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1页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2页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3页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 篇(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 篇 (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 4 题。(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

2、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人。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捐:白白费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2 分)策 之不以其道_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_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 _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 一文,作者以 “千里马” 寓 _ ,以“食马者”寓_ 。( 2 分)4马说

3、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4 分)答: _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 4 题。( 12 分)【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 篇(含答案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

4、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 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理:加工雕琢玉石。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1)故 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5、。_( 2)厉王使玉人 相之。 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4 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_(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文: _3. 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2 分 )答: _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4 分)答: _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 4 题。(共10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 篇(含答案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 劝之不笃。传曰: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注】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

7、任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人。英俊:杰出人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故虽有 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 食不饱,力不 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 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_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 分)答: _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 分)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8、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强调 _ ;语段(二)用的论证方法,强调_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 4 题。(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

9、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比:接连着。还:通“环”,环绕。贾( g):通“价”,这里指报酬。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3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 篇(含答案 )(1)食之不能尽其材 _( 2)一食或 尽粟一石 _(3)往 见伯乐 _( 4)去而 顾之 _2下列加点 “而” 与“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环 而视之B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C执策 而临之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4 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_(2

10、)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译文: _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2 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原因的一句话是。这个故事印证了 【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 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上令封德彝举贤, 久

11、无所举。 上诘之, 对曰:“非不尽心, 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注】上:唐太宗。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正 : 只。1. 解释加点的词。(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 2)上 诘之 _( 3)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 _ ( 4)安可诬一世之人 _2. 翻译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 _(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译文: _4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 篇(含答案 )3.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 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

12、了统治者。而乙文中, 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4.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 _参考答案:一、1.鞭打(用鞭子打,驱使)同“返”(返回)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3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4.马说 中的“千里马” 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 “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意思接近即可)【参考译文】 我听说以前有个国君,想用一千两黄金求购一世千里马,三年过去了还没得到。有位宫人对他说: “请让我去替您找吧。”于是国君就派他去,

13、三个月后得到了一匹千里马,马已经死了,那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了马的头,拿回来给国君,国君很生气,说:“我所想找的,是活的马,怎么会是死马呢?还花了五百两黄金!”那人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了五百两来买,更何况活马?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真的想买马,一定会来献马的!”果然,不出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二、1( 1)虽:即使( 2)相:鉴别2. ( 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5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 篇(含答案 )3.马说 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 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

14、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4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三、1B2.千里马吃一顿 (次 ) 有时 ( 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 分食马者”的“食”1 分,大意1 分。共 3 分)3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 不平 ) 之情。(意思对即可。2 分)4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 3分)四、1( 1)通“才”,才能( 2)吃完( 3)拜见( 4)回头看2 B3(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人知道他的好马。4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世有伯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