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税问题探讨.pdf_第1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税问题探讨.pdf_第2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税问题探讨.pdf_第3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税问题探讨.pdf_第4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环境税问题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同时 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 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避免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我国急需采取 有效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在众多的环境保护手段中,税收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经济 手段受到了普遍关注,且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我国 也应该适时开征环境税。 本文对环境税的有关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对我国税收体系中 存在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条款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有效性及缺陷, 并用实践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税制绿化度不高,且有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角度指出了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同时,强大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税收 改革契机也为环境税开征提供了可行性。因此,我国要抓住机遇及时开征环境税, 更好的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是关于环境税的理论基础研究,为环境税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是对环境税对社会、企业、个人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第四部分对我国现行 环境政策进行详尽分析,认为改革潜力巨大。第五部分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 我国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且提出了我国开征环境税 的实施策略。本文采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当前环境税开征日益 紧迫的时期是很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环境税 环境政策 排污收费 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living quality of people has been improved greatly.however,at the same tim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destroyed seriously,which affects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nomy recersely. therefore,taking rela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of enviornment is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and efficient policy is in great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prevalent attention as an efficient economic means and has got remarkable effects in the practice of western countries,then set up and perfect our taxation china to timely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taxes. this thesis makes a comperhensive study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our existing tax system and tax- related provis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an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existence and its defects, then use the data of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to show that the green degree of chinas tax is not high, even having a downward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oints out the need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taxes, at the same time,strong economic fundamentals as well a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ax reform provide a feasibility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taxes.therefore,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taxes timel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etter,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part of the topics outlined in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research methods, innovation,shortcomings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taxe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tax; third par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environmental tax impact on society, enterprises, individual economic; the 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fourth part,detailed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alysis of the reform potential. the fifth part , analysis based on resource- saving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and then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axes, and proposed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taxes in chinas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this paper, we us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current period, environmental taxe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should be setted up urgency,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taxes is the very meaning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taxes environmental policies emission charge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 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中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 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结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 为用于非赢利日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 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留的 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导论 1 .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持续高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 环境代价过大,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尖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求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环境的生产、 生活、消费方式,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政府作为建设两型社会 的主导,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构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效 机制。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则更需要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世界各国逐步开始把环境税作为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 平衡的一项重要政策。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实施环境税具有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 环境保护的双重潜力,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 税收制度的全球化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初步体现了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 政策导向,与环保收费、财政补贴、环保专用资金等财政手段一起,在加强环境保 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行税种缺少专门针对污染、 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产品课征的税种,即环境税。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 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十七大报 告提出要“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2007 年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 方案明确提出要“ 研究开征环境税” 。本文在两型社会建设,环境税开征提上日程 的背景下研究此课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1.2 研究意义 我国传统税收理论研究基本不涉及税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直到上个世纪 末,一些学者才开始对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环境税实施的初步设想等方面进行探 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讨。近年来,又陆续有了少数的关于环境税理论与实践相对系统的全面研究。随着 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环境税进行研究以填补 现行税收理论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本文将在环境税理论问题全面系统研究 的基础上,加强实证方面的研究,分析现实中环境税对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为理 论研究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环境税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实证分析,针对 我国现行环境政策的缺陷,提出促进环境保护税收体制的创新,进一步为环境与经 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为我国的环境税收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目前我国经济高增长高消耗的方式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人口的众多使人 均资源占有量和环境的容量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虽然我国实行环境收费制度,但 其本身存在很多缺陷,排污收费制度在其实施的二十多年里不断进行着改革创新, 但是仍然存在着乱收费的情况,收费的使用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征收的覆盖 面也不广泛,因此导致这些非税收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手段缺乏有效性同时也影响了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税的开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循环经济社会的发 展以及代际之间的公平,研究开征环境税,最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环境税 费制度是目前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对环境税理 论与实践方面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对我国 深化绿色税制改革,开征环境税提供参考。 1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环境税收即绿色税收,是上世纪末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其渊源可以追溯到 上个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古(1920)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最早开始系统的 研究环境与税收的理论问题,书中他提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的方式使经济活 动中的外部性内部化,由此揭开了环境税收研究的序幕。此后,西方学者对环境税 收制度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理论,但环境税收未形成被广泛 接受的定义。直到二战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经济学家逐渐 关注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外部性,环境税收才逐渐形成了被学者广泛接受的定义。狭 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义的环境税,认为环境税就是环境污染税,即国家为了限制环境污染的范围、程度, 而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的特别税种;广义的环境税,认为环境税是税收 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厉以宁 2004) 。这种 观点认为,环境税不但包括污染排放税、自然资源税等,还包括为实现特定的环境 目的而筹集资金的税收,以及政府影响某些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规模的 税收手段。 当今,全球各国都面临环境恶化的压力下,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的各个领域都 成为了热点,这也逐渐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国外经济学家对环境税收的 理论和实证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经典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国外 环境税收研究主要集中在: 环境税的“ 双重红利” 效应、 环境税的福利分配效应、 oecd 成员国环境税的实施及战略研究等。主要文献归类如下: (1)环境税的“ 双重红利” 效应。庇古税提出后,随着对环境税研究的深入,大 多数经济学家开始相信环境税在带来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经 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即环境税产生“ 双重红利” 。terkla(1984)第一次通过实证 分析和数学计算分析了环境税收替代环境费的效率改进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环境 税收不仅可以通过环境质量的改善来提供绿色红利,而且还可以通过收入的返还来 削减环境费的扭曲效应,减少了环境费的效率损失,甚至还提高了就业水平,这常 被称为蓝色红利,由此提出“ 双重红利” 的思想。“ 双重红利” 概念提出后引发了环境经 济学家的广泛兴趣,围绕着环境税对税收制度的“ 双重红利” 的效率效应假说的存在 性一直是经济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后,环境税理论的研 究出现了一系列基于财政视角的双重红利研究,并且引入了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使 得该理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bovenberg和 ploeg (1994)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环 境税收来分析“ 双重红利” 效应,该模型调整了劳动力供给税以保持收入中性,研究 结果显示取自环境收益的效用下降了,从而得出了双重红利效应并没有实现的结论。 他们认为双重红利有可能存在,但是不一定必然会产生。pearce(1998)以炭税税收 为例,分析了环境税收减少现有环境费的扭曲性,并且同时会间接促进社会福利的 增加,这样环境税收的中性改革可能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得第二份红利,环境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税收的实施就会产生“ 双重红利” 效应。g rkan selcuk kumbaroglu(2003)对土耳其 的经济进行了一个能源- 经济- 环境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来分析环境税收产 生经济效应,发现了在税收收入循环的假设下,环境质量改进同时在进口燃料是污 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的情况下环境税收还有第二红利,提出了用固体燃料代替燃油 和天然气以及减少能源进口来加速经济发展的建议。 (2)环境税的福利分配效应研究。征收环境税对于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 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科学界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角度 来看待环境征税对于环境、社会乃至于整个经济体系所带来的多重效果。rapanos (1995)在综合以往一般均衡分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两部门模型和一般均衡分 析方法对绿色税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绿色税负主要由 污染性行业的资本所有者承担,但是非污染性行业的资本所有者将从中获益。长期 而言,税收负担取决于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如果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那么税 负主要由工人来负担。speck(1999)年指出碳税在 oecd许多国家将会增加,这意 味着低收入的家庭支付的碳税所占总收入的比重将比高收入家庭的大。a. lans bovenber(1998)通过一个跨期模型假设环境质量是一个持久消费品来研究环境税 的福利效应,指出环境税收损害这一代老年人的福利同时有利于这一代年轻人和下 一代人的福利,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合适的政策从而使环境外部性的收益在代际 之间重新分配,从而使福利得到改进。 (3)对 oecd成员国环境税的实施及战略的研究。 oecd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 在环境税实施策略和实施情况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些文献对环境税的设 计与实施、环境税的国际意义、环境税的分配效应和补偿措施、环境税收入的使用 及其在oecd国家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验与评述, 而且还把讨论扩展到oecd 非成员国的范围(oecd,2002) 。针对 oecd国家环境税的实施和战略研究得出, 政府要选择恰当的税基和税率可以提高环境税的政策实施的可接受性,同时考虑各 种机会成本的前提下,从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等多方面考虑,恰当地选择环境税 的使用方式。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是针对征收污染税是否有效的争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对 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污染进行征税是减少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仍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在北美, 一些人反对征税是因为税收会使某些个人,群体或者行业处于经济困境,而也有一 些人反对征税是因为他们怀疑政府不能够有效正确的使用这些税收收入。 而 shi- ling hsu , joshua walters, anthony purgas(2008)通过问卷调查人们是否愿意支持汽油税, 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加拿大的统计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得出,汽油税仍然是高度有效合 理的方法来减少交通工具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税收理论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而提出环境税收这一概念 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从实践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制,但随 着国际上对环境税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与国际环境合作研究的加强,国内对 环境税收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从整体上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我国是否开征环境税的争论。目前我国的经济学家大部分都是认为开 征环境税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王金南等 (1994)分析了国内外现行和拟议中的环境税收政策,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下我国环 境税收政策的基本构架,但是由于当时开征环境税存在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地 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利益分配问题,管理上的困难,税率的确定等技术性问题,因 此一直到现在我国还未开征正式的环境税,只有一些零散的和保护环境相关的税收 条款。近年来随着体制的发展,环保收费政策的经验积累以及一些市场条件的满足, 适时开征环境税又重新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所呼吁,认可在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当然也有一部分学者不赞同开征环境税可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如李建 清,孙玉栋(2004)提出开征环境税并不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佳和唯一的方法,征 税可能会存在一系列的效率问题公平问题,同时制定税收制定需要成本,从而在经 济发展中降低了社会的福利, 因此我国要对开征环境税做出慎重的考虑。 李兰 (2007)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污染税的制定成本、执行,成本与污染治理的效益。通过制 度成本与制度预期效益的比较,认为目前市场经济国家治理污染的主要方式:排污 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费的手段是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制定成本低但执行成本高;污染税的税率难以确 定,因此执行效果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认为对于污染税的开征应谨慎行事。 (2)对排污费改革和征收环境税的可行性研究。徐华清(1996)提出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环境税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我国能源利用 效率一直偏低,大气污染严重,这迫切要求我国通过环境税这一经济手段来解决由 能源引起的污染问题。我国目前采取以排污收费为主,以环境税收、财政援助、低 息贷款、排污权交易为辅的方式,对治理环境污染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也存在着很 多的弊端。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环境保护“ 费改税” 的基本条件,环境税制才是环境 治理的最佳手段(杨琴,黄维娜,2006) 。武亚军(2005)指出中国现行税制的绿化 度还非常低,环境税收改革的潜力很高,抓住环境管理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时机,利 用现有的绿色税收基础,把资源税、汽油和柴油等产品的消费税作为主要突破口, 同时采取收入中性的税制改革组合,可以建立起我国环境税制的基本框架,为中国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环境税收有明显改进潜力的领域包 括资源税、消费税、排污收费改革等。武亚军(2002)曾对环境税收改革潜力进行 过一个不完全估算,结果表明中国主要环境税收改革可以带来的收入潜力可以占当 年税收总额的 3.24.5 %。 从现状和国际水平比较来看, 我国税制绿色度的合理目标 应该达到 9 %10 %,绿色税费占 gdp 的比例应该达到 2.0 %。 (3)对国外环境税的实践研究。我国在环境税理论方面与实践经验都很欠缺, 需要对实施环境税较为成功的 oecd 国家如荷兰、瑞典、丹麦以及美国的环境税收 制度进行详细地介绍和评价,或进行一定的国际比较,并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 环境与制度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彭健(2002)对 oecd 成员国税制的绿化实践进 行介绍,总结出在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中税收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我国应当实现费改 税,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开征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由于我国缺乏环保税制的设 计和征管经验,在开征此类税收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 先从重点污染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 王红(2008)通过探讨环境税的理论渊源,研究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 减免税征收取得的成功,以及国外生态税对环境改善产生的巨大效果,然后针对我 1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国目前环境税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4)环境税在我国的“ 双重红利” 分析及效应研究。双重红利假说提出之后,不 仅在国外的经济研究领域中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国内的很多学者也用各种方法来 验证这一假说在我国是否存在。武亚军和宣晓伟(2002)根据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 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关于二氧化硫税的静态 cge 模型,分析了征收硫税对我国造 成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的硫税收入使用方式下,如用于政府开支、减少 居民消费、减少企业税负等,实际 gdp 的变化是不同的,但方向是一致的,即实际 gdp 遭受损失,表明在模型假设条件下,二氧化硫税的“ 双重红利” 不存在。梁燕华 等(2006)在阐述双重红利含义的基础上,详细描述和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实施环 境税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得出环境税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效应还是持久的,环 境质量方面改善的效应比经济方面的效应要显著。进而根据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提 出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司言武(2007)通过构建一个 加入了环境质量和污染品消费的家庭效用函数,运用最优税收原理分析环境税经济 效应得出结论,环境税“ 双重红利” 假说并不成立,最优环境税率的确定应高于庇古 税率水平的观点是错误的。 1 . 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环境经济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因此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 多种形式的,主要有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实证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目前环境经济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论述在目前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该问题的重 要意义,然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环境税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对现行的税制 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我国绿化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存在的潜力,根据研究结论结合 我国实际制度及经济现状对我国开征环境税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对我国目前环境税收的实证 研究分析,将我国税制中现存的与环境相关的税收拟作为环境税进行我国绿化度的 研究,据此提出税收改革潜力。同时,使用我国的数据进行双重红利的分析,进而 1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对我国环境管理政策存在低效率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为环境税开征提供了支持。 由于本人研究能力以及知识所学的有限性,在分析论证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 待进一步的改进研究。 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环境税的理论基础 2 . 1 外部性与庇古税原理 1920 年庇古在扩展马歇尔外部性理论的时候首次使用了外部性的概念,经济学 大量文献中对外部性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外部性的效应为基础来定义。 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此时就出现了外部性。 二是根据外部性存在的原因和后果定义。即如果某种商品没有足够的激励形成一个 潜在市场,而这种市场的不存在会导致非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此时就出现了外部性。 外部性包括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而负的外部性一般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 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外部性主要是指生产和消费上的负的外 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环境的外部性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交易成本过高或 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环境资源低效配置的一种损失。环境经济学界目前将外 部性作为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庇古提出由于负的外部性的产生导致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 从而使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这两种成本之间存在的 差异可能非常大,靠市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它将环境的产权主体统一到政府,由 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即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使得经 济返回到最优状态,庇古税成为了解决外部性的典型形式,也是环境税的一个重要 理论基石。 2 . 2 公共物品理论 经济学中将具有消费不可分性和无排他性的两个特征的物品称为纯粹公共物 品,实际生活中,纯粹公共物品的例子并不多,大多数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公共性质 的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每个消费者增加对其消费并不增加自身的 成本,但社会提供该物品却要承担边际成本,这样就导致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 间的不一致。在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私人成本的情况下,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行决策 的最优选择并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因而,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公共物品的供需 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关系来提供公共物品缺乏效率。 公共物品的特征决定了其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和保护。环境质量大体可以 划为准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那么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的 利用他。环境质量的恶化关键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所具有的不可分割性导致产权主体 难以界定,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对其进行利用,而追求个人利益的主 体都会无节制的争夺有限的资源,这样必然导致人们滥用资源、环境恶化。而当出 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又因为没有产权主体无人承担责任。要对环境这一公共物 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需要由政府代表社会作为环境和自然生成的资源的产权主体, 以征集环境税的形式从经济利益上建立起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机制,通过环境税让生 产者和消费者在进行自身利益抉择的时候,将使用环境资源的成本考虑进去,使环 境问题这一公共物品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 2 . 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构成危害的发展”(w c e d ,1 9 8 7 )。其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 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人的生态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是有种长久的 稳定的发展,它的主要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其中 公平性原则既要求满足当代人的横向公平性又要满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坚 持公平分配有限的资源。可持续原则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 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共同性原则要求人类社会在不同 利益群体之间以及人类与维持生态平衡的其它物种之间必须在同一星球上和平共 处,人类必须积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人类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能保持一种互 惠共生的关系,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要求人类社会在不同利益群体 之间以及人类与维持生态平衡的其它物种之间必须在同一星球上和平共处,人类必 须积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人类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 系,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1 鲁传一主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现代意义上的环境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现代经济社会 迅猛发展的时期,如何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政府要实现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当代人有可能向后代人传递的负外部性进行调节,平 衡代际间的公平问题,征收环境税可以有效的筹集税收收入来对污染进行治理,对 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从而使后代人拥有和当代人同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 . 4 自然资本理论 1987 年布伦特兰德委员会以“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理论为中心思想,认为环境资 源也是一种基本的资本。2其基本理论认为:天然生成的环境和资源也是一种资产, 它向社会提供着环境和资源服务,认为应该把环境资源当做和劳动力、生产要素一 样的另一种资本看待,享受环境资源服务也必须支付代价。可是环境和资源是人类 共同的资产,自然资本的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来定价,不承担费用代价,就容易发 生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导致环境恶化。它无法像其他资源一样,明确产权关 系,这种“ 产权缺位” 导致了市场机制失灵,使人们不能有效的利用和交易资源,造 成了环境污染严重。这时,应由政府代表社会成为自然资本的产权主体,实施干预 政策,制定一个认为的价格来反映有限资源的真实成本价格,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 手段对资源的保护或者有效利用的效率低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零价格、公共物 品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都限制其他环境保护手段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因素。所以现在 要引入政府行为的干预,逐步开征环境税,给环境资源定价,明确其产权,使得私 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最终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2 高岚主编环境经济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环境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3 . 1 环境税对社会福利的改进 我国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 税额由每升 0.2 元提高到 1 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 0.1 元提高到 0.8 元。燃 油税的改革的从 1998 年开始酝酿,由于油价高等市场因素以及部门之间利益协调管 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实行。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油价大幅下降,公共环 保意识建立,政府机制管理成熟、新一轮税改酝酿等各种因素作用,使燃油税改革 终于得以实施,体现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机制,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节能减 排和环境保护。 图 3.1 燃油税的经济分析 在不考虑燃油所产生的外部性的时候,汽车使用者的私人成本被认为与社会成 本是一致的,但实际情况是燃油产生了很大的外部成本,即私人成本远远小于社会 成本,那么就导致了两种情况下均衡时达到的最优油耗量是不同的,如图 3 . 1 所示, 在考虑外部性的情况下油耗量会减少,此时虽然会导致汽车企业的利润下降,但是 从整个社会来看,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了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目的。 从节约能源角度看,征收燃油税使得油价由 p 1上升到 p 2 ,导致汽车燃油量由 1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q 1 减少到 q 2 ,因而燃油税的实施提高了油价,有效的将汽车使用者所产生的外部成 本内部化,从而减少油耗量,促进了资源的节约使用也保护了环境。当前,世界上 大部分国家都开征了燃油税(包括汽油和柴油),各国实践表明高税率的国家汽油 消费量较低,燃油税的开征不仅使得消费者的成本加大减少消费量,且汽油消费量 与价格成反向变化。生产者为了适应市场必须要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就促 进了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环保技术的进步。 3 . 2 环境税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政府征收环境税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因此环境税 的开征会对企业的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如图 3 . 2所示,对 于单个生产者而言,税收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均上升,在市场价格不变 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就会出现负利润的情况而无法经营下去,从而导致了部分企业退 出生产,产量降低自然污染物的排放量就会随之减少。因此,征收环境税使得企业 对自己的生产以及进退出该行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达到以此调节污染水平 保护环境的作用。 1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图 3 . 2 (a )单个生产者行为 (b )行业生产者行为 对企业征收环境税会可以对企业进行新的资源配置,企业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 时没有将外部成本考虑进来,必然使企业的最优产出水平和社会的最优产出水平之 间有一个差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值恰恰是由于没有考虑外部性导致的产量过剩,而 生产这部分产品的资源如果被转移到其他部门将产出更优水平,使企业资源配置更 有效率。环境税的开征恰恰可以将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价格机制将资源配置给自 然资源耗费少、环境破坏小的生产部门。环境税的实施将刺激技术进步,淘汰一些 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技术和产品,激励企业研发新技术,开拓有利于资源环境 的新产品。例如对开采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和产品进行征税,直接导致企业 生产成本提高,迫使企业基于利润的考虑选择适当的污染控制技术、提高资源利用 率以降低成本。这种资源配置效应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观念的转变,促使我国经 济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1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 3 环境税对个人产生的影响 收入分配效应:环境税作为一项税收手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分配效应,如征收 燃油税使大排量、高油耗的豪华型汽车比小排量、低油耗的普通轿车缴纳更多的税 额,而购买豪华型汽车的车主都属于高收入群体,征税使得高收入家庭承担更多的 负担,此时税负具有累进效应,有助于在二次分配中调节贫富差距,符合税收的公 平性原则。征收环境税也可能使得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比对高收入家庭的影响要大, 从而导致社会分配更不公平。当征税产品为生活必需品、其替代产品很少的情况, 这种分配影响就更为严重,表现为一定的累退性。如:水、燃料和用电是低收入群 体优先要保证的必需品,中高收入群体对这些产品的支出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 加,那么对于水、燃料、用电征收环境税将会产生税收累退性,使得低收入群体受 到更大的伤害。因此在设立环境税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税收的累退性,如果环境 税负过多的转向了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其他的补偿或者缓解政策来减少税 收的不公平。 就业效应:环境税的征收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导致人们需要投入更多 的工作时间来弥补收入的损失,这就增加了劳动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劳动力的 需求没有相应的扩大,那么必然会导致失业。但是,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收入进行 再分配,扩大投资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通过税收鼓励的方式刺激投资来 提供就业机会。因此,环境税对就业是否有促进效应由具体的实施情况而定。 3 . 4 我国双重红利效应的实证检验 3.4.1 双重红利假说 前面已经提到过环境税的一个争论热点即“ 双重红利” 的存在性。 “ 双重红利” 表明 征收环境税一方面可以提高环境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征税获得的净经济效益,可以 促进社会就业、增加个人财富、促进 gdp 的持续增长等。环境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 污染的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强度以保护环境。但是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经济手 段,必定会产生环境质量改善以外的经济影响。有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高额的环境 税弥补工人的实际收入损失,可以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就业量。环境税对污染的惩 2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罚性措施强迫企业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主动享有环境税 的优惠措施,可以说环境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3.4.2 双重红利效应的实证分析 我国没有开征专门性的环境税,为了考察我国现有环境税的“ 双重红利” 效应, 本文将利用我国现有将与环境相关的税收总额作为环境税数据分析我国已有环境税 收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就业方面的作用。 数据选取: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选取我国 1 9 8 9 2 0 0 7 年时间序列数据。其中环境 税数据具体指基于人类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课征的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 的各种税收总称,如消费税、资源税等的加总;工业污染强度数据采用工业废水污 染强度数据(即:工业废水排放量/ 第二产业总产值) 。其中:entax 代表我国的相 关环境税税收总额;gdp 为国内生产总值,考察环境税的经济增长效应;r 代表工 业污染强度(工业污染总量/国民生产总值) ,考察环境税的环境保护效应,用污染强 度指标比用污染总量指标更为有意义,这能反映一元工业产值所带来污染的变化;u 代表失业率,考察环境税的就业效应。 各指标数据如下: 表 3.1 各变量的数据描述 年份 环境税 (亿元) gdp (亿元) 工业废水 污染强度 (千克/元) 失业率 (%) 环境税占 税收比重 (%) 1989 138.200 16992.3 34.63788 2.6 5.06 1990 152.900 18667.8 32.22408 2.5 5.42 1991 172.600 21781.5 25.91337 2.3 5.77 1992 206.500 26923.5 19.98832 2.3 6.26 1993 252.200 35333.9 13.3394 2.6 5.93 1994 425.900 48197.9 9.601571 2.8 8.31 1995 493.300 60793.7 7.737035 2.9 8.17 1996 937.230 71176.6 6.085063 3.0 13.56 1997 1024.700 78973 5.016371 3.1 12.44 2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98 1187.925 84402.3 5.139595 3.1 12.82 1999 1216.949 89677.1 4.808342 3.1 11.39 2000 1294.282 99214.6 4.263784 3.1 10.29 2001 1402.327 109655.2 4.092482 3.6 9.16 2002 1621.147 120332.7 3.844171 4.0 9.19 2003 1844.413 135822.8 3.399508 4.3 9.21 2004 2307.518 159878.3 2.992281 4.2 9.55 2005 2610.588 183217.5 2.782592 4.2 9.07 2006 3082.494 211923.5 2.328377 4.1 8.86 2007 3684.838 249529.9 2.032021 4.0 8.08 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其中工业废水污染强度指标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除以第二产业总产值计算、整理而得。 相关性检验: 我们对环境税与 gdp、污染强度、失业率进行相关性检验,以此来考察变量之 间是否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较强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 3.2: 表 3 . 2 变量之间相关性 entax gdp r u entax 1.000000 0.997079 - 0.693325 0.889360 gdp 0.997079 1.000000 - 0.720896 0.897710 r - 0.693325 - 0.720896 1.000000 - 0.730433 u 0.889360 0.897710 - 0.730433 1.000000 由表 3.2 可以得出,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税与 gdp 之间有很高的正向相关,环 境税与污染强度之间是负向相关,环境税与失业率之间也呈现出比较高的正向相关。 也即,环境税与经济增长是同向变化,对污染强度负向变化,而随着环境税的提高 失业率会增加,两者呈现正向变化,这与有效的环境税能够促进就业是矛盾的结果,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现行环境税不能够产生双重红利,税收存在低效率问题。 进一步要考察环境税与 gdp、工业废水污染强度和失业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 系,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要求两变量均为 i(0)的,或 i(1)时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