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上饶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加快上饶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加快上饶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加快上饶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加快上饶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快上饶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主攻工业超千亿,实现上饶快崛起”的奋斗目标,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朱民安副市长率队,市政府办、市经贸委、上饶经发区和金融部门联合组成专题调研组,分别于3月5日在德兴召开了德婺片区、于3月7日在铅山召开了“7+1”片区、于3月13日在万年召开了鄱湖片区工业经济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市、区)领导、经贸委主任、园区(开发区)负责人的思路、建议和意见,于3月9日又到萍乡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现结合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上饶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起步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影响和制约上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方针以来,上饶工业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3年后,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工业的主导地位,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工业潜力得到充分发掘,成为上饶经济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工业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6.11亿元,同比增长 23.17 %,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47 个百分点,在全省增速排序由2003年的第9位前移为第8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7.26亿元,同比增长45.44 %,高出全省平均增速4.76 个百分点,在全省增速排序由2003年的第9位前移为第6位;实现利税总额17.86 亿元,同比增长75.81%,高出全省平均增速24.78个百分点,在全省增速排序由2003年的第9位前移为第3位。这为加速上饶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1、纵比上饶工业成绩很大。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是2000年的2.8倍,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4.8%提高到33.25%,6年间提高8.45个百分点;来自工业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47.2%提高到2006年的56.7%,6年间提高8.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32.7:29.2:38.1调整到2006年的19.4:44.5:36.1。机械、有色、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体系。截止2006年,11个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七通一平”面积42.3平方公里,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亿元,是2000年的9.5倍;实现税金13.09亿元,是2000年的7.8倍;安置就业人员12.46万人,是2000年的5倍。广丰工业园区和上饶经济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78.5亿元、55.21 亿元,在全省工业园区中分别排名第4位、第7位。2006年,机械、有色、建材、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均达到规模工业总量的78%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0户,比上年净增17户,其中过5亿元企业达到8户,比上年净增6户。园区、产业、企业的高速发展为主攻工业提供了主战场与主支撑。2、横比上饶工业差距不小。从省内看,各地工业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2006年我市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3.2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45个百分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排位靠后,均为第 8 位,仅高于吉安、景德镇、抚州。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在第7位的萍乡,比我市多3.89亿元。在培育发展作为工业领头羊和主支撑的大企业方面,我们的差距就更明显,新钢、萍钢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180亿元、102亿元,而我市至今还没有一个企业超过10亿元。从省外周边地市看,2002年金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是331.4亿元,我市是61.3亿元,比我市多270.1亿元;2006年金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是585亿元,我市150亿元,比我市多435亿元,我们与金华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我市人均GDP为7107元,按照钱纳里理论,我市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上饶的快速崛起,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二、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从外部环境看,主要的制约因素:在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的条件下,发展新型工业化具有相对难度。2006年我市GDP总量451亿元、财政总收入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外贸出口1.52亿美元、规模工业增加值76.11亿元,只分别占居全省相对应指标总量的9.78%、7.9%、6.63%、4.05%、6.4%。经济总量偏小制约着我市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腹地狭窄,存在边缘化危险。上饶地处四省交界,这既是加快发展的区位优势,但也存在着边缘化的危险。上饶位于两大经济圈结合部,“长闽”地区在扩大腹地、开发市场、吸引外资、引进人才等方面对我市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在长三角、闽三角成为我国经济“峰极”并加速争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经济要素的背景下,被“夹”在中间的上饶也有可能加速沦为两大经济区之间的一个边缘空间。上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企业“显性外移”,如全市销售收入最大的凤凰光学,2003年以来,先后在中山、嘉定设立分厂,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这一现象也许只是个例,但值得关注。江铜集团旗下德兴域内企业,通过改变隶属关系,导致税收“隐性外移”的现象,宏福、柳桥等招商企业,只将驻饶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车间,导致税利“隐性外移”的现象,则很有可能既占用了有限的资源,利用了我们的各项优惠政策,在上饶挖到了金子,却对上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更应引起方方面面的警惕。“二个外移”现象如果长而以往,势必造成产业结构的分散化、产业层次的低质化。资源约束加剧。上饶传统工业是资源型工业。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是多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卖点”。但是,随着随意性、掠夺性的乱采滥挖、贱卖资源,部分资源已近枯竭。如近年新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氟化工项目不下10家,但境内的莹石资源,广丰的已经枯竭,目前只有鄱阳县的莲花山、上饶县的华坛山在维持小规模生产,充其量只能满足其1/10的需求。亚洲第一大、全国第二大铜矿均在上饶,但由于资源储量所限,采挖期也只在20年以内。更由于管理体制关系,铜资源最大的受益者不属上饶,而弊今祸后的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劣化等问题却留在上饶。拥有亚洲第一的钽铌资源,但由于深度与品位的关系,目前尚难以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也很丰富,但工业用煤相当部分却要依靠外运。黄金埠火力发电厂一期工程已于今年元月份建成投产,计划内供应的煤炭,只能满足其40%的需求。按计划二期工程于今年四季度全部建成投产后,煤炭供应不足的问题肯定将进一步趋紧。从人平耕地面积来看,只有0.69亩,其中广、信、上、玉四县区在0.20.5亩之间。各工业园区起步时因规划面积普遍严重偏小,导致难以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分区、设施配套,只能有什么装什么,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劳动力虽然富余,每年有120万劳力大军外出打工,但企业却普遍反映招工难、招熟练工更难、招高级技工难上加难。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2006年城市化率为29.5%,比全省低10个百分点。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成为上饶工业长期长不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导致工作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并由此直接导致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特别是优秀企业家、高质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包括高级技术工人资源匮乏,成为制约上饶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5年底,每万名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1.07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到2人。招商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举全市之力大力主攻工业战略, “工业立市兴市富市强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工业发展宏观环境已有很大改观。但是,微观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滞后,行政效率不高、执法行为欠规范、为企业服务观念不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未建立、建立诚信社会尚待时日,等等,影响了总体招商投资环境,不利于吸引市外大项目、高新项目、优质高效项目。迄今为止,尚无跨国大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落户,就不能不说明问题。主攻工业的共识已经形成,但主攻工业的氛围有待浓郁,尤其是主攻工业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无工不强、无工不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至今仍然更多的是体现为“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要素保障上,首先表现为领导决策力量不到位。各级分管工业的领导,往往是到位较晚或排名较后的领导,分管工业的领导基本上未进党委班子。其次,表现为人力保障不到位。作为工口管理部门、主攻工业的战斗部队,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的力量亟待加强。据统计,全市12个县(市、区)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平均在编人数分别为24.5人、19人,其中副科以上分别为17.5人、11.7人,各占71.4%、61.6%,工勤人员分别为2人、2.6人,各占8.2%、13.7%,科员办事员分别为5人、4.7人,各占20.4%、24.7%。扣除“老、弱、病、闲”,办事人员平均也就只有23个人。这样的“战斗部队”,如何能够担当“主攻”的重任?如果优秀的人才仍然不愿进、派不进,愿抓工业、会抓工业、能抓工业、抓好了工业的人才仍然不能得到及时发现、选拔、重用,就难以形成人才集聚,主攻工业无疑只能成为一句空话。2、从工业内部看,主要的制约因素:工业总量偏小。工业增加值从生产的角度反映了工业经济的总规模,是地区工业经济实力最直接的体现。2006年上饶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的8.31%,而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只占全省对应总量的6.4%。工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上饶市工业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其对工业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较弱。2006年底,全市经省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9家,其中属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24%。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上饶市工业企业95%以上都已经改制,但在企业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等方面,仍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部分民营企业实行的是存在先天性缺陷的家族制管理方式,部分企业仍然存有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痕迹。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工业产品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一般产品和微利产品,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微乎其微。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仅实现16.18亿元,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2%。开发的新产品中缺少高质量、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企业装备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低,自主开发能力弱,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尤其是在有色冶金及金属制品、建材及精细化工等产业,工艺设备落后,能耗物耗高,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目前,上饶市工业发展存在着组织结构分散化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分布分散。2006年末4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于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产值过20亿元的行业仅有2个,5亿元以下的却有27个,其中亿元以下的有11个。即使是有色金属、新型建材、仪器仪表、烟草食品等特色行业,也没有形成明显的行业规模优势。从我市优先培育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来看,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二大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各为7.31%、4.48%,至今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作用。二是企业规模偏小。4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只有4800万元,其中: 2家大型企业占0.41%,平均销售收入为6.98亿元;38家中型企业占7.69%,平均销售收入为2.18亿元;454家小型企业占91.9%,平均销售收入为3089万元。过5亿元的企业只有8家,而最大的也只有8.8亿元。凤凰光学、异VC钠,虽属“全国第一”,但由于单打独斗,或因市场容量有限,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与集聚,其规模优势、规模效应不明显。三是产业链条偏短。龙头骨干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配套协作关系。信州区范围内,目前有光学加工企业60余家,绝大部分是由凤凰光学的流失或下岗人员所创办,但它们既与凤凰光学之间无配套协作关系,相互之间还抢资源、抢客户、抢市场。玉山轴承企业有48家,年销售收入平均只有200万元左右,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只有9家,企业之间迄今仍然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产品雷同、品种单一、档次偏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导致企业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未能围绕一种产品做成一个产业。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目前,上饶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创新能力弱,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只有53项,实现新产品产值16.18亿元,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2%,并且存在产品创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的问题。二是工艺创新能力弱。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低,科研活动少,只有10%左右的企业参与科研活动,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工业研究开发的费用只有595.9万元,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16家,只占企业总数的3.24%。企业科研投入萎缩,导致自我开发能力薄弱,产品品种老化,档次质量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工业发展的外向程度较低。上饶地处四省九地市的交汇处,东南临近闽浙沪沿海发达地区,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区位条件。但迄今为止,上饶市工业发展外向程度较低,不仅实际利用外资较少,而且产品出口规模也不大,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2006年,上饶外贸进出口总额1.65亿美元,经济外向度只有3.01%,实际利用外资仅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6%,工业总产值中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仅有10.43%,各项指标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江西省的平均水平。出口产品多集中于资源型、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如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高达近60%的服装产品,在产品档次、品种、质量、技术含量、附加值含量等方面,只相当于江浙沿海发达地区80年代的水平。3、从企业发展看,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融资难”。从我市于2004年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以来,每年统计的数据表明,金融信贷只能满足工业企业58%的信贷资金需求。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严重影响新上项目的按期竣工投产,同时助长企业三角债链条。横峰工业园区2003年引进12家铜锁加工企业,自筹资金基本投入征用土地、建设厂房、购置设备之中,有5家因流动资金筹措无门,建成不能按期投产,闲置长达一年以上。由于正常融资渠道不畅,民间、企业间的高利率借贷,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这无疑加重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和上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从银行看,一是现行以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县级尚未设点。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市、县级设点,但市、县级只有审核申报权而无批贷权。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主要贷款对象是大企业,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难以排得上队。二是为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导致信贷人员产生“惧贷”心理与“惜贷”行为。三是在银行同业拆借制度下,为确保利润、规避风险,导致基层行资金大量向中心行、总行倒流,加剧了信贷上的“马太效应”。四是银行信贷程序繁琐,手续繁杂,要求严苛,周期过长,成本过高,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从企业本身来看,一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平均生存期短,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因规模偏小、投产时间过短等原因,难以达到银行的授信要求。三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台账不全,资料缺失,瞒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真实数据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大,导致银行“惧贷、惜贷”。四是个别企业贷后不还,造成“一粒鼠屎坏一锅”,影响整体形象与信贷环境。五是企业在信息沟通、融资经验、融资技巧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总的来看,造成“融资难”困境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也在于企业。二是“用地难”。 近几年,企业、园区普遍反映“用地难”。如玉山工业园区,因无地可供,早在2005年即已签约的十几家招商引资轴承企业,至今无法落地;横峰工业园区有十余家铜锁加工招商签约企业因“地慌”无法落户。上饶经发区多家企业的新扩建项目,也在待地落锤。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从2003年实行批地权限上划、“地根”从紧政策以来,每年全市正常批地60007000亩,另外通过其它途径方式,增批了不低于正常批地量的土地,2006年增批量达到1万多亩,按理不应存在“用地难”现象。然而,我们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到,土地总供给量虽然未减反增,但飞速发展的房地产业用地,占比比工业用地增长更大,这是其一。其二,我市工业园区从2002年才开始起步,起步时规划面积普遍偏小,大部分在13平方公里之间,第二年即遭用地禁令。而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开始进入加力、加速、上台阶、出成绩阶段。20032006年所引进的市外资金,超过前3年的8.5倍,其中工业招商实际进资所占比重,超过60%。我们现在在工业园区看得到的大一点的工业企业(项目),绝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引进的招商企业(项目)。招商成效大,对土地的需求量肯定大。其三,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率确实存在过低现象。2006年,全市工业园区每亩平均投资强度只有28万元,最大的上饶经发区为52万元,最小的大茅山经发区只有9万元。其四,在“用地难”现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贫富不均”。有的是无地可供,有的则是放在那里“晒太阳”。2006年,鄱阳工业园区新增批地4982亩,而相对用地紧缺的广丰、玉山工业园区,只分别新增批地2317亩、749亩。三是“招工难”。上饶市总人口660万,劳动力资源近300万,每年有120万劳力大军外出打工,但园区企业却普遍反映“招工难”。据就业管理部门统计,2006年全市用工总需求量为59167人,而求职登记数为34498人。其中工业用工需求量为39997人,求职登记数为15812人。从统计数据来看,上饶目前最缺的,是初中及以下的普通操作工,需求量为30791人(占工业用工总需求量的76.98%),求职登记数为9580人。这也间接地反映出上饶工业的整体水平与质量。造成工业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从企业来看,一是广告宣传力度不够,招工信息发布不及时。二是待遇偏低。表面看,大部分企业的打工者月薪可以达到700元左右,但如果扣除加班延时因素,实际薪酬也只有400500元。三是企业未按国家规定建立用工社会保障机制。据劳动部门反映,即使是那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劳动部门如果不督查,根本不会主动为哪怕是一个员工办理社保手续。劳动部门上门督查,也强调自身困难,几千员工只象征性地缴纳几个或几十个员工的社保费用。四是上饶工业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欠佳,求职者择业空间过小,间隙性歇工风险较大。从打工者看,一是有闯江湖、见世面、增知识的心理需求。二是作为打工大军主体的年轻人,远离家乡,可以脱离父母管束,有更大的自由与空间。三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不仅待遇相对高一点、择业空间大一些,关键是可以结识朋友、积累经验、提高技艺,增加返乡创业的机会。总的来看,“用工难”问题确实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根源就在于企业的待遇偏低,社保体系不健全,择业空间过小。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1、主攻工业的信心更加坚定。“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主攻工业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立市强市富市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领导的高位推进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市直经济部门和服务部门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业战线干部员工对工业经济快速崛起的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劲头更大,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各种力量已经成为合力兴工的主体。 2、主攻工业的政策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在确立举全市之力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后,又相继出台了上饶市工业发展战略规划、关于上饶市市本级工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关于实施主攻工业战略的奖励办法(试行)、关于加快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加大了政策的规范、导向、扶持力度;将市中小企业局整建制并入市经贸委,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增强了主攻工业合力。3、主攻工业的区位优势明显。上饶地处四省九地市的交汇处,在空间位置上,是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前沿与腹地。浙赣、皖赣、横南铁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沪昆、九景、景婺黄、景婺常高速和320、206、209国道四通八达,便利快捷;景鹰高速已开工建设,上武高速已批准建设,昌德高速即将立项建设。2006年相继获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强”、“2006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殊荣。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加上省党代会将上饶定位为对接长三角经济带桥头堡和重点建设的四大城市之一的政策优惠,特别有利于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汇集,特别有利于上饶优先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4、主攻工业的平台日益优化。我市园区从2002年开始起步,目前已建成了11个工业园区,其中省级开发区2家,省十强工业园区(开发区)2家,累计完成“七通一平”面积42.3平方公里,投产工业企业726家,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亿元,税金13.09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2.46万人,工业园区(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工业聚集和发展的主平台。5、主攻工业的潜力日益凸显。一是工业投入日益加大,2006年全市工业固投达到99亿元,同比增长72%;二是2003年以来,招商引资引进了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289个,其中过亿元工业项目80个。它们的相继竣工投产,成为做大全市工业总量的新生力量。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中的困难及制约因素,也看到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和自信心。要努力实现我市在全省工业流动现场会上提出的“到2010年工业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预期目标,谋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务必要在以下十个方面进一步努力:(一)进一步明确主攻工业的发展目标我市人口占全省的14.7%,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3.7%,但目前的经济总量却与之很不相称,GDP只占全省的9.8%,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7.9%,规模工业的总量只占全省的6.4%。我市经济的落后,根本原因就在于工业的落后。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上饶要加快速度,争先进位,占到应有份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步子、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加速发展。根据省里预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占全省10%的标准要求,到2010年,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必须超过1000亿元、全市工业园区(经发区) 主营业务收入必须超过1000亿元。为此,应着力培育壮大并形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20亿元、10亿元、5亿元的工业企业,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优势产业,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30-50亿元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作为实现目标的主抓手与支撑点。(二)进一步形成主攻工业的浓厚氛围俗语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去年在广丰召开的全省工业流动现场会上吴新雄省长讲的“三个不可替代”对发展工业的极端重要性早已给予了确定:工业在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业在扩大就业、造福人民、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业在反哺农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还在“四个坚定不移”中明确表示“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主战略坚定不移。可见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发展工业高度重视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当前,市、县两级对主攻工业都有共识,但全市上下还远远没有形成主攻工业的合力和浓郁氛围。为此,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在上饶电视台开辟专栏、在上饶日报开辟专版,开展“加快上饶工业经济发展”大讨论活动,达到思想大解放、认识大统一。把“不抓工业是失职,不抓工业死路一条”和“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工业的文明就没有现代的文明”的思想理念深入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真正形成全市上下主攻工业的合力。二是加强领导。各县(市、区)的主要领导要将主要精力用在工业发展上来。要提高政府分管工业领导的地位并保持相对稳定性。配强工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力量。三是强化管理职能。理顺县(市、区)工业管理体制,条件具备的可以参照市里的做法,将经贸委与中小企业局合并;条件暂时不成熟的,参照市委20058号文件规定,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主攻合力。四是强化主攻力量。借鉴市外和市内部分县的经验做法,将大量优秀人才充实到工业战线上来,特别是要配齐配强县(市、区)工口管理部门的人员力量,加大工业人才的选拔使用力度,增强工业部门对人才的凝聚力,在用人导向上形成主攻工业的浓厚氛围。保障主攻经费,使“主攻部队”有人做事,有钱办事,真正将主攻工业战略落到具体行动中。五是强化人才培训。建立健全政府资助下的工业人才培养培训机制,每年从市、县(市、区)工业发展基金中单独划出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工业人才培训。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重视关心培养工业经济管理干部人才,挂职锻炼的干部,应以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为重要基地,着力培养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三)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找准定位。认清自己工业经济发展所处的位置,既不能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好高骛远,又不能在差距面前妄自菲薄、垂头丧气,而是要在成绩面前看到差距,在差距中看到潜力,在挖掘潜力中发挥优势。我市有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优势,有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优势,有机械、建材、食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等产业基础优势等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近期,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着力发展资源加工型、配套协作型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长期必须培育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上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基础,决定了在近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尚难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但是,从长远发展看,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上饶应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个先导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以提高上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选准项目。我们要由平常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由被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转变为主动对接,按照产业规划的发展需要挑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能形成产业配套的项目落户。借鉴衢州的成功经验,成立以市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和专家联合组成的入园项目审核委员会,对拟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的所有工业项目进行项目预审、合理调整、科学布点。同时,对项目在环保、安全、投资强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先调控,通过组织有关专家论证,预先明确解决方案。对项目落地后的征地、办证、规费减免、能源供应等一系列程序问题进行协调、咨询和跟踪服务。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的发展理念。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和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尾矿废渣、边角废料综合利用,鼓励余热、余压发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四)进一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培植大产业工业的大发展,有赖于大产业的支撑;大产业的形成,有赖于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要加快上饶工业的大发展,就必须在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上下功夫。一是引进大项目。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实施重点招商,提高项目入园门槛,瞄准跨国公司、世界五百强及国内百强项目,力争引进龙头项目。原则上上饶经济开发区新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得低于5000万元,广丰工业园区不得低于3000万元,玉山工业园区、余干工业园区不得低于2000万元,其它工业园区不得低于1000万元。二是培育大企业。在全市挑选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过5亿元、有望过10亿元企业,在资源、能源、资金、政策、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支持,促进其做大做强;扶持一批成长型、成熟型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技术改造,使其尽快实现技术、产能、产品、出口优化升级;加大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力度,在工业发展基金中,专门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获得国家、省级自主创新项目的奖励和扶持;着力抓好优势产品的名牌化;鼓励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支持、善待中央省属企业。对上饶来说,中央省属企业一直是“顶天立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对安置就业、拉动地方消费、繁荣第三产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地方政府要主动密切与中央省属企业的关系,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共同研究编制招商项目,加大招商力度,做好上下游项目配套、产业链延伸,同时鼓励、帮助、支持中央省属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更优惠的政策、更多的资金、更多的项目,促进更好更快发展,实现与地方双赢并进。三是培植大产业。根据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立足中长期、着眼当前,注重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按照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注重功能分区、特色明显。按照特色化、集群化、链式化的思路,优化产业集聚。优先培植有色金属、建材、机械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光学仪器制造、中高档客车制造、轴承加工、食品、铜锁、氟化工、电力、出口服装加工十大基地。优先培育光学、铜材、轴承三大专业市场。(五)进一步做好园区(开发区)平台建设一是科学规划。要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特色鲜明的要求,切实提高园区的规划水平,将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规修编,使园区真正成为工业基地、城市新区和工业新城;与此同时,加大产业规划力度,结合各园区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科学定位自身的优势产业,并加以培育做大,努力形成“一园一品”、“一园数品”的格局,使产业经济成为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要加大各园区之间的互补性,使园区之间在合作中良性发展,在互补中共建双赢。二是创新思路。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干部服务、公共配套”的办法建设和管理园区,由园区统一规划建设面向企业服务的公寓、食堂、商场、文娱等配套设施,避免企业办社会;要学会用经济和市场的理念、规则和办法解决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在园区建立投融资公司和担保公司,使之在融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园区运作模式。三是完善机制。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分析会,及时解决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科学考核、利益共享的前提下,鼓励全市的力量参与到园区的招商和建设中来,形成合力共建、快速做大的良好态势。借鉴发达地区园区的先进经验,对园区进行授权和派驻,使之享有更大的项目审批和管理权限,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急事快办,特事特办”。逐步统一园区项目准入门槛和用电、用地、税收等在内的优惠政策,避免小范围不良竞争。完善主攻工业奖励办法,每年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前三名县(市、区)、园区和企业授予年度发展奖,对实交税金、安置就业增长最快的前三名县(市、区)、园区和企业授予年度贡献奖,对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市直单位和金融部门设立年度服务奖。(六)进一步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尽快培育社会化、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广丰采取“国资+企业+会员”投资结构模式,由政府出资持股30%、企业投资控股51%、自然人筹资参股19%,共同筹集2000万元资本金,成立江西丰德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开业半年多时间,累计为会员企业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为40来家企业解决了贷款难问题,公司当年获利4.48万元。弋阳采取“企业+会员”的投资模式,企业控股73%,会员参股27%,筹措资金1.1亿元,成立弋阳金鼎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共为40家会员企业融资1.5亿元。上述做法值得借鉴推广。二是有效利用国有资产进行融资。上饶县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4000万元,作为为企业融资的抵押担保资本金,目前已为华丰铜业贷款2000万元与相关银行达成意向性信贷协议。市县两级可以探索尝试,将国有资产盘活,为急需资金扶持的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三是打造诚信体系。政府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和严肃性,提高政策公开性与透明度;政府要加强管理,规范和引导企业健全台账,保全资料,诚信守法,主动配合金融部门做好信用评估,提高授信等级;支持、配合金融部门重点打击不讲诚信、恶意逃避信贷债务行为,打造诚信社会。四是激活民间资本。建立项目筛选和定期发布制度,利用优质项目吸纳市内外民间资金加大工业投入;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士积极投身到创办企业的大潮中来,让更多的资金汇集到工业发展中来。五是鼓励金融资本加大工业投入。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奖励机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挑选一批成长型、成熟型的企业和优质项目、潜力型项目,争取向沿海地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融资。2003年,市人民银行协助江西水泥到深圳招商银行成功融资2000万元。对我们破解企业融资难具有很大启发作用。(七)进一步解决供地不足问题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目前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条件下,破解“用地难”,只能是“眼睛向内”,着重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下工夫。一是严把项目入园关,提高项目质量。严禁高耗、高危、高污和低效项目入园。提高入园项目的产业关联度,优先引进大项目、高新项目、产业配套项目。二是鼓励建多层厂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