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春明外史》简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授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 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 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 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叼,一 备乒 撇哆 脯 k 诜r 名 一 签 一 储工敝吐 位肌学臼 论文摘要 张恨水是二十世纪通俗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流行之广,读者之众,现当代文 坛少有人能与之比肩。 春明外史是他的成名作,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曾为他带来极大的声誉。 虽然就这部作品的写作技巧和内容来说,评论者对其褒贬不一,但它的艺术魅力 是不容忽视的。 本论文试图从作品形式、内容、创作环境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较详细的 解读,立足于新与旧的过渡时代,尝试讨论这部作品的文学史价值。 第一章立足于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特点,研究春明外史在叙事模式等方 面对传统的章回体制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章从春明外史的写作内容入手,讨论小说在题材与主题等方面对传 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讨论春明外史的主要成就与成败得失。 关键词:张恨水;春明外史;章回体;社会言情小说 5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h e n - s h u i i s2 0c e n t u r i e sp o p u l a rn o v e li n a s t e r , h i sw o r k ss p r e a d sw i d e l y a n dh a sm a n yr e a d e r n o ws t i l lr a r ep e r s o nc a nw i mh i ms h o u l d e rt os h o u l d e ri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 ,r l l es p r i n gc l e a rp r i v a t er e c o r d s ( 春明外史) w a so n c eb r o u g h tt r e m e n d o u sg o o d r e p u t a t i o nf o rh i mi nh i sc r e a t i o n sc a r e e r a l t h o u g hi nr e g a r dt ow r i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a n d c o n t e n t so ft h i sw o r k c o m m e n to n 嬲t oi t st h ep r a i s eo rb l a m ei sd i f f e r e n t ,i t sa r t m a r cp o w e r a l l o wo f n ot on e g l e c t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 ,s u c h 鹪w o r kf o r m ,c o n t e n t sa n dc r e a t i o n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t c ,c a r r y i n go na m o r ed e t a i l e dr e a d i n gt ot h i sw o r k ,h a v i n gaf o o t h o l d i nt h et r a n s i t i o n a lp e r i o df r o mo l dt on e w , t r y i n g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v a l u eo fd i s c u s s i n g t h i sw o r k c h a p t e rlh a saf o o t h o l dt or e t u r nt o n o v e l i s t i cf o r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a a e mo fc h a p t e r , s t u d y i n gn l es p r i n gc l e a rp r i v a t er e c o r d s i nt h e a s p e c t so f n a r r a t i n g m o d e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a yt on e wt e c h n i q u e c h a p t e r 2 f r o mn es p r i n gc l e a rp r i v a t er e c o r d s o ft h ew r i t i n gc o n t e n t s c o m m e n c e ,d i s c u s s i n gn o v e lt od e v e l o pt o w a r d si n h e r i a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 l yw i t ha tt h e a s p e c t s ,s u c ha st h e m ea n dt o p i c e t c 。 c h a p t e r 3 d i s c u s st h ei m p r e s s i o no fs u c c e s so rf a i l u r eg a i na n dl o s s i n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w i t ha h e a dt w oc h a p t e r s o k e yw o r d :z h a n gh e n s h u i ;t h es p r i n gc l e a rp r i v a t er e c o r d s ;t h em o d eo f c h a p t e r ;s o c i a lr o m a n t i cn o v e l 6 绪论 当1 9 2 4 年张恨水带着他的春明外史登上文坛时,大概没有谁能预料到, 一位文坛巨星正冉冉升起。我们今天回顾二十世纪文坛,张恨水是作品产量最多、 读者最众且读者面最广的小说大家。曾被老舍称为“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 。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张恨水写了中长篇小说约一百一十多部,三千多 万字。当年每有新作出,众人争相阅读,形成风潮”1 。多种作品被改编成其它艺 术形式广为传播,堪称当时风头最健的畅销书作家。到九十年代前后,张恨水热 再次涌起,先后有啼笑因缘、夜深沉、巴山夜雨等被改编成影视与大众 见面。至会粉世家、红粉世家等在央视连续热播。一时间,众人纷说张恨 水。如此等等,都说明大众对张恨水的喜爱不限于一时,其作品有着恒久的艺术 魅力。这种势头,在现当代作家中,大概只有金庸还能与之相较。然而。对他的 研究,却一直不够深入,甚至一度被冷落。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张恨水最初的创 作,表现出浓厚的“鸳鸯蝴蝶派”气质,在特定的政治氛围中,张恨水被视为“毒 草”加以批判,其作品也曾一度遭禁。特别是成名作春明外史,由于其对清 末民初谴责小说、社会言情小说等小说类型的糅合改造,在结构上表现出比较明 显的痕迹。同时,又因其中有太多情节、人物。在当时皆有所本,故有不少评论 者将其认定为黑幕性质明显的小说,而对之大加挞伐。然而,春明外史的独 特性,正如作者张恨水的独特性一样,都是在特定文化氛围中所产生出来的唯一 的“这一个”,它集中体现了新旧文化杂处、交融时期,传统小说模式对时代的 感应。 一对张恨水的研究现状分析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张恨水研究已历经约八十多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 个历史时期。 一是二十到四十年代为第一阶段,是对张恨水作品“盛赞”与“围剿”并 行时期。据统计,此一时期有关张恨水的研讨文章约1 5 3 篇,除少数质量文章外, 大多数都只是泛泛而谈的应景文章脚。早在1 9 1 9 年,张恨水就以两篇小说真 假宝玉和小说迷魂游地府记“引起上海文坛很大注意”,至1 9 2 4 年开始, 春明外史在北京世界晚报副刊夜光上连载,更引起极大哄动。1 9 3 0 年初,在严独鹤的胜情邀请下,张恨水再以啼笑因缘打回上海,“连载期间, 哄动一时“。年末出单行本,严独鹤为之写( 啼笑因缘) 序言,开启张恨 水学术研究的帷幕。在这篇文章中,严独鹤称张恨水的作品“不同凡俗”,啼笑 8 因缘“能使阅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 的新纪录”,并从描写的艺术、著作的方法、全书的结局和背景等三个方面分析 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评价客观中肯,极有开创性。 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蓬勃兴起,到1 9 3 0 年前后,正是无产阶级文 学理论在文坛占主流地位的时候,对张恨水的批评,自然也带上了浓厚的阶级意 识。这其中,以钱杏部作于1 9 3 2 年的上海事变与“鸳鸯蝴蝶派”文艺“1 一 文为代表,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出发,对张恨水上海事变期间的作品进行批判, 指责张恨水为“封建余孽以及部分的小市民层的代言人”。其作“仍旧是过去作 家的滥调与空想”,面对国难所能做的。只是口头上的应和与“心向往焉”。持同 样论调的还有夏征农,他在读( 啼笑因缘) 一一答伍臣君啪一文中,一方面 毫不否认啼笑因缘“无疑的是最能把中国复杂的社会错综地表现出来的一 部著作”。另一方面,又指责“它只是肤浅地摄取了一些片断的社会背影,丝毫 不曾加以选择,加跣椿炼,而提示出那一特定社会生活的特征”,以“染上了一 些封建色彩的平民思想”去“迎合了那小市民层的心理”。茅盾在封建的小 市民文艺”中,也称啼笑因缘是“一种半封建的形式”,“感伤的气氛多”。 这些都是在特定的政治气氛下产生的批评结果。但我们从中仍能看到张恨水小说 在当时的影响力、文化基础,及艺术上的闪光点。 进入四十年代,由于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人们对祖国、民族的前途、命运 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对“社会”与“个人”的丰富性、复杂性也越来越关注, 不同流派倾向的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潮共同发展,张恨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不同思 想影响下的人们的一致认同。徐文滢在发表于1 9 4 1 年月1 2 月万象的民国 以来的章回小说“”中对金粉世家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承继着红楼 梦的人情恋爱小说,在小说史上我们看见绘芳园、青楼梦等等的名 字,则我们应该高兴地说,我们的民国红楼梦金粉世家成熟的程度其实 远在它的这些前辈之上”,其优点“是以大家庭为题材的许多新文艺作家们所还 未能做到的好处”。同样发表于1 9 4 1 年1 2 月的,佐思( 即王元化) 登载在横 眉奔流新集之三的“礼拜六派”新旧小说家的比较m 1 ,从“人生观”及“艺 术观”等方面,说明张恨水与“礼拜六派”文人的不同。这两篇文章,针对于前 一时期的一些评论者,将张恨水笼统归之于“鸳鸯蝴蝶礼拜六派”的论调, 不啻是一个反拔。 1 9 4 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更促进了对传统文 艺形式的继承与改造的深入讨论与思考,对张恨水的章回小说创作与影响,也有 了更加理性的评价。刊载于1 9 4 2 年9 月2 1 日重庆新华日报的,宇文宙的梦 与现实一读张恨水先生著( 八十一梦) “”,从作品内容讨论八十一梦对现 9 实的摹写与所引起的强烈共鸣。 1 9 4 4 年5 月1 6 日,重庆文化界为了庆贺张恨水五十岁生日和创作三十周年, 报上刊载了潘梓年、老舍、罗承烈、司马讦等人的文章“,对张恨水的创作成绩 与人品文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发表于1 9 4 4 年5 月1 6 日重庆新民晚报副刊西文夜谈,属名“沙” 的文章恨水的创作表现“”,对张恨水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新旧揉合现象给予 历史的分析,总结出其创作从形式到内容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变”,对张 恨水能结合时代,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加以肯定。这一点,是后来被张赣生在民 国通俗小说论稿中加以强化了的。茅盾在关于( 吕梁英雄传) “”中指出“在 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生命的,应当首张恨水 先生”,对张恨水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给予新的评价。 这一时期的张恨水研究,还都比较笼统。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时代情绪 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影响,使得张恨水创作的价值无法被真正认识和呈现。四十年 代朱至七十年代末,张恨水小说被视为“黄色读物”,被列为“禁书”,三十年间 关于张恨水的文章只有“1 9 篇,除极少数有一些资料价值和参考价值外,也无 再研究的必要”u ”。对张恨水的研究也随即停止。 二是“辩诬求真”时期。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和对实事求是的追求, 一些长期淹没无闻或因偏见等原因,被忽视、被贬低的作家,重新被“挖掘”出 来,给予比较恰当的评论,张恨水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张恨水亲友的回忆 性作品大量出现。对张恨水的研究,除了对其作的真伪进行考证外,主要是对其 创作实绩与历史地位的认定。比较有影响的文章有张友鸾作于1 9 8 1 年的章回 小说大家张恨水“”。在这篇文章中,张友鸾回顾了张恨水的创作历史,介绍了 几部代表性的作品,并对横加在张恨水头上的几顶帽子,如“黄色小说”、“鸳鸯 蝴蝶派”、“礼拜六派”等,进行“辩诬”,给张恨水其人其文以相对客观的整体 评价。范伯群写于1 9 8 2 年的论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一一兼论张恨水是否归属 鸳鸯蝴蝶派问题“”,也是张恨水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范伯群从分析张恨水几部代表作入手,对张恨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与思想 意识上的新与旧加以研究,并以思想意识的新旧为标准,认定张恨水是“由鸳鸯 蝴蝶派向新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开启了新时期张恨 水研究的新思路。 同时,对张恨水在通俗文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已基本达成共识,既“他领导 了通俗小说的变革的潮流,他改良了章回小说,使通俗小说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 面” 1 9 o 这一时期的文学史,也或多或少地为张恨水所留下空间,从唐驶、严家 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 - ) ,到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 0 及至朱德发等人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介绍评 论张恨水的文字越来越多。总的来说,八十年代张恨水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 理念不断更新,对于其文学史地位也越来越重视。但是,虽然“邓友梅同志曾经 勇敢地提出一个使文坛震惊的观点,大意是张恨水是通俗文学大师,鲁迅是纯文 学大师,他们两位如双峰对峙、似二水分流” 2 0 i 对张恨水,以至对整个通俗文 学界的评价,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的局限,没有摆脱张恨水属于 “边缘作家”的认识框架。 三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张恨水研究,由介绍、评述性研究,向具有深度感的“史” 的研究的转变。代表性的文章有1 9 9 4 年范伯群的张恨水研究和通俗文学理论 建设工程o “,这篇文章将张恨水与通俗文学的发展及理论建设联系起来,对张 恨水在通俗文学史上的价值给予极大的肯定。杨义的张恨水:热闹中的寂寞 胁称张恨水:“( 一) 他代表着民国年间通俗文学的最高成就,代表着对章回小说 非常执著而有才华的改良。( 二) 他以特定的身份和特定的视角,代表着对传统 文学智慧的继承和点化,对新文学智慧( 包括外来文学智慧) 的某种程度的借鉴 和吸收,从而精进不已地促进自己从旧文学营垒中探出头来,迈出脚来,最终达 到可以和新文学相比较的探索者地步;( 三) 他以一个报人的开阔视野、丰富阅 历和敏锐感觉,在大量的作品中以特殊的方式展示了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国社 会的奇闻逸事、风俗习惯、民间疾苦、民族情绪和政治经济热点”。孔庆东走 向新文学的张恨水啪3 着重讨论了张恨水作为过渡时期的优秀作家。其创作对一 些新文学作家创作的影响。孔范今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相关篇章, 则从张恨水对非常时期,仍然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文品,“他的小说没有过多的 社会目的,卸去了学生的启蒙负荷,比其他作家更关注读者的接受”,因此反而 表现出更多的时代文化色彩。这一时期,评论者多将其纳入通俗文学行列进行讨 论,并认定“张恨水是现代通俗小说天字第一号的代表人物”。但讨论中,仍以 其作品的揭露性、批判性及现实性为标尺,来衡量张恨水小说的价值及文学史意 义,并着意区分张恨水作品中出表现出的“新”与“旧”、“雅”与“俗”,力求 将张恨水与“旧”“俗”分离,以其“新”“雅”来成就张恨水文学大师之名。这 种观察视点,一直延续n - 十一世纪,如孔庆东、温奉桥等。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肯定张恨水文学价值与文学史、文化史意义的声音 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一是在其对章回体的继承与发展上;二是以其现实主义的 写作方法,对当时桂会的表现上,其中又主要在于其作品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统治 的混乱、官场的腐败、商场的尔虞我阼、新青年的堕落、1 日思想的不合时宜、知 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出路、各类社会低层人们的生活之艰难等等方面的真实反 映。 二对春明外史研究现状的分析 春明外史在张恨水作品中的地位,用张恨水自己的话说,“是我一生的 力作之一,但我自视,不能认为是我的代表作”汹但他自己在填写“作协”会员 表时,又将这部小说填作代表作。张正认为“我大概只能理解为适应填表的需要 吧? “”1 其实,从张恨水讨论自己作品的一系列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恨水对 春明外史的重视与喜爱。在张明明回忆文章中也说到,张恨水在女婿第一次 上门时,被问及哪几部书写得最成功,张恨水答:“你可以看看春明外史和 金粉世家”。这部小说作为张恨水的成名作,在创作当时,就曾引起过极 大的哄动,并开启张恨水章回小说大家的文学史地位。张恨水在他的我的写作 生涯回忆中,用了三章来介绍讨论。这是其它小说所没有的待遇。研究者对这 部小说的代表性,大体上也能达成共识。 然而,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却很有限,多散见于其他论文中,这与张恨水本人 对其作品的重视程度形成强烈反差。从1 9 7 9 至今,能查找到的专章讨论文章, 只有三篇。一是高建平1 9 9 9 年1 0 月发表于商丘师专学报的张恨水( 春明外史) 与传统小说的传承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及春明外史向儒林外史、 官场现形记中学习将社会事件糅化为小说情节的方法,在精心构制回目,及 大量的以诗词传情达意、暗示人物命运方面,则明显受花月痕的影响。同时 也继承了花月痕的“那种特有的无可奈何的精神面貌和感伤情绪”,并“在 抒发对仕途不满、渲澄人生牢骚的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抨击了当时 统治者的腐败,有一些激浊扬清的文字”。文章也提到通过这部小说,体现出的 张恨水对章回体的改良,但没能展开分析。二是乐守红2 0 0 0 年4 月发表于盐城 师范学院学报的( 春明外史) 的社会言情特征,从中国的言倩小说和社会小说 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入手,分析春明外史所言之情中包含的丰富的“社会” 内涵。 相对来说比较有意思的是,余小杰2 0 0 5 年1 2 月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撤的( 春明外史) 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社会小说潮。这篇文章中,余小杰首 先称“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春明外史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是根本无法与 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相比的,无论是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还 是文学描写的手法”,特别批评这部小说“根本没有统一的结构”。因此为它能吸 引那么多读者,获得那么大的名气,作者自己也特别喜爱这部小说而困惑不己。 分析其原因,则发现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小说都具有几分黑幕的性质”,春明 外史也因具有这种特质而大受欢迎,“所以,当社会小说的潮流过去之后,春 明外史也就不再有当年的风光了”。张恨水喜欢它,则是因为它是“包含作者 1 2 第一章作品形式分析 第一节对章回体的继承 一“五四”后章回体的存在空间 清末民初,小说的社会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小说叙事方法和写作态度, 逐渐受到新型知识分子的质疑,梁启超等提出的“小说界革命”和域外小说的译 介,使中国小说的创作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影响,到五四时候,更是完全改变 了传统的文体意识,部分中国小说作家迅速借鉴、采纳了异域小说的创作路数, 在短时期内,新小说创作形成风潮,并与i b d , 说创作者及爱好者就小说的语言、 结构、题材、创作目的、作家心态等方面论争不断。在论争过程中,又促进了新 小说与旧小说从理论至u 创作实践上的日趋鲜明的不同。加之政治革命的成功,又 导致文化理念上的转变。文以载道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念,而此时,新小说家们 也赋予小说这一严正的任务。旧小说则以其明显的娱乐功能而被新小说创作者嗤 之以鼻。颓旧文学论争进行的热火朝天,章回体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应该抛弃的东 西,这种态度在茅盾发表于1 9 2 2 年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2 7 】一文中有 着集中表现。 在这篇文章中,茅盾分析了章回小说的缺陷:“章回的格式太呆板,本足以 束缚作者的自由发挥;天才的作者尚可藉他们超绝的才华补救一些过来,一遇下 才,补救不能,圈子愈钻愈紧,就把章回体的弱点赤裸裸的暴露出来了。他 们作品中每回书的字数必须大略相等,回目要用一个对子,每回开首必用话说 却说等字样,每回的尾必用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并附两句诗; 处处呆板牵强,叫人看了,实在引不起什么美感。他们书中描写一个人物第一次 登场,必用数十字乃至数百字,以零用账式的形式把那个人物的面貌、身材、服 装、举止,一一登记出来,或作一首西江月、一篇古风以为代替。全书 的叙述,完全用商家四柱账的办法,笔笔从头到底,一老一实叙述,并且以 能交代清楚书中一切人物( 注意:一切人物! ) 的结局为难能可贵,称之目 一笔不苟,一丝不漏。他们描写书中的并行的几件事,往往又学劣手下围棋的方 法,老老实实从每个角傲起,棋子一排一排向外扩展,直到荐不能向前时方才歇 手,换一个角来,再同样努力向前,直到和前一角外扩的边缘相遇写一个 人只觉得眼前有的是个木人,不是活人章回体小说,根本错误即在把能 受暗示能联想的人类的头脑看作只是拨一拨方动一动的算盘珠”。 文章对章回体的弊端分析有其针对性,但同时也忽略了这一传统文体样式存 1 4 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虽然自1 9 2 1 年茅盾接手小说月报起,新文学逐渐扩 大其胜利的战果,但“新文学的胜利主要是在青年学生读者群中的胜利,在此时 此后,都还不可能全部占领读书市场”i 勰】。直到二十年代末之后十年间,新文学 已取得绝对主流地位后,新旧文学的比例“大概是三比一或二比一的样子”,“不 过这数字肯定误差仍大,因以往对通俗文学存在偏见,一般公共图书馆馆藏的通 俗文学书籍缺漏较多”。【2 9 l 直到1 9 3 8 年,茅盾也不得不说:“二十年来旧形式只 被新文学作者所否定,还没有被新文学所否定,更没有被大众所否定”【3 0 】。也就 是说,在张恨水创作之初,章回小说还有着广阔的存在空间。加上张恨水本人受 传统小说影响至深,虽然他身边也有朋友对他提出过建议,但他仍然先择了章回 体这一传统长篇小说创作模式。这与其说是一种勇气,不如说是做为一个“真正 的文人”的本份。 二章回体的特点 章回小说是中国传统长篇小说的唯一样式,由宋元长篇讲经讲史平话发展而 来,到元末明初基本成形,具有分回立目、分回叙事、内容丰赡繁富等特点。明 清时期,章回小说已达到成熟阶段,产生大量不同题材、不同思想、不同叙述技 巧的优秀作品。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章回小说逐渐形成独特的形式:由分卷、 分节、分则到分回,把长篇小说分成小段讲述;每回末与回首有相对固定的“套 路”,用以制造悬念或提示下文,并起到将各小段情节连缀成长篇整体的作用; 回目的构制从单句回且发展到富于诗意的双句回目等等。简单的说,所谓章回小 说,就是“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的别称。它以分回标目、分章叙事、情节繁复、 内容通俗、语言晓畅、文备众体、模拟说话艺术形式为主要特征。由宋元长篇说 话嬗变而来,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与笔记、传奇、白话短篇分途并行的一种文学样 式。” 3 q 从另一角度来说,章回小说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又受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 形成具有富含文化色彩的文学样式。首先就是承袭了与其有着“血缘”关系的说 话的特点。我们在章回小说中,可以看到“话说”“看官听说”、“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却说”等套语,这便于小说作者( 或说话人) 随时对小说人物、 事件发表议论,并起到提示读者展开其它情节,或制造悬念的效果:同样的,因 为说话的听众多是文化水平较低层次的市民大众,所以语言也比较通俗,且多带 方言词汇。其次,章回小说又受着戏曲艺术的影响,重视情节的曲折、完整;在 情节发展的线索上,又以单一的时间线索为主。第三,章回小说受史传文学的影 响,本着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和以事件为中心的纪事本末体为范式,写入注 重人物的生平来历,写事讲究故事情节的清晰完整,真实可信。第四,章回小说 受诗文正宗思想的影响,小说中往往加入大量诗文以期提高作品的品位,并以努 力追求小说中诗的意境与神韵;对回目的精心设置,也反映了这一点。第五,由 于章回小说的源头之一是讲经,因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仅在 情节中多包含佛教因素,因果报应也成为小说情节发展主要动力。可以说,章回 小说“可谓中国之国粹,是中国小说家的一大发明创造。在世晃小说之林独树一 帜,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艺术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生活、 心理、情感和理想”p “。 章回小说发展到清代晚期,由于社会的大变动,文化上受到的强烈冲击,章 回小说也出现了些变异。如小说的趣味性、消闲性降低;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套语”的减少;西方写作技巧的融入;语言上的两极分化方面更趋通俗, 如海上花列传用吴语写成,另一方面则走向雅化,如玉梨魂用四六骈文 叙事等等。虽然变异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表现,但其形式大体一还保持着传统样 式。章回小说经过近六百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为中国读者 所熟悉、接受和习惯的文体。章回体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章回体可以让读者看 回目就可以了解大致情节:可以使读者在不能一口气读完的情况下,仍然清楚文 章的脉络,并从每一个章节中都能享受到情节起伏的快感;使读者很轻松地获得 阅读的快乐;文备众体,又给作家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方便作家表现自己的心 情,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有可雅可俗的自由。因此,即使经历五四,西方文学 大量被译介,新文学也日益繁荣昌盛,章回小说仍然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在新时期 展示出它的魅力。 三春明外史对章回体的继承 张恨水谈到自己的创作目的时,毫不讳言自己是为了谋生而写作。对于这一 点,发表于一九四九年北平新民报的写作生涯回忆中,在多处提到。如 在十三新闻工作的苦力中说:“可是上海那地方,除了凡家大报馆,给稿 费是没那回事。纵然特约你写稿子,那稿费也极其渺茫。那些朋友约我写稿,都 曾出过两元钱一千字,其始,我也觉得不无小补,很努力地写了稿子寄去。而且 化名是多多益善,以便一天干u 出好几篇。然而我始终没有接到过什么稿费,至多 是寄些邮票来,我也就兴味索然了。”在十四通讯文字收甚丰中,他又说 “我也为了人家的报酬丰厚,抱定了不拆烂污主义”,也就是说,写作质量也是 建立在有经济保障的前提下的。 他还在同一篇文章的十六关于春明外史 ( 二) 里谈到,在春明外 1 6 史连载期间,他又写了新斩鬼传和京尘幻影录,谈到后一部小说时, 他说:“开始我也很卖力的写,到了后来,很不容易拿着稿费,我就有些敷衍了 事。”又说“这两个长篇,都是我写了春明外史,才被人约我写的,而我的全 家,那时都到了北京,我的生活负担很重,老实说,写稿子完全为的是图利。已 不是我早两年为发表欲而动笔了。所以没什么利可图的话,就鼓不起我写作的兴 趣。所以这两部小说,我都认为不够尺寸。不过我对春明外史,要保持已往 的水准,却是不拆烂污。” 为此,他的创作就非常多的考虑到读者爱不爱看的问题。虽然当时已是五四 后时期,新文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占文坛主流地位。但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 传统意味很浓的鸳鸯蝴蝶派依然大有市场,一般的市民大众仍然习惯接受中国传 统的文体样式。加上张恨水自小所受的文学教育与熏陶,他自然而然的选定了章 回体这一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样式。 所以,恰如一九四四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报的总答谢一一并自我检讨, 他在其中所说的:“章回小说,有其缺点存在,但这个缺点,不是无可挽救的( 挽 救的当然不是我) ;而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上的组织,非习惯读中国 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正如雅颂之诗,高则高矣,美则美矣,而匹 夫匹妇对之莫名其妙。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法组织的文 字,硬灌入这一班人的脑袋,窃不自量,我愿为这班人工作”。张恨水对自己 的读者群的定位是很明确的。这一方面表现出,张恨水对当时中国广大民众的精 神需要的了解,也同时也表现出张恨水的平民精神,以及作为一个根植于旧文化 土壤的知识分子的职业心态。 春明外史作为张恨水“一生的力作之一”,在对章回小说的继承上,明 显保留了章回小说的特点。这首先表现在长篇小说的分回标目上。 章回小说的回目有单句、双句整齐或不整齐、双句对偶或不对偶等不同表现 形式。字数则从二字到十二字不等。明木清初,随着章回小说体式的完善,回目 的构制也日趋精致,除了注意它的基本功能概括每回的故事内容外,还极力 追求形式美,注重回目的抒情性与意境美,以及用典的精奇巧妙,章回小说表现 出文人化、雅化的发展趋势。晚清由于报刊业及出版业的发展,职业作家队伍壮 大,章回小说的创作数量繁多,在形式上也翻陈出新,回目上则由繁入简,表现 出出趣味性向实用性回归的倾向。回目的构制多从实用性上出发,字数有一字到 十几二十字不等,回目长短不拘,用散文化单句,将虚词、标点符号加入回目中。 这种变化固然实用通俗,却并不合一般文人的审美品味,导致张恨水对此产生不 满,于是“既到了我自己写小况,我一定要把它写得美善工整些。”加之当时在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凡能读小说的人,至低程度也粗通平仄。因此,“诗化 的回目才最合他们的审美习惯,才最通俗。”刚回目写得好,读者开卷便被吸引, 于作者于书商都是极良有益处的事。因此,春明外史共八十六回,每回有两 句对偶的回目。八十六对回目,整齐压韵,藻丽浑成,成为当年吸引读者的一大 看点。 其次,小说每回回首常有“却说”等字样,回尾则往往是“要知此人是谁, 下回交待。”、“后事如何? 下回分解。”、“要知此物为何,下回交待。”“要知道 他看出什么来了,且听下回分解。”、“要知怎样了,且听下回交待。”、“要知什么 奇闻,下回交待。”、“看她如何答复,便在下回。”、“欲知发生何项变故,请看下 回。”诸如此类,明显沿袭着说话的特点。这类套语,既方便作者简洁的结束一 回,又能引发读者对后文的阅读兴趣。对于张恨水预设的读者群而言,这也是他 们最习惯接受的叙事方式。 第三,小说以主人公杨杏园的一首诗开篇,不仅为整部小说圈定感情基调, 还展示了作者( 主人公) 的才情雅兴。此后,小说中结合情节穿插有七十多酋诗 词,二十八封长短书信,二十多副对联,十数条酒令,二篇祭文,一篇残赋,还 有启示、新闻、章程、告示、跋、广告若干,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众文体的掌控能 力。小说结尾以李冬青一首诗收束,与开篇诗遥相呼应。这种以诗开首,以诗结 束的书写模式,固然是传统章回体的特点之一,也充分展示了张恨水对诗词的爱 好与炫耀。张恨水曾说过,他的小说创作,很受花月痕的影响,而花月痕 中数量颇多的诗歌的插入,有时不免与情节不相合,而且数量太多,影响情节的 连贯性。张恨水在春明外史中对诗词曲赋的运用,则恰合人物所处的情境, 为表现人物性情、烘托渲染气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 分。从这一点上说,春明外史更接近红楼梦。 此外,小说将口语与书面语结合的恰到好处,既不以一个知识分子身份而凌 驾于市民读者之上,又不趋同一般市民而在语言中带有任何渣滓。以普通话为底 子,将烂熟的生活化语言和稍许方言相结合,形成叙事语言平自如话,琐细而不 罗嗦,真正象一个讲故事的人在细细讲述着自己熟知的人、事、物,力求把它们 生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结构上则是以时间顺序为叙事主线的单线结构为 主,情节发展脉络清晰,上下连接,前后呼应,将主要情节与穿插的次要情节有 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第二节对章回体制的发展 然而相对于时代来说,章回体的局限也是必然的。很明显,张恨水对章回体 的理解很透彻,他针对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对章回体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使之成 为一种与表现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现代文体样式。春明外史的成功使章回体在 新时代重新散发出魅人的光彩,这也是对五四新文体的丰富和补充。 一对回目的改造和完善 成熟期的章回小说的回目,一殷是两句对偶句,主要是用以概括本回的主要 情节,同时,还担负着制造悬念的任务。在小说文人化、雅化过程中,回目的制 定日趋考究,精巧的回目,甚至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具有艺术价值。因此 回目又成为展示作者的艺术才华窗口,用心的作者往往用做诗的功夫做回目。清 末民初的章回小说,很多是在报上连载,加上作者本身对这种文体的创作,或抱 着游戏的态度,或者是为了卖文为生,因此,至少在回目的制定上,就往往并不 很经心。有时仅为了好看或制造噱头。回目甚至并不能反映内容。关于这一点, 在前文中也有讨论。 就这种现象,张恨水在写作春明外史时,对回目特别用心。他在写作 生涯回忆十五关于( 春明外史) ( 一) 中说:“因为我自小就是个弄词章的人, 对中国许多t e t d , 说回目的随便安顿,向来就不同意。既到了我自己写,j 、说,我一 定要把它写得美善工整些。所以每回的回目,都经过一番研究。我自己削足削履 的,定了好几个原则。一,两个回目,要能包括本回小说的最高潮。二,尽量求 其词藻华丽。三,取的字句和典故,一定要是浑成的,如以夕阳无限好对。高 处不胜寒之类。四,每回的回目,字数一样多,求其一律。五,下联必定以平 声落韵。”“3 因为这样的刻意经营,春明外史的回目在当时就成为吸引读者的 一大看点,有的张恨水迷甚至将小说回目整个的背出来。 小说在报上连载时,共分为三十九回。后来出合集,为了保证每回字数相等, 将回目重新划过,分为八十六回,回目自然也都改了。照张恨水自己的话说:“回 日文字的工整,因改得太仓促,不及原样,但包括文字里的高潮,却又更恰合些。” ”1 我们今天看来,这“不及原样”的回目,也十分工整漂亮。例如:第一回“月 底宵光残梨凉客梦天涯寒食芳草怨归魂”,第二十回“纸醉金迷华堂舞魅影水 流花谢情海咏归槎”,第二十四回“新句碧纱笼可怜往事锦弦红袖拂如此良 宵”,第八十二回“一榻禅心天花休近我三更噩梦风雨正欺人”无不对仗工稳, 用语典丽,苦事而情景交融,又涵概一回的主要情节,即用成句又恰切妥帖。 张恨水对回目制作的用心,还在于他首创九字回目。前面已说过,作者往往 以作诗的方法来作回习,因此,对偶的回目以七字为多,或有六字五字回目。张 恨水首创丸字回目,不仅扩大了回目的容量和表现力,更强化了回目的诗意特性。 一直到一九三四年美人恩之前,除似水流年和别有洞天采用颇有特 色的八字回目外,张恨水都采用九字回目,这成为张恨水小说的重要特色。 二回末与回首的过渡性的加强 章回小说由于受说话的影响,在一回的末尾往往有“欲知,且听下回分 解”之类的结束提示语,而下回的固首,则常以“且说”、“话说”之类的套语 来承接上回。或者以诗或偈子结束一回,下回首也有以诗开始的。前文已说过, 春明外史中,回首常有“却说”字样,回末也往往有“要知此人是谁,下回 交待。”、“后事如何? 下回分解。”、“要知此物为何,下回交待。”等成句,这正 是袭白话本小说的传统章回小说特点之一。但也有的章回中,并无这样的词句, 如第二回束,写杨杏园“不觉哈哈大笑,也没有工夫再去和梨云纠缠,匆匆的就 到报馆里来。”第三回首,就接着写“这时,何剑尘看见他满面春色,心想这位 先生有点情魔了”第十九回末,写杨杏园“就上未央俱乐部来。可是到了门 口,又徘徊起来了。”第二十回首接着写“原来这门口的电灯通亮,沿门的两边, 排列了许多马车汽车人力车。”第二十三回末,写杨杏园“起初还闭着眼听爆竹, 后来渐渐就不听见。”第二十四回首接着写“杨杏园一觉醒来,已经另是一年。” 这类写法,略去套语而直述其事,加强了叙事的流畅性。从文本阅读这一角度来 说,则意脉顺畅,过渡自然。这种情况,在八十六回中,占四十二次之多,正好 一半之数,明显表现出章回文体非说书艺术的特征。如果不考虑回目,这已经是 现代小既的写法了。 这种“套话”,在紧接其后的新斩鬼传中继续使用,却在金粉世家 中被抛弃,1 9 2 9 年开始连载的斯人记又有沿用,1 9 3 0 年在上海连载啼笑 因缘,为了赢得这一特定的商业城市读者群的喜爱,张恨水有意识的在创作内 容和方法上,较多的沿用了当时流行的章回小说创作套路,如回末回首套语的使 用、武侠情节的设置、一男众女的爱情故事等。同时,张恨水又赋予这部小说以 新意,使这部小说成为当时销量最大的小说。1 9 3 2 年的满江红又抛弃这种 套路。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张恨水小说,在对章回体的此一形式特点的继承上,从 一丌始就是有选择的继承,这在春明外史中表现的已经相当充分。三十年代 中后期,张恨水不仅舍弃这种套语不再用,连回体也改成章体。 2 0 三叙述层次与叙述角度: 1 超故事层叙述向故事层叙述的转换 作为传统特征明显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沿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也就 是以小说叙述人身份,对主人公杨杏园的故事进行全知叙述,叙述者始终在故事 的外层,这种叙述,称为超事故层叙述。中国传统小说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对 此,张恨水也加以沿用。如小说第一回对主角进行介绍,“这人是皖中一个世家 子弟,姓杨名杏园。号却很多,人家都不称他的号,都叫他一声杨杏园。” “在我这部小说开幕的时候,杨杏园已经在北京五年了。住在皖中会馆里。” p h 再说明,为什么在拥挤的皖中会馆肇。睢杨杏园可以清清静静地独住个三间房 的小院子等等。 对于主角之外其他人的故事,也以这种方式叙述的,如第四回开始不久,关 于大学教授陆无涯,与女学生恋爱,双双离妇弃夫私奔的故事。小说是这样开始 讲述的:“原来这陆无涯,他在平等大学,教的是英文一门”,之后的叙述中, 对这段情节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他们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所处环境,无不形神毕 现地加以描写。其作用,相当于传统小说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段故 事,相对于整部小说所叙述的故事情节而言,比较独立,完全可以当成一个短篇 小说抽出来独立成篇。同样的还有第五回,叙述小报编辑陈若狂滥嫖而染病身亡 故事,以及第六回李俊生与妹督故事等。 超故事层叙述方式,使叙述者可以便利地向读者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让读 者对人物及情节清晰明了。这种叙述方式,在读者与叙述者造与一定的距离,也 使整个故事显得平面化。有时候叙述人还可以跳出来,对小说中人物和事件进行 品评议论,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从人物的悲欢离合 中,得到经历情感冒险的快感,还能从叙述者作者的品评中受到警示与教化, 是最易为市民读者所接受的叙述方式。对此,张恨水首先是继承。 同时,张恨水对这种叙述方式又有所改变。为了使春明外史容纳更多的 社会故事,张恨水往往让故事中的人物来讲另外一个故事,也就是税,在超故事 层叙述中,又往往加入故事层叙述。这时候,叙述者是小说中的人物,故事的接 受者,也是小说中人物。这种情况下读者似乎被遗忘了,而实际上,读者被当做 小说里的人物在听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拉近了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使读者更 容易产生真实感。例如,同样在第六回中,妹督引诱李俊生去旅馆,李俊生不知 道i 艮i i 这位美丽入时的女子是谁,读者也不知道。旅馆一个茶房却认得这位了不 得的人物。在这个茶房向他的伙伴介绍这位妹督的来历时,读者也知道了她是谁, 但当事入李俊生却不知道。这时候,读者成为比事件当事入了解更多秘密的入。 2 1 当读者被不知不觉引进到故事里时,那种快乐无疑是更强烈的。 这种叙述方式,张恨水并不是首创,在其它作家那里却不及张恨水用得到尽。 有评论者因为这一点,称春明外史结构过于疏散。然而也正是用这种方式, 张恨水将那一特定时代的北京社会俗世百相,生动而充分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2 叙述视角的转换 在超故事层叙述方式下,一般没有叙述视角的限制。叙述人全知全能,可以 了解每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及每个事件的起因结果。故事层叙述方式,使叙述视 角受到限制,作者退缩到一个焦点上,对故事及人物进行叙述、观察。张恨水在 春明外史中,以主角故事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当中穿插一二百人故事成为 附带,却借此来说“新闻之外的新闻”,说“野史”,以使整部小说具有社会小说 的内容与性质。为此,作品中大量使用小说人物视角,也就是以小说人物做为“观 察者”,来讲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这种情况下,所讲述的故事,就不再是全知叙 述,而是限知叙述了。如小说第一回,开头以全知叙述介绍过杨杏园后,就以杨 杏园的视角看小馆子里的繁乱热闹、松竹班( 妓院) 的结构装饰及妓与客的种种 姿态、院子里朦胧月光下的雪白梨花、皖中义地的环境与管理员的势利。此后, 在情节发展中j 、l 涉及主角杨杏园的篇幅,多以杨杏园为观察者进行故事的讲述。 但是,春明外史首先作为社会小说,内中涉及到的社会种种现象,全由 杨杏园讲述,则主角所负也嫌太累。于是,小说中随情节的演变,与杨杏园有着 各种关系的其他人,也加入到讲述故事的行列。如第二目中,杨杏园的报馆同事 史诚然,讲述凌松庐被捕一事内幕,杨杏园在松竹班看到妓女的客人因争风吃醋 而大打出手,再由姨娘阿毛说明原因,第七回中,以吴碧波为叙述视角,讲述的 大和尚法航与黄大人三姨太的故事,等等。都是通过小说人物之口之眼,讲述的 一则又一则“新闻之外的新闻”。 这种叙述方式,是以小说中某一人物为中心视角,描写有此一人物的所感所 知,在这一情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政治3.1说课课件
- 2025年中国自动化仪表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高一急救知识培训班课件
- 智能化施工安全防护空白单位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离婚子女抚养权归属与财产分割及子女社会实践协议
- 离婚协议签署及履行监督服务合同
- 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共同财产清算合同
- 民族特色理发店技师劳务合作合同范本
- 广告内容本地化代理合同
- 职业技能拓展方案设计
- 2025年轴流冷却风扇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商法学》本科笔记
- 自动生成的文档-202504081202-98
- 华能集团薪酬管理制度
- T/CNFAGS 16-2024绿色甲醇分级标准(试行)
- T/CIE 147-2022空间行波管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技术规范
-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护理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 (一)
- 借车给他人免责协议书
- 国家能源集团共享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企业报告(业主版)
-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