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 4 卷 第 1 8 期 2 0 1 6 年 9 月 1 6日 电 力 系 统 保 护 与 控 制 Powe r Sys t e m Pr o t e ct ion a n d Con t r ol Vl 0 1 4 4 NO 1 8 Se p 1 6, 2 01 6 DOI : 1 0 7 6 6 7 PS P C2 0 1 6 3 4 微 电网黑启动中考虑 DG特性与线路投入顺序的 串行恢复策略 杨智豪,牟龙华,刘 仲 ( 同济大学电气工程 系,上海 2 0 1 8 0 4 ) 摘要:制定合理的孤立微电网黑启动恢复策略对于加快微电网的恢复进程、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 一 种适用于微电网黑启动的串行恢复策略。首先分析了分布式电源( Di s t r ib u t e d G e n e r a t i o n , D G) 与大电网中传统火 电机组所不同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变异系数法的 DG黑启动能力评估模型,并用于选取黑启动电源。 然后以线路重要度和节点重要度作为网架重构的指标,建立了网架重构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在 求解出目标网架后,以单位时间内恢复发电量最大为目标,进一步确定线路的投入顺序。最后通过算例的分析及 结果验证了所提 方案 的有 效性 。 关键词:微电网;黑启动;DG特性;变异系数法;遗传算法:串行恢复 A s e r ia l r e s t o r a t ion s t r at e g y co ns id e r in g cha r a ct e r is t ics o f DG a nd line r e s t o r a t ion s e que nce f o r bla ck s t a r t o f m icr o g r id YANG Zh i h a o , MU Lo n g h u a , L I U Z h o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E l e ct r i c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T o n g j i Un iv e r s i t y , S h ang h a i 2 0 1 8 0 4 , C h in a ) Ab s t r a ct :De v e lo p in g a r a t io n a l r e s t o r a t io n s t r a t e g y f o r b la ck s t a r t o f is o la t e d micr o g r id h e lp s t o s p e e d u p t h e s y s t e m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d u ce the lo s s A s e r i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 wh ich i s s u i t a b l e f o r b l a ck s t a r t o f mi cr o g r i d , is p r o p o s e d F i r s t l y , o n the b a s i s o f the d if f e r e nt ch a r a ct e r is t i cs b e t we e n d is tr i b u t e d g e n e r a t i o n( D G ) a n d tr a d i t i o n a l u n it , a n e v a l u ati o n mo d e l, wh i ch i s u s e d t o a s s e s s t h e b l a ck s tar t ca p a b il i t y o f DG and s e le ct t h e b la ck s tar t g e n e r a t io n , i s e s t a b l is h e d b a s e d o n the v a r ia t io n co e fficie nt me tho d S e co n d l y , a n e t wo r k r e co n fi g u r a t io n o p t imiz a t io n mo d e l is b u ilt b y t a k in g the n o d e imp o r t a n ce an d the l i n e i mp o r t a n ce a s t h e in d i ca t o r s , an d t h e mo d e l i s s o lv e d b y g e n e t ic a l g o r i t h m T h e n , the r e s t o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e o f l in e s i s d e t e r min e d b y ma x i mi z i n g the r e s t o r e d g e n e r atio n ca p a ci ty i n p e r u n i t t ime Fi n a l l y , the s i mu l ati o n r e s u l t s v e r i f y t h e v a l id ity o f t h e p r o p o s e d s ch e me T h i s wo r k i s s u p p o rt e d b y Nati o n a l Na t u r a l S cie n ce F o u n d a t io n o f C h in a( N o 5 1 4 0 7 1 2 8 ) Ke y wo r d s :mi cr o g r i d ;b l a ck s t a r t ;ch a r a ct e r i s t ics o f DG;v ari i o n co e ffi ci e n t me t h o d ;g e n e t ic a l g o r i t h m;s e r i a l r e s t o r a t io n 0 引言 微 电网通过统一管理分布式电源 、储能单元、 负荷 以及控制保护单元,实现 了分布式 电源的高效 利用,较好地解决了分布式电源对大电网造成冲击 的问题L 1 J 。微电网黑启动,是指在整个微 电网因外 部或内部故障导致停运而进入全黑状态后,不依靠 大电网或其他微 电网的帮助,仅通过启动微电网内 基金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5 1 4 0 7 1 2 8 ) 部具有黑启动能力的 DG,进而带动其它非黑启动 DG, 逐步扩大恢复范围, 最终实现整个微 电网的恢 复【 3 4 J 。 有效的微电网黑启动将会大大提高微电网的 供电可靠性,同时也能为大电网的黑启动提供一定 的支持。因此,研究微电网的黑启动对快速恢复系 统供 电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将黑启动过程分为电源黑启动、网架重构 和负荷恢复三个阶段【 5 J 。其 中,网架重构阶段是整 个恢复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主要 目的是在尽可 能短的时问内使各待恢复 电源重新并网发 电,通过 电力 系统保护与控制 恢复重要节点和关键线路搭建主网架,为全面恢复 负荷打下基础l o J 。文献 7 研究了机组累积启动时间 与机组停机时间之问的关系, 制定了网架重构策略, 但未考虑线路的拓扑特性 。文献 8 在网架恢复的优 化计算中,将节点收缩后的网络凝聚度作为节点的 重要度,并用作机组和负荷重要性的评价指标,但 忽略了节点所带负荷的重要性。文献 9 提出了一种 基于串行和并行恢复的系统重构优化算法 ,该算法 采用分步寻优的方式 ,使得恢复过程中能够协调各 子系统的同步恢复, 但该方法主要针对传统大 电网。 文献【 1 0 】 针对低压微 电网,提出了基于多代理技术 的微 电网黑启动恢复控制策略,但所研究的微电网 中 DG、负荷及线路数 目较少,且主要侧重于微 电 网黑启动控制 。文献 1 1 通过分层多代理的控制使 具有黑启动能力的几个微 电源预启动和 同步运行 , 从而实现微电网的黑启动,但未对 DG 的黑启动能 力进行评估 。 一 方面 ,考虑到常规微 电网的规模远 比传统大 电网的规模小,微 电网串行恢复所需 时间和并行恢 复所需时间实际相差不会很大;另一方面 ,考虑到 目前仍难以有效地解决微 电网并行恢复过程中的同 期并列 问题L 1 1 。因此,本文提 出了一种适用于微 电 网黑启动的串行恢复策略,该策略首先根据 DG的 特性建立了 DG 的黑启动能力评估模型,并用于选 取黑启动 电源 。然后以线路重要度和节点重要度作 为网架重构的指标,建立网架重构优化模型并采用 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在求解 出目标网架后,以单位 时间内恢复发电量最大为 目标,进一步确定线路的 投入顺序。 1 DG特性分析及黑启动能力评价模型 1 1 DG特性分析 传统大 电网的黑启动 已有较多的研究,对于微 电网黑启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传统火电机 组与 DG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使得传统大 电 网的黑启动方案并不适用于微 电网。因此,在制定 微电网黑启动方案时需着重考虑 DG的特性。与传 统火电机组相 比, DG的特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 1 ) DG的输 出功率具有间歇性 在微电网中,风力发 电的输 出功率会随着风速 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也会 因为 光照强度的变化而产生波动,两者都具有间歇性的 特点 。而传统火 电机组则可以根据发电计划人为调 整其输出功率 。 ( 2 ) DG的启动无需外部电源 D G 的运行输出主要依靠周围的自然条件,具 有独立运行的能力,比如当光照强度达到光伏发电 的最低要求时, 光伏发 电系统便可 自启动输 出功率, 不需要提供额外 的启动电能。而传统火电机组在启 动时一般需要启动电能, 具有厂用电负荷高的特点。 ( 3 DG的启动不受启动时限的约束 传统火 电机组 的启动根据汽缸温度分 为热 启 动、温启动、冷启动。为了保护汽缸不受较大温差 产生的热应力破坏 ,需要控制汽缸 的升温速度,这 也导致了温启动和冷启动的启动时间较长,因此在 传统大 电网黑启动中通常优先考虑恢复具备热启动 条件的机组, 需要考虑火电机组的热启动时限约束。 而 DG则没有传统火 电机组的启动时限约束 ,相应 的微电网的黑启动会更加快速 。 ( 4 ) DG具有多种控制方式 大多数 D G输出的电能质量不符合并网要求, 必须使用 电力 电子装置进行功率转换 。DG 的控制 方式主要有:P Q控制、V f 控制 、下垂控制 、虚拟 同步发电机等 ,可 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控制 方式。 ( 5 ) D G可通过配带储能装置改善电能质量 对于带储能装置的 DG,可 以利用储能装置快 速调节的特性减缓 D G输出功率的波动,为微 电网 提供稳定的电压和频率,因此可以采用 V f 控制方 式。对于不带储能装置的 DG,由于其输 出功率具 有间歇性,不能要求其按照负荷的需求发电,因此 通常采用 P Q控制方式。 1 2 D G黑启动能力评价模型 DG 的黑启动能力是指不借助于外部 电源 的帮 助 ,仅依靠 自身启动电源平稳启动,并能在启动后 给一定量 的负荷提供稳定供 电的能力 1 3 1 。根据对 DG 黑启动能力的定义 ,本文选取了如下黑启动能 力的评价指标:DG 的容量、DG的启动时间、DG 的带载能力 、DG 的调压调频能力和 DG 所带储能 的荷 电状态( S t a t e o f C h a r g e , S OC ) 。 可采用变异系数法【 l 对各黑启动能力的评价 指标赋予权重 ,建立基于变异系数法的 DG黑启动 能力评价模型。 变异系数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 差异越大 的指标越能体现 出被评价对象之 间的优 劣,也因此会赋予其越大的权重,具体的步骤如下 所述。 ( 1 1 建立评价矩阵 设有 g t 个对象,评价指标为 m个,第 i个对象 的评价指标 向量记作 m , x , 则评价 杨智豪,等 微电网黑启动中考虑 D G特性与线路投入顺序的串行恢复策略 -1 9 矩阵 】 x 。第 个指标权重用 表示, 则指标 权重向量为o J = E o , 0 ) 2 , , T 。 ( 2 ) 指标规范化 对于正向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 “ 效益 型”指标。 , = 一 ( 1 ) m 对于负向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的 “ 成本 型”指标。 m i nX i i f =L ( 2 ) 其中:i =1 , 2 , , ;j =l, 2 , , ; 为第 i 个对象 的第 , 个指标规范化处理后的数值 。 ( 3 ) 指标权重计算 在各指标规范化处理后, 分别采用式( 3 ) 和式( 4 ) 计算各指标 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 , ,2 , , ( 3 ) 喜 ( 一 ) , , (4 ) 接下来采用式( 5 ) 计算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2 2 _J ,J:1 , 2 , , m ( 5 ) 其中: 是第J项指标的变异系数; 为第 项指标 的平均值 ;s j 为第 项指标的标准差。 则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 ,J = 1 , 2 , , m ( 6 ) f 4 ) 综合评分 评价矩阵 和权重 向量 乘积便是各对象的 综合评分 向量 G,即 G=Xo J ( 7 ) 最后根据模型的综合评分选取黑启动 电源 , 并 将其作为率先恢复的对象。 2 微电网网架重构模型 2 1网架重构指标 网架重构阶段的主要 目的是使各待恢复 电源快 速并网发 电,通过恢复关键线路和重要节 点搭建骨 架 网络,为全面恢复负荷打下基础 。因此 ,在确定 骨架网络时, 需要对线路和节点的重要度进行评价。 2 1 1 线路重要度 本文主要从线路拓扑特性、线路 自身特性两个 方面对线路的重要度进行评估 。 考虑到优先恢复拓扑特性好的线路更有利于开 展对后续网架的恢复,因此对线路重要度进行评估 时需要计及其拓扑特性 。本文采用线路介数对线路 的拓 扑特 性 进行 定量 地评 价 ,介数 的概 念 是 由 F r e e ma n于 1 9 7 9年提出,线路介数值越大 ,说明该 线路在网络 中的作用越大 ,剔除线路介数值大的线 路会造成大量节 点对之间的距离变长 。本文定义线 路介数为线路被网络 中所有最短路径经过的次数 占 最短路径总数的比例 ,其表达式为 ( ) ) 厶” f l , 式中: 以为线路k 的线路介数值; , ( ) 为网 f , 络中任意两点之 间最短路径经过线路 k的次数 ; ,为网络中任意两节点间的最短路径数 目; , 为网络中所有节点的集合。 对于线路 自身特性的重要度评估 ,本文采用文 献 1 5 所述的线路操作时间对线路赋权 ,选择恢复 线路操作时问短的线路可 以减少系统恢复的时间, 从而减少停电损失。通常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确定 乐观操作时间 ,悲观操作时间 P以及最可能估计 时间 而线路 k的实际操作时问 则在 和 尸之 间呈 贝塔分布 。 由于线路介数和线路操作时间的量纲不同,因 此需要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取线路介数的最大值 作为其基准值 ,取线路操作时间的最小值作为其基 准值 。则线路重要度定义为 L = 一+ ( 9 ) 式中:上 幢 为线路 k的重要度; 为线路 k的线路介 数; 。 。 为线路介数的基准值; 为线路 k的线路操 作时间;tb 。 为线路操作时间的基准值; 肋 比 例系数, 用于调整 和 的相对重要度, 且 fl= l。 考虑到微 电网网架重构阶段的主要 目的是快速使各 待恢复电源重新并网发 电,选择恢复线路操作时间 短的线路可以加快各待恢复 电源重新并网发 电,因 此本文取萨 0 4 , 0 6 。 2 1 2节点重要度 对于节点重要度 ,本文主要从节点所带的负荷 量和负荷等级进行评估。负荷等级一般分为三级, 在相 同负荷量的情况下,负荷等级越大其停电损 失 - 2 0一 电力 系统保护 与控制 越大,节点重要度也越大。定义节点重要度为 = ( 1 0 ) 式中: 为节点 k的节点重要度; 为节点 k的负 荷权重;尸 L 为节点 k所带负荷量。同时,本文假 定一级负荷的权重为 1 ,二级负荷的权重为 0 1 ,三 级负荷的权重为 0 0 l。 2 2网架重构模型 2 2 1目标函数 在确定 目标 网架时,综合考虑了线路拓扑重要 性、线路操作时间以及节点所带负荷的重要性,即 要求所搭建的骨架网络能够兼顾对重要线路和重要 节点的恢复。重构的网架越大 ,其恢复重要线路和 重要节点也就越多,但恢复所需的时间会越长,操 作的次数会越多,失败的风险也越大 。因此,本文 采用 目标网架中线路平均重要度和节点平均重要度 作为重构标准,则网架重构模型的优化 目标函数为 厶 : ma x 厂= 一 +丝 _ ( 1 1 ) n m 式 中: 厶 为归一化后线路 i 的重要度 ; 为归一化 后节 点 ,的重要度 ; 为 目标 网架 中所有线路的集 合 ;E 为 目标网架中所有节点的集合 ;n为 目标网 架中的线路数 :m为 目标网架 中的节点数 。 2 2 2约束条件 在重构过程 中,需要考虑 的约束条件如下所 述 。 ( 1 1 发 电机 出力约束 p m 尸 G i , f ( 1 2 ) Q 2 “ Q G Q , f _G ( 1 3 ) 式 中: 为 网络中 DG的集合;P G 和 Q G 分别为 第 i个 D G 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 和 分别为 第 i个 DG有功功率的下 限和上限;Q 和 别 为第 i个 DG无功功率 的下限和上 限。 ( 2 ) 节 点电压约束 um , f l N ( 1 4 ) 式中: 为网络 中所有节 点的集合 ; 为节点 i 的电压 幅值 ; 和 “ 分别为节点 i电压幅值的 下限和上限。 ( 3 ) 线路约束 l 1 p m , ( 1 5 ) 式 中: 为网络中所有线路的集合;P l 为流过线 路 i 的有功功率 ; “为线路 i允许流过 的最大有 功功率 。 ( 4 ) 节点功率平衡约束 一 ( co s 0 ,j + s i n 0 j ) = 0 j = l Q i u i ( s i n 0 o 一 c o s O o ) = 0 ( 1 6 ) ( 1 7 ) 式中:P 和 Q 分别为节点 i注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 功率 ; 和 分别为节点 i 和节点 ,的电压;G , 和 B 分别为节点 i与节点 , 之间的电导和 电纳;o 是节点 i、, 之间的电压相角差。 2 3模型求解 微 电网网架重构 问题在 数学上是一个带约束 条件的非线性优化 问题 ,可采用遗传算法 1 6 进行求 解 。遗传算法的求解步骤如下所述 。 ( 1 ) 编码及初始化 本文采用 网络中线路的启用状态作为基因,将 每条线路的状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染色体 ,染色 体的长度 即为线路总数 。对每一条线路进行编码 , 若某条线路被选中,则在染色体 中与其对应 的位置 取 1 ,否则取 0 。 ( 2 ) 有效性检测 由于遗传算 法的更新迭代 过程是一个随机优 化过程 ,无法保证所选中的线路之间具有拓扑连通 性 。 若各 DG之间能够互相连通 , 则属于有效个体 ; 否则需要对个体进一步改造,可采用最短路径法搜 索已选 中状态的区域到未互连 DG的路径 ,并将该 路径改为选 中状态 ,使其成为有效个体。 ( 3 ) 适应度函数 对于约束条件式( 1 2 ) 式( 1 7 ) ,主要为潮流约束 条件 ,可通过调控 DG的发电量和负荷的投入量使 其满足约束。因此,本文直接采用式( 1 1 ) 作为适应 度函数 。 ( 4 ) 选择操作 选择操作通过适 应度选择优 质个体而抛弃劣 质个体 ,本文采用轮盘赌选择方法,保证 了当前适 应度最优的个体能够进化到下一代而不被遗传操作 的随机性破坏,保证算法 的收敛性 。 ( 5 ) 交叉操作 交叉是指对两个相互交叉 的染色体按某种方 式相互交换其部分基 因,从而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 本文采用均匀交叉方式,两个相互配对个体 的每一 位基因都 以相 同的概率进行交换,从而形成两个新 个体 。 ( 6 ) 变异操作 变异 是指将个体 染色体编码 串中的某些基 因 座上的基因值用该基因座的其他等位基因来替换, 从而形成一个新 的个体。本文采用基本位变异,即 杨智豪,等 微电网黑启动中考虑 D G特性与线路投入顺序的串行恢复策略 2 1一 对个体编码串以变异概率随机指定某一位或某几位 基因进行变异操作 。对变异操作后的新个体进一步 通过步骤f 2 ) 检测其有效性 。 ( 7 ) 终止条件 当满足给定 的允许误差或迭代次数达到设定 的最大迭代次数时,终止运算算并输出最优解 ,否 则返回步骤( 3 ) 继续迭代运算 ,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 2 4线路投入顺序 通过遗传算法可求解出重构的目标网架,但并 未确定 目标网架中每条线路的投入顺序,因此还需 进一步确定 目标网架中的线路投入顺序 。 为了能在更短时间内恢复更多的发电量,本文 以单位 时间内恢复发 电量最大为 目标 ,对线路的投 入顺序进行确定 。在求解出的目标网架中,搜索黑 启动 D G 到各待恢复 D G 的恢复路径 ,按式08 ) 计 算各 DG的发电量与对应恢复路径所需操作 时间的 比值 F,F值代表该路径单位时间内所能恢复的供 电量,选取 F值大的路径优先恢复,可以提高系统 恢复供 电的效率 。接着 ,继续在 目标 网架中搜索已 恢复供 电的区域到各待恢复 DG的恢复路径 ,按照 上述的方法确定下一条投入恢复的路径 ,直至所有 待恢复的 DG并网。 F =争 ( 18 ) 式 中: 。 , 为第 i个待恢复 DG; 为第 i个 DG对 应的恢复路径所需操作时间。 2 5微 电网重构的串行恢复策略 微 电网重构的串行恢复策略步骤如下所述 。 步骤 1 :读入各 DG 的参数,主要包括 D G 的 容量、 启动时间、 带载能力 、 调压调频能力 以及 D G 所带储 能装置的 S OC。对于不带储能的风机和光 伏,其 S O C指标为 0 ;对于微型燃气轮机,则假定 其燃气充足,能够一直保持 良好稳定的输出功率 , 因此其 S O C指标为 1 。通过 DG黑启动能力评价模 型,得到各 D G 的黑启动能力评分 ,并选取出最优 的黑启动 DG。 步骤 2 :通过 B e t we e n n e s s C e n t r a lit y算法求解 出各线路被网络 中所有最短路径经过的次数,进而 计算出各线路介数。根据式( 9 ) 和式( 1 O ) 分别计算节 点重要度和线路重要度。由于重构微电网的目的是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各待恢复电源重新并网发 电,所以本文将 电源节点的重要度取为节点重要度 中的最大 值 ma x W k 。 步骤 3 : 按照2 2小节所述, 建立重构模型并用 遗传算法进行求解。 步骤 4 : 在求解 出的 目标网架中, 按照 2 4小节 所述的方法,以单位时间内恢复发 电量最大为 目标 对线路投入顺序进行确定。 步骤 5 :在恢复过程中,黑启动 DG 采用 v f 控制方式,提供稳定的参考 电压和频率。当黑启动 DG与待恢复 D G连接时, 待恢复 D G 以黑启动 D G 提供的电压和频率为参考,通过 P Q控制方式启动 并网。 3 算例分析 参照文献 1 7 】 , 本文采用修改后的 I E E E 3 0节点 微电网系统 , 通过 Ma t la b软件编程计算,验证所提 方法 的有 效性 。 修改后的 I E E E 3 0 节点微 电网结构如 图 1 所示, 该微电网系统包括 7 个 DG,3 0个负荷节点以及 4 1 条线路 。 首先求解 DG黑启动能力评价模型, 各 DG 的指标参数与黑启动能力评价结果如表 1 所示。由 于本文采用的是 串行恢复策略,所以只选取黑启动 能力最优的 DG作为黑启动电源 ,即 DG 2 。DG 2 作 为黑启动电源采用 V f 控制方式,为整个恢复过程 提供稳定的参考频率和参考 电压 。 进一步,通过 B e t we e r me s s C e n t r a lit y算法计算 各线路被 网络 中所有最短路径经过的次数 ,进而计 算 出各线路介数,从大到小列出排在前 2 0位 的线 路,其归一化后的线路介数值如表2所示。 由于遗传算法是一种随机算法,所以需要在同 样的网络条件参数下进行多次独立运算 ,并选择适 应度最高的作为最优 目标网架 。本文对遗传算法的 基本参数设定如下:种群规模为 1 0 0 ,交叉概率为 0 8 ,变异率为 O 0 2 ,遗传代数 1 5 0 。计算得到的网 架重构方案如图 2所示,其中实线为重构恢复的线 路,虚线为未恢复的线路。 图 1修改后的 3 0节点微电网结构 F i g 1 Mo d ifi e d s 仃 1 J ct l l r e o f 3 0 - b u s micr o g r i d 2 2一 电力 系统 保护 与控制 表 2归一化的 3 0节点微电网线路介数值 T a b l e 2 No r ma l iz e d l in e b e t we e n n e s s v a l u e o f 3 0 - b u s mi cr o g r i d 线路号 线路介数值 线路号 线路介数值 6 1 0 1 0 0 0 0 0 6 7 O l3 O 8 5 1 4 6 0 8 9 71 6 2 5 2 7 0 2 9 0 7 8 6 2 8 0 8 9 3 6 2 2 3 2 4 0 2 8 3 6 9 2 7 2 8 0 7 8 0 1 4 1 O 1 7 0 2 5 5 3 2 4 1 2 0 6 1 7 0 2 1 9 2 O 0 2 4 8 2 3 2 4 0 4 0 4 2 6 1 2 1 5 0 2 4 4 6 8 6 9 0 3 9 7 l6 1 2 0 21 6 31 lO 2 O 0 3 9 7 1 6 9 1 1 0 2 0 5 6 7 1 0 2 2 0 3 9 3 6 2 l2 1 3 0 2 0 5 6 7 2 2 2 4 03 4 0 4 3 1 5 2 3 0 2 0 5 6 7 图 2网架重构结果 Fig 2 Re s u lt s o f n e t wo r k r e co n s t r u ct io n 重构的网架包括有线路 1 - 2 ,1 3 ,2 4 ,4 6 , 4- 1 2, 6- 1 0, 6 2 8, 1 0 2 2, 1 2 1 3, 22 24, 2 3 2 4, 2 7 2 8 。这些线路大多是表 2中的线路,线路介数值 都很高,即被网络中最短路径经过的次数最多,它 们的优先恢复更有利于下一阶段给其他节点恢复供 电,加快 了恢复进程,减少了停电损失。 在求解出 目标 网架后,需要进一步确定线路的 投入顺序 。根据 2 4小节所述的方法 ,在 目标网架 中,搜索黑启动 DG到各待恢复 DG 的路径,计算 其 F值, F值的计算结果如表 3所示。由表 3可知 , DG 2 一DG1 的F值最大 ,因此率先投入线路 2 1 ,使 DG1 恢复并网。接着 ,在 目标网架中继续搜索己恢 复供 电的区域到各待恢复 DG的路径 ,选取 F值最 大的路径作为下一条投入恢复的路径,线路投入顺 序如表 4所示。 表 3 F值 计算结果 T a b le 3 Va lu e o f f u n ct io nF 4 结论 本文在分析 DG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 用于孤立微 电网黑启动的串行恢复策略,首先建立 了 DG黑启动能力评价模型并用于选取最优 的黑启 动 D G,然后建立了兼顾恢复重要线路和重要节点 的网架重构优化模型 , 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重构模型。 在求解 出的 目标 网架 中,以单位时间内恢复发电量 最大为 目标 ,进一步确定线路 的投入顺序。最后通 过修改后的 3 0节点微电网的算例分析, 验证 了所提 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曹智平,周力行,张艳萍,等 基于供 电可靠 性的微 电 网规划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 0 1 5 , 4 3 ( 1 4 ) : 1 0 - 1 5 凹 , ; _ 如 一 杨智豪,等 微电网黑启动中考虑 D G特性与线路投入顺序的串行恢复策略 2 3 CAO Z h i p i n g ,ZHOU Li x i n g ,ZHANG Y a n p in g ,e t a 1 Mi cr o g r id p l a n n in g b a s e d o n s u p p l y r e l ia b il i t y J P o w e r S y s t e m P r o t e c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2 0 1 5 4 3 ( 1 4 ) : 1 0 1 5 2 成思琪,刘俊勇,向月,等微网中混储 柴协调运行 策略研究【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 0 1 5 , 4 3 ( 7 ) : 4 2 5 0 C HE NG S iq i, LI U J u n y o n g , XI ANG Y u e , e t a 1 Re s e a r ch o n o p t ima l co o r d in a t e d o p e r a t io n f o r micr o g r id wit h h y b r id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a n d d i e s e l g e n e r a t o r J P o we r S y s t e m Pr o t e ct io n a n d Co n t r o l, 2 0 1 5 , 4 3 f 7 ) : 4 2 5 0 3 牟龙华,夏明栋,刘仲微电网的黑启动研究【 J 电力 系统保护与控制, 2 0 1 4 , 4 2 ( 2 2 ) : 3 2 3 7 M U Lo n g h u a , XI A Mi n g d o n g , LI U Zh o n g Re s e a r c h o n b la ck s t a r t f o r micr o g r i d J P o w e r S y s t e m P r o t e ct io n a n d C o n t r o l , 2 0 1 4 , 4 2 ( 2 2 ) : 3 2 - 3 7 4 刘仲,牟龙华,杨智豪大停电后含分布式电源的电 网分区及 负荷恢复方案f J 1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 0 1 5 , 4 3 ( 2 2 ) : 5 5 6 1 LI U Zh o n g MU Lo n g h u a Y ANG Z h i h a o S ch e me f o r p a r t it io n in g a n d lo a d r e s t o r a t io n o f p o we r g r id co n t a in in g d i s t r ib u t e d g e n e r a t i o n a f t e r b la ck o u t J 1 P o we r S y s t e m P r o t e ct i o n and C o n t r o 1 2 0 1 5 4 3 ( 2 2 ) : 5 5 6 1 5 刘仲 ,牟龙华,许旭峰 微 电网黑启动 中考虑负 荷恢 复优 化 的分 布式 电源恢 复方 案 J 1 电力 自动化 设备 , 2 0 I 6 , 3 6 ( 3 1 : 4 6 5 2 L1 U Z h o n g ,MU Lo n g h u a , XU Xu n g M i cr o g r i d b l a ck s t a r t co n s i d e r in g DG s t a r t u p s e q u e n ce an d 1 o a d r e s t o r a t io n o p t i miz a t i o n J E le ct r i c P o w e r A u t o ma t io n E q u i p me n t , 2 0 1 6 , 3 6 ( 3 ) : 4 6 - 5 2 6 刘玉田,王洪涛,叶华电力系统恢复理论与技术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1 4 7 周敏,刘艳计及火电机组启动过程的网架并行恢复 策略 J 电力系统 自动化, 2 0 1 1 , 3 5 ( 1 o ) : 3 0 - 3 4 ZH0u M in LI U Ya n A p ara lle l r e s t o r a t io n s t r a t e g y for p o we r n e t wo r k co n s id e r in g t h e s t a r t u p p r o ce s s o f t h e r ma l nn i t s J A u t o ma t i o n o f E l e ct r ic P o we r S y s t e ms , 2 0 1 1 , 3 5 ( 1 O ) : 3 0 - 3 4 8 L I U Y a n , G U Xu e p in g S k e l e t o n - n e two r k r e co n fig u r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o p o lo g ica l ch a r a ct e ri s t ics o f s ca le f r e e n e t wo r k s and d i s cr e t e p a r t i cle s wa l q o p t i miz a ti o n J I E E E T r a n s a ct io n s o n P o we r S y s t e ms , 2 0 0 7 。 2 2 f 3 1 : 1 2 6 7 1 2 7 4 9 赵腾,张焰,张志强基于 串行及并行恢复的电力系 统重构 J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 0 1 5 , 3 9 ( 1 4 ) : 6 0 6 7 ZHAO Te n g,ZHANG Ya n ,ZHANG Zhiqia ng Po we r s y s t e m r e co n s t r u ct io n b a s e d o n h ie r a r ch ica l a n d p a r t i t i o n e d r e s t o r a t io n J A u t o ma t io n o f E l e ct r i c P o w e r S y s t e ms , 2 0 1 5 , 3 9 ( 1 4 ) : 6 0 6 7 1 1 0 J M0RE I RA C L,RES ENDE F OP EAS L OP ES J A U s i n g lo w v o l t a g e micr o gri d s f o r s e r v i ce r e s t o r a t io n J I E E E T r a n s a ct io n s o n P o w e r S y s t e ms ,2 0 0 7 ,2 2 ( 1 ) : 39 5 40 3 L 1 1 j CAI Ni a r mia n 。XU Xu fon g MI T RA J A h i e r a r ch i ca l mu l t i a g e n t co n t r o l s ch e me f o r a b la ck s t a r t ca p a b l e mi cr o g r id C 】 P o we r a n d E n e r g y S o cie G e n e r a l M e e t in g 2 0 1 1 I E E E I E E E 2 01 1 : 1 7 1 2 黄杏微网系统并 离网特性与控制策略研究【 D】 北 京: 北京交通大学, 2 0 1 3 HUANG Xi n g Gr id - co nn e ct e d i s l a n d in g ch a r a c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o n tr o l s tr a t e g i e s o f mi cr o g r i d D B e i j i n g : B e i j i n g J i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y, 2 0 1 3 1 3 牟龙华,夏明栋,刘仲孤立微网中微源 的黑启动能 力 J 同济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0 1 5 ,4 3 ( 1 2 ) : 1 8 7 7 1 88 7 MU Lo n g h u a , XI A Mi n g d o n g , LI U Zh o n g Re s e a r ch o n b l a ck s t a r t ca p a b il i ty o f mi cr o s o u r ce s in i s o la t e d m icr o g r i d J J o u rna l o f T o n g j i U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i e n ce ) , 2 0 1 5 4 3 ( 1 2 ) : 1 8 7 7 - 1 8 8 7 1 4 张文朝,顾雪平 应用变异系数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 法 的风 电场 综 合 评 价 J 】 电 网技 术 ,2 0 1 4 ,3 8 ( 1 0 ) : 2 7 41 2 74 6 ZHANG We n ch a o , GU Xu e p i n g Co mp r e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绿色纺织新材料生产线项目技术方案
- 移动电源生产线项目商业计划书
- xx市地下管网建设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物业管理公司股权转让及物业管理权移交合同
- 离异家庭子女抚养费及教育、生活费用支付合同范本
- 离婚纠纷中房产分割及债务清偿协议书
- 精英主播与直播科技平台签订的独家合作协议范本
- 离婚抚养费补充协议书:经济援助与子女监护权调整
- 幼儿园快乐教育教案:图方位认知与团队协作绘制
- 药事管理与法规
- YC/Z 550-2016卷烟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 工程水文第3章课件
- GB/T 4032-2013具有摆轮游丝振荡系统的精密手表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GB/T 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 02药物不良反应adr课件
-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课件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 营销与2008欧锦赛ktv渠道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