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对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 了 朱、 一 、 观念和背景 过渡环节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入流的细节问题 , 但是 这 个 细节问题却十分重要 。 这不仅仅在于它 的过渡作用 ,还在 于 它本身可以独立地发挥积极的教育价值 , 更在于它可以 同幼 儿园一日生活中其他的组织形式之 间建 立起积极的联络互 动 。 教育部 2 0 0 ,年颁发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 要(试行) 下简称纲要)第三部分 “ 组织与实施 ” 第九条 科学合 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 第三点指出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 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 , 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 ” 这一规定 的 出台 , 源于长期以来在片面的集体教育 、 强 制行动大背景 下 , 一日生活中的过渡(转换)环节所背上的种种十分糟糕的 名誉 。 如果单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和执行 纲要的精 神 , 很可能导致的一个后果是人 们将尽可能地压缩过渡环 节中转换的时 间 , 通过与原来的集体和强制措施不同的 另一 些集体和 强制措施来提高转换的效率 。 这肯定与纲 要 精 神不符 。 我们要真正解决过渡环节的问题 , 恢复它 的名誉 , 就 必须跳出传统教学的语境 , 必须整 个地摆脱原来完全 强制 的 、 集体主义的 、 自上 而 下的行动逻辑 , 因 为这才是造成过渡 环节中的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 事实上 , 我们 可以 、 也应当积极地看待和利用一 日 生活 中的过渡环节 , 将它当做教育的资源 , 而且是独特的 、 同其他 生活环节一样有着重大意义 的资源 , 而 不是作为一种需 要加 以消极避免的误区 。 这种 人为的结合 , 单纯从经济的 角度来看 , 应该算得上 是一种巧妙的安排 , 是 “ 一石二鸟 ” 的方法 。 但是这种巧妙所 产生的效率 , 实际上是以教学活动 更替的节奏 , 人为地 、 硬生 生地取代了幼儿自然的身心节奏 。 3 . 分立 对于这两种 节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我们认为首先应 当将它们分立开来 。 其实身 心节奏与教学活动的节奏 , 原本 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 幼儿的身 心节奏完全因人而异 ; 教学活动的节奏则 基本 上是人为规定的 , 主要是以集体的或 小组的方式进行的 。 将它们重合到一起 , 除了可以在集体一致 行动的时候节约时间以外 ,没 有任何其他站得住脚的理由 。 在本文第四部分所提出的众多行动 方案中 , 就反映了这 种分立的立场 : 其中有些方案适合于适应或调节幼儿的身心 节奏 , 有些方案则适合于适应或调节教学活动的节奏 。 当然 , 我 们没有必要在实际的行动中 , 去硬性地排除二 者重合交叉 的可能性 。 实际上 , 二者是可以重合交叉的 : 它们 都是一种有节奏的活动 ,这 种有节奏的活动 内在固有一种停 顿 、 间歇 、 插曲的性质 。 二 、 结构分析 1 . 两种节奏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之所以需要过渡环节 , 一是为了适 应幼儿日常 身 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 ; 二是为了适应日常 教学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 。 在我们目前的幼儿园生活中 , 这两种需要所引起的过 渡 , 在实际的过渡环节中 , 既有机地交织结合在一起 , 又有着 彼此的区别 。 2 . 重合 二者的结合目前体现为教学活动更替的节奏同幼儿身 心活动更替的节奏是人为地重合的 , 并且由前者来决定后 者 , 同时借助于后者来实现前者 。 三 、 原则和方向 我们根据目前整个幼儿教育乃至宏观的大教育改革的 精神 ,也 根据我们平常在一些幼儿园和一些教师那里 所见到 的灵活处理的场面 , 从另一个完全不同 的视角提出 : 我们不仅不应当单纯减少过渡环节的时间 , 而且要在许 多场合中适度延长过渡的时间 ; 我们不仅不应当将过 渡环节 变得紧凑和有效率 , 而且要使它 的节奏适当地松缓下来 ; 我 们 不仅不应当硬性地紧缩过渡环节中的两种节奏 , 而且应当 将它们分隔开 , 使它们实现一种交叉的和部分重合的关系 , 而不是完全或基本重合的关 系 。 在这一转变中 , 所发生的深层的机制 是 : 我们将一日生 活中进行不同环节转换的主体 , 从教师的控制转向了幼儿自 己的调节 ; 我们将整个课堂生活的风格 , 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 如果是教师的控制 , 我们将强调行动的效率 ; 如果是幼 )L的 调节 , 我们将强调心理的流畅和连贯 。 这一点 , 为我们上述的假设提供了理论的说明 , 表明了 我们的立场和根据 。 那么进一步从具体的现实来说 , 这样做 DOI: 10.13861 /ki .sece.2004.02.003 有什么好处 ? 具体如何来操作 , 教育教学研究 四 、 行动和价值 我们根据实际的课堂观察 , 分析和总结出如下对待和利 用 “ 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渡环节 ” 的方式( 关于具体的 时 间长度 , 我们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 只能提出一个总体的 “ 适 度延长 ” 的原则 。 至于说这个时间到底要多长才合适 , 需要有 更多实践的行动研究来加以探讨 。 目前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 这个时间必定是因情境而异的 , 是不能够 一概而论的 ) , 以及 这些措施对于幼儿而言 , 所产生的现实的学习 、 发展或 生存 的价值 。 下面这些行动方案和价值 , 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普遍的方法 , 是因情况而异的 , 其原因 即在于上述两种不同 节奏的交叉存在所导致的 、 有交叉的差别 。 t 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 的 ,所 以其中幼儿的 自主调节又是在教育因素规范下的 自主 调节 。 这种自主调节 , 一方面给了幼儿各自不同 的个性以相当 的空间 , 使它们能够得以存在 , 得以表现和发挥 。 由此 , 幼儿 园的生活对子幼儿而言 , 就因少了一些刻板 、 僵化 、 赶鸭子 上 架的意味 , 少了一些制度化的压力 , 而增 加了人性的成分 , 增 加了家庭般的随意与温和 。 另一方面 , 它也从根本 上改变了 “ 过渡(转换) ” 一词的含义 , 使它 由人为的过渡转变为自然 的过渡 , 即 由主动的 “ t a n s fe r ” 转变为 自动的 “ f l o w ”。 2 . 在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渡环节中 , 教师可以通过 一些积极的手段来实现它积极的教育价值 过渡环节的自然性 , 是人为的自然性 , 即艺术的 自然性 。 有许多的小窍门和小 “ 伎俩 ”,可 以帮助教师将过渡环节中被 浪费的时间 , 充分积极地利用起来 。 ( 1 )讲故事 培养幼儿的自主生活能力和 霍 举夔 渡环节 , 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不同 幼儿不同的行为风格 、 活动节奏 以存在的空间 , 并且使他们能够 有相对比较充分的余地来进行自 主的安排和 调整 。 如下面的案例 每天上午的区域活动之后 , 幼儿陆续到餐厅吃早点 、 喝 牛奶 。 先到的先喝 , 后到的后喝 。 喝 完牛 奶到后面的集体教学之间 , 是一 个在教室里自由玩玩具或随意活 动的过渡环节 。 喝完牛 奶的孩 子可以自己去 玩从家里带来的玩具 , 或 者和别 人交换着玩 。 有两三 个小 朋友一 直是喝得 很慢的 , 比最先喝完 的要迟约十 分钟之久 。 看着别人在很喧闹地 玩 , 他们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 只管 自立的生活习惯 , 是寄宿制幼儿园 的一个工作重点和优势所在 。 因 此 , 每次在向洗澡过渡的环节里 面 , 教师会安排幼 儿自己整理各自 的衣物 。 孩子们整理的速度有快有慢 。 教师在提出要求之后 , 任由孩子们 自己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 她本人则 坐在教室里的一块空地上 , 拿着一 本图画书 , 等待着整理完毕的孩 子 们陆续过来 。 保育员在其中做一些 辅助工作 , 偶尔也会给能力差的幼 儿帮一点小忙 。 有的孩子整理完后听到教师 的招呼就围过来了 。 旁边约莫有四 五个人的时候 , 教师就开始讲了 。 讲的过程中不时地和周围的孩子 进行一些沟通 , 时间充裕的话 , 讲 完之后还会搞一点讨论 。 其间不断 慢悠悠地 、 若 有 所 思地 、 安安静静地在几乎人去厅空的餐厅 里吸饮 。 教师在活动室里和吃喝完的孩子们 一起玩 , 有说有 笑 。 保育 员则照顾这几位慢性子的孩子 , 也不大催促 , 且任他 们这样放松随意 。 大约又过了五六分钟时间 , 这最后几位终 于也喝 完了 , 放好杯子 。 像是才想起来似的 , 赶紧收拾餐具 、 拿玩具 去玩了 。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课堂观察 , 200 0 年 。 ) 我们在这里适当延长过渡环节 , 并且将过渡环节中的节 奏 , 由教师的安排转换为幼儿的自主调节 , 幼儿的活动也成 为在有一定规则和 一定时间进度的教室生活中所进行的自 我活动 。 由于环境因素 、 同伴影响的存在 , 以及教师的某些暗 示和诱导因素的存在 , 幼儿的自我活动不可能是放任无 羁 地会有一些感兴趣的孩子 中途加入进来 。 教师所讲的故事 , 不一定总是新的 , 它也可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或曾经 听过 的 , 但是孩 子 们所沉浸于其中的是欣赏的过程 , 而且不论多 么熟 悉的故事 , 在教师的重新阐释中 , 在师生和生生之间随 机的互动中 , 总是会有一些和以前不同的地方 。 所以 , 有些孩 子虽然中途插进来 , 却没有姑碍他们和别的孩 子 一样津津 有味地欣赏 。 有的孩子则选择 了其他的事情 : 和朋友聊天 、 玩玩具 、 看 自己的 图书 、 或者做一点其他的时间不 长的小活动 。 一时间整个教室里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活动形式 , 但是气 氛却很温馨 , 每个人都从容不迫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 而且在 这凌乱里面 , 倒是有另一种井井有条的秋序呢艺(上海宋庆龄 幼儿园课堂观察 , 20()o 年 。 ) 故事之所以能够适合于这里的需要 , 我们以为是由于故 事和游戏一样 , 本 身 不是正式的教学活动 , 但 又可以实现一 定的教学目的 ; 而且它们在体裁上 、 篇幅上可以进行自由的 选择和调整 ; 最后还因为它们都是现成的教学资 源 。 (2)做游戏 下面的这个游戏 , 仍然没有改变上 述两种节奏硬性重合 的状况 , 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值得我们借鉴与推广 。 教师让十个孩子逐个躺在地毯上 , 离开墙壁有 1一2 米 的距离 。 教师和剩下的孩子 一边唱歌一边根据歌曲的节奏和 内容做动作 : Th e re w er e ten (n in e 、 eih gt , )in t h e b edand litt l eone said: (此处 重音) “ro ll ove r ,ro l l over . ” 50 rhey al lrol led o ve r an d one f e ll ou t: (重音) “ban g , , - 躺在地 上的孩 子随 着歌曲开始在地毯上向墙壁方向轮 番滚动 , 唱 到最后一 个字 时滚在最前面的幼儿用力拍击墙 壁 , 然后他站起身 , 一个人去洗手方便喝水 。 教师将躺在地毯 上剩 下来的孩子整理好 , 然后和坐在旁边当观众的孩子 一起 用英语点数所剩孩子的数目 。 然后重新开始一轮 , 歌曲中的 数字依所剩数目而变化 。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课堂观察 , 20 00 年 。 ) 这里的决窍 , 是教师将过渡环节中的等待 , 替代转化成 为了游戏中的等待 ; 但是过渡环节中的等待是 不合理等待 , 而游戏中的等待却是合理等待 , 是 “ 轮流 ” 这一规则所提出 的 , 必然要求 。 所以通过这 一巧妙的 “ 移花接木 ” 技术 , 教师就将 矛盾消除于无形之 中了 。 同时这种消 除并不只是消极的转移或减少 , 因为一切由 教师有意识地加以选择和设计的游戏 , 都具有(或应当具有) 积极的学习 、 发展和心理体验的价值 。 上面的游戏对于小班 幼儿 而言 , 里面包含了数数练习 、 英语教学 、 秩序和 轮流的规 则培养等价值 。 (3)自由谈话 科学的教学工作 , 在许多 方面都要注意收集幼儿相关的 经验基础 , 了解他们在有关方面的兴趣 。 其中一个十分有效 的方法 , 就是 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的 、 有一定主题的 、 但同时 又是 发散性的 、 自由联想性的谈话 。 这种谈话除了应有一定 的主题这 一限制外 , 在其他方面都是很随意的 。 比如它可以 随时开始 随时结束 , 它只是通过过程来达到了解的目的而不 要求任何明确的结论 , 等等 。 除了上述小活动以外 , 教师还可以在过渡环节里随机地 穿插 “ 讲一 些笑话 ”,和 幼儿一起 “ 猜一 些小谜语 ” (这种行 为可能 主要在大班进行),或者 . 做手指游戏” 等等 。 我们 不难看到 , 上述所有这些穿插在过渡环节中的小活 动 , 有许多的共同点 , 例如它们都不是正式的教学活动 ; 它们 的进行过程是轻松随意的 、 场面是活泼的 ; 它们都没有固定 的时间 、 空间和 人员 的要求 , 所实行的是 姜 太公钓鱼 , 愿者 上钩 ” 的自愿参与原则 ; 它们都有着教师有意识渗透的教育 意图在内 ,但是又 不是一定要追求一个明确的结果 ; 它们都不 是线性的 , 可以重复 , 也可以随时 中断 。 3 . 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 渡环节 , 有利 于教师进行现场 的设计 、 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处理措施 这种情况 , 特别针对的是 , 当过渡之前和之后的两个活 动是 紧密相关 , 并且后一 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自然 延伸 、 扩展或总结上升的时候(如区域讲评和 游戏讲评) 。 我们在前一 阶段的教学行为研究中 , 发现一些教师的区 域讲评活动同前面 的区域操作活动有脱节的现象 , 或 者区域 讲评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和深化区域操作的 内容 。 我们在 此基础 上提出教师进行现场设计的必要性 , 并且尤其 指出 , 在 区域操作活动同 区域讲评活动之间 的一段过渡 环节 , 可以被 教师用来进行一些现场的设计准备 、 与幼儿的个别交谈 、 以 及在把握教室全局的情况下有重点 、 有针对性地准备后面 的 活 动 。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教学行为研究 , 2 ( )0 1年 。 ) 这里面的许多事情 , 都是需要教师的直觉判断能力 的 。 而这种直觉 判断能力是否准确有效 , 极大地依赖于教师通过 各种旁观的和参与式的观察 , 所了解到的各种整体的或局部 的现场信息 。 这 些观察和了解 , 就需要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 , 统筹安排可以 “ 挤 ” 出来的时间 。 4 . 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过渡环节 , 在整个相对比较正式 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 是教和学的时间和 空间 的空隙里的花 絮 , 这花絮可以被积极地建设成为幼儿积压的某种心理能量 的释放空问 、 成为不同学习风格的活动之 间的铺垫和 过渡 由于在幼儿园整个大的活动背景中特殊的地位 , 过渡环 节是有它特别的性格和味道的 。 过渡环节是行程中间的 “ 骚站 ”, 它是中转的 , 衔接的 , 过渡的 , 也是休 息调整的 ; 它是非正式的 , 它是闲散的 , 它是自 由活泼的 , 它是容许喧闹与幽默的 。 我们在一 次教学行为研究活动的 实地观察过程中 , 得到 一个意外的收获 : 一位教师在区域操作 和区域讲评的中间过 渡环节中 , 使用录音机播放的音乐作为过渡的信号 。 她当时 在忙碌地准备后面的讲评活动的时候 , 不经意间将录音机的 音量调得大了一些 。 她本人没有注意到这一意外 “ 干扰 ” 在 孩子们 中间所产生的反应 , 而我们这些 旁观者 却很清晰地感 受到了 : 孩 子们受了音响的刺激 , 一下子变得格外活泼起来 。 这些被托养在具有上海地域文化的寄宿 制幼儿园里的孩 子 , 平 日里是规矩约束惯了 , 难得有一些 “ 撒野 ” 的机会 。 然而这 一个偶然的场合 , 使我们 看到 了我们的教育在整体的构成上 所存在的偏差 , 也看到 了过渡环节对于松驰幼儿的生活压力 和学习压力 , 回 归他们的本性的价值 。 (上 海宋庆龄幼儿园教 学行为研究 , 20 0 2 年 。 ) 我们之所以特别 强调过渡环节所具有的这种价值 , 除了 过渡环节上述的个性之外 , 还因为它相对于整个幼儿园 的一 日生活 , 本来就具有游离的 、 边缘的性质 , 而且 : ( 1)由于其过 渡的性质本身就是不稳定的 , 所以在过渡环节中可以允许风 格完全不同的活动的存在 ; ( 2 )过渡环节相对于整个的一日 教育教学研究 生活而言 , 其 时间是短暂的 , 类似于中小学里的课间十 分钟 。 说到课间十 分钟 , 我们 反倒是要向中小 学学习呢 。 因此 , 在上面的案例中 , 我们针对当时的反应 , 给教师的 建议是 : 教师可以在过渡环节里有意识地制造一 些混乱的 、 喧闹的因素 , 允许甚至鼓励幼儿的某些无拘 无 束的行为 。 我 们以 为 , 这些事情虽然都是细节 , 但是它们对于幼儿整体的 健康个性的发育 , 或许并 不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点缀吧 。 5 . 过渡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和幼儿 , 在一 定程度 上和在某 些方面建立起积极的连续性 教师可以借过渡环节来了解一些情况 , 来进行一 些针对 性的 、 个别的 、“ 补课 ” 性的指导 ; 而幼儿也可以惜这 个空 间来 完成一些他在前面的活动 中没有完成的活动 , 或 是做一 些调 整改进 。 人们有一个观念上的误区 , 即一次活动的完成 , 一定 要在当场进行 。 也就是我们原来一直所提倡的 : 做事情不 能 半途而废 , 不能留下尾巴 。 我们反 对这种观点(理由知下一节 所述) , 主张幼儿可以跨 时间段来完成和 丰富他的活动 , 主张 在一次时间里幼儿也可以 留下 一点尾巴 , 以备后 期的补充 完 善 , 而不是迫于时间的紧张草 草收场 。 对于这 种补充 和完成 , 过渡环节不是 惟一的空间 , 但它 却是一个非常灵活也非常重要的空间 。 验 , 即在 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 内(如1 ,卜时乃至一 个半 天) , 给幼儿提供一定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和可以选择的项目 , 由他 们自主选择按照怎样的顺序和方式来完成这些任务和项目 : (3)在一个过渡环节中同时存在着许多转换程序的情况下 , 教师可以将这些程序的具体完成过程一并交由幼儿自己来 完成 , 由于市场的 自主调节倾向于导致分流 , 借助于这种 分 流的机制 , 就可以大 大地减少纲要所讲的 “ 集体行动和过 渡环节 ”,减少 教师的组织和 管理工作 。 3 . 不搞一刀切 , 允许差异和独立 如果一段时间内有两个 基本程序是 必须要完成的 , 另有 八个项目是可以自 由选择的 , 同时还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允许 幼儿做某 些没有提上日程的活动 。 那么在传统的教学背景 中 , 它所要求的是所有幼儿都依次完成所有提上日程的程序 和项目 , 并且它所要求的只是形式上的完成 , 至于这 种完成 给幼儿带来怎样的学习 、 发展或积极的体验 , 是它所无 暇顾 及的 。 然而调整后的过渡环节中 , 与我们 整 个教育改革的精神 相一致的是 , 它只作必须的 、 最低限度的要求 。 也就是说 , 除 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以外 , 其他提上日 程或不在 日程之 中的事情 , 都可以任由幼儿选择 。 他可以选 择做或不做 , 可以选择以这种方式或那种 方式做 , 可以选择 做这件事情或那 件事情 。 案犁薪 五 、 价值功 能分析 通过如上所述的适当延长和 转变 , 为什么能够起到如 上 所述的作用 。 我 们如何来解释和保证这种作用的发挥? 1 . 统筹安排 传统的集体教学 , 不论从 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 , 也不论 从 哪一 个方面和哪一 种 形式来看 , 它所遵循的是 一种机械工 业的 、 线性的逻辑 , 贯穿其中的是一种单向传递的思维方式 : 人们一次 只 能做一 件事情 ; 如果单位时间内有许多事情要 做 , 那么人们只能通过提高效率的方式 , 尽可能经济有效地 、 逐一地 、 依次完成所有的事情 。 经过适度延长和调整后的过渡环节 , 其内在的 、 深层的 世界观或工作机制是人们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 同时思考和 同时 处理许多事情 , 并且通过合理的分工 , 通过有机的分解 和衔接 , 来 提高行动的效率 。 人们 不 必要等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电商营销方案设计
- 珍珠奶茶的营销方案策划
- 减肥水果营销策划方案
- 钢筋工程质量管理
- 酒店网站建设方案咨询
- 咨询方案的总结
- 钢箱梁施工方案整改
- 建筑方案设计资源包括哪些
- 跑步健身活动方案策划
- 人工智能技术与AIGC应用 课件全套 第1-8章 认识人工智能 - AIGC 的发展与展望
- 2024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 虚拟服装培训教程课件
- 2025年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非车主押车借款合同范本
- T-CES 153-2022 电力巡检无人机边缘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 GJB2220A-2018 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饼、环坯规范
- 《中国金融学》课件 第4章 信用形式与信用体系-课件
- 康复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招标及采购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5年反洗钱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医院三基三严试题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