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汇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1页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2页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3页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4页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总结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市委、市政府于XX年全面启动实施的“三大工程”,作为一个科学的决策,对我市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满洲里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其中的“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既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同时还会为全面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几年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行之有效的工作及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近两年,我市在俄经商和旅游的人员无一例违法犯罪,俄罗斯来满人员也无一例受到侵袭。 一、“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与中俄蒙交界地区的跨文化建设 (一)充分认识文化建设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文化是城市之魂”。人们对文化共同价值观念的确定,成为凝聚和激励城市各阶层群体的重要的精神力量,从而为建设边境口岸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系统中,文化处于最高层,起着统率和导向作用。它可以依附语言或其他文化载体,超越具体的历史时代和个别人的心理,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产生同化作用。美国权威的经济周刊幸福杂志曾评选出上个世纪10座最佳商业城市,按其排名顺序为:新加坡、旧金山、伦敦、纽约、法兰克福、香港、亚特兰大、多伦多、巴黎和东京。这10座城市,除了良好的交通、发达的金融、繁荣的商业、丰富的人才等共性因素之外,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着各自独立的个性、良好的人文环境、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格和文化氛围,从而构成了卓尔不群的形象和魅力,也成为其长期繁荣、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认真规划设计口岸城市与跨文化建设管理 作为边境口岸城市,应培育和发展什么类型的文化呢?理论和实践要求我们不能不关注跨文化建设。 跨文化建设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模式,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注重跨文化的沟通。边境地区的跨文化建设与跨文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交叉文化管理,就是在边境城市管理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群体和毗邻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口岸城市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口岸的潜力与价值。 在跨文化建设中,应综合实行本土化策略、文化相容策略、文化创新策略、文化规避策略、文化渗透策略、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在充分了解本国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使不同的文化达到最佳的结合,形成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 基于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满洲里市提出了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的设想,努力改善努力中俄蒙交界地区的人文环境。 二、“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进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民素质工程”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将“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一并规划,共同实施。 “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的各个责任单位,能够把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三年规划及各年度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同步贯彻,同时还对方案中规定的工作任务做到责任到人、明确分工。各单位、部门的“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将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年度主要工作计划当中。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已经形成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全市各单位齐抓共管、齐创共建的工作格局。 (二)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工程”展开的良好舆论氛围。市文明办定期编发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工作信息,及时把工作进展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全市各单位通报、交流。各新闻单位本着“三贴近”、“三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做文明满洲里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市报社开辟“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文明礼仪小常识”、“精神文明风采录”篇、“三大工程”系列公益广告、“三大工程今日谈”等专题和栏目,同时还以“做一名文明的传播者”和“文明素质大家谈”为题召开两次座谈会并刊发两个专版。市电视台播出“三大工程”新闻2665条,开办“文明素质大家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栏节目,同时在固定栏目“十分关注”、“城市新发现”和“百姓话题”中播出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片68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宣传了我市在“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推进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为教育广大市民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新闻媒体的强势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的良好氛围。 (三)着眼实际,注重效果,有的放矢地开展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全面推动“工程”稳步落实。“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立足长教育、长管理、长坚持的思想,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载体,务求工作实效,努力夯实“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的基础。按照“突出抓重点人群、重点抓突出问题”的原则,根据市民文明素质调研报告中反映出的当前市民文明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紧抓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积极寻找工作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布置和开展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1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抓实思想道德建设。在市民文明素质教育中,坚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基层抓社区、行业抓窗口、共建抓双拥”原则,从学校入手“小手拉大手”促文明素质提高;从社区入手,“六进社区”促文明礼仪实践;从“窗口”入手,文明礼仪素质评比;从“双拥”抓起,提高文明共建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通过加强对党政机关干部的文明素质教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和弱势群体人口的教育和管理、出入境人员的教育培训、经商服务人员的诚信教育、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和管理等全方位的系统教育,满洲里市全民素质已经得到明显提升。制定了市民文明守则、文明公约等文明规范,并广为宣传。开展了软环境建设达标竞赛、青年文明号、“共倡文明礼仪,同迎中外宾客”、“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荣辱在心中,文明在国门”、“文明重在行动,喜迎盛会佳节”等主题教育活动,“三德”教育取得成效。在宣传教育中,我市不失时机地拍摄和组织收看了电视专题片十要十不要、走进文明、出境旅游文明须知系列专题片,开展了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以“创建常识、文明礼仪常识、便民信息”为三大基本板块,按党政机关、窗口行业、关检外事、教科文卫、中小学生、社区居民、职工12个方面编写印发了满洲里市市民文明礼仪手册。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争做文明满洲里人”千人签名长跑活动、“我为文明进一言”有奖征文竞赛活动和文学艺术进校园新童谣创编活动(共创编、征集新童谣1500余首),倡导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人文环境汇报材料 相关文章:法制环境汇报材料政务环境汇报材料寄宿生管理工作汇报材料中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区发改委基本情况汇报材料学校迎接人大调研汇报材料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汇报材料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查看更多 汇报材料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集中开展文明礼仪和“三德”教育。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媒体系列论坛宣传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和印发创建标语口号与温馨提示100句2万张;在城投公司和执法局制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型公益广告300多幅;在满洲里报、学生报分别举办文明市创建100题有奖答卷和倡导文明礼仪、营造和谐校园50题有奖答卷活动。在全市开展“三德”教育活动月,积极参加了中央文明办组织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寄出答题卡4万多张,组织力量参加了电视竞赛。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迎庆活动,并举行了“万人健步行”和万人签名活动。20XX年春,在电视台集中播出了80集文明礼仪系列短片和文明短剧。电信、通、移动、联通四家通讯公司在全市范围内群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动员短信。广泛征集并提炼了新时期满洲里城市精神,现已确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构筑和谐,追求卓越”为城市精神。大力宣传市民文明守则和创城“四知三记”。在提高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3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满洲里开辟了由满洲里通往苏联的红色交通线。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条秘密交通线,见证了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前往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与共产国际,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革命事迹。同时也见证了中共“六大”、二战期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以及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等重要历史事件。 XX年初,满洲里弄市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3年多来,满洲里投入亿,修建了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纪念广场、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陈列馆、火车头广场、满洲里秘密交通站、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中东铁路监狱、扎赉诺尔和二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旧址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同时重新修建了国门。通过辟建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再现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和领导者为建党建国、抗击外来侵略,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保持密切的国际秘密交通线原貌,展示老一辈革命家在满洲里留下的光辉业绩,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之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开展八大系列道人文环境汇报材料 相关文章:法制环境汇报材料政务环境汇报材料寄宿生管理工作汇报材料中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区发改委基本情况汇报材料学校迎接人大调研汇报材料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汇报材料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查看更多 汇报材料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4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凝华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