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世本》研究及《作篇》名物释证.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世本是一部重要且可信的先秦古籍,其内容以记载上古帝王及贵族的世系宗传 为主,同时记载帝王及贵族的居住、发明、谥号等情况。虽然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多有征 引,但是对世本专书的研究却较为冷清。齐思和、王玉德等先生有专论进行考证及 研究,成果颇丰。陈梦家、张孟伦等先生也有简要论述。孙海波先生在3 0 年代进行了 居篇重辑工作,颇具开创性质。 本文以世本专书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作者、成书时代、流 传情况、后世辑本、学术价值等几个方面对世本专书进行研究,其中分别简论学界 各家关于本书作者的说法;粗略勾勒世本从周代至宋元的流传情况;用列表法对清 代学者的辑本进行对比分析,并作简要评价。 第二部分选取世本中的重要篇章作篇进行专题研究。具体做法是以清代学 者茆泮林辑本为底本,参照世本八种所收王谟、雷学淇等六家辑本,对作篇正 文逐条进行文句校订、引书比勘及名物释证,用文化学视角及文献学方法及进行疏理, 同时参考考古发掘资料进行研究,力图为后世作篇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平台。 关键词:世本:作篇:作者:流传:名物释证 a b s t r a c t t h ec i ,堙咖d rt h ew o r 腽r e c o r d s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e m p e r o r si na n c i e n tt i m e sa n dt h e p e e r s b i o g r a p h y , w h i c h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a n da u t h e n t i c i tn o to n l yr e c o r d st h e i ra c t i v i t yi n e v e r yd a y , b u ta l s or e c o r d st h e i ri n v e n t i o n sa n dt h e i rp o s t h u m o u st i t l e s a l t h o u g hal o to f s c h o l a r sh a v eu s e di ti nt h e i rc o m p o s i t i o n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b o o ki sn o te n o u 曲m r o is i h e a n dm r w a n gy u d ee ta lh a v eh a ds o m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a b o u t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i t b e s i d e s m r c h e nm e n g i aa n dm r z h a n gm e n g l l 1 2a l s oh a v eb r i e ft r e a t i s eo fi t a n dm r s a nh a i b oh a s c o m p i l e dt h es e c t i o n so fh a b i t a t i o ni n1 9 3 0 s ,w h i c hi sc r e a t i o n a r y n i st h e s i sm a i n l yr e s e a r c h e dt h eo r i g i no ft h e ,c r l d w h i c hh a st w o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t h ea l l t h o ra n dw h e na n dh o wd o e st h eb o o kg or o u n d ,a n d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 s a b o u ta l l t h o r si d e n t i t yo fe a c hs c h o l a r t h et h e s i sa i s oh a sb r i e f l yd e s c r i b e dh o wt og or o u n d f r o mz h o ud y n a s t yt o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y u a nd y n a s t y a n di th a saf o r i l lt h a tm a k e sa n a n a l y s i st oc o n t r a s tt h eb o o ko fq i n gd y n a s t y n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s e c t i o n so fc r e a t i o n i tu s e ds i xk i n do f 髓eo r i g i n 硝t h ew o r 腽a sr e f e r e n c e a n di tg a v en o to n l yt h ee x p l a i n i n go fi n s t r u m e n t sb u ta l s ot h e r e v i s i o no ft h es e n t e n c e s i naw o r 出t h i st h e s j so f f e r e dal e g i b l et e x tf o rt h e0 t h e rs c h o l a r st o g oo n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g r e a tb o o k k e yw o r d s :t h eo r i g i no fw o r m g or o u n d ; t h es e c t i o n so f c r e a “o n ;a u t h o r e x p l a i no fi n s t r u m e n t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咀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盟胁 ) ,例形、f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 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二鱼丛 日期:趔! :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五! ,b 电话: 邮编: 引言 世本是一部记载上古帝王贵族世系宗传的史籍。世,指代、世系;本,指根基、 起源。唐朝时,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曾改称世本为系本。世本一名,始见于 周礼春官小史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郑玄注引郑众说“谓 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唐人贾公彦疏日:“天子谓之帝系、诸侯谓之世本。”【1 l 世本作为重要且可信的先秦古籍,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多有征引,然而对世本 专书的研究却较为冷清。清儒作了辑佚工作,但诸家辑本或体例不尽人意,或注文欠佳。 今人齐思和先生、钱剑夫先生、王玉德先生有专论进行考证及研究,成果颇丰。陈梦家、 张孟伦、吕幼樵、卢贤中、郑超、陈建梁等诸位先生则仅有单篇论文进行概述或简论。 孙海波先生在2 0 世纪3 0 年代所作的世本居篇合辑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值得一 提。但相比于左传、国语、竹书纪年等先秦重要史籍,世本仍缺乏全面研 究,许多课题也见于计划,而未见成果。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状况作粗略总结。 第一章、世本研究 一、世本的作者问题 研究世本,首先遇到便是作者问题。汉书- 艺文志记载:“世本十五篇。 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春秋时诸侯大夫。”这个记载稍显模糊,对于作者是谁说得也不 明白,只能推断春秋之后的史官所作。张舜徽先生在其汉书艺文志通释中明言:“此 书史为战国史官所纂辑,经秦汉时人整理成编。”【2 】 汉代以后,史志及重要典籍所著录及征引的世本约有九种: 作者著录情况 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 旧唐书经籍志:“世本谱二卷。”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世本别录一卷。” 刘向撰隋书- 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 宋衷撰 新唐书- 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 旧唐书经籍志、:“宋均撰帝谱世本七卷。” 宋均撰( 注) 新唐书艺文志:“宋均注帝谱世本七卷。” 王氏注新唐书艺文志:“王氏注世本谱二卷。” 司马贞史记索隐:“孙氏注系本。” 孙氏注 孔颖达五经正义:“孙氏注世本。” 左丘明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秦汉之际“好事者”刘知几史通外篇古今正史。 战国末年赵国人张澍辑( 世本) 序以及陈梦家世本考略。 下面就几种代表性说法做简要考辨: ( 一) “古史官”说 此说出自汉书艺文志。 汉志说世本为“古史官所记”。司马贞史记集解序索隐中引刘向之 言,云:“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记也。” 3 1 我国古代很早就设有史官,史官 掌祭祀,兼记言记事等,记载帝王及诸侯谱系也是史官的职责。周礼春官小史“掌 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郑玄注日:“系也,谓帝系、世本之属也。小史主定之, 2 瞽蒙讽诵之”。周礼成书虽然比较晚,而且书中还加进了一些作者们理想化的、想 象的东西,但一般地说,它反映了周代制度的某些情况,不能一概否定。这早谈到的小 史、瞽蒙的职掌,还可以在其他先秦古籍中找到旁证,如国语的周语上和鲁 语上多次说到“工史书世”,“叟赋瞽诵”,“瞽史教诲”,说明周礼所云瞽史 掌世系谱牒之说并不是虚构。 周礼春官中所谓“帝系世本”,应该就是世本之类的谱牒书籍,所谓“主 定之”,应该就是这一方面的典籍由小史进行编写及掌管。历代史官的记载累积下来, 就为世本的成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秦嘉谟世本辑补诸书论述的“世本 为周初至战国时史官相承而作”,应该就是从这个角度说的。【4 】刘知几在史通内篇杂 述中说:“世本辨姓,著自周室。,【5 j ( 二) “左丘明”说 此说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颜氏家训书证云:“世本,左丘明所书。”自注:“此说出皇甫谧帝 王世纪。,【6 】章太炎煊书尊史第五十六也说:“盖左丘明成春秋内外传,又 有世本以为肽翼,近之矣。”1 7 张澍在二酉堂丛书补风俗通姓氏篇中有论: “以姓氏著书传后者,周则有左丘明世本之氏姓篇。”颜之推之误在于错读后 汉书班彪传文。后汉书班彪传云:“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 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日国语二十一篇。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日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 战国策三十三篇。”【8 】班彪之子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云: “孔子因鲁史 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餐异同为国语。又有世本, 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 国策。” g j - - 书文句几乎相同,“世本”二字前皆云“又有”,应该是另有人撰世本 以及战国策。正因为如此,班固在同一书中的艺文志正式著录世本时,根 本没有题“左丘明撰”,而是题“古史官记”。孙星衍在重辑世本序中讲:“称又 有者,别有人撰此书,不必左氏。若彪以为左氏撰,其子固作艺文志,何云古史官 乎? 叫1 0 】陈梦家先生在世本考略对此也进行了考证。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过 去之中国失学界中明言己见:“史学界最初有组织的名著,则春秋、战国问得二书焉, 一日左丘之国语,二日不知撰人之世本。”b 1j 张舜徽先生在致顾颉剐先生论( 周 官) ( 左传) 标题书有论: 后世必推尊为左丘明所作,亦犹言易卦者,必上攀伏羲、文王;谈周 礼者,必谓之周公所作;说诗、书者,必日目为孔子所删:莫不高远 其所从来,藉以取重于世。托古之习,千古相沿,至可晒怪! 【1 2 】 ( 三) “刘向”说 此说出自隋书经籍志。 3 史记集解序索隐引“刘向云: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之所记也。录黄 帝已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名号,凡十五篇也。7 ”1 13 j 刘向自己说世本为古史官 作,据此则可以看出,刘向一定不是世本的作者。另外,从内容上看,汉代人也不 太可能如此详细地追记上古之事,所以隋书经籍志所说的“撰”,并不恰当。隋 志同时又著录“世本四卷,宋衷撰”,一本书而言两个作者,这是不严谨的。笔 者更倾向于刘向只是整理者,其奉命校书时,见世本散乱,加以整理,就像他整理 许多其他典籍一样,合篇章、定书名。在整理世本时,变十五篇而成二卷。章宗源 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说:“刘向之撰,当是注文,宋衷撰四卷,亦注也。” 1 4 】章氏 认为刘向做注,并推断:“刘向撰是自有两本,一在周代,一在楚汉之际,皆十五篇, 故同为二卷。,【”】姚振宗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提出反对意见,并发问:“试问刘向 果有注本,何以诸书但引宋衷,不引刘向耶? ” 1 6 1 笔者也认为刘向本只是一个整理本, 而非注本,刘向的工作只是整齐篇章,确定书名。以此为前提,诸本引宋注而不提刘本 等许多问题就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正如王应麟困学纪闻所讲:“世本若不 误,则刘向必不更作矣。”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也有论述:“要其来源,出于晚周 列国时间,且经刘向之重编,亦非原始之史料也。” ( 四) “宋衷”说 此说亦出自隋书经籍志。 此说隋志首提,两唐志有所继承。隋志言一书而两个作者,笔者推测 当时果真有两个版本的世本,其中四卷本的世本可能署名宋衷,内容也自然比 两卷本要多,多出的部分可能是宋衷据他书补充的世本侠文。如果这样解释,隋 志所言之“撰”就不过分了。此种解释的依据即史记燕召公世家索隐所载:“谯 周目:系本谓燕自宣侯已上皆父子相传无及,故系家桓侯已下并不言属,以其难 名故也。按:今系本无燕代系,宋忠依太史公书以补其阙。”旧司马贞此言 谯周、狳广所见世本乃古世本,司马贞所见乃宋衷撰本。但应该指出,宋衷曾 增补世本并适当作注,并非撰作也非整理,题为“注”更为恰当。但从唐宋典籍征 引情况来看,宋衷注的世本流行很广。 ( 五) “好事者”说 此说出自唐人刘知几史通外篇古今正史。 史通外篇古今正史日:“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侯、卿 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日世本,十五篇。,【1 8 】刘说当有本于马总意林卷五 所引傅子及杨泉物理论。但与自著杂述篇、书志篇则相矛盾。顾实先生 汉书艺文志讲疏则认为当时世本有二种。世本为先秦时各国史官相承而记, 秦汉两朝又有增益,这是可以理解的,许多先秦古籍的产生、流传也大多经历这样一个 阶段。张舜徽先生在史学三书评议中表示反对:“则其书原本,必非楚汉之际好事 者所为可知。” 4 ( 六) “宋均”说 旧唐书经籍志所题宋均撰,有误,新唐书艺文志所题“宋均注”的说 法是正确的。本文将宋均归为世本的注者。 ( 七) “战国末年赵人”说 此乃清人张澍的观点,今人陈梦家先生等从之。 张澍辑( 世本) 序说:“王侯大夫谱云:孝成王丹生悼襄王偃,偃生今 王迁,是作者犹值赵王迁时。”1 1 9 1 陈梦家先生也依据相同记载,在世本考略一文中提出世本的作者当为战国 末年的赵人,并明言:“世本之作,当在秦始皇十三年至十九年( 公元前2 3 4 一前 2 2 8 年) ,较竹书纪年晚六七十年。”【2 0 】杨翼骧先生所编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 也主张世本成书于公元前2 2 8 年( 即赵王迁八年) 以前。【2 1 】 张孟伦先生在中国史学史中提出置疑:“赵王迁在位在这赵国紧急危亡终 至覆灭的时代,哪里还可能去撰修一部从黄帝以至当时具有完整体系的历史巨著 呢? ” 2 2 1 郑超先生对此也有论:“这种说法证据仍嫌不足,因为古人引用史料有事虽然 时过境迁也不加改动。比如史记赵世家中有秦拔我晋阳语,显然是司马迁照 录自赵国史料。” 2 a l 钱剑夫先生也不支持此说:“且民徒以书称今王即谓时人所作, 则史记燕世家亦言子今王喜立。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得谓燕世家非 出史迁,乃燕人所作乎? 盖史家转录旧文,失于删改,固为常事。且世本燕世系 多久已亡佚,乃宋衷依太史公书历补,而史迁必见原本,并即据之可知。知此,则 谓世本为战国末赵人所作者,尤自无据。”【2 4 】 支持此说的人也不少,王树民先生在史部要籍解题,陈高华先生等在中国古 代史史料学都有阐发。辞海则取笼统说法:“战国时史官所撰”。 关于世本的作者,除了上述提法外,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论其归属,世 本属于谱牒之书,他的核心内容是谱,我们翻看世本原文,发现其记载了帝王、 诸侯、卿大夫的家谱,并没有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士和平民、奴隶的家谱。而周代社 会是一个宗法式家族统治的社会,周谱的性质也恰恰是贵族家谱。这种贵族家谱,使我 们推测它很有可能是官修的。周代从事世系登记和谱牒纂修的机构与小史,应该各个诸 侯国、各等级贵族分别登记自己的世系并纂修自己的谱牒,王负责纂修王室的,诸候修 诸侯的,大夫修大夫的,并各自存放在自己的宗庙中,后来王室的小史到了官方甚至周 王室的支持,将各级贵族所编谱牒汇编成册,并进行整理,就成为世本,但此时应 该还未得世本之名称。世本的性质,也属于总谱。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 说:世本是“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春秋时诸侯大夫”,尽管说法看似模糊,有些不 负责任,但是或许世本的成书过程确实这样,而世本的作者也并非一人。 当然,定稿之后在流传过程中也还有后代的内容窜进去,例如古书引世本还有 “始皇帝政”( 史记卷六始皇本纪索隐。) 、“汉高祖”(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 证篇。) 等内容,就应是后人增窜的,雷学淇说:“疑皆刘歆辈所增羼。”( 见雷学淇 世本校辑卷上晋臣世。) 早就指出了这一点。这是古籍流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不能据此否定世本成书于先秦,就好象不能根据史记中有汉末的内容而否定它 成于司马迁之手一样。 附录:世本的注者 新唐书艺文志所题“宋均注”。史记索隐所题孙氏注。新唐书艺文志 所题王氏注。 有学者认为宋均注本因所注不全,故题名为帝谱世本。以作篇为例,我们 可以明显地感觉宋均的注释作用不大。如“鲁昭公作弁”条,宋均注:“制素弁 也。女娲作笙簧”条,宋均注:“女娲,黄帝臣也。”“武王作娶”条,宋均注: “娶,武饰也。”正像王玉德先生所说:“宋均注与宋衷注一样,往往擅将某人归为某 臣,多附于黄帝、尧舜的麾下。对具体的史实却注得很少,他们留给后人的可取之处是 不多的。”【矧 史志目录著述皆不载孙氏注过世本,旧籍也少有征引,但史记三家注多次 提到,史记楚世家集解明言孙氏名孙检。孙氏注文的内容,现在已难窥其全貌。 翻检辑文质量较佳的茆泮林、张澍、雷学淇辑本,茆本无孙氏的注文,张本、雷本也仅 一处引,即“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可见孙氏注文较少,流行不广,亡佚较早。因此,我们说孙氏注文对后世影响不大。 王玉德先生推测注家王氏是两唐书之间的人。我们也无法得知史志为何记载如 此简略。余嘉锡先生古书通例结合汉志有论,但唐书较汉志为时甚晚, 不知缘何记载不精。 宋均、孙氏、王氏诸家注本,可能还对世本作了一些增益推广,所以颜之推所 见世本中有汉高祖。孙氏、王氏注文影响极小,宋衷、宋均注文作用不大,所以诸 如王玉德先生等学者呼吁应该重新为世本作注。笔者于国家图书馆检索到兰州大学 敦煌研究所2 0 0 3 级博士生,郑炳林教授的高足金身佳作了茆本的整理本,但原书未见, 不知是否新注。本文第二部分也结合考古发现及民俗资料尝试对作篇进行名物释证。 二、世本的年代问题 和成书年代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世本所记录的时代。唐以前的著述有三种 不同的说法: 第一,史记集解序、史记索隐引刘向语,认为始于黄帝,不言止于何时。 2 6 1 第二,汉书司马迁传赞、汉书艺文志、后汉书班彪传认为始于黄帝, 止于春秋。 第三,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认为录自古帝王公诸卿大夫世系,终乎秦末。 对此问题,我们这样认为,世本自被小史汇编成册后,在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 6 改动,所增的内容不易辨别也不能成为断定世本成书的依据。此处我们具体以作 篇为例,看看世本所记载的时代。根据质量较高的茆本,其记录了从传说时期的 燧人氏到周代的发明创作。其中很多早期的g u 甫r j 都应是附会,无法考证记载的上限。而 下限方面,王玉德先生根据“黄帝”这个名字的出现并流行于战国,以及与战国末年成 书的吕氏春秋、荀子等书多有雷同,而断定作篇成于战国末期,也还有待考 证。尽管例如篪的器物,根据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是战国时期,但是也不能认为战国之 前就没有篪,以及“苏成公作篪”条有误。茆本明言载至西周,但是以兵器为例,我们 并没有看见作篇讲剑的发明者是谁,也没有附会到哪个名人身上,这么重要的兵器 为何作篇不载呢? 是西周时没有剑么? 1 9 5 6 年在陕西张家坡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青铜 剑,尽管短,但具备剑的特征,所以学界认为西周有剑。那么我们就能说作篇成书 于西周以前、记载的事物都是西周之前的么? 当然也不行。我们只能推想,当时作篇 创作之时,剑由于在以战车为主的战争中不太适用,所以并非重要兵器,作者也没有把 它收入作篇这部技术辞典性质的书,而像当时战争中运用较多的弓、矢、甲则作 篇有收。 综合分析历代有关世本的记载及考证,可以认为世本所记录的时代至西周 时期,最迟至战国时期。当然,定稿之后在流传过程中,零星内容为汉代之后学者所附 益,例如古书引世本还有“始皇帝政”、“汉高祖”等内容,就应是后人增窜的, 雷学淇说“疑皆刘歆辈所增羼”,早就指出了这一点。这是古籍流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我们甚至敢断言增羼者绝非刘歆一人。我们不能据此否定世本成书于先秦,就好象 不能根据史记中有汉末的内容而否定它成于司马迁之手一样。 三、世本的流传情况 从诸侯、大夫的家谱记载到小史汇编成册成为专书,这应该是世本流传过程的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包含了世本的整理、注释及散佚的过程。西汉刘向董理群书, 校正是书,并在别录中为其正名为世本,这就为后世的宋衷、宋均等人的注释、 补正工作提供了平台。东汉时,汉书艺文志春秋类著录世本十五篇。至唐 代编纂隋书经籍志,著录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又另有刘向及宋衷注世本 二卷及四卷。这些我们都归于汉魏以至北朝之世对世本的增补和注释。 唐宋时世本逐渐散佚,历史上最后一个直接从原书中引用世本文字的,是 唐代中叶写史记索隐的司马贞。然而司马贞看到的世本也不是全本。他说:“按 今系本无燕代系,宋忠依太史公书以补其阙,寻徐广作音尚引系本,盖近 代始散佚耳。”【2 7 蟾此来看,宋衷曾依史记补过世本的“燕代系”部分。徐广 为南朝刘宋人,当时世本尚完整,其中也包括宋衷所补上的“燕代系”部分,到了 司马贞对才发现部分散佚了。 比司马贞早3 0 0 余年的沈约看到的世本也不是全本,玉海卷五四引中兴 书目:“沈约谥法十卷。案约序:大戴礼及世本旧并有谥法。叫捌 7 他所说“旧并有”应该是说他看到的世本已没有谥法了,此时已经部分散佚, 而所散佚的部分并非核心的帝王、诸侯、卿大夫谱,而是记载贵族们谥号的谥法篇。 苏洵就是这样理解的,玉海卷5 4 引苏洵谥法总论说:“约之时已不见于其书。” 2 9 1 可见到南朝时书中的谥法部分又遗失了。苏洵在嘉佑集谱例中感叹:“盖自 唐衰,谱牒废绝,士大夫不讲,而世人不载。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 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1 3 0 1 宋朝的罗泌在路史发挥论及谥法时说:“故今 周书有谥法一篇,颇为简要犹不见世本、大戴之所载。”可见至宋, 此篇己不见。清人辑本中,王、孙、陈本无此篇,张本仅存篇目无正文,雷本辑文三条, 茆本五条,秦本此篇是据周书谥法补,非世本旧貌。 世本其他部分在宋代尚能见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宋衷等人之注本, 此外世本也曾被广泛地引用以校注如尚书等其他古籍,仅史记的集解、 索隐和正义,引用世本文就达2 0 0 余处。到了北宋初年,太平御览也引 世本4 0 余处,而且不少是整段采录,首尾相接。崇文总目虽然没有著录世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世本的亡佚,何况崇文总目氏族类云:“( 姓氏) 其源流次 序,帝系、世本言之甚详。”p 1 】可见当时世本并未亡佚。宋人著作中,郑樵 通志氏族略、王应麟玉海、氏族急就篇等都有不少征引,陈彭年、吴淑、 祝穆等人也有引,而且比唐代学者征引更多、更全面。我们可以推断,当时世本并 未亡佚,并不能完全依靠目录而断定古籍的流传与存亡。但也有学者反对通志、氏 族急就篇等书所引,王谟序录说:“罗泌路史国名记、郑樵通志氏族 略、王应麟氏族急就篇注,犹多引世本,其果得见原书与否,无可质究。”p 2 钱剑夫先生更是明言:“足证路史、通志所据者,已非原书。”【3 3 j 南宋高似孙史略卷六世本日:“世本叙历代君臣世系,是书不复见, 犹有传者,刘向、宋衷、宋均三家而已。予阅诸经疏,惟春秋左氏传疏所引世本 者不一,因采掇汇次为一书,题日古世本。” 刈许多学者据此称南宋时世本完 全亡佚。但是,从高似孙并没有直言世本亡佚了,他所辑的古世本,或许正是 为了区分刘向等人的注本而得名,这又恰恰说明当时世本仍存,没有失传。高似孙 所见之本倒有可能讹误较多且附会他说,征引不足为信,所以他自己动手从古籍中进行 辑佚工作,我们可考的世本最早的辑佚者应该是他。朱熹晦庵文集卷6 4 答巩 仲志书云:“世本旧闻先人说家间亦尝有之,以兵火失去,然则世间亦须尚有本。” 可见朱熹也认为世本未亡佚。王玉德先生根据明代嘉靖年间郑晓著书多引世本, 同时代的陈士元著书征引世本1 2 8 次,推测宋元以后,世本可能尚存孤本。梁启 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 二) 辑佚书中“因郑樵 及王应麟尚及征引”而推断:“其书盖佚于宋、元之交。”【3 5 】齐思和在黄帝之制器故 事中也讲:“自元以来,其书渐佚。”【3 6 】 关于世本的流传,王玉德先生在( 世本 悬疑丛考总结世本可分为三 个重要的本子即先秦时期用古文抄写的古世本、楚汉时期好事者有所增补的世本、 汉唐间定名并略改内容的世本。陈建梁先生在( 世本) 析论一文中肯定了王玉德 r 的方法,但对所谓三个“不同”版本的世本,陈先生则认为:“三本( 或言诸本) 之 主要分野,实际上并不在于其内容上有何矛盾或相左,而反在于各本写定之时代下限各 有不同曾经好事者增入史料,然而此楚汉间之本原来就保留了不少古 世本之骨干与体系( 其或已包含了整部古本在内) ,此转史籍与文献流传时实为常 有之事。” 四、世本的后世辑本 在上文中我们说到,文献可考的最早辑录世本的学者是南宋高似孙,但是他的 辑本也未流传至今。明代澹生堂祁氏也抄辑过世本二卷,未刻,原稿底本被清人孙 星衍收藏,后归秦嘉谟,我们见到的秦嘉谟辑本和孙冯翼辑本,都包含了祁氏的成绩。 清代辑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从事世本辑佚的,就有十余家。钱大昭、洪 饴孙两家辑本未刊刻流行,但孙冯翼得到钱本,并在孙星衍的帮助下重辑世本:秦 嘉谟得到洪本,并在其基础上完成现存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的的世本辑本,但 秦氏却掠人之美,埋没祁、洪的学术成果,实不可取。据孙启治、陈建华编古佚书辑 本目录,1 3 7 清人辑本现存的共有十种辑本,除世本八种所收八家外,还有: 世本一卷,( 清) 沈清瑞辑,上海图书馆藏清吴翌凤抄本。 世本一卷,( 清) 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史编总类。 沈清瑞辑本,笔者未见,古佚书辑本目录称此本“大抵不出诸本外”。而王仁 俊辑本因收在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而得见。王仁俊据祖庭广记、姓纂、姓解, 采得5 2 条,其中谱篇1 条,氏姓篇4 4 条,居篇l 条,作篇4 条,帝系篇 2 条,可补各本之缺。 王梓材本( 浙江博物馆藏4 8 卷世本集览未见。世本八种言此本意在创作, 与他本不同。四明丛书所收世本集览一卷仅有序、目、通论、缘起,无正文。) 其余七家辑本,各有所长。王玉德先生在清辑( 世本) 综论中对各本进行了较为深 入的分析。l ”j 此处参考王先生的成果,并据己见简要总结各本的优劣: 辑家丛书优点不足 王谟汉魏遗书钞二卷成书早,独立辑佚,引书忠实。过于简明,引书不多, 缺少考证。 孙冯翼问经堂丛书一卷成书较早,世本考证有资年代错乱,编排不当, 料汇编功用。引书少,缺考证。 陈其荣槐庐丛书二卷编次方式科学,对正文和注文存在不少错误,成书最 分辨较细致,广列异文。晚但非最精。 秦嘉谟琳琅仙馆十卷内容丰富,研究全面,考察原掠入之美,过分务博, 书义例,考订佚文。引书讹误较多。 9 张澍二酉堂丛书五卷逐条注释,考订颇精,引用碑引书不标卷数,辑文出 刻,订正讹误。处有误。 雷学淇畿辅丛书二卷体例完备,用比较法进行研部分辑文缺乏严谨,引 究,按语校精。书出处不实。 茆泮林十种古逸书七卷实事求是,不擅自改动原书,缺少考证,引书少,辑 引书严谨。文重复并欠佳。 对于世本的篇目,各辑佚家根据古籍征引的情况,各自疏理出大略的篇名,但 与他们辑文的篇目却有所差异。下表左侧的篇名栏是各本中分类最全的秦本的篇目分 法,随后对比其他六家之篇目。其中:表示有,表示无。 篇名王本孙本陈本秦本张本雷本茆本 三皇五 帝系帝夏商王侯大夫帝系帝系篇帝系帝王世本 周 纪 春秋列 世家王侯大夫王侯大夫谱王侯诸侯世本 公世系 传 王侯谱 大夫谱 氏姓 居 作 谥法 有篇名 总计 i 0451 0名6 实577 补充说明: 第一,钱大昭本分为作篇、居篇、姓氏篇、王侯大夫谱篇四篇。【3 9 l 第二,洪饴孙在其历代史目表中列世本为纪传体之首,对其本纪、世家、 列传、志、表均引书考证,洪氏所言志、表在各家辑本中并未见。我们知道史记中 的表是以表格的方式简明、清晰地标出谱系,但笔者认为由小史汇编谱系的世本未 必有此种先觉,而且汉唐诸家也未提有表,而且先秦时期古书写于简牍,制作表格也是 十分麻烦的工作,据此推测世本无表。 第三,王谟在序录中归纳为帝系、诸侯、卿大夫、氏姓篇、居篇、 作篇六篇,而其辑本篇目划分更细致,分为十篇( 见上表) 。 第四,陈其荣在其世本考证中说:“愚按其篇名可见者,有帝系篇,有氏 1 0 姓篇,有作篇,有居篇,有谥法篇。”h o 】但陈本的辑文中没有谥法篇, 多王侯大夫谱。 第五,张澍在其辑世本序中说:“余翻阅缃帙,有引用者辄著录之,乃集得作 篇、居篇、氏姓篇、帝系篇、王候大夫谱篇,共五篇。”1 4 1 其辑文中加入谥 法篇,有名无实,仅存按语一条。 对于篇目问题,王玉德先生总结道: “( 诸家) 分歧在于世系的分合,张澍、陈其荣把王侯和大夫的世系合在 一起称王侯大夫谱。孙本将世系( 包括帝王) 统称为王侯大夫谱。茆泮林、 雷学淇将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各自为篇。”【4 2 】 五、世本的学术价值 世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史料保存方面和体例创制方面。 第一,史料保存方面:世本中的帝系篇、王侯大夫谱是最早记载世系的 书,记载了黄帝以来至战国时期帝王、诸侯、大夫的谱牒。尽管诗经、尚书、左 传等书也不同程度地记载了一些,但是毕竟没有世本史料详细,条理清晰。世 本的史料对后世的史书,特别是谱牒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居篇在古地理方面 的价值以及作篇在古文化史方面的价值都不言而喻。正如章太炎在煊书尊史 中指出研究先秦帝系、氏姓“察诸子所说,与著于楚辞、山海经者,后先凌杂, 派别挠乱,然后知此( 世本) 其为绳矩也及以世本为权度,而亦灼然昭彻。” 4 3 1 第二,体例创制方面:世本是史记重要的来源和参考材料。史记五帝本 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所记载的人物及关系基本上与世本相同;史 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纪年与王侯谱较为接近:史记的志就是记同 类性质的史事,而世本的作篇、居篇等篇体例也属同类性质:世本以人 物为中心记载人物的宗室家谱,史记继承了以人物为中心,只是记载人物的生活活 动为内容。 另外,世本一书,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大意义。它力图从谱系、地域、创制等 角度勾勒先秦时期的整个历史过程及社会面貌,正如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过去 之中国失学界中所言:“史学界最初有组织之名著,则春秋战国间得二书焉,一日左 丘之国语,二日不知撰人之世本。”【删 六、作篇名物释证的意义( 论文第二章代前言) 按照世本作篇的说法,中国历史源头是由伏牺、神农、黄帝等圣人创造的。 由于上古圣人们的重大创新以及随后其臣子的补充、发展,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 彩。这应该也是陆贾新语道基中所谓“圣人史观”的一种表现。 1 1 从黄帝到三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的创造高峰,其范围涉及到中国古代人 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音乐体育,从制度法则到原始科学。 世本所载,可能都是一些传说,不尽可信。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作篇荒谬甚 至可笑,因为它沿袭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将发明创造归为远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 到,我国先民确实发明了这些东西,尽管名字未必准确。 我们也主张这些都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而非圣人创造。但我们也该认识到任何一种 创造都只能是少数人的,不可能一大批人同时发现一种事物、提出一个理论。我们不能 能是为了突出某一个人,便想方设法地神化他,同时也不应该否定那些推动历史发展的 少数的智者。在这个层面上,作篇很好地完成了其任务。 伴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作篇所载器物发明的年代也越来越与考古 相合,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祖先的智慧。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明言: 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最少当亦不下 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 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 诸圣勃兴,而富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 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最盛之时。后世盛称黄帝,有以也。然黄帝时之制 作,或恃前人之经验,或赖多士之分工,万物并兴,实非一手一足之烈。故知 社会之开明,必基于民族之自力,非可徒责望于少数智能之士。而研究历史, 尤当涤除旧念,著眼于人民之进化。勿认开物成务,为一人一家之绩也。【4 5 j 我们也希望前辈学者们多多从文化学视角看待和研究作篇,将我国古代科学史 的源头研究地更透彻,阐发地更系统。 1 2 一、凡例 第二章作篇名物释证 ( - - ) 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中华民国影印清刻本茆泮林龙馔精舍丛书校辑世 本( 丛书全4 8 函之第2 函,第1 6 册) 本为底本。 ( 二) 六家参校本为商务印书馆排印世本八种中的王谟辑本、孙冯翼辑本、陈其荣 辑本、秦嘉谟辑本、张澍辑本、雷学淇辑本。 ( 三) 此凡例为本章第一部分。 ( 四) 第二部分,列茆本作篇正文,标注序号。 ( 五) 第三部分,以茆本为底,列表逐条比勘诸家辑文。 ( 六) 第四部分,列表逐条比勘六家辑文出处。 ( 七) 第五部分,打乱原文序号,按照内容分为食用、衣着、器物等十二类。每类下面 先列茆本正文、注文,对没有注文的条目,依他本补充,以( ) 表明。参考前辈 学者成果,对辑文作简要名物释证。 二、作篇正文 因原本有误,参考世本八种茆泮林辑本校勘记及原书,部分正文进行改动, 本表括号内为改动后的正文。下表所作各本比勘亦以改动后的正文为底。 正文时代 1 燧人出火。造火者燧人,因以为名。( 1 燧人出火。)燧人 2伏牺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庖牺氏作瑟。瑟,洁也,使人精洁于心,纯一于行也。宓羲作瑟,l 尺二寸,四十五弦。 3 庖牺氏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具二均声。( 3 庖牺 庖 氏作瑟。) 4伏牺作琴。伏牺造琴瑟。( 4 伏羲作琴。)牺 5伏牺臣芒氏作罗。 6 芒作罔。( 6 芒作网。) 7 神农和药济人。 神农作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日富商角征羽。文王增二弦,日少宫 神 8 商。( 8 ,神农作琴。) 9神农作瑟。 农 1 0蚩尤作兵。蚩尤以金作兵器。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黄帝诛之涿鹿之野。 1 1 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1 2黄帝乐名咸池。 黄帝造火食旃冕。黄帝作旃冕。黄帝作旃。黄帝作旃,亦曲柄旃,以招士。黄帝作冕旒。 1 3 黄帝作冕。 1 4羲和占日。 1 5常仪占月。羲和作占月。 1 6后益作占岁。 1 7更区占星气。( 1 7 臾区占星气。) 1 8大挠作甲子。黄帝令大挠作甲子。( 1 8 大挠作甲子) 1 9隶首作算数。隶首作数。 2 0伶伦造律吕。 2 1容成造历。 黄 仓颉作书。苍颉造文字。沮诵苍颉作书,并黄帝时史官。( 2 2 仓颉作书。苍颉造文字。 2 2 沮诵苍颉作书。) 2 3史皇作图。史皇苍颉同阶。( 2 3 史皇作图) 2 4伯余作衣裳。 2 5胡曹作衣。 2 6胡曹作冕。 2 7于则作扉履。 2 8雍父作舂杵臼。雍父作舂。雍父作杵臼。雍父作臼。( 2 8 雍父作舂杵臼) 帝 2 9胲作服牛。 3 0相土作乘马。 3 1 胆作驾。 3 2共鼓货狄作舟。 3 3女娲作笙簧。女娲作簧。( 3 3 女娲作笙簧。) 3 4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风之身。( 3 4 随作笙。) 3 5随作竽。 3 6夷作鼓。 3 7挥作弓。 3 8夷牟作矢。牟夷作矢。笑,黄帝臣夷牟作。( 3 8 夷牟作矢) 3 9巫彭作医。 4 0祝融作市。 颛顼 4 1陶制五刑。尧 4 2巫咸初作医。 4 3巫咸作筮。 4 4巫咸作鼓。 1 4 4 5无句作磐。 4 6化益作井。 4 7舜始陶,夏臣昆吾更增加也。 4 8捶作规矩准绳。垂,舜臣。( 4 8 佳作规矩准绳) 4 9垂作耒耜。垂作末耨。垂作铫耨。垂作耜。垂作铫。垂作耨。( 4 9 垂作耒耜,垂作铫耨) 5 0咎繇作耒耪。 5 l伯夷作五刑。舜 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垂作钟。夔作乐。( 5 2 箫,舜所造。其 5 2 形参差象风翼,十管,长二尺。8 2 垂作钟。8 3 夔作乐。) 5 3磬,叔所造。 5 4乌曹作傅。 5 5鲧作城郭。鲧作城。鲧作郭。( 5 5 鲧作城郭) 5 6禹作宫室。禹作宫。( 5 6 禹作宫室) 5 7奚仲作车。 5 8夏作赎刑。 5 9仪狄造酒。仪狄始作酒醪,辨五味。( 5 9 仪狄始作酒醪,辨五味。) 夏 6 0杜康造酒。 6 1少康作秫酒。 6 2少康作箕第。箕希,少康作。( 6 2 少康作箕蒂) 6 3杼作甲。 6 4逢蒙作射。 6 5汤作五祀。户井肖中溜行,至周而七,曰门行厉户,商司命中溜。( 6 5 汤作五祀) 6 6微作裼五祀。商 6 7纣为玉床。 6 8武王作婴。周 6 9武王始作篷。 7 0暴辛公作埙。埙,暴辛公所作也。围五寸半,长三寸半,六孔也。 苏成公作篪。篪,苏成公所作,长尺二寸。苏成公作篪管乐十孔,长尺一寸,吹孔 7 1 有嘴,如酸枣。( 7 1 苏成公作篪) 7 2秦穆公作沭。( 7 2 秦穆公作沭。) 7 3鲁昭公作弁。 7 4昭公始作玺。 7 5宿沙作囊盐。 7 6卫叔文子作觐轴。( 7 6 公叔文子作祝轴。) 7 7公输作石础。 7 8韩哀作御。 7 9空侯,空国侯所造。 8 0尧作围綦。尧 8 1杼作矛。 夏 8 2垂作钟。 舜 8 3夔作乐。 三、各家辑文校勘表 诸家辑文比勘 陈本此条作:“燧人氏钻木出火,造火者,燧人也,因以为名也。” 1 秦本此条作:“造火者燧人,因以为名。”张本“出”作“作”。雷本“出”作“造”。 王本、孙本无此条。 陈本、秦本、张本、雷本同。( 陈本此条收录于帝系篇) 2 王本无“以”。 孙本无此条。 秦本同。 孙本、陈本“庖牺氏”作“宓羲”。张本“庖牺氏”作“伏羲”。雷本“庖牺氏作” 3 作“伏羲造琴”。 王本无此条。 王本、张本同。 4雷本此条作:“伏牺造琴瑟”。 孙本、陈本、秦本无此条。 秦本同。 5 陈本此条作:“芒作罗网”。 张本此条作:“句芒作罗”。雷本无“伏羲臣”。 王本、孙本无此条。 王本、孙本、张本、雷本同。 6 陈本“作”后有“罗”。秦本“网”作“罔”。 秦本、雷本同。 7 他本无此条。 孙本、陈本、秦本、张本、雷本同。 8 王本无此条。 王本、张本、雷本同。 9 他本无此条。 1 0 王本同第一句。孙本、张本、雷本同第二旬。陈本同第一、二句。秦本同三句。 1 l 秦本、张本同。 1 6 他本此条均在注文中出现。 王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传播对消费者绿色能源设备消费的影响报告
- 2025年文化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风险与防范策略报告
- 2025年影视行业工业化制作流程与质量控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热管理创新与产业链优化策略报告
- 人教版美术考试题及答案
- 环境经济学与管理科学-洞察及研究
- 民间标准借贷合同范本
- 租赁风冷螺杆合同范本
- 湖面禁止捕鱼合同范本
- 糖尿病肾衰竭疑难病例讨论
- 通信网络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 海边赶海活动方案
- 破拆技术消防课件教学
- 版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医用激光光纤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灾备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DL-T 5022-2023 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规程
- 网络安全防骗秘籍2
- 消防防护装备课件
- 高二下学期《知荣明耻+抵制劣行》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