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近年来葫芦岛市经济发展出现滞后的现象如何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发 展之路促进葫芦岛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起了作者的思考同时也是本文写 作的出发点 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 研究方法对葫芦岛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文章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借鉴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葫芦岛市实现经 济跨越式发展的正确路径选择其次文章借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对葫 芦岛市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发展的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判断各产业是否具 备集群化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作者利用 s w o t 分析法对葫芦岛市发展产业集群 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其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 优势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是其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而体制机制僵化生产工 艺落后是其劣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是机遇而葫芦岛和周边城市具有 很大的同质性是其面临的主要威胁然后得出结论葫芦岛市具备发展产业集 群的有利条件 文章在确定葫芦岛市可以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 析了目前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价值链功能尚未形成企业间没 有形成分工协作产业集群规模小缺少有国际或国家知名度的大企业的带动 效应各类专业人才缺乏集群成长的市场环境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完善创 新能力弱产学研配套不完善政府对产业集群的认识不够等 作者建议借鉴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选择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船舶制造和 机械加工作为葫芦岛市优先发展的产业集群并具体做好七方面工作制定产 业集群发展规划进行适度干预和引导区分不同类别的产业集群采取有针 对性的发展措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完善各项基础设 施促进城市功能升级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推进各项教育措施实施大力 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大宣传和对外联系力度发挥社会网 络优势 本文通过以上建议的提出试图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葫芦岛市实际解 决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问题并为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利的 理论支持文章对葫芦岛市规划发展的产业集群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分析对政 府的实际部门有参考价值是文章的创新之处 iv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对策 葫芦岛市 v abstract in the recent years, huludao city has presented a la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of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pan development of economy draw the authors attention, and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writing this paper. the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science and management science, applies the research method combining normativ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by referring to relevant theory and experience, the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developing industrial clusters is the correct way for realizing the citys span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esides, by resorting to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t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hat will be developed in huludao during the “eleventh-five year plan” period, make judgment of the possibility of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pplies swot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or developing industrial cluster. the geographic position, abundant resources and the high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are the strengths, whereas the rigid mechanism and backwar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re the weaknesses; the policy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 northeast china is the opportunities, whereas the homogeneity between huludao and the circumjacent cities are the main threats. in conclusion: huludao city is provided with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industrial clusters. on the basis of 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from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spects: the value chain function has not formed yet, the enterprises have not established cooperation based on division of labor;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s of small scale and lacks the driving force of international or domestic renowned enterprises; it falls short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he market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cluster is nonstandard, the service system is imperfec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 the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are not perfectly integrated; the government is not fully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luster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proposes to choose petrochemical, non-ferrous metal, shipbuilding and mechanical processing, which meet the standards for leading vi industry, as the industrial cluster for priority development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establish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plan, provide proper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perfect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provide reliable policy guarantee; perfect the fundamental facilities, promote the citys functional upgrade; set up the new idea of personnel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measures; spare no effort to develop regional famous brands, heighten the clusters competitive power;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external liaison, bring into play the advantage of social network. by making the abovementioned suggestions, the paper attempts at applying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ity and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for cluster development and providing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luster development. it makes mor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hat will be developed in huludao, which the local government sectors use for reference and is viewed as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countmeasure huludao city i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 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 贸易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1 引言 1 . 1 选题背景 产业集群是基于分工和协作而产生的经济现象其存在的历史相当久远 当我国通过丝绸之路远播盛名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集群的身影江西景德镇 的陶瓷和苏州的丝绸刺绣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古代的苏州地区积聚了大量 的蚕农丝作坊刺绣作坊商社以及配套服务的钱庄马队行会等等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同样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很早就有了产业集 群但是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直到 1990 年管理大师迈 克尔 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作为一种经 济理论产业集群才广泛地引起各界人士和政府组织的关注登上了主流经济 学的舞台 纵观全球在那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闪耀着产业集群的光芒比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集群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业 日本的丰田城德国的汽车工业集群意大利北部的第三意大利现象以 及我国浙江温州生产打火机的企业集群等等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竞争优势闪 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当今广泛的国际分工和合作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在 有限的空间内吸引和获得更多的资源促进本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日益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区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产业集群对于提高企业和 地区的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一 直在积极研究提供和推广产业集群战略以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许多 国家的政府已经注意到产业集群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并将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国 家战略规划的重点内容我国政府最近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也将产业集群作为考 虑的重点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葫芦岛市原名锦西市1989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1994 年 10 月更名为葫芦岛市葫芦岛市的工业基础雄厚早在建国前就已经初具规模 引言 2 建国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葫芦岛的工业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共和 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后葫芦岛的经济发展逐渐放慢了脚步甚至 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显现出了典型的老工业基地特征作为曾经的领跑者 葫芦岛已经被甩在了后边 当前适逢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契机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 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葫芦岛市政府和人民迫切关注的焦点产业集群 理论对于葫芦岛借助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东风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良好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的众多理论和发展实践证明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 战略具有较强的优势它可以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有利于 价值链的不断延伸有利于集群内关联企业的信息沟通从而引导集群内产业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进而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卓越的经济贡献正在 改变着我们传统的产业观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再局限于个别的主导产 业或支柱产业而应扩展到集群层面在我国近几年产业集群被广泛用于指 导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思考研究了如何将产业集群理论与葫芦岛市的实际发 展相结合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葫芦岛市发展产业集群的具体措 施以及政府在其中的角色转换和政策取向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 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也希望对于推进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 力 1.3 文献综述 韦伯 alfred webber 1909 从工业区位论角度对产业集聚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首先提出了聚集经济概念其后马歇尔在 192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第 三版)对产业集群作出阐释他认为产业的地区性聚集受三个要素的影响劳动 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投入和技术外溢1990 年波特在论国家的竞争优势 中提出了一些有开创性的重要命题和判断如聚集对规模经济的作用对要素 改变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作用与聚集经济的关系等 1991年 克鲁格曼 krugman 发表了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他在文中建立了一个简明而有效的关于中心 外围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克鲁格曼力图说明区域或地理在要素配置和 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克鲁格曼还提出了度量集群程度的空间基尼系数 在这之后阿明和库克从柔性专业化生产方式取代福特制生产方式的角度阐述 引言 3 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艾德洛特库克等人从区城经济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 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促成作用aldo romano, giuseppina passiante 和 valerio elia(2001)分析了 29 个虚拟群用组织接近的概念来代替传统的地理接近概念 phi1ippe martin 和 gianmarco i. p. ottaviano(2001)综合了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 理论和 romer 的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间自我 强化的模型美国学者马库森(markusen1996)认为当前集群的研究忽略了区 内或区外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第一次指出在研究外向型产业 集群区域时必须将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纳入研究范畴 我国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大量的研究则是在 2000 年以 后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其对产业集群的研究较为 系统在其一系列著作中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聚理论与新产业区理论其研究 小组设立了产业集群的网站并出版了许多专著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 为我国的集群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军国2001在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方面 也进行了较有说服力的研究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报酬递增的加速器集聚降低 了交易费用促进了企业协作形成了报酬递增和分工不断深化的机制因而 使集群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仇保兴1999在对小企业集群进行研究后 对集群的形成过程制约因素及其创新意义和演化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叶建亮宁钟从知识溢出角度分析了聚集现象慕继丰冯宗宪从地区经济网 络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魏守华和石碧华2002从集群的竞争优势角度进 行了研究等等 1 . 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的指导原则借鉴理论界已经存在的产 业集群一般规律分析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提出葫芦岛市发展产业 集群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采取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葫芦岛市发展产业集群进行了 深入地分析并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力求获得 有说服力的结果 引言 4 1 . 5 论文结构 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包括文章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等 第二章是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本部分对作者研究中涉及到的产业集群 的概念分类形成机理以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 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第三章是葫芦岛市发展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首先作者通过借鉴前人的 研究理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产业集群是葫芦岛市经济发展的路径选 择其次作者借用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对葫芦岛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 大力发展的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研究各产业的集群倾向证明了各产业存在 集群化发展的可能性接着作者对对葫芦岛发展产业集群进行了 swot分析 最后分析了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第四章是葫芦岛市发展产业集群的具体对策在本部分中运用主导产业 选择标准确立了葫芦岛市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并针对葫芦岛市产业集群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本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作者 将来的研究方向 1 . 6 论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是作者在对葫芦岛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运 用产业集群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借鉴确定主导产业的方法提出葫芦岛应该 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船舶制造和机械加工四个产业集群 以这四个产业集群作为葫芦岛的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集群和经济的总体发 展的建议同时针对葫芦岛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据 作者了解还没有人对葫芦岛的产业集群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并运用确立主导 产业的方法对其进行规划本文中作者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对葫芦岛 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政府的实际部门有参考价值 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5 2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下面将与本文有关的产业集群理论做以简要介绍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在克林斯简明辞典中集群是一定数量的紧密生长在一起的同类事物 人或者事物的聚集collins concise dictionary , 1990,21 1按照公认 的观点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主要是指某一区域的产业集中现象它是经 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现在创新经济学制度经 济学竞争经济学等一些理论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由于不同的学者对于产业 集群的研究侧重点不一样因此经济学界对产业集群概念的界定存在诸多不同 的观点如马歇尔称之为产业区费里克森和林德马克提出的地方生产系统 皮埃尔等人提出的新产业区等派克f. g. pyke等人虽然也将产业集群视为 企业的区域集中现象但是他们更加强调某一产业内企业的生产集中并强调 了这种集中的地方性还有的观点完全抛弃了空间区域的限制强调产业集群 的网络特征以及集群形成动机和功能这种观点认为集群是一种依靠价值链 联 系起来的网络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互补资产和利用知识联盟中获 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 效益分散创新风险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 (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包括经济人和咨询顾问)和客 户 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成网络 这种网络就是集群 (j.a. theo, roelandt and pim den hertog,1998) 国内学术界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但大多数是引用西方学者 的产业集群概念我国学者王缉慈认为新产业区是指一种以地方企业集群为 特征的区域弹性专精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 网络 根植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出版的 中 国民营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定义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特 转引自聂鸣,李俊,骆静.oecd 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2 年第 1 期第 4043 页 按照波特的观点任何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 集合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参见迈克 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第 3339 页 转引自唐晓华等.产业集群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第 2 页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6 定产业领域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若干企业及相关法人机构(如大学指定 标准的机构同业工会等)由于相互具有某种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结在一起 并且集聚于一个约定地理空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象专业化是这种现象的一个 重要特征 在学术界形成的普遍观点认为波特的产业集群概念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 产业集群是指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 集合(迈克尔 波特1998)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 业和其它实体例如零部件机器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和专业化设 施的提供者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 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此外许多集群还包 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如大学 标准的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中心及提供者各类中介性组织和贸易联 盟等波特的定义强调了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由于本文探讨的是葫芦岛 地区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问题故本文以波特的观点来定义产业集群 2 . 2 产业集群的分类 研究产业集群的分类便于根据产业集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由 于研究目的切入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种类有不同 的划分方法这些分类方法对我们认识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成长动力机制具 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下面将与本文有关的分类方法加以阐述 2 . 2 . 1 国外学者的产业集群分类 2 . 2 . 1 . 1 l y n n m y t e l k a 和 f u l v i a f a r i n e l l i 的产业集群分类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把集群分为两大类依靠内生力量自发形成 的集群spontaneous cluster和依靠外生力量人为形成的集群constructed cluster根据集群内企业技术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企业间协作与网络 化程度并将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产业集群有组织产业集群创新性产业集 群 科技园区和孵化器 出口加工区五种类型 1998在此基础上 lynn mytelka 和 fulvia farinelli 重点研究了自发的产业集群并把它们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 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本部分参见唐晓华等.产业集群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第 725 页有改 动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7 织的集群和创新性集群三种类型对各个集群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加以区别见 表 2.1这种分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影响产业集群的若干因素明确表示出 来以便于将这些因素继续细化或者综合有助于剖析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 制通过这种分类可以看出比较成熟的产业集群大多具有如下特点中小企 业高度参与技能技术和信任关系至关重要高度竞争等 表 2 . 1 l y n n m y t e l k a 和 f u l v i a f a r i n e l l i 的产业集群分类 资料来源lynn mytelka 和 fulvia farinelli2000.转引自陈剑峰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外 国经济与管理2002 年第 8 期第 23 页 2 . 2 . 1 . 2 p e t e r k n o r r i n g a 和 j o r g m e y e r s t a m e r 的产业集群分类 马库森markusen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四个国家中经济增长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域内选取的子集进行研究将产业集群分为四类 马歇尔式工业区意大利式产业区为其变体形式轮轴式产业区其地域结构 围绕一种或几种工业的一个或多个主要企业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主要由跨国 公司的分支工厂组成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peter knorringa 和 jorg meyer stamer1998在其研究基础上把产业集群分为第三意大利式产业集群 原始文献可参见 markusen ann.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a typology of industrial districts. economic geography, 1996, 72(3): 293313. 或者参见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1. 类型 要素 非正式集群 有组织的产业集群 创新性集群 关键参与者参与度 低 低到高 高 企业规模 个体小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 创新 几乎没有 有些 持续 信任 几乎没有 高 高 技能 低 中 中 技术 低 中 中 关联 有些 有些 广泛 合作 几乎没有 有些不持续 高 竞争 高 高 中到低 产品创新 几乎没有 有些 持续 出口 几乎没有 中到高 高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8 卫星式产业集群轮轴式产业集群三种类型见表 2.2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 的特征利弊发展路线并提出了政府发展该产业集群应采取的措施 表 2 . 2 p e t e r k n o r r i n g a 和 j o r g m e y e r s t a m e r 的产业集群分类 要素 第三意大利式产业集群 卫星式产业集群 轮轴式产业集群 主要特征 以中小企业居多 专业性强 地方竞争激烈 存在合作网络 存在信任关系 以中小企业居多 依赖外部企业 基于低廉的劳动成本 大规模地方企业和中小企业 明显的等级制度 主要优点 柔性专业化 产品质量高 创新潜力大 成本优势 技能/隐性关系 成本优势 柔性 大企业作用重要 主要弱点 路径依赖 适应性差 对外依赖程度大 诀窍有限 整体绩效取决于大企业 典型发展 轨迹 停滞/衰退内部劳动分工 的变迁部分活动外包 轮轴式结构出现 升级前向和后向工序整 合提供全套产品或服务 停滞/衰退随大企业变化 升级内部分工变化 政策干预 集体行动形成区域优势 公司部门合作 通过培训和技术扩散等方式 促进中小企业升级 大企业/协会和中小企业支持 机构的合作 增强中小企业实 力 资料来源peter knorringa 和 jorg meyer stamer1998.转引自陈剑峰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 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 年第 8 期第 23 页有改动 2 . 2 . 1 . 3 s h a h i d y u s u f 的产业集群分类 为了分析产业集群成长和发展的长期动力shahid yusun2004将产业集 群分为生产型集群和服务型集群两种基本类型而生产型集群又分为低技术集 聚和高技术集聚它们各有特点低技术集聚生产型集群数量众多存在范围 广高技术集聚生产型集群的成长与壮大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创新所形成的技术 优势而服务型集群的产生与发展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扩散全球化金融业发展 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型产业的兴起发展密切相关见表 2.3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9 表 2 . 3 s h a h i d y u s u f 的产业集群分类 类型 特点 低技术集聚 灵活的劳动力供给 专业化的生产商 可提供支持的服务商 广泛的技术溢出效应 大量的商业联盟和组织 更深的市场渗透 规模经济 生产型集群 高技术集聚 适宜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金融咨询管理服务发达 研究型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密集 大城市的经济辐射与关联效应 基础研究实力强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 服务型集群 发达的专业化 快速发展的公司外包业务 发达的贸易服务如市场营销物流金融保险等 大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发达的城市经济 资料来源shahid yusuf.东亚创新未来增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年第 182194 页 ? 2 . 2 . 2 国内学者的产业集群分类 我国学者对国内产业集群运用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按照中小企业集群的结构将产业集群分为市场型椎型混合网络型 和中小 企业群落仇保兴1999按照集群内企业的性质不同分为制造业集群销 售业集群和混合企业集群仇保兴1999按照企业集群发展形态的不同 分为历史形成的企业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企业集群和创新网络企业集群 李新春2000按照新产业区的标准将产业集群分为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出 口加工基地智力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自然发展的乡镇企业集群外资 驱动的开发区和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网络王缉慈2001按产业 转引自唐晓华等.产业集群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第 9 页有改动 市场型是指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平等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 锥形是指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外围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也可称为中心卫星工厂型 混合网络型集群的特点是以信息联系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联系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 产方式来进行生产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3437 页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3437 页 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战略管理2000 年第 11 期第 4955 页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10 集群产生的角度不同将产业集群分为衍生型大企业拆分型战略规划导 向型自发型 和招商引资型何宏伟刘敏2005 此外陈佳贵和王钦2005运用路径依赖理论从发生机制角度将产业 集群分为内源传统型产业集群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和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 并通过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诱因政策环境价值链技术创新竞争优势等进 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出了三种产业集群的一般模式见表 表 2.4 内源传统型产业集群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和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对比 内源传统型产业集群 内源品牌型产业集群 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 形成诱因 历史传统传统工业技术 积累企业家精神等 知名品牌企业 外商投资 形成机制 能人示范血缘亲缘与 地缘关系的扩散 知名品牌企业的带动 群居链的复制 政策环境 发展非公经济无为而治 优惠政策 各种优惠的招商政策 价值链 纵向分工不充分 较为完整分工充分 较为完整封闭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有限 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外资严格控制核心技术 技术外溢有限 管理水平 较低 较高 较高 成员特征 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 以知名大企业为核心 以外资企业为主 竞争优势 低成本 品牌低成本 品牌低成本技术 资料来源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5 年第 9 期第 510 页有改动 衍生型是指产业集群由原来的国有企业剥离或衍生发展形成的 大企业拆分型即将原有的内部交易转化为市场交易在改制后的公有企业基础上经过企业繁衍和集聚而 形成集群 战略规划导向型是指根据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政策与措施吸引投资者前来创办相 关企业或直接迁移进一些需要的企业从而较快地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自发型即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 招商引资型是指通过吸引国内企业进入特定区域形成产业集群 何宏伟刘敏.产业集群的成因特点与路径选择.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 年第 1 期第 8183 页 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5 年第 9 期第 510 页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11 2 . 3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2 . 3 . 1 国外学者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 以韦伯和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理论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形成机制第二种是以 增长极理论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形成机制第三种是以 波特的集群理论为代表的折中的形成机制 2 . 3 . 1 . 1 自下而上的形成机制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韦伯和克鲁格曼 韦伯从收益和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集聚的原因并在其著作区位原理 1 9 0 9 中对此进行了阐述他认为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非常重要厂 商们乐于聚到一起是因为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者使其成本降得更 低而收益增加或者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在厂商们的聚集地出现了为他们提 供专业化服务的厂商或者公共基础设施 克鲁格曼1 9 9 1 则运用规模报酬递增原则解释了集聚的原因产业集群 是规模报酬递增带来的外部经济的产物他认为企业和产业倾向于在特定区 位空间集中不同的企业和产业会选择在不同的地域集聚空间集聚的差异最 终体现为产业专业化因而会同时存在空间产业集群和区域专业化的现象这 种现象是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分析中被广泛接受的报酬递增原则的基础当企业 和劳动力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要素回报时就存在本地化的规模报酬递增 不论从何角度入手这种观点认为是厂商们出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 的而自发地进行集聚因而称之为自下而上的形成机制 2 . 3 . 1 . 2 自上而下的形成机制 这一观点的代表是帕鲁francois perroux 的增长极理论和前苏联的地域生 产综合体理论 增长极的概念是由帕鲁1 9 5 0 最先提出的他认为增长极是特殊环 境中经济增长的推动性单位和支配力量是一个和周围紧密联系的增长核心 增长极通过四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金钱外部性即增长极的出现可以带动 相关上游或下游部门的产出增加模仿和创新作为增长极的新行业的出现 转引自唐晓华等.产业集群辽宁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第 3134 页有改动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12 可能导致其他行业的模仿和创新乘数效应这里包括投入产出关系中 部门之间的乘数效应和增长极中投资产生的乘数效应竞争性创新增长极 的出现导致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创新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前苏联学者提出的是与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密不 可分的该理论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由一些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所组成的 其核心是由当地自然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主导的专门化企业另外还有与主导的 专门化企业紧密联系的关联类企业和依附类企业以及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 基础设施为了解决当时苏联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政府动用人力物力和 财力集中建立起一个区域生产综合体体现了较强的政治性 此外这一观点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斯科特scott1992他认为产业 集群的兴起和增长是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成本之间进行抉择的结果斯科特概 括交易成本和集聚间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主要源于生产中的分工公司间交 易活动的结构以及地方化发展中内生性出现的集聚经济分工导致了企业的垂 直分离企业垂直分离导致经济中外部交易活动的水平增加即公司间交易的 增加由此将促进那些有强烈愿望和经济联系的生产企业相互向集群区域集 中反过来大量生产企业的集聚会极大地降低外部交易的空间成本使得分 工成为更加普遍的现象因此企业垂直分离强化了产业空间聚集产业空间 聚集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垂直分离而且斯科特还认为在社会分工日益加 深的情况下企业间的交易频率大大增加企业交易总费用上升由于交易成 本与地理距离成正相关所以企业通常有近距离寻找交易伙伴的愿望从而促 成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 2 . 3 . 1 . 3 折中的形成机制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过程必须有 市场竞争的参与同时又有地区禀赋的作用和政府战略的影响决定产业集群 的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是其竞争优势而影响其竞争优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 括市场自发作用如竞争地区禀赋因素如距离成本非市场因素政府 政策等 2.3.2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 综合起来国内学者对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 种观点 转引自孙利波.渤海湾地区葡萄酒产业集群优势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大学2007 年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13 一是从区域经济制度变迁非正式制度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探讨仇保兴 1 9 9 9 对集群的形成过程制约因素及其创新意义和演化趋势进行了较系统 和全面地分析认为小企业集群是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规模效益之间妥 协的产物张仁寿1 9 9 9 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制度变迁角度对浙江专业化 产业集群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二是从企业网络或者企业家网络的角度对企业集群进行研究强调企业家 的创新精神在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李新春2 0 0 0 认为企业集群是以关 系网络尤其是企业家个人的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地区性企业群体 三是其他学者从规模经济角度所作的一些分析叶建亮2 0 0 1 从知识溢 出角度分析聚集现象认为知识溢出是导致集群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决定了集 群的规模也影响集群组织内企业的生产函数刘军国2 0 0 1 认为产业集群 是报酬递增的加速器集聚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了企业协作形成了报酬递 增和分工不断深化的机制因而使集群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影响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徐强2 0 0 4 从自然禀赋技术水平市场水平政府行为本地人文因素以 及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六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变的一般机 理井然哲覃正等人2 0 0 5 指出影响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集 群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整合力开放度和创新力何云2 0 0 2 从企 业的外部性出发对企业群的定义特点内在机制及群与专业化分工工业 区的关联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分析了企业群的内在演化进程探讨了企业群在 现实中的意义陈雪梅2 0 0 1 提出了企业群的三种形成方式由资源禀赋制 度文化而形成的意大利企业群由大企业改造和分拆而形成的克罗地亚企业群 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的香港金融企业群并认为群的形成原因中内生原因 是主要的 2.4 产业集群的绩效分析 2.4.1 产业集群与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最主要绩效就在于它的竞争力探讨产业集群就不能不谈到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关于这一点几乎所有学者的观点都是一致的产业集群的 优势在于它拥有非集群企业无法比拟的持续竞争力 对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给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由独立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阐述 14 的非正式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形成的集群实质是一种能在效率效益及韧 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竞争优势基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 系及激励综合了运输成本交易成本等成本优势以及由外部经济专业化 合作所带来的协同优势是远距离的竞争对手所不能达到的 马库森markusen认为产业集群应对冲击的能力是其竞争优势企业处 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而市场经济又充满了风险不确定性和各种冲击如果 集群具有很强的应对冲击能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竞争力此外lynn 和 fulvia2000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是集群的创新能力pekka 认为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体现为提高生产率和创新绩效发挥正的专业化效应推 动正的外部性和知识溢出增强企业间协同作用占有全球市场份额五个方面 的能力等等 国内学者关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论述也很多例如 王缉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从纯经济学角度看产业 集群本身可以带来外部经济从社会学角度看相互邻近的企业在长期的交 往中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安排从而积累社 会成本降低了交易费用从创新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专业化知 识在群内的传播和扩散特别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因而能够激发新思想 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从而不断创新 赵连荣赵冰2005认为这种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可以获得诸多经济方面的 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别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 和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将形成一个 区域创新系统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除此以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还有 多方面的来源如地理集中(集聚经济)灵活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 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都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魏守华等人2002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用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 优势( 主要由垂直和水平联系的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形成包括生产成本优势基 于质量基础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人民医院快速石蜡技术考核
- 石家庄市中医院血流感染诊断与抗菌药物选择考核
- 2025贵州银行金融科技相关岗位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玉林市北流生态环境局招聘公益性岗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保定市人民医院肌张力障碍手术治疗考核
- 2025广西柳州市城中区委社会工作部招聘专职化城市社区工作者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大学筹建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大学礼记课件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实验小学代课教师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上海市中医院病理急诊诊断考核
- 仿生机器鱼行业规模分析
- 胸闷病人的护理查房
- 中英文员工评估表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版)
- 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课件-工程传热学1王晓墨
- YS/T 1018-2015铼粒
- 自驾游免责协议书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检查表
- 第五章-中药指纹图谱课件
- 《汽轮机原理》多级汽轮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