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趣虱 日 期抛2 2 。:窆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趣! 虱导师签名:碰日期:丝生! 二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在儒家的经典当中,春秋显得很特别,不像别的经典,本身总还有些“义”, 而它本是史文,只单纯记事,经文本身没有表达出多少。义”,但历代儒家经师 解春秋对其义的发挥却很重视,说解春秋的著作也汗牛充栋,构成了 传统的春秋学别于以补叙史实为主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则以阐发经义为主,在春秋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后人的重视,且产生 过重要影响。由于公、谷二传在先秦时代传授方式相同,成书年代相近, 释经体例相似,而且所传经义也多有雷同,后代学者多有议论。但对 公、 谷 二传的单独研究较多,比较研究较少;从经学义理的角度研究较多,对它们在 诠释方法上的比较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论文以 、 诠释方法比较研究为题,在仔细研读原文,认真分析归纳资料的基础上,对 它们的释经方法力图做出具体的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二传的异同,感受二传各 自的释经特色,以期在我国古典诠释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论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分别概括介绍了公、谷二传的作 者及其流传情况,也介绍了历代学者对春秋三传诠释特点的论述,以便从 历史的视角,为审视下文将要展开的关于二传释经方法的论述作好准备 第二部分是对公、谷二传释词方法的比较研究主要从义训法和声讥 法两方面做了介绍。发现二传的义训法已相当成熟,声训法较略。 第三部分是对公、谷二传解句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公、谷二 传解旬多用说明性解句法,而且以补释法和阐发义理法为主要训法 第四部分是对公、谷 二传揭明写法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公、谷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传的揭明写法之训法以明用词之意法和明行文之意法为主 第五部分是对公、谷 二传发举凡例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公、谷 二传的发举凡例法分类细,用例多,贡献大,在汉以前的典籍训释中,颇具特 色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最后附录参考文献。 2 【关键词】 公羊传谷梁传诠释方法比较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m o n gt h ec o n f u c i a nc | a s s i c s , ( t h es p r m ga n da u t u m na m l a l s h o l d sa s p e c i a lp l a c e i td o e sn o tc o n t a i na n yi n h e r e n td e e p e rm e a n i n g b u tr a t h e ri sar e c o r d o fh i s t o r i c a lc c n t s h o w e v e r , s c h o l a r st h r o u g h o u tt h ea g e sh a v ep o s t u l a t e dt h e i r t h e o r i e so ni t sm e a n i n gt h r o u g h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i tt h r e em a i na n n o t a t i o n s t h i sh a s b c c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 t h e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n a l s s t u d i e sf o ry e a r s i n c o n w a s tw i t hz u o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 t h es p r m ga n da u t u m na n n a l s w h i c h f o c u s e so n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e v e n t st h e m s e l v e s ,g o n gy a n ga n dg ul i a n g s a n n o t a t i o n sf o c u sm o r eo n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e v e n t s b o t h w a y sh a v et h e i rr e s p e c t i v ea m i b u t e sa n dh a v eb e e nt h o r o u g h l ys t u d i e db ys c h o l a r s t h el a r e rt w oa n n o t a t i o n sa r es t u d i e df 托q u e n f l yo w i n gt ot h es i m i l a r i t yo ft h ew a y t h e yv 陀他t a u g h ta n dp a s s e do n , t h e i rc l o s el i m e so fc r e a l i o n , 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yo f s t r u c t u r ea n de v e no ft h e i re x p l a n a t i o n st h e m s e l v e s b u ta tt h e9 a m e :t i m e , t h e ya r e u s u a l l ys t u d i e di n d i v i d u a l l ya n dn o t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t h e ya r ca l s os t u d i e df o rt h e i r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m e a n i n g sa n d n o tt h e i ra n n o t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 s t h e r e f o r et h i sp a p e rh a s c h o s e nt o c a r e f u l l yc o m p a r e , c l 跚1 t 聪随 a n d a n a l y z et h es p e c i f i c a n n o t a t i v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g o n gy a n ga n dg ul i a n g s (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n a l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tb r i e f l y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a u t h o r sa n dc i r c u l a t i o no fg o n gy a n ga n dg ul i a n g sa n n o t a t i o n s f u r t h e r m o r e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s t u d yo fa l lt h r e ea r m o r i o n st l o u g h d u tt h ed y n a s t i e s t h i si st op r o v i d ea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f o rt h ec o m p a r i s o nl a t e ro ni nt h ep a p e r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a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rm e t h o d so fa n n o t a t i n gw o r d s , m a i n l yi nt e r m so fd e f i n i t i o n sa n dp h o n e t i c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i st h a tb o t ha n n o t a t i o n s a r cq u i t ea d e p ta td e f i n i n gw o r d sw h i l el a c k i n gi nt h e i r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t h e i rp h o n e t i c s 当奎盔堂罂主主丝笙兰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a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rm e t h o d so fi n t e r p r e t i n gw h o l e s e n t e n e 七s b o t ha n n o t a t i o n sf o c u so nu s i n gt h e i re x p l a n a t i o n st oc o m p l i m e n ta n d e x p o u n do nt h em e a n i n go f t h eo r i g i n a lt e x t t h r o u g ht h ec a r e f u lc o m p a r i s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h e s et w op o i n t s ,w ef i n dt h a t g o n gy a n gd e f i n e sw o r d si nav e r yt e c h n i c a la n n o t a t i v es t y l e ,a n di n t e r p r e t st h e l i t e r a lm e a n i n go ft h es e n t e n c e s g ul i a n go nt h eo t h e rh a n de m p h a s i z e sc l a r i t y , s i m p l i c i t y , a n dt e r s e n e s si nh i sa n n o t a t i o n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a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 i rr e s p e c t i v ew r i t i n gs t y l e s t h e y b o t hp u ts p e c i a la t t e n t i o n0 1 1r h e t o r i c a la n ds e m a n t i ct e c h n i q u e s t h ef i f t h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o v e r a u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t h e i r a n n o t a t i v es t y l e s ,m a i n l yc o m p a r i n gc e r t a i nr e g u l a r i t i e sa n dp a t t e r n st h a ta p p e a ri n t h e i rw o r k s p a r ts i x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1 1 把e n dl i s t sa l l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 k e y w o r d s g o n g y a n g s s p r i n g a n d a u t u m n a n n o t a t i o n s : g u l i a n g 5 (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 a n n o t a t i o n s ; t h em e t h o d o f e x p l a l m c o m p a r i s o n r e s e a r c h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引论 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以下简称公羊传、谷梁传或公、 谷)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无论从阐发经义,还是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看,都对 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训诂体例、内容而言,公羊传和谷梁传均长于 解义,少有记叙,故称为“训诂之传”主要是用问答的方式,层层深入,环环 相扣,阐发经义公、谷二传均用隶书写成,属于今文经学,当然二者 也有相异之处。本论文企图通过对公、谷二传的诠释方法的比较研究来 展现它们各自的释经特色,希望能有所创获 ( 一) 公羊传的作者及其流传情况 关于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公羊传时,曾自 注作者是“公羊子,齐人”,颜师古注日“名高”又据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 引戴宏序云:“子夏传于公羊高,( 公羊) 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 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至汉景帝时,寿乃与其弟子胡毋子都著于竹帛。” 据此,则 公羊传的作者应当是子夏,公羊氏五代乃传其学而已。但很多学 者对此传授系统颇感疑虑,原因有二:一是子夏乃孔子门人,小孔子四十四岁, 曾为魏文侯( 前4 4 5 一前3 9 6 在位) 师,距汉景帝有三百余年这期间却只传了 五代,恐怕还有更多的传承者未书。二是四库提要云:“今观传中有子 沈子日、子司马子日、子女子日、子北宫子日、高子日、鲁子日, 盖皆传授之经师,不尽出于公羊子”这说明除公羊氏五代之外,还有其他解经 与传经之人,都应该在公羊传的传授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这里 的沈子、司马子等人,虽然不能考证其具体次序,也不知其中有居于子夏与公 。见赵伯雄春秋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羊氏之问的人物与否,但从公羊高到公羊寿,都是父子相传,汉人言之凿凿, 当不会出大错。从公羊寿上溯五世,知公羊高当是战国中晚期人若公羊高还 有所师承( 不一定是子夏) ,那么可以认为,公羊传至迟在战国中期已经出 现,甚至更早一点因此,公羊传可能是公羊高于战国时期始传其学,在数 百年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公羊氏历代子孙和历代儒生不断增益补充,至汉景 帝时才最后定型并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正式记录成书的因为班固在汉书艺 文志中谈及左氏传的成书过程之后,又说:“及末世1 :3 说流行,故有公 羊、谷梁、 邹、夹,之传。” 公羊传是汉代统治者一直最为重视的儒家经典从汉景帝时期开始, 即专为公羊传立学官,设博士,首先成为博士的就是公羊学大师胡毋生和 董仲舒汉武帝尤为重视公羊学,不但自己“尊公羊家”,而且。诏太子( 戾 太子刘据) 受 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西贫苦儒生公孙弘因师从胡 毋生而精通公羊传,在武帝时官至丞相,封为平津侯。董仲舒在汉武帝时颇 受重视,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关于罢黏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先后任命他为江 都王相和胶西王相,晚年归居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 问之”o 因此研治公羊传者益众,且多获致名位据汉书儒林传载, 西汉时研治 公羊传者,除胡毋生、公孙弘、太子刘据、董仲舒及其弟子褚 大、赢公、段仲( 史记儒林列传作“殷忠。) 、吕不舒之外,其他著名人物 还有孟卿、眭孟、严朋祖、颜安乐,王中、公孙文、东门云、冷丰、任公、竦 光、筅路,贡禹,堂欷惠、冥都、马宫、左咸等。其中成就最著者六人,即严 彭祖、颜安乐、冷丰、任公、官路、冥都又据后汉书儒林列传及该书 其他人物传载,东汉时研治公羊传的著名人物有:张霸、丁恭、周泽、钟 兴、甄宇、楼望、程曾、张玄、李育、何休等,所治多为公羊传严氏学 以上两汉研治公羊传者,多因君主的重视而获致高名显位,其中不少人还 。见汉书儒林传 。见汉书董仲舒传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兼任过公羊传博士 东汉末期桓帝、灵帝之时的何休,专心研治 公羊传,以1 7 年时间写成 春秋公羊解诂,世称“何氏学”何休除本胡毋生之条例为公羊传作注 外,另外对公羊传还有两大贡献:第一,著公羊文谥例、公羊传条例, 揭示出公羊传“三科九旨。、“五始”、。七等”、“六辅”、“二类”等义例。从 此,人们对公羊传的研究才真正有完整系统的义例可循。第二,将公羊 传按年月附于春秋经文之后,使原来各自单行的春秋经与公羊传 合为一编。此问题有争论,纪昀日:“三传与经文,汉志皆各为卷帙。 以左传附经,始于杜预;公羊传附经,则不知始自何人。观何休解诂 但释传而不释经,与杜异例,知汉末犹自别行今本以传附经,或徐彦作疏 之时所合并欤。”o 实际情况是,公羊传对绝大部分春秋经文都有解释( 有 。传”之经) ,而对极个别的春秋经文则无解释( 无。传”之经) 。从今 十 三经注疏本中之 二传的不同,汉人认为这是先秦时齐学与鲁学两派说经 的不同风格所致汉书儒林传云:“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谷梁春秋, 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谷梁子本鲁 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谷梁”汉初经学以齐、鲁为两大宗各衍其绪。 马宗霍曾论齐学、鲁学异同说:。大抵齐学尚恢奇,鲁学多迁谨;齐学喜言天人 之理,鲁学颇守典章之遗”雪可见,被汉人归于齐学的公羊传在解经时, 多着眼于春秋) 中的“微言大义”,而被视为鲁学一派的谷梁传往往拘执 词句,多从春秋 的文字上寻求解释 东汉郑玄在比较三传时指出:“左传) 善于礼,公羊) 善于谶,谷梁善 于经”o 推其义,概指左传中记载朝聘、会盟、祭祀、田猎之事较多,能 从中见古礼之遗公羊 善于谶,当指汉代公羊学者的谶纬化说经倾向。谷 梁 善于径明经义郑氏此说,可能是汉代学者的通识。 东晋范宁在春秋谷梁传集解序) 中,评论三传道:“左氏 艳而富,其 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 辩而裁,其失也俗”按所谓“艳 而富”,当是言其记事具体丰富,且多文采,这是左传的长处。巫”,当是 指左传多叙怪、力、乱、神之事,预言福祸之日期,此其所短。谷梁的 “清而婉”,当是指文字简洁清雅,意思婉约通畅。其短处是指诠解有时过于简 略,有许多应该加以阐释的地方竞付阙如公羊的“辩而裁”,当是言其说 经论事层次分明,又善于裁断。俗”,是指多言“三科九旨”、“三统”、“三世” 。见十三经注疏春秋谷粱传集解序 见马宗霍中国经学史) ,上海书店,1 9 8 4 年版第4 6 页 。兕郑玄六艺论,( 春秋谷集传集解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类迎合时俗看得出来,范氏的评判还是比较客观,也得到后代学者们的肯 定并没有因自己所专攻谷粱而偏袒谷梁) 。 唐宋学者,陆淳以为公 、谷 “断义皆不如谷梁之精”孙觉说:“以 三家之说,校其当否, 兼传大义、微言谷梁不传微 言,但传大义。左氏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赡有可以证春秋 之义者。故。三 传并行不废”。 当代学者冯浩菲先生在中国训诘学 中评论道:。关于春秋的训解, 左传 主要是补叙有关史实,用以证发经意,同时也往往发明凡例,辨析词 义,有助于对经文的理解。公羊传) 和谷粱传) 以阐明经意为要务,公羊 传释词与解句并重,专名须解,故释词多用专门训例;旬意较明,故诠句以 揭明行文之意即所谓。笔法”为主训解都用问答式进行,层层深入,分析细 密。谷梁传叙事不及左传 详细,释义不及公羊传广大,但清婉平正, 自有特色”。 综上所评,可知历代学者对公 、谷 二传及左传 的诠释特点的评 论多属于概论举要而己,未作详细论述,读者只能识其大略,难说体会真实、 细致。故本论文在参考前人所作评论的基础上,打算对公、谷二传的诠 释方法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企图具体、深刻地展现各自的诠释特色。 在诠释方法的术语方面,多承用中国训诂学 一书的说法 o 见朱彝尊经义考 畚一百七十引 见皮锝璃经学通论( 四) 春秋部分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 见冯浩菲中田 i l i 诘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2 4 页 l o 之 二公、谷二传释词方法比较研究 公、 书名贬之之意可见二传同为释人名,但所 用方法不大相同, 谷梁传) 的释义较为明显 又如隐公三年春秋经云:。秋,武氏子来求赙。 公羊传云:。武氏子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其称武氏子何? 讥,何讥 尔? 父卒子未命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谷梁传云:。武氏子者何也? 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称武氏 子何也? 未毕丧,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 比较:二传都用问答为释法释以人的身份,在揭明褒贬之义方面,谷梁传 的释义似更具体,更明确。 ( 2 ) 专释物名法比较研究 如庄公七年春秋经云:。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公羊传云:“恒星者何? 列星也。 谷梁传云:。恒星者,经星也” 比较:这里使用单训法。二传对“恒星”都释以特征,但角度不一,所释 特点有别。公羊传认为所谓“恒星”,就是天上看得见的群星而 谷梁传 则认为所谓“恒星”,就是经常可以看见的星限于时代,他们对恒星的理解多 是感性的,比较起来, 谷梁传的解释应该更接近于现代对恒星的理解 又如庄公五年春秋经云:。秋,郧黎来来朝。( 郧,公羊传作“倪”) 公羊传云:。倪者何? 小邾娄也小邾娄,则曷为谓之倪? 未能以 其名通也黎来者何? 名也其名何? 微国也” 谷梁传云:。郧,国也黎来,微国之君,未爵命者也。” 比较:这是使用连训法谷梁传先对“郧”释以类名,再对“黎来”进 行连训公羊传则严格采用问答为释法分别释词,再通过分析法点明用词之 意。 谷梁传对“黎来”的第一个训语,同于公羊传,但第二个训语则是 公羊传所没有的虽然对整个经义的训解,公羊传为详,但在意义完备 且简明上, 谷梁传则胜于公羊传。 2 ) 公、谷二传专释动词法比较研究 如隐公五年春秋经云:。九月,考仲子之宫。 公羊传云:。考犹入室也,始祭仲子也” 谷梁传云:“考者,成之也,成之为夫人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较:谷梁传用加。之”字确定动词为释法来释动词“考”,后再举证 释文义公羊传 采用明比况法来确定“考”的动词性二传释义基本相同, 但训法不同 又如隐公四年氍春秋经云:。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公羊传云:。遇者何? 不期也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谷梁传云:。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宋公陈侯、 蘩人卫人伐郑” 比较:二传都把“遇”字当作动名词来解释。揭明其行文之义是强调“不 期”而遇。谷梁传) 揭明是表明。志相得”。 3 ) 公、谷二传专释其它词法比较研究 如成公七年春秋经云:。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公羊传无传 谷梁传云:。又,有继之辞也其,缓辞也日亡乎人矣,非人之 所能也,所以免有司之过也乃者,亡乎人之辞也免牲者,为之缁衣缳 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免牲不日不郊,免牛亦然” 比较:谷梁传对“又”、。其”、“乃”三词进行t i j i i 释,有助于深刻理解 经义像这类训法,谷梁传多次运用,而公羊传则鲜有涉及。 2 、 公、谷二传通用训法比较研究 公、谷二传的通用训法包括一般性通用训法和通释性通用训法2 类。 1 ) 公、谷二传一般性通用训法比较研究 公、谷 二传的一般性通用训法包括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2 类 ( 1 ) 公、谷) 二传直接定义法比较研究 公、 谷 二传的直接定义法主要有以下8 类。 正面定义法 如庄公八年春秋经云:。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羊传云:“次不言俟,此其言俟何? 话不得已也” 谷梁传云:。次,止也俟,待也 比较:谷梁传正面训释“次”、“俟”二字的意义公羊传随文发凡, 揭明言次言俟之例,然后点明用词之意 比况训法 如宣公十八年春秋经云:。秋七月,邾娄人戕鄯子于郜” 公羊传云:“戕鄙子于邯者何? 残贼而杀之也” 谷梁传云:。戕,犹残也,搅杀也” 比较:公羊传问答为释,谷梁传比况为训,二传都以“戕”为经义 关键所在,释法不同,释义相近 又如庄公三十年春秋经云:。秋七月,齐人降鄣” 公羊传云:“降之者何? 取之也取之则曷为不言取之? 为桓公讳 也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 g - - o , 。 谷粱传云:“降,犹下也” 比较:公羊传以问答为释法释“降”为“取”,然后再明避讳法,认为 经书“降”不书“取”,是为桓公避讳。谷梁传比况为训,认为“降”即攻 下的意思结合谷梁前传“次,止也,有畏也欲救鄣而不能也不言公, 耻不能救鄣也”的事实,可知释。降”为。攻下”的释义是对的,也不认为有 避讳的含义相比而言,谷梁传此传释义较为平正。 字义与文义区别训法 如隐公元年c 春秋经云:。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蔑”( 蔑,公, 谷均作。昧”邾,公作“邾娄”) 公羊传云:。及者何? 与也,会,及,暨皆与也曷为或言会或言 及,或言暨? 会,犹最也:及。犹汲汲也;暨,犹暨暨也及,我欲之 暨,不得已也仅父者何? 邾娄之君也何以名? 字也曷为称字? 褒之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也曷为褒之? 为其与公盟也与公盟者众矣,曷为独褒乎此? 因其可褒 而褒之此其为可褒奈何? 渐进也昧者何? 地期也。 谷梁传云:“及者何? 内为志焉尔仪,字也父,犹传也,男子 之美称也其不言邾子何也? 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不日,其盟渝 也昧,地名也” 比较:公羊传) 问答为释解。及”之字义并将同类之词加以辨析。谷 梁传则解文义而非解字义,指出此经用“及”字表明此次结盟是出于鲁国的 想法这样让人能够读懂经文,了解其深切含义。虽然释法不一,却各有侧重, 都紧紧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及”,不同的是对“及”的解释在这一特定语境中都 把其含义发掘得极为深刻,解说淋漓尽致,或日“我欲之”,或日“内为志”, 各曲尽其妙,并在此基础上,逐层向上推究,展现深切含义,将这次鲁、邾之 会的可能之义揭示出来这是 公、谷二传诠释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 递训法 如昭公五年春秋经云:。戊展。叔弓帅师败莒师于渍泉”( 溃,谷梁 传作。贲”) 公羊传云:。潢泉者何? 直泉也直泉者何? 涌泉也。 谷梁传云:。狄人谓贲泉失台,号从中国,名从主人” 比较:公羊传用递训法,最后释“溃泉”为“涌泉”,训义明确。谷梁 传则是从另一个角度为释,说明经书4 贲泉”之名的出发点是华夏,是鲁国。 反言为解法 如隐公四年春秋经云:。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公羊传云:。立者何? 立者不宜立也其称人何? 众立之之辞也 然则孰立之? 石碚立之石碚立之,则其称人何? 众之所欲立也众虽欲 立之,其立之非也” 谷梁传云:。立者,不宜立者也晋之名,恶也其称人以立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何也? 得众也得众则是贤也贤则其日不宜立,何也? 春秋之义, 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 比较:春秋用“立”来记载此事,表示讥讽。二传都用揭明行文之意的 反言为解法来释。立”字,揭示了晋不当立之义,二传所不同就在于后面的分 析,公羊传没有说明为什么立晋做君主是错误的,谷梁传却做了说明, 即所谓“诸侯与正而不与贤”的道理。 又如庄公二十四年春秋经云:。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公羊传云:。用者何? 用者不宜用也见用币,非礼也” 谷梁传云:。用币,非礼也用者,不宜用者也” 比较:二传都是用揭明行文之意的反言为解法作解,释义几乎雷同,只不 过次序互相颠倒而已。由于春秋言简意赅,富含寓意,往往正面行文,反 面取义,故在公、谷二传里这种反言为解法用例很多 再如成公九年春秋经云:。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一 公羊传云:。未有言致女者,此其言致女何? 录伯姬也一 【谷梁传云:。致者,不致者也 比较: 公羊传是揭明书例,认为致女例不应该书写的。现在书写此例, 是褒伯姬之贤而俱录此事谷梁传反言为解,说明季孙行父不应该送女儿去 她的婆家,既然他这样做了,春秋就书以“致女”,表示讥讽 引旧解为释法 如隐公五年春秋经云:。初献六羽。 公羊传云:。六羽者何? 舞也初献六羽何以书? 讥何讥尔? 讥 始僭诸公也六羽之为僭奈何? 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侯者何? 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馀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天子 三公者何? 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 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始僭诸公叻于此乎? 前此矣前此则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曷为始乎此? 4 t 4 t t 公犹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 谷梁传云:。谷梁子日: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 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诸侯皆用八 佾初献六羽,始厉乐矣” 比较:谷梁传引旧解为释,先引谷梁子说,再引尸予,两说似有矛 盾,并存而各异说。 公羊传亦暗引旧解为释,惟主“讥始僭诸公”而不移 又如庄公三年经云:。五月,葬桓王” 公羊传云:“此未有言崩者,何以书葬? 盖改葬也。” 谷梁传云:“传日:鱼改葬也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或日邵尸 以求诸侯。” 比较: 公羊传采用点明用词之意法,认为“葬”应是“改葬”。谷梁传 引旧解为释,先引“传日”,再引。或日”二说来说明葬义。从语气上看,他们 都对自己的说法疑惑不定,不能断然以决,故以“盖”言之。尤其从 谷梁传 的释法来看,当时对葬桓王之事,说法很多,这也暗合人们认为二传相去时间 不远的观点。 先举训语为释法 公、谷二传中此类用例甚多,主要是相对为释法,如: 隐公元年春秋经云:。秋- 1 = , e l ,天王使宰嗄来归惠公仲子之赠” 公羊传云:。赠者何? 丧事有娼厢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车马 曰赠,货财日赙,衣被曰褪” 谷梁传云:。赠者何也? 乘马日赠,衣衾日裢,贝玉日含,钱财日 赙” 比较:二传皆先举训语为释,只是谷梁传多了一释,虽然训语相互有 别,但释义大同小异 又如隐公三年鬈春秋经云:。- - , e l 庚戌,天王崩。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羊传云:。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日卒,士曰不禄” 谷梁传云:。高日崩,厚日崩,尊日崩天子之崩,以尊也其崩 之何也? 以其在民上,敌崩之其不名何也? 大上,故不名也” 比较:公羊传采用相对为释法,连出四训,揭明关于对死的不同说法, 由死者的不同身份而定。谷梁传也采用先举训语为释法,连出三训,只释“崩”, 角度不同,二传之释可以互补。 再如庄公八年经云:。甲午,治兵( 治,公羊传作。祠”) 公羊传云:。祠兵者何? 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 也” 谷梁传云:“出日治兵,习战也入日振旅,习战也。 比较:二传都是相对为释,由于二传经文有异,故被训词不同。但不难看 出,谷梁传训释似乎是对公羊传的改造继承。 从对以上用例的分析,可见公、谷二传都善运用先举训语反释法中 的相对为释法,这也是古代释词中最早出现,而应用最广的一种训释法。 明避讳法 公羊传闵公元年云:“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 谓讲到尊者、亲者,贤者时要有所避讳所以在解经的时候,二传有很多明避 讳的释法如: 桓公二年春秋经云:。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公羊传云:。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 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 辞,所传闻异辞隐亦远矣,曷为为隐讳? 隐贤而桓贱也” 【谷梁传云:。以者,内为志焉尔,公为志乎成是乱也此成矣,取 不成事之辞而加之焉于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 比较;公羊传采用明避讳法,认为宋华父督弑其君殇公又杀大司马孔父, 实在罪大恶极,桓公会三国之君于宋,默认了他的罪行,这是桓公的大恶但 1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公羊传认为 春秋对此事未加避讳,是由于桓贱而事远的原因谷梁传 对未讳此事作了进一步分析,指出“于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0 又如庄公元年春秋经云:。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孙于齐。 公羊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 春秋君弑,子不言即位君弑, 则子何以不言即位? 隐之也孰隐? 隐子也孙者何? 孙犹孙也内讳奔 谓之孙” 谷梁传云:“继弑君,不言即住,正也继弑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 日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也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 讳 比较:二传中加点部分系用明避讳法均说明经书“孙”是为君母私奔而 ( 2 ) 公、谷二传间接定义法比较研究 尽管间接定义法的类剐很多,但在公、谷二传里用得最多的是问答 为释法,但由于二传对经义的理解有别,所以虽然训法相同,但训义是有差别 的。 如桓公六年春秋经云:。蔡人杀陈佗” 公羊传云:。陈佗者何? 陈君也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 绝也曷 为绝之? 贱也其贱奈何? 外淫也恶乎淫,淫于蔡,蔡人杀之” 谷梁传云:。陈佗者,陈君也其日陈佗何也? 匹夫行,故匹夫称 之也其匹夫行奈何? 陈侯悫猎,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 陈君也,而杀之何如知其是陈君也? 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 比较:二传都用问答为释法释“陈佗”,既释其词义又释其行文之义 又如桓公九年春秋经云:。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公羊传云:。京师者何? 天子之居也京者何? 大也师者何? 众 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谷梁传云:。为之中者归之也” 比较:公羊传对被训词“京师”采用问答释法,先总释,后分释而谷 梁传之训属于补释,强调地之“中”与民之“归” 再如定公十四年春秋经云:“天王使石尚来归赈” 公羊传云:“赈者何? 俎实也腥日服,熟曰燔” 谷梁传云:“服者何也? 俎实也,祭肉也生日服,熟曰腰” 比较:训释方法完全相同,都是先问答为释,再对释辨义释义也基本相 同。只是谷梁传训释稍详备,更易懂一点。 2 ) 公、 谷二传的通释性通用训法比较研究 公、谷二传的通释性通用训法,主要是连类广训法。如: 襄公九年春秋经云:。春,宋炙。 氍公羊传云:。春,宋火曷为或言灾,或言火? 大者日灾,小者日 火” 谷梁传云:。九年春,宋灾外灾不志,此其志何也? 故宋也” 比较:公羊传经文作。春,宋火”公羊传运用连类广训法,释“火” 及“灾”,推广一训。也就是说,当时火与灾是有特定语义的,二者有程度大小 的区别。谷梁传仅是释其义例,认为外灾不书,这里记载的原因乃由于孔子 的祖上是宋国人的关系 又如襄公二十四年春秋经云:。大饥” 谷梁传云:。五谷不升为大饥一谷不升谓之喋,二谷不升谓之饥, 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比较:公羊传无传文谷梁传释“大饥”后,又连类广训及其它五 个被训词“喋”、“饥”、“馑”、“康”、“大侵” ( 二) 声训法比较研究 正像冯浩菲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西汉以上,文献学家和训诂学家们对字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音义关系的认识尚处于自发阶段和萌芽状态,因此那时的训诂著作和文献正 文中以声通义的j j i i 法用例较少,而且训式单纯”,o 公、谷二传的声训法 比较简单,用例较少 如桓公六年春秋经云:。春正月。蹇来” 公羊传云:。蹇来者何? 犹日是人来也孰谓? 谓州公也蜀为谓 之蹇来? 慢之也曷为慢之? 化我也。 谷梁传云:。蹇来者,是来也何谓是来? 谓州公也其谓之是来 何也? 以其画我,故简言之也诸侯不以过相朝也一 比较:二传均以。是”释“蹇”,以同音异字相通,释义基本相同,。只不 过,谷梁传把公羊传的“慢”改为。简”罢了,又把公羊传的“化一 改为“画”,取同音通假,但多得一句诸侯不以过相朝也使得语气较公羊 传为充足。”o 再如庄公元年春秋经云:。三月,夫 孙于齐” 公羊传云:。孙者何? 孙犹孙也内讳奔谓之孙夫人固在齐矣, 其言孙于齐何? 念母也” 谷梁传云:。孙之为言,犹孙也讳奔也” 比较:公羊传释“孙”义,采用一般比况训法相通,谷梁传则以“a 之为言,犹b 也”式相通公羊传在阐释大义上,认为夫人( 姜氏) 此次 往齐,本是私奔,因为内讳,不用奔字,而用含有让义的孙字,是说庄公想念 他“孙”在齐国的母亲孙是逊的古字,逊是循的意思谷梁传则言明因讳 奔言逊。 总地来看,公羊传擅于用专f 3 i ) l l 法来释词,谷梁传则善于释义,所得 释义也较为明确,具体 。见冯浩菲中田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3 3 0 页 。见傅隶朴春秋三传比义上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 9 8 4 年版。第1 3 5 页 三公、谷二传解旬方法比较研究 二传多采用说明性解句法,主要有6 类: 1 介绍背景法 如僖公四年春秋经云:“八月,公至自伐楚” g 公羊传云:。楚已服矣,何以致伐? 楚叛盟也 谷梁传云:。有二事偶,则以后事致,后事小,则以先事致其以 伐楚致,大伐楚也” 比较: 公羊传采用说明性解句法,介绍伐楚的历史背景,把本经伐楚的 事与前经“侵蔡伐楚”之事当作两件事,是说上次伐楚,楚已服了,但后来又 叛盟,所以再次伐之。谷梁传则是发明“二事偶”的书例。在理解经义上, 二传无二致 2 注明原因法 如桓公十四年春秋经云:。无冰。 公羊传云:“何以书2 记异也。 谷梁传云:。无冰,对燠也。 比较:二传都是采用注明原因法作解角度不同,公羊认为冬月应该有冰, 此时没有冰,不正常,所以说这是“记异”谷梁解释说“无冰”的原因是“时 燠”。即气候温暖 3 补释法 孙释法是公、谷二传解句的重要方法,类型多,用例多 1 ) 补释史料法 如隐公元年【春秋经云:。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羊传云:。祭伯者何? 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 奔也奔则曷 2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不言奔? 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 谷梁传云:。来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 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 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房地产销售策略
- 石油勘探超算模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伊利沙白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文件传输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矿石质量检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联网数据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漆器制胎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烧结球团原料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酸性气体吸收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配液工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2025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地建筑钢板租赁合同范本
- 光传输业务配置课件
- (标准)便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带烟证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廉洁文化知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青海辅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新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全册课文原文翻译
- 钢结构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 SETX日本索佳全站仪精度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