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金融学专业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对外贸易作为与世界连接的窗口,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为推动中国经济增 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将给中国经济的 发展带来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巨浪中乘 风波浪,趋利避害,使对外贸易更有力的促进增长,将是中国外贸行业所面临的 重大问题。 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了对外贸易促进经济 增长的理论,并讨论了该理论在中国是适用的。然后分别对出口和进口贸易促进 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通过出口和进口能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进行资源配置,弥补国内稀缺资源的缺口,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本 国的技术进步步伐。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现状,探讨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贸 易的有利、不利因素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对外贸易出口进口经济增长 a b s t r a c t a saw i n d o wt ot h e 、v o r l d ,t h ef o r e i g nt r a d eh a sm a d e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 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i cg r o 州h a1 0 to f c h a n c e s ,a tt h es a m e t i m e ,m a n yc h a l l e n g e sw i l lb e b r o u g h ta b o u t t om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yt h a n k st ot h ef u n h e r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t r c n do fe c o n o m ya 1 1 ds c i e n c ea i l dt e c h n o l o g y h o wc a nc h i n am a l ( e 9 0 0 du s eo fa d v a n t a g e sa n da v o i dd i s a d v a f i t a g e st h a tf o r e i g nt m d ew i l l b n gt od r i v e t h ee c o n o m i cg r o 、v t hi nm et r e n do f 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w h i c hi st h eb i gp r o b l e m t h ec h i n e s ef o r e 细t m d e 诵l lb ef a c e d f i r s t l y ,m i st h e s i sa n a l y z st h et h e o r yt 1 1 a tf o r e i g nt r a d ep m m o t e st h e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i lf b mb o t hs i d e so ft h em i c r o c o s m i ca 1 1 dm a c r o s c o p i cb yt h es p e c m cm a m m e t h o d ,a 1 1 dp r o v e st l l a ti sa p p l i c a b l ei nc h i n a t h e na n a l y z e st 1 1 er e l a t i v i 妙m a te x p o r t a n di m p o r tt r a d ep r o m o t e st 1 1 ee c o n o m i cg m w t h ,a 1 1 dd r e w sc o n c l u s i o n st h a tc h i n a c a i la 腩c t i v c l y “c ea d v a i i t a g eo f m em a r k e t so f m eh o m ea n da b r o a dt od i s 研b u t et l l e r e s o u r c e s ,m a k eu pt l l ed o m e s t i cr a r er e s o u r c e s i n 们d u c et h ea d v a n c c d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e q u i p m e n t st o a c c e l e r a t l yi m p r o v et h e c h i n e s et e c h n 0 1 0 9 y - o nm eb a s i s , a c c o r d i n gt om ec h i n e s ep r e s e n tc o n d “i o n ,t h em e s i ss t l l d i e st l l ea d v a l l t a g ea n d d i s a d v a i l t a g eo ff u n h e re x t e n d i n gf o r e i g i lt r a d ea n dt h em e a s u r e st h a ts h o u l db e a d o d t e d 【l ( e yw o r d s 】 f o r e i 鲷t i 们ee x p o r ti m p o r t e c o n o m i cg r o 、v m 引言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历来引起经济学家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历 史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倚赖对外贸易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工 业化过程;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展开,快速增长的全球贸易成 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 而高速增长,对外贸易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对对外贸易经济增 长的研究成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对各 种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模 型进行一些修缮,利用各种历史数据,对中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 和贡献程度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当前中国的现实国 情,对我国如何通过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模型和理论基本上都是国外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内 的文献主要是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但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一般都 比较单一,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具体政策建议的文献也较少。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有 以下特点: 一、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 和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各种理论进行评判,分析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 规律;实证研究主要是描述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历史和现状,预测对 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 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图表来说明和解 释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但同 时又结合定性分析弥补了理论模型的各种缺陷。 三、现实国情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相结合。本文一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对外 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各种国内外的利弊因素,另一方面也结合韩国、日本 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提出 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u 第一章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经济 增长是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富的增长。要研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必须了解相关的对外贸易理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即微观经济学分析和 宏观经济学分析。 1 1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1 1 1 对外贸易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利用微观经济学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始于西方古典经 济学的创建人亚当斯密。他认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原因。然而国内分工的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 制,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斯密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国内分工理论扩 展到了国际范围,提出了“绝对利益学说”。指出各国应参与国际分工,因为由 于各国的地理条件,自然禀赋以及后天条件上的差异形成了某些商品生产成本的 绝对差,一国可以集中资本和劳动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另一国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相交换。这样,各国都可以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虽然斯密 在国富论中论述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他在使用“绝对利益”模型 分析贸易利益时却假设各国的劳动生产率( 技术水平) 是维持不变的,因此,斯 密所说的“绝对利益”也可以理解成是对既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结果。 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在1 8 1 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进一步 提出了“比较利益论”。他认为按照“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的原则来进行生产 分工和交换,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这一理论解决了当一个国家在所有 的产品上都占有绝对优势时,或另一个国家在所有的产品上都处在绝对劣势时, 是否应该参加国际分工并如何分工的问题。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可以看成是他对 其师亚当斯密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理论共同构成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的基石。 1 9 世纪后半叶,以边际分析为中心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的兴起,标志着经济 学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时代。新古典经济学抛弃了古典经济学的定性分析方法, 开始注重应用各种数学方法来对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实证和检验。赫克歇尔和俄 林接受了新古典学派和边际学派的供求价格论,以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国际商品自 由贸易而要素不流动为前提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比 较优势是由该国的要素丰裕程度决定的。即如果某种要素在一国所有生产要素中 的比重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那么该国在这种要素上就是丰裕的。一国应“出口那些需要多用本国丰裕生产要 素而少用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用以交换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商品。因此, 供给丰裕的要素用于出口,供给稀缺的要素用于进口”。这样贸易后各国的经济 利益将大于贸易开展前的利益。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赫俄理论都是在要素资源既定的假设条件下,分析 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它们都是从静 态的角度来解释一国如何通过对外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 2 0 世纪3 0 年代经济学爱罗伯特逊( d h r o b e r t s o n ) 提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 长的发动机”的命题,从而把这一理论从静态分析转到了动态分析。5 0 年代诺 克斯发展了这一学说,他认为对外贸易可使贸易参加国获得直接利益和间接利 益。所谓直接利益是指各国按比例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根据“两优取重,两 劣择轻”的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增加了产量,通过交 易又得到了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而间接利益是一种动态利益,是指随着对外 贸易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部门,从 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 然而,当代经济学家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更直观地分析了对外 贸易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机制。如图i l 所示,假设a 国是劳动力丰富的 y 图1 1 国家,b 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 产品是劳动密集性产品,y 产品是资本密集性 产品,又假设两国的消费无差异曲线是样的。在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前,最佳的 生产与消费点分别在a 和”点。a 点处的斜率表示a 国的x 产品的价格和y 产 品的价格之比,a ,点处的斜率有示b 国的x 产品的价格和y 产品的价格之比。 显然,p a p a ,即a 国的x 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 国,而b 国y 产品的相对价 格低于a 国。因此,a 国在x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而b 国在y 产品的生产 上具有优势。自由贸易发生之后,两国生产消费发生如图1 2 所示的变化: b 国 x 图卜一2 从图1 2 可知,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后,a 国的生产消费点由点a 移到了点b , 生产更多的x 产品,b 国的生产消费点a ,点移动b 点,生产更多的y 产品。两 国的价格比率线p b 交无差异曲线于点e ( e = e ) 。显然,这一消费组合点所处的 无差异曲线比两国原来的要高,反映两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b ,c = e c ,即b 国的出口正好等于a 国的进口,c e = c b ,即b 国进口正好等于a 国的出口,则 国际市场就刚好达到均衡。由于两国贸易后的无差异线都比原来的高,说明国际 分工可以产生贸易利差,提高国民福利。 1 1 2 对外贸易可以降低资源的稀缺性 对外贸易不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资源的稀缺状况, 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单位资源的使用效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其实,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这种影响曾被斯密注意到,他曾经说道:“国内市场的狭 小并没有阻碍手工业和制造业任何特殊部门的分工,通过为他们的劳动产品超过 国内消费的部分开辟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市场,它鼓励他们改进其生产能力,而且 使其每年产出量达到最大,从而增加了社会收入和财富。”虽然斯密注意到了对 外贸易可以提高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但他并没有对此作进一 步的研究。 当代经济学家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假设某国生产x 和y 两种产品,x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该国在x 产品上 有比较优势,因此出口x 产品,进口y 产品。现在由于出口部门在国际竞争的 压力下,获得了主要是节省劳动的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率,则该国的生产可能 性曲线将发生如图l 一3 所示的变化: 生产率提高前的生产可能曲线 生产率提高后的生产可能曲线 图1 3 由图可知。由于出口部门发生了主要是节省劳动的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这 种资源稀缺性下降,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发生了偏向性外移,在国际价格比率p 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比原来的要高,由此促进了 经济的增长。 然而在实际中,在国际价格比率不发生不利变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会提高 出口部门的生产能力,导致出口产品的增加,有可能形成归模经济,会带来更显 著的生产效用,这样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提高人民的经济福利。 1 2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1 2 1 在对外贸易条件下国民经济均衡模型分析 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为经济学的分析开辟了一块新的里程 碑。但凯恩斯仅仅从收入方面来分析。他认为,出口可以增加收入,收入的提高 4 可以刺激支出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进妇则相当于储蓄,使收入流出,对 经济增长不剥。然丽鬣实中,进口和出口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可用对外贸 易条件下国民经济均獭模型柬分析: 在对外贸翁条件下,国经济有企业、履民和对外贸易( 世界市场) 这样三 个部f 1 ( 省略政府部门) ,这里假设进冁品都由居民购凝。如图1 4 。x 代表出麟, m 代表进口,国家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是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这熙,企业生 产出爨晶是国民生产憨僮的一郏分,出口获褥鲍收入魄要归羼民艇有,羼民谶弱 消费品要用总收入去支付。 饕走从总产出方瑟分援:企业生产消费晶、投资懿鞠出口蕊创造鞭民生产憨 值,整个社会需求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种。出口需求是由国外 毒场决定戆,滋日收入网基肉投资一样迄是一糖“注入”f l 】 1 g n p = c + i 十x ( 1 。1 ) 图卜 其中c 表示国内消费,l 袭示投资,x 表示出口。 受一方面,从总收入方磷分柝:掰民从企业获 :导王炎、刹愚、地襁和剥澜簿 收入,这个总收入等于总产出。居民获得的总收入y 有三个走向,一部分购器 消费晶,一部分储蓄,另一部龄购买遴日晶,第三部分是流向圃钋,它同屡民镶 蓄一样也是一种“漏出”。 y = e + s + a 瘴 ( 1 2 ) 如果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则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图收总收入,即g n p = y , 援据簿式( 1 1 ) 、( 1 乏) 霹缮: c + i + x + s + m 鞠| + ) ( = s + 醚 ( 1 3 ) 妇上式可见,在对外贸易条件下,注入总量等于漏出总擞国民缀济才能在 均衡下运行。如果i + x s + m ,说明整个国民经济需求大于供给,国民经济扩张, 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如果l + x i ,说明国内需求不足,有些产品积压,这时可以增加出口使得国民 经济恢复平衡;如果s o ,则表示该产业具有进口竞争力,数值越大,进口毙争 力越强:如聚c i o ,则表示该产业进口不舆有竞争力。根椭联合翻国际贸弱标 准分类( s 霸晖) ,将视级产品分成o 一4 类巅品,工灶制成赫分成5 8 类鼹品, 采用进口占比、贸易差额、进口竞争指数来综合研判中国产晶的进口竞争力情况 ( 焚表3 一l o ) 。 表3 1 0 产品进口竞争力比较 1 9 8 0 年 进口i ! i 比贸易差额 1 9 9 8 年 进口i i 比贸易差额 进口竞( 亿$ )进口竞 ( 亿$ ) 争指数争指数 o 类商品( 食晶 及主供食_ l j 活0 1 lj 4 6 - 1 2 。9 3 o 。4 4 2 7 6 8 2 3 动物) l 类商品( 饮料、 烟类及其制品) o 5 6 o 1 8 o 4 2o 5 3o 5 3 7 9 6 2 类商品( 非食 _ j 原料( 燃料除 o 3 52 0 1 8 4 30 4 87 6 7 1 9 7 外) 3 类商品( 矿物 燃料、润滑油及o 9 3 0 4 4 0o 1 94 8 1 6 有关原料) 4 类商品( 动、 植物油脂及腊) o 5 9 1 2 一1 3 9o 4 51 0 1 1 8 4 5 类商品( 化学 成品及有关产 o 31 3 一1 7 8 9o 41 4 。9 8 3 8 品) 6 类商品( 按原 料分类的制成 o 0 2 2 0 一8 4 50 0 22 1 1 4 0 2 品) 7 类商品( 机械 及运输设置) o s2 5 6 * 1 7 1 7o 0 64 0 5 6 6 2 8 8 类商品( 杂项 0 6 8 2 7 2 2 9 l- o 7 86 0 6 1 7 4 4 制品)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 0 0 0 年) 从表3 1 0 中可以看出,中国在第2 类、第3 类、第4 类、第5 类、第7 类产品中明显的进口竞争优势。这充分显示出了中国在原料和资本技术型产品上 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 中国的某些资源稀缺。如木浆、金属矿砂等不可再生的原材料,因此 为保护国内有限的自然资源,有条件的企业可采取走出战略,进行资源性国际投 资和开采。 ( 2 ) 由于中国国内需求量大,长期处于保护状态因而资源显得相对不足。 如石油等,1 9 8 0 年到1 9 8 5 年连续多年其进口竞争指数在- o 9 3 以上,然而,随 着中国原油市场的逐步开放,廉价优质进口原油大量进口,该类产品的进口竞争 指数迅速由弱转强。1 9 9 8 年该指数为o 1 9 ,进口占比由8 0 年代初的o 4 左 右上升到1 9 9 8 年的4 8 其峰值年1 9 9 7 年达7 2 ,贸易差额也山8 0 年代 初的4 0 _ 5 0 亿美元的顺差到1 9 9 8 年转为1 6 亿美元的逆差。鉴于中国原油天然 气关税在入世后将逐步降到零关税,各种成品油、燃料油关税在1 2 年后降至 6 水平,该类商品的进口竞争优势将更强化。中困在加速西部和海j :石油资源 的勘探开采外,可以采取贸易和勘查开发并举的多种方式,加大丌发国外资源利 用。 ( 3 ) 由于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国内产生对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强劲需 求,如化工产业和机构及运输设备,1 9 9 8 年进口竞争指数分别为o 4 和o 0 6 , 贸差逆差分为9 8 3 8 亿美元和6 6 2 8 亿美元,中国入世后,关税将大幅度下降, 化工类商品将由目前3 5 左右的税率,按原料、增成品、制成品的序列分别降至 零关税、5 5 和6 5 ,汽车和电信关税,按已达成的有关协议,到2 0 0 6 年, 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1 0 0 一8 0 下降到2 5 ,电信业最终实行零关税。一方 面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将面i | 缶着严重挑战。但另一方面,中国进口的各种机械加 工设备大多数为机电一体化的专用设备和各数数控加工机床,其科技含量高,附 加值。为我国提高生产效益,加速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3 3 2 2 中国在几个重点行业的进口竞争情况分析 3 3 2 2 1 农业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国,但中国人口众多,国内需求大,一些重 要的农副产品进口日益增加。现采用进口竞争指数对中国9 0 年代来的农产品竞 争状况具体分析。 表3 一1 1中国农畜产品进口竞争指数( 1 9 9 8 年) 进口竞争比较优势 进口竞争比较劣势 农产品类别进口竞争指数( )农产品类别进口竞争指数( ) 小麦o 9 9 稻谷、大米 加7 7 其他食物( 除稻、麦外) o 7 7 谷物加工品 - 0 6 8 油籽o 6 2 蔬菜 - o 9 1 可可及可可制品0 9 9茶- o 9 3 动物油脂 o 9 7 蔬菜、水果制品_ o 9 5 鱼或海生哺乳动物油脂 0 6 4 烟草- 0 6 9 食品工业残渣配制动物 o 7 6 活动物 - o 7 8 饲料 棉花 0 9 1 肉及食j j 杂碎 o 7 1 表3 1 1 续 进秘竞争沌较挽势 避弱竞争院较劣势 农产黼类别 进口竞争指数( )出产鼎类别进口竞争指数( ) 羊毛及渤麴毛 o 7 l 其他食璀动物产赫 一o 。7 4 生毛皮 o 8 4 肉制,铺- o 9 9 蚕丝o 7 2 鱼、f f 壳动物等制品 - 0 9 9 编织弼掇殇榜辩 o 0 9 杂瑗食懿 国5 9 饮料、酒、醋 0 7 1 生皮奄9 8 活树 o 4 5 水果加2 8 虫荻,耱狡 毒7 乳品、蛋白天然蜂蜜 _ o 3 3 鱼、甲壳动物 o 4 4 资料来源:中国海美统计年撩1 9 9 8 牛、1 9 9 9 年,中国海关统计月报* 19 9 9 年各期 裘3 一l l 依避盛整争指数豹褰馕垮中国农畜进蜀产品分为进口竞争比较线 势和比较劣势两大类。从表中w 以看出;中国土地密集裂产品具有明盟的进口竞 争撬势,毽蔻孛霉天均占寿炎滚率较低,不其餐竞争豹鑫然寨赋往势。絮小麦, 除稻谷、麦等外的其他谷物、羊毛、动物毛及嶷毛皮类、棉花、蚕丝的进口竞争 疆数分囊失o 。眄、0 7 7 、o 。黔、0 7 l 、0 7 2 、e 9 l ,均楚予强势嚣域。受一方嚣, 由于中国劳动力丰富,因此劳幼力密集产品不具备进口竞争优势。如蔬菜、活树、 永莱炎等遗蜀竞争指数分弱为蕺9 、壤4 5 、一0 2 8 ,楚予劣势嚣域。 3 t 3 2 2 2 汽车业 汽车工效是代表一国工激亿笈袋求平静产篷,麓着孛鬣经济魏发震,入均 g d p 水平已逐渐接近汽车消费启动期,中国殴成为世界上汽率潜在需求巨大的 建区乏一。然褥,迄今为止,中国然怒汽车进口大国,其出口徽乎其微,主要原 因是: 莆先,汽车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本需求大,是典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成熟悉 业,它器求汽率企业形成规模化生产,奠能消化高额的新技术,瓶产品开发费翔, 降低擞产成本。然而,目前中国汽车规模化擞产能力较低全国现肖整车厂有 1 2 0 家,每年超过万辅的为1 2 家,生产能力达到国隧汽车业通常溉摸化生产底 线,即3 0 万辆的仅3 家。 其次是技零拳平麓距较大,中国汽车工数姆别是辚车照嚣藏躲主鼯产品犬部 分属予国外8 0 年代初期技术成熟期产品,少数属于8 0 _ 9 0 年代水平的产品- 汽 车整车制造技术水平比汽车制造发达因家落后1 0 一1 5 年。 山于技术的落后和资本的不足,决定中国在近1 2 年仍是汽车进口大囡,中 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进技术和资本,加速汽车行业的发展。 3 3 2 2 3 中国信息电信、i k 的竞争分析 中国信息电信产业的发展起点低,管理落后,但由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在中国已形成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在引进技术和外资上的具体实施的发展战略 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引进一批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装 备和产品,以缓解国内需求。其次,以中外合资形式引进先进设备的生产技术和 生产线,加以消化,尽快转化为自主生产能力,为信息电信设备的国产化打下基 础。第三层次,在跟踪、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加紧国内科研攻关,开发生产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电信产品。 中国信息电信制造的开放,使它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之一,也正是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带动了中国一大批颇具实务的国内信息电 信生产企业的崛起。以联想集团、方正科技、长虹、康佳、t c l 集团等为首的 国内计算机、电视机企业以及大唐、华为、中兴、巨龙等为代表的国内电信制造 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具备了自主 开发具有世界较高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的能力。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联 想、方正等国产品牌的电脑在国内市场已打破i b m 、h p 等国外名牌一统天下的 局面;国内自主开发的程控交换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 0 ;在诺基亚、摩托 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通信巨头高度垄断的移动电话市场,国产手机也开始崭 露头角。中国信息电信设备制造产业的高度开放,在短暂的时间内推动了产业结 构的升级换代,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缩小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 。 3 3 3 总结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通过进口本国稀缺资源,有力地保护了本国的资源,确 保产品竞争性和国家经济安全。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吸收资本,缩小了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另外,中国在进口贸易过程中,应制定好一个系统、统一的进口政策,利用 好进口商品的同时确保国内生产安全与经济稳定。同时,利用外资将传统的加工 贸易升级换代为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 品。 第四章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地球正在缩小成为个“地球村”【22 1 ,各 国的经济运行正日益汇入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在互相依赖、密切交往的动态过 程中进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孤立的,封闭的状态下实现其经济增长。 4 1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4 1 1 经济增长离不开对外贸易 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正如罗斯托所认为,是一个经济成长的动态过程,即 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再向服务经济,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不仅传统农业经济要走出自给自足的农村封闭状态,与地区性、全国 性市场相联系,而且要吸收各国技术并使之应用于生产过程,实现工业化经济起 飞,使工业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使得各国的经济 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世界性的大市场。正如恩格斯早在1 2 0 多年前所指出的:“要 知道一个经济部门个别地、安静地独自存在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它们全都互 相依赖,既依赖最遥远的国家的进步,也依赖紧邻国家的进步以及变动着的世 界。”【2 3 1 回顾经济增长的历史,英国因从中国引进造纸、航海技术等,【2 4 l 而率先 完全产业革命,实现经济起飞的奇迹。因为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技术成果在世界 各国的扩散和流动,又使得法国、美国、德国以及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瑞 典等一批欧美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进入了现代经济增长阶段。进入2 0 世纪以 来,再加上新的技术革命成果的不断扩散和跨国移动,又有日本、原苏联、亚洲 “四小龙”以及世界其他如巴西、墨西哥、中国、马来西亚等一些国家进入现代 经济增长阶段。这说明,如果没有对外贸易,就不可能有近代以来第一次产业革 命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有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 起飞,并进入现代经济增长过程。 4 1 2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对外贸易通过把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扩大生产的需求动力,从而推动 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2 0 世纪3 0 年代,d h 罗p 特逊 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e n g e c rf o rg r 0 w m ”) f 2 5 1 。法国著名历 史学家d 芒图在其名著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书中认为,对外贸易是促进经 4 3 济增长的一种“酵母”。1 2 6 】2 0 世纪初美国商务部比雷德菲尔德认为,对外贸易对 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就像钟摆一样“控制着这架机器的全部运转”。( 2 7 】以后五六十 年代日本则提出并成功地实施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f 2 8 】,实现了经济 起起飞,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较早实现经济起飞,取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对外贸易几乎都起到了“加速器”的推动作用 【2 9 】。 4 2 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对策 4 2 1 实现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目标面临着有利条件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 3 2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 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 3 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趋 势的加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中国于2 0 0 1 年1 1 日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将给中国实现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目标带来许多利益,例 如:中国可以享有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普惠制”待遇及其 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 3 4 1 ,可以充分利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利于促 进中国的贸易结构进步和产业结构提升,推进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 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 4 2 2 进一步扩大开放及加入w t o 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中国的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将使中 国对国际商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依存度增加。这样更容易受世界经济、全球 风险的冲击,特别是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企业在中 国经济中地位进一步上升,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管理势必将受到各方面的约 束,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削弱。 第二,众多国有企业一时难以同外资竞争,加入、t o 后大幅度降低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使外国产品能更自由地、廉价地进入中国市场,会对一些缺乏竞争 力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汽车产业,尚处于幼稚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极大,但不得不面对着世界激烈的竞争。 第三,我国的农业生产集约度较差,缺乏优势的产品市场将受到冲击,进一 步的扩大外贸,来自国外成本低、数量多、质量高,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的迸 口将会逐步增加,对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又不高的农产品及 加工品必定受到很大冲击。目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的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等问题,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更为尖税。 4 3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第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1 3 ”。中国要在2 1 世纪由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 国,就必须彻底解决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和商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实施“科技 兴贸”战略。一方面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另一方面用高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国家重点扶植基础上,集中力量建立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体系,尽快形成高新产品出口规模。 第二,拓展境外加工贸易。目前,中国虽然有一批海外投资企业,但总体来 说,这些企业规模小,不具备技术优势,只能属于国际化经营的低层次阶段。因 此,大力推进境外加工贸易,把我国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将不但锻炼和增强企业 的竞争能力,且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适应市场销售需求,从而进一步开展国际 化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发挥各类外贸经营主体的优势。经过2 0 多年体制改革,中国外贸经 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专业外贸企业固有的业务经营优势与生产企 业产品优势没有很好结合起来。为了尽快实现两者互补,走科一工一贸结合道路 是一条发展外贸出口的有效途径。另外,尽快简化手段,大力鼓励私营企业进入 外贸领域。再有,为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来研制和开发高新 技术产品。 第四,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在知识和科学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日趋显著的情况下,对外贸易的结构尤为显得重要。中国应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 动态结构优化战略,将对外贸易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在质量上有更大的飞跃,实现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例如,实现传统产品、主导产品、战略产品相结 合,使出口商品结构由低度化向高度化转变。积极开发高技术产品,使其成为中 国未来出口的战略产品;将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产业结 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转变。 4 5 致谢 随着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中国的经验 的逐步完稿,我的硕士学位攻读阶段也即将结束。 衷心的感谢恩师张亚斌教授及师母黎俊女士,在我就读期间,他们给予了我 学习上的许多帮助,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恩师在论文框架的构建、内容的斟酌、语言的提炼等 方面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点,令我受益匪浅。虽毕业在即,但张教授的教诲和 影响将永远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我还要衷心地感谢王耀中教授,刘辉煌教授,杨胜刚教授,董寿昆教授,姚 小义博士,邓利华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不仅在事业上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在生活 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在学习和事业的路上奋力向前。 我感谢所有曾经给予我关怀帮助的人。 易红星 2 0 0 2 1 1 参考文献 1 】张幼文,价值增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9 5 【2 】张幼文,外贸政策与经济发展,立信会计出版社,1 9 9 7 【3 ap 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2 4 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8 【5 】朱文涓,中国出口增长奇迹,经济科学出版社,1 9 9 8 6 】江小涓,世纪之交的工业结构升级,上海远东出版社,1 9 9 6 吲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1 9 9 6 【8 】周小川、杨之刚,迈向开放型经济的思维转变,上海远东出版社,1 9 9 6 9 】r 多恩布什,如何开放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 9 9 9 【l o 】张汉林,刘光溪,金融全球化世贸组织与中国,北大出版社,1 9 9 9 1 l 】李坤望,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山西经济出版社,1 9 9 8 【1 2 温彬,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中国发展出版社,2 0 0 0 【1 3 】罗丙志,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行为,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8 【1 4 】张蕴岭,开放、竞争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 9 9 8 【1 5 】杨全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9 【16 梁东黎,刘东,微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1 【1 7 】汪祥春,夏德仁,西方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 9 9 8 【1 8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7 【1 9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0 【2 0 】范家骥,高天虹,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4 【2 l 】姚愉芳、贺菊煌,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1 9 9 9 【2 2 】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8 【2 3 】李善同等,w w 与中国,中国发展出版社,2 0 0 0 【2 4 】赵玉敏,莫定竞争优势基础,国际贸易,2 0 0 0 ,l l :1 2 1 5 【2 5 徐清军,宾建成,增长源泉在国内需求,国际贸易,2 0 0 0 ,1 0 ;1 9 2 1 2 6 】梁志成。对步 贸易、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技术引进的绩效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 0 0 0 8 :2 0 - 2 3 【2 7 】赵应宗,外贸乘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园分析,世界经济,2 0 0 0 ,5 :1 0 1 3 28 1 兰绍瑞,中国对外经贸的就业效应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 0 0 0 ,7 :2 0 2 2 【2 9 】田淑英,胡少维,关于外贸发展的几点思考,国际流通经济,2 0 0 0 ,3 :8 - l l 【3 0 】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 0 0 0 ,2 :5 - 9 3 l 】陆宾,国际牵引增长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及应用,财经研究,2 0 0 0 ,6 :2 2 2 4 【3 2 】郑志过,国际价值增值与进出口平衡,国际贸易问题,2 0 0 0 ,5 :1 2 1 5 【3 3 】桁林,建立全方位的对外经济新格局,江苏社会科学,1 9 9 9 ,6 :3 0 3 2 【3 4 】李善同,翟凡,徐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2 0 0 0 ,2 : 4 6 - 4 9 【3 5 】岳昌君,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山东经济大学学报,2 0 0 0 ,2 :2 0 2 3 f 3 6 】沈程翔,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1 9 9 9 ,1 2 :2 7 - 3 0 37 】赵波,国际化过剩经济状况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新选择,国际贸易问题,2 0 0 l ,3 : 1 1 1 4 【3 8 】董蓉,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的原因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 0 0 l ,2 :1 0 1 2 【3 9 】邓力平,唐永红,世贸组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外贸关联机制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 0 0 l , 4 :2 0 2 2 4 0 】b a j a s s a b n l ec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