教民间子弟兼读御制大诰及本朝律令。【2 】“试士之法, 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命题试士,其文略仿宋经义,然古代人语 气为之,体用排偶,为之八股,通为之制义”。【3 】既然“举荐 、“捐资 等可以 致仕,龚贤从小既受这样的教育忠君爱国毋庸置疑,出将入相成为最向往的目标,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家国的巨变成为泡影。 3 2 在内忧外患“党争式生存”的政治环境里伤痕累累 “一介布衣”龚贤所生活的时代是明王朝覆亡的时代,国内李自成农民起 义,关外清王朝虎视眈眈,明王朝内部党争不断,这是一个接受考验的时代,是 个人言行是否一致受到检验的时候,同时将骨子里一切必将暴露无遗,龚贤是鲠 直的。他因独立特行而“孤僻 ,因心怀对国家的使命与责任因而“落落寡欢”。 龚贤满腔热血的去参与政治,结果在政治的漩涡几乎窒息伤痕累累。任何政权建 立之后想使他长期存在,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使他合法化,这个是通过教育来 实现。明代完成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最完善的时代其教育层面也最为广泛,因而 涌现出来了许多士,士可存在,但得到彰显的时候,其政权便走上了穷途末路,“靖 难之变那场著名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尚有八百多人为建文帝而死,李白成进北 京后,为明朝殉国而死的大臣只有二十一人,二十一对八百相差何等之大。大多 数名臣先去降农民军,再排队去降清,随后南明那几个小朝廷也因内部权力斗争 而逐渐被清所消灭。” 4 j 龚贤在青年时代结社秦淮,参与复社的活动。因“在明代末年,政治和社会 里有一种现象,一般士大夫阶级活动的运动,就是党,一般读书青年人活动的运 动,就是社。 5 1 “社说文社字下云:地主也,从示土,周礼二十五家为社, 人民所在地方祭他们所住地方的神祗,封土以为记号那就是社。”【6 】太仓人张溥 利用机会把当时的应社和复社合并,复社的规程:“自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 剽耳绘目,几幸弋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人才日下,吏 治日偷,皆由于此。溥不度德,不量力,期于四方多士,其与复兴古学,将使异 7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日复社。” 7 1 复社第一步,提倡镕经铸史的方法来改革张 成、泓派的文章不久他的社员皆中了高科,在政治上有了一定根基,这是他们的 计划。第二步利用群众做后盾去干涉政治。龚贤与东林重要人物范凤翼等结诗社 于秦淮以期实施“兼济天下”可能,但随着复社在政治上的权力不断膨胀,复社 变成势利的场所,一般士子大夫都相与交接联合,够不上联络的就相互造谣。周 延儒借著与复社拉拢的关系打到了薛国观的内阁,从新上台,并委任了复社内的 已拟好的东林党人,周延儒本来是反对东林党的,于是听从阮大铖的建议把马士 英作了凤阳总督,这为后来马士英推荐阮大铖埋下了伏笔。“崇祯十六年( 1 6 4 3 年) 四月,在复社支持下一个奸贪诈伪的周延儒成为内阁首辅、少师兼太子少保、礼 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对清兵入关破蓟州没有谋划御敌之策而是筹办五十大寿, 到了保定沦陷,想到的是戒严京城,第二天崇祯知道后又出了个馊主意,请了百 十多位僧侣道人、阴阳法师,筑台祭天、念佛诵经求天保佑,无济于事后又自告 奋勇的跑到通州缩在城里放空炮,挨清兵烧杀抢掠足一月后,才凯旋而归。 8 1 看来复社并不怎么光鲜,其起起落落,有其因必有其果,明亡后,拥立福王,马 士英起复阉党魏忠贤余孽阮大铖,阮大铖在安徽怀宁地方也成立了中江社,后抵 不过复社而解散,为了联络复社作春灯谜、燕子笺让歌妓广为吟唱,但不 被复社成员如杨龙友等接纳,甚至被嗤之以鼻,一张大字报留都防乱公揭搞 得阮大铖无处藏身,日本学者古原宏伸认为龚贤不站在复社一边原因有二,一是 公揭未联名,二是复社名单中无名字,虽持责问之态,但正好说明了龚贤对 于政治上的互相倾轧、勾心斗角处于客观的态度,并不是所谓的“暧味,但也不 幸卷入了政治的漩涡,才有了“识事苦不深 之叹,人们往往同情弱者,在复社 东林党人权顷朝野的时候看不到,当遭到杀戮的时后就变成了正义的化身,龚贤 是真诚的对马士英的绘画依然心折,依然“苦爱两贵州,对马士英虽受东林党必 杀之而后快依然而倾心。 3 3 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两大阵营对垒中的抉择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阵营中,龚贤的思想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一种事物的产 生,政权的更替,军事的成败都要归咎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如在刀锋之上要么 过偏要么纠正过枉,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会卷起一股浪潮,“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 8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思潮,从宏观角度看,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流派:一是正统的获得清廷支持的, 在当时社会中逐渐居与主导地位的理学思潮;二是非正统的,以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思想观念。 1 9 1 显然,从诸多事实来看龚贤应属于激进 派他从骨子里体现出来同清王朝不合作的态度。每一派内部,因思想家们在社会 利益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考察问题视角不一,其价值观念、思想倾向也存在或多 或少的差异。 3 3 1 清王朝支持下的正统的理学思潮 正统的理学对于龚贤并无多大的影响,且其有些主张与龚贤的行动是大相径 庭。所谓正统的理学其只不过是老瓶装新酒、改头换面以迎合上层建筑的需要的 一种说教而已。 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要使其统治合法化,达到长治久安,必然要有一种姿 态,他会倾向于适合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态支持它,宣扬它。于是,对清初理学的 思想传播和发展影响最大者不是隐居于乡里的明朝遗民,而是跻身新朝的汉族官 僚,其代表人物是魏裔介、汤斌、熊赐履、魏象枢、李光地等人。他们“或登台 辅。或举卿贰,以大儒为名臣 ,“本建中立极之学,形化民成物之政 。“一方面 积极向皇帝和满洲贵族鼓吹理学思想,传播儒家之学说,推动清王朝政权的入儒 学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讲学论道,向士人和民众宣传程朱主敬躬行之学,缓和 汉族群众的反抗情绪。【l o l 而龚贤采取消极的抵抗,隐居而不仕,清初一改晚 明尊崇陆王之风,重新强调程朱学说的正统地位。有鉴于晚明以来的禅学流行, 猛烈攻击佛教。考诸史实;理学形成颇得益于佛老之学,正是佛道二家的宇宙观、 自然观促使儒学具有系统的哲学内涵,成为博大的精神思想体系。然清初理学家 拒不承认儒学于佛道的思想联系,对禅学戒备尤深。从龚贤的诗词中、交往中看 龚贤是儒释道的追随者,如对好友剩上人的遭遇所表现行动正好说明了这一切, 这与龚贤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3 3 2 受非正统的理学思潮影响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所谓遗民,就是那些在旧王朝灭亡后,不肯和新王朝合作的人,龚贤是一位 遗民画家、诗人,在除以协助朝廷重建社会伦理秩序为目的的正统学说占主导地 位外,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众所周知的以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为代表的一批遁 9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居山野,身怀亡国之恨的明朝遗民所提出的激进思想观念。他们的伦理观和学风 对龚贤影响甚大。顾炎武( 1 6 1 3 1 6 8 2 ) ,著名思想家、学者、复社重要人物, 祖籍昆山。黄宗羲,复社重要人物,东林党后人。当1 7 世纪中叶清军入关以后, 汉族民众纷纷起而反抗,尤其是清朝颁发薤法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与汉民族传统“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伤害,汉民族被征服感更加强烈, 抗清斗争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但尽管抗清斗争遭到失败,但在汉族心目中不甘 为清朝臣民,不愿接受清朝统治的情绪依然存在,满汉关系任然极为紧张。顾亭 林海上诗云:“日入空山海气浸,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 生痛苦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 心 ,即生动的反映了一批知识精英的亡国之恨。最为典型的是:当时不少人人隐 居山林一全民族气节。龚贤也毫无例外加入其中的行列,遁入禅林的如石涛、八 大、髡残等。吕留良在自题僧装像赞中写到:“僧互不僧,而不得为之乎僧; 俗乎不俗,亦原不可概谓之俗。不参宗门,不讲仪录,既科呗之茫然,亦戒律之 难缚。有妻有子,吃酒吃肉,奈何衲缀领方,短发秃顶? 儒者日是殆异端,释者 日非吾眷属。咦! 东不到家,西不巴宿,何不袒裳以游裸乡,无奈下乔而入幽谷? ” 从而展现了遗民情不得已的佯狂状态。清初激进社会思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民族观上,强调“夷夏之防”。清军入关,对有强烈民族文化优越感的中原士大 夫来说,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龚贤他们等无法接受 清朝统治的现实,其诗“橐驼尔何物,驱入汉家营。 对清王朝的痛责大有怒发冲 冠之气概。顾炎武视清军入关“亡天下 ,进而疾呼“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 责焉 ,即生动反映出激进思想家们强烈的民族情绪。在伦理观上,清初思想家一 反理学说教,承认人欲的合理性,要求对人的合理欲望予以满足。龚贤主“性情 之说,无性情“何以马牛而襟裾也。从学术渊源看,清初激进思想家都是宋明理 学的传人,虽然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激进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但他们提倡的 严谨求实的学风影响极为深远。清人谓:“有明一代,囿于性理,汩于制义,无一 人知读古经注疏者。自梨洲起而振其颓波,亭林继之,于是承学之士知习古经意 矣。 【1 1 】这种严谨求实学术风范和伦理观对后来清初画坛在野画家“貌写家山 的写实的画风无疑在理论上建立依据,龚贤与东林、复社人士的交游其严谨的学 l o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风和教风堪称楷模无不得益于此。 龚贤在经历了家国巨变,政治斗争的残酷,并对所谓的正义对大明江山有什 么挽救的可能感到悲凉,既然拥戴或反抗成了进身的筹码,杀戮成了政治的唯一 目的,对国破家亡、故国无能为力,“纲常 己失,何以为“纲 在伦理中不能自 拔,悲苦、多愁善感成了纠结其一生的寄生物。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只能自嘲 “蓬蒿人”( 李白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自叹“不幸以诗名 。 从而龚贤对政治上崭露头角的想往趋于完全破灭,然故国已破,亡国之恨在其醉 前醉后依然隐隐作痛,龚贤生性仁厚,淳朴,在经历世事的变幻莫测、颠沛流离, 受非正统的的理学影响性格成熟起来,变得更加稳重,坚忍不拔、诚实自信。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4 、龚贤的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关系 “情之所至,舞之,蹈之”,龚贤的绘画风格正是其性格外在行动的结果,是 他的性情所致,是内因决定了外因。因为龚贤生性仁厚、坚忍不拔、诚实自信、 严谨求实的性格清人至今人对龚贤的画风的评述: “扫除蹊径,独出幽异。 ( 周亮工语) “丘壑笔墨皆非人间蹊径,乃开辟大文 章也。 ( 查士标语) “高古森秀,无一点俗气。 ( 龚鼎孳语) “半千用笔,如龙驭 凤,如云形空,隐现变幻,妙乎其不可穷。盖以韵胜,不以力雄者也。 ( 程正揆 语) “半千画笔得北苑法,沉雄浑厚苍老 矣,惜秀润不足而耳。 ( 张庚语) “惟于 光绯明暗,则犹能渲染得体,独出机抒, 开画界之创格,为艺林时代之前驱,虽娄 东、松江诸派盛极一时,尚不为所囿,其 胆量实足令人惊异也。 ( 昆山景物志 语) “沉郁深厚,自成一家”( 冯仙浞语) “沉雄酣润 ( 黄宾虹语) 。 图四山水册页 从这些词语中给我们道出了龚贤画风的外在面貌与内在精神,外在的有目共 睹,从用笔用墨到“惨淡经营 画面布局印章与题款,这只是现象。内在的是本 质上的,须了解龚贤的性格用心去感悟去体会“作画难而识画尤难。天下之作画 者多矣,而识画者几人哉? 揭示了龚贤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谁能读懂龚贤的内心 世界,谁是龚贤的“解语花 ! 从龚贤作 画的画风其外在面貌有两种,皆十分突出 其一是极简的一路( 如图四) 。简不是丘 壑简、构图简,而是用笔简。简到画面上 只有一些线条。由线条组成山石树木的大 概,基本上不皴、不染。龚贤的另一路( 如 图五) 画风是反复皴染、浓浓密密、浑厚 苍润。这一路最为突出,其突出的特色使 图五山水册页 用“积墨法 ,层层积染。他的线条阔绰而凝重,画山石以这种线条勾括大体,再 1 2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分具体结构,然后用墨,一遍复一遍地皴擦、渲染。他自己讲:“画石外为轮廓, 内为石纹,石纹之后,方用皴法。石纹者, 皴之观也,皴法者,石纹之浑者也。 ( 画 绝) 他用墨特讲究,能“润”而不“湿”, 所以论者云:“半千之所以独有千古更在 墨。”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往往湿墨淋漓, 他们往往靠的是用笔的效果使湿墨产生 各种各样的变化,湿而不死,韵昧横生, 显得十分生动。但这中生动性多归于用 笔,但其用笔还是为了设墨,最终归于用 “墨 ,龚贤的墨能做到 老、鲜、秀、润,他说: “润墨鲜,湿墨死”,“墨 言润,明其非湿也 ,要 “愈老愈秀,愈秀愈润, 此画之上品 。( 见虚斋 名画序录卷三) 龚贤在他的课徒画稿 中曾这样写n - “画有三 远:日平远、日深远、日 高远。平远水景,深远烟 平远,画中幅深远。”“三 远 的说法始于北宋之郭 熙,但龚贤以他长期对于 大自然的观察、体验,结 合绘画实践重新提出的 “三远”是对郭氏“三 图六山水册( 十二开) 图七夏山过雨图 图八溪柳村居图 远”的发展。“对于三远法则的实践,创造了各个不同的美妙境界,体现了他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对造化的深刻认识。他的平远( 如图六) 常常是水滨景色,明朗疏秀;高远大幅 ( 如图七夏山过雨图) ,往往写高山大壑,雄厚豪壮;中幅深远( 如图八溪 柳村居图) 往往画烟树云峰,浑郁缥缈。 龚贤生性仁厚,在经历世事的变幻莫测、颠沛流离之后,性格成熟起来,变 得更加稳重,坚忍不拔、诚实自信,他的这种性格在绘画创作的作品中也显现出 来,从而使得每一幅画有其自己独特的面貌或特征,但龚贤经历了江山易主、改 朝换代的风风雨雨之后既想融入社会又怕“被迫 ,在彷徨中、在孤独中其画风中 所散发出的浓郁的精神内涵真与善、“恬淡空寂、幽邃静穆是贯穿其绘画的艺术 境界。“真”是情之所至热爱故国家园对自然由内而外的感悟,“善”是本性的体 现是儒家的“仁 的体现,“恬淡空寂 是世事看破之后的心态在纸上的有形化表 现,“幽邃静穆 是对前途渺茫无知己孤寂的潜意识的弥散。本分、勤奋、务实、 虔诚是龚贤难能可贵品质,而在龚贤的作品中正是把自身已完全的“溶入”,我们 不难领略到其心迹的流动,那静穆的、理性的、优雅的、有条不紊的、不急不躁、 在“一招一式 的比划中从容不迫,他的作品中线条稳健、舒缓,徐徐而来,翩 然而至让人砰然心动为之叹服,他的点如同老僧敲木鱼有一下没一下时醒时睡。 他的树,他的丘壑让人看了通体舒泰徜徉其中难以释怀,了解龚贤之后细读龚贤 的作品的确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1 4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5 、龚贤的性格与绘画创作的价值取向及艺术追求 5 1 从“半世交游侈”到“厌白门( 金陵) 杂沓 龚贤颇善交游,他曾自诩:“柴生半世交游侈,这种现象是世风如此,以前 也提到龚贤的政治活动,结社秦淮使得龚贤结识了很多东林、复社名流,特别是 龚贤与东林重要人物范凤翼的相结识,与此同时,在其师兄杨龙友的引荐下,结 识了杨的内兄马士英。从而出现了十分尴尬的社交局面:一方面与东林、复社人 士相友善;另一方面又与东林、复社的死敌想过从,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倍 感无所适从,生性仁厚、善良的他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于是选择了逃离、放逐自 己,因为在生死对阵的夹缝中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他成了吟游诗人,南京地区的 政治斗争趋于白热化,龚贤深感“白门杂沓”而避走广陵,在扬州,龚贤住在北 郊幸免于难,目睹了兵灾后扬州的一片死寂之状,痛苦的写下扬州曲两首, 以抒悲愤之情:江上谁传战鼓来,流亡士女哄如雷。月明今夜天街静,十二城门 到晓开。避贼还须先避兵,六街寂静夜无声。妆楼半掩美人尽,茉莉花开香满城。 清兵的残暴行径,激起了龚贤的极大义愤,同时也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在其后一生中直接影响着他的政治倾向和艺术道路。寄居的生活,漂泊的生活 使龚贤长期浸没在亡国恨、家庭愁和身世痛的多种苦难汇聚而成的深渊中无以自 拔,忧国、忧家、忧身,孤寂痛苦,茫然惆怅。 这样,当龚贤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需要进行精神自我调节时, 他就不像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的民族那样,通过皈依宗教,向人格化、万能的“神 忏悔,求得精神上的宽释,而是通过参禅悟道,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和投身大化、 寄情自然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在这个平衡过程中,道家的自然观与认识论和佛教 禅宗的修习方法( 北宗的“息想,摄心 ,南宗的“无念、顿门 ,即“清心释累 , “息意去欲 ) 就像一条渡筏把这些因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而蒙受心灵创伤的龚贤 从现实生活的漩涡中接渡到一个平静的水域。在那里他们通过“仰以观乎天文, 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 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通过这种静默观察,终于悟出了“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 故能爱。( 周易系辞上) 从而“齐生死,等荣辱 ,摒弃了一切物质占有欲, 龚贤的性格与山水画风 心灵终于与“天道”合一,“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 违天励之从,独应无人之野,峰岫蛲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 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 宗炳画山水序) 。 参与政治活动的失望,心性压抑,经济上的一贫如洗,捉襟见肘,龚贤心如 死灰,空寂成了他唯一的财富,从而使得呕心进行诗歌创作、搜编中晚唐诗纪 和绘写故国山水成了龚贤的寄托和平慰伤口的一剂良药。 5 2 儒、释、道的交织体 在封建社会,儒、释、道三种思想是在相互颉颃、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了 支撑封建意识形态基本框架的三个有联系的支柱,同样,这三种思想也是以三位 一体的形式在龚贤身上起着作用。复杂的社会存在和人际关系,使龚贤在进行精 神调节的过程中,对三种思想并不是简单的舍此取彼,而是亦此亦彼,改变的只 是一个侧重点的不同。而是侧重点的转移,目的就是重心的平衡,重心是什么? 就是作为封建社统治阶级的依附阶层封建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的确定、自我道德 的完善。而这价值或道德的标准,对龚贤来说,其内涵都不曾跳出封建宗法关系 的制约和传统道德的规范。作为一位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龚贤曾受到儒、 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的熏陶,之前我们提到过明代的教育制度及致仕制度可知,“儒 学是一种借助政治力量向社会灌输的思想意识,是直接体现和维持封建统治阶级 权益的政治形态,所以它对封建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是普遍深入的,它不仅是封建 社会知识分子做人的准则,而且是他们入世求达的根据。童年启蒙,青年发奋, 中年仕进,老年修德都是儒家思想起作用。”【1 2 1 同时有又许多资料表明他也受 到道教的影响如见支那南画大成:“满山新绿蕙兰香,山夹有楼似短廊;读罢 道书无管事擎甍尽日看湖光。有如见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卷三十六戊申天中 节画于清凉山舍诗跋:“双鹫飞凫者,安期号地仙;秦皇师事日,阅师已千年。种 枣如瓜大,遨游东海边;作家曾雾窟,栉比屋相连。老树寒逾劲,新篁百尺妍: 洞深藏乳石,饮酌胜金泉。方践浮邱约,攀寻待俚俭;所谈惟大道,丹药岂通玄。 挥手图无极,书探老氏编;懒朝玉京去,鹿驾最轻便。另外,特别是释家,对他 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他的许多诗歌、画跋、与人的交往中都有明确的反映。“半世 爱高衲,相随共晚昏。 是与僧问水住吴陵破寺一律中所咏,这里的“爱岂 1 6 龚贤的性格与i j j 水画风 止信佛而已,他不仅有与之感情深厚的函可、髡残、大振、今种、疏上人、慧谦 上人等佛界有人,并且在年方弱冠时已投身南京东郊栖霞寺,为觉浪道盛门下之 记莉居士,其法名为“大启”。关于这一经历,不仅在髡残所绘达摩面壁图的 龚贤一跋落款上获知;而且在龚贤所作冬日栖霞寺中一律“山中常晏起,偶 被老僧催 中得到证实。这些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处事准则、绘画境 界与创作主旨。 5 2 1 在学习中遵循“顿悟 与“渐修 龚贤受释家的影响在学习中其态度对于“顿悟 与“渐修 是二者兼顾的,“顿 悟 与“渐修 原是释家南北宗修行主旨的分歧点,董其昌以“顿悟”与“渐修 来比喻“士人画”与“作家画 ,认为行家只重苦练画中技艺,无天趣可言,不能 达绘画之更高境界。其实,“渐修和“顿悟 是相辅相成的,有所谓上士心传, 中士口传,下士形传,“渐修”是普遍的,“顿悟”靠机缘,但是没有“渐修作 为前奏,“顿悟”的机缘就微乎其微,龚贤似乎更基于对具体绘画语言的考较之上, 用笔的态度,用笔的方式,他眼中的好恶都有所指。进一步对“士气”一词的判 断上也提到:“画要有士气,何也? 画者诗之余,文者道之余。不学道,文无根; 不习文,诗无绪;不能诗,画无理。固知书画皆士人之余技也。 所以他很清楚一 层紧扣一层,环环相扣,最后达到“技进乎道 的基本原则,并且以实践来说明, 龚贤年少时就以诗文著称于故里“不幸以诗名 ,龚贤的诗集或著作有诗遇、半 亩园尺牍、草香堂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