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庄子》寓言的美学阐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庄子一书,以寓言最为著名,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千年,已经家弦户诵。它 们不仅具有极强的阅读性,还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简单考证庄子其人其书,做到“知人论世 ,并对 庄子寓言进行归纳分类;第二,庄子寓言的美学意蕴:1 梦幻之美:在庄子 寓言中,梦寓言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实纵观庄子所有的寓言,其波谲云诡的行文也 无不透露出梦幻的色彩,使得庄子寓言如梦一般瑰丽多彩。2 “无用 之美:庄子 以“无用之用”阐明了他超越功利的审美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全神贯注于眼前的审美对 象。3 虚静之美:经过心斋坐忘之后进入的虚静的状态,不仅可以达到超然的审美观照, 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人格修养的必由之路,并且,它对后世诸如刘勰、司空图等文论家 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4 物化之美:虚静能够使主客体高度融合,达到合一,这就是 “物化 的审美境界了。而梦境中如庄周与蝴蝶那种自由纵横、无我无物的境界,也正 是对“物化”的最好诠释。这也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可以回归自然,达到诗意的栖 居。第三,庄子寓言言说方式的审美内涵:庄子“言不尽意”的观点,引发了魏晋时 期“言意之辩 的讨论高潮,由此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庄子建立的言象 意的言说方式,影响了我国传统文论中“意境说的产生。 关键词庄子寓言美学意蕴 a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w o r ko fz h u a n g z iw a sk n o w no fi t sf a b l e t h e ya r en o to n l yr e a d a b l e ,b u ta l s oh a v e p l e n t yo fs e n s eo fe s t h e t i c s t h i sa r t i c l ec a i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p a r to n e ,d e m o n s g a t i o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z h u a n g z ib r i e f l y , a n d s e tu pt h ef a b l e s p a r tt w o ,s e n s eo ne s t h e t i c so ff a b l e s :f i r s t ,t h es e n s eo f d r e a m s t h ef a b l e so fd r e a ma r ea nu n e l e c t e dp a r to fz h u a n g z i i nf a c t ,a l lt h ef a b l e si n z h u a n g z ia r ej u s tl i k et h ed r e a m s e c o n d ,t h es e n s eo fu s e l e s s n e s s z h u a n g z ip o i n t e d t h a to n l y w h e no n es u r p a s st h ev i t r i o l ,c a nh ec o n c e n t r a t eo nh i so b j e c t t h i r d ,t h ee m p t i n e s sa n d s i l e n t t h ee r u p t i n e s sa n ds i l e n tc a nb r i n gt h es u b j e c ti n t oan e ww o r l do fe s t h e t i c s i ta l s oaw a yo f h u m a nl i v e s a n di th a sa n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o n et h ea f t e r f o u r t h ,t h es e n s eo fw u h u a t h e e m p t i n e s sa n ds i l e n tc a nl e a dt h es u b j e c ta no b j e c tc o m b i n e d i tc a l l sw u h u a j u s tl i k et h e d r e a mt h a tz h u a n g z id r e a m th eh a dc h a n g e di n t oab u t t e r f l y b u tw h e nh ew o k eu p ,h ed i d n t a n a l y s i st h ed i f f e r e n tb e t w e e nh i m s e l fa n d t h eb u t t e r f l y p a r tt h r e e ,t h es p e c i a lw a yo fm l k i n g i nz h u a n g z i so p i n i o n ,t h el a n g u a g ec a nn o td e s c r i b et h em e a n i n go fw r i t e rt o t a l l y i th a sa n 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o nl i t e r a t u r e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缝竭 眺耳年月上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6 。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4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z ,壳3 ,慨毛乒囊逞嘲 ) i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慨黔)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巍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肌洒一嗍珥吐月盟日 作者签名: 殓翅 日期: 导师签名:兰:豆赳笙墨 日期: 年王月上e t 年6 月1 1 日年l 月日 导对 引言 己i 言 丁i嗣 庄子一书,语言汪洋恣肆,想象波谲云诡,气势恢宏壮阔。自其成书以来,注 者甚众,但是大多数都侧重于文字的训诂和哲理的阐释。直到明清时期,从文学的角度 阐释庄子才初现端倪。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者们开始真正从文学角度来研究庄子。这一时期,有两 部中国文学批评史问世,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绍虞和罗根泽。这两位学者都在各自 的著作里有专门章节论述庄子的文学思想,并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及其对后世产生的重大 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从五十年代开始,从文学角度阐释庄子开始陆续涌现。“据统计,在建国后至 八十年代这三十年中,共发表庄学论文1 0 7 篇,其中属于思想研究的9 0 篇,仅有1 7 篇 涉及文学,专门论述文学者更是少之又少。 而同时期的港台和海外华人地区,正在掀 起“比较文学”的热潮,学者们吸收西方文学理论,从西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庄子, 重新发现庄子。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认为,庄子所谓 的“道”,“其本质是艺术性的”留,庄子的精神,就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自1 9 8 0 年以来,对庄子的文学研究日趋繁荣,据粗略统计,1 9 8 0 年至1 9 9 8 年的这1 8 年间,庄子文学研究的论文达到了一千篇左右。处在这一时期思想解放 的浪潮中,庄子的文学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系统论述庄 子文学思想且具有很大代表性的专著,例如:刘绍瑾的庄子与中国美学、张利群 的庄子美学、阮忠的庄子创作论、陶东风的超迈与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 左盘 守o 庄子寓言也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庄子“寓言十九”,可见其在全书中 所占的比重之大。据陈浦清统计,全书共有寓言故事二百余篇,可以说,庄子就是 一部寓言故事集。寓言在庄子那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一 个环节,“它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表现理念内容,将思想融化于形象之中,使得形象具有 尚永亮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0 第7 0 页。 圆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m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8 6 第4 5 页。 尚永亮、肖波文学庄子二十年 j 中州学刊,2 0 0 0 ( 1 ) 。 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抽象的功能,而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又使其作用得到进一步深化。 所以庄子思想和 寓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最早进行的是对庄子寓言价值和成就的探讨。曹础基在其 早期论文中,认为庄子的寓言是没落阶级进行“大而无当 的政治宣传的工具, 是用来蒙蔽读者的。但是更多的学者给予其充分的肯定,认为庄子寓言具有批判、 揭露丑恶的作用,在思想上表现出超出前人的广度和深度; 各种的形象,无论是人物、 动物、植物还是无生命的事物,在庄子寓言里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造就了它波 谲云诡的风格;庄子寓言对我国古代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直接影响了魏晋仙话 小说的创作;把庄子寓言与先秦时期孟子、韩非子诸子寓言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其开拓意义,它突破了寓言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故事这两大主题,把笔触伸向神鬼和无生 命物的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还有的研究是对庄子寓言特色和总体风格进行归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 一,庄子寓言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意识,具有超功利的特点;其二,庄子寓言荒 唐、缪悠,是一种“象征型艺术”;其三,它的艺术风格是朦胧、模糊、混沌。 此外,还有对庄子寓言的分类、艺术形象等方面的研究。 但是,从梦的角度对庄子寓言的阐释相对冷门一些。庄子全书3 3 篇,其中 写梦的就占了1 0 篇( 庄子文学研究一书统计有1 l 篇) ,是全书的三分之一,这是不 应该被忽略的一部分。 应当说,梦文学在我国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所谓“梦文学”, 就是指“以文学形式写梦的叙述性作品 ,o 是指“通过梦象艺术笔法塑造梦象来为作品 竹质服务的叙述性文学作品 。 早在庄子之前,许多作品就有关于梦的记载,比如 论语诗经易经左传等。但是,它们都没有完整的情节和叙事结构,直到 庄子出现,才开创了梦文学的新时代。在随后千余年中,“梦”就成了许多文学作 回蒋振华庄子寓言的双重承负 j 中州学刊,2 0 0 4 ( 4 ) 。 固曹础基庄子的艺术评价【j 】华南师大学报,1 9 7 8 ( 3 ) 。 李增林、饶恒久庄子寓言成就刍论【j 】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0 ( 2 ) 。 廖群庄子寓言三种与中国古代小说【j 】理论学刊,2 0 0 8 ( 4 ) 。 王景林庄子对寓言艺术的贡献 j 北京大学学报,1 9 8 6 ( 1 ) 。 袁诚伯庄子寓言以无为本的艺术【j 】文艺研究,1 9 9 2 ( 5 ) 。 o 蒋振华庄子梦寓言中国梦文学的开山鼻祖 j 】求索,l9 9 5 ( 3 ) 。 回张兰花、白本松庄子是中国梦象艺术的创始人 j 中州学刊,2 0 0 5 ( 4 ) 。 2 引言 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戏曲、小说中运用最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梦文学在 我国一直是较为偏门的研究课题,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学升温,掀起弗洛伊德热, 梦的研究才成为一个热点。据统计,从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的二十余年中,共出版 梦的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梦的论文六十余篇。 傅正谷先生的中国梦文学史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部资料翔实的梦文学史专著, 1 9 9 3 年由光明报社出版社出版,原计划写四册,可惜在完成第一册先秦两汉部分之后, 作者便辞世,实属梦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憾事。这本专著将梦文学、梦幻主义列为我国 文学的主潮之一,与现实主义并列,并把庄子列为我国古代梦理论与梦文学的重要奠基 人,论述了庄子的“真人无梦 论,总结了庄子梦寓言的艺术特色。 孙克强、耿纪平主编的庄子文学研究,是一部集众家之长的庄子文学研究 专著,其中对庄子梦寓言单列一章进行阐释,以六个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梦为例,认 为梦象世界始终以“自由 为主线,展现了庄子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归纳总结了庄子 梦寓言的风格结构特征,以及庄子之梦的浪漫主义特色。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庄子寓言与其他诸子相比,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梦 幻性。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生者可以与死者对话,飞禽走兽俱能与人一样思考, 人与物之间可以自由幻化,这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发生的情节,却如此真实地呈现在 庄子的寓言世界中,使人在阅读它时,如置身梦中一般朦胧、迷离,在品味时又如 梦醒后一般恍然大悟,回味无穷。 南生桥中国梦学2 0 年【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 2 ) 。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庄子与其寓言 有关庄子的身世生平和思想著作,史记中有一段专门的记载。但是围绕庄子的 国别、生平、生卒年、姓名、著作真伪等几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本文择其要 者进行简单的梳理、论述。 1 1 庄子其人与其书 1 1 1 庄子的国别 史记称庄子为“蒙人”,但是蒙地究竟属于哪个国家,至今仍无定论。历史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1 ) 宋国说。这是目前被学界最为广泛认可的说法。汉代刘向在别录中称庄 子乃“宋之蒙人 。唐代出现了庄子梁人说,但是梁宋两国实为一国。现代学者如马叙 伦等也认同这一观点。圆 ( 2 ) 楚国说。庄子的艺术风格具有楚国浪漫色彩,这在当代许多庄子文学 研究论文或专著中都有论述。因此,许多人也认为庄子是楚国人。这一说法始见于宋代, 最早记载于太平寰宇记中:“六国时,楚有蒙县,俗为小蒙城,即庄周之本邑。” 当 代学者常征认为,庄子故里蒙,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蒙城。 另外,还有庄子故里鲁国说和齐国说。但是这两种说法均缺乏足够的论据,过于牵 强,因此响应者寥寥,远远不如前两种说法盛行。 1 1 2 关于庄子的姓名 除了史记中的记载,庄子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多次提到自己的姓名:“昔者庄周 梦为蝴蝶”;( 齐物论)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候”;( 外物)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 ( 天下) 等, 如此看来,庄子姓庄名周应当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关于庄子的姓名, 依旧是历代学者争论的话题。比如近人王树荣认为庄子就是子墨;严复、蔡元培从声韵 回 唐 司马贞史记索隐老庄韩申列传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第2 1 4 4 页。 崔大华庄子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2 第6 页。 同上第7 页 常征也谈庄子故里 j 江淮论坛,1 9 8 1 ( 6 ) 。 本文所引的庄子原文,皆引卧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以 下不再另作注释。 4 第1 章庄子与其寓言 的角度出发,认为庄子就是“拔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庄子一书中根本没有 提到庄子“字 什么,所以一般在讨论庄子姓名时略过不提。但是唐代陆德明却提出, 庄子字“子休 。而后世道家后学则将庄子称为“南华真人”等。 其实,就连庄子自己也说:“名者,实之宾也”,也就是说,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代号, 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过分拘泥于这个问题,反而于理解庄子的文学理论无益。 1 1 3 关于庄子的版本 司马迁史记称,庄子“著书十余万言 。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 原为五十二篇。这大概就是古本的庄子。这五十二篇,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 考证,分为“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 四部分。当代有学者考证说, 刘安编订了庄子一书,并对其进行内、外、杂篇的分类,并且最晚不晚于西汉时的 刘向。换言之,五十二篇的古本庄子,可能是刘安编定而又经刘向校订的,可惜今 已不存。 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共三十三篇,约七万字。 比古本少了近三分之一,可能是郭象对庄子进行了有意 的删减。日本镰仓时代高山寺残钞本庄子后序云: “庄子闳才命世,诚多英文伟词,正言若反,故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弘旨,而妄 窜奇说,凡诸巧杂,十分有三,或牵之令近,或迁之令诞,或似山海经, 或似占梦书,或出淮南,或抖形名,而参之高韵,龙蛇并御,而辞气那背,竞无深 奥,而徒难知,以困后蒙,令沉滞失平流,岂所求庄子之意哉? 故而略而不存。今唯裁 取其长,达致全乎大体者焉为三十三篇。”回 所以可以认为,郭象注庄正如孔子删诗一样,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三 十三篇本的庄子,相对于古本鱼龙混杂的情况而言,是一个精华本。 1 1 4 关于庄子的真伪 是否庄子的所有篇章是庄子本人所亲著的呢? 这一疑问自从唐代就已经存在, 至今仍为学者争论的焦点。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序录,见郭庆藩庄子集释第1 册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 圆谢祥皓庄子导读 m 】四川:巴蜀书社,1 9 8 8 第2 8 2 9 页。 宋】陈景元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序称:庄子3 3 篇,6 5 9 2 3 字。参见刘笑敢庄子哲学及 其演变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第1 8 页注。 刘文典庄子补正【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 9 9 9 第8 9 9 页。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内篇为庄子亲著,外、杂篇为其弟子或后学所著。这也是目前获得学者们最 广泛支持的一种观点。其肇始自韩愈对盗跖说剑渔父这三篇的怀疑;随后苏 轼认为盗跖渔父让王说剑这四篇为伪作;朱熹则认为天下非庄子本 人所作受到质疑的篇章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集中在外、杂篇。明代郑缓明确提出, 外、杂篇为庄子弟子或后学所作。 ( 2 ) 外、杂篇为庄子亲著,内篇为其弟子或后学所著。这一观点与前一种正好相 反,由任继愈提出。他的论据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提到的渔父盗跖胜箧 等代表作,都不在内篇而在外、杂篇。 ( 3 ) 内、外、杂篇各有一部分为庄子所作。这是冯友兰的观点。他认为,庄子 经过了郭象的编纂,其篇目与内容已经搞乱了,因此应打破内、外、杂篇的界限,以天 下为支点,以逍遥游和齐物论为标准来重新划分真伪。回 ( 4 ) 内、外、杂篇都为庄子所作。这是周通且从庄子年表出发得出的结论,他认 为,外、杂篇是庄子早期的作品,内篇则是庄子晚年的作品。回 以上四种观点,都有各自依据与漏洞。还有些学者跳出了这种以文体文风来辨别真 伪的思路,从“学派”的角度上来区分内、外、杂篇,有庄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汇 集,和庄子是先秦庄子学派的著述的汇集这两种观点。 1 2 庄子寓言及其时代背景 1 1 2 庄子寓言的时代背景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究竟是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庄子这一奇书? 又 是什么样的形势,让庄子不得不托寓言以言志?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 第一,社会极其动荡。春秋战国时代,政治极端黑暗,统治阶级暴政不断,加之诸 侯兼并,战乱频仍,令庄子深深的恐惧,并反映在了自己的寓言中:“庄周游于雕陵之 樊,睹一异鹊白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日:此 何鸟哉,翼殷不逝,日大不睹? 蹇裳蹊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任继愈庄子探源 j 庄子哲学讨论集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第1 7 8 1 8 8 页。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一)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3 第3 6 7 页。 周通且关于庄子外杂篇和内篇的作者问题 j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 9 6 1 ( 1 ) 。 崔大华庄子研究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2 第7 4 8 6 页。 6 第1 章庄子与其寓言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日:噫! 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 山木) 第二,文化及社会阶层的巨大转型。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战乱,旧的奴隶主贵族阶级 统治和文化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给了一批出身卑微的士人很大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 参与政治,猎取功名。相应地,庄子这样的没落贵族就被抛到了社会最底层,成为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与贩夫走卒混迹在一处。庄子曾有过向监河侯借贷的屈辱经历( 外物) , 也曾被时代的新宠如曹商之流所嘲讽,( 列御寇) 他被抛到了社会的边缘,在夹缝中求 生存,无比的痛苦和愤怒。 但在那种社会环境下,庄子只能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方式“藉外论之”的寓言艺 术来表达他的思想。正如胡文英在 论略中所说:“庄子开口就说没要紧的话, 人往往竞算作没要紧看。要知战国是什么样时势风俗,譬如治伤寒病一般,热药下不得, 大寒凉药下不得,先要将他一团邪气消归乌有,方可调理。这是庄叟对病发药手段。看 作没要紧者,此病便不可医。 庄子用寓言来表达自己观点,是“天下为沉浊,不可与 庄语”的情形下的创新结果,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表达方式。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庄子的人格和生平:他自少时便博学多才,“其 学无所不窥”;后来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吏( 漆园吏) ,没多久便辞职专心做学术。庄子的 生活是饥寒交迫的,他“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以致于把自己弄得“槁项馘首”。( 列 御寇) 但是他却自甘清贫,视富贵如粪土:他可以神态自若地穿着破烂的衣服去见梁惠 王,宁愿曳尾涂中以求自快而不愿入仕为官。另一方面,庄子也和平常人一样,有妻子 儿女( 至乐) ,有弟子( 山木中的蔺且) ,有朋友( 惠施) 。这些篇目,虽有夸张与怪诞 的成分在内,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抱朴守真、遗世独立、独与天 地精神往来的庄子。 作为文学著作的文本研究,不应在作品外延过分较真,应当摒弃那种寻章摘句的考 证式的研究方法。一部文学作品,自它完成之日起,就某个角度而言,它已经与作者脱 离了关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庄子成书已逾千年,无数学者把自己的 心血和所学融入到研究之中,才使庄学长盛不衰,他们的成果也就成了庄子的一部 分。同理,也应以整体眼光来看待庄子内、外、杂篇的纷争。无论何人所作,经过 。孙克强、耿纪平庄子文学研究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6 第1 9 2 页。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郭象的筛选与编纂,已然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善本,它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就是我们做庄子文本研究的对象。 1 3 庄子寓言概述 1 3 1 寓言的篇目 关于庄子寓言到底有多少篇,学术界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共有1 8 1 则,有学者 认为共有2 2 0 则。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对庄子寓言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不统一。本文不对寓言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作过多的探讨,以下篇目统计,均以故事性为 依托,以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庄子3 3 篇,计有寓言1 9 1 则( 含重复的内容) ,其篇 目如下: 第一篇逍遥游:鲲鹏之游、斥葫与大鹏、尧让天下于许由、藐姑射之山、资章 甫适越、五石之瓠、不龟手之药、大樗与狸独; 第二篇齐物论:三籁之论、朝三暮四、尧欲伐三国、智缺问王倪、瞿鹊子问长 梧子、罔两问景、庄周梦蝶; 第三篇养生主:庖丁解牛、右师一足、泽中之雉、秦失吊丧; 第四篇人间世:颜回心斋、叶公子高使齐、螳臂当车、养虎者、拊马不肘、匠 石梦栎树、南伯子綦游于商之丘、荆氏之木、支离疏、楚狂见孔子; 第五篇德充符:鲁兀者王骀、兀者申徒嘉、叔山无趾、恶人哀骀它、豚子食于 死母、支离无服与瓮罂大瘿; 第六篇大宗师:相濡以沫、藏舟于壑、南伯子葵问女偶、莫逆之交、大冶铸金、 游方之外、孟孙才居丧不哀、意而子见许由、颜回坐忘、子舆吊丧; 第七篇应帝王:智缺问于王倪、肩吾见狂接舆、殷阳无名人、阳子居见老聃、 季咸相壶子、浑沌之死; 第八篇骈拇:臧股之羊; 第九篇马蹄:伯乐治马、伯乐之罪; 第十篇胜箧:田成子盗齐、盗亦有道、至德之世: 第十一篇在宥:崔瞿问老聃、黄帝见广成子、云将适鸿蒙; 第十二篇天地:象罔得珠、尧问许由、华封人三祝、伯成子高辞为诸侯、夫子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 3 第3 8 页。 圆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6 ( 增订本) 第6 1 页。 8 第1 章庄子与其寓言 问老聃、将闾苑见季彻、汉阴丈人、谆芒遇苑风、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 第十三篇天道:舜问尧、孔子问老聃、士成绮雁行避影、轮扁斫轮; 第十四篇天运:巫咸、商大宰问仁、北门成问黄帝、颜渊问师金、推舟于陆、 桔槔、东旌效颦、孔子见老聃论六经; 第十七篇秋水:望洋兴叹、夔怜蛟、孑l 子游于匡、坎井之蛙、曳尾涂中、鸱与 鹩雏、濠梁辩乐; 第十八篇至乐:鼓盆而歌、柳生左肘、髑髅之梦、鲁侯养鸟、列子见髑髅; 第十九篇达生:列子问关尹、承蜩者说、操舟如神、田开之见周威公、玄端说 彘、桓公见鬼、纪浩子养斗鸡、吕梁丈夫、削木为锯、东野稷败马、鲁侯养鸟; 第二十篇山木:山木与雁、丰狐文豹、建国之德、北宫奢为钟、孔子围于陈蔡、 林回弃壁、庄子布衣见魏王、庄周游于雕陵、逆旅二妾; 第二十一篇田子方: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温伯雪子适齐、亦步亦趋、孔子见 老聃、鲁少儒、真画者、文王见臧丈人、列子之射、孙叔敖三去令尹、楚王与凡君坐; 第二十二篇知北游:知北游于玄水、蔷缺问道于被衣、天地之委形、东郭子问 道、捶钩者; 第二十三篇庚桑楚:全形抱生; 第二十四篇徐无鬼:徐无鬼相马相狗、徐无鬼见武侯、黄帝将见大隗、躏阍造 怨、运斤成风、管仲荐贤、吴王射猿、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不言之言、九方欧相子綦、 许由逃尧、暖姝濡需卷娄: “ 第二十五篇则阳:则阳游于楚、魏莹与田侯牟、触蛮之争、孔子舍于蚁丘之浆、 长梧封人问子牢、柏矩学于老聃、灵公之谥、丘里之言、 第二十六篇0 1 , 物:苌弘化碧、车辙鲋鱼、任公子钓、儒之发冢、老莱子教孔丘、 宋元君梦神龟、无用之用、得意忘言; 第二十七篇寓言:庄子谓惠子、曾子再仕、颜成子游; 第二十八篇让王:尧舜让天下、宣父迁岐、王子逃乎丹穴、华子见昭僖侯、颜 阖辞币、列子辞粟、屠羊说辞爵、原宪居鲁、曾子居卫、颜回不愿仕、心居魏阙、孔子 困陈蔡、北人择辞天下、卞随瞀光、伯夷叔齐; 第二十九篇盗跖:孔子见盗跖、子张问满苟得、无足问知和;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十篇说剑:庄子说剑; 第三十一篇渔父:孔子与渔父; 第三十二篇列御寇:列御寇之齐、郑缓托梦、朱汗漫学屠龙、曹商使秦、鲁哀 公问颜阖、正考父三命、骊龙得珠、牺牛、庄子将死。 1 3 2 庄子寓言的分类 按照庄子寓言所表达的内容,这1 9 1 则寓言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关于社会方面的寓言。这主要有人物寓言构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神的形象。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神化的形象,比如鲲鹏,姑射山上的神人 等;一类是经过传说加工而神化的人,比如黄帝、列子等;还有一类是特殊的神,即鬼。 也有人将它归到“人的形象 之中。“鬼”虽然是由人死后“变”来的,但是它毕竟不 是人,具有某些人所不能的能力,所以,将它划作特殊的“神 。 其二,人的形象。人的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人物,l l 强n :f l 子、老子、庄子等。 虽然这里面也有虚构、想象的成分,但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另一类是完全虚构 的人,比如支离疏、象罔等。 第二类,关于自然方面的寓言。分为三类: 其一,动物的形象。比如相濡以沫的鱼、千里马等; 其二,植物的形象。比如大树等; 其三,无生命物的形象。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既不是神,也不是鬼,比如说影 子。 社会与自然,在庄子眼中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内容的概括,体现了庄子的价值 取向。在庄子笔下,无论是真实的、虚构的人物,还是动物、植物,都能够与人探讨问 题,体现一定的思想,构成一个奇幻而想象丰富的世界。而在这个瑰丽多彩的笔下世界 的背后,却又折射出真实世界的惨景,埋藏着作者深深的叹息。庄子的真实思想,正是 埋藏在这一篇篇寓言之中,寄托在这一个个形象之中,因而也具有了独特的美学意蕴。 1 3 3 寓言在庄子的论述中所起的作用 用寓言来阐述自己的理论,并非庄子的专利,先秦诸子中采用这种写作手段的不乏 ,其人,比如孟子和韩非子。但是,他们或者把寓言当作自己理论的形象的补充,带有鲜 l o 第1 章庄子与其寓言 明的比喻色彩,因此只能算是扩大化了的比喻;或者把寓言当作辩论的工具,使自己的 理论更有说服力,寓言本身的存在被弱化,成为说理的附庸。而庄子寓言则不同, 寓言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主体,不能将寓言故事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强行剥离开,若如此, 庄子那独一无二的个性也就被抹杀了。因此,庄子寓言在论述中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第一,寓言使庄子论述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完美结合。寓言是说理性的,它要求 表达一定的思想和寓意,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但如果将说理性与故事性明确地 区分开来,不免会说理性有余而形象性不足,成为僵化的文本。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国 外或者现代寓言大抵都存在这种缺陷。以世界上第一部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为例, 它的寓言几乎都是故事+ 说理的模式。比如脍炙人口的狼与小羊的故事:“一只小羊 在河边喝水,狼见到后,便想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吃掉他。于是他跑到上游,恶狠狠 地说小羊把河水搅浑浊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说,他仅仅站在河边喝水,并且 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搅浑。狼见此计不成,又说道:我父亲去年被你骂 过。小羊说,那时他还没有出生。狼对他说:不管你怎样辩解,反正我不会放过你。 这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 但是庄子寓言则不同,它不再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而是思想的直接载体。 “它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表现理念内容,将思想融化于形象之中,使得形象具有了抽 象的功能,而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又使其作用得到进一步深化。 比如为了论述“无用之用”的超功利的美学观点,庄子描写了栎树神、五石大瓠、 不龟手之药;为了论述“有待逍遥 与“无待逍遥”,庄子描写了御风的列子、扶摇直 上的大鹏、吸风饮露的姑射神人等。这些形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生动直观, 给人以鲜活的印象,更是作者理论的有力例证,融合了抽象性与形象性的双重特点。 第二,寓言短小的篇幅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影响了庄子的艺术风格。在庄子 一书中,几乎见不到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而是由一则则短小精辟的寓言故事连缀成篇, 单纯的议论只是星罗棋布地散落其间。但是,这看似寥寥数语写就的寓言,却蕴含着极 为丰富的内容。庄子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看法,以及他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价值 o 希腊 伊索伊索寓言 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 0 0 5 第1 页。 圆蒋振华庄子寓言的双重承负 j 中州学刊2 0 0 4 ( 7 ) 。 “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观、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等等,无不包含其中。精炼的篇幅与包罗万象的内容形成 强烈的反差,使得庄子寓言既语言精炼,又意味无穷,全书也因此呈现出变化莫测、 朦胧多义的艺术风格。庄子寓言可谓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蕴涵丰富的矿藏,千余年 来的学者不断对其进行发掘,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新的闪光点,得到新的启示。 1 2 第2 章庄子寓言的美学意蕴 第2 章庄子寓言的美学意蕴 庄子寓言不仅篇目繁多,包罗万象,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正因为如此, 庄子寓言才能在我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1 梦幻之美 据统计,庄子全书中涉及到“梦 的寓言共有1 0 处,分布在9 个篇章中。其中 梦论4 处,分别是:“梦饮酒者”( 齐物论) 、颜渊问师金( 天运) 、“圣人其寝不梦 ( 刻意) 和“古之真人其寝不梦 ( 大宗师) ,这是庄子对梦发表的议论,直接表达 了他对梦的看法。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能够成为独立的“梦寓言”的有6 篇,分别是: 庄周梦蝶( 齐物论) 、髑髅之梦( 至乐) 、文王假托梦( 田子方) 、宋元君梦神龟( 外物) 、 郑缓托梦( 列御寇) 和匠石梦栎树( 人间世) 。在庄子内篇7 篇中就有3 篇写梦, 而郭象对庄子重新编订,删去了1 9 篇,大多是“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 占梦书 的篇章,由此可以推断,在被郭象删掉的那部分内容中,写梦之处应当还 要占相当的篇幅。在现存的写梦篇章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其中有冷静思考,有慷慨 激昂,有义愤填膺,有嬉笑怒骂,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对话,人与动物共舞,有生命的 和无生命的一同思考人生的至理。庄子梦寓言不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瑰丽诡谲、绚 烂多彩的文学世界,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 在文学作品中写梦论梦,并不是庄子独享的写作方法,只不过无论是从所占篇 幅还是作用来讲,和它所处年代前后相差不多的作品,都不能与之同曰而语。诗经 中有2 处写梦;尚书中有3 处写梦;左传中有6 处写梦;而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的论语,只有“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一处记载。 庄子之前的记梦,绝大部分是占b n 的b 辞。占梦者根据做梦者梦到的某些物 象或者情景做出解释,占卜吉凶,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甚至是指导政治统治。 应当说这些记梦的片断几乎是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的。到了诗经,已经开始摆脱把 梦作为单纯的占b 记录,开始“以梦入诗”,进入了自觉的对梦进行描写的时代,使梦 庄子文学研究一书统计写梦之处共有1 1 处,中国梦文学研究统计有1 0 处。作者经重 新统计,结果与后者同。 国 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第4 页。 1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初步具有了审美的功能。在这之后的左传中,梦已经具有了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但是仍然以梦的占卜、验证为主。 而庄子是反对将梦作为占b 手段的。他说:“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 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 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丘也与女,皆梦也; 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 遇之也。”( 齐物论) 梦中发生的事,不一定在现实生活中应验,有时甚至是相反的。用 梦来预测吉凶,指导现实生活是没有依据的。所以,“真人无梦 就是庄子对梦的真正 的态度。 既然如此,为何庄子仍然乐此不疲地用大量篇幅描摹梦境、渲染梦的氛围呢? 因为 梦是一个绝佳的载体,其特殊的心理形成机制与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有着极高的契合 度。我们都知道,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梦也是如此,梦的形成也是直接建立在 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梦中的一切人、事、物、景象等,都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在现实 生活中找到原型,也就是说,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不过这个反映经过了幻化、夸张 乃至变形、扭曲等手段。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文学和梦本是同根同源的。从另一个角度 来看,文学是情感的升华,我国自古就有“诗言情”的传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学 也就因此产生。梦也同理,只不过梦中的感情更为浓缩、更为集中。正如佛洛伊德对梦 的经典描述,它像冰山下面隐藏的部分,因此梦中的情感也具有更大的潜力和直观性。 再者,梦与文学具有相近的美学特征。它们同样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对现实 生活的照搬和机械模仿,而是通过虚构、想象等手段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造,于是就派 生出这样的特征:“它的虚幻性、奇特性、模糊性、断续性( 或日跳跃性、不规则性) 、 飘忽型、超越性等。换言之,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总是带着介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断断续续、似与不似( 包括形似与神似) 、规则与不规则、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特点,而 所有这些,又恰恰是梦所具有的特征。”所以,文学和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具有 高度的相似性,以梦入文可以说如同盐溶于水,了然无痕却又平添了几分味道。加之庄 子所处的时代环境与他本人艺术气质的特殊性,借梦抒怀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以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为例,这可以说是庄子中最为经典的一个梦了, 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傅正谷中国梦文学史【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 9 9 3 第1 8 页。 1 4 第2 章庄子寓言的美学意蕴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蝴蝶之间的相互转换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梦中却是可能的。 梦境是一个可以任由思想自由驰骋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却又是那么可亲。 在梦中,什么怪异的现象都有可能发生,“把梦意象与寓言故事结合起来,不但符合了 中国人在接受思维上的亲近感性形象的特点,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庄子关于得 意而忘荃的审美主张,实现了1 + 1 ) 2 的效果。”所以说,庄子选择梦作为自己思想 的载体,在梦境之中恣肆纵横,在最大限度上阐扬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梦的旖旎奇幻 的特点又与庄子文字风格相辅相成,制造出了一个波谲云诡、亦真亦幻的寓言世界。 傅正谷先生对“庄周梦蝶劳有一段精辟生动的分析:“这不正从变化的角度说明了 梦的特点吗? 所谓栩栩然为胡蝶,岂不是说梦境对于梦者来说,是非常真实而且形 象非常生动、鲜明的吗? 所谓自喻适志,岂不是说梦境引起了梦者感情的无比愉快 吗? 所谓蘧蘧然描写的不正是觉后的惊奇之感吗? 所谓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 蝶之梦为周与,不正是强调了梦的恍惚迷离吗? 总之,梦境的真实性、鲜明性,梦者 从梦到觉的过程中的感情变化性,以及亦物亦我、物我难分的恍惚性、奇幻性等,在这 里都描写的十分清楚。 圆 应当说,这种梦幻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庄子的梦寓言中,而且在体现在其所有的 寓言中,成为庄子寓言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这些寓言故事中,我们随处可见夸大、怪诞的描写:鹏之背几千里、支离疏怪异 的样子,而庄子又喜欢举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芥子之小、鲲鹏之大,蟪蛄之短命、大 椿之长寿,汪洋之无垠、坎井之狭小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给入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这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或无法联想到一起的事物, 被庄子糅合在- n n 寓言之中,宛如营造了一个个梦境,迷离、奇幻,使人既清楚地意 识到这不是现实,却又心甘情愿被带入这引人入胜的梦象世界。 这种既与现实拉开相当的距离,又能让人从心理上予以接受认同的微妙空间,就是 梦幻的美学空间。它使人在阅读时产生一种超脱的快感,仿佛从一个较高的视角去窥探 他人的隐秘世界,经历着现实中不可能的种种奇遇,从而产生极大的审美愉悦。这便是 邹强庄子经典梦意象的美学分析以庄周梦蝶为例 j 船山学刊,2 0 0 6 ( 1 ) 。 国傅正谷中国梦文学史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 9 9 3 第1 6 1 页。 1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庄子寓言的梦幻性独特的审美效果。 概括起来,庄子寓言的梦幻性有以下几个具体体现: 第一,象征性与多义性。梦是人的潜意识的产物,因而它表达情感的方式就不可能 是奔放直接的,而是曲折婉转的,所以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隐喻性。比如“梦蝶”象 征着美好的事物和自由,却因为太过短暂而惹人长叹,引发“人生如梦”的感慨;白骨 森然的髑髅无疑象征着死亡,庄子与它的对话使人感悟生亦何欢死亦何哀的超脱。同时, 梦能够表达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拓展了的人生,使庄子寓言的内涵得到了 极大的丰富。又由于其极强的隐喻性,也使庄子寓言的意义空间得到了延伸,有的 人看到了讽刺,有的人看到了诙谐,有的人看到了修道,有的人看到了苦难如同一 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庄子寓言也因此具有了广阔的多义性。 第二,虚幻性与怪诞性。梦中的形象往往是经过加工的,虚构、夸张、变形等是主 要的手法,它带有做梦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和生活体验,是生活的梦幻化,也是梦幻的生 活化。庄子寓言正是在亦真亦幻之间,模糊了读者的理性判断,完全凭借感性去体 验,唤起潜意识里那对生活的纯粹的直观感受,使人产生共鸣,感同身受。比如“伏尸 百万 的杀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黄雀不知弹丸将至的紧张局面,貌丑而德充的 支离疏,任公子钓到的大鱼,庖丁解牛时游刃有余的姿态等等,无不活灵活现地跃然纸 上,使读者即使脱离了知识和经验,也能够凭借想象捕捉到寓言背后的意蕴,获得美的 享受。 第三,超越性与自由性。梦是模糊的、短暂的、难以把握的,庄子寓言与梦的 异曲同工,令其在创作上具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拥有了更为灵活的手法,最主要的就是 想象。司马迁评价庄子寓言“皆空语无事实 ,也只有“空语 ,才能发挥出更大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与道家“以无为有 的哲学思想如出一辙。 庄子寓言的想象是创造性的想象,也就是“把现时虽不存在的东西,却在直观 中将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即是,能有产生新对象的能力,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