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的独白式的演绎,而是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表现为一种交往的合理性,对个体 真实性的否定并不导致对群体的、交互的主体的或社会的真实性的否定。真实性 的位置只是从“自身”被挪移到了“之间” 。理性在实践层面,实现了由主体性 排他性向主体间性的交谈性转变。理性所蕴含着的两条线索体现在自康德,黑格 尔到马克思,到哈贝马斯这一理论进路之中。本文亦选取他们对理性的批判与发 展,作为本文论证的理论来源。这在两方面体现了他们对本主题的意义与价值: 一方面,该一进路很好地展示了理性内在演绎的发展线索;另一方面,其对理性 问题本身的探讨,为解决理性的现代困境提供了富有价值和意义的理论支持。 具体言及本文, 本文分四个部分陈述与论证了自己对这一选题及其价值与意 义的追求。第一部分,简要地概括了启蒙理性所发展的实效及其困境,阐述了启 蒙理性的困境的根源在于对理性的狭隘理解,在于理论理性的主导地位,导致工 具理性的滥觞,人类意义世界的遗忘;第二部分,分析了康德的理性悖论问题, 指出了其对理性困境求解的无力,在于其对理性的知性把握,其虽然为人类的信 仰与自由留有了余地,但因庸于知性的局限性其只是在彼岸世界实现了它。黑格 尔意识到正是对理性的知性理解导致了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 黑格尔超越了知性 的局限性,重新设定了理性的内涵,发掘了理性内在的逻各斯与奴斯因素,通过 对二者的对立与统一的调解,有效地解决了理性的片面性问题,然而,黑格尔的 理性和解只是在理论的自身意识之中的和解, 其仍未能真正解决理论与现实相分 裂的问题,理性的和解只是在观念中的和解;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的实 践理性观,马克思将在黑格尔那里的理性和解放入到实践的领域,其超越了黑格 尔意识哲学的局限性,将理性矛盾的和解融入到了人类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之中, 在对世界的改造过程中实现了理性的真正和解;第四部分,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 往理性,哈贝马斯追随了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并以交往行为改造和取代了马克思 的劳动实践,试将理性的和解建立在新的实践中介之上,显然,哈氏有误解马克 思的劳动实践的地方,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其交往理论较之马克思的有所退步, 但其对主体间的交互理解,对理性的现实和解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后,在文章的 结语部分,简单回应了对本文理性重构的努力,认为对理性的真正和解在于重回 马克思对理性和解的努力, 重新解读马克思所开创的新唯物主义路线对理性悖论 解决的理论与意义。 精神 、实践 、交往理性理性重构之路 3 关键词关键词:启蒙理性启蒙理性;理性悖论理性悖论;和解理性和解理性;实践理性实践理性;交往理性交往理性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abstabstr ractact “philosophy is just like the only hymn of reas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lthough it reckons as a completed knowledge of itself, and sometimes it misleads itself as achieving the knowledge, so it turns to look upon reason, and it is often hated by people for the burden lays on them which makes people unrest.”however, the compliment of reason is replacing by a feast of escape of reason. reason is no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human beings are not the existence of reason any more. on contrary, reason is attacked, rejected and abandoned. reason is not seen as a kind of strength of emancipation, on contrary, it turns to be a synonym of suppression and power. the belief of reason gives its way to the rational, and the crisis is the mark at present.obviously, rational is becomes a problem at present, reason develops with its own logic, and the root of its dilemma comes from the original presupposition of itself, and the reason from the splitting of reason in enlightment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which contradicts.the contradiction is logos and nous in content form, and on the formality, it is the unification of form and practice.the escape of reason of post-modernism is just a one-sided emphasis and self-show, and it is just self-denial of itself. the way reason faces would of course comes from one end to another, on the contrary, it should surpass, re-construct and interpret, it should re-read the hymn. there are two clear lines shown from reason itself if overview the history of reason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a line of which reason develop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on the other hand, reason leads the way, and it go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t turns from the “thinking” to the “practice”.under the domain of modern view, philosophy starts to search for the root of reason from practice which gets away from reason itse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nking, reason turns philosophy from thinking to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nes listed above, it is a development from the group, social and even the whol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reason is not the self-oriented deduction and the interactive interpretation, it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ve reason, and it needs no denial of the truth,authenticity is only transferred from “itself” to “between”. on the practice level, it turns from 精神 、实践 、交往理性理性重构之路 5 exclusion to sub-jectivity. there two basic lines hidden behind could be found in kant, hegel, marx and habemastheories. the study takes the critics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m on the theory, and acts as the source of the theory in present study.it show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study.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could deduce the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its discussion on the theory itself offers the support for the theory to solve the dilemma at present.to be concrete, the study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which discusses the reason for choosing and testifying the theme of the present study.the first part,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chievement and the dilemma of enlighment, and it also makes clear of the narrow interpretation of enlightment, an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leading of the theory makes the theory overcomplex, and finally overlook the world where human beings existed.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question of paradox, it points out the weakness of the paladox of reason which bases on the grasp of the knowledge of reason, however, confined to the limited situation, it realizes in the other world.hegel is aware of the reason for the causing of intellectual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is an one-sided development, and he redesigns the concept and its denotation and goes on to dig out the deep elements of logos and nous, it solves the problem which is in confliction and conciliation. however, hegel just interprets the theory in his own consciousness, and there is still splitting points that are waiting to be solved, and the reconciliation of reason is just achieved in the mind. the third part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actice of maxs. the reconciliation of hegel is changed to practice by marx, and he surpassed hegel, it puts the reconciliation to the sensational objects, and he finally achieves the authentic reconciliation in practice.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communicative reason proposed by habermas. the theory could be dated back to the practice theory of marx, and it enhances the theory of labor practice proposed by marx. the theory intends to find a new foundation for his theory. obviously, harbermas misunderstands maxs of his theory on practice, and to some extent, his theory is more scientific, which benefits the practice and reconciliation in practice. finally, at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e study, it briefly answers to the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texts, and the study takes that the authentic reconciliation of reason exists in the efforts of the rational reasoning, and the study also proposes that the marxism should be re-read, only in this way could the paradox be solved and the research could also be significant and creative.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key words: enlightenment; paradox of reason; reconciliation of reason; communicative reason 精神 、实践 、交往理性理性重构之路 7 引引 言言 . 8 一、启蒙理性的困境及其根源一、启蒙理性的困境及其根源 . 11 二、黑格尔绝对精神对启蒙理性悖论的和解二、黑格尔绝对精神对启蒙理性悖论的和解 . 14 (一)康德的理性悖论 . 14 (二)黑格尔的和解理性 . 16 1黑格尔的理性概念 . 16 2黑格尔对康德理性悖论的解决 . 18 三、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观三、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观 . 21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观的批判 . 21 (二)马克思的实践理性观 . 23 1马克思对传统理性内在性原则的超越 . 23 2马克思实践理性观评述 . 25 四、哈贝马斯重建启蒙理性的努力四、哈贝马斯重建启蒙理性的努力交往理性交往理性 . 29 (一)哈贝马斯走出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 . 30 1哈贝马斯对黑格尔理性观的批判 . 31 2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实践理性的批判 . 33 (二)哈贝马斯对启蒙理性的重建 . 35 1.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概述 . 35 2.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评析 . 37 结结 语语 . 40 致致 谢谢 . 41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引言引言 理性是西方哲学的核心与基础,其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主线索,从它的发 展、演进来看,自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从对外在的看转向对自身的 识以来,理性作为根据、基础,作为普遍性的存在,作为努斯(nous)与逻各斯 (logos)的对立统一体的展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 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目的理性,笛卡尔的主体理性,到康德理性的 悖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卡尔马克思的实践理性,再到马克思韦伯的社会 合理性,法兰克福学派的目的工具理性,再到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性自身经 历了一个由感性具体的统一,到知性抽象的对立,复又返回到理性具体的统一, 由思辨的对立的统一到现实的、实践的统一。不难发现,在黑格尔之前,关于理 性的把握仅局限于理性的某些特征,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如唯理论者片面地发展 了理性主体的能动性,经验论者则强调理性的逻辑规范性,但同时二者却将理性 局限在知性的范畴,从而导致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殖民,导致人类意义世界的 遗忘。康德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片面理性所存在的困境,为了为人类信仰与自由 保留余地, 康德重新为理性划界, 区分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 现象界与物自体。 然而,由于康德对理性困境的解决方案并未脱离知性思维的局限,试以知性的范 畴与概念去把握理性,结果导致理性自身的分裂,产生了理性悖论问题。启蒙理 性所揭示的理性问题,在康德那里被悬置了。理性的悖论被视为是不可避免的存 在。而在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中,黑格尔通过对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观念的考察, 揭示和设定了理性观念的内在矛盾及其统一性, 即理性展示为逻各斯的逻辑规范 性与努斯的自我超越性的对立统一。并在对二者的分别阐述中,凸显出了理性自 身所具有的和解力量,克服了康德哲学中的主客体对立,知识、道德与审美的分 裂,论证了理性具有更加强大的力量,理性不仅能够把握包括自然、社会与人类思 维在内的所有规律,而且能够实现理性希望实现的规律。因而黑格尔提出思维与 存在相统一的“逻辑”,它自诩以概念的形式把握了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的本 质与规律,而这样一来,人类“精神”就不仅获得了认识上的“自由”,而且意味着 行动上的自由。但是,由于建基在意识哲学范式上的主体性哲学的局限,黑格尔 绝对理性所实现的和解只是思辨的,抽象的和解,其无法真正解决理性与现实的 精神 、实践 、交往理性理性重构之路 9 矛盾。反而加深了理论与现实的分裂。正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黑格尔似乎已 经达到了其目的。它的绝对概念克服了所有的绝对化趋势,仅仅把自我关系囊括 一切有限的无限进程当作绝对者而保持下来。凭着这个绝对概念,黑格尔就可以 根据其自身的原则来把握现代性。 黑格尔这样做其目的是要把哲学作为一种一体 化的力量,克服由于反思本身所带来的一切实证性进而克服现代的分裂现 象。可惜,黑格尔只是在表面上取得了成功。”2因为黑格尔解决难题的手段仅 停留在意识哲学范式、主体性哲学范式内。黑格尔面对现代性的动荡和运动,打 算破除这一概念,然而却没能概念化现代性的分裂。原因就在于“黑格尔只能在 主体哲学的范围内批判主体性。 一旦分裂的力量只是为了绝对者便于证明自己是 一种一体化的力量,就再也没有任何错误的实证性了,有的只是分裂,他也 可以要求一种相对的权利。”3也正如此,在黑格尔处所包含的对理性秘密的正 确揭示的意义及其合理性, 因其理性对现实生活的贬低, 对意识哲学范式的沉迷, 弱化了理性的真正的一体化力量,理性变得无人性,非现实性,从而导致了理性 和解力量的丧失。 亦导致了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黑格尔理性观的反叛、 否定和曲解。 使理性重又走向了分裂之途,现当代西方哲学肢解了理性的对立统一性,将统一 于黑格尔理性概念中的努斯与逻各斯重新剥离开来, 放弃了理性作为整合社会的 “大全”的努力,在理性形式上,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的统一性被打 破了,从而导致了现当代片面的科学主义思潮与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极端发展。科 学主义体现为一种经验理性,其发展了理性的逻各斯一面,展现为一种工具 目的理性,其特征在于以确定性取消不确定性从而限制了真理性,忽略甚至窒息 了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意志、情感、价值、自由的追求,扼杀了理性的努斯精神和 人的主体能动性。 而非理性主义再现了理性的努斯精神, 以不确定性消解确定性, 以对理性他者的信仰来排除和代替逻辑规范的、科学的思维,从而陷入反科学、 反理性。4 理性分裂所展示的非此即彼,造成的结果,要么是工具理性的滥觞导 致生活世界意义的丧失,要么是理性他者的高歌猛进而陷入神秘主义的出世之 中。二者均是对本真生活的异化或背离,重返生活世界,意味着重新对理性予以 整合的必要性。对此,马克思从新的视角作出了具有深远价值的回应,其肯定了 黑格尔理性体系所描述的人类理性、精神的否定之否定运动,认为他对人类的历 2德哈贝马斯著: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2,第 4243 页 3同上注,第 4849 页 4章忠民: 黑格尔理性观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 167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史作了伟大的天才的哲学表达;然而黑格尔的这种描述却陷入了神秘的唯心主 义,黑格尔具有理性和解功能的绝对理性未能解决理性所面临的现实危机,其原 因在于其仅把理性悖论及其解决看作是理论的问题,而非实践的问题。其对理性 矛盾问题的和解只是概念、思维自身的和解。对思维有效的,对现实并非有效。 思维的有效性应根源于现实的存在,于是马克思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内在性原则, 跳出了意识哲学范式的局限性,站在新唯物主义的立场,从现实世界深刻的感性 基础出发,从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出发,将理性整合进感性的维度之中,从而使 理性合理地建构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之上, 创生了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性实践理 性,让理性摆脱了无现实的,主体的抽象思辨外观,而赋予“现实的人”为其真 实主体,实现了理性力量向人自身的真正复归。在实践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理性 矛盾的和解。哈贝马斯亦对现当代理性的分裂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解决之 道。哈贝马斯批判了实证主义思潮对绝对理性的范围的划界与限制,从而夸大了 知性的功能和地位,排斥、压制了理性活动的实际功用;批判了非理性主义对理 性的攻击、抛弃而对本能、意志予以张扬,认为其结果是加重了理性与文明的危 机; 批判了语言哲学对理性的漠视及对语言本身的形式主义的纠缠从而导致了语 言哲学走入象牙塔;批判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理性的批判性、否定性的凸现却落入 了工具理性的陷阱之中 。认为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解决理性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理 性自身发展中的理论矛盾问题,也无法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5对此, 哈贝马斯一方面挖掘并继承了黑格尔理性概念中理性所蕴含着的理性和解功能, 肯定了理性作为整全社会的一体化力量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其追随了马克思的实 践理论,重构了理性的现实性基础,提出了自己的理性概念交往理性。 交 往理性把语言的与非语言的、逻辑的与非逻辑的、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东西统一于 内,并把理性放在广泛的人际交往的关系网络中予以考察,使理性成为交往关系 的总和。这不仅有助于把握社会合理化的一般逻辑,更为重要的是:交往理性不 再从超验理性的立场, 而是从现代社会的经验现实的维度来诊断现代性 (合理性) 问题,使理性在失去了彼岸世界力量的支撑后,又从蕴涵在日常生活世界的合理 性中寻得支柱,日常实践成为后形而上学理性的安身之所在。哈贝马斯通过交往 理性的多维性实现了对分裂理性的整全;批判和扬弃了传统的理性概念;实现了 理性范式的转换,克服了意识哲学范式下的理性危机。理性自此亦已进入了其发 5 章忠民著: 黑格尔的当代意义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58 页。 精神 、实践 、交往理性理性重构之路 11 展的新形态。 一、一、启蒙理性的困境及其根源启蒙理性的困境及其根源 什么是启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 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 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 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6康德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启蒙及其启蒙运动的 精髓。启蒙的本意就在于彰显理性的力量,其真谛在于勇敢地运用理性、独立地 运用理性、自由地运用理性,理性的自由是它唯一允诺的东西,启蒙运动除了自 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 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我们只有勇敢 地运用理性,才能以启蒙的方式对待启蒙,我们只有独立地运用理性,才能以理 性的方式去对待理性, 我们只有自由地运用理性, 才能以批判的方式去对待理性。 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或理性, 去摆脱因自己的不成熟而招致的内外的种种束缚和 限制, 去实现人的觉醒和成熟,这就是启蒙的基本精神:理性主义和自由精神。启 蒙所开显的启蒙理性确立了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启蒙理性的知识性,即启蒙理 性的要旨就是获得关于世界的永恒真理, 而它的使命就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和内 在主观世界的真相,发现关于这两个世界的知识,最终达到关于它的永恒真理; 其次,是启蒙理性的实践性,即启蒙理性的目标就是普遍的人类解放,“真理的 获得必然导向解放的实践,而解放体现了一种普遍的人类历史观念,即所有 人类历史都趋向一个作为终极目的的自由王国”7;三,启蒙理性的主体性,启 蒙理性的知识性和实践性的完成,必须依据人这个重要的主体。启蒙之前,上帝 是最高权威,一切法则都是上帝制定的;启蒙之后,作为主体的人取代了上帝的 位置,理性试图替代宗教承担统一性的力量;四,启蒙理性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批 判力量,这种批判力量在宗教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并以理性的权威取代了神的权 威。 启蒙理性本身蕴含着反思批判精神。 康德视为启蒙运动座右铭的 “敢于认识” , 6 德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22 页。 7 姚大志:现代之后:20 世纪晚期西方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首先就是要造成一种理性意志,或者说要造成对理性认可的心态;其次就是在理 性的合法性地位取得之后,要不断地坚持理性意志,不断地以理性意志来肯定、反 思和批判现在。启蒙理性所开启的理性化和合理化的过程,实现了双重意义上的 “祛魅”:首先,大自然变成了为人们所利用和控制的工具性和手段性的规定,主 体性与工具理性获得了支配的地位;其次,人的自我意识转变成了一个知识论问 题,人的自我追问不再是“人是谁”而是“人是什么”。启蒙运动对知识和理性 的推崇使人类摆脱了神话和巫术,彻底从恐惧自然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并真正成 为自然界的主人。然而,在启蒙理性引导下迅猛发展的技术带来了社会的进步的 同时,却也带来了社会的倒退,造成了人的异化。“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 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 灾难之中”。 8作为启蒙精神核心的理性主义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它的理想与 它的行动背道而驰了。启蒙不但没有把我们带出自我招致的不成熟状态,反而使 我们陷入到一种新的不成熟之中。人的解放的目标变成了人的解放的陷阱。理性 陷入到了一种悖谬之中 理性的自由导致了理性的实证性和理性的至上性, 从而使理性走向了片面性即工具理性,最终导致了自由的丧失。这就是启蒙理性 的困境。 启蒙理性之所以陷入困境,源自于启蒙概念内涵着理性分裂的可能性,而这 种分裂又源自于对理性片面理解与发展的结果。 启蒙所开启的理性信仰及其自信 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联系的。启蒙运动的理性观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 (自 然)科学是近代理性主义的内在目标。自然科学的成功发展,使它达到了这样的 僭妄,它自诩为理性的唯一形式,自此启蒙理性表现出一种科学主义的态度,表 现为一种“ 科学理性” (工具理性) 。一方面, 主体意识的觉醒不仅促进了人 类认识世界的要求, 而且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要求;另一方面, 自然科 学的飞速发展则坚定了人们对理性的信心, 确证了理性的最高权威。人们深信理 性具有无限的力量,而科学就是明证。9科学成了启蒙主义的最有力的武器。理性 作为认识能力, 其自身是无形的。但是它的产物科学知识, 却是可证明的、 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存在。当自然科学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中心时,人们不再关心 来世灵魂的归宿,精神科学则不幸地受到沉重的挤压而处于边缘的地带。与此同 8 德 霍克海默、阿多诺: 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年版, 第 1 页 9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年第期 精神 、实践 、交往理性理性重构之路 13 时,科学为理性扩展提供了确定性的基础,在科学成就的鼓舞之下启蒙思想家们 试图在所有领域中贯彻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他们相信万物无不受理性所支配, 既 然科学对自然的解释是成功的, 那么它也必定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即对 自然有效的,对精神必然有效。这时,自然科学开始了他的僭越之旅。自然科学 的成就,使启蒙思想家们相信精神科学只是作为自然科学才是可能的。精神科学 的实践者完全受制于客观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支配, “完全忽略了提出有关普遍而 纯粹的精神科学问题,也忽略了寻求关于作为精神之精神本质的理论,而这一理 论是在具有自己的要素与法则的精神序列中寻求无条件的普遍得东西” 。10自然 科学成了解释我们生活与活动于其中的实在之谜。人只是知识的对象,人的精神 被理解为一个实体,被客观化、实体化了。 “我们总是用客观的方法来看主观的 世界,本来是通过追求客观世界来达到主体的一个目标;而现在反过来了,把主 体的自由的可能限制了,把主体约定为客体的一部分:人的心灵是大脑,大脑是 物质现象,这样,就把客体运用到主体上,这就限制了主体原来的自由” 。11对 自然科学的推崇使理性陷入了自然主义与客观主义的泥潭之中, 理性被片面地发 展成工具目的理性。理性的工具化使得启蒙精神的理性主义走向自己的反 面, 启蒙理性的初衷在启蒙的实效中被遗忘了。 它不但使理性丧失了批判的功能, 而且还侵蚀了生活世界、意义世界,造成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这种片面化了的 理性并没有使人们走出不成熟的状态,相反其失去了对自由的把捉。而这一切又 源自启蒙思想家们把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统一于因理性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信仰 而形成的一种现代科学范式实体主义的对象性思维范式的后果。 启蒙所开启 的理性所展示的危机的本质在于哲学家们把理性实体化、对象化,而理性的实体 化、对象化几乎可以说是欧洲文化不可避免的命运。如果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理性 被定格为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推动了科学的繁荣的话,那么,理性在更高层次的 自身建设则必须超越实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否则的话,海古巴的命运就是理性的 命运: “过去,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我所生的都是有能力的儿女,而今, 我却流离失所、被人遗弃、一无所有。 ”12 10 e.hussel:phenomenology and the crisis of philosophy,harperrowm,1965,p.155 11 转引自魏郭友著: 回返理性之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二版, 第 8 页 12德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m, 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 4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二、黑格尔绝对精神对启蒙理性悖论的和解 (一)(一)康德的理性悖论康德的理性悖论 启蒙理性所展示的科学主义特点促使近代哲学家们不遗余力地试图证明科 学知识之普遍必然性的根据, 因为对科学的证明也就是对理性本身的确证。 然而, 怀疑论者休谟却证明, 一切出自理性的知识虽有其普遍必然性, 但是却与外在事 物无涉,只是局限在理性之内的主观知识,而以外在事物为对象的知识必以经验 为依据。但对此我们只能具有或然性知识。 因为偶然的经验重复一万次亦是经 验, 我们并不能从中发现知识的普遍的必然性。休谟对知识的普遍性与确定性的 质疑,使启蒙主义者陷入了困境之中,不仅仅在于它无法证明其引为骄傲的理性 的成果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根据, 还在于建基于其上的理性主义的理性的权 威是成问题的。更为严峻的问题是, 启蒙主义者原本以为自由源于理性, 借助科 学理性的力量, 人类社会将达到理想状态, 然而人们最终发现, 启蒙主义的主导 精神理性与自由却是自相矛盾的。最先意识到这一矛盾的思想家是卢梭,卢 梭认为理性只不过是一种认识能力而已, 还需有所依托,科学技术只是一种工具 而非目的本身, 需要价值取向来引导从而善加利用。若以为理性与自由一体, 科 学主宰一切, 势必使所有事物包括人自己被物化, 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迷失方向, 甚至于成为毁灭人类自己的异己力量。 卢梭对启蒙理性内在矛盾的揭示启发了康德, 使他从唯理论的主观主义的 迷梦中醒来, 摆脱了对理性的盲目信仰, 康德意识到对人来说除了冷冰冰的数学 公式和物理法则之外还有更深刻、更美好、更伟大、更重要的东西。理性不只是 单一的工具目的理性,其具有理论理性认识与实践理性行动两种功能。启蒙理性 内在的矛盾性根源于二者发展的失衡,康德试重建两者的平衡,一方面他力图证 明科学知识的真理性, 保证自然学说、科学理性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他又试为自 由留下一个无限的领域, 从而保证道德学说的合法性,以解决启蒙理性的困境。 对此,康德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对理性重新进行认识与划界。康德批判了经验主义 与唯理主义在没有考察人的理性能力之前, 就想当然地认为理性可以认识外在的 世界,从而陷入独断论和怀疑论的泥沼之中。康德为了避免陷入同样的困境,其 精神 、实践 、交往理性理性重构之路 15 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提问方式,即:不再是直接追究思想的客观性,不再是主体与 对象相符,而是反过来追问人的“认识何以可能”。于是,康德从认识的“内容” 与“形式”的矛盾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康德看来,作为意识之外的“物自体”或 “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但它不转化为人的意识界的存在,就无法构成 人的认识内容;作为意识界存在的认识内容是人对世界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只能 是人的认识形式把握世界的产物,而不是作为自在之物的世界本来面目;人类要 认识自在之物即世界的本来面目,就只能是超越认识内容即意识界的存在;而超 越认识内容即意识界的存在, 自在之物即世界的本来面目又无法构成人类的认识 对象, “物自体”或“自在之物”总是处于认识的彼岸,是人的理性能力所无法 把捉的。在这里,康德认为:一方面,我们达不到对事物本身的认识,我们所认 识的只能是我们能够认识的现象;另一方面,他设定非经验的对象(先验的对象 和先验自我)做为认识的界限。这样,人的理智被一分为二,只有知性的范畴才 有相应的直觉,而理性概念,因在“本体界” ,无直觉可言,是纯理论的。这些 理念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对象。康德把非经验的对象当作是不可知的本体,可知的 只是现象,因此现象和本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现象与本体是处于对立的两 极,理性与知性已被看做是对立的范畴。康德用二律背反概括了这种对立,重新 对理性进行界定,认为:理性在认识世界时只能是“ 辩证的” , 不应当是独断 的。其次, 它揭示了理性矛盾的必然性, 因为这种矛盾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违背形 式逻辑的推理规则而出现的偶然的差错, 而是“ 知性的范畴所引起的理性世界 的矛盾” , 是本质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矛盾。13如果人类试图以理性把握“物自 体” , 就会陷入到理性的僭越之中,“按照康德的说法, 当思维要去认识无限时, 思 维自身的本性里便有陷于矛盾二律背反的趋势。 ”14 至此,康德通过对现象界与本体界的区分,知性与理性概念的区分,划定了 理性能力的界限,否定了理性(知性)强制性进入本体界 (涉及人的自由)领 域的合法性,限制了自然科学对精神科学的物化,实现了理性内部理论理性与实 践理性的平衡。然而,康德似乎并不理解,把人的感性的存在与理性本性分隔开 来,把道德仅限定在超感性的本体领域,从而使道德同人的现实需要相脱离而成 为一种纯粹的表现理性本身的抽象活动,割断人与外部感性世界、生活实践的有 13 张传湘: 评黑格尔对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扬弃 , 湖北大学学报 (j) ,1986 年第 4 期 14 黑格尔著,贺麟译: 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第 133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机联系, 至多只能获得一种形式的自由。 康德名义上似乎为人的自由保留了领域, 而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其错误之处在于:用一种知的形态(自然科学)否 定另外的知(伦理学) ;在于其理论的视角仍然停留在知性范式之内。由于康德 将理性降格在知性的层面,使得理性缺乏了把捉物自体的必要范畴和工具,不得 不借助于知性范畴去追求形而上学的知识,从而导致了理性的非法运用,不可避 免地产生了“二律背反” 、 “谬误的逻辑” 。 尽管如此,康德对理性的界分以及对二律背反的认识,对黑格尔进一步探讨 理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价值意义。首先,康德对理性的划界,开启了辩 证理性的大门,为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提供了大胆的尝试,其成为黑格尔辩证理性 学说的来源。其次,康德论证了人类理性得以可能的条件,到黑格尔时,已经不 用再去证明理性的可靠性了,而是直接去运用理性的能力。最后,康德把理性分 别置于纯粹理性(先验理性)和道德实践理性两个领域之中,留下了明显的二元论 色彩,理性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论证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为黑 格尔的理性建构提供了问题域。 至此, 黑格尔以他的绝对精神 (理性) 为起始点, 运用辩证法,超越了康德知性的局限性,演化出了整个世界的一切,这样康德哲 学中那个理性永远不能把握的“物自体”就被溶解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中。理 性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真正的统一。 (二)(二)黑格尔黑格尔的和解的和解理性理性 黑格尔通过对理性概念的重新设定,重新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补充:共同财产分割及股权处置协议
- 家庭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确认离婚协议公证书范本
- 离婚协议书图片电子存档及数据安全处理合同
- 离婚双方子女医疗费用及保险权益补充协议
- 疫情防控下的国际贸易合同履行与合规性要求
- 体育赛事组织员工劳动合同与赛事安全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共同债务偿还与财产分配执行方案
- 写字楼物业经营权及物业综合管理服务合同
- 离婚赡养费调整及共同财产分割补充协议
- 珠宝店高端店面设计与施工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发展报告
- 基于SERVQUAL模型的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 妇科异常子宫出血护理查房
- 2025年四川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北京中医药大学介绍
- 做账实操-泰国公司全盘会计账务处理分录实例
- 医院安保、停车场服务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图文图表)
- 交警酒醉驾宣传课件
- 北舞附中文考试卷子及答案
- 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然选择
- 初中数学自主招生难度讲义-8年级专题07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