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我”的几次目送,感受文章浓浓的深情及深刻的哲理。(重难点)2、 体会作者平淡而深刻的语言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难点)【教学设想】 目送选自龙应台同名散文集目送。作者龙应台在目送当中,通过描述他的儿子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她疏离以及描述她与父亲的多次分离,清晰的表达了她对于人生路上亲人之间离合的落寞、无奈以及豁达。学生已经具备了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品味语言的能力,但对于目送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仍然有一定的理解困难。【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问答法等。【教学手段】 黑板、多媒体教学平台(PPT课件)【教学时长】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对于亲情的话题,我想大家已经并不陌生了,从朱自清的背影到林莉的小巷深处,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再到莫怀戚的散步,无不彰显着亲情的细腻与温情。那你们有没有想过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说缘分、还债.很多种说法,而龙应台却是这样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为什么龙应台会这样讲亲子关系,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龙应台目送。2、 走进文本,寻找“目送”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并且找出文中作者写了几次目送,小组讨论,简单概括,填充表格。我地点 目送目送对象时间“我”1、校门 儿子 上小学2、安检门 出国交流3、窗口(公车门) 上大学4、大学侧门 父亲 年老5、自动玻璃门 生病6、火葬场炉门 住院3、 深入文本,感悟“目送”(一)母与子之目送1、文章所写的6次目送都跟一个字有关,而且这个字在每一次目送中都提到了,你能把这个字找出来吗?答:门。小学大门海关门公车门大学正门自动玻璃门火葬场炉门。2、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门”字,我想应该是有深意的。那么,我、华安、父亲和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发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答:门是人与人之间隔阂的一种隐喻。母与子之间的门是心理的隔阂,代表着心灵的距离,而父与女之间却发展为生理上的天人永隔。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和华安之间有一扇门?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1)那时的儿子一边往前走,一边不断地回头。 这个时候的儿子对我是一种什么态度?(依赖)2)“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了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上中学的儿子对我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厌烦)3)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上了大学的儿子对我还是很厌烦吗?(不理睬)4、从依赖到厌烦再到不理我,儿子的变化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答:落寞。5、 在三次目送儿子的场景中,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次,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我”的心情如何?儿子有怎样的表现?在母亲与儿子的不同表现中,你读出了什么?(具体分析)第一次: “我”的心情: 1.“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触景生情,暗示儿子即将长大离开母亲的怀抱,而母亲内心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2. “那么多、穿梭纷乱、无比清楚、背影”,“ 一百个、同时、准确”儿子在母亲心中的分量之重,母爱的至真至深。 儿子的表现: 1.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圈”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与依赖。 2. 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不断地、交会”体会: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与不舍,母子心灵相通。 第二次: “我”: 1.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比喻句抱住的是“长颈鹿的脚”,这看似正常的母子身高的差距,其实暗示着母子心灵的距离。 2. 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一寸一寸、挪”母亲同样是一双追随的目光,一份不舍的爱意。 儿子: 1.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忍受”儿子对母爱的拒绝。 2.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闪、倏乎”儿子离开时的决绝。 3.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一直在等候、一次都没有”对比中,母亲的深情,儿子的冷漠。 第三次: 1. 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灰色的海、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的含义儿子内心渴望自由,渴望到茫茫人生之海中闯荡一番。 2.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空荡荡、邮筒”儿子飞走了,母亲内心好失落;“邮筒”,不仅反衬大街的空旷,除了邮筒,别无所有,更寄托着母亲内心的渴望与儿子心灵的沟通。 思考:为什么作者期盼着儿子能够回头一瞥,而儿子为什么又不回头看一眼呢? 成长之间的碰撞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第一到第八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文章的下半部分讲了父与女之间的目送。(2) 父与女之目送 前文通过描述我三次目送儿子的经历及儿子的态度,了解了我的落寞,那么我三次目送父亲是不是也有一种落寞之情呢?我和父亲之间难道也有一扇门吗?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深意。1)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爸爸为什么觉得很对不起?)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让父亲担心女儿丢脸2)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总是”怎么理解?) 去看望父亲次数多,来回行程奔波。3)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言下之意是什么?) 生与死的离别竟然是这么近的距离,也不过五公尺。6、作者的这种感慨在文中有所体现,你能找到这段话吗?把它读出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怎样理解两个“慢慢地”?表面指领悟的时间漫长,更是指领悟的过程艰难而痛苦。再问:这个段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为什么要重复? 结构上:分割作用:将母子与父女的送别分隔开来,结构整齐划一。 情感上:重复强调作用 :哲理性语句的重复加深读者思考。一次目送是成长,有伤痛也有无奈;一次目送是生死,有离别也有豁达。四、小结 每个人成长中都有无数道门,对上是与父母,对下是与子女。门内门外是两代人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却可以为之打开一扇窗,心灵的交流永远是最珍贵的。即便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身影却永在脑海不可流逝。人有悲欢离合,相聚总是缘分。5、 布置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终止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轧钢厂租赁合同协议
- 辅导机构学员协议合同
- 暂时离职协议书
- 智联招聘协议书
- 健康养生服务提供协议
- 智力障碍协议书
- 网络游戏道具购买合同
- 市场推广活动策划草案
- 公寓精装修合同书
- DL∕T 1098-2016 间隔捧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 风电场安全工作交底制度(2篇)
- 标准离婚协议书模板民政局
- 2024新民政局离婚协议书参考样板
- 2020-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试卷(5年真题+答案解析)
-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国际视角
- 医院科研诚信课件
- 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正式版)
- 2024年南京市鼓楼区名小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毕业考试数学试卷
- 有限空间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