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与美日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国与美日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研究 姓名:单长发 导师:刘俊杰 专业:区域经济学 研究方向: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分析 年级:2005 摘要 本文对中国与美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比较研究显示,虽 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但是发展速度呈现较好态势。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基础建设相对不足:生产性服务行业属 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必须有长期的基础投入才能够建立起厚实的发展土壤。从生产 性服务业的内部分类来看,需要从业人员既要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坚实的实践 经验,而这些的积累必须要有时间的保障和政府对教育的引导投入。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 状况并不能够达到这种要求,教育投入仍然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4%。这势必影响我若生 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产业结构发展相对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比重远远大于第三产业; 相关约束因素太多:多数服务的价格仍有垄断行业决定,市场作用和价值规律作用有限。 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管制往往通过过严审批、过度检查等对其进行干涉,例如公交、证 券等行业的管理往往倾向于行政化,与市场经济的特征背道而驰。 本文从政府、市场、人才、区域协调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性 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建议:加快市场经济建设,对垄断性行业进行适时改革。充分利用和引 导民间资本参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行非基本服务行业的“有政府规制、以市场 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进一步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程度,充分利用各种 渠道引导要素聚集于现代服务行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有计划的鼓励和支持 生产性服务行业。在政策措施方面可以实行税收优惠、贷款减贴息、行业协会扶持、政策 导向倾斜等,尽快建立起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依托市场经济,积极完 善市场化机制,加快完成对垄断行业、企业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改制,推进企 业流程再造,剥离出适合于市场交换的生产性服务使其市场化、社会化。积极完善劳动工 人制度,加强企业的自主性。在宏观经济的大趋势上,引导企业创新再造。在市场拓展方 面,逐步将重点从降低工资成本转移到技术研发上,建立起产业内部较为完善的专业化分 工体系;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共同建设适合于自身行业特色的研究开发机构;进 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区域发展的利益调整机制,对 区域协调中可能发生的地方利益流失尝试引入补偿机制。依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 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超大和特大城市要突出在金融、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教育 培训等行业上集聚要素和向外辐射的核心能级。 ii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指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是生产 性服务业的理论述评,对中外生产性服务行业的主要理论加以整理,并提炼出本文所依据 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类别划分;第三部分是综合比较,分别就三次产业的总体状况、生产性 服务业的就业结构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贸易结构三部分展开比较和论述;第四部分是对 影响中国与美日生产性服务业因素的比较研究,通过对要素条件比较、需求条件比较、fdi 比较和其它相关产业比较来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第五部分为重点行业 比较,本文选取了信息服务业、物流与交通产业以及 r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irrational,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constraints facters are relatively much more: the majority of the prices are still decided in monopoly sectors, the basic role of the market and the law of value can not afford any role. on how to develop our countrys producer services, the paper gived out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ing on the government, the market, the talent,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accelerate the building of a market economy, monopoly industries timely reform. fully utilize and guide private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chinas p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ies. a non- basic services industry government regulation, market- oriented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l. further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internal and the opennes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channels to guide elements gathered in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services;make plans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produc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policy measures, fulfill implemented tax iv incentives, loan discount reduction, trade associations support and policy guidance tilt. so as to establish a group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ive service. relying on market economy, and actively improve the market mechanism, speed up the completion of the monopoly industries, enterprises, the pace of reform; actively promote the enterprises reform, and promot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mprove the system of workers actively working to strengthen the autonomy of enterprises. in the big macroeconomic trends, guide enterprises to innovative recycling.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 gradually focusing on the lower wages transferred to the r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production of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 to build their own industri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make the market mechanism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in the development. actively explore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terest. based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make clear the functions of the different citi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to give out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o choose this topic as my thesis.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introductions of the main theories focusing on the producer services. then this paper extract the soul ideas basing on the producer services category. the third section is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s of overall situation, the producer services employment structure comparison and the producer services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xpositions; the forth section is talking about the comparison of the impact of producer services factors in these countries, throughing the elements conditions, demand conditions, the comparison of fdi and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 producer services; the fifth section is the comparison of some key and specific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ies. this paper selectes three fields industries to compare, such as information services,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industry, and r the sixth section i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y describ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ducer services. at the end section, this paper gives out some systematic suggestions which are rich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roducer service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services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1 . 引言 1.1 选题背景 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纵观 现代经济主要格局,服务业就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并且在世界范围 内呈现服务流量产出和交易占国民经济价值流量的份额日益扩大的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进行,特别是近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伴随着现代科学技 术的提高,相互促进发展、呈现良性循环,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拓展生产性服 务业: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 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与文件中,都开始将“ 生产性服务业” 的发展问题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分工体系进一步细化,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愈演 愈烈,这既是中国的机遇期,也包含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现代服务业在国际间的贸 易转移已经把中国纳入其中,而且中国也必须在这场国际交流之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 产业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强盛的综合国力,才能够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实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理论需求。然而国内外就 此研究的起步时间比较短,生产型服务业进入我国学术界视野的时间更短。然而此时正是 我国经济发展加速转型期,经济实践对学术理论的需要促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研究该课 题。总体来说,我国的研究仍然面临着起步比较晚、成熟研究比较少、理论供给滞后于经 济实践需要的局面。 1.2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为新兴课题,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成熟研究资料比较少,通过国际比较研究的学 术成果更是有限。为了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存在的问题,更为了寻求具 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方式,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 快速发展,本文致力于与发达国家的国际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 议。研究生产性服务行业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我国现在自身 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如果能够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对我国发展适应于当前形势 的生产性服务产业产生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 1.2.1 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未来制造业生产将不限于是物质产品,更需要先进的服务业为其支撑。现代经济单纯 依靠规模经济扩大加工制造规模来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 升产业竞争力,也可以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促进自身的发展。工业是各国 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依靠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或者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单 纯扩大重复简单劳动的加工规模降低成本,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随着市场经济 2 的不断深化,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我国制造业将面临产业升级的时代挑战。 发达国家的研究以及现实警醒我们,在工业化中后期,产业间的分工将逐步深化和服务外 包成为必然趋势。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不可避免、组织架构不断调整,总体趋势是使 得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领域渐渐脱离出来,并且成为制造业 升级的决定瓶颈。因此,从该意义上讲,积极研究、主动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提升我 国制造业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作用。 1.2.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对催生新兴产业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就是一个新兴 行业,它与生产紧密相联、与市场密切相联、与环境因素也密切相联。从产业关联的角度 看,唯有将涉及到企业的服务,如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物流、技术服务等剥离出来, 形成一个专业的、完整的产业链,制造业才能够实现成本降低,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增强 的目标。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并且使之向前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中。这些新 催生的产业不仅能够服务于制造业,而且能够主动的起到促进或者制约制造业的作用。生 产性服务业使得上下游产业在产业链上得以延伸,这就是很强的幅射力。同时能够对所在 地区的整体经济产生相当的影响作用。 1.2.3 促进劳动力的吸纳和结构优化 生产性服务业的积极拓展和发展,对于促进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 就业结构也是具有很强的优化作用。总体上来看,在我国,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占有很大的 份额,而且其就设总量增加很快。当面临增长空间时,服务业的增长空间也比较大。所以, 当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之时,就可以提供相当说两的就业岗位,更为有效的改造城市形 象,聚合集聚效应和提升城市化的相应承载能力。同时将能够在深层次上为城市发展带来 突破某些束缚因素的契机,能够创造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因素和更加自由的空间。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思路 我们注意到将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等在统计意义上区分开 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迄今为止无论任何国家都没有也不可能做出清晰的划分。生产性服 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确实在理论上有划分的依据和必要,但是在现实统计上几乎任何一个 服务部门都包含有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的双重性质。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研究生产性 服务业,也为了行文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统计资料,本文在分析中结合宏观、中观等国家统 计抽样的调查分析。这样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全面地透析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分,不足 之处是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某些具体分别上会有模糊性。但是只有如此,才 能够避免出现较为武断的结论或者片面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的统计分类与数据收集都与 理论上的定义不完全吻合,特别是面向个人的消费者服务和面向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两者 3 几乎总有着交叉或者重合的部分。 1.3.2 研究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 1.3.3 论文结构 具体的研究框架图如图 1.1 所示: 4 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思路 理论基础 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比较 重点行业比较 对策 结论 图 1.1 论文的研究框架图 三次 产业 增长 比较 生产 性服 务业 产值 与就 业比 较 生产 性服 务业 贸易 比较 信息产业比较 物流行业比较 r朱之鑫主编: 国际统计年鉴,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年版。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世界发展 报告1994、1998/ 1999 年、1999/2000;朱之鑫主编: 国际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年版。库兹涅茨, 现代经济增长;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 国际统计年鉴2003 卷;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中 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 10 月。*中国统计年鉴 2005 表 3.3 中美日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 中国与美日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0 2003 1991- 2003 变动率* 美国 71.8 73.2 73.1 73.4 74.4 74.5 75.9 5.71% 日本 58.8 59.8 60.7 61.6 63.2 63.7 65.6 11.39% 中国 18.9 21.2 24.8 26.4 26.9 27.5 29.3 55.02% 资料来源:oecd historical statistics 1997 2000,;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 10 月。*为作者计算所得。 从中美日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来看(见表 3.3) ,1991 年2003 年中国的服务业就业 比重一直偏小,还不到美国的 1/2,日本的 1/4。由此可见中国在就业结构上仍有很大的距 离要追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在服务业就业结构上的变化率比美日快得多,用 2003 年就业比重于 1991 年的相比,中国增长了 55.02%左右,而美国的变化十年间不到 6%,日 本的不到 12%,这说明中国的服务业潜力巨大,而且从 1991 年以来年均增长 4.6%的事实 说明中国经济的活跃和强劲的发展态势。从绘制图“中国与美日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 重” (见图 3.1)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增长显得陡峭显示出我国的服务业就业发展速度非 常看好。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的服务业就业水平总体上还是非常低的,处于最下层,而 且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非常大。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1 9 9 0 1 9 9 2 1 9 9 4 1 9 9 6 1 9 9 8 2 0 0 0 2 0 0 2 2 0 0 4 美国 日本 中国 图 3.1 中美日两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变化图(由表 3.3 计算得出) 按行业来看,从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分部门就业人数和, 并计算出比重(遗憾的是中国与美日的分类标准不同多少会影响分析效果) 。 从排名上看,2005 年中我国服务业中占有最大就业比重的前五名分别是教育 13.01%、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10.88%、建筑业 8.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38%、批发和零 售业 4.77%;日本的前五名为:批发、零售贸易 18.66%、放低差、租赁及商务活动 11.47%、 建筑业 8.94%、卫生和社会工作 8.70%、运输、仓储和通讯 6.06%;美国统计中 2002 年的 建筑业为 7.07%、运输、仓储和通讯 6.02%。 从变化上看, 从 2003 年到 2005 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比重增长最快的行业分别是: 18 房地产业 21.88%、租赁和商务服务 19.0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1.39%和建 筑业 11.14%;下降最快的几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 13.3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55%。日本就业增长最快的是:行业不明确者 2 5 . 4 2 % 、房地产、 租赁及商务活动 1 2 . 8 5 % ,而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呈现下降趋势:建筑业- 5 . 9 6 % 、运输仓储 和通讯- 3 . 2 7 % 、金融中介- 2 . 4 8 % 、旅馆和饭店业- 2 . 0 0 % 。 (鉴于可比性考虑,主要比较中 国和日本的异同。 ) 表 3.4 生产性服务业按行业分类的就业人口 单位:万人 国家和地区 2003 2004 2005 2 0 0 3 2 0 2 5 增长率 中国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02) 建筑业 833.7 7.60% 841 7.58% 926.6 8.13% 11.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36.5 5.80% 631.8 5.69% 613.9 5.38% - 3.5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16.8 1.06% 123.7 1.11% 130.1 1.14% 11.39% 批发和零售业 628.1 5.73% 586.7 5.29% 544 4.77% - 13.39% 住宿和餐饮业 172.1 1.57% 177.1 1.60% 181.2 1.59% 5.29% 金融业 353.3 3.22% 356 3.21% 359.3 3.15% 1.70% 房地产业 120.2 1.10% 133.4 1.20% 146.5 1.28% 21.8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3.5 1.67% 194.4 1.75% 218.5 1.92% 19.0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 221.9 2.02% 222.1 2.00% 227.7 2.00% 2.6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72.5 1.57% 176.1 1.59% 180.4 1.58% 4.5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52.8 0.48% 54.2 0.49% 53.9 0.47% 2.08% 教育 1442.8 13.15% 1466.8 13.22% 1483.2 13.01%2.8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485.8 4.43% 494.7 4.46% 508.9 4.46% 4.7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7.8 1.17% 123.4 1.11% 122.5 1.07% - 4.1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171 10.67% 1199 10.80% 1240.8 10.88%5.96% 就业人口总计 10969.71 11098.9 1 11404 1 3.96% 日本 按第三版 isic 分类 建筑业 604 9.56% 584 9.23% 568 8.94% - 5.96% 批发、零售贸易 1198 18.97% 1190 18.80% 1186 18.66%- 1.00% 旅馆和饭店业 350 5.54% 347 5.48% 343 5.40% - 2.00% 运输、仓储和通讯 398 6.30% 395 6.24% 385 6.06% - 3.27% 金融中介 161 2.55% 159 2.51% 157 2.47% - 2.48% 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活动 646 10.23%684 10.81%729 11.47%12.85% 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基本保障 227 3.59% 233 3.68% 229 3.60% 0.88% 教育 279 4.42% 284 4.49% 286 4.50% 2.51% 卫生和社会工作 502 7.95% 531 8.39% 553 8.70% 10.16% 其他社区、社会和私人服务活动 353 5.59% 353 5.58% 355 5.59% 0.57% 行业不明确者 59 0.93% 67 1.06% 74 1.16% 25.42% 合 计 6316 1 6329 1 6356 1 0.63% 美国 按第二版 isic 分类 中国统计局网站 2006 年数据中缺乏美国 1990 2000 2001 2002 19 20032005 年的数据 建筑业 776.4 6.54% 943.3 6.98% 958.1 7.09% 966.9 7.08% 批发、零售业、旅馆和饭店业 2462.2 20.73% 2783.2 20.58% 2767.2 20.49% 2809.6 20.59% 运输、仓储和通讯 658.6 5.54% 829.4 6.13% 833 6.17% 821.2 6.02% 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 1342.2 11.30% 1651.5 12.21% 1666.9 12.34% 1667.9 12.22% 社会和个人服务 3935.2 33.13% 4777 35.33% 4859.9 35.98% 5021.8 36.79% 合 计 11879.31 13520.81 13507.31 13648.51 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局网站, 3.4 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贸易比较 3.4.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贸易现状 从表 3.5 的数据来看,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均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在出口方面,中国 2001 年2004 年的增长率达到 79.03%,比美国的 28.44%和日本的 36.73%要高出了很多。 中国在进口方面同样有着不错的增长率 78.72%,也是大大高于美国的 25.67%和日本的 24.86%。在净出口方面(见表 3.6) ,美国是唯一从 2001 年到 2004 年保持生产性服务业出 口顺差的国家。而且顺差额度均比较大,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逆 差国,而且逆差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至 2004 年也只是逆差了- 10800 百万美元。日 本是三国中生产性服务业逆差额最大的国家,另有一个特点是其逆差额基本保持稳定波 动,维持在- 34000- 40000 百万美元之间,稍有扩大趋势。 表 3.5 中美日生产性服务业出口表 中美日生产性服务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 2001- 2004 中美日生产性服务进口 单位:百万美元 2001- 2004 1983 1997 2001* 2002* 2003* 2004* 变化率* 1983 1997 2001* 2002* 2003* 2004* 变化率 美国51040231896 248600274900287700 319300 28.44% 39590152448 206100211300 228500 259000 25.67% 日本19560 68136 68600 70200 75900 93800 36.73% 33540122079 107000106600110300 133600 24.86% 中国 32900 39400 46400 58900 79.03% 39000 46100 54900 69700* 78.72% 摘自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1999/2000,第 264 页。按不变价格,以 1987 年为参考年。*来自 wto,*为作者计算 所得。 表 3.6 中美日生产性服务净出口表 三国生产性服务净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 国别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美国 42500 63600 59200 60300 日本 - 38400 - 36400 - 34400 - 39800 中国 - 6100 - 6700 - 8500 - 10800 资料来源:由表 3.5 计算得出 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行业构成上来看 a,从总量比较 根据表 3.7 给出的 20022003 年的数据可见,美国和日本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构成中 总量超过两位数的行业都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版权和许可证费用、交通运输四个行 业;中国找有比重达到两位数的行业只有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交通运输三个行业。同时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费用的贸易额比重只有 0.34%0.23%之间, 而 20 美国和日本都达到了两位数的比重。 表 3.7 中美日国家生产性服务业贸易额及行业构成 单位:百万美元 2002 2003 部门 贸易额 比重* 贸易额 比重* 变化率* * 变化率 排名* * 服务总额* 288722 100% 304092 100% 5.32% 交通运输 46212 16.95% 47526 16.52% 2.84% 6 旅游 85262 31.27% 84123 29.24% - 1.34% 8 通讯 4373 1.60% 5719 1.99% 30.78% 1 建筑 2799 1.03% 2729 0.95% - 2.50% 9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5431 1.99% 5431 1.89% 0.00% 7 金融和保险服务 18698 6.86% 22514 7.83% 20.41% 2 其他商业服务 58794 21.57% 64074 22.27% 8.98% 4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44142 16.19% 48227 16.76% 9.25% 3 美 国 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 6919 2.54% 7351 2.56% 6.24% 5 服务总额* 65712 100% 77621 100% 18.12% 交通运输 24022 36.58% 26502 34.90% 10.32% 4 旅游 3497 5.33% 8848 11.65% 153.02% 1 通讯 740 1.13% 662 0.87% - 10.54% 8 建筑 4625 7.04% 4550 5.99% - 1.62% 6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1140 1.74% 1076 1.42% - 5.61% 7 金融和保险服务 3507 5.34% 3844 5.06% 9.61% 4 其他商业服务 17401 26.50% 18042 23.76% 3.68% 5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10422 15.87% 12271 16.16% 17.74% 2 日 本 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 315 0.48% 140 0.18% - 55.56% 9 服务总额* 39745 100% 46734 100% 17.58% 交通运输 5720 14.52% 7906 17.05% 38.22% 4 旅游 20385 51.76% 17406 37.53% - 14.61% 8 通讯 550 1.40% 638 1.38% 16.00% 5 建筑 1246 3.16% 1290 2.78% 3.53% 7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638 1.62% 1102 2.38% 72.73% 2 金融和保险服务 260 0.66% 465 1.00% 78.85% 1 其他商业服务 10419 26.46% 17427 37.58% 67.26% 3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133 0.34% 107 0.23% - 19.55% 9 中 国 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 30 0.08% 33 0.07% 10.00% 6 朱之鑫: 国际统计年鉴,2004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年版,变化率为作者计算所得。*根据各项合计得出,因为 原数据计算得出的总比重合计不足 100%。*由作者计算得出。 b,从发展变化比较 根据表 3.7 计算出来表 3.8 和表 3.9 可以看出, 中国与美日生产性服务业贸易额增长的 前三个行业的不同。美国发展最快的是通讯行业为 30.78%和金融保险业 为 20.41%;日本 与美国的前三名中都有版税和许可证费用,而中国没有。日本增长最快的是旅游业 153.02%;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是金融和保险服务达到 78.85%,还有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达 到 72.73%,排名第三的是其他商业服务为 67.26%。 从总体增长水平来看,我国的行业增长速度最突出,前三项的平均速度就达到 73%左 21 右。美国属于稳定性增长或者缓慢爬升型增长。日本的旅游业一枝独秀。 表 3.8 中美日生产性服务业贸易额增长前三的行业 排名 美国 日本 中国 1 通讯 30.78% 旅游 153.02% 金融和保险服务 78.85% 2 金融和保险服务 20.41%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17.74%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72.73% 3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9.25% 交通运输 10.32% 其他商业服务 67.26% 资料来源:由表 3.7 计算得出。 在变化率中,三国出现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行业如表 3.9 所示。美国的零增长和负增 长的行业只有三个,而且这些行业的负增长变化率很小,基本上可以视为经济的正常波动, 并不属于行业调整,更不能视为经济周期的标志,由此可见美国的经济成熟度和稳定度都 是值得注目的。日本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行业最多,为四个。下降程度最高的是个人文化 和休闲服务,由于这一服务属于消费者服务业,与居民生活水平相关性最强,收入弹性比 较大,由此可以反映出日本的经济低迷的阴影在 2003 年仍然存在。我国的零增长和负增 长行业有两个,旅游及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两项,而且两项的变动也比较大。 表 3.9 中美日生产性服务业贸易额零增长或负增长的行业 美国 日本 中国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0.00% 建筑 - 1.62% 旅游 - 14.61% 旅游 - 1.34%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 5.61%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 19.55% 建筑 - 2.50% 通讯 - 10.54% 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 - 55.56% 资料来源:由表 3.7 计算得出。 从表 3.7、表 3.8、表 3.9 显示的 2002 年和 2003 年中国与美日的服务业贸易额可以看 出,我国的总体贸易额与美日相比相差悬殊,是日本的 1/2、美国的 1/7 左右。从贸易结构 可以看出,美国服务业贸易比重前五名的分别是旅游、其它商业服务、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交通运输以及金融和保险服务;日本的前五名是交通运输、其它商业服务、版税和许可证 费用、旅游和建筑;中国的前五名分别是其它商业服务、旅游、交通运输、建筑、计算机 和信息服务。中国的服务业贸易比重的前五名中没有出现版税和许可证费用,说明中国的 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建设仍显不足。 在增长速度方面,中国与美日增长最快的前三个行业见表 3.8。其中美日的版税和许 可证费用的增长说明两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较多优势。较为引人注目的是 日本旅游业以 153.02%的速度增长,使其在日本服务业贸易额中的比重从 5.33%上升到 11.65%,成果出色。中国发展最快的三个行业均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金融和保险服务、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它商业服务的增速均达到了 65%以上,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佐 证之一。但是从总量上的排名来看,这三个行业的总量仍不是最高,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3.4.2 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市场占有率比较 表 3.10 2003 年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国际市场占有率 单位:% 国别 保险 金融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版税和许可证费用 其它商业服务 日本 0.007 0.036 0.015 0.130 0.023 美国 0.093 0.238 0.107 0.511 0.071 中国 0.007 0.001 0.023 0.003 0.025 22 资料来源:张永志,我国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探析,硕士学位论文,p26,南京理工大学,指导老师:李灵稚副教授, 2006.6 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我国的服务业无论是相对于美国还是相对于日本来说均没有优 势可言。美国在五个行业中都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分别是中国的 13 倍、238 倍、5 倍、170 倍、3 倍左右。日本在金融和版税和许可证费用方面是中国的 36 倍和 43 倍左右,其余基 本与中国持平。由此,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同时说明我国在某些领 域能够跟日本有所同级倾向。特别是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方面,我国呈现 出略高于日本的市场占有率。 (见表 3.10) 3.4.3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优势比较(净出口指数 tc) 净出口指数又称为贸易竞争指数,是指某个国家一种商品的出口减去进口额与该类商 品贸易总额的比值。 一般用 eq 表示为出口额, iq 代表进口额, 则可以用公式 tc= (eq- iq) /(eq+iq)来计算。当 tc 越接近 1,说明竞争力越强;当 tc 越接近- 1,说明竞争力越弱; 当 tc 等于 0 时,说明进出口趋于持平,竞争力接近平衡水平。 表 3.11 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比较优势指数 国家 运输 旅游 通讯 建筑 计算机 和信息服务 保险 美国 - 0.1607 0.1701 0.0518 0.4921 0.5556 - 0.6911 日本 - 0.1268 - 0.5319 - 0.0919 0.1477 - 0.3243 - 0.8096 中国 - 0.3951 0.0681 0.1981 0.0433 0.0309 - 0.8716 国家 金融 版税和许 可证费用 其他商 业服务 个人、文化 和休闲服务 政府服务 美国 0.6127 0.4127 0.1837 0.9123 - 0.2574 日本 0.2280 0.0545 - 0.1240 - 0.7422 0.1426 中国 - 0.2104 - 0.9415 0.2538 - 0.3892 - 0.1169 资料来源:殷凤.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世界经济研究 2007 年第 1 期,p37 2006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di2006/contents/table4- 6.htm 表 3.11 是根据 unctad数据的 13 个经济体(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 利、西班牙、荷兰、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国)计算得出的,在其中取用中 国与美日的数据分析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前 9 个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中,中国有 4 个 是小于 0 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劣势最明显的行业是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保险、金融 和运输服务 4 项。另外,我国有三个部门:旅游、计算机和信息、建筑服务的 tc 指数是 略大于零的正值,说明这些行业的比较优势是非常微弱的。唯一能够现实中国具有竞争优 势的是通讯服务业,但是考虑到其在我国具有垄断行业的特征,所以不能完全反应器正式 的竞争力。 (见表 3.11) 3.4.4 生产性服务业进出口结构比较 23 表 3.12 2003 年三国生产性服务业部分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 单位:百万美元 保险 金融 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 版税和许 可证费用 其它商业服务 出口总 额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日 本 378.7 3542.6 347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区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林业安全培训讲话稿课件
- 家庭保姆安全培训课件
- DB6105T 132-2020 家政服务合同管理规范
- DB6104T 20-2022 咸阳传统特色小吃 礼泉烙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
- 特殊作业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煤矿瓦斯抽采证模拟考试题库及煤矿瓦斯抽采理论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查对制度考试试题库题库及解析答案
- DB6105T 172-2022 夏玉米深松精量播种技术规程
- 家园共育汇报课件
- 2024年南昌市公安局招聘省级留置看护辅警考试真题
- 基于视觉的靶场爆轰破片测试方法研究
- 行走的医院培训课件
- 医用织物管理课件
- 中国结课件劳动
- 马工程文物学概论教学课件
- 2025年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外卖餐饮培训课件
- 畜禽生产技术课件
- 【忻东旺作品分析4100字(论文)】
- 中国凸轮式自动车床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