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doc_第1页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doc_第2页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doc_第3页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doc_第4页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前谈话(师课件出示一段自我介绍的文字:徐俊,字沐修,号栖心斋主,别号横舟子。一个爱写诗、爱读诗、爱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师动情诵读我想片段:“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在课堂里,我看见了30朵云彩,30朵云彩,每一朵都有神奇的想法:这朵云彩用眼睛看着我,他在想)生:我想变成一只蝴蝶飞啊飞。师:变成一只蝴蝶在课堂里飞啊飞,可是你的心不能飞到教室外面。这朵云彩他在想生:我想变成一棵大树,在阳光下成长。师:好的,一棵大树。蓝天是我的课堂,这朵白云在想生:我想变成一株小草。师:变成一株小草,但是你不能无声无息。师:知道我刚才朗诵的这一段诗是哪篇课文里的吗?生:我想。师:课文当中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儿童诗两首我想)我们唱和一下,一唱一和,我一唱,你们一和,很有味道的。(师生唱和: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师:真好,我真的非常喜欢你们,你们帅呆了。童年是最美好的,就像冰心先生在诗中写道谁来读?(大屏幕出示)生:童年呵!(师指出“呵”读na)生:是梦中的真。师:我的童年,已经是过去的一场梦,但那梦却是真实的,想起来令人心醉,是梦中的真。师:你们的童年呢?生:是真中的梦。师:你们现在就是美好的童年时代,美好得像梦一样。师:一起读。(生齐读)【点评: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之前,课堂便有了浓浓的味道。首先,课件首页是徐老师的简介加照片,以三味书屋为背景,中装折扇的徐老师潇洒儒雅,边上注着一行小字:“徐俊,字沐修,号栖心斋主,别号横舟子,一个爱写诗爱读诗爱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其次,学习资料里给我们提供了两份教案,这两份教案的呈现,徐老师一定做过很多次思考,5次,10次,甚至更多,在许许多多的思考中,他最后择取了这两份呈现在我们面前,努力、严谨、上下求索的精神令人感动。再次,课前有几分钟的诗话酬唱,美的嗓音、美的诗歌、美的互动,特别是孩子们的朗诵,给人梦一样的感觉。】一、破题开篇师:今天的语文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一百多年前的关于童年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少年闰土)师:“少年闰土”这四个字有两种读法。第一种,强调“少年”,该怎么读?生:少年闰土。(重读“少年”,中间停顿。)师:是少年闰土,不是中年闰土,也不是老年闰土。生:少年闰土。师:中间不要停顿开来。生:少年闰土。师:很好!再请两位孩子来读读。(生读题)还有一种读法,强调“闰土”这个人,该怎么读?生:少年闰土。(重读“闰土”)师:很好,少年闰土,不是少年迅哥儿。生:少年闰土。师:好的,不要咬牙切齿的,再读一遍。生:少年闰土。师:好。这篇文章选自鲁迅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故乡。认识鲁迅吗?刚才课前你们看到的照片就是老师在鲁迅小时候读书的三味书屋前拍的。少年闰土是小说当中的人物。文章写的就是小说当中“我”的儿时小伙伴闰土。(师板书:“我”“儿时伙伴”“闰土”)师:小说的后面还写到成年以后的闰土。那么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该用哪种读法?生:第一种。师:对,强调少年时候的闰土,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少年闰土”)但是你们看,老师为什么给这个“我”加上双引号,知道为什么吗?生:知道。“我”不是我,“我”指闰土。师:对吗?想一想,请坐。生:“我”不是我,而是指鲁迅。师:是指鲁迅吗?这个“我”,不是指作者,是小说当中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有很多鲁迅小时候的影子。因为它是自传体小说,但是这个“我”不代表作者,也就不等于鲁迅。师:时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当“我”回忆起少年时的这个伙伴时,脑海里有一个非常非常深刻的画面。(舒缓幽静的音乐起,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并范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从作者回忆的这个画面当中,你感受到作者回想起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生:我觉得作者是一种思念、向往的感情。师:是一种思念、向往的感情。赶紧打开课文纸,找找这段话,静静地去读这段文字,把你的感觉批注在边上。(生默读,写批注。)这里面有思念、向往的感情,还有什么感情?生:我觉得应该还有留恋的感情。师:对。对逝去的童年伙伴留恋的感情。还有吗?还有怎样的感情?生:还有一种怀念的感情。师:是的。一种怀念的感情。写下来,写在课文纸旁空白处,做好批注。(生批注,师电脑批注。)再读到这幅画面时,这是一种让人思念的、渐渐远去的怀念。深蓝的天空中(音乐起,指名读。)(生动情接读)师:是的,在记忆中,这个儿时的伙伴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多么令人怀念的一段往事。来,你读(生动情地读)师:是啊,这个美好的夜晚,有一轮金黄的圆月,还有那猹,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回忆。咱们一起读(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点评:起定调、立意。徐老师让孩子们在课题的两种读法选择中明白,要强调“少年”闰土;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主人公的时候思考文本介绍“我”为什么加引号,因为这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鲁迅。这篇文章虽然经典,但毕竟和学生之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时空距离。如何用文本的魅力化解这种距离感呢?徐老师选择了用“读”立意。他用课件出示画面,配乐中唯美地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基调。徐老师用那份追忆、那份怀念,把学生的心与文章与课堂融合了,课文的立意也有了,一个学生一下就回答出了“思念、向往”的答案。】二、初读课文1.认识闰土师:这少年便是闰土。(切换课件,出示画面)2.浏览课文师: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再回忆起闰土的时候,你觉得留在“我”记忆中最有趣的是些什么事呢?不着急说,再浏览一下课文,把这些事情找出来。(生浏览课文,师巡回关注。)师:提示一下,你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标题把一件一件的事情标注在旁边。师:好,来看一看,在作者的记忆当中,有哪些特别有趣的事儿?一个人就讲一件事。生:“我”看到他在抓鸟。师:他在抓鸟。没错,抓鸟这事儿没错,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取一个概括性强,而且又比较有意思一点的。(生:思考)师:你们想,在哪儿抓鸟?生:他在沙地上抓鸟。师:在沙地上。这沙地跟平时的沙地不一样,这儿是文章中是怎么说的?生:雪后的沙地。师:对了,雪后的沙地。怎么抓鸟?生:用竹匾。师:课文中有一个字罩。来,你来写一下。(生板书“雪地缚鸟”)师:他写的不一样。来,读一读生:雪地缚鸟。师:雪地缚鸟。“缚”这个字很难写,他能写出来,非常棒。再看看课文,缚住什么?生:棒子。师:对了。你把那个句子读一读。生:(读)我远远地将师:用绳子缚的是棒子,不是鸟。文中用哪个动词说的?生:罩。师:用“罩”字。这个“罩”字很有意思,你看,(板书“罩”)上面就是一个器皿,是一个罩子,下面一个“卓”。师:“雪地罩鸟”是一件事。还有吗?生:海边捡贝壳。师:海边捡贝壳。刚才用了四个字概括。你能不能也用四个字?生:可以,“海边拾贝”。师:写上去。(生板书)师:(在文档中插入批注)他刚才说“海边捡贝壳”,用的动词是生:捡。师:我以为他接下来要说“海边捡贝”了。为什么说“海边拾贝”比“海边捡贝”要好?生:读起来顺口。师:同样的意思,我们用字的时候有讲究,选择读起来更顺口的。这就是咱们中国语言的特点,注意音韵。你觉得“海边拾贝”这件事哪里有趣?生:我觉得拾贝壳有趣。师:拾到哪些贝壳了?生: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师:见过吗?生:没有。师:最为有趣的是生:鬼见怕。师:肯定是长得生:很恐怖,很丑。师:还有什么事儿?接着来。生:夜里刺獾(un)。师:那个字读獾(hun)。是夜里刺獾吗?可不可以表示得更准确一点?自己再想一想。生:夜里刺猹。生:瓜地刺猹。师:写到黑板上去。师:为什么我会选她这个答案呢?生:因为她把面积缩小了,把范围缩小了。师:主要是地点,在干什么,讲得很清楚。师:还有一件什么事儿?生:吃西瓜。师:吃西瓜这事其实跟哪件事是一起的?生:瓜地刺猹。师:还有什么有趣的事儿?生:海边瞧院。师:海边瞧院是什么意思?生:课文中说“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师:这个是不是闰土讲的事儿?生:不是。师:但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闰土讲的还有什么事儿?生:潮汛来的时候有许多跳鱼儿。师:简洁地说。生:海边瞧鱼。师:“瞧”比较难写,用一个简单一点的字叫生:观。师:可以写“海边观鱼”。这个鱼和别的鱼还真不一样,是什么鱼?生:跳鱼儿。师:对了,是会跳的鱼。“我”觉得这种鱼特别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师:有两个字特别有意思,“潮汛”这两个字,发现什么特点了吗?生:都是三点水。师:知道为什么吗?潮就是汛,汛就是潮。潮分潮涨、潮落,潮涨在前,潮落在后。就像“朝夕”一样,朝是早晨,夕是傍晚。潮涨的时候叫生:潮。师:潮落的时候叫生:汐。师:你看,汉字多有意思。【点评:承演奏、合作。在整体感知部分,徐老师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指导批注,渗透学法,归纳课文”的环节当“我”回忆儿时记忆中的闰土时,还有哪些稀奇的事呢?这样的设计,不仅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借助师生合作指导了批注阅读的实践,将学法渗透其中。这正是汪潮教授点评时所说的“环节上的大气是教学的大智慧”。课堂上,关于“潮汛”,“瓜地刺猹”与“夜里刺猹”,“拾贝”与“捡贝”,“罩”与“缚”的区别等,让学生亲历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四、披文入情1.发现问题师:现在,同学们再来看一看,理解了“我”回忆的这四件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生:我有个问题。这些事都是闰土小时候发生的事,而不是“我”的事,这只不过是在闰土的讲述中,在“我”的梦想中实现的。师:都是闰土给“我”讲的事儿。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文章当中,给“我”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是事儿。可是先看题目,文章应该是写什么的?生:闰土。师:写人的。是不是出问题了?文不对题。鲁迅这个大作家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我们再来想一想,对于“我”来说,在见到闰土之前,“我”看到过这些事儿吗?经历过吗?这些事儿对“我”来说都是怎样的事儿?生:新鲜事。师: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事。(板书:新鲜事)都是怎样的事儿?还有一个词,都是生:稀奇的事儿。师:(板书:希奇事)这个“希奇”的“希”,我们平时是怎么写的?生:有个禾字旁。师:这里没有,因为鲁迅生活的时期是近代时期,用的是近代白话文,我们现在用的是“稀少、稀有”的“稀”,这个修改是有道理的。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写人的文章为什么写到事情上去了?答案就在这地方,自己快速浏览,看看人跟事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当中有一句话。(师课件出示文本: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生:应该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师:这位儿时的伙伴带给“我”的只有这四件事吗?无穷无尽。你从这儿发现了什么?写人的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儿呢?生:借事抒情。师:抒发的是对闰土的思念。你看这些事儿都是在谁的心里?生:闰土。师:闰土的心里不仅有这四件新鲜事儿、稀奇事儿,还有生: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儿。师:对,闰土心里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板书:无穷无尽)让我们近距离认识一下闰土。(课件出示插图:闰土和“我”)哪个是闰土?哪个是“我”?为什么?生:戴银圈的是闰土。师:对了,课文里说闰土脖子上戴着生:银圈。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认出闰土?生:脸黑黑的那个就是少年闰土。师:用课文里的话说,是怎样的脸?生:紫色的圆脸。师:还有呢?生:那个正在比划着什么的少年。师:为什么?生:因为闰土在告诉主人公一些新鲜事儿。师:嗯,讲得非常带劲儿。很好。戴着红帽子的就是“我”,正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出来,闰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2.练说故事师:这四件事中,哪一个故事是最吸引人的?生:瓜地刺猹。师:那么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先把文中写这个故事的句子找到,然后说给同桌听。等一下我们试试谁讲得好,开始吧。(生找句子,自由练说。)3.交流故事师:谁来试一试,把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指名交流)生:月亮地下师:讲得真好(掌声),不仅讲得好,他讲得跟书上的文字不一样。发现了吗?有哪些不一样?生:把我和闰土对话的提示语省去了。师:这不是故事内容。省去了,真好。再请一个同学来讲。生:(屏幕出现改写后的文本)“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月亮地下”师:讲得好。但注意一个字。(板书“奔”)还有一个读音是生:bn。师:奔跑、狂奔。但是在这里读bn,表示向一个方向跑去。师:再注意看这段话,这段话句子有什么特点?生:每个句子都很短。师: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