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躲弓玲新擗周礁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敝作者签名f ;、 签字日期:2 0 0 年月日 一垤字:用姨 稗嗍2 0 。7 狮细 | 山东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源于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现状的思考,以美学和文化的综合视角为基 点,分析中国古代园居生存的形态、功能、成因、特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力 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园居生存状况的探寻,研究园居生存所蕴含的生存智慧、价值 观念、人生理想、审美趣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思考人的存在意义和主体价 值。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园林作为人类生存的最佳人居环境,在本质上是居住功能的扩展 与延伸,尤其是以宅园、庭园为主的私家园林发展起来之后,私家园林往往成为 住宅的一部分,园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就更加统一了,文人士大夫等社会阶 层往往依园而居,“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相映成趣。我们把这种典型 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命名为“园居生存”。本文所主要论及的园居生存类型有 田园园林园居、寺观园林园居、皇家园林园居和私家园林园居。在园居生存中, 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生活与艺术完美统一。 第二部分。传统文化思想在园居生存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儒家将大自 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的君子比德思想,使园林中的 山石花木都具有人格意义;主张内外和谐,强调多样统一的“中和”思想,也影 响了园居生存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旨趣。道家将道法自然视为美学的最高境界,这 种审美理想当然也注入了园居生存中;“壶天仙境”的境界是园居生存最普遍、 最基本的艺术追求;“心斋”与“坐忘”都是一种超功利的人生境界,是园居生 存主体所追求的目标。禅宗强调人的内心对外物的决定作用,主张境由心造,使 园林成为寄寓身心的一方天地;“芥子纳须弥”的文化观念使住宅与园林融为一 体,使园居生存表现得更加典型。 第三部分。园居生存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和价值 观。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宇宙意识,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视为最高 境界。这种天地人共生的思想在居住环境园林化表现得最为突出,追求的是宅第 与园林的和谐共生。隐逸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主题。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 回归自然的园居生存充分体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 第四部分。园林不仅是古人的生存空问和环境,更是古人实现人格完善的一 山东师范大学硕:e 学位论文 种载体。园居生存是理想人格的建构和表现方式。中国古代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 格是“内圣外王”。在园居生存中,这种“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是通过“比德” 观念来实现的。道家的理想人格称为自然人格,园居生存成为古人追求精神自由 的途径,园林也成为人格理想的归栖之处。禅宗追求适意自在的人生,注重内心 的自我平衡,而园林的境界与禅境相通。同时,“曲径通幽”的幽雅之美,“山水 清音”和光影重叠的韵致之美,虚实相生、多样统一的和合之美,使中国古典园 林以如诗如画的意境美见长,从而园居生存也涵养了古人的审美情趣。 第五部分。园林是最具典范性的人居生态环境,而园居生存则充分体现出中 国人的生存智慧。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竭力追求顺应自然。 在现代人居建设中,庭园设计及社区规划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中国园林养生偏重于“静”,这与中国古代养生保健精神一致。园林恬静 幽雅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医疗保健功能,能够实现身与心的和谐。园居生存作 为最佳人居模式,虽产生和发展于古代,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现代人居 实践对中国古代园居的借鉴,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键1 同:中国古典园林园居居住文化生存智慧现代人居 分类号:1 0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e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p r e s e n tt h e s i so r i g i n a t e sf r o mt h et h i n k i n go ft h es u r v i v a l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 m e ni nm o d e ms o c i e t y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a e s t h e t i c sa n d c u l t u r e ,i ta n a l y s e sas e r i e so fp r o b l e m ss u c ha sf o r m ,f u n c t i o n ,c a u s eo ff o r m a t i o n ,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 a n dv a l u eo f “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 1 i v i n gi ng a r d e n ) ”i nt h e a n c i e n tt i m e so fc h i n a i ti sa ne f f o r tt oc o n d u c tr e s e a r c ho nt h es u r v i v a lw i s d o m , v a l u e ,l i f ei d e a l ,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b e a u t yc o n c e i v e di n “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g a r d e n r e s i d e n c e a n dr e f l e c tu p o nt h em e a n i n go fm a n se x i s t e n c ea n dh i ss u b j e c t i v ev a l u e t h r o u g l lt h ep r o b ei n t o “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t h e p r e s e n tt h e s i sf a l l si n t of i v ep a r t s p a r to n e a sm a n sb e s t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i ti se s s e n t i a l l yt h ef u n c t i o n a l e x p a n s i o no fr e s i d e n c e e s p e c i a l l y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p r i v a t eg a r d e n s ,t h e y b e c o m ep a r to fr e s i d e n c ea n da c c o r d i n g l yt h eg a r d e n sp r a c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c o m b i n e s w i t ht h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 a sac u l t u r a lp h e n o m e n o n ,g d m es o c i a ls t r a t u m ss u c h a sl i t e r a t ia n do f f i c i a l s a l w a y sl i v ei ng a r d e n si na “l i f et oa r t r i z a t i o n a n d a r tt o l i f e - r i z a t i o n ”l i f es t y l e ,w h i c hi se n t i t l e d “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 1 i v i n gi n g a r d e n ) t h eg a r d e n r e s i d e n c e s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p r e s e n tt h e s i s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c o u n t r y s i d e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t e m p l e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i m p e r i a l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a n d p r i v a t e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i n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b u i l d i n ga n dn a t u r ea r eo r g a n i c a l l y c o m b i n e da n dl i f ea n da r ta r ep e r f e c t l yu n i f i e d p a r tt w o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o u g h t sp l a yav i t a lr o l e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mc o n n e c t sn a t u r e ss h a p ea n da t t r i b u t e w i t hp e o p l e si n h e r e n tm o r a l i t y , m a k i n gm o u n t a i n s ,s t o n e s ,f l o w e r sa n dt r e e si n g a r d e n sp o s s e s sm a l l sc h a r a c t e r t h e “z h o n g l l e ”t h o u g h t ,w h i c hh i g h l i g h t st h e h a r m o n yo ft h e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a n de m p h a s i z e sd i v e r s i t ya n du n i t y , h a sa l s o a f f e c t e dt h el i f ei d e a la n dl i f ei n t e r e s to f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t h e c o n c e p to f 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t h eb e a u t yt h a tt a o i s tl o o k su p o nt h el a wo fn a t u r ea sm a x i m a l a e s t h e t i c sr e a l mh a sb e e np e r m e a t e di n t ot h e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t h er e a l mo f “k e t t l e s c o p ea n df a i r yl a n d ”i st h em o s tc o m m o na n df u n d a m e n t a la r tp u r s u i t b o t h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x i n z h a i ”a n d “z u o w a n g ”,t h el i f er e a l mt os u r p a s sm a t e r i a lp u r s u i t ,i st h ea i mt ob e a c h i e v e db yt h es u b j e c t i v eo f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z e ns t r e s s e sp e o p l e sm i n dd e c i d e st h e e x t e r n a lt h i n g ,a d v o c a t i n gt h a tp e o p l e sm e n t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sc r e a t e db yo n em i n d , a n da c c o r d i n g l ym a k i n gg a r d e n sa r e a sf o rb o t hm i n da n db o d y t h ec u l t u r a lc o n c e p t “m u s t a r ds e e da c c e p t sf u l l ”h a st h ed w e l l i n gh o u s ea n dg a r d e n si n t e g r a t e d ,a n dm a k e s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m o r et y p i c a l p a r tt h r e e a sas t y l eo ft h ee x i s t e n c e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e m b o d i e s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o fv a l u ea n du n i v e r s e i nt e r m so ft h ei d e ao f “t h eu n i t yo fh e a v e n a n dh u m a n i t y ”a n da sw e l lt h ec o n c e p to fu n i v e r s e ,t h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h u m a n b e i n ga n dn a t u r e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m o s ti d e a lr e a l m t h i st h o u g h tm n sa f t e rt h e 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 t h e d w e l l i n g h o u s ea n dg a r d e n s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c h a n g i n gt h e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i n t og a r d e n s w i t h d r a w a lf r o ms o c i e t ya n dl i v i n gi n s o l i t u d ei sa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b a s i cs u b j e c t i n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 w i t h d r a w a lf r o ms o c i e t ya n ds e e k i n gp r o m o t i o ni ni t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e m b o d i e dt h e 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i o nw h e ni m p o v e r i s h e d ,w o r l d p r o m o t i o nw h e n a c c o m p l i s h e d ” p a r tf o u r g a r d e n sa r en o to n l yt h el i v i n gs p a c e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b u ta l s ot h e c u r r i e rf o rt h ea n c i e n t st op e r f e c tt h e i rp e r s o n a l i t y a sar e s u l t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i st h e 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h i g h l ya p p r e c i a t e d b y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s w e l l - c u l t i v a t i o ni nm i n da n dh i g hs t a t u si ns o c i e t y ”i ti sr e a l i z e d b yt h e “b i d e ”c o n c e p t t a o i s t s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i sc a l l e dn a t u r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g a r d e n r e s i d e n c ei st h ew a yl e a d i n gt ot h e 丘e e d o mo fs p i r i ta n dg a r d e n sb e c o m ei d e a lp l a c e o fr e t u r n i n gt op e r s o n a l i t y z e np u r s u e sc o m f o r t a b l ea n df r e el i f e ,p a y i n ga t t e n t i o nt o t h eb a l a n c eo f i n w a r de g oa n di t sr e a l mi sc o n n e c t e dw i t ht h eg a r d e n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b e a u t yo faw i n d i n gp a t hl e a d i n gt oas e c l u d e dp l a c e ,n a t u r e ss o u n d sa n ds h a d o wa n d t h ev a r i e t yi nu n i t yh i g h l i g h t st h ea r t i s t i cb e a u t y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p o e m s a n dd r a w i n g s t h e r e f o r e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c u l t i v a t e st h ea n c i e n tp e o p l e sa p p r e c i a t i o n o fb e a u t ya n di n t e r e s t p a r tf i v e g a r d e n sa r et h em o s tt y p i c a lr e s i d e n t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g a r d e n r e s i d e n c ea l l o w sf u l lp l a yt oc h i n e s es u r v i v a lw i s d o m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4 山东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s t r e s st h ef r i e n d l y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u m a nb e i n ga n dn a t u r e ,e x e r t i n gt h e m s e l v e s t of o l l o wt h er u l eo fn a t u r e i nm o d e r nr e s i d e n c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g a r d e nd e s i g na n d c o m m u n i t yp l a ns h o u l dc o n f o r mt ot h i sp r i n c i p l es oa st or e a l i z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 h u m a nb e i n ga n dn a t u r e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l a yp a r t i c u l a rs t r e s su p o n “q u i e t n e s s ”,w h i c hc o i n c i d e sw i t h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c a r es p i d t t h ep e a c e f u l a n dc a l me n v i r o n m e n ti ng a r d e n sh a st h eh e a l t h c a r ef u n c t i o nt oh u m a nb e i n ga n d h e l p sr e a l i z et h eh a r m o n yw i t h i no n e s e l f a st h eb e s tp a t t e r no fr e s i d e n c e ,n o to n l yd i d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t a k es h a p ea n dd e v e l o pi n 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b u ta l s oi sp r a c t i c e d n o w a d a y s i ti sb e n e f i c i a lt or e a l i z eh a r m o n y b e t w e e nm a na n ds o c i e t y k e y w o r d s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g a r d e nr e s i d e n c e ;c u l t u r eo fi n h a b i t a n c y ; s u r v i v a lw i s d o m ;m o d e mr e s i d e n c e g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1 0 1 5 山东师范大学顾i :学位论文 引言 “家,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人的一生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住所 中度过的,住所及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居住”成为人类生活中 最基本的要素。它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庇护”,更是人们精神的寓所,“家园” 也就成为人们物质上的庇护所和心理上的归属点。在技术理性的挤压下,现代人 普遍有一种无家可归的家园缺失感,他们的灵魂需要“救赎”和“安居”。因此 缓解人们心理危机,创造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家园是现代社会急需解 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具有从低到高 的不同层次,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和人类其他需 求一样,由低向高逐层提高。起初人们往往以“有居”为满足,但随着社会的进 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有其屋”,还对居住环境不断提出更新、 更高的要求,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 宇,以待风雨。”这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 当人们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因而产生出更 高的精神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表现在居住上就是对于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家园 的追寻。“家园”是“家”的升格,是聊避风雨的生存要求向舒适、美化的心理 要求的延伸,是单体建筑向组合空间的扩展,是单纯的居住功能向生活所需的多 种功能的飞跃。但是,只有当园林产生和发展以后,人类的家园才真正开始向艺 术化、精致化、理想化演进和升华。园林,是人类为了追求理想的家园所作出的 不断创造和执著追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存得更好而开辟和营建的与自然联 系、生活必需并寄托心灵境界的空间。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空间结构、 园艺配置、建筑类型和美学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著述颇多,但大都 停留在园林美学和建筑美学的范围内,忽略了人与园林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美学视角研究人与园林的关系,特别是园林作为生存环境 对古代人的影响及对现代人的启发。 6 山东师范大学硕i :学位论文 一、中国古代园居生存的类型和特点 ( 一) 何谓园居生存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浓缩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 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的集中 体现。她既源于人们的生存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生存实践。从广义上来看, 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几乎覆盖了上至皇朝、下至庶民的全体人群和各个领域的社会 生活,几乎所有人都依存于园林空间生存,并努力创造和改善这种生存环境和空 间;几乎所有的园林类型都对人类的生存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属于创造最佳人 居环境的,有宫园、离宫园林、宅园、庭园、别业园林等;属于生产性质的,有 林苑、田园、蔬果园等;属于兼容生活、工作环境的,有宫苑( 如圆明园) 、离 宫( 如避暑山庄) 、衙署园林等;属于社会宣教环境的,有寺观、坛庙园林等; 属于学习环境的,有书院园林等;属于张扬贤德、纪念亡者的,有陵寝园林、祠 庙园林等;属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与民同乐”的,有邑郊园林和村落园林,等 等。这充分表明,古代人们是把居住、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社会交往空间 等都努力塑造为园林空间,“园林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生存空间。”“御所以,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造园出于两种动机:一是环境观的需要,二是审美观的需 要。园林之造,关键在一个“美”字,而这个“美”字的原形形象地表现了中国 人的环境意识:“美”字的中央是一个“人”字,四周长满了树木草丛,人生长、 居住在一个植物繁茂的自然环境中央,并且草木环绕人而布置的格局是完全对称 的,不但左右对称,而且上下对称,这无疑是一种人为的安排和能动的创造,而 不是杂乱无章的纷乱状态。据此可以说,美,就是生活在人工园林中的人。或者 说,能居住在人工园林中的人,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便是一种美。嘲 作为山水田园的妙化之境、可居可游的诗意空问和人生理想的精神载体,中 国古典园林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古代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 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因素,它既是居住、读书、接待宾客、宴饮宾朋的日常 生活场所,也是微观静赏山水田园风光和草木花鸟之趣的审美空间,同时还是恰 情悦性、标榜风雅、逍遥精神的心理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 用,也决定了它与社会意识、文化心理和审美风尚的紧密联系。中国古典园林的 7 山东师范大学硕t 学位论文 一个基本追求便是可居、可行与可游、可赏的统一,园林的出现使园居成为可能。 本文采用“园居”一词,意即“园林式居住”。有学者认为:“古代园居的兴起, 是随着古代政治、社会、哲学文化思想的变化发展而兴盛的。”0 1 这段话表明, 园居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值得我们深 入研究和思考。 生存,既是一种现实存在,也是一个动态的展开过程,是一切人类和人生问 题的根本性问题。生存总是现实生活的生存,一切现实生活现象都与生存有关, 都是生存的现实生活现象。个体的生存境遇包括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归属、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个体的生活态度等,个体的生活方式以衣食住行的感性 形态被综合、概括为生存状态,而心灵与外部世界的互相映照使生存具有生命体 验的意义。居,是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从某种 意义上可以说,人与空间的关系就是“居”。人居不仅仅是指居住和物质居所, 也包括精神、艺术和情感等一系列活动。“不可否认,园林可居、可游,具有实 际的居住功能:然而这种自然的居住却并非园林的本质含义。身体的安顿之 外,心灵也要有所寄托,园林是中国人飘泊心态的精神归宿,或者说,园林的本 质是精神居住。来自自然世界的人只有回归自然,使其自然本性与万物同其节奏,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得以肯定与不朽。人们又通过园林实现与自然、与人的 契合,园林成为人在自然与社会的结合点。”“1 园林作为人类生存追求的最佳人 居环境,在本质上是居住功能的扩展与延伸,尤其是以宅园、庭园为主的私家园 林发展起来之后,私家园林往往成为住宅的一部分,园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就更加统一了,文人士大夫等社会阶层往往依园而居,“生活艺术化”和“艺术 生活化”相映成趣。海德格尔提出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是人“诗意地栖居”,而 中国人则早就“诗意地栖居”在园林中了。我们把这种典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 象命名为“园居生存”。园居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和人格理想,反映了诗意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生存智慧,闪耀着人性的色彩和美感 的光辉。“从美学角度说,合于人性的或人应该如此的生存状态,便称为美的生 存或美的生存状态,这样的生存或生存状态便是美。”“1 园居生存凝聚了有中 华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理想人格、审美心理等一系列美学特征,具 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园居生存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优雅的人文环境和超功利的人 8 山东师范人学硕e 学位论文 生境界相结合,“诗意地生活”,体现了最高的生存智慧。 ( 二) 园居生存的主要类型 1 田园园林园居 田园园林园居生存,以东晋陶渊明为代表。田园园林,在陶渊明的笔下被称 为“田园”、“园田”或“园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归去来兮辞)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静念园林好,人 间良可辞。”(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舰林) 陶渊明这类诗中所写的虽然不 是严格意义上的园林,但这种生态美学意向却孕育着新的园林类型的诞生,标志 着中国园林史上首次出现的新的审美境界,筑园于田园成为后代士人园境的追 求。明代计成在园冶相地中就提出了园林选址原则之一为:“探奇近郭, 远来往之通衢;远胜落村,借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田园园林是表达陶渊明 对自然、社会、人生思考的载体,也是实现高远理想、追求人格自由的空间归宿。 陶渊明的官场体验、田园日月、乡里情结等生活阅历,启发了他对人类社会自由 理想的追求,桃花源是他现实田园的升华。“在陶渊明时代,人类还没有体验二 十世纪的生态危机,还没有像现代人那样迫切渴望良好生态环境的急迫情感,但 陶渊明却把一个理想社会架构在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园林空间上,这案 例说明人与自然园林的亲和关系多么久远,多么深刻。“町”陶渊明的人格、诗 文和园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深远地影响着后世,直到明、清,还有许多江南园林 的命名是取自他的诗文意境,如苏州的“归田园居”、“寄傲园”、“涉趣园”等, 扬州的“容膝园”、“寄啸山庄”等,上海的“日涉园”等。 2 寺观园林园居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这类园 林多建于风景优美的郊野之地,环境清幽雅致,不仅僧人道士在此园居,很多文 人雅士也在此借住,读书养性,流连忘返。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洛阳寺 观园林化已趋于普遍,吸引了大批游客。唐朝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崇佛信禅: 王维的辋川别业里有接待僧人的客房;自居易号“香山居士”,案头也常备佛书。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被 后人解读为“入禅”之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 林。曲径通幽处,祥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郜寂,但余钟 磬音。”更是充分描写了一种寂静清幽的寺观园林园居生活。寺观园林可分为三 科t 情况。一是寺观建有附园,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北京大觉寺的舍刷塔院等 皆是山水园的模式,承德普宁寺后部的佛国世界为象征式园林,承德殊象寺后部 也利用地形堆叠的大假山以象征五台胜境。二足寺观园林与庭院结合,如北京白 云观后院云集山房周围庭院,北京卧佛寺的西院,北京潭柘寺戒坛院等。三是寺 观园林化,将寺观建筑与园林融汇为一,特别是名胜风景区的寺观莫不如此,如 四川灌县青城山古常道观、峨眉山伏虎寺、圩肃天水玉泉观、云南昆明太和富等。 3 皇家园林园居 皇家园林又称为苑、宫苑、苑囿、御苑等,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是为适应每个朝代的皂室制度规定和满足京城建设社会功能要求而产生的。由于 皇帝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皇家园林多为鸿篇巨制,规模庞大,充分显示皇家 的气派和皇权的至尊。这类园林多建于皇城或宫城之内,作为皇族的日常起居环 境,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也有一些行宫御苑供皇帝出巡驻跸。如圆明园 是清王朝统治者长期居住之所,皇帝一年四季只有冬至前夕才进宫,而第二年初 春新正郊礼完毕后即出宫入园朝政。因而,圆明园既是一个园林环境的生活空间, 又是朝宫治所,皇帝的日常朝臣、政治决策、接见外使等活动都在此地进行。承 德避暑山庄亦称热河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 1 7 0 3 年) 。建园的目的有巩 固北疆、怀柔蒙古王公,以及定期举行“木兰秋围”大型狩猎活动以锻炼军士等 政治、军事意图。同时,山庄一带泉水甘美,山林茂密,环境静幽,是修建园林 和游息养性的合宜选地。康熙时该园主体构架已初步形成,乾隆十六年( 1 7 5 1 年) 再度扩建,使园林景观得到进一步充实丰富,每年皇帝在此园居住甚久,这 里也成为清廷的第二政治中心。 4 私家园林园居 1 0 私家园林多为民间私人兴建,其主人大都是文人、士大夫、官僚、富商等社 山东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 会阶层。私家园林的造园目的,包含着隐逸思想、官阶地位、财富炫耀、社会经 营等综合因素,是为了满足高层次的物质生存条件和精神文化需求。古人营建私 园,不仅为了可居可游,而且也为了以文会友、雅集唱和。具体来说,私家园林 空间环境的作用,或为迎宾送客、宴聚游赏,或为退隐颐养晚年,或为仕、商娱 乐等等。建于城镇中的私家园林又被称为“城市山林”,其形式绝大多数是“宅 园”,呈现出前宅后园、宅园一体的格局。宅园作为园主日常游憩、宴乐、会友、 读书的场所,规模一般不大。在宅园中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清静 幽雅的环境使人身心皆有所得。在清初的康熙、乾隆时代,江南私家园林多集中 在交通发达、经济繁盛的扬州地区,乾隆以后苏州转盛,无锡、松江、南京、杭 州等地也蔚为大观。如扬州城内的片石山房、何园、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 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等,都是著名的私家园林。这些园林都达到和表现了宋、 明以来的最高水平。首先是园林规划由住宅与园林分置逐渐向结合方向发展。在 宅园内不仅可欣赏山林景色,而且可居可游,大量生活内容被引入园内,提高了 园林的生活功能。由此引发园内建筑类型及数量增多,密度增大,与宋、明以来 的自然野趣欣赏性园林风格迥异。其次,由于宅园盛行地区人口众多、用地昂贵, 宅园必须在较少的用地空间中创造更丰富的景物,因此在划分景区或造景方面侧 重于曲折、细腻的手法。如苏州留园的入口建筑序列,网师园的环池建筑布置, 都在空间上不断追求变化,开合、收放、明暗、大小等方面交替运用,逐层转换, 以达到丰富景观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分类并不能涵盖作为古人的生存方式的所有园居类型, 为了论述的方便,一些非主流的园居方式如书院园林园居、会馆园林园居等将不 在本文中涉及。对于以上四种园居类型,本文以私家园林园居为代表进行重点论 述,兼顾其他三种类型。同时,在地域上以南方园林为主,时间上以唐宋明清为 主,兼顾其他。 ( 三) 园居生存的基本特点 1 自然与建筑的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观念将人为的建筑看作自然、宇宙的有机部分,中国古典 山东师范大学硕l 学位论文 园林是出于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营造的生存空间,是人性化的自然美与建筑 技术人工美的特殊组合方式。在中国古代园居生存中,自然与建筑是和谐统一的: 或者是建筑依自然环境而建,或者是建筑中引入山水草木等自然元素,“建筑无 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 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 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州”园林中的各种人工建筑物如亭台、楼阁、 路径、桥梁、廊庑、花墙、栅栏等等,都巧妙地谐调、融糅于自然环境之中;园 林中的自然景观如山、林、水、石、花木等等,或直接取自自然,或“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园冶) ,不露人工斧凿痕迹。园林艺术有“寺包山”、“山包寺”之 说,概括了内与外、小环境与大环境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寺在山中,山是一个 整体,寺是这个整体中的局部;而园在寺中,园内有山有水,有室有宇,园内的 山水又是寺这一整体中的局部。园林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居住环境,园林中的建 筑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民居,就是因为园内建筑与园林内外的环境相适应,它的 造型、布局、空间结构等与园林的意境相一致,从而呈现出种种不同的风格。总 之,“优秀的园林作品,尽管建筑物比较密集也不会让人感觉到囿于建筑空间之 内。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b 】” 2 生活与艺术的统一 园林作为园居的生活空间和和生存环境,不仅有别于社会环境,也有别于一 般的自然环境,因为它融入了太多的人的创造性活动,融入了太多的艺术因子, 是一个诗意的环境。这使得园居生存实现了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园居既是一 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园林是一种综合艺术,文学、绘画、建筑、音 乐、雕刻、书法都对园林的营造和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园林也对这些艺术 形式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反馈作用。园林多以诗境、画意来规划,园境多以匾额、 楹联来表述,最终使园林空间成为诗、书、画艺术载体,诗、书、画成为园林的 点睛妙笔。历代文人雅士在园林中且居且游,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诗心, 激发诗情,留下大量的名篇佳作。世说新语言语记载:“简文入华林园,顾 谓左右日: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 亲人。”以文学与园居的关系为例,园主都非常重视书屋、书斋的建造,园林成 山东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了主人藏书治学、提高文学修养的场所。如清末黄遵宪在岭南梅州的“人境庐” 就是一座书斋式园林,园名取自陶渊明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寓意 园主港心治学。而历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等也无不从园居生存中汲取艺术营养, 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 二、中国古代园居生存的文化蕴涵 ( 一) 儒家思想的影响 1 山水草木皆有德 在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追求君子之德始终是其核心的理想人格。在先秦 理性主义精神的影响下,儒家开始提出君子比德思想,从功用、伦理的角度来认 识大自然,即对自然美的欣赏经常是把自然物的美与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联系, 侧重于把握自然物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的意义。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苟子宥坐:“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屈原在离 骚中曾写到众多的植物,如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并以椒、桂、 蕙等香草来比喻群贤,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示自己不 为世俗所折的决心。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论语雍 也) 董仲舒 兑:“水昼夜不竭,其似力者;盈科后行,其似持平者:循微 赴下,其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万里而必至,其似智者;鄣防山而能清净, 其似知命者;不清不入,洁清而出,其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入而不疑,其似 勇者;物皆用于火,而水独胜之,其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其似有德 者。”( 春秋繁露山川颂) 他们都认为,草木山川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 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 起来。“人化自然”的哲理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山水”成了自然风景的代 称。在园居生存中,中国古典园林从营造之初便重视筑山和理水,养莳花木也寓 意君子德行,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园中四君 子”,园林中的一草一木都成了高尚品德的象征。“竹似贤,何哉? 竹木固,固以 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 立不倚者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 养竹记,自居易集卷四三) 在明 山东师范大学硕i :学位论文 清时期的园居生存中,对花木韵昧的品鉴更趋细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考计算机基础历年真题解析
- 制造业绩效工资方案设计与应用
- 办公室文件管理及归档规范
- 中考化学历年真题与详细解析
- 文学概论重点考点解析与练习
-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标准范本
-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思路
- 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搭建思路
- 化工原料安全数据表MSDS应用指南
- 企业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法
- DZ∕T 0270-2014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 增强型水泥基泡沫保温隔声板建筑地面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志愿者安全培训课件
- 私募基金管理人尽职调查清单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教学课件
- 【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 FZ/T 81004-2022连衣裙、裙套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