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先秦否定副词“不”、“弗”之比较.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先秦否定副词“不”、“弗”之比较.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先秦否定副词“不”、“弗”之比较.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先秦否定副词“不”、“弗”之比较.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先秦否定副词“不”、“弗”之比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否定副词“不”、“弗”之比较 刘黎 摘要:过去对否定副词的研究取得成果最多的是对其起源和用法的研究,而 对其演变的研究则比较薄弱,尤其对一些否定副词在历史上的消长交替情况研究 得还不够。比如上古汉语否定副词共有十七个,它们在用法上存在着相互交叉的 情况,但到了中古乃至现代,否定副词数量却大大减少,其中“弗”、“毋”等 早已消失不见,而“不”、“未”等直至现代仍非常活跃,原因何在? 为此,我 选择其中关系较密切的“不”与“弗”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时间定在“先秦”,以甲 骨文、金文及先秦时期的五部传世文献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不”与“弗”的历时 分析来探出一些否定副词用法上分合的脉络及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发展变化。 本文在对“不”、“弗”进行比较时采用语法、语义、语用三平面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三个平面的理论在动诃的研究上曾取得较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否定副词 的研究却是一个新课题。现代人们对三个平面理论的关注越来越多,我们也在此 方面做出尝试,希望能为否定副词的研究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语法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其中涉及三个问题:关于二者修饰 的及物动词是否带宾语的问题:关于“不”、“弗”句代词宾语是否能前置的问题;关 于“不”、“弗”同各种谓语、各种词类结合能力的问题。 第二部分、从语义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从理论和语言实际两方面阐述了 “弗”与“不”的语义关系;同时还对“不”的其他语义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 第三部分、从语用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不”与“弗”句中的主语在不同时 期所包含的内容及其身份、地位有何特点;分析“不”与“弗”在表现意义上有何差别。 第四部分、对“不”、“弗”分流与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找上古汉语否定副 词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及由此给汉语带来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可做结论如下; 1 从语法方面看:甲骨文、金文时期,否定副词“不”、“弗”在用法上处于一 种混用状态;先秦传世文献时期,在早期如尚书时,“不”、“弗”依然承袭甲 骨文时的诸多特点,尤其表现在有大量带宾语的“弗”旬存在,这与先秦其他传 世文献的情况截然不同。但随着语言的发展,“不”的活动性越来越强,“弗”的 功能却越发单一,二者在用法上日趋分离;汉代以后,“不”、“弗”又一次合流, 只是与其说是二者的合流,不如说是“弗”失去了自身的存在条件。 2 从语义方面看:传统观点认为。“弗= 不+ 之”,这个结论无论是从理论上看 还是从语言实际看都不成立。结合语法形式来看,“弗”在语义上应相当于“不”。 但“不”还有其他的语义,可表劝阻、禁止,有“不必”之意;可用于判断否定, 等同于“非”;可表对“已然”的否定,等同于“未”。 3 从语用方面看:“不”、“弗”对主语的选择在甲、金文时期并不明显,先 秦传世文献时期渐出现分野:“不”、“弗”除了表否定之外,还可表强调,有三 种表达方式。 4 从词源上看“不”与“弗”应属同源词,其中“不”是源词,“弗”是滋 生词。经过不断的分流与融合之后,语法功能单一的“弗”在南北朝以后渐渐消 亡,而“不”却成为现代一个承载量最大的否定副词。 关键词:不弗语法语义语用 l l c o m p a r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b e t w e e nt h e 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 o f “b u a n d “f u ”i np r e q i np e r i o d l i u l i a b s t r a c t s :t h e 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o f t h e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m a i n l yf o e u s e do nt h e i r o r i g i n sa n dt h e i ra p p l i c a t i o n sa n dl e s se m p h a s i sw a s l a i do nt h e i re v o l u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 o nt h e i re x t i n c t i o na n df u n c t i o n a l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i nt h eh i s t o r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t a t i s t i c f i g u r e s ,t h e r ew e r es o m e1 7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i nt h ep e r i o do f “s h a n g g u c h i n e s ea n d t h e i ra p p l i c a t i o n se n t a n g l e dw i t h e a c ho t h e r w h e nt h eh i s t o r ye v o l v e di n t ot h ep e r i o do f “z h o n g g u a n dm o d e mt i m e s , t h en u m b e ro f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d e c r e a s e dd r a m a t i c a l l y , a n ds u c h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a s f u a n d w u ”h a dc o m et oo b l i v i o n b u tw h yh a st h e 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s u c ha s “b u a n d “w e i ”b e e na r o u n d t i l lt o d a y ? i no r d e rt od e l v ei n t o t h er e a s o n ,ii n t e n dt oc e n t e rm ya t t e n t i o no nt h et w oc l o s e l y - c o n n e c t e d n e g a t i v e a d v e r b s “b u a n d “f u ”a n di m p l e m e n tm yr e s e a r c hi nt h ep e r i o do fp r e q i n , i e t h e p e r i o db e f o r ec h u nq i ua n dz h a ng u o t h r o u g ht h ed i a c h r o n i e a la n a l y s i so f “b u a n d f u o c c u r r i n gi n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t h eb o n e sa n d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 ,i n s e r i p t i o n so nt h e m e t a l sa n dt h ef i v ev o l u m e so f l e g e n d a r yd o c u m e n t s ,i ti sh o p e f u l t of i n do u tt h el a w s o ft h ea p p l i e d d i v e r g e n c ea n dc o n v e r g e n c e o f t h e 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h a n g ei n t r i g u e db y t h ea b o v e d i v e r g e n c ea n dc o n v e r g e n c e t h ea n a l y s i si n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d o p t st h em e t h o da d v o c a t e di nt h et h r e e l e v e l t h e o r y , w h i c hs u g g e s t sc a r r y i n go u t t h er e s e a r c hi nt e r m so ft h et h r e el e v e l so f g r a m m a r , s e m a n t i c sa n dp r a g m a d c s t h r e e l e v e lt h e o r yh a sa c q u i r e dg r e a ts u c c e s si n s t u d y i n gv e r b s ,b u tt oa d o p tt h et h e o r yi ns t u d y i n ga d v e r b si s s t i l lan e wf i e l d a t p r e s e n t ,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h a sb e e np a i dt ot h et h r e e - l e v e lt h e o r y , a n dw ea r e a l s om a k i n gs o m e a t t e m p t si nt h i sa s p e c tw i t ht h eh o p eo f e x p l o r i n gs o m e n e wm e t h o d s t os t u d yt h e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c o m p a r e t h et w o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o f “b u a n d f u i nt h ea s p e c t s o fg r a m m a r t h r e e p r o b l e m sa r ei n v o l v e d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 i e 1 ) t h ep r o b l e mo fw h e t h e r t h ev e r b sm o d i f i e db y “b u a n d “f u c a nb ef o l l o w e db yo b j e c t s ,2 ) t h ep r o b l e mo f w h e t h e rt h ep r o n o u no b j e c tc a nb e p l a c e d b e f o r et h ev e r bi nt h es e n t e n c ew i t h “b u a n d i l i “f u ”i n ,a n d3 ) t h ep r o b l e mc o n c e m i n gt h ec o m b i n i n gc a p a c i t yo f “b u ”a n d “f u ”w i t h t h ev a r i o u sp r e d i c a t e sa n d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o f d i v e r s ew o r d s c h a p t e rt w oc o m p a r e t h et w o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i nt h ea s p e c to fs e m a n t i c s i n t h i s c h a p t e r , t h e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b u a n d “f u i se x p l i c a t e dt h r o u g h a s p e c t so f b o t h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 ,a n d t h eo t h e rm a n i f e s t i n gf o r m s o f b u c o n c e r n i n g s e m a n t i c sa r ea l s ob e i n gd i s c u s s e d c h a p t e rt h r e ec o m p a r et h et w on e g a t i v ea d v e r b si nt h ea s p e c to fp r a g m a t i c s t h ep a p e r , i nt h i sc h a p t e r , w i l la n a l y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o n t e n t ,i d e n t i t ya n d s t a t u si n c l u d e di nt h es u b j e c t so ft h es e n t e n c ew i t h b u a n d f u i nd u r i n g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 t h em a n i f e s t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b u ”a n d “f u ” c h a p t e r f o u r i nt h i s c h a p t e r , t h ep a p e r w i l l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v e r g e n t a n d c o n v e r g e n tp r o b l e m o f “b u a n d “f u a n ds e e kf o rt h en u m b e r d e c r e a s i n gr e a s o no ft h e n e g m i v ea d v e r b si n s h a n g g u c h i n e s e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c h i n e s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c h a n g e t h r o u g h t h ea b o v er e s e a r c ha n d a n a l y s i s ,w ec a n d r a wt h ef o l l o w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 1 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 g r a m m a r ,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 b u a n d f u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 o f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 t h eb o n e sa n d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a n d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o nt h em e t a lw e r e s t i l li nas t a t eo fc o n f u s i o n i n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o f t h el e g e n d a r yd o c u m e n t so fp r e q i n , a se x e m p l i f i e di n s h a n gs h u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 b u a n d “f u s t i l li n h e r i t e d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c c u r r i n gi nt h ep e r i o d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i lt h eb o n e sa n dt h et o r t o i s e s h e l l sa n dt h i s p h e n o m e n o nc a l l b ec l e a r l ym a n i f e s t e dw i t l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l a r g e n u m b e ro f f u s e n t e n c e si nw h i c ht h ev e r b sm o d i f i e db y f u a r ef o l l o w e db yo b j e c t s , w h i c hi sd r a m a t i c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o s es e n t e n c e si nt h el e g e n d a r yd o c u m e n t s w i t h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l a n g u a g e ,“b u ”h a sb e e n m o r ea n dm o r ea c t i v ei na p p l i c a t i o n ,w h i l e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f u i s b e c o m i n gn a r r o w e ra n dn a r r o w e r , a n da c c o r d i n g l yt h eg a p b e t w e e n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sg r o wm o r ea n dm o r ei m m e n s e a f t e rh a nd y n a s t y , t h e “i n f u s i o n o f “b u a n d “f u o c c u r r e da g a i n ,b u ti nt h i sc a s e ,f u h a d1 0 s t i t so w n e x i s t e n t i a lc o n d i t i o n s 2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s e m a n t i c s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n g u i s t sh a d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 m e a n i n go f f u w a st h 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t h em e a n i n g so f b u ”a n d “z h i ”t h i s c o n c l u s i o n ,h o w e v e r , c o u l dn o th o l dt h es t a n d i n gf o r mb o t ht h e o r ya n dl i n g u i s t i c p r a c t i c e t o g e t h e r 晰t hg r a m m a t i c a lf o r m ,“f u c a nb ei n t e r p r e t e da s “b t f b u t “b u a l s oh a so t h e ri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e i tc a r b ei n t e r p r e t e da s “p r e v e n t i n g a n d p r o h i b i t i n g , a s “n e g a t i v ej u d g m e n t a n da sn e g a t i o no f “a l r e a d y ” 3 f r o mt h ep o i n to f p r a g m a t i c s 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 b u ,a n d “f u i nc h o o s i n g s u b j e c t sw a si n d i s t i n c ti nt h ep e r i o d so fi n s c f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a n dt o r t o i s es h e l l sa n d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m e t a l s t h ed i s t i n c t i o nc a m e t of o r mi nt h ep e r i o do f p r e - q i nd y n a s t y b e s i d e st h en e g a t i v ei m p l i c a t i o n ,b u a n d “f u c a na l s oe x p r e s s s t r e s s ”,w h i c hi s e x e m p l i f i e d i nt h r e ew a y s 4 f r o mt h eo r i g i no fl e x i s ,b a a n d f u ”b e l o n gt ot h es a m ec l a s s ,a n do ft h e m , b u ,i st h er o o ta n d “f u i st h ed e r i v a t i v e a f t e rt h ec o n s t a n tc o n v e r g e n c ea n d d i v e r g e n c e ,“f u ,o w i n g t oi t s s i n g l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h a dg r a d u a l l yc o m et o o b l i v i o na f t e rs o u t ha n dn o r t h d y n a s t y “b u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h a sd e v e l o p e d i n t ot h e a d v e r bw i t ht h ew i d e s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k e y w o r d s :b u f ug r a m m a rs e m a n t i c s p r a g m a t i c s v 刖暑 上古汉语否定副词形式纷繁,用法复杂。属于帮母的有“不、非、弗、否、 匪、荣”六个词,属于明母的有“无、未、微、毋、勿、莫、靡、末、蔑、罔、 亡”十一个词,两组合计共十七个词。这些词在实际用法中的分布是互有交叉的, 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关系? 为何到了中古乃至现代。否定副词的数量大大减少,仅 有“不”、“非”、“未”等几个呢? 为此,我选择了其中关系较密切的刁i ”与“弗”, 希望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从中探出一些否定副词用法上分合的脉络及由此而带来 的一些发展变化。 所谓“先秦”指的是甲骨文、金文和先秦传世文献时期。之所以将研究定在 此阶段,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以后,尤其是西汉时“弗”在文献中大量被“不” 所取代,并在南北朝以后逐渐消失。要想明了其原因,就必须对秦汉以前( 不包 括秦汉) “不”与“弗”的用法傲一个历时研究方可。之所以选择“不”与“弗”一方面 因为“不”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很重要的否定副词;另一方面因为它们一直是一对 纠缠不清的否定副词,对于“不”与“弗”的关系,历来就有很多争论。早在汉代,何 休就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弗者,不之深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不, 其音古在一部与弗字音义皆殊,音之殊则弗在十五部也,义之殊则 不轻弗重。”。又“弗”字注:“凡经传言不者其文直,言弗7 者其文 曲”。 何休与段玉裁都只是从意义及语气上分析二者的不同,没有在更深层面 上对二者进行比较,直到现代,人们才开始从语法等层面对二者进行分析。1 9 3 6 年 丁声树先生首先从语法角度去辨析它们的异同,提出两个重要观点:( 1 ) “弗”字只用 在省去宾语的外动词之上;( 2 ) 内动词及带有宾语的外动词之上只用“不”,不用 “弗”,并因此而得出“弗= 不+ 之”的结论。 1 9 5 8 年黄景欣先生撰文批驳“弗= 不 + 之”的结论,但他在批驳的同肘过分强调二者的一致性,全盘否定了丁文的合理 内核,这就有待于商榷。 杨伯峻先生认为“除甲骨文外,在上古文字中, “弗” 下动词经常不用宾语,所以有一说,弗等于不之。”但“西汉以后又常 带宾语,弗等于不了。” 诸家议论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到底该如何认识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 9 9 6 年5 月,第2 2 1 9 页下。 o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十二篇上,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2 月第5 8 4 页下。 o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十二篇下,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2 月,第6 2 7 页下。 o 丁声树,释否定词“弗”、“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文集, 1 9 3 6 年,下册。 。黄景欣秦汉e 王前古汉语中的否定词“弗。、“不”研究,黄景欣语言研究论文集,江苏教育人民出版 社,1 9 9 5 年1 i 月。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 9 8 1 年2 月,第4 2 4 3 页a 这个问题? 为此,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甲骨文、金文及尚书、诗经、 论语、孟子、左传等五部先秦传世文献为主要素材,又结合其他一些资料, 对先秦“不”、“弗”的用法做个系统的研究比较,试图离析出二者之间的复杂关 系。 第一章语法功能的比较 如上所说,“不”与“弗”在古代汉语否定词词系中是非常亲近的一对,若想对 它们进行细致的分析,决不能只孤立地考察词汇,而必须将其放在句子中,考察 它们与其他词语的组合关系,分析其结构等,这样才有可能在更深层面上对二者 进行剥离,明晰其用法的分分合合。 对“不”与“弗”的语法功能,前人做过很多研究,且各有各的结论,争论的焦 点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关手二者修饰的及物动词是否带宾语的问题 这个问题历来争论最多。大多认为“不”修饰的及物动词后带宾语,若不带宾 语时则用“弗”。如王力先生就持此观点,他认为“就多数上古史料看来,特别是就 多数的先秦史料看来,弗和勿后面的动词不带宾语是无可争辩的事实”。o 而黄景欣先生却认为“在带有否定词不、弗的否定句中及物动词不带宾语 乃是古汉语的一般现象”。 何乐士先生提出“自甲骨文以来弗及物动词宾 语句所带宾语就以名词宾语为主”。这些说法表面看来互相对立,实际若将它 们分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各个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所以要想明了这些争 论,就必须对二者的用法做个历时的全面考察。 作为现存最早的汉语言文字资料,甲骨文时期的很多语法现象同后代相比, 有着自身的特点,从“不”与“弗”的问题上就可看出这一点。这时期“不”与“弗”都已 大量出现,“弗”字甲骨文作簪、簪、带、耸,“不”字作蚕、不、季、字,从形体上看 两者根本没有相同之处,但在声、义上却很相近( 声都为唇音;义都用作否定之 词) 。虽然在应用次数和范围上有一定差别,但在作为否定副词的一些重要特征上, 它们却是相同的。二者主要的语法作用是用于谓语动词之前,表对谓语动词的否 定。很多动词可同时受“不”与“弗”的修饰,如“受”、 “若”、“祟”等。而且无论这 些动词是否带宾语,对否定副词“不”、“弗”的选择也都是较自由的。 o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 9 8 0 年5 月,下册,第3 2 5 页。 。黄景欣,秦汉以前古汉语中的否定词“弗”、“不”研究,黄景欣语言研究论文集江苏教育人民出版 社,1 9 9 5 年1 1 月,第1 6 7 页。 o 何乐士,左传 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比较,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 1 9 9 4 年6 月,第5 2 页。 先看不带宾语例,如: ( 1 ) 辛巳卜:弗受?( 合2 1 9 8 7 ) ( 2 ) 已巳卜:不受?( 合3 2 7 7 8 ) ( 3 ) 贞:示弗若?( 合1 4 8 8 9 ) ( 4 ) 贞:父乙不若?( 合2 2 7 6 ) 再看带宾语例,如: ( 5 ) 弗若王( 乙7 7 7 1 ) ( 6 ) 不若王( 乙6 95 6 ) ( 7 ) 我弗其受黍年( 粹8 9 1 ) ( 8 ) 我不其受黍年( 粹8 8 8 ) 例( 5 ) 与例( 6 ) 句式相同,结构为:“否定副词+ 动词( 若) + 宾语( 王) ”;例( 7 ) 与 例( 8 ) 的句式亦相同,结构为:“主语+ 否定副词+ 动词( 受) + 宾语( 黍年) ”。两两 相比,各句仅仅是变换了不同的否定副词而已。从上述八例中我们看到无论句中 的及物动词是否带宾语,“不”、“弗”都可互换。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相等 的,实际在它们之间仍存在细微差别。 首先就二者能结合的动词范围而言,“弗”的范围较窄,常见的有:弗获、弗宾、 弗子、弗若、弗受、弗降、弗左、弗福、弗乍等,而“不”可结合的动词多得不可枚 举。 其次,当“不”、“弗”修饰的及物动词带宾语时,对二者的使用还是有一定选 择的。 1 当宾语为指物名词时,如“禾、年”等,可均受“不”、“弗”修饰,上文例( 7 ) ( 8 ) 即是明证。又例: ( 1 ) 弗受禾。( 粹9 0 0 ) ( 2 ) 不受禾。( 粹9 0 1 ) ( 3 ) 我弗受年。( 粹8 7 4 ) ( 4 ) 我不受年。( 粹8 6 5 ) 2 当宾语为指人名词时( 含国、邑名) ,多受“弗”修饰,很少受“不”修饰( 仅 见“不若王”等几例) 。如: ( 1 ) 帝弗左王?( 英1 13 6 ) ( 2 ) 父辛弗祟王? ( 舍2 1 3 0 ) ( 3 ) 祖乙弗其孽王? ( 合2 4 8 ) ( 4 ) 审砖周。( 铁2 6 1 ) ( 5 ) 弗哉北紊o ( 粹3 6 6 ) 3 3 当宾语为代词时( “我、余、尔”等) ,一般前置到动词谓语之前,此时受“不” 修饰,一般不用“弗”。如: ( 1 ) 方不我正?( 掇1 2 5 8 ) ( 2 ) 祖辛不我害?( 合9 5 ) ( 3 ) 师不余其见。( 合2 0 3 9 1 ) 4 “不”、“弗”皆可接双宾语。若间接宾语为代词时,它可以置于动词谓语之前, 而直接宾语仍在动词谓语之后。这时否定词一般用“不”。如: ( 1 ) 帝不我降年?( 乙7 7 9 3 ) ( 2 ) 帝不我其受又?( 乙3 7 8 7 ) 若间接宾语为指人名词( 包括国、邑名) ,其动词一般受“弗”而不受“不”修饰,如: ( 3 ) 弗其受土方又?( 合8 4 8 1 ) “弗”句间接宾语一般不用代词,但亦有例外,如: ( 4 ) 弗受朕又?( 合8 4 2 6 ) 此例中代词宾语“朕”并未前置。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时期“不”、“弗”修饰的及物动词都既可带宾语或双宾语, 也可省略宾语,虽在实际使用中各有一些限制条件,但其界限并非泾渭分明。尤 其见于合3 4 2 2 9 的几条静类p 辞,同一动词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带宾语时用 “刁i ”修饰,带宾语时用“弗”修饰,更证明了这一点。如: ( 1 ) 甲中i - 岳弗屯禾? ( 2 ) 乙酉卜岳弗带禾? ( 3 ) 丙戊卜岳不巷? 除了殷代的甲骨文,两周的金文也是我们研究古汉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而且传世文献因时代久远难免传抄有误,而金文则是绝对可靠的原始材料。金文 中用否定副词“不”、“弗”的次数不多,但从有关材料来看,这一时期“弗” 修饰的及物动词仍可以带宾语。如: ( 1 ) 女毋弗帅用先生作明井( 刑) 。毛公鼎 ( 2 ) 召弗敢l ;( 忘) 王休异。 召尊 ( 3 ) 文王孙亡弗囊井( 怀型) ,亡克竞厥剌( 烈) 。班鼢 佻 、 ( 4 ) 余弗敢蠛( 废) 乃命。 叔夷钟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甲文、金文时代“不”与“弗”所修饰的动词是否带宾语 并没有明显的分界,二者的用法尚处于一种混同状态。 何乐士曾对甲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十几个及物动词共5 6 9 例做过一个不完 全统计,发现其中“弗”与及物动词配合共3 4 0 例,带宾语者( 绝大多数是名词宾语) 4 1 3 6 例,约占总数的4 0 ;不带宾语者2 0 4 例,约占总数的6 0 。她认为从这些数 字里大致可看出“弗”在用法上的一些特点:“自甲骨文以来,弗+ 及物动词就以 不带宾语为主;自甲骨文以来,弗+ 及物动词+ 宾语句所带宾语就以名词宾语为 主。”o 她的这两点结论基本是正确的,但“弗”句带宾语的比例占到4 0 这个事实 却不容忽视,这证明在汉语发展的早期,“弗”句及物动词带宾语不是偶然的语法现 象,而是有相当数量的。如果忽略这个事实,仅仅记住“自甲骨文以来,弗+ 及 物动词以不带宾语为主”,那么显然会忽略“弗”在汉语文字早期所具有的可以 大量带宾语这个特点。同时6 0 的数字也提醒我们,“弗”句及物动词不带宾语这 个特点在甲骨文中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而且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一优势正慢慢 变大并逐渐成为压倒性的优势。了解了这一点,对于后来“弗”句在宾语上的变化才 会有深刻的认识。 先秦传世文献早期仍承袭甲文、金文时的特点,这一点在尚书中表现得 尤其明显。尚书,西汉初存2 8 篇,即今文尚书。另有汉武帝末年,鲁恭王扩建 宫室,在孔子故居的墙壁中得到一部尚书,即古文尚书。因只有今文尚书才真 实反映了殷周时代的语言特点,故我只选取今文尚书中的2 8 篇作为考查对象。 今文尚书中“弗”字句共5 8 例,其中弗+ 动词+ 宾语( 名词、代词) ”句式共 有2 5 例,其在全书“弗”字句中所占比例为4 3 。如: ( 1 ) 予有后,弗弃基。大诰 ( 2 ) 弗用命,戮于社。鬣甘誓静 ( 3 ) 汝曷弗告朕?盘庚 例( 1 ) 、( 2 ) 动词宾语分别是名词“基”、“命”,例( 3 ) 动词宾语是第一人称 代词“朕”。可见,尚书中“弗”的用法正体现了它作为承上启下文书的这种特 点。 但尚书以后的各种先秦文献中,“弗”修饰的及物动词可带宾语的语法功能 却逐渐被“不”所替代,“弗+ 及物动词+ 宾语( 名词或代词) ”的例句数量越来越少: 诗经3 3 例中仅有l 例( 名词) ;孟子3 8 例中仅有4 例( 1 例为代词,3 例 为名词) :论语5 例中更无l 例:左传3 6 2 例中仅有6 例( 4 例为代词,2 例 为名词) 。总计带宾语句占全部“弗”字句的比例仅为2 5 。例句如: ( 1 ) 汝虽湛乐从,弗念厥绍。诗经大雅抑 ( 2 ) 子皙,上大父,女,嬖大父,而弗下之,不尊贵也。左传昭公元年 ( 3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章句上 o 何g - a :,( 左传) 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比较。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 1 9 9 4 年6 月。第5 2 页。 上面所列举的例句中,例( 1 ) “弗”后动词的宾语是偏正词组“厥绍”;例( 2 ) 、( 3 ) 句“弗”后动词的宾语都是代词“之”。 那么在这四部文献中,“弗”句最常见的动词谓语句式又是什么呢? 在4 3 8 例 “弗”字动词谓语句中,最常见的句式是“( 主语) 弗+ 及物动词( 省略宾语) ”, 共3 9 9 例,此句式占其动词谓语句的9 1 。如; ( 1 ) 庶民弗信。诗经小雅节南山 ( 2 ) 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 3 ) 旷安宅而弗居。孟子离娄章句上 ( 4 ) 王弗许。左传昭公十三年 可见,先秦时期自尚书以后,“弗”修饰的及物动词的确以“不带宾语 为常”。与之相比,“不”字对于所修饰的及物动词是否带宾语并不像“弗”一样走两 个极端。五部文献中,“不”句及物动词带宾语( 名词、代词) 的例句占其动词谓 语旬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不”字动词谓语句带宾语句比例 尚书 2 4 99 73 6 9 6 诗经 6 7 51 9 l2 8 论语 4 4 31 2 62 8 孟子 8 7 02 6 73 0 左传 3 0 2 11 2 9 94 2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除了左传中的比例稍高之外,其他四部文献“不+ 及物动词+ 宾语( 名词、代词) ”句式在全部动词谓语句中所占比例几乎都在1 3 左 右。这说明“不”修饰的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虽数量较多,但并没有占绝对的优势。 从这个角度讲,黄景欣先生所言“不、弗否定句中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 确是先秦汉语的一般语法现象。但左传的例外也引起我们的思索,是否正是 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大家认为“不”所修饰的及物动词以带宾语为常呢? 先秦传世文献中,“不”、“弗”修饰的及物动词虽都可以带宾语。但二者旬中 宾语的情况有所不同。五部文献中,尚书带宾语的“弗”句数量最多,情况也最 复杂,可分为以下几种: ( 一) “弗”后及物动词带名词或代词宾语的。如: ( 1 ) 弗克庸帝。多士 ( 2 ) 弗造哲,迪民康。大诰 6 ( 3 ) 汝曷弗告朕?盘庚 例( 1 ) 、( 2 ) 中的宾语分别是名词“帝”、“哲”,例( 3 ) 中宾语是代词“朕”。 ( 二) “弗”后及物动词带各种词组作宾语的。如: ( 1 ) 弗克恭上下。君爽 ( 2 ) 弗蠲乃事。酒诰 ( 3 ) 弗克恭厥兄。康诰 ( 4 ) 予弗知乃所讼。盘庚 ( 5 ) 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洛诰 ( 6 ) 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盘庚 例( 1 ) 的宾语是一个联合词组“上下”;例( 2 ) 用人称代词“乃”加名词组 成偏正词组:例( 3 ) 用远指代词“厥”作定语,修饰“兄”,组成一个偏正词组; 例( 4 ) 是一个“所”字结构;例( 5 ) 宾语是一个主谓词组“天基命定命”;例( 6 ) 是以“之”为标志的偏正词组。这样看来,不仅名词、代词可作“弗”后及物动 词的宾语,各种词组也可做其宾语,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随着“弗”字 用例的日渐减少,尤其是当“弗十及物动词( 省略宾语) ”句式日益成为“弗”字 的主要句式后,“弗”后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种类亦随之萎缩。在余下四部传世文 献中,“弗”后及物动词的宾语几乎都为名词或代词,上文宾语为各种词组的诸多 用法大都不见了。 “不”后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种类在尚书中同“弗”相比很类似,除可 接名词、代词外,也可接各种形式的词组。如: ( 1 ) 不听罪。高宗肜日 ( 2 )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西伯戡黎 ( 3 ) 予不掩尔善。盘庚上 ( 4 ) 不敢废乃命。( ( 洛诰 ( 5 ) 不敬厥德。召诰 ( 6 ) 尔亦不知天命不易。大诰 ( 7 ) 汝不忧朕心之忧困。盘庚中 ( 8 ) 不敢侮鳏寡。康诰 以上诸例的宾语分别是:例( 1 ) 为名词“罪”:例( 2 ) 为同位语,“我”、“后 人”皆指“子孙”;例( 3 ) 、( 4 ) 用第二人称代词“乃”、“尔”加名词组成偏正 词组;例( 5 ) 用远指代词“厥”加名词组成偏正词组;例( 6 ) 是一个主谓词组 “天命不易”;例( 7 ) 是由助词“之”做标志的偏正词组:例( 8 ) 是一联合词组 “鳏寡”。但与“弗”相比,缺少用“所”字结构作宾语的形式。 在以后的先秦传世文献中,“不”后及物动词的宾语形式并没有像“弗”那样 日渐萎缩,反而越来越丰富,不仅保留了那些自身已拥有但在“弗”身上己消失 的用法,而且还增添了原本没有的新用法。如: ( i )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此例中宾语是一个“所”字结构。这是“不”原来所没有的。 可见,尚书时代,“不”与“弗”所修饰的及物动词在是否带宾语及带何 种宾语的问题上依然没有很清晰的界限。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在带有否定副词 “不”、“弗”的否定句中,当及物动词带宾语时,旬中最常见的否定副词却是 “不”,很少用“弗”,并且“不”句中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形式也得到了很大 发展。而“弗”修饰的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现象逐渐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个特点既 是它同“不”分离的一个标志,也是它得以同“不”共存的条件。这实际也符合 语言发展的规律,因为语言的应用要求不同词的意义及用法都要十分具体十分明 确,这就不允许语言中存在两个在语义及用法两方面都纠缠不清的词性相同的词, 要么分化,要么合并。在“弗”的力量不够强大时,“不”就曰益蚕食了它的领地, 这也使得“弗”的用法更加单纯。 但令人费解的是,西汉以后,“弗”后及物动词又“常带宾语,弗等于不 了。”。如: ( 1 ) 段弟也而弗谓弟。毅梁传隐公元年 ( 2 ) 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史记 弄l 书 ( 3 ) 长安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4 ) 其主弗敢弃疾也。史记楚世家 ( 5 ) 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