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1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2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3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4页
(国民经济学专业论文)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自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一文后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实践开始掀起一个热潮很多有关研究文章相继发表在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内企业为了自身的不断开拓持续发展也自觉接受 和运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概念和理论越来越多地关心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 升和积累 研究核心竞争力不仅要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还要 进入实际运用的领域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出来的指标数据来透视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 本文在参照了国内外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成 核心技术能力应变能力规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四大要素建立了企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在武汉市有良好基础的电子信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标杆法对武汉市 18 家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核心技术能 力上研发投入不够大创新能力硬件建设落后自主知识产权和新产品新技术比较 少的主要缺陷及应变能力较差 规模较小等问题并给出了提升武汉市电子信息企 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快发展武汉市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 据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电子信息企业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标杆法 ii abstract after prahalad and hamels essay, t h e c o r e c o m p e t e n c e o f c o r p o r a t i o n , was published b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the research of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and many articles in this field were published. in nowadays intensive market competence, for sustainable explore and development, a lot of native enterprises accepted and practiced the conception and theory of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and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cultivating, elevating and accumulating their own competence. to study core competence , not only the deep theory study with the method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inquired ,but also the apply in practical field should be included.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promoting and accumulating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 through indexes and datum. on the basis of home and broads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re competence, the corporates core competence are divided into 4 categories, core technology capacity, adaptability capacity, scale capacity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corporate competence. thereafter, by the means of benchmark method, 18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terprise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ir competence. the problems such as lacking of r&d, invent capac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novel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and so on are discovered in this thesis, and the correspond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of wuhan, which would be served as the reference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dure of wuhan government in order to booming its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industries.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terprises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index benchmarking 1 1 导 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9 9 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一文后 1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开始掀起一个热潮很多有关研究文章相 继发表很多企业为了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不断开拓持续发展也自 觉地接受和运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概念和理论以图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标志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规模经济的相对单一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战略上这种优势在市场需求旺盛买方市 场尚未完全形成的条件下可以较长时期得以保持但在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产 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之间优 劣势的转换越来越快单一的竞争战略和竞争能力由于比较容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 跟随甚至超越故难以保持长期的优势如今许多企业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很快 地由盛变衰原有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正是由于对这种变化明显不适应的结果 因此企业要保持较强的长期竞争优势就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现行的企业管理理 论和实践寻求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以谋求企业的长 远生存和发展 2 面对更加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 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更要眼睛向内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 于其他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也就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电子信息产业是 2 1 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生物医学 军事工业交通环保及第三产业等各行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电子信息产 业在武汉有比较好的现实基础 通过对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不仅可以找出武汉电子信息 企业与全国著名电子信息企业的差距并对差距给出具体的解释为武汉电子信息 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对加入 w t o后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如何提高自身 2 的核心竞争力来面对国际竞争提供了借鉴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文主要以企业理论竞争力理论以及竞争力评价方法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 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方面运 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其评价体系进行深层次分析在实证分析方面选取了武 汉市的 1 8 家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客观深入的评价并 给出结论和建议 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以电子信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为切入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与评价指标体系 其二运用标杆法对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具有较强 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其三通过深入分析武汉市 1 8 家电子信息企业的主要指标和相关数据揭示了 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与全国同行业知名企业的差距为加快发展武汉市电子信息产 业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3 2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与评价的理论综述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文中指出核 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 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1 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项任务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对于企业而言能力是企业某 项业务运营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素质的表现形式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企业竞争能力是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它突出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拥有的特定技术和专业知识 3 充斥于企业的研究 开发设计制造市场营销等各部门最终落实在产品的盈利和市场的开拓上由 于各个企业人员组成和能力经历组织结构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等 各不相同必然会造成各企业在从事相同或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不同的竞争 能力产生不同的效率获取不同的效益竞争能力往往表现在诸如员工素质技 术水平产品特色生产成本营销方式服务质量市场份额等多方面而且 竞争能力的强弱在不同时期的企业内部的表现也可能有差异 在企业竞争日趋多元化的今天, 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指企业特有的能在发 展过程中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降低成本, 决定企业主业乃至多角化经营 的宽度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实现规模经济, 得以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不易被竞争对 手所模仿的超常能力 4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创造价值的超常性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应当能为顾客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 好地更全面地满足顾客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 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 2 难以模仿的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具备这一能力的企业由于具有 与众不同的特色因而可以依靠特色赢得部分顾客的充分信任形成特色垄断市场 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一时难以与之竞争替代品也很难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与之相抗衡 从而使得该企业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斗争中占有独特的相对优势 3 超越同行的领先性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必然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丰富经验善于提 炼总结不断创新而得到的这种经过长期积累磨炼而得到的能力是其他企业 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如微软公司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长期形成的创新能力使其 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表现在对环境变化保持必要的随 机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走在市场需求的前面 激发新的市场需求的产生引导消费 4 与企业整体的不可分割性 尽管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往往表现在某些方面但它绝不可能仅在企业的某个部 门形成只在某项职能中发挥作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 化的结果必然在企业拥有的全部资源中发挥作用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 方面面因此当企业某一局部阻碍甚至破坏了这种能力的发挥则企业核心竞争 能力就可能丧失殆尽 5 统摄企业经营的全局性 衡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这种能力是否覆盖了企业各主要部门 和产品是否提供了进入多个现实和潜在市场的各种方法或途径是否在最大程度 上实现了规模经济在企业不同程度多角化经营的今天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表现为 能否降低企业多种产品的成本能否更有力地抵御经营风险大范围多角度实现企 业价值 5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上有不少研究者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他们认为技 术是核心竞争力中很重要有时甚至是很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技术被称为核 心技术也被称为核心技术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和企 业的生产技能等 5 这些研究者认为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包括企业的 r & d 能力产品 工艺创新能力其中 r & d 能力是最为关键的 6 核心技术能力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 转换为技术优势的能力水平 除此而外理论界在核心竞争力组成要素上也有不少分歧可大致归纳为六种 构成要素论第一种为两类竞争力构成论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 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类竞争力组成 7 硬核心竞争力指以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或 技能形式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这类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尤为重要 软核心竞争力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 力这类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第二种为两维系统构成论王 毅等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由能力及能力构架与层次组成的一个两维知识系统 8 企业 是一个能力系统核心能力是其子系统它蕴藏于企业所涉及的各个层次由能力 元和能力构架组成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并在动态中发展核心能力具有系 统的共性由各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构成各构成要素就是能力元而能力元之间 的关系属于能力构架能力元是关于企业涉及的各层次构成元件的知识是企业核 心能力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基础能力构架是企业所涉及的 各层次构成元件之间的关系识第三种为三要素构成论周卉萍认为核心竞争力由 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三要素构成 9 这三要素是: 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新产品新服 务方式管理文化氛围( 上下同心同德的适应企业发展共同价值观) 新理论新经 验的学习率和传递率( 从领导人开始各阶层都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经 验了解新的形势新变化并把新东西迅速传递出去) 第四种为五要素构成论 邹海林认为核心竞争力应由五个要素构成 这五个要素是: 研究开发能力 创新能力 6 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组织协调各生产要素进行 有效生产的能力应变能力 1 0 第五种为全要素构成论管益忻认为凡是企业特 有的足以胜过竞争对手的所有全部要素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些要 素包括市场预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加工制作经营决策人力资源开发品 牌战略企业文化 1 1 第六种为制度基础要素构成论左建军认为制度是基础的核 心竞争力先进的企业体制与制度是企业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系统 的平台体制与制度与在此平台上延伸的人才技术创新管理品牌专业化等 方面共同组成核心竞争力系统 1 2 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 为了进一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造能力需要进行系列指标设置评价指 标的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性原则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系统其中包括多个子系统如人力资源 子系统技术状况子系统顾客关系子系统对这样的一个系统做出评价应涉及 较多的信息涵盖较广泛的范围才能准确地将系统描述出来 2 主导性原则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但并不意味 着不分主次地将所有可能的方面都包括进来而是应该经过认真的调查仔细的分 析抓住系统的主要方面对那些与系统主要行为不十分密切的方面予以简化或 省略 3 行业性原则不同的企业其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差异很大所以对所 有的行业用统一的指标是不妥当的当然过细地划分行业过细地设置指标又 有一定的难度 4 动态性原则核心竞争力的营造是动态的因为影响企业内外因素是在不 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其评价指标的设置也必须不断地审核修正 5 全面性原则核心竞争力指标的设置不是哪一个指标所能说明的需要 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指标配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7 剖析 2.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综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 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 关心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积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更是如此这种能力 的强弱因企业而异同样处于核心竞争力较强状态下的企业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 同但作为企业的一种处于核心性地位的能力它必然会通过各方面的形式指标 态势表现出来 1 3 因此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要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进行 深入的分析而且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量化地表现出来特别是进入实际运用 的领域作为研究者则希望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出来的指标数据来透视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由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积累提出某些可供参考 的意见 企业要确立以其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旨在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与 竞争战略都必须首先建立适合该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依 据可靠的科学方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作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和辨证分析从 而识别认识和总结出企业的差距和核心竞争力 1 4 然而这方面可资借鉴的方法 和模型都十分缺乏严格说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体系还没有形成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经济学界以往的 工作主要是给出评价模式与流程即选取特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和相对应 的个性化评价指标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测算指标的大小并在同行业的企 业中间形成比较运用相关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状况最后对结果进行 分析解释概括和论证 1 5 目前部分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体系按照这个体系对企业 竞争力评价方法作了研究得出了如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 1 6 层次分析法等企业核 心竞争力评价的方法 8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于7 0 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企业自身或目标企业( 研究竞争对手) 的主要竞争力要素绩效水平评价指标及绩效水平的层次关系数学模型分析企业 各竞争力要素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程度形成企业自身或有力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要素重要度排序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确定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决策者拟 定市场竞争战略决策 1 7 除了在评价方法的理论探讨上还有一些研究部门根据确定的某特定行业评价 体系和指标做了实证研究如中国机电日报社在 2 0 0 1 年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核心竞 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对原国家机械局部分重点联系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的测评研究在这次测评中利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渠道对部 分重点联系企业2 0 0 0 年的有关统计数据 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 在所测评企业中竞争力强的企业有 1 0家这 1 0家企业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 司钱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春兰集团公司正泰集团 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公司华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 有限公司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但是该研究内容仅仅限于机械工业行业的 企业国内目前对电子信息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尚未有研究者涉足 2.5 构建与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因此 企业要有自己的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 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 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1 8 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 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 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 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 9 2 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 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 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 1 9 定期召开企 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 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 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 2 0 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 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 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 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 2 1 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 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 2 2 如长春一汽 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 识技能 5 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 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 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 提下展开 6 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 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 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 行分解归纳 2 3 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 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 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7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 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 营理念至关重要 10 3 运用标杆法对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3.1 行业的选取 电子信息产业在武汉有比较好的现实基础近 1 0 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 下武汉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高科技成果成为了 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在光纤光 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电子信息企业一是光纤光 缆长飞光纤光缆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商具有年产光纤 5 0 0万公里 光缆 1 0万皮长公里的能力居全国第一二是光电器件与系统以烽火公司n e c 日电公司为骨干企业武汉邮科院是中国最大的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生产商三是激 光产业武汉是我国三大激光产业基地之首华工科技公司楚天激光公司团结 激光公司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 四是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 包 括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和传输设备等n e c移动通信公司武汉精伦电子公司等企 业现有产值规模在 3 0 亿元以上五是软件产业拥有一大批具有特色和知识产权的 软件成果及产品 选取电子信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所得出的结论不仅对提升本行业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有借鉴作用同时还能带动相关生物医学军事交通环保及第三产业等 各行业的发展 3.2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要得益于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在参照了原国家经 贸委等部门关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的要求并吸收国内外关于核心竞争 力评价的体系和方法建立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四大要素分类 1 核心技术能力 包括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企业的核心技术包括企业 11 公开的专利技术和秘密的专有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必要 条件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要反映在企业的核心产品上而核心产品的制造必 须要有核心技术才行 2 4 但企业仅拥有核心技术还不够还必须要拥有持续保持和 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即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把企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进行有 效整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经久不衰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竞争力的 实质是指谁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 力的核心能力 1 而研究和开发能力就能实现这个目标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获得持久制造技术或专利技术从而获得持久 竞争力并取得长期高收益的根本源泉 2 规模能力 规模经济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形成经济报酬的递增通 过发展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有定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 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贡献表现为规模经济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成本优势也 为建立优势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已大大改变了企业的运 作条件和空间使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因此规模经 济理论可以在提升和维持企业竞争力方面得到重新认识 2 5 我国多年来企业过于分散规模偏小缺乏发展实力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尤 其是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如何把握企业规模战略是企业 决策层和经济学界一直在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3 应变能力 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原因是 其一企业遇到问题首先要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而该方法形成已有一定时间条 件已经变化因此它不一定有效导致行为结果不成功其二企业在相当一段 时间内保持稳定排斥外界信息进入即使外界信息进入企业也不会马上把新信息 新技术新思想融于已有的惯域中企业惯域不改变它就无法为企业在变化的环 境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企业也就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2 6 如电子商务技术在国际 12 上已广泛采用而国内许多外贸出口企业由于未采用该技术而在国际招标中失败 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 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 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企 业的应变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针对外界环境 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作出合理反应与变化的能力 4 组织协调能力 一般来说当谈及企业的竞争优势时人们往往注重企业的技术和技术能力 而较少考虑管理和组织能力实际上技术和组织是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技术 在真空中没有任何价值只有扎根在组织( 企业) 之中并支撑组织发展才能体现 出价值 2 7 此外相同的技术在不同的组织中体现出不同价值技术的价值大小和 重要与否完全取决于组织技术的作用在于为组织实现其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潜在的 方式方法可能性和压倒对方的竞争优势而组织的作用则在于采用适当的方式 方法去具体地实现其效率效益和竞争优势 2 8 简言之技术的价值体现在组织的 效率效益和组织自身发展之中毫无疑问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之间存在 着某种联系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是技术方案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间 的相互影响规定了技术进步的路线和方式因为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 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是政治 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的合力而组织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较技术能力更为重要 因为对技术能力的培育开发和使用主要是由组织和组织能力决定的 3.3 标杆法的选用 标杆法( b e n c h m a r k i n g ) 原为美国施乐公司确立的经营分析手法其核心内容在 于将所在企业的业绩与其他杰出企业的业绩相比较从中找出新的方法和理论改 进本企业的经营业绩 2 9 标杆法具有以下特点 1 标杆法强调基准 这里的基准即最佳实践具体地说标杆法就是要求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 球视野上寻找研究和借鉴业绩最佳的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运 13 作方面的业绩与这些最佳企业进行比较找出自身差距创造性地改进和优化本企 业或部门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2 标杆法的路线是由模仿到创新 运用标杆法是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设计改 进经营实践 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这实际上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3 0 作为一种企业业绩评价的重要方法标杆法之所以能引起企业的重视其根本 原因在于它在通过辨识了解同行业优秀企业的业绩并客观评价本企业业绩的基础 上可以对企业起到如下作用和影响 1 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不断改进的思路是不断发现新目标以及寻求如何实现 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是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工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任何企业都有可能 将注意力集中于寻求增长的内在潜力形成固定的企业文化通过对各类标杆企业 的持续比较不断追踪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的需 要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本文将标杆法移植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运用这一方法就是将那些出类 拔萃的企业的主要指标作为对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测定的基准以此对企业核心竞 争力作出评价 采取标杆法必须先建立适合该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依 据科学方法将企业的各相关指标与标杆企业的指标作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和辨证分 析从而揭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寻求缩短差距的解决方案为提高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核心竞争力标杆评价法的创新点和关键环节有 1 选取标杆企业 标杆企业是指在同行业中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竞争优势和发展实 力的排头兵企业我们将标杆企业的相关要素和指标用以构造标杆值并 以此为主要刻度来测算和判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通常以全国同行业排头企业 或者以世界 5 0 0 强企业作为标杆企业将其指标定为 1 将所研究企业的指标与其相 比的值作为该指标的相对值设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指标为横轴值相应指标的取值 14 为纵轴值 图 3 - 1 差距要素基础能力要素及核心要素 2 分析核心要素 将纵轴值分成若干段0 0 . 5 0 . 5 0 . 7 5 0 . 7 5 1 在 0 0 . 5区间为“差距要素 区”, 差距要素是指标相对值与标杆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亟须提高的要素在 0 . 5 0 . 7 5区间构成“基础能力要素区”基础能力要素指的是虽然与标杆企业有一定 差距但差距不大可归入企业基本能力的要素在 0 . 7 5 1 区间或超出标杆以外 的指标形成“核心要素区”核心要素是相对指标值与标杆企业比较接近甚至高于 标杆企业的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要素 在用标杆法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运用标杆法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各指标值所表征的是要素的相对水平还不是核心竞争 力的直接结论结论的得出需要辨证分析的环节最终结论如企业的差距核心能 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总结还需要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进行辨证分析另外有些 指标值的结论分析要灵活处理如并不是所有指标都是越大越好 3.4 具体指标和标杆企业的选取 在确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前提下我们对每一个基本的构成 要素进行分解分成若干个不同的二级指标及更具体的三级指标以建立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下表 0 0 . 2 5 0 . 5 0 . 7 5 1 1 . 2 5 123 差距要素 基础能力要素 核心要素 15 表 3 - 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具体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 级 指 标 1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科技投入机制 2 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比上年增长 3 企业技术人员年人均收入与企业年人均收入之比 4 技术开发机构人员最高年收入与中心人均年收入之比 人才激励机制 5 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人才引进人数与流出人数之比 6 技术开发人员国内外培训费占技术开发人员总收入比例 科技人才培养 7 技术开发人员年海外技术交流人次与技术开发机构人数之比 8 当年来技术开发机构从事开发工作的海内外专家数( 人月) 9 其中海外专家数( 人月) 外部资源利用 1 0 产学研项目经费占全部项目经费的比例 1 1 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1 2 技术开发机构高中级职称人员占技术开发机构人数比例 1 3 技术开发机构专家含博士人数 1 4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 万元) 创新能力建设 1 5 中长期项目经费支出占全部项目经费总支出的比例 1 6 当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项目数 1 7 其中国内领先水平以上项目数 1 8 当年授权专利数 1 9 其中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数 核心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产出 2 0 企业主持或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2 1 当年企业利润总额 应变能力 2 2 主导产品的销售利润率 2 3 企业人均销售收入 规模能力 2 4 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近四年平均 2 5 资本保值增值率 2 6 资产负债率 组织协调能力 2 7 流动资产周转率 该指标体系将以标杆企业的标杆值作为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准为了合理 的评价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中兴通讯的相 关指标作为标杆值标杆企业的具体指标值如下 16 表 3 - 2 标杆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指标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 级 指 标 标杆企业 指标值 1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9% 科技投入机制 2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比上年增长 20% 3 企业技术人员年人均收入与企业年人均收入之比 1.5 4技术开发机构人员最高年收入与中心人均年收入之 比 10 人才激励机制 5 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人才引进人数与流出人数之比 5 6技术开发人员国内外培训费占技术开发人员总收入 比例 15% 科技人才培养 7技术开发人员年海外技术交流人次与技术开发机构 人数之比 12% 8当年来技术开发机构从事开发工作的海内外专家数 (人月) 400 9 其中海外专家数(人月) 300 外部资源利用 10 产学研项目经费占全部项目经费的比例 10% 11 企业专职技术开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35% 12 技术开发机构高中级职称人员占技术开发机构人 数比例 50% 13 技术开发机构专家含博士人数 200 14 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万元) 30000 创新能力建设 15 中长期项目经费支出占全部项目经费总支出的比 例 40% 16 当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项目数 100 17 其中国内领先水平以上项目数 80 18 当年授权专利数 30 19 其中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数 3 核心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产出 20 企业主持或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30 21 当年企业利润总额(万元) 57027 应变能力 22 主导产品的销售利润率 34% 23 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万元 72 规模能力 24 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 106% 25 资本保值增值率 209% 26 资产负债率 55% 组织协调能力 27 流动资产周转率 1.4 次 17 3.5 武汉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比分析 在确立了标杆企业及其相应的各项指标的具体值后引入我们要分析的对象 1 8家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采用标杆法分析具体方法为选取标杆企业将其所 有的指标定为 1 将所研究的企业的指标与其相比的值作为该指标的相对值1 8家 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的 2 7 个指标的相对值如下 表 3 - 3 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相对值1 博大 长飞 光纤 长江 飞天 楚天 激光 烽火 海创 电子 华工 科技 精伦 电子 蓝星 科技 1 0 . 5 6 1 . 1 1 0 . 8 9 0 . 5 6 1 . 2 2 0 . 3 3 1 0 . 7 7 0 . 6 7 2 0 . 0 2 9 5 5 0 . 1 5 0 . 0 6 0 . 2 6 5 0 . 0 2 5 0 . 1 0 . 1 9 5 0 . 1 3 0 . 9 1 0 . 2 7 0 . 8 0 . 0 0 9 1 . 3 3 0 . 0 1 4 0 . 9 2 1 . 1 1 4 0 . 1 8 5 0 . 6 0 . 0 5 7 0 . 2 0 . 0 0 4 2 5 0 . 2 0 . 0 0 7 1 0 . 5 5 0 . 2 5 1 . 2 0 . 0 6 6 0 . 1 4 4 0 . 0 0 8 1 6 0 . 0 0 6 0 . 6 7 0 . 4 6 0 . 4 3 8 8 . 3 3 0 . 1 3 1 . 4 0 . 4 4 1 0 . 2 0 . 1 3 7 0 7 . 5 2 . 6 7 0 . 5 1 8 0 . 5 0 . 2 5 0 . 8 3 8 0 . 0 0 3 2 5 0 . 0 0 2 5 0 . 0 1 0 . 0 5 0 0 . 1 0 7 5 0 0 9 0 0 . 0 0 3 3 0 . 0 3 0 0 . 0 9 0 0 1 0 1 . 2 5 1 . 2 5 0 . 8 3 1 1 0 . 6 3 4 1 . 1 1 0 . 3 1 0 . 7 2 0 . 7 7 0 . 9 7 0 . 8 9 0 . 8 1 2 1 . 8 6 6 1 . 1 4 1 . 0 4 1 . 1 3 0 . 5 1 . 3 6 0 . 5 8 8 1 . 5 4 1 3 0 . 0 3 0 . 0 1 0 . 1 4 0 . 0 4 5 0 . 1 9 0 . 0 5 0 . 0 3 5 1 4 0 . 0 6 0 . 0 2 0 . 0 1 4 0 . 3 5 1 4 0 . 1 3 0 . 1 6 0 . 0 1 3 8 0 . 0 0 2 3 1 5 1 . 2 0 7 5 0 . 1 2 5 1 . 5 0 . 4 0 . 7 5 2 . 1 7 5 1 . 7 7 5 0 . 7 5 1 6 0 . 1 2 0 . 0 5 0 . 0 8 0 . 0 2 0 . 1 9 0 . 0 3 0 . 2 8 0 . 0 5 0 . 0 5 1 7 0 . 1 0 . 0 6 2 5 0 . 0 7 5 0 . 0 2 5 0 . 1 7 5 0 . 0 3 7 5 0 . 0 6 2 5 0 . 0 2 5 0 . 0 1 2 5 1 8 0 0 . 3 0 . 7 7 0 . 2 0 0 . 5 0 . 1 0 . 0 6 7 1 9 0 0 . 3 3 0 0 2 . 6 7 0 0 . 6 7 2 0 0 0 . 0 6 7 0 . 2 7 0 . 0 6 7 0 . 3 0 . 1 0 2 1 0 . 0 4 2 1 . 6 2 0 . 0 0 2 7 0 . 0 1 9 0 . 2 9 0 . 0 0 0 4 7 0 . 0 8 0 . 2 5 - 0 . 0 0 1 9 2 2 0 . 6 6 1 . 6 2 0 . 2 9 0 . 4 4 0 . 9 4 0 . 1 8 1 . 0 3 1 0 . 4 5 2 3 0 . 4 3 4 . 3 3 0 . 1 9 0 . 2 2 1 . 3 8 0 . 0 8 8 0 . 4 1 0 . 8 1 0 . 0 0 3 6 2 4 1 0 . 4 2 0 . 0 2 8 0 . 2 0 0 . 7 5 0 . 0 9 4 0 . 6 1 1 . 2 5 2 5 0 . 0 0 4 8 0 . 2 7 0 . 4 9 0 . 1 9 2 . 2 2 0 . 0 3 8 0 . 2 2 0 . 0 1 2 2 6 0 . 1 7 0 . 6 9 0 . 3 6 0 . 7 8 0 . 4 6 0 . 0 2 5 0 . 4 1 0 . 9 4 0 . 2 9 2 7 3 . 2 1 1 . 0 7 0 . 4 8 0 . 8 6 1 . 8 2 0 . 4 4 0 . 2 4 0 . 6 4 0 . 0 4 3 18 表 3 - 4 武汉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相对值2 力兴 电源 龙安 集团 伦新 华信 迈驰 团结 激光 无线电 器材 银泰 科技 中原 电子 洲际 1 0 . 3 2 4 0 . 4 4 0 . 6 3 0 . 9 7 2 . 2 2 0 . 3 9 0 . 5 6 0 . 5 6 2 0 . 0 1 4 1 2 . 5 1 . 8 2 0 . 3 0 . 0 2 5 0 . 0 2 0 3 0 . 8 3 0 . 6 1 0 . 8 1 . 0 7 1 . 3 3 1 . 3 3 1 . 0 7 1 . 3 3 4 0 . 1 6 8 0 . 5 1 5 0 . 1 8 0 . 1 3 0 . 3 0 . 3 0 . 1 5 0 . 2 0 . 3 3 5 0 . 5 3 0 . 6 0 . 4 0 . 6 0 . 3 0 . 2 0 . 4 0 . 1 8 0 . 0 0 2 6 6 0 . 0 2 4 1 . 6 7 1 . 6 7 1 . 3 3 0 . 6 7 0 . 6 0 . 0 7 3 7 0 . 8 7 0 . 1 0 4 1 . 4 2 0 . 8 3 0 0 . 4 2 0 8 0 . 0 2 5 0 0 0 . 0 1 0 0 0 . 0 5 5 9 0 . 0 1 3 0 0 0 . 0 0 3 3 0 0 1 0 3 . 5 2 8 3 3 5 0 . 5 1 0 . 4 2 1 1 0 . 5 7 0 . 0 7 7 0 . 1 4 1 . 1 4 1 . 0 8 5 0 . 7 1 0 . 2 1 0 . 3 8 0 . 1 0 3 1 2 0 . 5 8 8 2 0 . 4 0 . 4 0 . 4 1 . 2 0 . 1 6 1 . 8 4 0 . 9 1 8 1 . 0 9 2 1 3 0 . 0 2 0 0 . 0 1 0 . 0 1 0 . 0 1 5 0 . 0 0 5 0 . 0 2 0 . 1 3 0 . 1 1 1 4 0 . 0 0 1 1 0 . 0 0 4 8 0 . 0 0 2 9 0 . 0 0 6 7 0 . 0 2 3 0 . 0 0 5 5 0 . 0 3 7 0 . 0 0 2 8 1 5 0 . 4 1 2 . 5 1 0 . 5 1 . 5 0 . 2 5 1 . 5 0 . 1 7 2 5 1 6 0 . 1 0 . 2 2 0 . 0 2 0 . 0 2 0 . 0 3 0 . 1 3 0 . 0 8 0 . 1 3 0 . 1 3 1 7 0 . 1 2 5 0 . 0 6 7 0 . 0 2 5 0 . 0 2 5 0 . 0 1 2 5 0 . 0 2 5 0 . 1 0 . 0 7 5 0 . 1 6 2 5 1 8 0 0 0 0 . 0 3 3 0 1 9 0 0 0 0 0 2 0 0 . 0 6 7 0 0 0 0 . 1 0 . 0 6 7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