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鉴赏教学案6.doc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鉴赏教学案6.doc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鉴赏教学案6.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鉴赏教学案6撰写人:_时 间:_基本目标:读懂古诗词,能体会诗歌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词,能体会诗歌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感分类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二、方法提示、知作者,明主题、关键词,定基调、据意象,悟情感、扣背景,揣情感三、解题技巧 (一)知作者,明主题(知人论“诗”)(二)关键词,定基调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 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注释】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幢幢:摇曳。“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2分) 答:“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三)据意象,悟情感(四)扣背景,揣情感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考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又得分离的伤感。四、分析情感主旨中考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2.答题步骤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描写什么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示例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请分析此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