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淮安市楚州中学金国春,考点解说,2008年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用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古代诗歌鉴赏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本节课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典型例题,导语:什么是形象?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我们应该怎样去鉴赏形象?还是让我们从高考题中去找答案吧!【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高考题分析,1.例一中的“寻常”细节是“又开封”。“又开封”是人物的动作,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鉴赏。2.例二、例三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杜鹃”又是什么形象呢?答:景物形象。3.例二中出现的“意象”、“意境”是什么意思?答: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物象(象),与景物形象相似。如例二中的“孤月”。孤,暗含诗人孤独的情感意;月,具体物象象。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的“情景交融”是关键。总结:,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形象,4.高考中鉴赏形象怎么考?请看例题的问题及答案。例一问通过人物的动作细节表达人物(诗人自己)什么感情。答案中“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点明了情感。例二要求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强调了情景交融。答案就指出了景(“片云”“孤月”)中情(“孤独寂寞”)。景语即情语。例三问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看答案可知也是为抒情(思乡之情)服务。总结:由此可见,高考考查形象侧重于让我们揣摩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因为古诗大多讲究含蓄,诗人的情感大多不直接表露,大多借助形象来表达,或借景抒情,或借事抒情(例一中生活中的寻常细节可算作事),或托物言志。所以我们鉴赏诗歌的形象首要任务就是揣摩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人物形象,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情感,5.那么,我们如何去挖掘隐藏在形象背后的诗人的情感呢?(1)先看人物形象。平时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如例一,作者思乡之情通过人物形象的“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来体现,而“复恐匆匆说不尽”又写人物的什么呢?心理活动,诗人何以“恐”?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致。“秋风”是什么描写?环境,秋风一起,木叶黄落,百花凋零,飘泊异乡的游子见此凄凉之景自然要勾起飘泊异乡的悲凉之感,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动作、心理都是正面描写人物,而环境描写则是侧面描写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景物形象(意象),正面,侧面,情感,(2)再看景物形象。例二的“孤独寂寞”之情从何得来?看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答案抓住了“片云”“孤月”的特征来分析的:“片云”的特征是“飘荡”,且诗中的“远”(作者此时也远在西南天地间飘泊,孤独寂寞是自然的事)。“月”的特征是“孤”(如同作者现在感受),形象,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景物形象(意象),正面,侧面,情感,特征,6.上面谈到分析形象要抓景物特征,那么例三中的杜鹃这一形象有何特征呢?诗中只写到了他的啼叫,和思乡之情有什么关系呢?看了答案我们都知道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假如你以前不知道这个知识你就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可见这个形象有他特定的含义的,有它一定的象征义,我们称它为象征性意象。这样的意象还有很多,如柳惜别、月思念,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我们准备了一份相关资料,希望大家课后积累。,7.其实,古诗中的意象我们可以依据它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之分为三类,除上面提到的象征性意象,还有衬托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识别这三种意象对我们鉴赏形象大有作用。如例二,片云、孤月、落日是自喻,属比喻性意象,秋风呢?秋风一起,木叶黄落,百花凋零,衬托诗人悲凉心境,故秋风属衬托性意象。总结: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比喻、象征。,形象,人物形象:肖像、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景物形象(意象),正面,侧面,情感,特征,衬托,比喻,象征,指出形象,分析特征,指出作用,揭示情感,8.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指出形象,分析特征,指出作用,揭示情感,【例四】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分析:藤、树、鸦三个意象(意象)前用枯、老、昏(特征)三个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索(哀景),烘托(作用)了内心的悲凉(情感);小桥、流水、人家(意象),显得安详、静谧、温馨(特征),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反衬)作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能享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古道、西风、瘦马(意象),荒凉的古道、飒飒的秋风、瘦弱(特征)的马儿,指明了自己的飘零异地的处境,古、西、瘦(特征)三个字同样暗示(作用)了作者悲凉的心境(情感)。此情此景沦落天涯之人怎能不断肠?,分析意境:夕阳下,一个飘零天涯的人骑着一匹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行走。周围,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描述景象)意境萧索悲凉(指出特征),烘托出(点明作用)作者内心的悲凉(揭示情感)。综上所述,我们在分析形象时以下几个步骤不能忽视:,描述景象,指出特征,点明作用,揭示情感,达标训练(加线处是步骤体现),1.阅读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回答问题。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作者在白乐天被贬之前也被贬。幢幢(chung),摇曳不定的样子。无焰:失去光焰,指灯光昏暗。试分析诗中诗人自我形象。明确:“惊”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心理描写,“坐起”,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动作描写,垂死病中坐起,说明惊的程度之深。诗人为什么如此之惊?诗人自己在白乐天被贬之前被贬,突然听到自己的朋友也被贬,如何不惊?那么惊之后呢?同病相怜,无限悲苦,暗风吹雨入寒窗是周围环境描写,正衬托了诗人的悲苦心情。,2.阅读欧阳修画眉鸟,回答问题。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注:由于守旧势力排挤,欧阳修被贬官外任,乃作此诗。问:试分析画眉鸟形象?答: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作用画眉鸟比喻自己,写出调离朝廷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轻松自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排挤他的守旧势力的轻蔑和嘲讽。(托物言志),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首联“青山”“白水”两个形象有何特征?作者用这两个形象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试分析“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四个意象?答:孤蓬、浮云:随风飘转不定,象征友人行踪不定,再着一“孤”字,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日: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班马:离群的马,喻指诗人与朋友的分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不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2.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问:本诗写出了采莲少女怎样的形象?明确:本诗将采莲少女和美丽大自然融合,让少女的罗裙与碧绿的荷叶、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照,衬托出采莲少女的清新美丽、欢乐活泼,充满青春活力。,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问:如何理解词中的“绿肥红瘦”?答:绿肥红瘦写出了雨后海棠的特征,绿肥写出了海棠叶子长得更盛了,红瘦写出了海棠花在一夜的风吹雨打下凋零殆尽所剩无几,这一比拟性的描写透露了作者惜花、惜春之情,更有青春易逝(以花喻人)的伤感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遭摧残的痛惜。,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本诗诗题为玉阶怨,写宫女之怨,而全诗不着一“怨”字,作者是如何写出宫女之怨的?答:通过宫女这一人物形象的动作细节(“下”、“望”)写出了宫女之怨。,知识积累,古典诗词常见象征性意象集释:1.岁寒三友:松: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傲霜斗雪的风骨。3.杜鹃:代表一种悲剧氛围。4.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性的高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月亮:引发思乡怀人之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6.柳、折柳:惜别,引发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蝉:喻品性高洁之人。(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8.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是为“黍离之悲”。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扬州城的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9.夕阳:衰败景象,抒发低落、消沉、失落的情绪。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10.落红(落花):残败景象,惜春之情。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11.落叶(落木):萧瑟景象,悲秋情感,失落情绪。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12.朝露:感叹人生之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13.香草、美人:喻品性高洁的人或贤明的君王。14.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成语“哀鸿遍野”中“哀鸿”即此意。15.鸿雁:鸿雁传书,代指书信,思乡怀人;秋雁南飞,悲秋。回雁峰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返,故衡阳市南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称为回雁峰,秋冬之际,成群的大雁就落在这里等待来年开春时又返飞北方。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孤雁,有时用以抒独自飘泊他乡的羁旅之愁。,16.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17.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用来借指思乡之情。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18.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住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灰狗,变化无常,难以逆料。,19.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20.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2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抒发的是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2.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2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后来也表坚守节操。史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此处表坚守节操),24.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噪音管理办法全称
- 园区中介管理办法
- 国企调休管理办法
- 国库管理管理办法
- 宠物殡葬服务及费用协议
- 2025口服抗衰消费者趋势洞察报告
- 欣旺达: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LEC生长砷化镓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手机ODM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拉弦乐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4-6岁幼儿园小学美术PPT课件教案教程创意幼教手工《情绪吸尘器》
- 注塑成型PFMEA完整版
- 2020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事业单位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 加油站反恐专项经费保障制度
-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同名3479)
-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油螺杆压缩机
- LS/T 3311-2017花生酱
- 2023版浙江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66-2006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 概述SFBT(焦点解决短程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