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老子五章导学案(2014-02-09 14:03:39)转载分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老子五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尤其是要透过字面,把握老子思想的深邃与复杂;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第一学时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文言知识积累A.读音音声相和()夫()唯弗居受国之垢()虽有舟舆()B.重点字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虽有舟舆,无所乘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课文译文和评析第一章【译文】道,(如果)能够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叫得出来,它(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极远啊,又极深,它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第一章阐释和描述“道”。“常无”和“常有”同出于“道”,是它的两个方面。说明“道”的特性:天地初生时,除了自然法则的“道”什么也没有,故“无”;万物萌发于“道”,故“有”。“玄之又玄”强调“道”超越日常生活经验、不能被人们直接和用理性思维去感受的性质,“众妙之门”强调“道”是一切玄妙之理的渊薮(薮,su;比喻人或事物的集中的地方),一切道理由“道”生发而出。第二章【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无所谓丑了;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声音由互相对立而谐和,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恒普遍之理)。因此,圣人顺应自然规律做事,顺应自然施行教化。让万物自然生长而不阻碍原始状态。任其生长而不占有,做了事情也不自恃,万事成功也不居功。因为不居功,因此才永远不失去。【评析】本章先说明“美”与“丑”、“善”与“不善”的观念相反相成,后六句说明观念的相互依存。接下来,老子从这些观念出发推论他的治国之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提出总的要求;“万物功成而弗居”,具体陈述如何做;“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讲效果,“圣人”自己不居功,万物也意识不到“圣人”之力。第十九章【译文】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抛弃了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要坚守朴素,减少私心与欲望,抛弃学问就没有忧患。【评析】如何治国?前六句,从反面讲应该除去哪些东西:老子认为,一切要归于自然,“智慧出,有大伪”;有“仁义”(怀“仁”,必然干扰百姓生活,国将不宁),“大道废”;治国者“无欲”,则无“巧、利”,百姓亦会“无欲”,也就不会偷盗了(老子、孔子都认为是在位者的贪欲引来了盗贼)。末三句,从正面讲应该怎样做:“圣”“智”相对“绝学”,“巧”“利”相对“少私寡欲”,“仁义”相对“素”“朴”,前者是社会的祸害,后者是救世的良方。第七十八章【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这才配作国家的君主;要能承担国家的祸难,这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倒好像反话一样。【评析】以弱水能攻坚,引出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君主“受国之垢”“受国不祥”,让百姓觉得君主谦卑,方使国宁君安。第八十章【译文】国家小,人民少,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船和车,没有地方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评析】源于老子“无为”的政治理想,本章描述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形态,总的要求是让百姓不用器具、安土重迁;具体做法是不用器具(百姓不出行),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结绳而治(把事情简单化),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与别国相邻,却“老死不相往来”。第二学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怀抱B道可道,非常道常:永恒的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文字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居:居住2、下列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无,名天地之始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涉D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无,名天地之始B天下莫柔弱于水仕宦于台阁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莫不知,莫能行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第一章提到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具有不可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源。B第二章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C第七十八章说”受国之垢,是社稷之主”,只要能够蒙受国家的屈辱,就可以做君主。D第八十章里老子认为,让百姓不用各种器具,不去冒险,只要满足他们的温饱需要,就可以使国家太平发展。二课内重点句子翻译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三语言运用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四拓展延伸1.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2.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柔”“弱”的一面,我们该如何理解与评价?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老子五章参考答案(2014-02-09 14:06:24)转载分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老子五章参考答案第一学时文言知识积累A.读音音声相和(h)夫(f)唯弗居受国之垢(gu)虽有舟舆(y)2.重点字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第二课时1B(A抱持守C法律条文,原则D占有)2B两个“虽”都作“即使”(A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为助词,“的”;C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因果;D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C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否定陈述句(A均为判断句B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均为定语后置句)4A(B此句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绝对化的表述D这种主张是一种倒退,不能使国家发展)二翻译要点:1“莫柔于水”“莫能胜之”2“见素抱朴”“绝学3“生”“有”“为”“恃”“居”4“甘”“美”“安”“乐”三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四拓展延伸1.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明确:无为的思想,本事就是一种“悖论”: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道家的思想,对过去国人生活的萎靡不振,实应负一定的责任。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害心,脱除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实在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实在是有它的重要意义。2.老子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强调“柔”“弱”的一面,我们该如何理解与评价?明确:这一点,就是老子著名的“守柔若强”的思想。他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地强调这些思想,除了告诫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就是说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智慧、力量和优势,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子产品买卖合同范本汇编
- 2025年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合同签订仪式举行
- 服装公司生产合同范本
- 空调系统合同范本
- 水稻品种终止合同范本
- 2025鞋类品牌加盟合同
- 劳务派遣合同范本个人
- 材料采购欠款合同范本
- 渣土车辆购买合同范本
- 地产保险合同范本
- 2025年秋招:新媒体运营笔试题目及答案
-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输电运维班)
-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大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课件 人教新目标九年级英语全册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食材配送 售后服务方案
- 安全操作规程修订要求
- 2025年四川绵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盾构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2022年咸阳经开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