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突变预防浓度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耐药突变预防浓度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耐药突变预防浓度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耐药突变预防浓度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耐药突变预防浓度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耐药突变预防浓度理论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耐药突变预防浓度理论的提出,1990年Baquero1最早提出抗菌药物存在一个最易出现耐药突变菌株的危险浓度区域1999年Dong等2,3在对结核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中确认存在这个浓度范围美国学者Zhao等4,5首先提出了细菌耐药突变预防浓度(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和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1.BAQUEROF.JEurUrol.1990;17(suppl1):3-12.2.DONGY,eta1.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9;43:1756-17583.ZHA0X,DRLICAK.infectDis.2OO2;185(4):561-5654.ZHAOX.ClinInfectDis,2001;33:S147-1565.DRLICAK.ASMNews,2001;67:27-33.,2,抗菌药物浓度与菌落量的关系,MIC,MPC,菌落生长不受影响菌落量减少并维持一定浓度范围菌落基本完全被杀灭,第一临界值,第二临界值,第一临界值,是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第二临界值,是将所有耐药菌杀灭的浓度MPC,3,MPC与MSW的概念,MPC概念:防止第一步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增殖所需的最低抗生素浓度在此浓度下,病原菌必须同时发生两种突变才能生长或者在一个菌群中,对第一步耐药变异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SW概念:在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见下图),6.JosephM.Blondeauetal.Antimicro.AgentsandChemotherapy,Feb.2001,p.433-438,4,用药后时间,血清或组织药物浓度,MSW是介于MIC与MPC之间的范围,MSWMutationselectionwindow,耐药选择窗,药物浓度在该范围内时抗生素敏感菌株被抑制不能抑制发生第一步突变的菌株耐药菌株亚群选择性增殖,5,药物浓度在MSW之上越长,越有利于清除致病菌,易感菌株和出现第一步突变的菌株均不被抑制,没有耐药菌株的选择增殖,抗生素浓度MPC,耐药菌群选择扩增,抗生素浓度在MSW内,6,氟喹诺酮类MPC与MSW,图:不同药代动力学情况下细菌生长曲线与MPC关系,药代动力学药时曲线,细菌生长曲线,药物浓度,细菌菌落数,7,各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的诱导不同,深入的研究发现,细菌耐药的发生与抗菌药物应用具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类别药物以及同一类别药物中不同产品,对细菌耐药的诱导是不同的,8,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双重功效作用于两个靶位,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曲氟沙星培氟沙星,作用于拓扑异构酶,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同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和DNA旋转酶,7.MasayaTakei,etal.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1December;45(12):35443547.8.GarrisonMW,etal.DiagnMicrobiolInfectDis.2003Dec;47(4):587-93.,9,DNA旋转酶和拓扑酶IV的功能及基因编码,10,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双重功效对第一步突变菌株仍然有效,细菌的第一步突变主要发生于parC基因,左氧氟沙星对产生第一步突变的菌株(parC突变)无效而莫西沙星对已出现第一步突变的菌株仍然有效,11,MPC和MSW理论提供了一种降低耐药性的方法,在标准药敏试验证实为敏感菌株中,发现第一步耐药突变菌株阐明耐药菌株的选择和增殖机制提出了有助于预防耐药亚群选择性增殖的抗生素应用策略,12,PK/PD理论,PK(药动学)研究的是体内药物浓度持续的时间PD(药效学)研究的是药物浓度与抗菌效应的关系PKPD参数:AUC24MIC,minMIC和tMIC是PK参数与MIC结合得到的量化抗菌药物抗菌活性都可以评价抗菌药对敏感细菌的累积杀伤力但仅从浓度上反映抗菌活性,没有包括时间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对浓度在突变选择窗内的时间加以限定,13,MPC、MSW理论与PK/PD理论存在很大区别,PKPD治疗策略以治愈疾病而不是阻止耐药为目标以体外测定的抑制敏感细菌的MIC作为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认为抗菌药物浓度低于MIC时,耐药突变菌株易被诱导产生,从而导致细菌耐药发生MSW是一种新的PKPD模式将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和抗菌活性结合认为抗菌药物浓度高于MIC低于MPC时,才导致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富集,9.CompionJJ,etal.AntimicrobialAgents48:4733-4744.,14,MPC、MSW理论的临床应用如何避免细菌耐药,细菌之所以出现耐药是因为抗菌药物存在MIC和MPC之间的MSW如果要避免细菌耐药就必须是MSW关闭,MSW愈小,抗菌药物处在该窗口的时间愈短,细菌耐药可能性就愈小,15,关闭MSW的三条途径,提高给药剂量,使抗菌药物浓度始终在MPC之上尽量选择MSW窄的抗菌药物通过联合用药关闭MSW,16,提高给药剂量难以推广应用,提高给药剂量,使抗菌药物浓度始终保持在MPC之上这样既可以杀灭所有细菌,也可以克服耐药菌的出现但实际上,由于药物安全性问题,临床用药无法保证无限制的提高用药剂量因此该方法实际难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17,尽量选择MSW窄的抗菌药物(一),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结构差异,不同药物MPC和MSW差别明显,10.SmithHJ,etal.AntimicrobialAgents17(suppl1):3-122.DONGY,zHA0X,D0MAGALAJ,eta1EffectoffluoroquinoloneconcentrationonselectionofresistantmutantsofmycobacteriumbovisBCGandstaphylococcusaureus.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9;43:1756-17583.ZHA0X,DRLICAKRestrictingtheselectionofantibiotic-resistantmutantbacteria:measurementandpotentialuseofthemutantselectionwindow.infectDis.2OO2;185(4):561-5654.ZHAOX.Restrictingtheselectionofantibioticresistantmutant:ageneralstrategydrivedfromfluoroqtfinolonesstudies.ClinInfectDis,2001;33:S147-1565.DRLICAKAstrategyforfightingantibioticresistance.ASMNews,2001;67:27-336.JosephM.Blondeauetal.Antimicro.AgentsandChemotherapy,Feb.2001,p.433-4387.MasayaTakei,etal.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1December;45(12):35443547.8.GarrisonMW,etal.DiagnMicrobiolInfectDis.2003Dec;47(4):587-93.9.CompionJJ,e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