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地貌多姿多彩。2.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对地球的热爱。3.通过观察图片、交流感受地球的美。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的面貌多姿多彩。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对地球的热爱。教学准备: 地球仪、课件、搜集反映地球面貌多姿多彩的风景图片。六人一个地球仪。课前预习:1.了解一下有关地球的传说; 2.说说你对地球的了解。 3.收集有关地球地貌的风景图片(高山 海洋 草原 森林 雪山 冰川等)。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百家姓一、 猜谜导入,初识地球我们来猜一猜谜语吧!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外面热乎,里面冰霜。独木造高楼,没瓦又没砖,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不怕细菌小,有它能看到,化验需要它,科研不可少。那么屏幕上这个谜语呢?大家猜猜看。谜语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板书:地球)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等。)二、认识地球仪课件:大地球图片 1.师紧接着学生的话题:地球是个椭圆形的球体,而且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球体,据测量一个成年人手臂伸开有一点六米左右,那么如果想手拉手绕地球一圈,大约要多少个人呢?请同学们猜一猜。(课件出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方便学习、研究,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了认识地球最直观最形象的工具地球仪,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地球上丰富多彩的地貌。2.地球是个大花球-知识点:海洋与陆地一看地球仪:同组同学一起观察我们地球妈妈的外衣,这些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比较一下,哪部分面积大?反馈:你知道那些蓝色的地方是什么吗?(海洋)那么这些花的部分呢?(陆地)那么那部分的面积大呢?课件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 如果把地球表面平均分成10份,那你猜猜海洋和陆地各占几分?请你来猜一猜。将课本翻到71页,读读提示语。(生回答)课件出示地球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2)二看地球仪:地球上七分都是海洋,那么它分为哪些大洋呢?陆地又分成了几个大洲呀?请同学们到地球仪上仔细找一找。 A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B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大洋?你还找到了哪个大洋呢?师幻灯出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你又找到了哪些大洲呢?课件出示七大洲的版图C有谁知道为什么这张地图上的大西洋和南极洲分别有两个注明呢?D整个地球的表面分成了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人们把他们统称为七大洲四大洋。课件出示七大洲四大洋三、学习故事屋:麦哲伦环球航行1人们对地球的探索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及文字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通过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如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照相机等高科技手段了解七大洲四大洋,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对于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产生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 (1)学生猜一猜: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猜测的? (2)教师介绍古人对地球形状的各种猜想:课件 在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盖天说,还把天比作鸡蛋,地就像蛋中的蛋黄,天大地小,天里还有水,天包着地,这就是“浑天说”。不光是我们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站在乌龟上的象群支撑着,乌龟蹲在蛇身上,太阳在上方旋转。学生谈看法:对于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吗?由于条件的限制,古人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不断观察、不断探索,逐步揭开了地球神秘的面纱。(板书:探索)2.学习麦哲伦航海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航海家,他就是麦哲伦。出示麦哲伦资料(1) 学生(取出资料)阅读航海家麦哲伦的故事,完成作业。 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份资料,划出麦哲伦环球航海经过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再来完成资料后面的练习。A学生合作讨论填写,师巡视 B交流反馈,说到麦哲伦途径地点的时候在地图上出示地名。(2)课件演示麦哲伦航海路线,教师手绘(3)分组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到这几个地点,手指划出麦哲伦的航海路线。 这就是著名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他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旅行,在500年前就用勇气和意志弄懂了地球的形状。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课件三、 感受地球的美1. 远看地球人类对于地球的探索并没有停止脚步,因为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进一步深入。196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号在苏联发射升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中看到了地球的美丽身姿,你们想当宇航员看一下地球在太空中的面貌吗?课件在月球上看地球师配音: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我们地球母亲美丽的容颜,这就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故乡。当宇航员从太空中俯瞰我们这颗云蒸霞蔚、生机勃勃的行星时,当月球上的摄影机拍下一轮巨大的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时,我们都会为眼前的景象怦然心动,你们看,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的蔚蓝,就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茫茫的宇宙当中。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多像一位蒙着纱巾的神秘女郎啊!2、近看地球,感受地球上的美过渡:这是我们在太空中看地球的模样,如果近距离的看地球,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地球地貌的多姿多彩。 音乐小组互动欣赏地球面貌。小组推荐介绍美丽的地貌(生说)我们看到了碧蓝碧蓝的海洋,水平如镜的湖面,葱葱茏茏的森林,一望无际的田野,直入云霄的高山,深深的峡谷、辽阔的草原、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还有壮丽的火山、飘逸的瀑布以及南北两极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选择代表地貌贴在黑板上。师:是啊,地球妈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课件)刚才很多同学都张大嘴巴,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师)是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地球妈妈真美啊!(板书:美丽)你喜欢我们的地球妈妈吗?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赞美我们的地球妈妈吧!3、朗诵小诗课件出示地球什么样地球什么样 地球是个大圆球,浑身穿着花衣裳。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那蓝色的地方,是河流、湖泊和海洋。那黄色的地方,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那白色的地方, 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地球,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地球,载着我们在宇宙中飞翔。四、 激发情感地球是如此美丽,人类又是如此热爱地球,对它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它的探索也更加深入。大家看这是美国GPS技术拍摄的照片【课件】这是中国自己的卫星拍摄到的地球夜晚的模样。【课件】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课后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板书: 我们的地球 照片 照片 照片 美丽 探索 照片 照片 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从巴拿马西岸的高山上,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和亚洲之间,有一个宏伟的大洋,当时的欧洲人把它叫做“大南海”。 麦哲伦想组建船队去东方寻找香料群岛,传说那里神奇的热带风光十分美丽,还有数不尽的财富。他想香料群岛的位置,应该在东方海洋之东端,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条通向大南海的海峡,进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达香料群岛。 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景,麦哲伦带着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行驶横渡大西洋后,沿着南美洲的巴西海岸向南行驶,历尽艰险,穿越了后人冠名的麦哲伦海峡,驶进一片欧洲人从未到过的大海。当时海上风平浪静,麦哲伦亲切地称之为“太平洋“。在太平洋上,船员们一百多天吃不到新鲜食物,病倒的甚至死去的人很多,但是麦哲伦毫不动摇地指挥船队横渡了太平洋,穿越了亚洲南端的菲律宾群岛,驶过了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重新回到了西班牙,于1522年6月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就是著名的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完成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旅行,证明了地球就是一个球体。在人类还没有从外太空观测自己星球的时候,这名葡萄牙航海家在500年前就用勇气和意志弄懂了地球的形状。 航行者: 航行目的: 出发地: 经过的主要地方: 到达地: 伟大的发现: 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从巴拿马西岸的高山上,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和亚洲之间,有一个宏伟的大洋,当时的欧洲人把它叫做“大南海”。 麦哲伦想组建船队去东方寻找香料群岛,传说那里神奇的热带风光十分美丽,还有数不尽的财富。他想香料群岛的位置,应该在东方海洋之东端,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条通向大南海的海峡,进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达香料群岛。 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景,麦哲伦带着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行驶横渡大西洋后,沿着南美洲的巴西海岸向南行驶,历尽艰险,穿越了后人冠名的麦哲伦海峡,驶进一片欧洲人从未到过的大海。当时海上风平浪静,麦哲伦亲切地称之为“太平洋“。在太平洋上,船员们一百多天吃不到新鲜食物,病倒的甚至死去的人很多,但是麦哲伦毫不动摇地指挥船队横渡了太平洋,穿越了亚洲南端的菲律宾群岛,驶过了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重新回到了西班牙,于1522年6月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就是著名的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完成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旅行,证明了地球就是一个球体。在人类还没有从外太空观测自己星球的时候,这名葡萄牙航海家在500年前就用勇气和意志弄懂了地球的形状。 16世纪初,西班牙探险家从巴拿马西岸的高山上,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和亚洲之间,有一个宏伟的大洋,当时的欧洲人把它叫做“大南海”。 麦哲伦想组建船队去东方寻找香料群岛,传说那里神奇的热带风光十分美丽,还有数不尽的财富。他想香料群岛的位置,应该在东方海洋之东端,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条通向大南海的海峡,进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达香料群岛。 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景,麦哲伦带着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行驶横渡大西洋后,沿着南美洲的巴西海岸向南行驶,历尽艰险,穿越了后人冠名的麦哲伦海峡,驶进一片欧洲人从未到过的大海。当时海上风平浪静,麦哲伦亲切地称之为“太平洋“。在太平洋上,船员们一百多天吃不到新鲜食物,病倒的甚至死去的人很多,但是麦哲伦毫不动摇地指挥船队横渡了太平洋,穿越了亚洲南端的菲律宾群岛,驶过了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重新回到了西班牙,于1522年6月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就是著名的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完成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旅行,证明了地球就是一个球体。在人类还没有从外太空观测自己星球的时候,这名葡萄牙航海家在500年前就用勇气和意志弄懂了地球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海航行者: 航行目的: 出发地: 经过的主要地方: 到达地: 伟大的发现: 麦哲伦环球航海航行者: 航行目的: 出发地: 经过的主要地方: 到达地: 伟大的发现: 班级 姓名 预 习 单1.了解一下有关地球的传说; 2.说说你对地球的了解; 3.准备有关地球地貌的风景图片一张(高山 海洋 草原 森林 雪山 冰川等)。班级 姓名 预 习 单1.了解一下有关地球的传说; 2.说说你对地球的了解; 3.准备有关地球地貌的风景图片一张(高山 海洋 草原 森林 雪山 冰川等)。班级 姓名 预 习 单1.了解一下有关地球的传说; 2.说说你对地球的了解; 3.准备有关地球地貌的风景图片一张(高山 海洋 草原 森林 雪山 冰川等)。(1)大约2500年前,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的高山上,看到海上的穿。他发现船桅杆会先出现,然后船身才出现,所以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弯曲的。(2)公元前384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观察月食时,发现落在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于是推断地球是一个球体。他是第一个发现地球是球体的人。(3)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他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的正确性。(4)麦哲伦:世界航海家之一,葡萄牙人。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船队于1522年6月返回西班牙,完成了长达3年的环球航行。五、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神秘的地球激发着人类强烈的好奇心,人类不断探索,不断认识,美丽的地球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知,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其中的佼佼者,请大家拿出学习资料,看看他们为人类解开了哪些地球之谜呢?1 学生阅读,思考2. 脱离资料,完成连线题六、带着敬意欣赏地球的美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勇敢的、无畏的先驱者,我们才能对地球有如此多的了解,才能以科学的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地球,欣赏地球之魅力。带着对先驱者的敬意再次欣赏一组别具一格的地球美图。【课件】5.我们今天重温麦哲伦的环球航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投资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河北张家口涿鹿县硕博人才引进9名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西安灞桥区纺织城小学灞柳分校招聘(2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马鞍山当涂县中小学校银龄讲学教师招募81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西安经开第四小学招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海南航空乘务员招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骨科理论知识与手术操作综合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科药物应用安全考核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莲花县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公开招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关于房屋租赁合同续租范本3篇
- 《经济法基础》 (第2章) 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
- 防呆培训课件
- BSL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故障预警机制
- 帕金森综合症
- 企业员工工会建设计划
- 无人驾驶技术标准-洞察分析
- 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 投标货物包装、运输方案
- 10kA配电站房标准建设规范及施工工艺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西工大附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