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统的建构.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p s y c h o l o g yc r i s i se a r l yw a r n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ss y s t e ma n d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t ot h e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x uh o n g y a n s u p e i v i s o r :p r o f z h a n gd a j u n a b s t r a c t e s t a b l i s h i i l gt l l ep s y c h o l o 西c a lc r i s i se a n yw 锄i 1 1 9i 1 1 d i c a t o r ss y s t e m 锄dt l l e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 o fi i l f 0 咖a t i o na r et h eb 雒i so ft h ep s y c h o l o g yc r i s i se f r e c t i v ei n t e n r e i l t i o nt ou n i v e r s i 毋s t u d e l l t s t h e i n d i c a t o r s x 1 问题提出 l 问题提出 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被认为是非常活跃健康的群体之一,但实际上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令人乐观,他们升学的压力同然随着高考的结束而瓦解,但是随之 而来的又有繁重的学业和考试带来的压力;而且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校园人际关系看似简 单实际上颇复杂的处理与应付,也给他们带来种种不适和焦虑;还有青春的躁动、性心理的 苦闷、恋爱的伤感、就业形势的严峻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困惑等,同样使得他们的心理产生莫 可名状的痛苦和抑郁等等1 。他们的“痛苦”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并解决,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轰动一时的大学生恶性事件如清华人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 加爵的杀人案件、华南农业大学两周内接连发生四起大学生跳楼事件就是例证。这些让人震 惊的事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刻不容缓。 1 1 研究意义 1 1 1 理论意义 1 1 1 1 丰富课题科研成果 本论文属丁张人均教授主持的2 0 0 6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 作保障系统研究”课题2 的子课题,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课题科研成果。 1 1 1 2 深化青少年心理危机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心理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内涵、类别、发展过程、结局、表现方面、 特点以及出现危机时的干预措施研究等等,而关于心理危机学校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 统的研究极少,因而本研究不仅对于发现和识别人学生中各种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减少 心理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十分必要,而且对推动和深化心理危机的科学研究有重要价 值。 1 1 1 3 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3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应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问题,如内容、模式、策毋 等问题,而且应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保 障条件,心理危机学校预警系统的研究就是从保障条件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 问题,能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 1 1 4 促进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预警信息评估系统是大学生 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贯 x 西南人学硕七学位论文 1 1 2 实践意义 1 1 2 1 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盼效率 在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有征兆的,而且是可以识别和预测魄,建立学 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把即将发生的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从而 提高人学生心理危机预测或二f 预的效率。 1 1 2 2 初步解决心理危机预测问题 目前大多数心理危机干预属丁事后1 二预,即对已经发生危机的个体进行干预,这种干预 是被动的,干预目标多是消除当前症状,较少涉及人格矫治等深层次问题,很难从根本上消 除心理危机。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为事前干预提供手段,初步解决心理危机预测问题。 1 2 研究现状 1 2 1 心理危机研究概况 1 2 1 1 心理危机的概念 1 9 5 4 年g c 印l a i l 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1 9 “年首次发表心理危机干预理 论,因此,g c a p l 锄被视为这方面的鼻祖。在g c a p l a n 看来,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情景,而他 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景 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就是心理危机“ 2 。g l a s s 对心理危机的定义则在g c a p l 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个体受到刺激或打击的时候所 带来的心理伤害,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人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3 。 在我国从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学昔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理危机,也开展了探讨并取得 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胡泽卿等人认为,危机是由于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它 是一把双刃剑,即可引起焦虑、悲伤、愤懑等不良情绪,又可使人更加成熟。正常人都处于 身心平衡状态,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思维、意志、情感和生理需要处于某种程度的和谐状态, 在不适的应激发生时,人的平衡状态可蹙影响,可能出现情感和思维失控,以致经历一种极 端的情感紊乱,这时人就处于危机期4 。 蔡哲等人认为,危机是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 的一种反应5 。 徐岫茹认为,危机是个体遇到的某唑重大问题,即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 方法来解决时,其心理上所产生的不平衡6 。 樊富珉认为危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 空难,疾病暴发,恐怖袭击,战争等;:是指入所处的紧急状态7 。 。c a p l 锄g t i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p r e v e n t i v e p s y c h a i t n e w y 0 r k :b 鹊i c ,l9 6 4 c a p l 卸g n e l l l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s o f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 o n s u l t a t i o n n e w y o r k :b 勰i c 。1 9 7 0 g l a s s gv & s m i t h m l - r e p l ”o e y s n e c k a m e r i c a n p s y c h o l o 画s t ,1 9 7 8 ( 3 3 ) :5 1 7 5 1 9 4 胡泽卿,刑学毅危机十颅# 两医学,2 0 0 5 1 5 ( 1 ) :1 1 5 1 1 6 5 蔡哲,赵冬梅学生心理危机的f 预o j 调解洲南师范人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2 8 ( 4 :1 0 6 1 0 7 6 徐岫茹心理危机十预及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敦育,2 0 0 3 ,1 9 ( 8 ) :5 8 9 5 9 1 7 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j 危机心理十预汀i 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3 ,1 8 ( 4 ) :3 2 3 7 2 l 问题提出 史。l i 彪等人认为,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h 】现有的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 的事件和遭遇。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若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 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火调以及社会的混乱1 。 马湘培认为,心理危机是指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当事人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 刺激而陷下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由于情况紧急,既往惯用的应对 方法失效,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常常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 。 国外对心理危机的研究已有5 0 余年,但是国内的研究起步很晚,甚至对心理危机的界定 都尚欠统一,但凭借“心理失衡”来诠释心理危机已成共识,将心理危机理解为:个体遇到 既不能回避,常用方法又无法解决的对自身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时,心理上所产生的失衡状态3 。 1 2 1 2 心理危机的类别 g c a p l a n 把心理危机分为:发展性或内源性危机:外源性危机或环境性危机4 。i 舰a r e s 把 心理危机分为:内部危机或常规性危机:适应性危机5 。布拉默( b 翰m m e r ) 把心理危机分为 三个方面的内容:情境性危机( s i 眦l t i o m l c r i s i s ) ;发展性危机( d c v e l o p n l 衄t 翻s i s ) ;存在性危 机( e x i s t e n t i a l c r i s i s ) 6 。 1 2 1 3 心理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 y h u r s t 学说:1 y h u r s t ( 1 9 5 7 ) 首先描述人对生活应激的反应。人们对严重应激的反应取 决于人格、急性应激和社会环境之间三者的相互作用,他将危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 作 用阶段;( 2 ) 退却阶段;( 3 ) 创伤后阶段7 。 g c a p l 锄( 1 9 6 4 ) 在他的心理危机理论中描述了危机反应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当一个 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出现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时,他内心的基本平衡被打破了,表现 为警觉性提高,开始体验到紧张。为了达到新的平衡,他试图用自己以前在压力下习惯采取 的策略作出反应。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多半不会向他人求助,有时还会讨厌别人对自己处理 问题的策略指手划脚。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尝试和努力,他发现自己习惯的解决问题 的办法术能奏效,焦虑程度开始增加。为了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他开始试图采取尝试错误的 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当事人开始有了求助动机,不过这时的求助行为只是他尝试 错误的一种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高度情绪紧张多少会防碍当事人冷静的思考,也会影响他 采取有效的行动。第三阶段,如果经过尝试错误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当事人内心紧张程度 持续增加,并想方设法地寻求和尝试新异的解决办法。在这一阶段,当事人的求助动机最强, 常常不顾一切,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和对象地发出求助信号,甚至尝试自己过去认为荒唐 的方式,比如一向不迷信的人去l j i 卜。还可能无规律的饮食起居、酗酒、无目的的游荡等等。 第四阶段,若当事人经过前三个阶段仍未能解决问题,他很容易产生习惯性无助感。他会对 1 史占彪张建新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十颅中的应用心理科学进展,2 0 0 3 ,l l ( 4 ) :3 9 3 3 9 9 2 马湘培高校应提升心理危机十顶的能力一经历s a r s 反思高校心理咨询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3 1 8 ( 6 ) :1 2 秘 x 1 问题提出 换,如水上不服、集体生活不适应等,便产生挫折心理,出现孤独、苦闷、烦恼等不良心理 反应1 。 ( 3 ) 情感方面。许多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及观念存在极大的偏差,对于恋爱期间出现 的矛盾不能正确对待,更不能承受失恋的打击,从而出现心理危机甚至自杀。 ( 4 ) 经济方面。由于贫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费用得不到保证,容易使他们长期处 于一种焦虑、抑郁状态,从而产生心理危机。 ( 5 ) 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较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另外,当代大学生中 的学业压力普遍比较严重,他们既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好英语,还要参加各种证书 考试。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大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 学习压力占人学生自杀原因的2 9 8 2 。 ( 6 ) 就业压力方面。自从我国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和压力空前增大,一部分 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和一部分女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 7 ) 人际关系方面。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孤独和抑郁,久 而久之这样的自卑抑郁的性格经不起生活中的挫折,偶因一点的不愉快,就会产生严重的心 理危机。 ( 8 ) 躯体疾病方面。躯体疾病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外界事物不感 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情绪或行为。 ( 9 ) 家庭方面。父母不和或离异,容易导致学生性格的畸形发展和心理创伤 1 2 2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以往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的研究观点比较统一3 一,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 1 ) 由某一特殊事件促发。大学生普遍脆弱的神经一遇到某一排解不开的事件就会诱发 心理危机的产生。 ( 2 ) 症状复杂。危机是个体的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朋友交往等关系相互交织的综合反 映,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所产生的危机也就各不相同。 ( 3 ) 危机时限不同。根据有关调查:大学生因不良心态而产生的最常见的负性情绪多数 要持续l 天以上,许多得神经症的学生都要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休学治疗才能返校继续学 业5 。 ( 4 ) 普遍存在。没有人能够幸免危机,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 5 ) 危险与机遇并存。危险在于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自杀和杀人:机会在 于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能够使个体获得成长和自我 实现,最终走向成熟。 ( 6 ) 具有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反映了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面对社会转型中发生的一切,青年大学生极易引发心理失衡。 。田谰1 5 0 0 名大学新生心理素质问卷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0 6 ( 1 ) :9 3 2 肖永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h t t p :2 0 2 1 2 1 1 5 1 4 3 :8 4 d o c u m e l l 比0 0 4 5 s x 0 4 0 5 0 7 h 咖 3 郭兰,傅安洲,霍绍周人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 0 0 1 ,l ( 3 ) :6 3 6 5 4 章成斌医科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浅探医学亏社会,2 0 0 6 ,1 9 ( 6 ) :3 4 3 5 5 黄秀娟建茳大学生心理危机社会预警系统刻不容缓社会科学家,2 0 0 4 ( 2 ) :8 0 8 2 5 西南人学硕寸二学位论文 1 2 2 3 人学生心理危机形成过程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介入因素众多从不同角度,可得出不i 引罢面的 结论,诸如客观与主观的,j l i i j 激与人格的,自身与外界的等等,对此,学术界曾做过多种努 力但常给人以杂乱之感h2 3 “。为了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全过程,本研 究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心理危机的形成过程模型。见图l 。 图卜1 心理危机的形成过程模型 首先,客观现实的刺激是危机产生的首发性原因。现实既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包 括直接介入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家庭背景、校园文化和人际关系等社会小环境的作用。在开放 的社会背景下,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生正遭遇应试教育横行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洗礼,较 之以往,他们承受着更多更强的客观刺激。 其次,对现实刺激的心理应激反应形成。个体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生理方面出 现异常反应。 第三,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心理应激异常反应加剧以及危机形成的主体性原因。同样的应 激事件对个体心理的伤害是不一样的。当事人的人格特征、知识经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等自身阏素在心理应激异常反应加剧和危机形成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 眵。大量临床经验 表明,深陷危机j 亡其是走向自杀的人学生,多半拥有病态人格。人学是大z 生走向社会前的 特殊发展阶段,危机体验或应对知识的缺火就意味着承受和抗拒现实刺激的文化资本的缺位。 社会心理支持匙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一个过程性因素,缺乏有力的社会心理支持,就只能 放任危机的恶化和反应的升级。 第四,心理危机形成。心理应激异常反应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制止,个体就容易产生心 理危机。 1 申越魁,i :晓烁k 学生心理失衡与自我心理调适中国临床康复,2 0 0 s ,9 ( 2 8 ) :1 7 1 2 谭正萍,黄丽珊k 学生心理危机及j e 干预策略两南民族人学学撤,2 0 0 5 ,2 6 ( 5 ) :) 9 3 3 郝嫒嫒人学生心 鬯危机分析勺心理健康教育利:会心理科学,2 0 0 5 ,2 0 ( 3 ) :7 i 一7 2 4 孙颖,张宝帆一# 生心理疾患产生原凶及心理保健对策天津人学学报,2 0 0 2 ,3 :2 5 4 2 5 7 5 彭香萍人学生心埋危机及自救策略中国临床康复,2 0 0 6 ,1 0 ( 3 0 ) :1 3 1 1 3 3 6 1 问题提山 系”和“预警信息评估系统”是o 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和支柱,但是目前对这两者 的直接研究甚少,这严重制约了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的进展。 1 3 本研究的切入点 预警指标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所有心理危机的预警都要围绕预警指标展开。目 前预警指标的缺乏严重限制了预警:l 作的开展,鉴于此,本研究力图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 警指标体系,为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评估系统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贯彻落实的根本保 障,因此对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的研究则显得相对重要。目前的研究人多数也只是泛泛地谈其 重要性,而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措施。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预警信息评估系统,贯彻落实大学 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使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推动现实中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的 开展。 1 4 本研究构思 1 4 1 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研究。首先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界定 和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理沦建构;然后通过实证研 究和文献分析进行指标确定,修改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最后在大学生心理危 机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的基础上,建构预警信息评估系统。 1 4 2 研究目的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信息评估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把危机 消灭在萌芽状态。 1 4 3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综合运用。本研究中的综述部分、危机易感因素中的个体特 征指标的确定以及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的构建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应激源指标的确定、应激反 应指标的确定以及危机易感冈素中的个体背景指标的确定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1 4 4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全日制大学生、大学生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帅、辅导员等。 1 4 5 资料处理方法 本研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统一采用s p 鼹1 3 o 蠡ww i n d o w sx p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1 4 6 研究流程 西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1 2 图卜2 研究流程图 硝南人学硕+ 学位论文 2 2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 。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具有监视和预测两个功能。监视是不断对可能引起危机的 各种要素和危机征兆进行监视;预测是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其危害程度做出合理的估 计,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高校要做好预警对象可能发生情况的监视和预测,随时关注 大学生群体中以及个体中的危机先兆。监视和预测是相互关联的,监视是在预测指导下进行 的,监视对象、监视方式都取决于预测,而预测是在监视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依据监视提 供的信息,才能完成正确盼预测。 2 3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建构 2 3 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理论建构的依据 1 9 3 6 年s e l e y 借鉴经典条中 :反射“刺激反应”模型来探讨多元性身心障碍时创立了新 的应激模式“应激源应激反应结果( 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即心理障碍) ”。 分析心理危机的发生条件,可以发现心理危机主要有应激源( 生活中出现的导致心理压 力的重大或意外的事件) 和应激反应( 躯体和意识出现不适感觉) 两大部分构成。并且大量 的研究报告了生活应激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转归的相关关系,过于强烈和持久的生活 应激同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加重都有相关关系,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2 。严重的生 活应激对心理健康的损害更为明显,w a d a l l e r 3 等调查发现,6 l 的抑郁症病人发病前1 年内至 少遭遇了一项重人生活事件,麻激下的主要情绪反应有焦虑、抑郁、愤怒等。有研究表明, 生活应激在情感性障碍的危险冈素中居首位4 。近年来,人们对大学生生活应激及其对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影响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5 。有人对人学生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表明, 社会适应不良、不良家庭关系、性困扰、专业不理想等生活事件都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有关,且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将近一? 卜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异事件6 。所以本研究借鉴s e l e y 理论 模式和心理危机的发生条件把戍激源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列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种种诱发我们心理不平衡的应激源,有的人难以自拔,因此陷于心理危机;但有的 人,则很快从危机情境中解救j 来,镇定自若,轻而易举地找到问题的途径。为什么面对同 样性质,同样强度的应激源,每个人的反应会如此不同呢? 这就涉及危机易感性的问题。 j c c o y l l e 指出:应激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反应三部分。府激源主要是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什、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等;中介变量主要包括认知评 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控制感等;心理生理反应主要是情绪反麻及,l 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最常见的是抑郁、焦虑7 。在实证研究中也一样,大多数的研究1 认为生活应激与疾病或身心健 1 潘欣大学生危机管理与预警系统中国临床康复,2 0 0 6 ,l o ( 2 2 ) :1 3 7 1 3 9 2 陈卫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b 心删健康中国l 临床心理学杂志,1 9 9 7 ,5 ( 4 ) :2 1 2 2 1 4 3 粱宝勇,- f 栋主编医学心理学k 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8 ,1 4 乱l s 9 4 c a l l i rn ,m o 丌i sr k t h ep s y c h o i o g ys t u d 锄ts 仃e s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叮j o u i l m lo f c l i n i c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1 9 9 l ,4 7 :4 1 4 _ 4 1 7 5 刘贤臣,刘连启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 9 9 7 ,s ( 1 ) :3 4 3 6 6 bl a n k e n s t e i nk t f l e tf l ,k o l e d i ns t h eb r i e f c o l l e g eh a s s l e ss c a i e :d e v e l o p n k m t ,v a l i d a t l o n 狮dr c l a t i o nwi t h p c s s i mi s m j o u n r a lo fc o l | e g es t u d e n td c v e i 叩m e n t ,l9 9l ,3 2 :2 5 8 2 6 4 7 j c c o y l l e s o c i a lf a c t o r s 狮dp s y c h o p a t h o l o g y :s 廿e 豁c i a is u p p o n 孤dc o p i n g 呻c e 轴a n n u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1 9 9 l ,4 2 :4 0 l 4 2 5 1 4 2 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建构 康水平相天并不足很高,多在o 1 2 0 4 0 之问,这说明生活应激同疾病问的联系不是直接的, 揭示出有介丁其间的中介因素,如认知评价、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等。本研究借鉴这些研究 结果米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中的危机易感因素指标,为了便丁数据收集,本研 究根据心理危机易感冈素的内外性,将其又分为个体特征和个体背景两个f 级指标; 依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表现,借鉴大学生压力源问卷2 ,该问卷共包含大学生常 见的生活应激6 8 条目7 因子,本研究初步构想把应激源分为自主与独立压力、社交与人际关 系压力、学习压力、前程压力、重大与突发性压力、异性关系压力、家庭与经济压力;任何 个体都包含心理、生理和行为三部分,其中心理又包括知、情、意,另外参考大学生心理危 机外在表现形式,本研究把应激反应分为行为反应、生理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意志 反应;在心理危机易感因素指标中,个体特征指标中重点研究人格、应付方式、归因方式、 自我、社会支持等;个体背景指标涉及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专业类型、家庭 来源、自评学习成绩、父母亲学历、家庭结构、父母婚姻、本人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水平等。 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实证检验和文献资料分析,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指标体系。 2 3 2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 本研究借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军事危机等预警原理及方法来建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 体系。 预警原理:( 1 ) 相关性原理。在危机现象的发展进程中,一些危机前兆表征和危机最终 发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因果关系。心理危机发生前个体会出现一些异 常反应,异常反应与心理危机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由此来预警心理危机,这也是 心理危机预警r 作定量分析的依据。( 2 ) 相似性原理。在危机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同 一性质的危机出现的规律有时是及其相似的,根据这种相似性,从历史上和现实中吸取经验 和教训,这也是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定性分析的依据。 预警方法:为了提高危机预警的精确程度,必须借助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危机预警方法 一般分为二人类:( 1 ) 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理论等,通过建立预测分析数学模型,研究所 获预测信息的定量预测法。如同归分析预测法,回归分析立足于发现系统中诸个变量之间因 相互依赖而形成的因果关系,心理危机的发生与多个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一个变量 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些变鼍的连锁反应。我们力图用函数关系把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以便精确 地把握危机发展的规律性。( 2 ) 根据经验、知识,综合运用逻辑推理,理论思维,通过对预 警对象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的直观预测技术,即人们通常说的定性预测法。如专家预测方 法,由于形成危机状态的原冈众多,存在着大量的随机条件和随机现缘,仅运用定量j :i j j 测方 法,难免会出现偏著。专家预测方法是借助拥有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和人量感性经验资料的专 家,通过其直观的判断、! j = 1 纳,从中筛选出事物发展出现的可能变化。 1 张瑶,宋维真等生活事件、性格对某些心身疾病的影响和调查分析心理学报,1 9 9 2 ,( 1 ) :3 5 4 1 2 段鑫星,生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出版社,2 0 0 6 ,l :6 5 0 7 1 5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 3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理论建构的结构及指标内涵 因素 自主与独移握力 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 学习压力 前程压力 重人与突发性压力 异性关系压力 家庭与经济压力 ,一人格 i应对方式 厂个体特征 确定正式问卷:对第二次测量结果中的6 0 0 份进行了7 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并进行信效 度检验,筛选出4 4 个题项,形成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正式问卷( 即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调查 阃卷i i ,见附录4 ) 。 3 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问卷的编制 冈素三生理反应:该冈素的题项包含了理论构想问卷中的全部“生理反应”,主要是指个 体面对应激事件时出现的躯体方面的反应。 因素四认知反应:该冈素的题项全部来自理论构想问卷中“认知反应”,主要是指个体面 对应激时,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包括感知觉反应、记忆反应、思维反 应、想象反应和言语反应等。 因素五情绪反应:该因素的题项主要来自理论构想问卷中“情绪反应”,主要是指个体对 待应激事件的特殊态度,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 3 5 4 信度检验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反应测量中误差的大小。如果一个测验的信度比较 低,那么说明测验存在比较大的误差,是不稳定的,不可靠的。cr o 】曲a c ha 系数是内部一致性 信度( 同质性信度) 的一种,在编制测验或量表时,常作为测量分数信度之一的数据,常被 称为估计信度的最低限度( 传粹馨,2 0 0 2 ) 。本研究采用同质性信度q 系数作为问卷信度检验 的指标。 从表3 5 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问卷的5 个因素的同质性系数在0 6 9 0 - _ o 8 8 3 之间,总问卷的同质性系数为o 9 4 0 。这些数据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3 5 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正式问卷的同质性信度 变量冈质性信度q 系数 意志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认知反应 情绪反应 总问卷 0 8 8 3 o 8 4 5 o 8 3 5 o 7 7 6 o 6 9 0 o 9 4 0 3 5 5 效度检验 ( 1 ) 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本研究以各因素 之间的相关以及问卷总分的相关来估计问卷的结构效度。根据因素分析理论,各因素之间应 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如果相关太低,说明测量的是些完全不同的心理特质;如果相关 太高,则说明因素之间有重合,有些因素并非必要;一份问卷因素之间有中等偏低的相关最 合适;因素与问卷总分过低说明该因素和总问卷的关系不密切,对总问卷的贡献不大,因此, 因素与问卷之间应该有比较高的相关。 从表3 6 可知,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所有因素之间、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均达到 极其显著水平,这说明各因素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因素之间的相关在o 4 4 1 0 “3 之问,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在o 7 2 4 - _ o 9 1 5 之间,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问 卷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 2 l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3 6 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正式问卷各因素间及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 注:“”表不在o 们水平上( 双侧) 上显著檑关 ( 2 ) 内容效度 本问卷的题项来源于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相关问卷的一些题项。在预 测时,请心理学科研助理,心理学研究生和在校大学生对问卷因素及题项进行斟酌,最后确 定5 个因素和5 6 个题项。然后根据专家的建议,结合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题项进行修 改和删除后形成正式问卷。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证了该阎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4 应激源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的确定 4 应激源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的确定 4 1 研究目的 确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中的应激源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为开展大学生心理 危机预警工作提供依据。 4 2 研究被试 第二次测试的全部被试。 4 3 研究工具 测量工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调查问卷i i ( 探索性因素分析后保留下来的题项) 。 借鉴大学生压力源问卷,该问卷共包含人学生常见的生活应激6 8 条目7 因子,7 因 子分别为自主与独立压力、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学习压力、前程压力、重大与突发性压力、 异性关系压力、家庭与经济压力。本研究中只采用压力源的严重程度部分,分“o 、1 、2 、3 、 4 ”五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压力越大。 采用改编后的症状自评量表来测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概况( 改编说明详见心理危机操作 性定义部分) 。 统计工具:s p s s l3 0f o rw 砌o w s 统计软件包 4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 4 1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和心理应激反应诸因子诱发心理危机多元线性回归预警 分析 本研究主要通过回! i 分析来确定应激源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分别以大学生心理应激源7 因子和应激反应5 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危机为因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先采用强迫 进入( e n t e r ) 变量法,依照自变量对因变量预测作用的人小对所有白变量进行排序,确定对因变 量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自变量;要进一步研究白变量对冈变量的预测作用,必须建立同归方程, 在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时,不能只满足检验的结论是否显蒋,还应结合剩余标准著的大小进 行分析,回归方程虽显并,但其值较人,仍不能用于预测,这是强迫进入变量法所不能解决 地。本研究采用逐步同pi ( s t e p w i s e ) 分析法,依据最后进入方程的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的白 变量作为本研究中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中的应激源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井建立预 警模型。 b e t a 显示诱发心理危机的心理应激源因子预测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自主与独立压力、 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学习压力、前程压力、重人与突发性压力、异性关系压力、家庭与经 济压力;其中自主与独立压力、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学习压力、前程压力、重大与突发性 压力5 个因子有显著的预测力( p o 0 5 ) ;最后进入预警模璎( 同归方程) 的因子有自主与独 立压力、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学习压力、前程压力,4 个预测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 7 0 4 , 两南人学硕七学位论文 联合解释变异量为4 9 6 ,其中自主与独立压力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量为4 5 4 。方程式: 大学生心理危机= 7 8 7 5 l + 1 5 8 4 自主与独立压力+ o 7 9 3 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 0 5 7 9 学习压力 + 0 7 9 5 前程压力。 b e t a 显示诱发心理危机的心理应激反应因子预测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生理反应、意志 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并且这5 个因子均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p ;全 部进入预警同归方程,5 个预测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o 7 5 9 ,联合解释变异量为5 7 6 ,其 中生理反应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量为4 4 7 。方程式:大学生心理危机= 9 l - 8 2 3 + 0 9 5 7 生 理反应+ q 3 4 l 意志反应+ 0 6 2 1 行为反应+ o 4 7 1 认知反应+ o 7 0 2 情绪反应。此两个预警回归 方程经方差检验,拟合优度非常高( p :心理危机 4 4 2 讨论 ( 1 ) 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激源主要来自自主与独立压力、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学 习压力、前程压力。 “自主与独立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应激源,对心理危机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 释量为4 5 4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活完全不同于以前。首先,在进入大学以前, 学习( 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 有老师来安排:生活上,有父母来照料。在大学,不管 学习还是生活完全靠自己来打理。这种转变无疑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大一新生, 总结本研究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河卷中的引导题答案,约一半以上的大一新生填写“不 知道如何学习”“饭菜不合口味”“宿舍太挤”“想家”等等;其次,大学生活没有了像“高 4 应激源指标和虑激反应指标的确定 考”这样的指路灯,好多学生也随之没有r 目标,如表现在“没目标、无聊、不知道要做什 么”“什么事情都做,太忙,时间不够用”:第三,大学里各方面优秀的学生很多,好多学 生失去了中学时的优越感,开始对自己的能力、行为、脾气、外貌等产生不满。从个体发 展来看,大学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非常强烈,而 父母出于疼爱孩子的角度,“处处”想“关心”他们,从而导致两者矛盾的产生,如问卷题 项所涉及的“父母的期待让我沉重、父母不理解我的愿望或选择、我与父母在一些重大问题 上有分歧、我很难与父母沟通、父母干涉我的重大决定。”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目前中国的 中学普遍缺乏职业教育,这造成许多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很迷茫,根本不了解专业的基本情 况,随机填写现象严重,所以进入大学,好多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能按意愿发展白己, 如问卷题项所涉及的“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继续深造”。另外,在本研究中“自主与独立压 力”之所以得分如此高,与研究取样或许有很大关系,第二次测试中大一新生占了4 6 9 9 6 ,而 大一新生的“不适应现象”绝大部分源白“自主与独立压力”。 “社交与人际关系压力”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第二大应激源。问卷题项包括“几乎 没有朋友、我很难接近别人、我与同寝室的同学关系不和、与辅导员或任课老师关系紧张、 没有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竞选班干部或社团干部失败、我与好朋友关系恶化、我被别人误 会、错怪或议论、我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在班级或社团工作中不如意。”这方面的原因在于 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和 行为习惯,这些差异极易让大家产生矛盾,若处理不好,就会产生问题;大学生活丰富多 彩,除了学习,还有各种活动,所以社交能力也极其重要,在这方面薄弱的学生( 如内向的 学生) 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大学里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理想主义大学生不免会对大学 生活产生失望等等。 “学习压力”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第三大应激源。在大学学业成绩优异意味着更多 的就业、升学与发展的机会,而考试失败不得不面对重修、补考,甚至被勒令退学,给大学 生产生的压力不容忽视。 “前程压力”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第四大应激源。这在于社会竞争加剧和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趋势,手持大学文凭己不再是“香饽饽”,大学生几乎从进入校j 的那一刻就开始 为就业准备,前程问题始终是高悬在头项上的一把利剑。 “重火与突发性压力”尽管没进入预警方程,但其对心理危机也有显著的预测力 ( p 3 2 7 3 3 0 4 4 两南入学硕十学位论文 7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 综上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确定为: 表7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项目 自主与独立压力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继续深造;父母的期待让我沉重;父母不理解我的 愿望或选择;我与父母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分歧;我很难与父母沟通; 父母干涉我的重大决定;我做的事情太多,时间不够;我不满意自己 的外貌;我对社会的剧烈变化感到迷茫;我对自己的脾气、能力与行 为不满;我弄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想家等 社交与人际关系几乎没有朋友;我很难接近别人:我与同寝室的同学关系不和;与辅 压力导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液透析室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修钳工高级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科开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企业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收银员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2025财务会计岗位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大健康试题及答案
- 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小学生钢笔使用课件
- 《冲击地压》课件
- 《毛利分析》课件
- 工业园区弱电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院医保新员工岗前培训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解读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度
-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让学生自由飞翔
- (2024)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 我上学了 第2课时 我爱我们的祖国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