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把公府属吏这一特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 对公府属吏的家庭出身、知识背景、被辟前与被辟后官职及今后的迁 升前景等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来考察被公府辟除需要的条件,官 员对公府辟除的态度,对仕途的影响。由于被公府辟除的官员大多经 历其他的选官方式,本文在分析这一途径对官员仕途影响时,尽可能 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察举是当时最主要的选官方式之一,与察举 的对比能了解各自在选官体系中的地位。 对家庭出身和知识背景的考察主要是了解作为公府属吏的身份 和能力的条件,被辟前官职和被辟后官职的对照主要是了解公府辟除 对仕途的即时作用,最高官职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仕途的长远影 响,对不就公府辟除原因的分析则是对以上考察的补充说明。公府属 吏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办事人员,其儒学修养的要求很高,儒吏的比 例超过了县令长,擅长实务的能吏和文法吏在公府中仍占相当比重。 公府辟除需要的资历较高,以州郡吏和曾任县令长者居多,还有更高 级别的官员也愿意接受公府辟除。可考见的公府属吏材料集中于桓灵 时期,是这一时期公府辟除更被看重的反映,折射出原有选官制度失 真后士人门一次趋利避害的尝试。同察举的比较情况显示,到了东汉 后期士人对公府辟除的热衷不减于察举,公府辟除需要的资历更高, 对仕途即时的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公府属吏选官制度 a b s t r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m a i n l ye x p l o r e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s s t a f f sa saw h o l es p e c i a lg r o u p ,s t a t i s t i ka n da n a l y z et h e f a m il yb a c k g r o u n d ,k n o w l e d g e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o f f i c i a lp o s i t i o n 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 r e c r u i t e da n df u t u r e p r o s p e c to fm o v i n g l i t e r s ,e x a m i n et h er e q u i r e d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a t t i t u d ea n dt h e i n f l u e n c et o w a r do f f i c i a lo ft h e h i g h e s t c e n t r a l o f f icia 1s t a f f s b e c a u s et h e ya ls oh a v ee x p e r ie n c eo ft h eo t h e r j u d g e sc h o s e ,s oim u s te li m i n a t e o t h e rf a c t o r so nt h e i r i n f l u e n c e a sm u s ta sic a nt r y w h e na n a l y s z e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t h e i r s c h a j uw a st h em a i nw a yo fc h o o si n go f f i c e r s ,a n d c o n t r a s tw i t hc h a j uc a n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i rr o l ei nc h o o s i n g o f f i c e r ss y s t e m 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k n o w l e d g eb a c k g r o u n di sm a i n l y a b o u tt h ei d e n t i t ya n dt h ea b i l i t i e so ft h e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 o f f i c i a ls t a f f s t h ec o n t r a s to fo f f c i c a lp o n s i o nb e t w e e n b e f o r er e c r u i t e da n da f t e rr e c r u i t e di s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 i m m e d i a t ei n f l u e n c eo fr e c r u i t e db y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t h eh i g h e s to f f i c i a li st oe x a m i n et h ei m p a c to ft h e i rl o n g t e r m , o f f i c i l ec a r e e r t h ea n a l y s e so nw h ys o m ep e o p l ed o e s n o ta c c e p t t h e i r sc o m m i s s i o ni sa n e c e s s a r ys u p p l e m e n t t h e h i g h e s t 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ss t a f f sa st h e s u p r e m e e x e c u t i v eo r g a n ,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c u l t u r er e q u i r e m e n ti sv e r y h i g h t h ep r o p o r t i o no fc o n f u c i o no f f i c d a l si sh i g h e rt h a nt h e c o u n t yl e a d e r s s k i l l e do f f i c i l e si ss t i l ln e e d e d t h e yn e e d h i g hq u a l i f i c a t i o n s m o s to f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s s t a f f sc o m ef r o ms t a to rc o u n t yo f f i c i a l so rm a g is t r a t e s ,a n d m o s to ft h em a g i s t r a t e sh a v el e a v e dt h e i rp o s i t i o n s o m eh i g h e r o f f i c i a l sa r ea l s ow i11i n gt ob e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s s t a f f s m o s to ft h ei n s t a n c ea b o u t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i a ls s t a f f sf o c u so nt h eh u a 卅一l i n gp e r i o d ,a n dt h i si sar e f l e c t i o n t h a to p p o i n t e db y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si s p e i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 r e f r a t e dt h a ts c h o l a r sd r a wo na d v a n t a g e sa n d a v o i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w h e nc h a j ul o s e di t s f u n c t i o n t h ec o n t r a s tw i t hc h a j ui n d i c a t e st h a ts c h o l a r sw e r eb o u n d u pi nr e c r u i t e db y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s ,n e e dh i g h e r q u a li f i c a t i o n sa n dr e c o r do fs e r v i c et h a nc h a j u ,a n di m m e d i a t e e f f e c t i o nt o w o r d s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i sd i s t i n c t e r k e yw o r d s :t h eh i g h e s tc e n t r a lo f f i c i a l ss t a f f s :o f f i c es y s t e m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陆如年吾月叫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印影、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曰。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日期:汐o 年5 月 m日 , 日期:彬口年乡月2 一日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绪论 1 选题的缘起 中央职官历来是政治史研究重点,而三公和大将府又是两汉最重 要的中央职官,对三公的研究是两汉政治史不可回避的课题,对这方 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使我们对古代官职完备发达的体系有 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其繁杂的内容能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三公 需要处理的事务众多,必须依赖众多的属吏才能保证三公府正常的运 转,属吏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府属吏晋升高官是一条 十分常见的任官途径。 汉代官员的任免实行的是中央政府任命和行政长官署辟相结合 的制度,中央政府只任命行政长官和少数秩级较高的官员,其余则由 长官自行辟除,中央任命官吏的数量所占的i :l n 是不大的,大量的具 体事务是由属吏协助处理,所以属吏阶层在汉代行政体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辟除也就自然成为汉代重要的选官方式之一。辟除往往又与 其他的选官方式相互渗透,尤其是高级官员如三公九卿的属吏往往需 要经过其他的选官方式才能取得资格。辟除与其他选官方式不同的是 属吏与辟主、皇帝构成多层( 仕途中很可能有多个辟主) 隶属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说,属吏与辟主的关系比与皇帝的关系还要紧密,属吏 的仕宦前景与辟主有深刻的联系。研究辟除对了解汉代选官制度有重 要的意义。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还没有见到系 统研究公府属吏的著作和文章,因此,在导师建议和指导下,我选择 了公府属吏这一论题。 2 研究现状 本文研究范围属于官僚管理制度,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对这一领域 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建国前重要著作王亚南的中 硕+ 学位论文 国官僚政治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 ,陶希圣、沈巨 尘秦汉政治制度( 台北: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7 月版) ,曾资生两 汉文官制度( 商务印书馆1 9 4 2 年版)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 方面著作更加丰繁,有很多研究官僚制度的著作涌现,如杨鸿年的中 国政制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版) 对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和 选官制度进行了大致的概括。楼劲、刘光华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史 ( 中华书局2 0 0 9 年版) 对古代的文官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原因进行了 系统的论述。韦伯庆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 ,分不同的历史时期论述中枢辅政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归纳了 中枢机构辅政的运作方式和特点,指出两汉时期经历了开府辅政制到 参议辅政制的转变。以上著作时间跨度大,论述不可能很深入,但对 了解两汉时期三公制度大有帮助。 还有一些专门研究汉魏时期官僚制度的著作,如祝总斌的两汉 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指出不同 阶段宰相指代的对象实际上是不相同的,详细阐述了两汉时期三公制 的演变与发展,并把三公的属吏分成了四大类。卜宪群的秦汉官僚 制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2 年版) 深入探索三公九卿制度的起 源与发展,阐述了秦汉官僚体制的类型及演变。杨鸿年的汉魏制度 丛考(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 ,分条对汉魏时期各种官职的名称、 职掌演变过程进行考辨。黄留珠的秦汉仕进制度( 西北大学出版 社1 9 8 5 年) ,对秦汉选吏方式做了全面的考察,指出察举( 包括举孝、 察廉、孝廉、举茂才、举贤良方正、举贤良文学) 对两汉选官吏迁升 的重要作用,并列出了两汉孝廉一览表,对两汉孝廉家世、资历、任 用情况进行剖析。安作璋、熊铁基( 秦汉官制史稿( 齐鲁书社1 9 8 4 年) 在秦汉官职各个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列出三公府掾史表。 阎步克的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单独以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察举作为研究对象,分类详细剖析了察举这一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阎步克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 以士 大夫这一阶层为主线来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指出东汉时期儒 生与文吏、法治与礼治的合流对选官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严耕望的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史,中第十章中 论述了郡守、侯国相、县令长的除补途径有三署郎、公府掾、尚书郎 等,还指出了他们的迁任情况;导师邹水杰先生的两汉县行政研究 中第三章县令长背景与迁转研究,结合尹湾汉简更加全面地论述了其 家庭背景、知识结构与迁任的关系。 相关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如但煮论汉代选举( 华国1 9 2 4 年3 期) ,李源澄论茂才孝廉( 责善半月刊1 9 4 0 年l o 月) , 孔玉芳西汉诏举考(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 9 4 2 年9 月) ,邹文 海两汉选举考( 厦门大学学报1 9 4 3 年7 期) ,张震泽两汉 之选举制度( 学艺1 9 4 7 年1 月) ,劳干汉代察举制度考( 史 语所集刊1 9 4 8 年4 月) ,陈德禹汉代考选制度的研究( 社会 科学论丛1 9 7 2 年5 月) ,陈长琦汉代察举制度略论) ( 华南 师范大学学报1 9 9 2 年4 期) ,王震亚论汉代的察举制度( 西 北大学学报1 9 9 1 年0 4 期) ,林少林察举征辟刍议( 求索1 9 9 9 年第3 期) 等。 这些文章主要是考察汉代各种选官方式,对察举制度的论述尤其 详细,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公府辟除的问题,但有助于公府辟除和察举 两种选官方式的比较。还有一些与直接涉及公府属吏的论文,如张鹤 泉的东汉辟举问题探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0 年7 月) , 考证了辟举的对象、限制、被辟者与辟主之间的关系,及辟举制的弊 端和由此产生的影响。赵光怀的论汉代公府掾( 临沂学院学报 2 0 0 3 年2 月) ,考证了公府掾属的职责,认为汉代公府掾有较高的地 硕士学位论文 位和晋升空间。钱文辉“公府”非“三公的官署辨”,提出公府并 不是就是三公府,至少还应包括太傅府和大将军府,(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 9 8 3 年1 月) 。柳春新的东西曹考述( 史学月刊, 2 0 0 5 年第9 期) 详细考证了三公府东西曹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了 解公府下属机构设置和演变很有参考价值。邹锦良的硕士论文西汉 官员迁任问题研究,考察西汉官员迁任的历史渊源及时代环境,继 之从微观上去探讨西汉官员迁任的具体条件、途径和方式,对西汉时 期官员的两种迁任类型进行考察。王俊梅的博士论文秦汉郡县属吏 研究,对郡县属吏的构成、生存境遇、与主官的关系、简牍所见郡 县属吏职能及其与乡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研究两府公府 属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观前举之著作论文,前贤对两汉官吏管理制度,诸如选举、任用、 考核、监察等方面论述备已,独迁转相视见弱。在察举制度方面研究 成果丰硕,对公府辟除这一选官方式注意得较少。 3 研究的意义 汉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盛世,两汉官职制度的研究也是一个 长盛不衰的课题,它是后代许多制度的源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后 世的重要政治制度,前辈学者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其人事管理制 度上更是以完备严密著称,检阅史籍,两汉官吏贪赃枉法者相对不多, 汉书首辟循吏列传则可反映这时循吏还是较多的。这与其严密完 备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从人才的选拔、培养、考察、授官、监 察俸禄都有一整套的制度,例如汉代的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吏绝大部分 都有基层治民的经验,中央官吏绝大部份都是从地方调任,因此他们 对百姓情况比较了解,且下级官吏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跻身公卿。 这一点学界早就发现了,也有过一些研究,如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 制度( 引韩非语日:“明王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 韩非子显学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篇) 汉实有之,后世莫逮。唐宋以降,论治乱者首推尧舜,疑以两 汉;尧舜渺矣,惟汉可得实考。 这实际上涉及官吏的纵向流动和迁 转问题,然严著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此,也就没有深入。实际上公府辟 也是官员晋升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了解作为 行政枢纽的公府如何有效地对其庞大的属员进行有效的职位管理,从 而使整个公府高效地运作,有利于更加深入的认识汉代的选官体系, 能增进对两汉官员管理的认识,希望能为完善汉代官职研究尽一点绵 薄之力,对当今人事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也能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更望 能抛砖引玉,盼望学界对公府属吏这一阶层引起更多的重视。 本文的写作,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前四史中相关资料,结合墓志 碑刻资料,考察公府属员的家庭出身,知识结构,被辟前官职,被辟 后初转等方面情况,并与察举制度进行适当的对比,以考察公府辟除 在整个官员的选拔和晋升中发挥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见 到把公府属吏作为单独的对象进行研究,这大概可以算做一点新意 吧。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搜集史料有限,理论功底浅薄,分析肯定有 不够深入的地方,缺漏之处在所难免,和其他选官制度的对比也仅限 于察举中的孝廉科,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4 关于公府概念的界定 公府是秦汉时期最高行政机构,但不能说公府就是三公府,原因 有二:第一,西汉前期并没有实行严格的三公制,太尉不常设,丞相 府地位比其他两府地位高,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 三公制,但西汉时期就已经有公府的说法,简单的说就是三公制度还 没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公府这一称谓。 第二,史书对公府中有“三府”、“四府 “五府等不同的称呼, 而且通常情况下笼统称呼都能与公府互换,如果具体称某个府则不用 硕十学位论文 公府称谓。三府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公府,四府是三府加大将军府,五 府则还要d n _ k 太傅府,这些都是秦汉时期权利最大的机构,处于行 政中枢的地位,所以笔者认为,公府只能说是秦汉时期最高级行政机 关的总称,至少应该包括丞相( 司徒) 府、太尉( 司马) 府、御史大 夫( 司空) 府、大将军府、太傅府,有时其他开府的将军也可称做公 府。本文所说的公府主要是指“五府”,加上个别时期权利相当于“五 府 的将军府,如明帝时期的东平王苍的骠骑将军府。但不是所有的 将军府都可称公府,只有皇帝特别信任,能开府辅政的将军府才能叫 公府。 。赵光怀:论汉代公府掾,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 年2 月 。杨鸿年:汉魏制度丛考,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2 3 9 页 6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第一章两汉公府辟吏概况 1 1 三府属吏的人数与名称 公府属吏的机构设置和员数随着三公制的发展变化也有所不同。 汉初丞相府属吏较少,只有十五人,机构也仅分东西曹。但武帝时“丞 相府吏员三百八十二人。史二十人,秩四百石;少史八十人,秩三百 石;属百人,秩二百石,属史百六十二人,秩百石 。但续汉书百 官志却说( 司徒) 府有“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 人数大大减少了。西汉实行的是丞相辅政制,丞相府地位独尊,因此 掾属人数较多。东汉时三公地位平等,司徒职权较丞相缩小很多,其 掾属也大为减少。汉末曹操为丞相时丞相府掾属又大增,曹操丞相府 性质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相府,而是在架空汉廷,实际上就是一个 小朝廷,学者多称之霸府。 关于公府属吏员数汉志无载,续汉志载“太尉掾属二十四人, 令史御属二十三人;司徒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司空 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大将军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 御属三十一人。”三公属吏员数差别不大,反映三公地位相当,东汉 时期实行的才是真正的三公制。 公府属吏的名称见于史书的有很多,根据安作璋、熊铁基二先生 的研究成果列表如下: 。汉旧仪孙星衍等辑;周大游点校,中华书局1 9 9 0 年版页1 0 2 见于秦汉官制史稿,齐鲁 5 社1 9 8 4 年版,页4 0 一7 9 7 硕十学位论文 西汉丞相府属吏表 属吏名称职掌秩石备注 丞相徵事6 0 0 石汉二传昭帝纪 丞相史( 2 0 人)4 0 0 石汉书沟恤志 东曹掾“出督州为刺史”4 0 0 石汉i f t 仪 西曹掾初“领百官奏事”,后4 0 0 一说6 0 0 石汉l t = l 仪、汉 “主吏署用” 书萧望之传 丞相少史( 8 0 人)3 0 0 石 汉j f 5 昭帝纪 集曹掾比3 0 0 石 汉书匡衡传 奏曹掾比3 0 0 石 汉二忙匡衡传 议曹掾l l 3 0 0 :彳7 汉1 5 翟方进传 主簿 汉j 讳衡传 丞相属h , 2 0 0 石汉二f 5 地理忠 从史比2 0 0 石汉j ;匡衡传 令史宋f 5 百官心- t - : 计相领郡国上计 汉书张苍传 计室掾属 主郡国上计事汉书、汉i f l 仪 大车属比2 0 0 石 汉j 忙郑崇传 东汉太尉属吏表 名称职掌秩石备注 两曹掾主府吏署用比4 0 0 石汉书音义 东曹掾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 = e 4 0 0 石以下未注均出自续汉志 户甍 主民户、祠祀、农桑 l 3 0 0 石 奏曹主奏议事比3 0 0 石 尉曹主盗贼事 e 3 0 0 石 。关于公府属吏的职掌,祝总斌先生认为:丞相府分职负责各项具体政务的监督,一般并不 直接判案、捕人等,只对中央和地方直接理事的有关机构进行监督如发现违反律令、诏 书,便由分职负责,熟悉有关法令,情况,材料的掾史去检查,如发现统治效率不高,便 由有关掾史去督促。见于祝总斌:(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页4 7 5 3 。祝先生还 把诸曹掾属分为四类:第一类负责管理丞相府本身事务,如西曹、主簿;第二类负责朝廷 官吏之任用。如东曹;第三类给丞相出谋划策,如议曹、奏曹;第四类分类负责税收、司 法等具体事务,如贼曹、辞曹。 8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决曹主罪法事l t 3 0 0 石 辞曹主辞讼事l e 3 0 0 石 法曹主邮驿科科事l e 3 0 0 石 兵曹掾主兵事 比3 0 0 行 金曹掾主货币、盐铁事 b :3 0 0 石 仓曹掾 土仓谷事l :3 0 0 石 黄阁主簿录省众事h i 3 0 0 石 御属2 0 0 石 骑官( 3 0 人)汉旧仪 令阁下令史主阁下威仪事1 0 0 石 史 计室令史主上章表报f 5 记 1 0 0 :t i j 令史土府门 1 0 0 4 i 其他令史各典曹文1 5 1 0 0 石 西汉御史大夫属吏表 名称职掌秩次备注 侍符玺御史掌玉玺汉1 5 周吕传 御 治书御史( 持书御 6 0 0 石 后汉书百官志注引胡广 史史) 绣农御史逐捕盗贼,治理人狱汉b 王诉传 五 令曹掌律令 6 0 0 曹 印曹掌刻印 6 0 0 御 供曹掌斋祠 6 0 0晋 5 职官志 史 尉马曹掌马厩 6 0 0 乘曹掌护驾 6 0 0 御史掾汉书严延年传 御史属汉二传谷永传 主簿 汉 5 孙宝传 少史汉饽萧望之传 柱- 卜令 汉书高帝纪 御史中丞从事 汉书于定国传 9 硕十学位论文 1 2 公府属吏的聘任与限制 公府之下有秩级较高的佐官,也有秩级较低的诸曹掾属,其中东 西曹地位最高,是辟召制度下所能得到的最高职位。汉书百官 公卿表日丞相府“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太尉府“有 长史,秩千石。”御史大夫府“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这些 秩级较高的官员属主不能随意任免,虽然也在公府,但他们是三公的 佐官,不是公府的属吏,不能列入本文研究范围,本文讨论范围仅限 于属主能自由任免且秩石较低的吏员。 续汉书百官志载( 太尉) “掾史属二十四人”;汉旧仪 日:“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t l - - 百石,故日公府掾, 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 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白辟除,故通为百石云。西曹主府史 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由此可见西汉初期秩石较低 的掾属也是由皇帝任免,后来才改由属主自由辟署。掾属也有等级差 别,掾级别最高,属次之,令史最低。 公府虽然可以自行辟除属吏,但国家也不是对此毫不干涉,如 果被辟者不能胜任,甚至转任后犯罪,辟主都负有连带责任,陈蕃就 因“辟召非其人”被免太尉之职。辟举故旧、亲属者也要被免职,还 有禁止辟举遭禁锢者。 汉代任官的总体原则是:秩石较高的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较低 的可以由长官自行任命,以防止官员结党营私。朝廷有时也会插手公 府掾属的辟除。如杨震为太尉时,帝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 李闰之兄,杨震不愿意,他的理由是:“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顾宜 。柳春新:东西曹考述,( 史学月刊,2 0 0 5 年第9 期 。详见张鹤泉:东汉辟举问题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0 年7 月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有尚书敕。”杨震拒绝李闰的请托,其本意是为了表明自己不与宦官 同流合污,既然能作为拒绝的理由,就应该是朝廷的法度或者传统, 否则就会被狄宝抓住把柄。 乐恢曾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 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乐恢不愿意继续留在司空府,是因为新司空公第五伦与自己是同郡 人,似乎公府辟吏也有地域回避的原则。但“诸公多其行”表明当时 对乐恢的回避评价很高,如果朝廷硬性规定了此原则,乐恢只是尊法 而行,就不存在“多其行”的问题了。再查公府属吏与其辟主的籍贯, 也偶有同郡人,没有证据说明公府辟吏也跟郡县辟吏一样有地域回避 的原则。 公府掾属在任上没有见因为丧亲或丧师等原因而去官或离职的 记载,而其他由朝廷任命的官员这方面的记载却比比皆是,即使是身 在高位,有孝在身也必须马上回乡守孝,史家们之所以省略公府属吏 守孝的记载,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在史家的眼里公府掾属本身就不 是朝廷命官,遇有丧事回乡守孝只需要向属主说明即可,不像朝廷任 命的官员,还涉及到较复杂职事的交接问题,因此也就无需记载。 1 3 西汉公府属吏概况 由于西汉时期与公府属吏有关的资料太少,很难得出有说服力的 结论。所以本文先着重分析了东汉时期情况,西汉公府属吏的情况只 在这里加以简单交代。 汉书对公府属吏记载得较少,加上西汉时期伐石立碑的习俗 还不浓厚,西汉时期公府属吏只得2 3 例,且除赵禹之外全在武帝之 后。 家庭出身情况与东汉大同小异,可知家庭出身者仅1 2 人,祖上 后汉书卷5 4 杨震列传 。后汉书卷4 3 ( ( 朱乐何列传 硕士学位论文 为守相或中央高官者6 人,祖上为二千石以下地方官吏者1 人,郡县 - 大族子弟1 人,平常之家子弟4 人。 知识背景上有较大差异,1 5 人可知知识背景,儒吏仅有7 人, 文法吏5 人,其余3 人。儒吏的比率不如东汉是高( 东汉时达8 8 6 ) , 文法吏比率相比之下要高,为武帝之后儒吏逐渐排挤其他官吏,逐渐 占据统治地位增添了一点证据,但是文法吏一直是政府赖以正常运转 的重要力量,在公府属吏中也是如此。 被辟前官职和被辟后初转情况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东汉时 期公府属吏中,有很多被免官后再为公府所辟除,以县令长居多,西 汉时未见一例,以此推测西汉时期官员去官后要想再为官甚至恢复原 来的官位要困难得多,他们少了一条恢复官位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一 公府辟除。要么再次经过察举,要么再从郡县属吏做起,被皇帝征召 或重臣荐举再次为官的毕竟是少数。验之史书也的确如此,汉书 中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吏罢官或去官后恢复到原位的较后汉书少了 许多。 最大的不同是西汉公府属吏中没有一人接受公府辟除之后以各种 理由不就的,以此看来西汉时期沽名钓誉的风气没有东汉那么浓厚。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第二章东汉公府属吏家庭出身和知识背景情况 在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对传世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和碑刻资料进行梳理,检出了两汉时期曾被公府辟除者的 名单,并列出被辟时间、姓名、家庭出身、知识背景、起家官、被辟 前官职、被辟后初转官职、是否经察举、最高官职等条目,拟对这些 条目一一分析,希望能看出公府属吏这一阶层在当时职官体系中的地 位。 2 1 东汉公府属吏家庭出身情况 笔者搜集了东汉时期公府属吏1 9 8 人,其中包括6 0 n 被征辟但没 有到官者,他们虽然没有应辟,但说明他们有资格被辟除,也把他们 列入其中。能看出家庭出身者1 2 1 人,根据家庭出身的不同情况可分 为祖上为守相或中央高官者、祖上为二千石以下地方官吏者、郡县大 族子弟、平常之家子弟四类加以分析。其中祖上为二千石或中央高官 者7 8 人,占6 4 5 ;祖上为二千石以下地方官者1 3 人,占11 0 1 ;郡 县大族子弟或富家子弟9 人,占7 6 2 :贫寒子弟2 1 人,占1 7 3 。这 个统计数据与业师邹水杰先生在其著作中统计东汉县令长家庭出身 情况基本一致,出身为中央官吏家庭者所占的比例还要略高一点, 达至t j 7 3 3 ( 县令长这一部分比例为6 8 ) ,贫寒子弟的所占l k 歹t j 也略 有提高( 县令长这一比例为1 3 ) 。值得注意的是贫寒子弟所占的比例 比二干石以下地方官吏子弟和郡县大族子弟所占的比例都要高。这反 映的是东汉时期出身官宦之家的子弟相比平常之家的子弟,有更多的 机会接触公府这类高级行政机构,更容易进入公府的视野,但是贫寒 之家子弟也能凭借自身的努力,以经术或孝行义事进入公府掾属的行 。邹水杰:两汉县行政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 0 0 8 年1 7 8 1 8 8 页 1 3 硕十学位论文 歹i j 。 2 1 1 祖上为二千石或中央高官 这部分人的家庭出身较好,起家官是最能反映家庭出身的标准。 在7 8 人中,能知道起家官的有3 4 人,1 9 人起家为州郡吏,其中4 人起 家为郡功曹;9 人起家为郎或议郎。还有赵咨经过几次州郡辟不就后 直接征拜博士;杨彪起家直接拜县长,另有太子舍人1 人,还有2 人起 家就在公府。仅范丹起家为县吏,郑玄起家为乡啬夫。碑志中也只说 范丹是司农之后,郑玄的八世祖为尚书仆射,很可能经过几代以后他 们的家道已经衰落。 能知道知识背景的高官子弟中几乎所有的都是研习儒家经典,仅 有周勰“少尚玄虚 ,但也“总六经之要 ,许劭“少峻名节,好人论 这两个人也不能排除在儒家知识分子之外。例外的只有郭镇和陈宠2 人,他们“少修家业,习律令 。他们之所以没有研习儒家经典,是 因为郭氏和陈氏在东汉时期都是累世廷尉,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职务需 要对法律十分熟悉,儒者未必能胜任。这反映出汉代高官儒生化趋势 十分明显,比地方县官吏儒生化倾向更加严重,而且呈现出家学世袭 化的倾向,许多人都是“少传家学 。 2 1 2 祖上为二千石以下地方官吏者 这部分人数量不多,只有1 3 人,反映出地方官子弟相比中央官二 千石高官辟公府的机会少得多。能看出起家官的仅7 人,其中起家为 州郡吏5 人,没有一人起家为郡功曹。起家为县门下吏1 人,起家为郎 1 人。单从数字上看,与为二千石高官子弟似无多大差别,但不能说 明地方官子弟与中央高官子弟起家官并无差别,还需要具体分析他们 的情况。 关1 二杨彪的起家,后汉f 5 记载为“初举孝廉”,根据孝廉的任_ l j 情况,为郎或议郎的占 到了6 1 1 ,暂且把他门入郎或议郎这一类最为接近。见于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西北 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页1 4 2 1 4 3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如崔瑗,父崔驷曾为长岑长,他少传父业,游学京师,后手刃杀 兄仇人亡命多年,乡里称之,年四十余才为郡吏,也才有机会辟于公 府。 又如乐恢,父为县吏,年十一就为救父号哭于寺门而知名,后因 好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乐恢才得以随之为郡吏。他们要想 成为州郡吏,显然比出身出生二千石或中央高官子弟难得多。起家为 县门下吏的种鼍被公府辟除的经历更加坎坷。其父为定陶令,家有财 三千万。父卒,散尽家产以救济宗族乡里。后恰逢河南尹田歆感叹: “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而不能的时候遇见了他,才得以被赏识, 举孝廉,辟公府。二千石或中央高官弟子以父祖任为郎的机会很多, 要想为州郡吏也很容易。如岑睚,父为南郡太守,以贪墨被诛,睚少 时并不知名,同郡宗慈还因他不是良家子弟不肯相见,后也能直接请 为郡功曹。许劭家世显赫,三世三公,出仕也为郡功曹。 2 1 3 郡县大族或富家子弟 郡县大族或富家子弟只有9 人,能明确看出非习儒家经典的较多, 如郭躬“传父业,习小杜律 ,钟皓“世善刑律”,阳球“好申、韩 之学”,戴良“好设施,尚侠气”,能看出习儒家经典者竟然无一人, 与二千石高官子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映出东汉时期儒家思想虽然 成为绝对的统治思想,但在下层的影响却不是很大,然而到了贫寒子 弟这一层,研习儒家经传的又多了起来,形成一个两头多中间少的态 势。以上所举这些家庭条件较好,在乡里有较高权威的子弟,可以通 过在乡里的影响被察举或辟举,不一定通过研习经传这一条路。相反, 出身贫寒的子弟要想举孝廉或征辟,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明经或至孝 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大族富家子弟的起家官所能见的多为郡吏。 同时也能说明律令之学在官员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阎 。后汉书卷5 6 张王种陈列传 硕士学位论文 步克先生的研究,东汉时期在意识形态上儒术得到了更多的尊崇,甚 至谶纬之学依然流行于时,但对行政领域的非理性影响,则已得到了 相当的抑制;在行政领域,文法律令,故事旧典,再一次成为帝国政 务的基本维系。东汉政府努力使儒术和文法达成协调,既利用文法吏 来维持专制官僚体系的运作,避免重蹈王莽新政的覆辙,同时也充分 利用儒术来约束君主、调节政治、整合社会,防止秦时暴政的再现, “力图使二者各自在其适应的层面上发挥不同作用。 那么何为 “适应”呢? 以笔者浅陋的见解,直接肩负治民任务,负责具体行政 事务的官吏就应该熟悉律法,而不能只空谈儒家的道德原则,这一般 应该是基层官吏;无需面对琐碎的日常事务,而是负责施政方向的官 员应该发挥儒术的作用,这应该是高官居多。但是官员都是从基础职 务做起,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多次迁升才能成为高官。从这点来看, 东汉官吏的知识结构中律令之学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熟悉律 令就不能把日常事务处理好,也就没有了迁升的机会。公府属吏的任 务是协助辟主处理日常事务,虽然一般并不直接从事判案、捕人等具 体事务,但既然要督促别人,发现别人违反律令、诏书的地方,自己 首先必须熟悉法令,律令之学对公府属吏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关于公府属吏的知识背景的记载以却是以习儒家经典居多, 这一方面是受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的影响,对这方面的经历注意得较 多,另一方面,每个人出仕为官最初都是想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所 以一开始就要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东汉时期公府属吏的知识背景中,儒学 和律令之学都很重要,只是儒学在思想上更被重视,实际处理公务的 过程中律令之学还是很被看重的。 。详见于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页4 2 2 _ 一4 2 5 1 6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2 1 4 贫寒之家子弟 贫寒之家子弟有2 1 人,较二千石以下地方官吏子弟和大族富家子 弟都要多。他们要想跻身于官僚队伍,需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采 取一些非常之法,或发奋研习经传以在乡里获得清名高誉,或采取特 立独行之举博取至孝重义之名,才能“闻达于诸侯”,获得晋升的机 会。他们能判断知识背景的全部为习儒,相比县令长出身贫寒者显得 单一得多,没有看见兼习文法、河图洛书等其他方式的。他们中间有 不少人面对晋升的绝好机会察举、征辟而不就的现象。1 9 人中有 9 人有这种经历,所占比例相当高。不借助非常之法来提高名望,以 他们的家庭出身要进入公府的视野是很难的。他们的起家官所见不 多,有江革、卫飒为郡吏,周磐为谒者,种署、陈定为县小吏,李善 为太子舍人,缪肜为县主簿。其中江革出仕前由于至孝之号,名气已 经很大,且几经周折才能起家为郡吏;卫飒为郡吏还是在王莽时期, 许多儒者不愿为吏才能起家为郡吏;周磐祖父曾在建武初为天水太 守,到磐时才家道中落,应该说周磐起家为谒者与其祖父是有关系的。 其他都未见起家官,可能是他们起家官都很低,以致著史者弄不清到 底是何种小吏。 可以推测在官吏日益贵族化的东汉,他们要想获得公府征辟除这 样的机会,多有一番坎坷的经历。如缪肜“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财 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又数有斗争之言。肜深怀愤叹,乃掩 户自挝日:缪肜,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奈何 不能正其家乎! 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遂更为敦睦之行。 仕县为主簿。时县令被章见考,吏皆畏惧自诬,而肜独证据其事。 掠考苦毒,至乃体生虫蛆,因复传换五狱,逾涉四年,令卒以自免。 太守陇西梁湛召为决曹史。安帝初,湛病卒官,肜送丧还陇西。 始葬,会西羌反叛,湛妻、子悉避乱它郡,肜独留不去,为起坟冢。 硕十学位论文 乃潜穿井旁以为窟室,昼则隐窜,夜则负土,及贼平而坟已立。其妻、 子意肜已死,还见大惊。关西咸称传之,共给车马衣资,肜不受而归 乡里。他先是兄弟四人同产不分家,自责以制止妻子的分家的想法, 获得孝悌之名而为县主簿,为故主受尽牢狱之灾,终不肯污蔑故主以 求白保,获得重义之名才为郡吏,后再为郡守立坟不避西羌反叛,甘 冒生命危险才获得辟公府的机会。 2 2 东汉公府属吏知识背景情况 知识背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 历、受教育程度、当时的主流思想以及个人的性格等很多方面都有联 系,但史书记载不可能这些方面都涉及,大多数人只能看出他们出是 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日益程式化的儒家思想是否一致,还涉及到 一些人格方面的因素,这里统称为知识背景。对知识背景的分析从一 个侧面反映当时的主流思想对公府属吏阶层的影响力,以及不为官方 打压的新思想动向( 能够成为公府属吏说明他的知识类型不是官方所 禁止的) 。能看出知识背景的公府属吏共1 2 0 人,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 可分为以下四类:通经达传的儒吏、能吏和文法吏、通黄老与尚玄虚 之吏、任侠、好武吏,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属吏不是单一的知识背景, 兼有几种知识类型,我们很难说哪种思想对他影响最大,故统计时把 他们分别归入两种类型重复计算。通经达传的儒吏有1 0 6 人,占 8 8 3 ;能吏和文法吏7 人,占5 8 ;通黄老与尚玄虚之吏7 人,占5 8 ; 任侠、好武吏6 人,占5 。从这一统计来看,儒吏占了绝对优势,相 比县令长中儒吏的比例7 4 还要高许多。公府为中央官署,其属吏很 多迁升为中央高官,对儒学素养要求更高,再者如前所论,知识背景 与家庭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公府属吏出身守相或中央高官的比例非常 。后汉书卷8 1 独行列传 。其中有如赵孝“进退必以礼”,符融“游太学”,缪肜称自己“学圣人之法,等虽未明言习儒家 经典,但从其行动和言语可知当为儒吏,故也列入其中 两汉公府属吏研究 高,而二千石以及中央官吏儒学背景都较好,实际上这二者是相得益 彰的。 2 2 1 通经达传的儒吏 从他们所学经书的情况来看,博学多览,六经皆通者很多。如周 勰“少尚玄虚,总六经之要”,何休“精研六经”,蔡湛“少耽七典 祝睦“该洞七经 。仅通一经的人数不多,且多是传习家学或是知 名大儒,反映出东汉与西汉的学风有所不同。西汉时期公府属吏习儒 学者要么仅说“明经 ,要么说明以某一经知名。如杨震杨秉杨赐杨 彪世代传习欧阳尚书,孟达“知名太学”刘矩为太尉“所辟召皆名 如宿德”这样的记载也很多,一方面反映东汉时期私家传经盛行, 更主要是说明公府所辟之吏要求极高,儒学修养普遍较高也为他们后 来的升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般士人要想获得这样的机会是很困难 的,要想跻身公府就必须苦心研习经典,在讲求师出和学术门地的时 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拜高官或名士为师,这样就形成了庞大的门生 故吏关系网,如汉太尉刘宽碑的碑阴就有门生3 1 7 人, 当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环境风险评估及控制创新任务科研助理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台州市2025年浙江天台县委政法委下属事业单位选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仓山区2025福建福州市仓山区委宣传部编外人员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建工新能源有限公司校园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辽宁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芜湖城市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长沙振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榆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招聘(5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4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世界避孕日培训
- 政务摄影培训课件模板
- 职业健康卫生培训课件
- 快递行业包裹分拣操作流程模拟题
- 辅助生殖妊娠营养干预
- 模块六 点的投影(课件)-中职高考《机械制图》一轮复习(高教版第5版)
- 健康素养促进项目课件
- 2024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固定摊位合租协议书
- 2025年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岗招聘考试真题卷(含岗位说明书)
- 中国药典2025年版1~4部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