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can总线的dnc实用系统研究.pdf_第1页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can总线的dnc实用系统研究.pdf_第2页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can总线的dnc实用系统研究.pdf_第3页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can总线的dnc实用系统研究.pdf_第4页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基于can总线的dnc实用系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d n c 作为现代机械加工企业实现设备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的一种新方法, 是企业实施f m s 与c i m s 的必要基础,也是提高机械制造系统最底层设备数控机 床使用效率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基于对d n c 系统现状和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分析,构建了基于c a n 总线的 d n c 实用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开发。 在硬件系统设计中,提出了由单元层、d n c 主机工作站层和n c 系统设备层组成的 3 层控制结构运行模式,针对目前d n c 底层通信广泛采用的点对点串口通信技术和局 域网通信技术的速率低、通信距离短、成本高、实时性差等缺点,并基于c a n 总线的 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等优越性,选用c a n 现场总线进行本d n c 系统构建,确定了硬件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了硬件的选型,该系统不仅简化了通信结构,还能有效提升 系统的通信速度,并提高其可靠性和实时性。 软件系统根据其实现功能,划分为三个模块:n c 程序编译模块、n c 程序传输模块 以及n c 加工信息管理模块。其中n c 程序编译模块应用专用编译工具l e x & y a c c 实现 对n c 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应用o p e n g l 进行刀具轨迹绘制实现对n c 程序的 语义分析;n c 程序传输模块实现对d n c 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程序的发送和接收; n c 加工信息管理模块应用数据库和a d o 技术实现对输入和已存在的n c 程序信息以及 其它加工信息的统一管理。 本文中组建的d n c 实用系统,能够高效、快速、准确地对n c 程序验证,并能实 现高可靠性的数控程序实时传输,还能对n c 加工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具有工作可靠, 结构简单,实时性好的特点,能显著提高n c 加工效率,针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有一 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d n c ;c a n 总线;n c 程序编译;n c 程序传输;n c 加工信息管理 人连交通人学 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an e wm e t h o dt or e a l i z ee q u i p m e n t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f u n c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f o rt h em o d e mm e c h a n i c a l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 ,d n ci s n o to n l yt h e n e c e s s a r yb a s i so ff m sa n dc i m s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i ne n t e r p r i s e s ,b u ta l s ot h ek e yt e c h n o l o g y t ot h ee f f i c i e n c yi m p r o v e m e n to fn cm a c h i n et o o l ,w h i c hi st h el o w e s tl e v e le q u i p m e n to ft h e m e c h a n i c a lm a n u f a c t u r es y s t e m b yd e e ps t u d y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r e l a t e dt e c h n i q u e so fd n c s y s t e m ,t h ep r a c t i c a ld n cs y s t e mb a s e do nc a nf i e l d b u si s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i t sh a r d w a r e s y s t e ma n ds o t t w a r es y s t e ma r ed e v e l o p e d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t h eh a r d w a r es y s t e m ,at h r e e - l a y e r sc o n t r o ls t r u c t u r em o d e w h i c hi sc o m p o s e db y t h eu n i tl a y e r , d n cc o m p u t e rw o r k s t a t i o nl a y e ra n dn cs y s t e me q u i p m e n tl a y e r i s p r e s e n t e d a i mt ot h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u c ha sl o ws p e e d ,s h o r td i s t a n c e ,h i g hc o s ta n db a d r e a l - t i m ec a p a b i l i t ye t c i np o i n t - t o - p o i n ts e r i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l o c a la r e a n e t w o r k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w h i c ha r e a p p l i e dw i d e l y i nd n cl o w e rl e v e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db a s e do nt h eg o o dr e a l - t i m ec a p a b i l i t ya n dh i g hr e l i a b i l i t yo fc a n f i e l d b u s ,c a nf i e l d b u si s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t h ed n c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 s y s t e m sn e t w o r kt o p o l o g yi sd e t e r m i n e da n dr e l a t e dh a r d w a r ea r ec h o s e np r o p e r l y t h e s y s t e ms i m p l i f i e s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a n di m p r o v e s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p e e d , 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r e a l t i m ec a p a b i l i t ya sw e l l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f u n c t i o n ,t h es o f t w a r es y s t e mc a nb ed e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m o d u l e s ,i e n cc o d ec o m p i l i n g ,n cc o d et r a n s m i t t i n ga n dn cm a c h i n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n c c o d ec o m p i l i n gm o d u l ei su s e dt oc h e c kt h el e x i c a lm i s t a k e ,g r a m m a t i c a lm i s t a k ea n d s e m a n t i cm i s t a k e ;n cc o d et r a n s m i t t i n gm o d u l ei su s e dt os e t u pt h ed n cs y s t e m i n i t i a l i z a t i o n ,t r a n s m i ta n dr e c e i v en cp r o g r a m ;n cm a c h i n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i s u s e dt om a n a g et h en cc o d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o t h e rp r o c e s s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t h a ti sj u s t i n p u t t e do re x i s t e di ns y s t e mb yd a t a b a s e t h ep r a c t i c a ld n c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t e di n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c a nv e r i f yt h en cc o d e a c c u r a t e l y ,c o n v e n i e n t l ya n de f f i c i e n t l y ,c a nr e a l i z et h er e a l t i m ea n dr e l i a b l en cc o d e t r a n s m i t t i n g ,a n dc a nm a n a g et h en cm a c h i n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e f f e c t i v e l yt o o t h es y s t e mh a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e l i a b l eo p e r a t i o n ,s i m p l es t r u c t u r ea n dh i g hr e a l - t i m ec a p a b i l i t y ,c a n i m p r o v e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n cm a c h i n i n gp r o c e s so b v i o u s l y ,a n dh a sac e r t a i n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i nt h em i d d l ea n ds m a l ls c a l e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o fo u rc o u n t r y k e yw o r d s :d n c ;c a nf i e l d b u s ;n cc o d ec o m p i l i n g ;n cc o d et r a n s m i t t i n g ;n c m a c h i n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 i l 大连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太整塞通太堂有关保护知识产权及保 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 知识产权单位属太董塞通太堂,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或使用 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太整銮通太堂。学校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及其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太整銮通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 、 又。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糍:繇旄导獬:乡多研 日期:加g 年月日 日期:7 。毋年石月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柚冷工灸些考灸j 丑 工作单位:彳。适两工复迫喝黝电话:6 仁,一廖形7 ,始7 通讯地址:名色却砀崩压八揣,占7 易邮编:形口厂参 电子信箱: 大连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及参考 文献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太整銮通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效力,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 实之处,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鄢、魄 日期:矽艿年月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综合国力,我国目前已 成为机械制造及出口大国。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制 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先进制造技术逐渐应用于制造系统中。从1 9 5 2 年世 界上第一台n c 机床研制成功以来i l j ,n c 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n c 机床已成为制造 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微电 子和计算机技术r 益成熟,其成果正在不断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中,先后出现了 直接数控系统,也称分布式数控系统( d n c ) 、柔性制造系统( f m s ) 和计算机集成制 造系统( c i m s ) 。所有这些高级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均以n c 机床为基础,并代表着n c 机床今后的发展趋势。相比于f m s 和c i m s 来说,d n c 系统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可 适时进行人机交互并具有较好的柔性特征,非常适合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推广使 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现场总线是连接制造现场与控制室中计算机的一种数字通信链路,它作为工厂数字 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关 系,具有协议简单、安全性好、容错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c a n 现场总线被公认为 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以其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本课题来源于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c a n 总线网络化 d n c 通讯系统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2 0 0 4 f 0 3 8 ) 。论文针对目前d n c 系统广泛采用的 r s 2 3 2 点对点串口通信距离短、实时性差等缺陷,将c a n 总线与n c 机床集成在一起, 构成d n c 系统,组成企业内部底层设备网,通过分析研究目前已有的d n c 软件,重点 对本系统的控制软件功能进行了针对性设计,除了具有传统的d n c 传输功能外,还包 括了程序的编译仿真和信息管理功能,构建了一个实用性好、功能性强的d n c 实用系 统,对于改善车间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提升n c 加工设备和系统的整体执行效率,具有 现实意义。 大连交通人学i :学硕十学位论文 1 2n c 机床及d n c 系统研究现状 1 2 1n c 机床发展概述 数字控制,简称数控( n u m e r i c a lc o n t r o l ,n c ) 是一种用数字化信息进行控制的自 动化控制技术。n c 机床的研制最早是从美国开始削1 1 。1 9 4 8 年,美国帕森斯公司( p a r s o n s c o ) 在完成研制加工直升机浆叶轮廓用检查样板的加工机床任务时,提出了研制n c 机床的初步设想。1 9 4 9 年,在美国空军后勤部的支持下,帕森斯公司正式接受委托,与 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实验室( s e r v om e c h a n i s ml a b o r a t o r yo f t h em a s s a c h u s e t t s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合作,开始n c 机床的研制工作,于1 9 5 2 年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n c 机床实验性样机i l 之j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和精密测量等相 关技术的发展,n c 系统先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如表1 1 所剥3 1 。 表1 1n c 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 t a b l e1 1f o u rp h a s e so fn cs y s t e md e v e l o p m e n t 特征阶段研究开发推i 戍用系统化高性能集成化 年代 1 9 5 2 1 9 6 91 9 7 0 1 9 8 51 9 8 2 1 9 9 0 n c 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电加柔性制造单元( f m c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典型应用 ( c l m s ) ,无人化工 钻铣床工、锻压柔性制造系统( f m s ) 厂 工艺方法简单l :艺多种1 :艺方法完整的加 过程复合设计加工 c n c 控制,刀具 n c 控伟0 ,自动交换,五轴联 多台车床和辅助设备 n c 功能协同,多坐标控制, 多过程、多任务调度、 3 轴以下动,较好人机 高精度,高速度 模板化、复合化 界面 驱动特点步进、液压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数字智能化、直线驱动 n c 技术目前正朝标准化开放体系结构的方向发展,就结构形式而言,当今世界上 的n c 系统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 4 j :传统n c 系统;“p c 嵌入n c 结构的开放式n c 系统;“n c 嵌入p c 结构的开放式n c 系统;s o f t 型开放式n c 系统。 n c 机床综合了当今世界上许多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主要包括精密机械、计算机 及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及伺服驱动、精密检测及传感和网络通信等技术。近些年来,n c 机床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制造业,主要呈现出如下趋判3 5 1 , ( 1 ) n c 机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 2 ) n c 机床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2 第一章绪论 ( 3 ) n c 机床向高速、高精、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 4 ) n c 机床向高柔性化方向发展。 ( 5 ) n c 机床向复合化方向发展。 1 2 2d n c 系统涵义及结构 d n c 最早意为直接数字控制( d i r e c tn u m e r i c a lc o n t r 0 1 ) ,是指计算机直接对n c 设备进行控制和加工。早期计算机的高成本是阻碍n c 机床普及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 降低n c 设备的成本,将若干台n c 设备直接连接在一台计算机上,计算机按照约定及 请求,向这些机床分送程序和数据,这就是直接数字控制。 随着n c 系统的存储容量和计算速度的提高,特别是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和价格的 下降,d n c 的基本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n c 程序不再是以实时的方式传输给n c 设备, 而是一次完成全部传输,存储在n c 机床的程序存储器中,在需要时可以启动运行,因 此现在的d n c 系统从内容和意义上来讲已发展成为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 d i s t r i b u t e d n u m e r i c a lc o n t r 0 1 ) ,它是由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1 6 l ,不但具有直接数字控制 系统的所有功能,而且具有收集系统信息、监视系统状态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是现代化 机械加工车间自动化的重要模式【7 1 。 针对车间的不同规模和大小,d n c 系统的控制结构可以有f s 】:工作站层和设备层 2 层控制结构,其结构与直接d n c 基本一致,都是用一台计算机对一组n c 机床进行控 制管理。单元层、工作站层和设备层3 层控制结构,其中d n c 主机主要负责制造数 据的管理、传送和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工作,单元控制器完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n c 程序生成、生产计划等工作。车间层、单元层、工作站层和设备层4 层控制结构,其 中d n c 主机通过单元控制器从车间层获取产品制造信息( 生产计划、n c 程序、工艺文 件等) ,单元控制器主要进行生产计划工作,d n c 主机仅仅完成数据传送、设备状态 采集工作。跨车间控制结构。该运行模式把车间作为一个制造单元,可与其它车间进 行制造信息交换,实现车间重组。 d n c 技术作为实现制造系统柔性自动化基本方法,在车间自动化系统中具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9 1 : ( 1 ) n c 程序和命令信息的传送完全采用电缆通过电信号的通讯方法实现,从而彻底 摆脱了由纸带等介质带来的不便,大大增强了传送效率和可靠性。 ( 2 ) d n c 系统具有程序编制和编辑功能,大大缩短了加工准备时间,提高了生产效 率。 人连交通大学t 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d n c 系统可以把与制造过程有关的设备( 如n c 机床等) 与上层计算机集成起 来,从而实现制造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以及制造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 1 2 3d n c 系统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d n c 系统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9 j ,当时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 决早期n c 设备使用纸带输入n c 加工程序而带来的故障多等一系列问题和早期n c 设 备成本高等问题,后来由于c n c 技术和f m s 技术的发展,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 对单台n c 系统和f m s 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 制造自动化的需要,单台n c 设备联网运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d n c 因其投资少、规模 小、见效快等优点重新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争1 1 】,d n c 比f m s 更适合我国国情,d n c 是 实现c i m s 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较好形式【8 ,1 2 】。但是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d n c 己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业的需要,必须扩展d n c 的管理 功能和与d n c 系统外的信息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对企业车间加工自动化及集 成化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的网络d n c 技术日趋重要,并受到企业界的极大关注。信 息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赋予了d n c 技术很多新的内涵,现代d n c 的概念与以前 有了很大改变【h d 引。 ( 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方水良博士提出了“柔性d n c ( f d n c ) 的概念,认为 随着d n c 技术的发展,d n c 与f m s 的概念越来越模糊,d n c 已成为f m s 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埔j 。 ( 2 ) 重庆大学张旭梅博士认为随着c i m s 技术的发展,集成的思想越来越重要,d n c 应该作为制造自动化的一种方法集成到c i m s 中,由此提出了“集成d n c ( i d n c ) 的概念1 1 7 j 。 ( 3 ) 大连理工大学的闰伟国博士提出了网络化制造模式的d n c 系统( w e b d n c ) , 建立了w e b d n c 的体系结构模型,强调在网络化制造的基础上,实现基于网络的制造 数据共享、实时监控功能以及跨平台的操作功能i l 引。 ( 4 ) 浙江大学熊斌博士提出了敏捷d n c 的运作方式,阐述了敏捷d n c 的系统构成、 拓扑结构、运行模式以及安全机制【l9 1 。 ( 5 ) 上海交通大学李春常博士提出了p d m 系统与d n c 的集成,认为该方案可以满 足企业上层应用系统与车| 日j 底层控制系统的集成1 2 。 早期对d n c 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对d n c 装置和接口的研究,d n c 接口是指n c 机床提供的通讯接口,而d n c 通讯接口直接决定了d n c 系统能够达到的功能。n c 系 4 第一章绪论 统所提供的通讯接口一般有纸带阅读机输入接口、r s 2 3 2 接口、d n c 接口以及网络接 口,而目前绝大多数n c 机床均提供接口配置为r s 2 3 2 的串行通讯接口。 随着n c 系统所提供的接口逐渐趋于一致,即以串口为主,此时d n c 技术的研究 转为以通信和管理软件开发为主,出现了很多商业化软件,国外比较著名的通信软件有 c l m c od n c 、d n cp r o f e s s l o n a l 、p r e d a t o rd n c 等等,国内的一些公司也开发出 了自己的d n c 通信软件,如北京机床研究所的j c s d n s ,东升软件d s d n c 等,这些 软件都是应用串行通信技术开发的,支持多台机床同时通信、断点传输、程序管理等功 能,这些软件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n c 加工系统的整体执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我国也有很多研发成功,实际使用效果很好的d n c 系统,如, ( 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 i m s 工程研究中心基于r s 4 8 5 网络集成d n c 系统车间控 制系统,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家“8 6 3 计划c i m s 主题重点应用工程金城j c c i m s 二 期工程1 2 l j 。 ( 2 ) 重庆大学研制的“基于软插件技术的d n c 通信系统 ,是一套适合于异构型 n c 设备集成的d n c 系统,可实现p d m c a d c a p p c a m d n c 与生产管理的集成,该 系统在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应用【2 2 1 。 但国内的d n c 系统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功能性 较弱、商业化产品较少,因此有必要对d n c 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1 2 4d n c 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通信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当前d n c 技术的研究主 要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协1 4 j : ( 1 ) 研究与开发高速数据通信技术已是d n c 系统发展的当务之急。 ( 2 ) d n c 系统的研究重点从单纯的通信技术向生产管理方面倾斜,建立n c 资源集 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 3 ) d n c 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 4 ) d n c 系统控制软件可重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需要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和实 现。 ( 5 ) 跨车间的d n c 系统运行模式的研究将会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1 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本文通过对d n c 系统的现状以及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基于c a n 总线的 d n c 系统,并开发相应的软件,最终组建了一个d n c 实用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如下: 大连交通人学工学硕十学位论文 ( 1 ) 通过对d n c 系统运行模式和d n c 通信技术的研究,在对比不同的通信结构特 点的基础上,设计采用了设备层基于c a n 现场总线通讯方式的3 层d n c 控制结构实用 系统,并对所用硬件进行了选择。 ( 2 ) 设计开发出d n c 实用系统软件,该软件主要包括n c 程序编译模块、n c 程序 传输模块以及n c 加工信息管理模块。 n c 程序编译模块针对所给的n c 加工程序,构造词法规则和语法规则,应用 专用编译工具l e x & y a c c 实现对n c 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应用o p e n g l 进行刀 具轨迹绘制实现对n c 程序的语义分析,并显示所发现的错误位置及错误类型,包括词 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错误处理4 个子模块。 n c 程序传输模块提出基于c a n 现场总线的程序传输系统,利用动态链接库技 术实现基于c a n 总线网络的n c 程序传输功能,包括系统的初始化以及程序的发送和 接收功能。 n c 加工信息管理模块利用数据库技术和a d o 技术设计出n c 加工信息管理模 块,对系统中的n c 程序信息,设备静态信息以及生产任务信息等实现数据库的统一管 理。 6 第二章d n c 实用系统总体设计 第二章d n c 实用系统总体设计 2 1 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结构设计 ( 1 ) 系统需求分析 为了使该系统能够应用于我国广大中小型n c 加工企业的生产实践,并成功解决其 n c j h i 效率低下的现状,本d n c 实用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 完善的n c 代码编译能力可便捷准确的查找出n c 程序中的各种错误包含 词法错误、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并能准确定位错误出现的位置,使n c 程序在传输到 n c 机床上之前就能检验其正确性,大大减少其调试时问,并能避免错切、过切及干涉 碰撞事故的发生,从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并保证加工质量。 强大的n c 程序传输能力可实现n c 程序向n c 机床的实时传输,传输过程稳 定可靠,可避免数据丢失及延迟造成的n c 加工错误及效率低下,能够实现存储量为兆 单位及以上的大型n c 程序的传输,满足大型、复杂及高精度零件的加工要求,为节约 成本,本系统还应能够实现d n c 主机向多台n c 机床的长距离实时传输,使d n c 主机 不必处于生产车间这样的高电磁干扰的环境,从而可用普通微机代替价格昂贵的工控 机。 便捷的n c 程序管理能力可实现n c 程序及其它加工信息的数据库统一管理, 使用户能够方便管理和调用d n c 主机上存在的n c 程序及所需的其它加工信息,并具 有直观、简洁、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 2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d n c 系统指用台计算机对多台n c 机床进行集成化控制管理的一种方式,是实现 c a d c a m 和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集成的纽带,目前对d n c 系统的研究已经从早 期的单纯对d n c 接口的研究转为对系统通信和软件功能的研究。为实现上述功能需求,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本d n c 实用系统分别进行设计,硬件方面确定了底层基于 c a n 总线的3 层控制结构运行模式,并对实现c a n 总线通信所需硬件模块进行了选型; 软件方面通过对软件系统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力图设计一个功能和柔性都较强的软件 系统,最终确定了本软件具有n c 程序编译、n c 程序传输以及n c 加工信息管理三大 功能模块。 7 大连交通大学。t = 学硕七学位论文 2 2 硬件系统设计 2 2 1d n c 控制结构运行模式 随着d n c 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应用的d n c 系统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又存在着 许多相似之处,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就是分级控制结构运行模式,它将d n c 系统 中各个复杂的控制功能分解到系统的各层次上,从而可以降低系统开发成本,易于系统 扩展,并减少了系统开发的技术难度。 通过在绪论中的介绍可知,目前d n c 系统的分级控制结构运行模式大体可分为4 种模式l 引,虽然各种运行模式构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d n c 主机所集成的功能有所 不同,但是基本组成和原理是一样的,即都是以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基础,把 与制造过程有关的底层设备与d n c 主机联系起来,从而实现现代化机械加工系统的设 备、信息和功能集为一体的一种实用技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d n c 系统通常只具有 2 层控制结构运行模式,这种结构体系应用广泛,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集中、投入少、 易实现等特点,但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系统功能的完善,d n c 主机内存小,处理能 力弱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因此这种系统目前己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本系统采用的是3 层控制结构运行模式,即由单元层、d n c 主机工作站层和n c 系统设备层组成。其中d n c 主机集成d n c 控制( 即d n c 通信) 、n c 程序编译和几 种信息管理功能于一体,如n c 程序信息管理,设备静态信息管理,生产任务信息管理 等。而n c 程序的生成,产品设计等工作则由单元层中的c a d c a m 、c a p p 工作站和 单元层计算机来完成,工作站和单元层计算机可挂在车间局域网中,这种控制结构可大 大减轻d n c 主机的负担,提高d n c 主机运行的效率。 2 2 2 系统通信技术及硬件选择 ( 1 ) 系统通信技术及网络拓扑结构 工作站层网络是沟通d n c 主机与上层控制系统的桥梁,d n c 主机通过局域网通信 的方式,采用t c p i p 协议通信,就可以和单元层交换各种制造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本文主要针对系统设备层网络通信进行设计研究。目前d n c 系统的底层通信技术 主要包括点对点串行通信技术、局域网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通信技术【l3 1 。作为工业现场 控制系统,可靠性和实时性是最主要的要求,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来实现d n c 底层通信, 其网络拓扑结构具有比点对点型连线少,灵活性高,故障率低;比局域网连接方式结构 简单,造价低,数据传输快等优点,可以说现场总线技术是目前底层设备连接的最佳方 案。c a n 现场总线由于它自身的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等优越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 8 第二章d n c 实用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设备层d n c 通信便是采用了基于c a n 总线的通信技术,采用现场总线也是目前 d n c 底层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在2 2 1 中介绍的3 层控制结构运行模式的设计, 本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总线型结构,如图2 1 所示。 单元层 工作站层 设备层 图2 1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f i g 2 1n e t w o r kt o p o l o g ys t r u c t u r eo fs y s t e m 域网 系统由d n c 主机以及插在其扩展槽上的p c 叫a n 接口卡、c a n 节点模块和n c 机床组成,通信介质c a n 总线采用普通双绞线。由于系统需要在c a n 网络下进行工作, 而一般的普通p c 机和n c 机床都提供的是r s 2 3 2 接口,无法直接接入c a n 网络,因 此需要转换模块将它们连入c a n 网络,即上图所示的p c c a n 接口卡和c a n 节点 模块。目前许多器件厂商竞相推出各种c a n 总线器件产品,己形成系列,丰富廉价的 c a n 总线器件为基于c a n 总线的传输系统的实现带来极大方便,例如广州周立功公司 生产的p c i 5 1 x x 系列的智能c a n 接口卡以及c a n 2 3 2 m b 智能协议转换器;台湾研华 公司生产的p c i 1 6 8 0 c a n 接口卡以及a d a m 4 5 2 5 转换器等。 ( 2 ) 硬件选择 本系统选用广州周立功公司生产的p c i 一5 1 1 0 单路智能c a n 接口卡和c a n 2 3 2 m b 智能协议转换器构成p c 主机与n c 机床接入c a n 网络的硬件模块,因为这两款产品性 能稳定、功能强大、应用简单、技术资料详实,能完全胜任本系统功能的实现。 p c i 5 11 0 单路智能c a n 接口卡的性能特点: 是p c i 接口的高性能c a n 总线通讯接口卡,提供了3 2 位3 3 m 的p c i 数据 总线,可在p c 机上即插即用; 9 大连交通人学。i :学硕十学位论文 c a n 的传送速率在5 k b p s 1 m b p s 之问: 通讯接口采用d b 9 针型插座,c a n 协议采用c a n 2 0 b 规范并兼容 c a n 2 0 a 规范; 支持l i n u x 、w i n d o w s 等操作系统,并提供多种开发语言接口例程,适合 在v c + + 、v b 等编程语言上的二次开发。 p c i 5 11 0 接口卡提供c a n 总线通道,通过d b 9 针型连接器与实际的c a n 总线网 络进行连接,d b 9 针型连接器的引脚信号定义符合d e v i c e n e t 和c a n o p e n 标准,其引 脚定义如表2 1 所示。 表2 1p c i 一5 1 1 0 卡d b 9 插座的引脚定义 t a b l e2 1s t i t c hd e f i n i t i o n0 fp c i 51 1od b 9s o c k e t 引脚 名称描述 1n c 2c a nl c a nl 信号线 3 c a ng n d 参考地 4n c 5 c a n s h i e l d屏敝线 6c a ng n d 参考地 7c a nh c a nh 信号线 8n c 9n c c a n 2 3 2 m b 智能协议转换器的性能特点: 用于c a n b u s 现场总线和r s 2 3 2 总线之间数据交换的智能协议转换器,实 现它们之间的双向通讯; 集成1 路3 线式r s 2 3 2 通道,通讯速率可在6 0 0 b p s - - 一1 1 5 k b p s 之间设定; 集成l 路c a n b u s 通道,通讯速率范围为5 k b p s 1 m b p s ,并支持用户自定义 通讯波特率; 支持c a n 2 0 a 和c a n 2 0 b 协议,符合i s o d i sl18 9 8 规范; 最高帧流量可达4 0 0 帧秒: 提供三种数据转换模式:透明转换、透明带标识转换、m o d b u s 协议转换。 图2 2 所示为c a n 2 3 2 m b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转换器在正常工作时,实时对c a n 总线和r s 2 3 2 总线进行监听,一旦检测到某- - n 总线上有数据接收到,立即对其进行 1 0 第一章d n c 实用系统总体设计 解析,并装入各自的缓冲区,然后按设定的工作方式处理并转换发送到另一侧的总线, 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 图2 2c a n 2 3 2 m b 工作原理 f i g 2 2p r i n c i p l eo fc a n 2 3 2 m b c a n 2 3 2 m b 提供1 路c a n b u s 接口和1 路r s 2 3 2 接口,其中c a n 接口的引脚定 义如表2 2 所示。 表2 2c a n 2 3 2 m b 转换器c a n 接口引脚定义 t a b l e2 2s t i t c hd e f i n i t i o no fc a np o r ti nc a n 2 3 2 m b 引脚 名称描述 lv i n 电源正 20 v 电源地( 0 伏) 3c f g 配置引脚 4g n d 电源地 5 6 7r e s c a n 网络匹配电阻端一 8r e s + c a n 网络匹配电阻端_ 二 9c a n l c a n l 信号线连接端 l oc a n h c a n h 信号线连接端 大连交通大学1 :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脚1 标示“v i n ”接外部+ 9 v + 2 4 v 直流电源,引脚2 标示“0 v 是接外部电源 地。引脚3 标示“c f g ”是转换器的配置引脚。该引脚悬空时上电后转换器进入正常转 换模式;若该引脚和引脚4 标示“g n d ”相连后,转换器上电即进入配置模式。引脚7 标示“r e s 和引脚8 标示“r e s + 接c a n 网络的终端电阻,当转换器为非终端节点 时,无需连接电阻。 r s 2 3 2 接口是标准的d b 9 孔座,引脚定义符合r s 2 3 2 标准规范。 2 3 软件系统设计 2 3 1 软件系统方案规划 ( 1 ) 软件系统组织结构 作为用户操控机床进行n c 加工的一个平台,本d n c 实用系统一边面向的是用户, 为用户实现对n c 加工定制各种指令;另一边它面对的是n c 机床,要将n c 程序传输 给它们并使其实现对相应零件的加工;另外,为实现上述功能,它还需要建立起用户与 n c 机床之间的通讯,使用户的指令快捷地下传给n c 机床以控制其动作,并将n c 机 床的运行状态信息上传给用户,以使用户能实时监控其运行状态。为实现上述功能,本 文中采用了如图2 3 所示的软件系统组织层次结构。 用户 用户操作管理 w i n d o w sa p l n 人机交互通讯 动态链接库 o 硬件实时控制 设备驱动程序 c a n 总线设备 n c 机床 图2 3 软件系统组织结构 f i g 2 3o r g a n i z i n gl e v e lo ft h es o f t w a r es y s t e m 1 2 第二章d n c 实用系统总体设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n c 机床和用户之间,存在三个由低到高的软件系统层次,硬 件实时控制、人机交互通讯和用户界面,其中,硬件实时控制通过硬件驱动程序来实现, 硬件驱动程序直接面向硬件,用于实现系统对c a n 总线硬件设备的定制和驱动;用户 界面通过w i n d o w sa p i 来实现,通过开发w i n d o w sa p i ,可建立用户与软件系统应用程 序之间的交互通信,执行用户发出的指令;人机交互通讯通过动态链接库来实现,动态 链接库作为其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使用户发出的指令下达到c a n 总线没备和n c 机床, 并使n c 机床运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上传给用户。 ( 2 ) 软件开发策略和程序设计方法选择 一般来讲,软件系统开发有两种策吲2 3 】: “自下而上的丌发策略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 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系统。该开发策略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 调的危险。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 从探索合理的基层模块出发来设计整个系统,这种开发策略难度较大,需要很强的逻辑 性。 在进行系统软件设计时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 可靠性;第二,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第三,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使用的方便性。 围绕上述要求,本系统将上述两种策略结合起来应用到系统开发中,即首先自上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