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在支撑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 的发展也将关系到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未来的整体发展。因此,如何加快汽车 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如何提高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 者热衷的研究话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最大的发达国 家。由于工业基础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中美两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了 很大差异,而差异的存在又导致了不同的发展状态和结果。因此,要想借鉴美国 这个昔日辉煌的汽车王国的发展经验、 进而使中国汽车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将两国的汽车产业所呈现出的差异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可以汲取美国汽车发展的精髓,同时避免犯下美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错误,旨在使中国汽车产业更加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本文共分为十部分,通过对中美两国汽车企业在规模与效益、成本、技术、 经营战略、销售融资、销售流通体系以及售后服务等七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求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本文在前人对中美两国汽车产业各自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以两国汽车 产业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这种相对新颖的研究角度,选取了像运营成本和经营战 略这些前人的研究中较少涉及的内容,并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中美两国汽车产业 的发展。根据已有的数据,结合所学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通过一些有代表性 的典型案例将两国的汽车产业进行对比研究,使得给中国汽车产业提供的发展建 议更加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通过对中美两国汽车产业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中国作为汽车产 业的后起之秀,在成本方面很有竞争力,加上其在发展汽车产业的经营战略上选 择了以市场为导向这一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正确抉择,中国汽车产业必将在今后 的发展中有很大上升空间。然而,中国汽车业还应学习美国相对先进的生产模式、 造车技术,建立强大的汽车相关产业体系。只有在比较的基础上正视自己的优劣 势、并做到趋利避害,才能够使中国汽车产业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规模效益 成本 技术 经营战略 销售融资 流通体系 售后服务 ii abstract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 countrys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a great deal to do with the future competition at the globalization trend. for this reason, researchers pay much attention to how to quicken the speed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how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capacity.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biggest developed country in the world while china is the 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s 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in industry basis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re are various differences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hich results in their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this sense, 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e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ese two countr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learn the positive side while avoiding the negative one 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proper approach to further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ten parts, in which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two in scale and profit, cost, technology,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its related industries, 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velop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faster and healthier.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 cost and strategy, the changeable 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ese two countrie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wo countries applying the economic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real cases. by such comparison, the suggestion raised by the author is made convincing and reasonable. after comparis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hina is really competitive in the cost and has the advantage in the choice of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which is consumer-oriented. although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emerged in china quite late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it still has the potential and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fact,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to learn a lo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ms of the good scale mod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in automobile production, good service and systematic circulation. in a word,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had better know itself well about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the hope of finding the most proper way for its further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 automobile industry, scale and benefit, cost, technology management strategy, sales financing, circulation system, after service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 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 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 第 1 页,共 58 页 1 引引 言言 1.1 本文研究意义本文研究意义 从全球视野看, 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水平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制造业的总体 水平。可以说,汽车产业在支撑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 发展也将关系到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未来的整体发展。汽车产业的地位之所以重 要,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 汽车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 规模效益明显的特点, 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像钢铁、机械、石化、纺织等产业以及金融、销售、 维修、租赁等产业都因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得到了发展;其次,由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及 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汽车产业有效促进了直接就业以及间接就 业;再次,由于汽车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成为各国 gdp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 对于各国税收无疑也做出了较大贡献;此外,汽车产业发展促进了技术进步,它对高 新技术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带动和辐射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最后, 汽车产业推动了各国的消费结构升级,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交通运输和居民的 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汽车产业是各国经济发展的 重点,应该受到充分重视。所以说,我们有必要对于这样的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利用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来确保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则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基础及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中美两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了很大差异。从 20 世纪初 期开始,美国就一直是世界头号汽车消费大国和重要的生产大国。经过起步、发展、 繁荣等阶段,曾一度作为汽车王国的美国如今也面临很大的危机,其汽车产业甚至开 始走向衰退,通用的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中国的汽车业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 过 50 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渐成熟,产品趋于多样化。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如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侵 袭,中美两国的汽车产业也纷纷积极应对。然而,差异的存在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状 态和结果。因此,要想借鉴美国这个昔日辉煌的汽车王国的发展经验、进而使中国汽 车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将两国的汽车产业所呈现出的差异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是 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汲取美国汽车发展的精髓,同时避免走出美国汽 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弯路甚至是死胡同。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目前为止,对于中美两国汽车产业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献十分匮乏,相关文献基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 第 2 页,共 58 页 是针对其中一国的汽车产业进行分析或是对美国和日本汽车产业进行的对比分析。 在 本文涉及的中美两国汽车产业在规模与效益、成本、技术、经营战略和汽车相关产业 等五个方面的比较上,国内外学者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过研究,并提出了相同 或不同的见解。具体来讲,归纳如下: 规模与效益方面:刘冰(1999)曾对中美两国汽车生产与消费进行了比较,深入 地分析了两国在汽车生产规模、集中度等方面的不同,指出中国汽车工业还处在生产 “小而全” 、布局“散而乱”的状态,提出中国汽车产业要加大投入、引入竞争机制、 调整产品结构等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加大了对汽车产业规模的 研究。钱振为教授(2004)专门提出了汽车产业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这一大趋势,认 为这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链从而降低成本的很好的方法 。俞晓晶(2008)指出汽车产 业规模效益显著,前后产业关联度强,高集中度有利于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他认为 投资规模和退出壁垒等经济因素以及历史问题和地方政府利益等非经济因素是导致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过低的原因。因此,要兼顾企业和地方政府利益来并购从而提高 产业集中度 。张芝刚(2009)通过分析得出,中国汽车产业是具有中等集中度,中 等产品差异化,且存在较高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寡占型市场结构。 成本方面:lee hawkins jr. union retirees could face unilateral payout paring if cost cuts arent given. wall street journal, 2005:39-55 独木. 通用和福特的败笔. 大经贸, 2006:29-32 王冀. 美国汽车怎么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7-45 久保铁男(日). 谁推到了美国三巨头,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73 张志诚, 王洪南. dicastal 创新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142-153 rae, john b. the american automobile industry. boston, mass.: twayne publishers, 1985:76-9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化比较研究 第 3 页,共 58 页 那些汽车企业从国有变成合资企业的历程, 并阐释了中国汽车业在技术革新上发生的 变化,为中国汽车产业面对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思路 。雷银生(2006)提出培育自主 研发能力是提升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加大投入,以各种形式来提高中 国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11。钱振为教授(2004)也指出科技对于汽车产业的重要 性,并倡导中国汽车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产学研结合,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在 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两步走”战略,即先成为制造强国,再成为汽车强国 12。在新能 源汽车的技术研究上,吴法成(2009)提出了大胆设想,建议汽车产品的研发要从节 能到燃料电池汽车或纯电动汽车转型,进一步研发气体燃料、生物燃料等汽车带用燃 料,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状态迎接新能源时代的来临 13。 经营战略方面:日本专家久保铁男(2009)指出美国汽车三巨头在经营上面缺乏 战略眼光, 决策出现多次失误, 造成了如今不堪的境地 14。 william j.holstein (2009) 针对通用汽车的衰败做了深入研究, 发现其中层管理人员的顽固及很差的执行力是使 得通用战略失误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改革管理机构的建议 15。kevin baker(2007)对 中国国内需求、供给、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汽车产业全球化给中国带 来的利弊,并建议中国应在战略上保护自己国内的汽车企业 16。贾可(2005)对中外 汽车品牌进行了分类分析,强调了中国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采用的经营战略符合长 远发展要求 17,并鼓励其它品牌也以消费者为导向来制定经营战略,进而获得更大成 功。 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张宇贤、冠兰(2004)提出中国应该坚持建立以汽车厂家 为主导的汽车品牌专卖服务体系,并应像国外学习建立专业的汽车销售融资机构,只 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汽车业蓬勃发展 18。冯飞、石耀东(2009)对当前形势进行了总 体判断,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振兴的思路,其中特别指出要加快建立基金等多种 金融扶持政策并加快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9。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在中国或美国各自的汽车产业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两 国的汽车业发展也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有的合理并具有可行性,但有些 则没有考虑到具体国情。因此,要想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对中 国和其他国家的汽车产业进行比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比较基础上进行研究才 thun, eric. changing lanes in chin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l governments, and auto sector development.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1雷银生.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商业时代, 2006:39-42 12钱振为. 21 世纪中国汽车产业,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219-222 13吴法成. 汽车强国之梦, 新华出版社, 2009:247-251 14久保铁男(日). 谁推到了美国三巨头,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87-89 15holstein, william j. why gm matters? beijing: posts union retirees could face unilateral payout paring if cost cuts arent given. wall street journal, 2005. 9 holstein, william j. why gm matters? beijing: post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5艾尔佛雷德斯隆(美)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自传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16独木通用和福特的败笔大经贸,2006 17冯飞,石耀东振兴我国汽车产业的主要思路中国经济时报,2009 18gallant hwang(美) 全球最大汽车公司: 通用汽车.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9古清生中国:新汽车王国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 中 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1贾可中国汽车调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22贾新光被世界改变的机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3久保铁男(日)谁推到了美国三巨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4雷银生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商业时代,2006 25李向阳.丰田改变世界:图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密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6刘冰. 中美汽车生产与消费的比较. 统计研究,1999,(12):37-43 27刘世锦中国汽车产业 30 年发展中的争论和重要经验管理世界,2009 28罗元青.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给予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北京:中国 经济出版社,2007 29毛清华精益经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0钱振为21 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31藤本隆宏(日)能力构筑竞争.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2王冀美国汽车怎么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3威廉.荷斯坦(美)谁搞垮了通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34吴法成汽车强国之梦河北:新华出版社, 2009 35杨东进影响我国汽车企业战略选择因素中的政府因素集团经济研究,2007 36伊恩卡森, 维杰v维塞斯瓦伦(美)汽车不确定的未来:the global race to fuel the car of the future.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7俞晓晶. 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演化的路径选择.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3): 44-45 38张宇贤,冠兰点击中国汽车业河北: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4 39张悦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