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吴语婺州片是南部吴语中很有特点的一个部分,调查研究者众多,但目前除 了曹志耘先生的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外,对吴语婺州片的语音面貌只有一些个 案研究,作全面比较的著述不多。所以对于吴语婺州片做一个整体的比较就显得 很重要。 这么一个巨大的工程当然不是一本硕士论文所能完成,而且就我自己的能力 而言,也不可能担当此重任。 本文做了两项工作。 第一,把前人所作的字音材料输入电脑,并且转换成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把 这些材料与中古音进行历史比较,再把比较结果列成表格,如果有文白异读,尽 可能作出文白的历史层次分析。与中古音的历史比较,是历史分析的第一步,但 不是最终的成果。把这些比较做成表格,有更大的可视性,可以提供给后人作进 一步的历史分析与共时分类。所以,本文的这些工作只是为总体研究作一些铺垫 性的工作。 第二,对婺州片的几个语音特征,做了专题讨论。 l 、内爆音变鼻音现象。 2 、文白异读。 3 、入声调的舒化现象。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吴语婺州片的地域分布和发展历史,前人的研 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写作体例。第二章到第三章,对吴语婺州片的声、韵、 调进行描写和总结。第四章,专题研究,就吴语婺州片声母系统和韵母系统中的 独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第五章,列出吴语婺州片各地音系表。 文白异读是历史比较工作中的难点,本文是通过对九个点的总体比较,得出 划分文白异读的基本标准,这些标准将在第四章作专题讨论。 本文的九个方言点材料,其中只有南马材料是作者自己调查,并且作了录音。 其他材料未作全面的校对,只是在做数据库的过程中,发现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随时做些修改。 如果说,比较是初步的分析,那么本文大量的表格,就是对大量材料进行比 较分析的结果。但是,从总体上说,本文还只是一个材料性的基础工作,而且是 很费时间的基础性工作,希望本文的基础性工作将来对吴语婺州片语音的深入研 究能够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南部吴语婺州片方言语音音系 a bs t r a c t t h es o u t h ,ud i a l e c t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c h i n e s ed i a l e c t t h ew u z h o u d i a l e c t ,a si t si m p o r t a n tp a r t ,b e c o m e st h ef o c u so f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r s h o w e v e r , i ti sa p i t yt h a tt h e r ei so n l yo n es t u d yi nt h ep h o n e t i c so fw u z h o ud i a l e c t “t h ep h o n e t i c s t u d yo ft h es o u t hw u d i a l e c t ”w h i c hi sw r i t t e nb yc a o z h i y u n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 e s s e n t i a lt om a k eac o m p l e t ec o m p a r i s o nt ow u z h o ud i a l e c t 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nt h ew u z h o ud i a l e c ti sa nu n e a s yt a s k a n dam a s t e r c a n n o ti n c l u d ea l lt h ea s p e c t so ft h ew u z h o ud i a l e c t i nr e g a r dt op e r s o n a la b i l i t y , i t s i m p o s s i b l et od o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c o n t a i n st w op i e c e so fw o r k s f i r s t l y , ii n p u tt h ep h o n e t i cm a t e r i a l sw r i t t e nb y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e r so nt h e c o m p u t e ra n dt h e nt r a n s f e rt h e mt od a t a b a s e s a f t e rt h a ta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t h e s ed a t a sa n dm i d d l ec h i n e s ei sd o n e t h e nt a b u l a t et h e s er e s u l t s i ft h e r e a r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l i t e r a r yr e a d i n ga n dc o l l o q u i a lr e a d i n g ,a na n a l y s i ss h o u l db et a k e n i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r a t u ma sf a ra sp o s s i b l e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m i d d l e c h i n e s ew a sn o tf i n a lr e s u l t s ,b u tt h ef i r s ts t e po fh i s t o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t a b u l a t i n gt h e s e c o m p a r i s o nh a dn o to n l yg r e a t e rd e l l g h t ,b u ta l s op r o v i d ef u r t h e rs t u d i e s t h u s ,t h i s p a p e ri so n l yt h ef o r e s h a d o w i n gi no v e r a l lr e s e a r c h s e c o n d l y ,im a k es p e c i a ld i s c u s so ns e v e r a lp h o n e t i cf e a t u r e so ft h ew u z h o u d i a l e c t 1 t h ei m p l o s i v ec h a n g e si n t ot h en a s a l 2 t h ed i v e r s i o no f w e nd u ,a n d t b a id u ” 3 t h e l o n g e ro f t h e “r u ”t o n e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5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li n t r o d u c e st h ea r e aa n dh i s t o r yo ft h e w u z h o ud i a l e c t ,p r e v i o u ss t u d ya n dt h em e a n i n ga n d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2 a n d3d e s c r i b e sa n dc o n c l u d e st h ei n i t i a l ,f i n a l ,a n dt o n es y s t e m so ft h ew u z h o u d i a l e c t c h a p t e r4e s p e c i a l l ya n a l y z e st h ep a r t i c u l a r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i n i t i a la n df i n a l s y s t e m c h a p t e r5c o n c l u d e st h ep h o n o l o g ys y s t e m so ft h ed i a l e c t sb e l o n g st ot h e w u z h o ud i a l e c t ,a n dl i s t st h en u m b e r so f t h ei n i t i a l ,f i n a l ,a n dt o n eo f t h ew u z h o u d i a l e c t t h em o s td i f f i c u l tp a r to f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p a r i s o ni st h ed i v e r s i o no f “w e nd u ”a n d “b a id u ”t h i sp a p e rc o m p a r e st h ep h o n e t i c so f9p l a c e si nw u z h o ud i a l e c tt og e tt h e b a s i cs t a n d a r d s ,id i s c u s st h e s es t a n d a r d si nc h a p t e r4 i nt h em a t e r i a l so f9 p l a c e s ,ih a v er e s e a r c h e dt h en a n m a d i a l e c tb ym y s e l f , a n d m a d er e c o r d 1h a v e n tp r o o f r e a dt h eo t h e rm a t e r i a l sc o m p l e t e l y , b u tc o r r e c t e ds o m e o b v i o u se r r o r sw h e nd o i n gd a t a b a s e s i fw ec a ns a y , c o m p a r i s o ni st h ef i r s ts t e po fa n a l y s i s ,s ot h ef o r m si nt h i st h e s i s a r et h er e s u l t so fc o m p a r i s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b u t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t h i sp a p e ro n l yd o s o m ew o r k so nm a t e r i a l s ,a n di ti st h eb a s i cw o r kw h i c hu s e dal o to ft i m e s i h o p et h eb a s i cw o r kw i l l c o n t r i b u t et om o r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p h o n e t i c so f w u z h o ud i a l e c t k e y w o r d s :t h es o u t hw ud i a l e c t ;t h ew u z h o ud i a l e c t ;p h o n e t i c s ;p h o n o l o g y s y s t e m s 上海。i - h -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弓1 9 南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弓同驽导师签名:计眇锄: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 第一章金华市简介 1 1 金华的地理位置 第一章金华市简介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界于北纬 2 8 0 3 2 - 2 9 0 4 1 ,东经1 1 9 0 1 4 1 2 0 0 4 77 之间,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 北接绍兴,杭州。市域东西直线距离为1 5 1 公里,南北直线距离为1 2 9 公里,面 积1 0 9 1 8 平方公里。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市区面积3 0 1 平 方公里,包括建成区2 5 平方公里和卫星乡镇。 地理位置上处于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三面环山夹- ) 1 l ,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东、东北有大 盘山、会稽山,南是仙岭,北、西北是龙门山及千里岗山脉。境内千米以上的山 峰有2 0 8 座。位于武义县与遂昌县交界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 5 6 0 2 米,为全市 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 0 0 , - 1 0 0 0 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地内侧散布起 伏相对和缓的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在东自东阳市巍山镇, 西至兰溪市游埠镇,长约1 0 0 多公里,宽数十公里不等的范围内,镶嵌着由断裂 凹陷形成的武义盆地、永康盆地、南马盆地、浦江盆地、墩头盆地等山间小盆地。 大小盆地内浅丘起伏,海拔在5 0 - - 2 5 0 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到1 0 0 米。盆地底部是 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上游东阳江自东而西流经义乌,在婺城汇合武 义江而入金华江,金华江北流在兰溪城区与衢江交汇而入兰江。兰江北流,至将 军岩进入新安江市境,继而汇人富春江、钱塘江。将军岩海拔2 3 米,为全市最 低点。 气候上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较多, 有明显干、湿两季。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冬季光温互补。盆地小气候多样, 有一定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频繁。 1 9 9 9 年,全年市区日照时数为1 7 3 7 2 小时,降水量为1 5 4 6 2 毫米,平均气 温为17 9 摄氏度。i l j 1 2 金华的历史沿革 金华历史悠久,根据古遗迹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定居在这块 土地上劳动生息。 公元前2 2 2 年,秦始皇消灭了楚国后,建立了乌伤县( 今义乌市) 。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第一章金华市简介 东汉初平三年( 公元1 9 2 年) ,划乌伤县西南部设长山县( 今金华市和婺城 区) 。兴平二年( 公元1 9 5 年) ,建立汉宁县( 今东阳市) 。建安四年( 公元1 9 9 年) ,又建立丰安县( 今浦江县) 。 三国吴赤乌八年( 公元2 4 5 年) ,建立永康县。宝鼎元年( 公元2 6 6 年) ,设 东阳郡,管辖长山、乌伤等9 个县,郡境大致相当于后来金华、衢州两个府的范 围。陈天嘉三年( 公元5 6 2 年) ,东阳郡改为金华郡。 隋开皇九年( 公元5 8 9 年) ,废金华郡,十三年( 公元5 9 3 年) 设婺州。 唐咸亨五年( 公元6 7 4 年) ,设兰溪县。天授二年( 公元6 9 1 年) ,建立武义 县。 明太祖戊戌年( 1 3 5 8 年) ,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改婺州为宁越府,庚子年( 1 3 6 0 年) ,改为金华府。成化七年( 1 4 7 1 年) ,又设汤溪县。从此,金华府辖金华、 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所以有“金华八婺”之称。 清沿明制,仍为金华府。 民国元年,废金华府,民国三年( 1 9 1 4 年) ,设金华道,1 9 3 2 年,设浙江省 第八行政督察区。1 9 3 7 年,新建磐安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华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 9 4 9 年,金华各县 相继解放。5 月2 9 日,中共中央批准建立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八行政专员公署。 1 0 月2 1 日,更名为浙江省人民政府金华专员公署,管辖汤溪、武义、永康、东 阳、磐安、义乌、浦江7 个县和金华、兰溪2 个市。 1 9 6 8 年,建立金华地区革命委员会。 1 9 7 8 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金华地区行政公署,同时撤消金华地区革命委 员会。 1 9 8 5 年,国务院批准撤消金华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金华市升为地级市, 设立婺城区和金华县。撤消兰溪县,设立兰溪市( 县级) 。 1 9 8 8 年,国务院批准撤消东阳县、义乌县,设立东阳市( 县级) 、义乌市( 县 级) 。 2 1 1 3 金华的地域文化与人文背景 金华有婺剧,有古戏台。婺剧的经典剧目有僧尼会、狸猫换太子,长 演不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兰溪有诸葛八卦村,居民为诸葛亮 后裔,全村根据八卦图形建成,只能进不能出,具有军事防御作用。横店影视拍 摄基地是全国闻名的,创造了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东阳最新发现战国时期古墓 葬群,为国家一级文保单位,估计年代在2 6 0 0 年以前。 古建筑有东阳的卢宅,为卢氏家族世代居官的祖屋,筑有十几座贞节牌坊。 2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第一章金华市简介 南马上安恬村的两进式木结构古建筑,雕梁画栋,十分精美。 1 4 金华的方言 1 4 1 金华方言总体介绍 金华方言属于南部吴语,目前使用南部吴语的人数将近1 8 0 0 万。南部吴语 内部各方言之间差异太大,很难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方言区来研究。南部吴语的 地理范围包括浙江省的金华地区、衢州地区、丽水地区、温州地区和江西省的上 饶地区。本文研究的就是金华地区金华、兰溪、浦江、义乌、东阳、磐安、永康、 武义八县市的方言。其中,东阳话在东阳江两岸存在南乡话和北乡话的差异。 东阳方言里,文白异读字特别多,从历时看,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产生时 期较早的,与吴语方言同步的,管它叫老异读。二是产生时期较晚的,管它叫新 异读。老异读的见表1 1 。 这些文白异读字,其白读音都是古音的遗留,为数不多。近四、五十年来, 尤其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后,封闭式的方言,大量吸收普通话词语,连同它的语 音。然而受方音影响,以致音值走样,音类分合歧异,因而形成一种接近普通话 的文读音。于是在方言音系中平添了系列性的新韵母,有1 0 个,o n 、i o n 、u o n 、 y o n 、i e n 、y e n 、i a o 、i 、i i 、i e 。 表1 1 :东阳方言中的老异读字 白文 新异读字主要是韵母异读,而且形式是全新的,不像老异读那样主要是声母 异读,并只在原有的语音单位中变换。新异读中也有个别韵母异读不一定是新韵 母。如i 韵字“烟、连、兼、先、延、年、田、边”等,其文读音有一派人用i a n 韵,例如: i ( 白) 一i 3 n ( 文) ( 今) 年_ ( 金) 银 先( 生) 一新( 生) 田( 园) _ 庭( 园) 3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 第一章金华市简介 延( 时) 一寅( 时) ( 香) 烟一( 乡) 音 天( 堂) 厅( 堂) ( 湖) 边_ ( 湖) 滨 燕( 子) 一印( 子) ( 意) 见_ ( 意) 境 垫( 好) 一定( 好) 文白对应关系: 白_ 文 i i a n 、i e n m q n 、u q n i 国y 1 1 i o - - - i a o i o i q n 、y o n o q n 、i o n 、u o n 、i o n 0 q 、i q 音韵特点:有一套浊的塞音、塞擦音、擦音,其分布与中古全浊声母一致。 有8 个声调,其分布与中古四声有整齐的对应关系。 有一部分字分尖团,一部分不分尖团。如:将= 姜、焦= 娇、睛京、清 轻。 单元音丰富,能自成韵母的有1 2 个,不包括成音节的鼻音。 白读音系中,鼻尾韵较少,只有4 个n 尾韵,无日尾韵。 有两个m 尾韵( o m 、i o m ) ,吴语中少见。 一个3 韵,包括了中古咸山宕江四摄的大部分字。如:谈= 檀= 堂,江= 光 = 钢= 官= 奸。 文白异读字特多,专用于文读的韵母有1 0 个。 3 1 磐安县8 6 的人说磐安话。磐安话有南北两种口音,南部接近永康话,北部 接近东阳话。以县城安文为中心,其北属东阳口音,其南多为永康口音,安文则 以东阳口音为主,永康口音也有一定势力。安文以北,包括墨林、学田、窈川、 史姆、板榧、尚湖、南坑、马塘、岭口、尖山、雅庄等地,占本县地域之大半, 均说东阳口音的磐安话。本县东阳口音与东阳之东阳话( 均以城区) 相比,有如 下不同: 声母:本地有一套舌面中音,也是受永康话影响而得。如 “急” c i a 3 3 4 】“吃” o h i 0 3 3 4 】及” g i a 3 】“吸” h i a 3 3 4 】, 与舌面前音 4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第一章金华市简介 “接” t s i a 3 3 4 】七”【t f h i a 3 3 4 值” d 3 i a l l 3 卜息”呖3 3 m 】不同。东阳无此区别( 本地青年 也不分,本文也从简) 。而东阳有尖音,如“是” d z i 3 】扇”【s i 4 5 】,本地无之( 作 d 3 i 2 4 】、【i 5 3 】) 。 韵母:特点是本地长介音较东阳为多,也是由永康来的。如“节”,东阳与本 地分别作【小3 3 3 4 】、【t i i :3 3 3 4 】,“郭”分别作【k 3 3 4 】、 k u :a 3 3 4 】,“落”分别作 1 0 3 】、【l u :a 3 】。 声调见表1 2 ,由表可见,八个调类中,只有三个调值完全相同,不同者占 多数。东阳阴平是平升调,本地作高平调,显然是受永康话的影响。这种影响在 老年人中表现较明显,青年人多学东阳3 3 4 而与阴上合流( 老年人在连读时也常 作3 3 4 ) 。本地阳上作2 4 2 3 ,连读中省作2 4 ,与东阳之1 4 还是相近的。阴去阳 去均与东阳不同而与永康相同。声母方面,本地有一套舌面中音,也是受永康话 影响而得。如“急” c i a 3 3 4 】吃” e h i a 3 3 4 】及” 9 i 0 1 1 3 】吸” h i 0 3 3 4 】,与舌面前音 “接” t s i 0 3 3 4 】“七”【妒i a 3 3 4 】值”【d 3 i a 3 卜息”i 3 3 3 4 】不同。东阳无此区别( 本地青年也 不分) 。而东阳有尖音,如“是” d z i 3 】扇” s i 4 5 】,本地无之( 作【d 3 i 2 4 】、呖5 3 】) 。 韵母方面,特点是本地长介音较东阳为多,也是由永康来的。如“节”,东阳 与本地分别作嘶a 3 m 】、 蛳:9 3 3 4 】,“郭”分别作 k u a 3 弘】、【k u :a 3 3 4 】,“落”分别作【l o 3 】、 1 u :0 1 1 3 】。 表1 2 :东阳方言中的声调 变调方面,吸收了永康的一部分小称变调。小称相当于北京的儿化,东阳则 加n 尾的方式,永康用变调,本地则兼而用之。如“桔”、“竹”属入声字,本地已 改作上声,小称加n 尾如东阳,又按永康将上声作变调成去声,h 茈 c y a n 】、 o n 5 3 】。“百”“把”等量词也如永康作小称处理。 安文、上马石、麻车峡一线以南如深泽、新渥、大四、田心等地占本县约三 分之一的地区说永康口音的磐安话。与永康话也大有异趣: 声母方面,部分清塞音浊化,后接开口元音时有明显缩气现象。如“饱”“胆” 作【b a o t m 】、【d m 例子可比较: 丝瓜 告诉薄飞鱼钩井叶子 泰语 5 u o p 9 f i o :k 9 f i a t j 2 f i i n 2 6 e t 7 6 3 5 5 a i 2 德宏傣语 m o p 9 m a k 9 m a = r j 6 m e n 6m e t 9m 0 5m a u l 6 d - n - 例子可比较: 骨头 醒递插( 秧)红身体 朽( 木头) 武鸣壮语 f f o :k 9d i 3 u 1d b m 5c l a m i 击日1f f a t j l c f u k 7 邕宁壮语 n o :k i o n i :u l i i e , n 6r l a m r n i r j ”n a t j ” n u k 7 内爆音是通过降低喉头稀释上声道内气压达到一种很特殊的发音,举6 - 的发 音为例。先是双唇成阻,声带振动,降低喉头,造成口腔内空气稀化。接着双唇 除阻。由于口腔内气压略低于口腔外的大气压,气流从外向内冲入,造成往内爆 发的 内爆音。喉部下降容易带动软腭的下降,使塞音变成了鼻音。这是内爆 音容易变成鼻音的原因。 正的发音部位与d 相同,舌叶部分抵住整个齿龈,把气流阻塞在舌叶之后。 因为发内爆音喉部是要下降的,喉头下降的时候发音部位可以保持不变,但也可 能只是舌尖抵住齿龈不变,舌叶两旁被后拉,脱离了与齿龈接触,气流就从舌的 两侧泄放,这就变成了边音。 这种音变广泛地见于侗台语,如泰语的正在傣语中读l - :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专题研究 星星蚯蚓 簸箕好地骂嗅 泰语 f f a = u 2f f u i a n 2 d b 日3 d i 2d i n 2f f a 5d - o m 2 德宏傣语 l a , u 6l a n 6 l o r j 3 l i 6 l i n 6l a 5l o m 6 宁明、来宾壮语,德宏傣语,侗语,阳安水语,中越边界的村老话,缅甸的掸语 中,6 变成了m ,而正变成了1 。 内爆音在亚洲的分布,除了奥德里古尔所说的海南、广西、越南、老挝、柬 埔寨、泰国以外,浙江南部八个县,庆元、景宁、文成、青田、永嘉、仙居、缙 云、永康,目前都还存在这种音。上海地区则见于松江、南汇、川沙、奉贤、金 山、嘉定等县。海南主要存在于海口、文昌、琼山、琼东、定安、澄迈等地的闽 南话。粤北的连山话、广西的贺州、玉林话中也都还有内爆音。从中印半岛一直 到上海,是内爆音的分布区。婺州片虽然缺少内爆音,但是正落在这个区域之内, 加上古代帮、端母演变为鼻音与流音的特殊现象,足可说明它们的前身正是内爆 音。 4 2 文白异读 婺州片各方言也像其他南方方言一样,有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其中一个很 引人注意的特征是,阳声韵中一类带鼻韵尾,一类失去鼻音尾;入声韵中一类带 喉塞韵尾,一类失去喉塞韵尾。到底哪一类属于文读,哪一类属于白读? 文读一 类来自于强势方言的借词,从其他语言的借词情况考察,借词更多是文化词,基 本词汇难以借用。所以,文化词占多数的一类,更可能是文读;反之,基本词汇 占多数的一类,更可能是白读。但是我们的所依据的材料中缺少词汇,我们目前 只能根据字音的综合比较,决定每一类的层次性质。举南马方言为例。 阳韵庄组字读y a h 的字有“驻、装、阉、创、状、爽”,读u i y 的字有“爿士、 霜、林”。 梗摄开v i - - 等字读饥的字有“筝、睁 ,读的字有“争、生、牲、甥、更 ,。 臻摄合口一等字读g n 的字有“蹲、尊、撙、存、损”,读u l y 的字有“村、 忖、寸、繇。 “装、睁、蹲 在许多方言中是基本词,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马方言中, 这几个动词是否也是用这几个字,也可能是用另外的词,如“装 在吴语中通常 说“固 ,“装只出现在“安装、武装、装备这些词语中,这些词语在南马方 言中很可能原来就不存在,是后来从北方的强势方言借入。但是“外甥”的“甥 , “孙子 的“孙 ,“一寸 的“寸”,“霜”、“床 ,在南马方言中应该是基本词 汇。所以,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 标准1 :失去韵尾的一类显然带有更多的基本词,所以属于白读一类。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另二条判别文白读的标准: 标准2 :失去塞韵尾的入声字属于白读一类。 标准3 :带有北方官话所没有的介音者。 例如,北话官话中二等唇音字不带i 介音,下面浦江方言中却有i 介音: 巴p i a l把p i a 3塥p i a 5 芭p i a l霸p i a 5埙p i a 5 疤p i a l橘p i a 5怕p h i a 5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专题研究 帕p h i a 5痂m i a 2 爬b i a 2蟆m i a 2 琶b i a 2嫣m i a 2 耙b i a 6属m i a 4 麻m i a 2碣m i a 4 下面是金华带i 介音的唇音字: 巴p i 0 1 杷b i 0 2 芭p i 0 1局? m i c 把p i 0 3 碣? m i 0 4 琶p i 0 2餍m i a 6 下面是永康方言中带u 介音的开口二等字: 家k u a l嘏h u 9 1 加k u 9 1霞从2 痂k u a l瑕6 u a 2 嘉k u a l遐6 u a 2 俅k a l a l蛾i i u a 2 假k u 9 3鸦u a l 贾k u a 3桠h a l 假l m 5亚u a l 架k u a 5扭u a 5 蔫k u a 5佳k u a l 嫁k u a 5爽k t l a 3 稼k u a 2袂k u a 3 俱k u a 5狭f i u a 4 搐k h u a 5峡k u a 4 牙r j u a 2 洽f i u a 4 芽r j u a 2甲k u a 3 衙r j u a 2胛k u a 3 伢r j u a 2 匣f i u a 4 雅f 耐鸭u a 5 砑0 u a 6押u a 3 下面是武义方言中带u 介音的开口二等字: 家k u 0 1稼k u a 5 加k u 0 1儇k u a 5 痂k u 0 1搐k h u a 5 嘉k u 0 1牙0 u 0 2 镓k u 0 1 芽r j u 0 2 假k u 0 1衙f i u a 2 贾k u a 3 雅r j u a 4 架k u a 5砑0 u 0 6 驾k u 0 5嘏h u 0 1 嫁k u 0 5啉f i u 0 1 7 0 舄m i a 6 稗b i a 6 八p i a 7 拔b i a 8 擘p i a 7 八p i 9 2 拔b 聍 妇附龇龇觚眦眦眦耐“耐耐觚“ 辖梗衡茶搽楂渣祚榨炸沙纱暖抓嗣扎絮毅窄 2 2 2 4 4 6 6 6 q q q q q q q q 2 2 u u u u u u u u q q 6 6 6 6丘6丘丘u u 霞瑕遐下夏下夏暇鸦丫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 第四章专题研究 桠u d鐾k u 0 1 哑u 0 3甲l ( u q 7 7 亚u ( 1 5胛l ( u q ? 7 佳k u a l嵌k u 0 5 减k u 0 3 崖r j u c 爽k u a ? 7 街r j u 0 2 袂k u a ? 7艋k h u 0 3 咸r j u 0 2 匣f i u a 4 馘r j u o e 鸭u a ? 7 陷d u 0 6 押u o ? 7 馅r j u 0 4 鞭k u 0 1 狭f i u a 4同k u 0 1 峡g u a 4 简k u 0 3 洽f i u o 裥k u 0 3 盛k u 0 1 柬k u 0 3 下面是兰溪方言中带u 介音的开i z i z 等字: 家k u a l 铭r j u 0 3 加k u a l馅1 1 0 3 嘉k u a l狭觚q , 像k u a l峡g u q 尹 假k u a 3甲k u a ? 7 假k u a 5胛l ( u q ? 7 架k u a 5嵌l d a u a l 驾k u a 5嵌k h u a 5 嫁k u a 5 魔r j u 0 2 稼k u a 5 衔r j u 0 2 惯k u a 5匣f i u a ? 8 搐k h u 0 5鸭u a ? 7 牙丘u q 2押u o ? 7 芽f i u d壁k h u 0 7 衙6 u q 2赧k u a l 雅u q 3同k u a l 下1 1 0 3撩k u 0 3 下f i u a 6同k u a 5 夏f l u e 6眼u ( 1 3 鸦u 0 1 眼r j u 0 3 丫u 0 1阳f i u q 2 桠u 0 1限u 0 3 减k u a 3苋h u a l 爽k u a ? 7奸k u a l 袂k u a ? 7颜n u q 2 蜮f i u a 2瞎h u a ? 7 3 4 2 4 3 5 5 5 2 6 n n i 3 r 。0 a o o o o o a n 旧 n 日 u 功 功 功 u u u u u u u u u k 驯厅驯h k k k 耵u h h k 搡眼髓限苋辣洞绸颜雁瞎辖梗 耐耐耐耐耐耐耐耐一ao耐甜耐础一a_口一a耐耐耐删删_口 辖梗茶搽楂渣祚榨炸岔沙纱曙靳靳嗣杉衫钐绽盏山毅栈删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 第四章专题研究 下面是义乌方言中带u 介音的开口二等字: 茶d z u a 2曜s u a 5 搽d z u a 2抓t s u a l 静t s u a 5札t s u a 7 纱s u a l絮t s 村 毅s u a 7 蔓s u a r l l 变化二r c m 三c :i - 4 3 入声调的变化 入声字喉塞尾弱化、消失,调值拉长,并入其他舒声调类,是金华方言的一 个重要语音现象。只有兰溪话的入声仍读短促调,带喉塞尾,并按古声母的清浊 分阴阳两类,其余地点古入声已经发生了变化。吴语入声的短促调拉长之后,如 果原声调系统中有相同相近的调值,就并入跟它最接近的那个调类,如果没有, 就保留单独的调类,但阴入字只能并入阴调,阳入字只能并入阳调。所以入声变 化后,在各方言点中归向都不同。 吴宁话的读长调的入声,韵尾塞【? 】尾似有若无,有少数入声字已混入平声。 东阳大圆村阴入并入阴去,阳入并入阳去,入声字保留塞音韵尾。南马话的塞音 韵尾仍保留,但听感上不明显,阴入并入阴上,阳入并入阳平。金华城里清入字 非咸山摄保留阴入? 4 ,咸山摄归入阴去5 5 ;浊入字非咸山摄保留阳入? 2 1 2 ,咸 山摄归入阳去1 4 。义乌清入并入阴平,浊入并入阳平。磐安清入并入阴上,浊 入并入阳平。永康清入并入阴上,浊入并入阳上。武义浊入部分并入阳上。i l 2 j 入声消失后的归属总体来说相当混乱,并没有一定的规律,见图4 3 1 、4 3 2 、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第四章专题研究 4 3 3 、4 3 4 、4 3 5 和4 3 6 。 0 1 8 5 4 o 16 5 2 一一 5 图4 - 3 1 :南马话“循”k y 。n 】的声波图 ( 一 l u j 图4 - 3 2 :南马话“循”k y 3 n 的宽带语图,音长为0 9 2 5 6 6 8 秒。 吴语婺州i 片语音研究第四章专题研究 图4 - 3 - 3 :南马话“出”“y a ? 】的声波图 图4 - 3 - 4 :南马话“f i ” t 矿y a ? 】的宽带语图,音长0 7 6 9 1 9 3 秒。 7 4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 第四章专题研究 n z 、_ 一 、 u t - - o - n 叮 2 也 5 n n 图4 - 3 5 :南马话“舌” t a 3 7 】的声波图 u 6u ( ,j t i m e ( s ) 图4 - 3 6 :南马话“舌” t q i 3 7 】的宽带语图,音长为o 7 3 7 8 7 5 秒。 从中可以看出,南马话的入声韵明显被拉长。 南马话非入声字和入声字的音长见表4 - 4 及表4 5 ,使用p r a a t 测量。 7 5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 第四章专题研究 朵 t t u v 】 唾i t “u l y 】 借【t g i a 】 敲【p i 】 杯 r e 】 。怀 k u a 】 雌 t s 悲 p e l 】 希 训 吹【t 矿y 】 昧呻】 操 t s “0 】 朝 t g i o 】 勾 k o t u 】 宙 t g i m u 】 幽 i a t u 】 甘 k v 】 甜 t i e 】 赁 9 y a n 】 懒 1 0 】 扮 m u a o 6 3 1 4 7 6 s 0 6 8 8 1 4 8 s 0 7 2 8 6 6 5 s 0 4 8 5 6 4 8 s 0 5 5 7 9 8 8 s 0 6 9 4 8 4 6 s 0 7 2 4 1 7 6 s o 5 1 6 5 6 8 s 0 8 8 2 2 5 3 s 0 6 4 4 4 0 2 s 0 6 4 9 3 5 8 s 0 6 3 2 8 5 5 s 0 7 0 1 4 4 6 s 0 5 8 1 3 6 9 s 0 6 3 31 6 0 s 0 6 5 0 6 6 9 s 0 6 0 9 5 3 2 s 0 7 1 7 9 3 0 s 0 5 8 4 3 8 4 s 0 6 3 4 2 9 0 s 0 5 7 7 3 4 5 s 非入声字音长的平均值是: 0 6 4l6 5 8 4 7 8 3 s 善 s a n 】 0 5 9 1 6 9 7 s 扇m 】0 6 3 9 9 4 0 s _ _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_ _ _ _ _ j = 。_ - - 。_ 二- _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_ _ -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 _ _ _ 。_ _ _ _ 。_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一。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 _ 一 表4 - 3 2 :南马话入声字的音长 例字 音长 平均值 眨 t g i a 7 】 接i 9 7 】 叶【i a ? 】 跌 t i a ? 】 法 f a t 】 立【1 i 9 刀 达 t u a ? 】 别 p i e ? 】 舌 t g i 3 7 】 撇【p “i e 7 】 篾 m i e ? 】 末 m 3 7 】 撮 t s h a ? 】 n k u a ? 】 雪阿3 7 】 0 6 3 5 8 5 6 s 入声字音长的平均值是: 0 6 3 6 4 6 9 s 0 6 9 7 4 4 2 s 0 7 6 5 9 5 5 s 0 8 7 9 8 2 7 s 0 7 9 3 4 2 2 s 0 8 1 9 8 2 0 s 0 7 2 9 0 4 8 s 0 7 0 9 0 2 4 s 0 8 2 0 7 4 8 s o 8 7 1 1 0 6 s 0 6 9 6 8 9 1 s 0 6 9 0 7 2 7 s 0 7 6 3 1 0 9 s 0 7 5 2 4 2 5 s 7 6 o 7l8 6 3 7 2 8 s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 第四章专题研究 发 f u a ? 】 月【州a ? 】 缺阶“y a ? 】 术 t 9 y 3 7 】 出【t c h y 3 7 】 索【s u a 7 】 略 1 i e ? 】 缚 p o 司 桌 t s o ? 】 刻 b 司 注:表4 - 4 、表4 - 5 中的4 8 个单字音均以正常话语速度一次性录成,以保证音长的准确性。 南马话入声字的平均音长比非入声字的平均音长要长0 0 7 6 9 7 8 8 0 1 7 s 。这是 因为南马话的入声字音长非但没有缩短,反而因为多一个塞音韵尾而比非入声字 的音长要长。南马话的入声极弱,耳朵听不出来。 s s s s s s s s s s 3 9 5 2 l 3 3 9 4 l 2 4 6 4 9 0 6 2 3 s z 9 4 o 4 8 6 3 3 5 3 1 7 2 9 8 9 2 4 3 o 8 2 8 4 0 4 4 8 7 7 7 7 8 7 7 6 6 o o 0 0 o 0 0 0 o o 吴语婺州片语音研究第五章各地音系 第五章各地音系 5 1 东阳吴宁话音系( 出自县志) 5 1 1 声母( 2 9 个) p 摆布 t 得到 t s 祖宗 蟛基建 k 古怪 h 欢呼 说明: p h 批判 t h 探讨 t s h 粗糙 t c h 秋千 k h 苦口 丘杏黄 b 琵琶 d 地道 d z 残茶 如强健 g 共狂 d 幽吆 m 面目 n 恼怒 s 松散 珏泥牛 r j 艾芽 方法 玲珑 蚕床 嬉戏 v 文武 ;如乳 ( 1 ) 零声母出现于阴调字,常有喉塞音 7 】出现。 ( 2 ) 开齐合撮各韵前面的浊擦音声母均用 脚标示。如鞋 f l a 】、胡 f l u 、移 f i i 】、余 f l y 。 ( 3 ) 鼻音、边音就发音方法说可以分为两套,一套读紧喉,一套带浊流, 前者出现于阴调,后者出现于阳调,为了简便,音标不加区别,一律用【m 、n 、孙 瓢l 】。 5 1 2 韵母( 4 7 个) 1 资雌 杏耕 e 哀海 。鞋蟹 3 弯杭 y 而儿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成本控制策略制定指南
- 一年级书信给老师的一封信150字7篇范文
- 早期阅读小鸟和大树课件
- 市场推广和联合营销合同书内容
- 人类请高抬贵手700字(12篇)
- 2025年日语J.TESTT级试卷
- 早孕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与模拟试卷
- 纪委监督检查知识培训课件
- 清华中学数学试卷
-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课件
- 美育PPT精选文档课件
- 医院介入手术病人护送交接流程
- 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农机修理工理论题库
- 食品物流学:食品配送课件
-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培训班) 课件
- 楼板厚度检测报告
- 精神发育迟滞课件
- (高职)物流运输管理电子课件(全套)
- 【老师必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基础笔译》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