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论文)基于transcad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pdf_第1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论文)基于transcad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pdf_第2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论文)基于transcad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pdf_第3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论文)基于transcad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pdf_第4页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论文)基于transcad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论文)基于transcad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v 。8 7 9 3 7 6 交通一体化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一体化的客运系统要在 运能上适应不同层次客运的需要,必须以各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 为前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合理衔接是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及其整体效益,除了其本身合理的路 网布局和建设规模外,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 要。 本文正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尚未形成有效配合的实际情况下,对轨道交通与 常规公交换乘接驳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 交换乘接驳优化方法进行研究。意在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 接驳系统的合理设置和近期规划,使常规公交能更好地为轨道交通集 疏客流量,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资源、减轻地面交通压力、促 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系统模式进行了 总结分析,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点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 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流规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换乘接驳点 的影响范围,并系统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的组织过 程。 其次,本文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轨道交通与 常规公交换乘接驳现状从道路网、公交线网布设、客流分布情况等几 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了望京地区轨道交通与 常规公交换乘接驳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最后,本文基于t r “i 蚕羹噎凑鐾翼筹痛方式主囊拜潍明朝彗氍 盟琶m 靼雒蛙警鸵掣。堪坝考高掣氇坦麴遁施孽漤删翼篓划囊戮斟 黔燮; 篓l 薹;| 磊? 趱蛙嶙篷j 趔可鲤匕:蓥| | 重型;垂垂j s 毒亨摹薹;霉萋 薹 二j 路段走行时间: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研究背景 第1 章绪论 为了有效地遏制日趋严重的交通紧张的发展趋势,有效缓解大城 市的交通问题,交通和城市规划专家们普遍认为在我国大城市客运交 通发展方向应坚持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形成 多种客运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模式。 常规公交是构成综合客运交通体系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它与轨 道交通一起构成城市客运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水平, 多元化的整体。在轨道交通未能覆盖的区域内,它是城市骨干客运系 统,在城市轨道交通所覆盖的区域内,它是集散客流的接驳方式。一 个轨道交通系统效率的发挥,有赖于作为集散客流重要交通方式的常 规公共汽车线网的调整和配合。没有常规公交的配合,轨道交通规划 建设的再好,也很难发挥最大效益。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 同发展,对提高公共交通在客运市场中的比例,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城 市交通主导地位,实现城市交通一体化,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将起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及其整体效益,除了其本身合理 的路网布局和建设规模外,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 重要。目前形成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的 衔接比较弱,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网络都自成系统,两者之间在规划 上和运营上没有很好的衔接,轨道交通的站点设置没有考虑与公共交 通站点进行整合设计,从而影响了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 第1 章绪论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 1 ) 轨道交通规划与接运公交规划不同步。我国有些城市早期在进 行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时,对于接运公交规划问题考虑较少。接运公 交线路是在地铁建成后才进行布设的,因而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 2 )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存在不合理重复的现象。在有些路 段,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存在不合理重复的现象。 ( 3 ) 接运公交站点距离地铁站点过远。有些接运公交站点距离地铁 站点过远,乘客步行到轨道交通站点所用时间较长,抵消了轨道交通 车速提高所带来的效果,降低了轨道交通的吸引力。 ( 4 1 对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规划重视不够。我国在进行轨道交通与常 规交通衔接规划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缺少统一的量化评定分析 指标和合理可操作评定方法,只是对轨道交通周围的公交线路进行简 单的抽疏或加密,没有把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客流量比例较低。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协调是提高 轨道交通利用率,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城市公 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针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 驳的研究还不够具体,故有必要针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 接驳问题进行系统地探讨研究。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研究是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 各类运输方式竞争与协作而发展起来的。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城市轨 2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交通的接驳换乘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 。2 ,l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轨道交通建设早,注重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 优化衔接,在轨道交通接运理论方面研究较多,方法较成熟。 m j d e m e t s k v ,la h o e l 和m r v i 瑚e r 提出了分析运输设施的 方法,着重研究了建立交通枢纽的程序,并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益以 及成本进行了衡量和估算【4 6 】。其采用了分析技术的方法来设计交通枢 纽,并经由一组预先设定的目标或标的来评估交通枢纽效益。 j l k 0 r f ,和m j d e m e t s k y 描述了罗吉特模型( l o 醇m o d e l ) 应用 在地铁车站换乘工具的发展情形,其采用十八种车站地区特性及社 会、经济变量在不同的车站型式间比较,将地铁车站分成五类:( 1 ) 城市中心区车站;( 2 ) 高密度住宅区车站;( 3 ) 住宅使用为多,少数商业 使用地区的车站;( 4 ) 商业使用为多,少数住宅使用地区的车站;( 5 ) 住宅稀少及未开发地区的车站。所使用的换乘工具划分为:小汽车、 轨道交通、大巴、小巴、步行等五种,并不包括自行车和摩托车i 4 ”。 e gb a t e s ,探讨了既有交通系统换乘设施的改善,建议换乘设施 必须更有效率以鼓励乘客使用换乘【4 8 】。其研究完全针对巴士、城际客 运及铁路方面的服务,并根据交通系统服务及延伸地区的大小来对换 乘设施分类,文中除了介绍换乘设旄的功能及型式外,并说明了各类 接驳车站应具有的设施规模。 s j i a l l d i c k i n s ,通过对欧洲和北美5 1 个都市进行调查,说明各 大城市轻轨运输换乘设施的使用情形与潜在性,并提出了换乘设施的 效益和影响现有各大城市换乘设施的诸多因素,对于换乘设旋的位 第1 章绪论 置、配置以及规模大小也给出了适当的建议【4 鲫。 s t e v e nc h i e n 和p a u ls c h o f c l d 于1 9 9 7 年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其接运 公交系统的优化模型f 5 0 】,在此模型里,假定轨道交通线路位置已知, 将轨道交通走廊分为长度不同、宽度相同的若干交通小区,并假定每 个交通小区内出行密度相同,且每个轨道交通站点只有一条接运公交 线路,接运公交的发车频率都相同。在上述条件下对接运公交站点间 距、发车频率和轨道线路长度、发车频率进行确定。 s c h o a i b m c h o w d h u r v 和s t “e ni - j vc h i e n 在2 0 0 1 年对轨道交通接 运公交线路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假定所有轨道交通站点的接运公交 线路发车频率都相同,以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对轨道交通及接运线路的 发车频率进行确定,该模型主要适用于低密度出行地区1 5 ”。 s t e v e ni j yc h i e n 和f e 分m i n g1 h i 在2 0 0 3 年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 术建立了多条接运公交线路的优化模型1 5 2 l 。假定接运公交可以在接运 线路任何有乘客乘降需求的地方停靠i 这与我国公交实际运营状况有 出入。 国外的接运公交规划理论是在轨道交通线网发达条件下进行研 究的,对我国低密度轨道交通线网条件下的交通状况不太适用。因此 有必要提出适台我国城市交通特点的接运公交规划方法。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1 9 9 7 年,上海市建设委员会在“上海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研究”一 文中分析了上海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现状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对上 海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设的具体建议1 3 1 ;叶霞飞、谭复兴在论文“城 市公交的换乘与接驳”( 1 9 9 8 ) 中介绍了国外公交换乘与接驳的形式t 4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时提出了轨道交通之间换乘的主要方式【4 】;王漩、束显在论文“国 内外地铁换乘枢纽站的发展趋势”( 1 9 9 8 冲首先研究了国外与中国台 北地铁换乘站建设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地铁换乘站建设的不足, 并指出了我国今后地铁换乘站建设的发展方向 5 】;覃煜、晏克非在“轨 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系统分析( 2 0 0 0 ) 中,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 交的衔接关系,并提出其衔接规划布局的模式及其运行状态的评价指 标【6 l ;蒋永康在论文“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 2 0 0 0 ) 中,介绍 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各种换乘方式【7 l ;覃煜、晏克非、赵童在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换乘研究”( 2 0 0 0 ) 中,建立了换乘系统的评 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f 8 j ;姜帆在其发表的论文“城市轨 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 2 0 0 1 ) 中,从线路和车站相互 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该系统与其它交 通衔接的方式及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好的做法【9 】: 袁振洲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其它交通衔接问题的分析”( 2 0 0 1 ) 中, 分析了国外典型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系统,并进行了轨道交通衔接换 乘问题的研究1 1 0 j ;杨晓光、周雪梅、臧华在“基于n s 环境的公共汽 车交通换乘时间最短调度问题研究”( 2 0 0 3 1 _ 一文中,基于智能交通运 输系统的背景,研究提供公共交通信息的条件下公交换乘时间最短的 调度问题,提出了线性规划模型,并用算例进行了演剥1 1 】;王秋平、 李峰在论文“城市其他客运交通换乘轨道交通协调探讨”( 2 0 0 3 ) 中, 分析并推导出了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轨道交通时在其车站的平 均换乘时间计算公式,依此提出了其它交通方式换乘轨道交通并保持 充分协调使其吸引更多客流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乘客换乘时间短, 轨道交通运营效益高的目的【”。 5 第1 章绪论 1 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 3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针对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综合客 运交通体系时对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换乘规划考虑较少,易造成乘客 换乘不方便,轨道交通效率低下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为平台,基于t r a n s c a d 软件,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 乘接驳问题及其优化方法。其意义如下: ( 1 1 实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 通供求关系的矛盾已成为几乎所有大中城市交通的首要问题。解决城 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 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只有确保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合理、顺畅、 方便的换乘,才能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公交 优先的发展战略。 ( 2 ) 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交通一体化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趋 势。一体化的客运系统是一种多模式、多层次、线站结合、综合性强 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它主要由大运量交通、中运量交通、小运量交 通组成。一体化的客运系统要在运能上适应不同层次客运的需要,必 须以各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为前提。而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合 理衔接则是交通一体化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 及其整体效益,除了其本身合理的路网布局和建设规模外,与地面常 规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6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2 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例,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问 题及其优化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 1 ) 对国内外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模式进行了总结, 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进行了分类,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常规 公交换乘影响区域,并对换乘影响区域内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 驳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 2 ) 对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客流的时空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 了不同类型的换乘站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流的规律。 ( 3 ) 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几个方面对该地区轨道 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现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了望京地 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所存在的问题。 ( 4 ) 基于1 1 r a n s o 、d 对北京市望京地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 乘客流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的优 化方法。 7 第2 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分析 车) 和地下( 地铁、市郊铁路) 统一的立体的综合公共交通线路网。 与此同时,所配置的主要交通站点也正朝地下、地面结合,多种运输 方式结合,多功能方向发展。再比如前苏联莫斯科市地铁环线,直接 与铁路火车站中的七个站连接起来,成为地铁与铁路之间的换乘车 站。前苏联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铁路客运站范围内不仅设有火车站 所应有的设施,而且还设有由一种交通方式( 如市内公共汽车) 向另 一种交通方式( 地铁和铁路) 换乘的综合设旎。该市新建的地下铁路 车站与铁路相连,又与地下汽车停车场相联系,同时还设有为乘客服 务的各类小型商店。法国巴黎市在市中心还布置了四座特大型多层换 乘站点站,最上一层为地面公共汽车站点,中间层是火车站,在距地 面下1 0 米深处的最下一层为市区地铁车站。各层间均以自动扶梯联 通,换乘非常方便。 2 1 2 国内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模式 我国目前地铁与城市公交的衔接方式一般为同一平面水平展丌 模式,立体化的极少。水平式伸展布置往往会导致换乘点分散以及换 乘距离过长,且缺乏有效的换乘标识导向【1 6 】。例如,北京西直门地铁 换乘站点,是地铁2 号线和城铁1 3 号线以及其他交通方式的交汇点, 采用的是路面平面换乘,公共汽车站距离地铁出入口较远,自行车、 私家车部分停车场就设于停车广场内。这种站点设置比较零乱,功能 较差,不便于乘客换乘。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是城市客运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 同服务水平的交通模式,是线与面之间的关系,两者有机结合,相互 补充,共同发展,对提高公共交通在客运市场中的比例,确立以公共 1 0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交通为城市交通主导地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鉴于轨道交通网络的 实施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而常规公交的发展 具有投资少、周期短、灵活性强等特点,两者虽不可能同步发展,但 有效的衔接方式应在规划中加以体现,尤其在站点周围土地利用规划 对交通设施、站场用地应给予控制,以促进综合公共交通体系的逐步 形成。 地面常规公交的载客能力相对较小、准点率比较低、人力成本高, 但是与轨道交通相比,具有较大的弹性,更改线路和站点比较容易, 是为轨道交通提供接运最合适的方式。公共汽车是我国城市目前最主 要的公共交通方式。由于其载客量比私人交通工具大得多,对公共汽 车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需要在公共汽车的进出入路线、停靠站台、 换乘站内的行车路线以及车辆的班次等方面予以充分重视。轨道交通 与地面常规公交及其它交通方式交汇衔接时,一定要有清晰的线路信 息,使换乘客流流向明确、通道畅通、换乘便捷无误。由轨道交通车 站换乘地面公共汽车的客流,应通过行人天桥或地道直接进入街道外 的公共汽车站台,使人流与车流分别在不同的层面上流动,互不干扰。 因此,大型换乘站点的建筑必须与其周围的道路、广场等进行综合规 划设计。 2 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接驳分析 2 2 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接驳点分析 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分类 按轨道交通车站所处的区域位置来划分,轨道交通车站可以划分 为如下3 类1 7 】: 1 1 第2 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分析 1 ) 综合交通枢纽站 一般,综合交通枢纽站是城市对外交通中心,市内、外大型交通 换乘枢纽,具有客流集中、换乘量大、辐射面广等特点。 长途客运、铁路、空港及对周边城镇的主要出口点等站、场与快 轨交通的衔接站一般应规划为综合交通枢纽站,城市内部的公交换乘 枢纽和轨道交通的衔接点也可以称为综合交通枢纽站。 2 ) 区域交通大型接驳站 区域交通枢纽站一般位于城市区域交通中心,市内、外次一级交 通衔接点,地铁的起点、迄点站,具有客流相对集中、换乘量较大、 辐射面较广等特点,其相对规模较小。 公交的首、末站,区域公共交通换乘接点等站、场与快轨交通的 衔接站一般应规划为区域交通枢纽站,在区域交通枢纽内,需要控制 足够的交通设施用地,而且要进行详细综合规划布局,使各种交通方 式停车场地布局合理、换乘方便、出入交通组织顺畅。 3 ) 一般轨道交通换乘站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线路与线路交叉的地方形成地 铁换乘站。一般地铁换乘站多位于在市区相对繁华的区域,其主要功 能是轨道之问的换乘。 按轨道交通换乘点的主要服务对象来划分,可以将轨道交通站点 划分为8 种类型【1 8 】。 1 ) 旅游休闲区车站 旅游休闲区车站是指轨道车站的服务区域主要是旅游、休闲区 域,例如石景山站、颐和园站、圆明园站等。 2 ) 大型公共建筑车站 大型公共建筑车站是指轨道车站的服务区域主要是图书馆、体育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活动中心、医院等区域,例如军事博物馆站、白石桥站等。 3 ) 商业服务类型车站 商业服务类型车站是指轨道车站的服务区域主要是商场、商品销 售中心、购物中心等区域,例如西单、王府井等。 4 ) 商务办公服务类型车站 商务办公服务类型车站是指轨道车站的服务区域主要是商务办 公场地等区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国贸站,其他的车站有部分功能。 5 ) 教育科研服务类型车站 教育科研服务类型车站是指轨道车站的服务区域主要是大学、科 研机构地等区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学院路站、双榆树站、成府路站 等。 6 ) 高新科技产业区车站 高新科技产业区服务类型车站是指轨道车站的服务区域主要是 高新技术产业区、科研机构地等区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关村站、 上地站等。 7 ) 居住服务类型车站 相对于其他类型车站,居住服务类型车站是一般都在城区的外 围。其服务的区域主要是生活居住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回龙观站石 榴庄站、劲松站等。 8 ) 其他特殊点车站 在一些特殊的服务点,比如天安门、奥体中心站,其出行特征都 有各自的特点,般需要个别分析其出行特征,做出合适的布局和规 模。 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长距离出行人群、大客流 需求线路交通需要的交通方式,一般沿城市主客流方向、主要城市道 第2 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分析 路布设,其特点是客流量大、平均乘距较长。公共交通的运行特点是 布线灵活、调整方便,但相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其运量小、平均 乘距较短,因此其应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辅助和补充,为城市轨道交通 疏散和集送乘客,将城市轨道交通难以覆盖区域产生的乘客输送到轨 道交通沿线并将从轨道交通车站出来的乘客疏散到其目的地。 2 轨道交通线路与常规公交线网的衔接 从公共交通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方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 几种: ( 1 ) 垂直线路中间相交方式 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垂直布设,公交线路途中经过的某一站 点与轨道交通线路中间站点形成换乘关系,如1 0 5 、1 0 2 、1 0 9 等线路 在西单与地铁1 号线西单站的换乘,该种衔接方式可以对不同方向的 乘客换乘需求提供方便,但该种换乘方式中公交线路中乘客将以通过 量为主,换乘比例并不大,除非极特殊情况。 ( 2 ) 垂直线路端点相交方式 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垂直布设,公交线路途中经过的某一站 点与轨道交通线路端点站点形成换乘关系,如3 1 1 、3 9 6 、3 3 6 等线路 在苹果园与地铁1 号线苹果园站的换乘,该种衔接方式可以将轨道交 通的服务范围向更远的方向延伸,该种换乘方式中公交线路中乘客换 乘轨道交通的比例会有一定上升,但通过量仍将占极大比重。 ( 3 ) 端点线路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 公交线路一端终点车站与轨道交通衔接,构成换乘关系,如1 6 、 3 7 5 、9 0 2 路在西直门与环线西直门站的换乘,3 4 4 、3 4 5 、9 1 9 路在积 水潭与环线积水潭站的换乘,该种方式由于一端为向城市外围放射, 其向轨道交通疏送客流的功能较强,换乘量较大。 第2 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分析 2 2 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点影响区 “影响区”是轨道交通站点对其他交通方式的乘客产生影响的区 域,在这个区域内,人们能够比较方便地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轨道交通 2 1 口 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组织是集中在一些有限的点( 车站) ,通 过这些点( 车站) 来组织交通,所以影响区是以车站为中心的,其影 响区的大小取决于轨道交通的接驳方式。如图2 1 所示。 r l :步行接驳影响区半径 r 2 :白行车接驳影响区半径 r 3 :公交接驳影响区半径 r 4 :小汽车接驳影响区半径 图2 1 轨道交通影响区示意图 根据轨道交通的接驳方式,可以把轨道交通的影响范围划分为四 个层次:步行接驳影响区范围,自行车接驳影响区范围,公交接驳影 响区范围以及小汽车接驳影响区范围。其中步行接驳影响范围称为轨 道交通站点的直接吸引范围,其他的称为轨道交通站点的间接吸引范 围。论文主要研究间接吸引范围内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影响区 域。 日本地铁建设经验认为“车站的直接吸引范围为车站两侧各 7 5 0 m 以内:在线路终端是以车站为中心,以7 5 0 m 为半径的圆形圈 内”。国外t o m 模式研究表明,直接吸引范围为距车站1 0 m j n 的步行 距离。根据前苏联和西柏林的调查表明,步行去车站的绝大多数乘客 1 6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交通的乘客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从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 相对较少。 2 3 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流规律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硷投淘诸 撑陀域阳荨角蕞每强搿洛疆滋瑶臻匿呷;与酒霉滋旧惴蠼嘴捌缯瑚 蠼蠼毒爆鬻鬲鞘澎溪1 滋丽强海强节离碰顶舞囊静涛秀。 i ;蚰蛙嘣”黼筠k 甄耐礁七童冀静碥 踵变通方式 常规公交步行自行车其它 人数( 人) 2 2 01 6 54 4 j d2 7 5 所r l 百分比 2 0 第2 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分析 峰期。但由于旅客的出行时间没有上班者的集中,可以比较随意的选 择出发时刻,所以该类站点的客流也不会像上班乘客那样集中,其客 流时间分布情况应该是:上午有一个比较长的进站高峰期,下午有一 个比较长的出站高峰期。换乘客流形态用曲线表示出来,属于单峰型。 客流在一天的时问上的分布规律基本上符合图2 4 所示。 3 ) 周边地区主要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换乘站 进出该类站点的客流主要为上下班客流,与以居住型为主的换乘 站点的客流分布规律类似,不同的是,早上是出站高峰期,下午是进 站高峰期。正好与居住区的轨道交通客流规律对应:早上乘客从居住 区乘坐轨道交通来到单位上班,晚上下班从单位乘坐轨道交通返回。 客流规律用曲线表示出来,如图2 5 所示,属于单峰型,一天当中进 站、出站各有明显的一个高峰期,与图2 3 中的两个客流高峰时间基 本靠近。 r 、 避站客流 卅狲1 1 耶t 厂r l i 1 31 51 7 1 92 i2 】 。黝 炉 l | l ju f 图2 5 企事业单位换乘站客流分布图2 6 综合型区域换乘站客流分布 4 ) 周边地区主要为综合型区域的换乘站 换乘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域时,换乘客流分布比较复杂,集火 车、地铁、公交、社会机动车型等多种交通方式与一体,客流来源很 广,过境客流比较多。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客流分布形态基本一致, 一天当中有两个配对的早晚进出站高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流规律用曲线表示出来,如图2 6 所示,属于双峰型。有代表性的换 乘站是地铁西直门站。 5 ) 周边地区主要为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旋的换乘站 换乘站位于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时,一般情况 下,换乘客流分布无明显的低谷,上下车客流全天都很大。客流规律 用曲线表示出来为全峰型,如图2 7 所示。 唧肌 川灿山【l 圳山 祧。,抓 n j j j 删l 严 图2 7 公共建筑区换乘站客流分布蚓2 8 大型公用设施区换乘站客流分布 但是当换乘站位于体育场、影剧院等大型公用设施附近,演出节 目或体育比赛结束时,有一个持续时间较短的突变的上车高峰。一段 时间后,其它部分车站可能有一个突变的下车高峰。这时客流规律用 曲线表示出来,如图2 8 所示,属于突峰型。 6 ) 周边地区主要为商业区的换乘站 换乘站位于商业区为主的地区时,一天当中,到商业区购物的乘 客没有特别明显的时间规律,总体上来说,全天换乘客流分布除了早 上和晚上换乘客流比较低以外,其他时间换乘客流都比较大,无明显 的低谷,进出站高峰都很长。客流规律用曲线表示出来应该是如图2 9 所示。 第2 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分析 m 栅佣胁、 刈山山 m # * 仃1 _ 丌丌1 t m 丌m 胁 7 日t i 5 92 lb l u 山u j l 呲ll u ju jl 1 * g * 图2 9 商业区换乘站客流分布图2 1 0 未开发区换乘站客流分布 7 ) 周边地区主要为用地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地区的换乘站 当轨道交通车站位于用地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地区时,轨道交通与 常规公交换乘客流无明显的上下车高峰,上下车客流全天都较小。客 流规律用曲线表示出来如图2 1 0 所示,属于无峰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北京市望京地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 换乘现状分析 3 1 望京地区简介 图3 1 望京地区位置图 望京地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住宅小区,也是目前全国乃至整个 亚洲在建的规模最大的社区。望京地区自1 9 9 4 年丌始大规模建设以 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完成规划建设面积的2 3 ,望京地区总 用地规模为1 7 8 平方公里,规划总居住入口为3 3 万人,现有居住人 口约近2 0 万人,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的新城已经基本形成。总体布 局由地区功能链、自然生态链、景观绿化轴及公共交通通道等主导系 统构成,其中包括:1 ) 1 个地区级主商业中心、5 个次商业中心、8 个社区商业中心和6 个文化娱乐中心;2 ) 8 个区间公园、3 8 个社区 第3 章北京市望京地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现状分析 3 2 2 望京地区公交布线情况 图3 ,4 望京地区公交线路布设图 图3 4 为在1 1 r a n s c a d 软件中稚设的望京地区公交线路布设图, 每一种颜色的线条表示一条公交线路。由图中可以看出,望京地区内 的公交线路非常发达,延四环路往西、垂直于五环路出去以及垂直于 京顺路出去的公交线路占了绝大多数;其次是垂直于城铁1 3 号线方 向的从利泽西街出去的公交线路和从京顺路出来垂直于四环出去的 公交线路占了一定的比例;还有少量一部分公交线路是从望京桥出来 垂直于四环出去以及延京顺路东北方向垂直于五环路出去。 望京地区与外界的衔接路口有8 个:利泽西街、广顺北大街、阜 通东大街、阜通西大街、京顺路、广顺南大街、花家地街以及望京街。 根据出口的位置以及公交车线的走向,可以将望京地区的公交乘客分 布方向划分为1 2 个,公交线路的走向在图中标出来如图3 5 所示。 3 2 第3 章北京市望枣地堕塾堕窒望与堂塑坌窒垫垂望鉴梦析 通过以上的统计可以看出,望京地区内部公交线网非常发达,每 个方向都有为出行乘客服务的公交车线,而望京地区为轨道交通集散 客流的常规公交车辆只有临5 路、临6 路两路车,1 5 分钟发车一次, 高峰小时内总共也只有4 辆公交车经过望京西站。 根据2 2 3 节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组织理论,客流高 峰持续时间以6 0 分钟计算,由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的数据,得到 目前高峰时段内轨道交通的平均发车问隔时间为4 分钟,根据统计数 据,高峰时段内轨道交通车站平均每趟列车的上下车乘客数为7 7 人, 常规公交车辆的平均载客能力为3 0 人,调查得出望京西站轨道交通 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客流量占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客流的2 0 。根 据公式( 2 1 ) 计算得出在高峰小时内应集合到达的常规公交车辆的 数量为1 2 辆,而在望京西站只有4 辆。 又根据公式( 2 6 ) 计算出为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的常规公交客 运能力4 为1 3 8 人,而客流高峰小时轨道交通车站与常规公交之间的 换乘客流量只为2 2 0 人,再根据公式( 2 8 ) 计算得出轨道交通与常 规公交之间的运能匹配度h = e 4 = 2 2 0 1 3 8 = 1 6 1 ,这也表明常规 公交的运能满足不了轨道交通客流的需要。 因此,望京地区在进行常规公交布线时,未能充分考虑到为轨道 交通换乘乘客枷呤保茨艹浞挚悸堑轿9 斓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3 望京地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点分析 图3 6 望京曲城铁站与常规公交接驳剧 图3 6 为望京西城铁站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接驳图。由图中 可以看出,常规公交车辆与轨道交通换乘接驳的形式非常简单,常规 公交直接在路上停靠,乘客通过人行天桥到达轨道交通站台进行换 乘。 望京西城铁站位于京承高速路的左侧,通过长约3 0 m 的人行天 桥与京承高速辅路相连,常规公交车站位于辅路右侧距天桥5 0 m 处, 车站面积为5 0 0 m 2 左右,从常规公交车站步行到望京西站大约需要2 分钟的时间,辅路右侧离天桥大约3 0 m 处是自行车停车场,从自行 车停车场步行到达望京西站大概需要1 5 分钟的时间。 望京西站目前只开放东南面方向的出口,乘客从望京西站出来以 后过天桥到达京承高速辅路,辅路上离天桥约5 0 m 向南为公交车站, 即i 临5 路、临6 路车的始发站。可以看出从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 时间并不长,完全在乘客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由于接运公交车 第3 章北京市望京地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现状分析 辆只有临5 路、临6 路车,并且这两路车发车时间很长,大约为1 5 分钟左右。再加上周围黑三轮和黑出租车非常多且价格便宜,乘客从 望京西出来以后很多都选择乘三轮或出租车,而等待常规公交车的乘 客非常少,乘客少使得常规公交发车频率降低,发车频率的降低使得 乘客更少,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从轨道交通换乘常规公交的乘客量非 常低。 从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乘客同样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到达望 京西城铁站的公交线路有限,而从最近的公交车站( 除临5 、临6 路 的始发站以外) 到达望京西站的步行时间至少需要1 5 分钟,由此可 以看出塑京西站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接驳及其不方便,望京地区的 乘客想要从常规公交换乘城铁非常不方便。可以经过道路的改造和公 交路网的调整柬改变现状。 3 3 望京地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流现状分析 3 3 1 望京地区公交客流分布情况 为了得出望京区域公交客流出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望京区域居 民公交出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包括计数调查和问卷调查。 计数调查主要是对望京区域几个主要出入口的公交路段客流量 以及望京西城铁站客流进行统计。据观察,望京地区通往外部区域的 出口路段主要有四个:利泽西街,阜通东大街,阜通西大街,京顺路, 所以公交路段客流量调查分别选择在利泽西街的北湖渠公交站,阜通 东大街的阜通东大街公交站,阜通西大街的南湖中园站以及京顺路的 四元桥公交站进行。望京西城铁站的进出人口统计由地铁公司提供, 通过电子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得出。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得出该地区公交客流主要分布方向,以便对 客流预测过程中的小区划分提供依据。问卷调查一部分在望京出口路 段的公交站点进行,一部分在望京区域内部进行。 出口路段计数调查时间为2 0 0 5 年1 0 月2 7 目的上午7 :3 0 一9 :3 0 。 由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利泽西街出来的公交乘客为1 3 1 8 人,从阜通 东大街出来的公交乘客有2 1 3 3 人,从阜通西大街出来的公交乘客为 6 2 6 0 人,从京顺路出来的公交乘客有5 0 8 9 人。根据这些公交路线的 运行方向,将望京地区公交流向划分为去往中关村、东直门、西直门、 朝阳区、二环以内以及苹果园六个方向。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得出,往 各个方向去的公交客流量占总公交客流量的百分比如表3 1 所示。 从表3 2 可以看出,望京地区有将近1 3 的公交乘客是去往中关 村方向,还有2 0 左右的公交乘客是去往西直门和苹果园方向,这些 方向的公交乘客都是往望京地区西边或者南边去的,都有可能乘坐轨 道交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如果对轨道交通站点与常规公交的换乘 接驳系统进行优化,是有可能吸引一定量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 客流的。 表3 2 望京地区公交客流分布情况统计 l 中关村地区东直f j 枢纽西直fj 枢纽朝阳区二环以内苹果园 i3 4 0 9 3 2 9 5 1 1 2 6 6 4 0 5 7 5 9 5 5 i 3 3 。2 望京西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分布情况 根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的2 0 0 5 年1 2 月1 日( 周二) 城铁1 3 号线一天各站的运营资料,统计得出该天各站换乘轨道交通的人数, 如图3 7 所示。 3 7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输入编辑相应的数据文件,例如基年o d 矩阵、出行率表、路 网文件等; 选定模型并标定相应的参数,进行出行发生和吸引预测,出行 分布,方式划分及交通分配; 进行公交客流预测、分配,得到相 x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 。一一第f 分区规划年第s 类人员的比例。 因此必须先确定出行率爿。、规划年各小区人口总数,、各小区 各类人员比例r 出行吸引与发生类似,可用类型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有些学者 认为出行吸引用类型分析法会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因两者都是可行 的,交通吸引方面也用上述方法,所以我们规划过程中假设未来交通 吸引和交通生成一致。 ( 2 ) 公交出行分布模型 出行分布模型用于预测出行的空间分布特性,或者预测起讫点对 的流向状况。t r a n s c a d 提供了很多的工具来实现出行分布,有增长 率模型,也可以应用重力模型法,来实现出行分布预测。4 增长率模型 没有考虑到路网与分布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当路网发生剧烈变化时, 增长率模型就不能够反映相应的分布变化,这样的模型比较适合于短 期预测,在路网发生剧烈的变化和中长期预测的时候该法就不太适 用,而大部分出行计划显然考虑到了路网状况,引力模型和考虑到了 路网阻抗状况,所以采用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t r a i l s a 气d 提 供生成路网信息强大的工具,能准确的计算出区域的路径和网络的阻 抗。如果缺少调查数据,软件也提供了些缺省的参数可供使用,最 好是具体交通调查的结果进行标定。 重力模型的约束方式有无约束、单约束、双约束和多约束之分。 其中双约束模型综合考虑了出行发生和吸引的约束,应用比较普遍。 双约束重力模型的公式为 写;口。6 j 4 ,( 如) ( 4 2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 1 交通分配过程中参数的设置 4 2 望京地区现状公交路网的客流分配 4 2 1t r 8 n s c 矗d 中望京地区公交网络构建 用t r a n o 气d 软件在望京地区规划道路网上布设出现状公交路线 如图3 5 所示。在布设公交网络的同时,需要添加反映公交网路特性 的指标值和参数等,才能运用t r 柚s o k d 进行比较合理的公交分配。 基本道路系统层:就公交网络而占,基本道路层主要考虑路段长 度,公交出行时间,路段容量等特性,路段长度在作图的时候就已经 自动生成,至于公交出行时间可以根据路段长度和公交出行速度计算 得出,路段容量可以根据路段所属的道路等级等特性得出。 公交路线层:公交路线层需要考虑的特性指标和参数等比较多, 第4 章基于t r a n s c a d 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 表4 t 3 公交线路服务水平基本参数设定 4 2 2 望京地区公交客流分配 1 望京地区交通小区的划分 根据望京地区公交线路的走向和客流的流向,将望京地区外围地 区抽象为1 2 个小区,因为要预测的是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流 量,即主要考虑从望京地区内部到达望京地区外部的量或是从望京地 区外部进入望京地区内部的量,而对于单纯的望京地区内部的公交客 流量分布方向可以不做详细考虑,这里对于望京地区内部区域根据其 居住密度简单的划分为9 个小区。由于在今后计算小区间距离、出行 路径等都是考虑从小区的中心到中心。所以没有必要明确划定小区的 边界。 2 ,望京地区规划年公交出行o d 的确定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状公交出行0 d 矩阵,见附表1 ,数字前有n 的代表内部小区, 没有n 的代表外部小区。由于望京区内部小区之间交换的客流量对所 研究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流量不会产生影响影响,所以对于 内部小区之间的交换量记为0 ,同理,对于外部小区中不影响研究结 果的一部分小区之间的交换量也记为o ,外部小区到内部小区、外部 小区到外部小区之间的量根据调查数据,公交线路分布情况、各出口 流量,以及公交公司提供的数据等获得,由于只有外部小区与望京大 区域之间的交换量,而没有具体到外部小区与每一个内部小区的交换 量,所以假设每一个外部小区到各内部小区的量都相等。 在得出了各小区公交出行发生和吸引的量的情况下,采用重力模 型进行公交分布预测得规划年公交出行0 d 矩阵见附表2 。 有了公交网络和规划年o d 矩阵,在所有参数都布设好的情况下, 就可以通过t r a n s c a d 软件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客流进行预测 了。预测结果分配图如图4 2 所示,城铁1 3 号线在望京西站的断面客 流量输出如表4 4 所示,换乘客流输出见附表3 。 图4 2 公交分配结果图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 第一种改行方案: 如图4 3 所示,现状公交线路9 6 6 路直接延南湖南路经过湖光北 街,然后到达广顺北大街,改变走行路线以后的9 6 6 路在南湖南路与 湖光中街交界处向左转延湖光中街到达望京城铁站附近,随后又折回 来到达湖光北街,接着到达广顺北大街。改行后的9 6 6 路主体走行方 向不变,只在靠近望京城铁站是绕行到望京城铁站,然后再绕回去, 增加了总走行长度,方便了乘客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问的换乘。 图4 39 6 6 路公交路线改行图 图4 44 0 9 路公交路线改行图 如图4 4 所示,现状公交线路4 0 9 路延望京西路到达湖光中街, 第4 章基于t r a n s c a d 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 改变行走方向以后的4 0 9 路延规划路网中再建的道路行走然后到达湖 光中街,改行后的4 0 9 路公交线路经过了望京西城铁站,方便了乘客 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豹换乘,但是在望京地区中穿越的范围减 小,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公交客流。 改行后的9 6 6 路与4 0 9 路在主体方向上都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局 部走行方向做了一定的改变,使得这两路公交线路可以经过望京西城 铁站,相应的在望京城铁站附近增设相应的公交站点,这样乘坐这两 路车的乘客就可以方便的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进行方便的换 乘。另外,由于没有改变路线的主体走行方向,其以往客流量大的特 点不会有太大变化。 对t r a n s c a d 软件上的公交线路对照图4 3 、4 4 做相应的调整以 后,在不改变o d 量以及其他参数的基础上,再进行公交客流分配。 图4 5 为路线改行前后分配结果图,城铁】3 号线在望京西站的断面客 流量输出如表4 5 所示。换乘客流量输出见附表4 。 幽4 5 方案1 实施前后分配结果图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 5 方案l 中公交客流量分配结果 2 ) 第二种改行方案: 如图4 6 所示,该改行方案中9 6 6 路的改行方向与第一种改行方 案变化不大,只在南湖南路上一直往前到达与城铁望京西站相连的道 路,然后再原路返回至南湖南路,比第1 种方案在与城铁望京西站相 连通的道路上多走了一个来回。9 6 6 路改行方案的特点是,乘坐9 6 6 路的乘客可以零距离的与轨道交通进行换乘,但是在同一条道路上迂 回行驶使得不用换乘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乘客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 图4 69 6 6 路公交路线改行图 第4 章基于t r a n s c a d 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优化方法研究 图4 74 0 9 路公交路线改行图 如图4 7 所示,该改行方案中4 0 9 路公交车在四环与京承高速交 界处,直接转至京承高速辅路,沿辅路到达望京西城铁站,然后正直 向东走到达湖光中街。4 0 9 路改行方案的特点是:4 0 9 路公交线路可 以直接到达望京西城铁站,乘客可以在望京西站与常规公交之间实现 零换乘,但是由于该线路在望京地区穿越较少,与前一种方案相比, 可能失去的常规公交客流更多。 该方案中,乘客能够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问实现零换乘,在 软件中布设公交线路时,使得轨道交通站点与附近的常规公交站点重 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预测得客流分配结果如图4 8 右图 所示。城铁1 3 号线在望京西站的断面客流量输出如表4 6 所示。换乘 客流输出见附表5 。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 8 方案2 实施前后客流分配图 表4 6 方案2 中公交客流分配结果 将分配结果与调整公交路线之前的相比较,可以看出,高峰小时 轨道交通上下行方向上的乘客量以及换乘乘客量都有所增加。比较结 果如表4 7 所示。 表4 7 调整公交线路前后分配结果比较 断面客流量调整前调整方案1调整方案2 北苑望京西4 8 55 0 25 6 2 望京西北苑4 0 1 4 3 64 9 8 望京西芍药居4 3 64 6 56 0 3 芍药居 望京西4 8 55 1 35 5 7 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