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学专业论文)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pdf_第1页
(基础数学专业论文)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pdf_第2页
(基础数学专业论文)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pdf_第3页
(基础数学专业论文)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pdf_第4页
(基础数学专业论文)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础数学专业论文)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隐喻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是一个语言学、修辞学问题,也是人 类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帮助我们构建人类的思维和概念系统,从这个 意义上可以说,隐喻是深刻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与便捷桥梁。因此,研究隐喻的 理解方法是自然语言自动理解的研究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隐喻有其不同于西方语言的特点。为 了使汉语隐喻的计算方法在国内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汉语隐喻,试图在国 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隐喻认知规律,分别采用基于逻辑和基于语料 库的隐喻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汉语隐喻种类繁多,本文只能针对 名词性隐喻进行探讨,其余暂不涉及。 在基于逻辑的隐喻计算方面,本文基于认知逻辑,首次构建了与隐喻理解密 切相关的认知相似逻辑、认知依存逻辑和认知理解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认知 隐喻复合逻辑,对名词性隐喻的本质进行分析和刻划。然后,对隐喻推理进行模 糊扩展,首次提出认知隐喻相似推理,同时给出隐喻相似推理的归结方法。 在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计算方面,本文先基于合作机制给出只考虑本体和喻体 的隐喻计算方案,然后基于语义意合度,利用句内上下文寻找隐喻旬的隐含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总之,本文提出的隐喻计算方法初步实现了分析汉语名词性隐喻现象的目 的,为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为研究篇章理解和机器 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汉语隐喻理解;隐喻逻辑;隐喻计算 a b s t r a c t m e t a p h o r 砌c hi sa 轴n do fu b i q u i t o u sp h c n o m e n o ni nn 锨i r a ll a i l g u a g e ,i sn o t o n l ya 枷l o l o 西c a l 髓dr h c t o r i cp r o b l 锄,b u ta l s oak i n do fc 0 嘶t i v en 蛐o f h 呦a i l b e l n g 】e t a p h o rh e l p su st 0c o n s 觚c to u r 蛐da n d c o n c 印ts y s t 锄 m e 脚h o rc o m l u t a t i o nh 髂a 哳a c t e dm o r c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b e c a u s em e t a p h o r , t 0s o m e 删,i sm ef o c u so f l i l i n d 孤dl a l l g u a g em e c h a i l i s m h o w c v e r i te i l c o u n t 铘 p r o b i 锄sn o to m yd u et 0m er i c hc x p r e s s i v ep o w e r0 f n 咖r a l l a i l g u a g e b u ta l s od u et o c 0 肿t i v en a t u r eo fh 吼a i lb c i n g 1 1 1 e r e f o r em a c h i n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m e t a p h o ri s n o wb e c o m m gab o t t l 争n e c ki nn a n l r a ll a l l g u a g e p r o c e s s i l l ga n dm a 出n e 缸趿s l a t i o n c l 沛e s ei so n eo f 廿1 e0 1 d e s t1 a i l g u a g e si l l1 w 0 订d ,c l l i n e s em e t a l ,h o rh a ss o m e c h a r a c t 硎s t j c s删c h 蹴d i 融l 锶t 舶me n 哲i s hm e t a p h o l c 0 m p a r e dw i m d e v e l o p m e l l ti ne n 酉i s h1 a n g u a g ec m n c s em e t a p h o rc o m l ) 此溉o ni sj u s ta ti t ss t a n i n g s 姆r 0l l l l p r o v e l ec o m p 喇i o no f 鳓n 鼹em e t a p h o r ,t h j s 脚e r 觚tp r e s 黜a s v c yo t 沁e n t m p 嘣i o l l a la 艄砒铭,m 雠s u g g e s t sh o wam e t a p h o ri s u 1 1 d e r s t o o dm 细o w a y s ,s u c h 弱l o 西c a lm e m o da 1 1 dc o r p l l sm e m o d b e c a u s e m e r ea r e v 觚o u sl ( i n d so fc 衄l e s em c t a p h o r t l l i sp a p e rc o n c 铋红捆0 n m er e s e 锄mo fc l 妇s e n o m i i l a lm e t a p h o r f l r s t ,b a s e do nn l e 印i s t 喇cl o 西c ,w ep u tf o n a r dan e w l o 西c a ls y s t 锄w l l i c hi s r e l a t e dt 0 m e t 印h o ru i l d e r s t a i l d i n g ,i i l c l u d i n gc 0 印i t i v es i i n i l a r l o 西c 、c o 嘶t i v e d 印e n d 钮c el o 母ca n dc o 鲥t i v ec 0 i n p r c h 锄s i o nl 孵c 皿e nw e e x p a l l dm em 咖h o r i 1 1 f e r 钮c ew l l i c hc a l ld e a lw i 也f i 您z ys i l l l i l a ri l l 最嚣e n c e s e c o n d ,“sp 印e rb n g s 岛r w a r d w 1 1 i c hi sb a s c d0 nc 0 巾u sm e l o d w e 撕ok i l l d so fn 0 v dm e t a p h o rc o r n p u t a t i o n u s e 1 ec 0 0 p e r a t em e c h a i l i s mo ft e i l o ra n d 删c l et oc a 】c u l a t es i i i l p l ec 1 血1 e s en o 幽a 1 m e t a p h o r ,u s es 锨a 1 1 t i cs e n s et oc a t c h t l l e1 a t 铘tm e 捌n go f m e t a p h o r 啻0 m 雠m e t a p h o rc o n t e x t t h ee x p 丽m e n t ss h o wm e m e m o d s 锄e 茄a l t 1 ( e y w o r d s :c l l i n e s em e t a p h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垃l o 舀co fm 脚h o r m e t a p h o r c o i 柏【p u t a t i o n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丽物 2 口口参年弓月四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 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营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 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z 扩艿年;月2 7 日 日期沙罚年3 月叩日 轴坳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自然语言理解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的语言交际过程,使计算机能理解和运用人 类社会的自然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实现人机之间的自然语言通信。自然语言理 解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涉及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声学、数学和计 算机科学,而以语言学为基础。自然语言理解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研究领域,语 言现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反映了人类智慧中最复杂也是最本质的特点。 在人类语言中,隐喻现象无所不在。我们生活在充满隐喻的世界上,美妙 的隐喻比比皆是。充满创造力的新奇隐喻总是能够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生活 的美好和多样,获得从未有过的新鲜体验。比如“友情是树林,爱情是鸟儿,不 是每棵树上都有鸟儿来筑巢的。“春夜的风,要比棉絮柔软十倍。” “雨丝很 细,很绵,象春天时满空中飘拂着的柳絮。“海的颜色也变成更浊黑,象浓浓 的墨汁。”( 季广茂,2 0 0 2 ) n 1 要解决好语言自动理解问题,不可忽视对隐喻的处理。隐喻理解是自然语言 理解中很重要的环节。首先,从哲学意义上讲,隐喻性是语言的根本特性,大凡 人类的语言都是隐喻性的。因为,无论是哪一种自然语言,都普遍存在隐喻用法, 隐喻是语言运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法,不但文学语言中 是如此( n o g a l e s ,1 9 9 9 ) 嘲,日常语言、科技语言也不例外( h o f f m a n ,1 9 8 0 : h a l l y n ,2 0 0 0 :m a a s e n ,2 0 0 0 :胡壮麟,1 9 9 6 ,1 9 9 7 :束定芳,2 0 0 0 ) 3 刮。有学者甚至 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中心问题( l a k o f f ,1 9 8 0 :g o a t l y ,1 9 9 7 ) 睁栅。因此,可以说, 不解决隐喻语言的理解问题而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的获取之上,要很好地解决语 言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周昌乐,2 0 0 0 ) n 。 在国外针对英语,已有一些有关隐喻语言逻辑描述与机器理解方法的研究。 归纳起来,目前国外已形成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首先,自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主要是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建立起一些 隐喻语言理解的各种初步模型,如基于类比语义的方法,包括优先语义方法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 w i l k s ,1 9 7 8 :r u s s e l l ,1 9 7 6 ) n 和1 3 3 、词汇语义方法( f a s s ,1 9 8 8 ) “3 、类推方法 ( w i n s t o n ,1 9 8 0 ;c a r b o n e l l ,1 9 8 5 :g e n t n e r ,1 9 8 3 :g r e i n e r ,1 9 8 5 :b u r s t e i n , 1 9 8 6 ) 埔q 钔;基于知识的方法( m a a s ,1 9 7 7 :l a k o f f ,1 9 8 9 :j a c o b s ,1 9 8 5 : w i l e n s k y ,1 9 8 6 ;n o r v i g ,1 9 8 7 :w a y ,1 9 9 1 ,1 9 9 5 ) 删,或将隐喻当作概念知识 来处理,或利用隐喻知识来处理语言;基于联结主义方法( c h a n d l e r ,1 9 9 1 ) 1 ; 以及词意获取方法,将隐喻作为一种新词使用来处理( g r a n g e r ,1 9 7 7 : s e l f r i d g e ,1 9 8 1 ;z e r n i k ,1 9 8 1 ) 持铷3 ,因不能反映隐喻的本质,这类方法从根 本上讲是不足取的。在隐喻语言理解模型研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美国的m a r t i n 教授,他基于经典人工智能知识表示和符号处理技术,系统给出了一种英语隐喻 语言的理解方法,并具体应用于操作系统界面语言学习的对话系统中 ( m a r t i n ,1 9 9 0 ) 口,形成了一种隐喻理解的计算模型。 隐喻计算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则是随着多a g e n t 系统的发展而兴起。主要是 为了解决a g e n t 与环境映射之间的隐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各种隐喻模型方法 ( n e h a n i v ,1 9 9 9 ) 口筋,对隐喻语言理解方法的建立也有重要的借鉴。 隐喻计算研究的第三个方面主要是有关隐喻语言的形式化描述和类比逻辑 系统的构建。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如隐喻的语法、语义形式描述方面 ( b e r g m a n n ,1 9 7 9 ;b r o o k e r o s e ,1 9 7 0 :g u e n t h e r ,1 9 7 5 :m o r i ,1 9 9 1 :v a nd i j k , 1 9 7 5 ) 3 3 嵋刀,隐喻类比逻辑方面( h a l l ,1 9 8 9 :h i n t i k k a ,1 9 9 4 :c a r b o n e l l ,1 9 8 5 : g e n t n e r ,1 9 8 3 :h o l y o a k ,1 9 8 9 :i n d u r k h y a ,1 9 8 7 ) 州朝,等等。最为系统地建 立隐喻类比逻辑系统的则是s t e i n h a r t 教授。在s t e i n h a r t 的著作中 ( s t e i n h a r t ,2 0 0 1 ) 泓3 ,采用扩展的可能世界语义学来处理隐喻的“字面义”和 “表述义”,进而提出了一种隐喻结构理论( s t m ,s t r u c t u r a lt h e o r yo f m e t a p h o r ) ,针对理论可构造性隐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类比逻辑释义方法。这 一方法的缺点是,在隐喻“表述义”的描述和转绎获取中,忽略了主体知识( 主 观性) 的作用,因而没有能引用认知缺省逻辑来更好描述和推导隐喻的“表述义”。 在国内,有关隐喻机器理解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针对汉语隐喻的理 解问题,在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s e a r l e 的隐喻行为理论 ( s e a r l e ,1 9 7 9 ) h 明以及上述m a r t i n 和s t e i n h a r t 分别建立的隐喻计算模型和逻 辑系统的基础上,根据隐喻认知规律( m a c c o r m a c ,1 9 8 5 :r a d m a n ,1 9 9 7 ) 呻埘1 ,引 入认知缺省推理方法( 周昌乐,2 0 0 1 ) “8 1 ,来提出一种新型的隐喻认知逻辑释义 2 第一章绪论 方法。出发点一方面是要弥补s t e i n h a r t 逻辑释义方法的不足,丰富发展隐喻理 解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则要丰富汉语隐喻理解方法。这对于提高自然语言理解 的研究水平,或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1 2 研究意义 实际上,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 是人们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人类语言整体 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 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 隐喻的理解问题是一种典型的语言理解过程,有关隐喻理解的讨论对认识人 类语言的理解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对建立统一的语义理论也有很大的帮助。从这 个意义上说,对隐喻进行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境界,也是语言理解的一个难点。 进一步发展汉语机器理解方法,将汉语理解从单纯的字面意义获取扩展到更深层 的隐喻意义获取,是语言自动理解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隐喻的理解必须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只有当一个计算机系统 能采用一种至少在逻辑上与人类相当的方法来处理自然语言的时候,我们才能说 它真正实现了自然语言的理解( 傅承德,2 0 0 0 ) 呻3 。因此,在隐喻的研究中,隐 喻逻辑是中心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前人的工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迄今为止,考虑上下文对汉语隐喻理 解的影响的研究工作还比较鲜见,而语境是消除歧义的最佳途径,语境具有一定 的逻辑作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得隐喻的深层含义,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我们的 重点之一。 1 2 研究目标与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汉语名词性隐喻逻辑系统的构建和基于语料库的名词性 隐喻计算系统的实现。首先考虑汉语隐喻理解的特点以及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作 用,然后分析隐喻理解中的意义转换过程,分别用逻辑与统计的手段来实现这样 3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一种特殊的理解过程。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3 点: 1 对汉语名词性隐喻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汉语隐喻的主要特点,考虑不 同的认知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认知状态对隐喻理解的影响。在基于逻辑的隐喻计 算方面,提出隐喻逻辑的建立离不开对一些隐喻赖于存在的根本逻辑的建立,首 次构建了认知相似逻辑、认知依存逻辑和认知理解逻辑,并在以上三种基本逻辑 的基础上,构建认知隐喻复合逻辑系统,能够对汉语隐喻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2 在隐喻推理方面,对隐喻推理进行模糊扩展,首次提出认知隐喻相似推 理,同时给出隐喻相似推理的归结方法。 3 在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计算方面,首先基于合作机制给出只考虑本体和喻 体的隐喻计算方案,然后考虑上下文对隐喻理解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全新的语义 意合度的上下文敏感的隐喻表述义提取系统,实现了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自动理 解。 1 3 论文结构 论文内容的安排顺序如下: 第一章介绍隐喻理解的研究背景和目的,简单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介绍隐喻理解研究的概况,分析影响汉语隐喻理解的主要因素, 给出汉语隐喻语法及简单隐喻真值条件。 第三章分析汉语隐喻理解的逻辑表征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隐喻的逻辑 系统,在分析已有逻辑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隐喻逻辑系统之前,应考虑建立 相关的基本逻辑。由此建立了认知相似逻辑、认知依存逻辑和认知理解逻辑,为 隐喻逻辑的最终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基于认知逻辑的隐喻复合逻辑系统。 第四章进一步,针对隐喻的模糊推理的特点,提出隐喻相似推理方法和 基于隐喻相似关系的归结,对隐喻逻辑推理进行扩展。 第五章提出符合隐喻认知规律的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计算方案。首先基于 合作机制提出简单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然后给出基于语义意合度的上下文敏 感的隐喻表述义提取方法。 第六章对论文所提出的观点及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 4 第二章隐喻计算综述 第二章隐喻计算综述 2 1 隐喻计算的研究进展 2 1 1 隐喻概述 隐喻是无所不在的,它充斥在我们的语言和思想中。从古至今,学者们对隐 喻的研究兴趣一种处于经久不衰的状态。何谓隐喻? 有人认为是一种有趣的修辞 手段;有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有人认为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不一 而足。 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行为。隐喻是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下谈论另一类事物的语 言行为。( 季广茂,2 0 0 2 ) n 1 但隐喻不仅是语言行为,它还是心理行为。作为一 种心理行为,隐喻是由此及彼的心理活动。隐喻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 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人类大脑 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利用一种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或 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我们已知的事物。文学中的隐喻常常利用全新的观点来 重新描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以婚姻为例,婚姻如书,如诗人,如鞋,如河 水,如城堡,等等;以人生为例,人生如戏,如歌,如梦,如棋局,等等。不同 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比喻,这是以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心理行为基础的。 根据隐喻的句法构成特点,隐喻可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副词性隐 喻和介词性隐喻等种类。其中,本文所关注的名词性隐喻,就是由名词构成的隐 喻。名词性隐喻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和同位语等成分。一般情况 下,名词性隐喻更易辨认,理解性更为丰富。人们更容易捕捉到语义矛盾,更容 易引发人们的想象。名词性隐喻有简单的“ai sb ”型隐喻,例如,“地球是人 类的母亲”“如花的姑娘 ,也有较复杂的带有旬内上下文的隐喻,例如,“太阳 架在山顶一株顶天的老松树枝头上,好象一朵红色的大牡丹,十分艳丽可爱”。 2 1 2 隐喻的相关理论 我们将隐喻相关理论分为以下三类: 5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1 修辞论 修辞论认为隐喻的基本目的是修辞语言,而修辞的基本方式是替换和比较。 因此又可以把修辞论分为“替换论 和“比较论 。替换论认为,隐喻只是用一 种说法代替另一种说法,以一个单词代替另一个单词,认为以此增加新奇性,并 不派生新意义,也并不具有认知上的可能性。 与替换论一样,比较论也相信隐喻的修饰功能,同时,它认为隐喻把两个“相 像”的事物加以比较或对照。 2 语义论 语义论通过恰当的意义理论间接肯定了隐喻的可认知性。语义论的基本内容 是:意义是有意义的,包括情感意义和认知意义;隐喻的意义是它自身创造出来 的,基于互动的方式;隐喻的意义是惟一的,是绝对不能替换的。语义论包括“直 觉论”“变异论 “交感论 “互动论 。 b l a e k 在他的文章“再论互动 中,详细说明了“互动”的实现过程:在一 个特定的隐喻陈述的上下文中,两个事物以下列方式完成“互动 ( 1 ) 主事物( 本 体) 的存在刺激了听者,迫使他挑选出次事物( 喻体) 的一些特性;( 2 ) 并且要 求听者构建出一个平行的“蕴涵关联“,该蕴涵关联不仅要与主事物相符合,而 且( 3 ) 还要在次事物中引起相应的变化。例如:“小明是一头狮子 。互动理论 将这个表述中的两个表象“小明 和“狮子”引入一个相互作用的关联之中,“小 明 于是就具有了“狮子”的某些特性。 3 语用论 隐喻的意义不仅仅来自词语之间的交感和互动,它还来自话语发出者和接收 者的意图。因此在考察隐喻时,不仅要注意语义学,还要注意语用学。语用论的 引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破解隐喻的解读难题。 简单介绍完隐喻的基本理论后,我们来回顾一下前人的一些主要的工作。 g l a k o f 期铂m j o l l l l s o n 研究了有派生能力的概念隐喻,并在网站上公布了各种类 型概念隐喻的例子。j o h nb a n l d e i l 主持设计的气= 丌一m e t ap r o j e c td a t a b a i l l c 中收 集了许多关于思维的隐喻。其他还有m a r kn l m e r 等的融合空间理论也为隐喻的 6 第二章隐喻计算综述 理解生成机制提供了解释。g 咖的s 们】曲】r e - m a p p i n ge n g i n e 程序( s m e ) , t v c a l e 设计的s n 印p c r ,h o l y o a k & 1 1 1 a g a r d 的a n a l l o 百c a lc o i l s t r a l mm a p p i i l ge n g i i l e 程序( a c m e ) ,s t e i i m a r t 基于s t m ( s 缸u c t i 】r a lm c 0 巧o f m 比l p l h o r 隐喻的结构理 论) 设计的n e t m e t 程序,等等。 以下我们分别从基于逻辑的隐喻计算和基于语料库的隐喻计算两个方面的 进展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2 1 3 基于逻辑的隐喻计算研究进展 本小节通过评述这一领域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即基于经典的一阶逻辑、内涵 演算、动态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等来阐述当今隐喻逻辑这一领域的研究和进 展。 1 自适应逻辑a l m ( i s a b e ld h a n i s ,2 0 0 2 ) 刚 作者认为隐喻理解应采用互动论的思想,每一个隐喻陈述由主题( p r i l l l a r y s u b j e c t ) 和次题( s e c o n d a r ys u b j e c t ) 构成,主题是本体,次题是喻体。喻体将 “联系共性 传递给本体。并强调隐喻的解释并非固定的。作者指出已有的逻辑 方法有如下缺点:不能解释隐喻意义传递中的动态过程和非单调性;基于比较的 观点;不能解释隐喻具有创新的能力;不能反映隐喻引起的概念的永久变化。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了采用自适应逻辑a l m 来进行隐喻理解。a l m 由三 个元素构成:上层限制逻辑( u l l ) ,下层限制逻辑( l l l ) 和一个自适应策略。u l l 包含一个预设集合,l l l 是u l l 的一个子集。自适应逻辑的核心思想是:前提集 尽量翻译为和u l l 的预设一致。 例子:j o h ni sad o n k e y ( 汤姆是只驴子) d o n k e y ( 驴子) 有如下属性: ( 1 ) 驴子有长长的耳朵。( e ) ( 2 ) 驴子是愚蠢的。( s ) ( 3 ) 驴子是固执的。( t ) ( 4 ) 驴子能够嘶叫。( b ) 7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d 。歹 譬) ( d z e ) ? ) ( d z ) ,s 陬) ( p z37 z ) 湫) ( d z 曰r ) h ( 坛) ( 嚣鬻3 一e z ) 触) ( z ) 一易z ) ( 垤) ( d 3 嚣r ) ( 垤) ( 驴3s z ) ( 协) ( 伊z3n ) ( v 雾) ( d + 23b z ) h 3 e 一e h 3 一b 一b j d + j 一e ( j z ) ( d + r 一e t ) 一( 妇) ( d t ) e2 ) d j ,b j ( j r ) ( d 。z 一b t ) 一( 垤) ( d 2 ) b2 ) p ( v r ) ( p t ) 一s z ) p 3 一s j s j d j 八一s j ( j t ) ( d 一,9 t ) 一( 妇) ( d z ) s 2 ) 一:p r e m 一:p r e m 一:p r e m 一:p r e m 一:p r e l 一:p r e 一:p r e l 一:p r e m 1 2 :r c l ,3 ;r c l ,4 ;r c l 。5 :购 o :r u 1 0 :r u l l :r u 1 2 :r u 1 1 3 :r u 1 ,1 4 :r u l ,1 5 :r u 1 ,1 6 ;r u 园 9 9 g 谚 9 昼 a 一( 1 妇) ( d 。3e ? ) 一( 坛) ( d z s z ) 一( 垤) ( d ? ) 孤) 一( v z ) ( p 冀3b z ) 7 :r u 6 。2 2 :r u 8 :r u 6 。2 4 :r u 1 。2 2 :r u 2 5 :r u 2 6 :r u l 。2 4 :r u 2 8 :r u 2 9 :r u 一:p r e i 一:p r e i 3 2 :r u 3 1 ,3 3 :r u 1 。3 4 :r u 3 5 :r u 3 6 :r u 该逻辑的优点是:可反映出隐喻理解的动态过程和非单调性,基于经典的一 阶逻辑。缺点是:只处理“xi sy ”形式的隐喻;一次只能处理一个隐喻命题; 必须建立在已识别出隐喻命题和它的主题及次题的基础上;只能处理在一个特定 上下文中的隐喻理解。 2 隐喻推理系统a t t m e t a ( j o h na b a r n d e n ,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科学 学院) 吼1 8 l 2 3 4 5 8 7 8 9 n 心 心删列剐纠删捌剐 r、r、r、)r、r、r、r、 z z z z z 2 z z d d d d d d d d ,r、,ri、,r、,r、,rt,r、,r、,r 、l,、1,、,、,、1,、,、1,、l, 比协妇比比协坛 影研巧聊 r 、r 、r 、r 、 伊伊矿矿巧町巧彤 v v v w 0 m p mp谚dp壤p 0 p nf曰mv 0 0 m w 0 厢p 坞m临墙携埘加 殂铊恐孔船舱钎髂约虬驼昭弘;j弘耵 第二章隐喻计算综述 a t t m e t a 是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提出模拟推理的方法,并指出隐喻推理 是目标驱动的。 a t t 州e t a 系统可执行有关主体的信念的推理和基于隐喻的推理。系统将基 于隐喻的推理和信念推理整合成一个可进行不确定推理的通用框架。 a t t m e t a 是基于规则的推理系统,规则的形式如下: j f 脚 a n d 掰愿m 其中,规则的确定性水平( c e r t a i n t yl e v e l ) 可以是暗示( s u g g e s t e d ) ,假定 ( p r e s u m e d ) 或确定( c e r t a i n ) 等等。 a t t m e t a 是采用后向推理的模式。 该系统的优点是:将信念推理和不确定处理和隐喻推理结合起来。缺点是: 不处理新奇隐喻,只能处理有已有的概念隐喻扩展而来的隐喻,因而需要事先建 立的隐喻知识库。 3 隐喻逻辑( s t e i n h a r t ,2 0 0 1 ) s t e i n h a r t 提出了一个结合类比理论的隐喻逻辑系统。采用可能世界语义学 方法给出了某些隐喻类型的真值条件,称为隐喻的结构理论( s t r u c t u r a lt h e o r y o fm e t a p h o r ,s t m ) ,将词典看作为一个概念网络,其中的语义由内涵谓词演算 提供,称为扩展的谓词演算( e x t e n d e dp r e d i c a t ec a l c u l u s ,x p c ) 。s t e i n h a r t 区分了语言的表面结构和深层结构,表面结构即自然语言的句子,深层结构则为 x p c 中的命题集合。 隐喻的结构理论s t m 用内涵演算( 即扩展的谓词演算x p c ) 来提供逻辑真值 条件的方法将隐喻带入了可能世界语义学的领域,给出了系统的隐喻逻辑机器推 理解释方法,这说明话语的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是可以区分的,并能用形式逻辑 的方法加以表达和获取。 设l 是逻辑空间( d ,只e ,r ,形) ,其中,d 是个体集,p 是属性集,e 是事件 集,r 是关系集,w 是世界集。情形是e 的子集。s 和t 为l 中的情形。s 是世界 9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w 的一个情形当且仅当s 中的每个x 都在w 中。情形s 下的逻辑空间l 是子空间 lls 。 l 中细节的排列是一些函数f ,将d 映射到d ,p 映射到p ,e 映射到e 。l 中情形s 是f 一等价于l 中的情形t ,当且仅当f 将s 完全转换成t ,且将t 转换 成s 。p 等价具有自反、对称和传递性。其次,还有情形的f 一同形关系和f - 类 比关系。 类比的内涵语义学:任意x p c 表达式矽的语义值和情形s 、逻辑空间l 、意 义函数m 和变量赋值g 相关。所以,矽的语义值为 纠 眠t 眠g 。如果w 是一个世 界,是一个命题,则 】既厶m ,g 为真等价于叶卅g 在w 中为真。 但s t m 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它采用的类比推理是结构映射理论,因 而强调喻体和本体各方面系统性的对应,这对于结构性明显的隐喻比较适用,而 对一般的文学隐喻则无能为力。忽略了主体知识( 主观性) 的作用,因而没有能 更好描述和推导隐喻的“表述义 。同时该逻辑系统的实用性也较差。 4 类型理论t y p et h e o r y ( j o s e fv a ng e n a b i t h ,2 0 0 1 ) 5 3 1 d u b l i n 城市大学计算机应用学院的j o s e fv a ng e n a b i t h 于2 0 0 1 年发表 m e t a p h o r s ,l o g i c ,a n dt y p et h e o r y 。乡篷型集r 定义为:p ,f f ,女果口,6 f , 则 r 。仃的基本词汇表包括变量集玩和常量集c d 刀,。竹的语义解释 模型为:m = ,其中d 是个体域,f 是解释常量符号的解释函数。给定 m d ,f ,f :勖以,_ 4 ,g :玩,;寸d f ( 对每种类型f ) ,解释函数 】定义如 下: 1 【c 。】= 玖c 口) ;k 】= g 2 【印缸b 婶口) 】k g = 【9 缸”】m g ( 【、) 】m g ) 3 【入弘暑i s 也a 重f i l n c t i o 珏hs u e h 也a tf o ra 王l 烈gz 气,五( 瓤) = 【蝴磁霉伍钧 4 【_ 稍m = gi g 【蝴m t g = o 5 。【( ( p ,人们】瓯g = li 行【稍乩g = la l l d 【蝴m g = 1 6 v 9 踞m ,g = l 澄f o r a l l 秘毫移口 年j 越暑弘铆= l 使用竹表示隐喻“j o h ni saf o x ”,先将隐喻表示为j o h nh a sap r o p e r t y w h i c hi sap r o p e r t yo ft y p i c a lf o x e s 近似地表达为仃表达式: 1 0 第二章隐喻计算综述 j p ( 巧 溉( 加掰专蹦) ,使用原型p r t y ,则可表达为:j p ( 巧 p 哟。 表示更复杂的谓词隐喻“m yc a rd r i n k sg a s o l i n e ,先将隐喻表示为“m y c a ra n dg a s o l i n es t a n di nar e l a t i o nt h a ti sap r o p e r t yo fa l ld r i n k r e l a t i o n s ”,c 代表c a r ,g 代表g a s 0 1 i n e ,则可表示为: 了尺( 即 协觇( 拥,z 枷专耽) ) ,r 是类型 。 利用类型理论来处理隐喻,未能显式地推出隐喻的表述义;在逻辑中未考虑 上下文的影响;未能考虑不同的认知个体对隐喻理解的差异性。 5 隐喻的动态语义学( c a r lv o g e l ,d u b li n 大学计算机系) 6 幻 基本解释函数i 的定义如下: 1 坼毯ewe 所能括口材”垃材pd d :弛弼西e 上 2 协冗,纷0 ,v t d i i l ,( 只哆o t ,翻罗p 括拧讼gc ! 厂旃口允驴三b t a f 翻矗西i 戗 动态解释规则如下: 1 疆c 1 鼬“c m 5 ( c ” ,缸蜀a 帅= 6 ( c ) ,矽6 ( d 捃坳”e d 2 疆c j 五“茹矗w = j 弛 d ,i 触( c ) 担玎o f 矗咖e d 6 “f ,( t 1 ,) 趣口行d 西d 坊们 ,括g 肼而口 奔n e d 3 q c 胡五j 咖) 翰 , o ,i 叫= 玎 9 j f 用( o ) p ? 伽) ) 。f 【a 】q 跏 ) l j d 蝎& 川= l 沙 o ,h = , l o ,1 1 p 1 。- 5 最a 川= l 诊,妒y - ( 疋量8 哪= o 1 1 j 妒 酬d 如心,6 ,w = l 汐,明材p 6 川= l 册d 哪9 1 d 5 聊= l 1 2 ,n 仅州萨,( s 茹6 | 川= li e fd ,= u d j ,w h e f cj l 巾1 ,仁删】6 ,川= l ,w d 采用动态语义来描述隐喻,优点是可以体现隐喻理解过程的动态性,缺点是 内涵逻辑的实用性较差,未考虑不同的认知个体对隐喻理解的差异。 6 汉语隐喻逻辑( 张威,2 0 0 2 ) 刚 张威从解决逻辑全知问题和隐喻的语义真值角度,提出了一种汉语隐喻逻辑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系统。其主要思想是参考局部框架理论,采用池空间概念来替代可能世界,引入 理解算予、关系符 ( d e t ) ( a d j t ) n o u n t 发怒的脸 1 9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n p s s 一 ( d e t ) ( a d j s ) n o u n s 阴云密布的天空 n p t s 一 ( d e t ) a d j tn o u n s 凝固的音乐 希望的肥皂泡 n p s t 一 ( d e t ) a d j sn o u n t 阴云密布的脸 p p t t 一 ( p r e p ) ( d e t ) ( a d j t )n o u n t 在眼睛上 p p t s 一 ( p r e p ) ( d e t ) ( a d j t ) n o u n s 在山的怀抱里 s 一 n p t tb en p s s 茱立叶是太阳。 s 一 n p t tb en p t s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骆驼是沙漠之舟。 s 一 n p t tb ea d j s ( n p ) 女人是水做的。 s 一 n p t t lv e r b sn p t t 2 轮船耕耘大海。 春天的田野穿戴起所有美丽的花朵和露珠。 s 一 n p t t lv e r b sp p t t 欢笑盛开在眼睛上。 s 一 n p t ta d v sv e r b sp p t s 流水安然地依偎在山的怀抱里。 s 一 n p t t lp p t tv e r b s ( n p ) 木棉在风中起舞。 s 一 n p t tv e r b sn p t s 她心里盛开着慈爱之花。 第二章隐喻计算综述 s 一 n p s t( a d v s ) v e r b sn p t t 可恨的沙漠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一座大山。 s 一 n p s tv e r b sn p s t 可恨的沙漠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一座孤立的大山。 s 一 n p t tv e r b tn p s s 他走进伊甸园。 s 一 n p t tv e r b tn p s t 两旁的路灯闪着无精打采的亮光。 s 一 n p t ta d v s ( p p t t ) v e r b t ( n p ) 柳枝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一个小道消息象一股春风在办公室里传开了。 s 一 n p t sa d v sv e r b s ( n p )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 s 一 n p t ta d v sa d j t 他象狐狸一样狡猾。 2 3 4 简单汉语隐喻的真值条件 隐喻句为真当且仅当该隐喻句是基于某种可信的类比,在s t e i n h a r t 的t h e l o g i co fm e t a p h o r 一书中,采用了简单类比真值条件来描述隐喻句的真值条 件,本小节按照该方法来分析汉语隐喻句的真值条件。下标s 表示所标识的词来 自源域,下标t 表示所标识的词来自目标域。r 与q 表示两者所具有的某种关 系。 l 。名词性隐喻 ( ( 么) r ( 是) 唧( c ) s ) 脚为真当且仅当 ( j 刀,d ) ( j r ) ( r ( 4 ,召) & r ( c ,d ) ) 例如: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 ( ( 家乡) r ( 是) 暇( 贼) s ) 射盱为真当且仅当 ( j b ,d ) ( j 尺) ( 足( 家乡,b ) & r ( 贼,d ) ) 此处,b 为心,d 为东西,r 为“偷”。 2 l 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 ( ( 4 ) r ( 是) 唧( 曰) r ( c ) s ) 埘为真当且仅当 ( j d ) ( j 尺) ( 尺( 么,b ) 尺( c ,d ) ) 例如:骆驼是沙漠之舟。 ( ( 骆驼) r ( 是) 。酐( 沙漠) r 之( 舟) s ) 蒯盯为真当且仅当 ( 了b ,d ) ( j 尺) ( r ( 骆驼,曰) & r ( 舟,d ) ) 此处,b 为沙漠,d 为海洋,r 为“载物行走于 。 其它的例子: 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 动词性隐喻 ( ( 彳) r ( q ) s ( b ) r ) 脚r 为真当且仅当 ( j c ,d ) ( j r ) ( r ( 彳,b ) & 尺( c ,d ) q ( c ,d ) q 是尺的一种方式 例如:轮船耕耘大海。 ( ( 轮船) r ( 耕耘) s ( 大海) r ) 肘盯为真当且仅当 ( j c ,d ) ( j 尺) 似( 轮船,大海) r ( c ,d ) & 耕耘( c ,d ) & 耕耘是尺的一种方式 此处,c 为犁,d 为田,r 为“行驶于”。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