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基于二次调节的减速器加载系统分析与模糊控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减速器加载系统分为开放式和封闭溅两种类擞,开放式加栽系统 嚣旋囊天法嚣毅鞴霭、效率低、箕试验成零摆瓣子封麓式热载系统蹇等 缺点,誉藏这释系统已经餍途很少,褥熬于次缓淫麓瓣凝速器翻载系统 与封闭式电加载系统棚比具有以下优点:1 ) 能量阐收宰高、系统效率 高;2 ) 重量轻、安装空阔较小、成本戡小。 零文系统趣辩基予次缀调节静减遮器试验燕载蒸统进程了分辑,建 立了用于频域分柝的传递函数模型,势测用m a t l a b 中s i m u l i n k 工具箱 对减速器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同时对适乎本系统的模糊控制 遴孬? 探索专磷宠,建交7 转速模耪控嬲燕襄表,髂赛终采莓鲣,系统 采溺模赣控铺屠,基本演除了系统参数黛化、驱动转速秘燕载转雉翦波 动( 枫城耦合) 的影响,健紧统获得了很强的鲁棒性和解耦功能。 本系统熬模糊控割分析,对其它模糊控剃系统熊建立也具肖借鉴和 参考鹣作霞。 关键词:加载系统黄滋豳数模糊撩制仿真 a b s t r a c t t h el o a d i n gs y s t e mf o rg 妣r b o xh a st w ot y p e s :o n ei so p e ns y s t e m8 癌t h e o t h e ri sc l o s es y s t e m d u et ot h ew e e k n e s so fe n e r g yl o s s ,l o we f f i c i e n c ya n d h i g h e rt e s t i n gc o s tc o m p a r e dt ot h ec l o s es y s t e m , c u r r e n t l y ,t h eo p e ns y s t e mh a s b e e nu s e dl e s sa n dl e s s c o m p a r i n gt oc l o s e de l e c t r i cl o a d i n gs y s t e m ,t h e g e a r b o xl o a d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s e c o n d a r yr e g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h a ss u c ha d v a n t a g e s 1 ) h i 曲e re n e r g yr e c o v e r yr a t ea n dh i g h e rs y s t e me f f i c i e n c y :2 1 0 w e rw e i g h t , s m a l l e ri n s t a l l a t i o ns p a c ea n dl o w e rc o s t t h eg e a r b o xl o a d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s e c o n d a r yr e g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h a sb e e n a n a l y s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i nt h i sp a p e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f u n c t i o nu s e df o r f r e q u e n c yd o m a i na n a l y s i sh a sb e e ns e t 姆a n dt h eg e a r b o xl o a d i n gs y s t e mh a s 的e ns t u d i e db ys i m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w i t hs i m u l i n kt o o l b o xo fm a t l a bi ni t ,a t s a 孤e t i m et h ef u z z yc o n t r o ls u i t a b l ef o rt h es y s t e ma l s oh a sb e e ne x p l o e r e da n ds t u d i e d a n dt h er u l et a b l ef o rr o t a t i o ns p e e do ff u z z yc o n t r o lh a sb e e f te s t a b l i s h e ds o t h a tt h er e s u l to fs i m u l a t i o nc a nb ef o r e s a w 。b ya d o p t i n gf u z z yc o n t r o l ,t h e e f f e c tt ot h es y s t e mf r o mv a r i a t i o no fp a r a m a t a r ,f l u c t u a t i o no fd r y i n gs p e e d a n dl o a d i n gt o r q u e ( m e c h a n i cc o u p l i n g ) h a sb e e ne l i m i n a t e db a s i c l y ,t h e r e f o rt h e s y s t e mh a sa q u i r e dh i g hr o b u s ta n dc o u p l i n gp r o p e r t y t h ea n a l y s i s 娃t h ef u z z yc o n t r o lf o rt h i ss y s t e ma l s oc a nb er e f e r e n c e df o r e a s t a b l i s h i n go t h e rf u z z y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l o a d i n gs y s t e mt r a n s m i s s i o nf u n c t i o nf u z z yc o n t r o ls i m u l a t i o n 摘要 减速器加载系统分为开放式和封两式两种类型,开放式加载系统 因能纛无法回收利用、效率低、其试验成本相对于封闭式加载系统高等 缺点,目前这种系统已经用途很少,而基于次级调节的减速器加载系统 与封闭式电麓载系统楣魄具有以下优煮:1 ) 能量匿收率蹇、系统效率 高:2 ) 重量轻、安装空间较小、成本较小。 本文系统地慰基予次级调节的减速器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分拆,建 立了用于频域分析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利用m a t l a b 中s i m u l i n k 工具箱 对减速器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同时对适于本系统的模糊控制 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建藏了转速模糊控制规则表,仿真结果可知,系统 采用模糊控制麝,基本消除了系统参数变化、驱动转速和加载转矩的波 动( 机械耦合) 的影响,使系统获得了很强的鲁棒往和解耦功能。 本系统的模糊控制分析,对其它模糊控制系统的建立也具有借鉴和 参考的佟用。 关键词:加载系统传递函数模糊控制仿真 a b s t r a c t t h el o a d i n gs y s t e mf o rg e a r b o xh a st w ot y p e s :o n ei so p e ns y s t e ma n dt h e o t h e ri sc l o s es y s t e m d u et ot h ew e e k n e s so fe n e r g yl o s s ,l o we f f i c i o n c ya n d h i g h e rt e s t i n gc o s tc o m p a r e dt ot h ec l o s es y s t e m , c u r r e n t l y ,t h eo p e ns y s t e mh a s b e e nu s e dl e s sa n dl e s s c o m p a r i n gt oc l o s e de l e c t r i cl o a d i n gs y s t e m ,t h e g e a r b o xl o a d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s e c o n d a r yr e g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h a ss u c ha d v a n t a g e s 1 ) h i g h e re n e r g yr e c o v e r yr a t ea n dh i g h a rs y s t e me f f i c i e n c y ;2 ) l o w e rw e i g h t , s m a l l e ri n s t a l l a t i o ns p a c ea n dl o w e rc o s t t h eg e a r b o xi o e d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s e c o n d a r yr e g u l a t i o ns y s t e mh a sb e e n a n a l y s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i nt h i sp a p e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f u n c t i o nu s e df o r f r e q u e n c yd o m a i na n a l y s i sh a sb e e ns e tu p a n dt h eg e a r b o xl o a d i n gs y s t e mh a s b e e ns t u d i e db ys i m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w i t hs i m u l i n kt o o l b o xo fm a t l a bi ni t 。a ts 舢e t i m et h ef u z z yc o n t r o ls u i t a b l ef o rt h es y s t e ma l s oh a sb e e ne x p l o e r e da n ds t u d i e d a n dt h er u l et a b l ef o rr o t a t i o ns p e e do ff u z z yc o n t r o lh a sb e e ne s t a b l i s h e ds o t h a tt h er e s u l to fs i m u l a t i o nc a nb ef o r e s a w b ya d o p t i n gf u z z yc o n t r o l ,t h e e f f e c tt ot h es y s t e mf r o mv a r i a t i o no fp a r a m e t e r ,f l u c t u a t i o no fd r y i n gs p e e d a n dl o a d i n gt o r q u e ( m e c h a n i cc o u p l i n g ) h a sb e e ne l i m i n a t e dh a s i c l y ,t h e r e f o rt h e s y s t e mh a sa q u i r e dh i g hr o b u s ta n dc o u p l i n gp r o p e r t y 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f u z z yc o n t r o lf o rt h i ss y s t e ma l s oc a nb er e f e r e n c e df o r e a s t a b l is h i n go t h e rf u z z yc o n t r o ls y s t e m k e yw o r d :l o a d i n gs y s t e m t r a n s m i s s i o nf u n c t i o n f u z z yc o n t r o ls i m u l a t i o n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绪论 1 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炭行业逐步扩大,同时对各种矿用设 备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用于各个矿业公 司的刮板输送机及转载机,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调查分析,动力部( 由电 动机,减速器及相关连接件组成对其总体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其中电动机为成型产品,其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等指标均已通过严格检测, 设计时按要求选择即可,而减速器是我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因此为了 保证动力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应将重点放在减速器上。对于新设计 制造的减速器,需要利用专门的高动态性能固定试验台对其进行模拟加 载试验,检测各项工作性能和可靠性指标是否满足要求,以往对较简单 的单项试验如出厂试验等,可在传统的液压式加载试验台上进行,但其 功率消耗很大,效率很低。目前我公司用于检测减速器性能的1 0 0 0 k w 电封闭加载试验台、4 0 0 k w 电封闭加载试验台都能基本满足出厂试验、 型式试验、温升试验的使用要求。但在相同功率下,其缺陷主要包括: ( 1 ) 所用电器设备庞大复杂,所需费用较高;( 2 ) 虽然可实现功率回收,提 高了效率,但由于其回收功率以电能形式回馈给电网,因而在动载变化 较大时,对电网的冲击较大,某些电器元件被烧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近年来加载试验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试验都可以在具 有高动态性能的固定试验台上完成,而利用次级调节技术的液压伺服加 载试验台就是近年来为人们所重视的一类加载试验台,这种加载系统与 传统的变量泵定量马达系统不同,它采用带有蓄能器的恒压中心油源 ( 一次元件) 实现与各个单独调节回路( 二次元件) 之间的压力耦联, 该系统具有能量可回收利用,效率高,且可以多用户并行工作,远离动 力源,冲击小,噪声低,系统控制性能好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液压领 域的重大突破。但次级调节液压伺服加载试验台同时也具有非线性、时 变性、参数不确定性,难于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即使得到了它的数 学模型,结构也往往十分复杂,参数较多,难以用现有的控制方法实现 有效的控制。而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智能控制,它无需被控对象的数学摸 型,就能对其实现有效的控制,本文在对次级调节技术的液压伺服加载 试验台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研究了模糊控制应用于本系统的 有效性,对于其它应用模糊控制的系统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l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发展与应用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节能系统它具有一系 列的独特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是工 作于恒压网络的压力耦联系统,能在四个象限内工作,回收与重新利用系 统的制动动能和重物势能;在系统中二次元件能无损耗地从恒压网络取 得能量,因而大大地提高了系统效率;系统中可以同时并联多个负载,在各 负载端可分别实现互不相关的控制规律;扩大了系统的工作区域,改善了 系统的控制特性,减少了设备总投资,降低了工作过程中的能耗,节约冷却 费用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基于能量回收与重新利用而提出的二次调 节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国外从7 0 年代末开始 此项技术的研究,现已将它应用于造船工业、车辆传动、大型试验台等领 域,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由于这项技术的成功利用,使得液压技术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二次调节技术起源于德国,从事这项技术的研究也主 要限于德国。目前国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单位主要有德国汉堡国防工业 大学静液传动和控制实验室l h a s 、亚琛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 所r w t h 和博士力士乐有限公司( b o s c hr e x r o t hg m b h ) 。国外该研究方 向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汉堡国防工业大学的h w n i k o l a u s 教授、亚琛 工业大学的w b a c k e 教授以及力士乐公司的r k o d a k 先生等【2 】。 1 9 7 7 年,h w n i k o l a u s 教授首先提出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的概念。1 9 8 0 年,w b a c k e 教授和h m u r r e n h o f f 先生开始利用单出杆变量油缸的二次 元件进行液压直接转速控制的二次调节系统的研究【3 1 。1 9 8 1 年, h w n i k o l a u s 教授采用双出杆变量油缸的二次元件进行液压直接转速控 制的二次调节系统的研究。在这种液压直接转速控制的二次调节系统中, 用测速泵来作为二次元件输出转速的检测和反馈元件。由于测速泵的最 小感知转速较高,当所要求的转速低于最小感知转速时,不能真实地检 测转速值。因此,这种系统的调速范围比较小,最低工作转速也比较高。 1 9 8 2 年开始研究液压先导控制二次调节系统,其中有机液位移反馈调速 和机液力反馈调速两种调速形式。从1 9 8 3 年开始研究电液转速控制的二 次调节系统和电液转角控制的二次调节系统【4 】。在电液控制系统中,用 测速电机作为二次元件输出转速的检测和反馈元件,它的最小感知转速 低,系统的调速范围大,消耗的能量少,系统的效率高。此后又有一系 列关于对二次调节系统的研究,其中有对单反馈和双反馈电液转速控制 二次调节系统的研究等 5 1 。 1 9 8 7 年,f m e t z n e r 为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数字模拟混合 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转角控制系统,将经过电液力反馈转速控制的二次元件作为被控对象, 用数字p i d 控制方法,实现位置( 转角) 、转速、转矩和功率控制 6 1 。1 9 9 3 年,w b a c k e 和c h k o e g l 又研究了转速和转矩控制的二次调节问题,其 中包括对这种系统中两个参数的解耦问题的研究。1 9 9 4 年,r k o d a k 先 生研究了具有高动态特性的电液转矩控制二次调节系统,并在四轮驱动 车上进行了实物试验p 】。1 9 9 5 年,德国力士乐公司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内燃机和汽车研究所研制了大功率、用于旋转试件并接近于实际运行条 件的二次调节反馈控制试验台。从此,这一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到生产实 际中,并不断地扩大应用范围。目前在德国,这项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 在许多与液压相关的领域获得了成功利用。以力士乐公司为代表,在二 次调节技术方面,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用于二次调节的二次元件和控制 器等也有多种系列产品【s 】。 1 2 1 国内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从8 0 年代末开始从事二次调节技术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浙 江大学、中国农机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等单位都对该技术进行了不同形 式的研究1 9 9 0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谢卓伟等用单片机组成数字闭环控制 系统,并用变结构p i d 控制算法来控制二次元件的输出转速:浙江大学金 力民等研究了造成系统低速滞环现象的原因,并采用非线性补偿算法克 服低速滞环:中国农机研究所阎雨良等进行过二次元件调速特性的实验 研究;同济大学范基等进行过二次调节系统的节能液压实验系统研 制;1 9 9 2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蒋晓夏首次将自适应控制策略用于二次调节 系统【9 1 ;1 9 9 5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姜继海等人用智能p i d 、神经网络和模糊 控制等方法分别对二次调节的转速控制和转角控制进行了研究;1 9 9 7 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田联房设计、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应用二次调节原理的转 矩伺服加载实验台,从时域和频域对系统进行了研究,引入了解耦控制,并 探讨了对转速和转矩控制系统采用双控制器来消除其问耦合的可行【1 0 】。 国内贵阳航空液压件厂引进了德国力士乐公司的二次调节液压元件 制造技术。北京理工大学液压实验室引进安装了德国力士乐公司生产的 二次调节扭矩加载实验台。通过对引进的二次调节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和 吸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 2 2 二次调节技术的应用 a 回收位能在有位能变化的机械中,例如起重机械、搬运机械、 卷扬机械、矿井提升机械以及索道机械等,利用二次调节技术可以回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其位能。 b 回收惯性能对于往复运动机械,在频繁的启动、制动过程中会 产生和消耗许多惯性能,利用二次调节技术,不仅可以储存惯性能还可 以在启动时释放所储存的能量,以利于加速启动,提高工作效率。市内 公共汽车、印刷机械、锻压机械、挖掘机、矿区的采矿车等都是很好的 应用领域。 c 试验设备二次调节系统除了具有可回收能量和重新利用的特 点外,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同数字控制的完美结合,可灵活方便地实 现各种控制,使系统获得相当高的动态性能,因而可利用二次调节系统 来模拟各种复杂的旋转运动状态,这种系统特别适用于各种旋转试件的 模拟加载、性能测试等试验。在这种试验台上可进行减速器、液压泵、 马达、内燃机、皮带轮等旋转试件的模拟加载、性能测试等试验。 1 3 减速器加载系统概述 输送机在工作中,随着采煤机割煤量等因素的变化,减速器扭矩与 转速也是变化的。因此,试验加载系统应具备扭矩、转速可变化的条件, 且其扭矩、转速的变化应是可单独调节的。减速器试验加载系统主要分 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大类。 1 3 1 开放式加载系统 开放式加载系统原理如图1 1 所示。驱动单元由电动机( 或内燃机、 液压马达等) 、及附属装置组成,它负责向系统提供动力( 功率) ,驱动转 速的调节由电机调速来实现:试验单元主要由被测装置、减速器、转矩 转速测量装置以及其它一些测量装置组成;负载模拟单元主要由测功机 ( 或液压加载器等) 及附属装置组成,加载转矩由测功机( 或液压加载器) 调定。 开放式加载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比较简单,整套设备的技术 含量低,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但它的致命弱点是需要大功率动力,能量 无法回收利用,效率低,因此其试验成本相对于后面所述的封闭式加载 系统来说较高。 功率输入+ 匹三至三丑臣垂圣至 臣至垂亘至! i ! + 动率消耗 图1 i 开放式加载系统原理示意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2 封闭式加载系统 封闭式加载系统又分为电力封闭式、机械封闭式和液压封闭式几种。 a 电力封闭式加载系统这种加载系统的原理如图1 2 所示。驱动 单元由交流( 或直流) 电动机及附属装置组成,驱动转速的调节由电机 调速来实现:试验单元与开放式相同;负载模拟单元由交流( 或直流) 发电机及附属装置组成,负载转矩由发电机形成。 图l - 2 电力封闭式加载系统原理示意图 负载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电网加以回收并反馈给驱动电机,形成封闭 的功率流,从而降低试验能耗,系统效率高。但由于功率回收技术是一 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整套装置的成本非常高,又由于回收过程的回 收效率受加载负荷的影响较大,而且对于大功率加载系统来说,试验台 及电动机体积庞大,另外,在系统动载变化较大时,可能对电网造成较 大的冲击。 b 液压封闭式加载系统这种加载系统的原理如图1 3 所示。驱动 单元由油源、液压马达及相关液压元件组成,它负责向系统提供动力( 功 率) ,通过对液压马达流量和斜盘摆角的调节,来满足对不同驱动转速的 要求;负载模拟单元由液压泵及相关液压元件等组成,通过控制液压泵 的斜盘摆角,可模拟各种工况下的负载转矩。负载模拟单元产生的液压 能通过液压网络加以回收,并直接反馈给驱动单元,形成封闭的功率流, 从而降低试验能耗,系统效率高。系统加载过程中所形成的动载影响, 基本被限制在液压系统内部,对电网的冲击很小。 图1 - 3 液压封闭式加载系统原理示意图 如果将图1 3 中的液压马达和液压泵换成二次元件,就构成了二次调节 加载系统。由于二次调节加载系统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控制的优越性,使 加载参数( 转矩和转速) 的调节非常曩毋方便,所以系统的静、动态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能好,可对各种复杂工况进行模拟。因此,将这种二次调节式加载系统 用于减速器加载试验,是十分理想的。 1 4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原理与特点 1 4 1 原理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原理如图1 - 4 所示。可逆式泵,马达元件9 ( 或1 5 ) 与电液伺服阀8 ( 或1 7 ) 、变量液压缸7 ( 或1 6 ) 、位移传感器6 ( 或 1 8 ) 等组合在一起,统称为二次元件。电动机l 、恒压变量泵2 、蓄能 器3 、安全阀4 及相应的管路等元件构成恒压网络,为整个加载系统提 供稳定的恒压动力源。元件9 和1 5 以压力耦联方式并联于恒压网络上, 两元件机械端口之间通过转速转矩传感器l o 、1 3 以及加载对象1 2 刚性 地连接在一起。元件9 为马达工况,为加载系统提供所需的驱动转速, 它同电液伺服阀8 、变量液压缸7 、位移传感器6 、转速传感器1 0 和 控制器l l 构成转速控制系统。元件1 5 为泵工况,实现对加载对象1 2 的加载,它同电液伺服阀1 7 、变量液压缸1 6 、位移传感器1 8 、转矩传 感器1 3 和控制器1 4 构成转矩控制系统。 l 一电动机扣恒压变量泵卜蔷能器4 _ 责全阔卜油箱毛l 扣位移传蹲器7 t 1 6 _ 受 量液压缸8 1 7 - 电液伺服阎9 ,l 卜可逆式泵,马达元件l o _ 精速传感罂1 1 ,1 4 _ - 控制器 1 2 _ 咖载对象l 卜精矩传感器 图1 4 二次调节加载系统原理 在该加载系统中,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为典型的电液伺服 系统,二者相互独立,可分别进行调节,以满足加载系统对转速和转矩 的不同要求。系统工作时,由控制器l l 和1 4 分别向电液伺服阀8 和1 7 发出电信号,通过阀控缸机构( 前置级排量控制) 改变元件9 和1 5 的斜 盘摆角,从而使其排量发生变化,以适应外负载转速和转矩的变化。另 外,当系统进行工作时,元件9 ( 马达) 由恒压网络获取液压能,并将 其转换成机械能来驱动加载对象1 2 和元件1 5 ( 泵) ,实现加载,元件1 5 ( 泵) 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后又直接回馈给恒压网络,重新用来驱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元件9 ( 马达) ,在元件9 ( 马达) 和元件1 5 ( 泵) 之间形成闭式循环。 这样,恒压油源所提供的液压能只是用来补偿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 失,而驱动元件9 ( 马达) 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元件1 5 ( 泵) 。此外, 在该加载系统中,没有节流元件,因而避免了节流损失。由此可见,该 加载系统在工作中不仅减少系统发热,而且还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1 4 2 特点 同传统的加载系统相比,二次调节加载系统有如下一些特点: a 多个二次元件可联合工作于一个恒压网络上,每一二次元件可单 独进行调节,且既能工作于泵工况,又能工作于马达工况,因此可方便 地实现驱动和加载功能的互换。 b 通过对二次元件斜盘摆角的自动调节,可灵活方便地实现转角、 转速、转矩和功率的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静动态性能好。 c 可实现能量回收、储存和重新利用,系统效率高。 d 功率密度大、重量轻、安装空间和设置功率较小。 1 5 模糊控制发展史简介 1 9 8 4 年年底“国际模糊系统学会( i f s a - i n t e m a t i o n a lf u z z ys y s t e m 舢c i 撕) ”正式成立,学会下设“模糊”( f u z z y ) 在英语中注释为”l i k e f u z z y ”或”i n d i s t i n c t , 即”绒毛状的”、“形状不清的”,众所周知,液压伺 服系统是一种非线性和时变性系统,这一方面是因为系统的固有特性如 摩檫力、阀工作死区等非线性及阻尼系数、流量系数的时变性,另一方 面亦因负载和工作环境的时变性,因而要得到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非常 困难,若采用经典的和现代的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控制,很难收到满意 的效果,而智能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a 不需要了解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b 控 制器不是数学解析型控制器,而是运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智能型控制器, 它把专家的经验总结成若干控制原则进行有效控制,控制算法十分简单; c 鲁棒性强,即被控对象模型参数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性 能,能克服较大非线性和系统时变性。 模糊集合和模糊算法的概念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教授 ( l a z a d e h ) 于2 0 世纪6 0 年代,在他的f a z z ys e t s 和f u z z y a l g o r i t h m s 等著名论著中首先提出。此后: 1 9 7 2 年2 月,日本以东京工业大学为中心,发起成立“模糊系统研 究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1 9 7 4 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美日研究班上,开始了有关“模糊集合 及其应用”的国际学术交流。 1 9 7 8 年国际上开始发行 f a z z ys e t sa n ds y s t e m s 专业期刊。 1 9 8 4 年在夏威夷首次召开国际会议商讨成立国际学会事宜。“智能 系统”( i n t e l l i g e n ts y s t e m s ) 和“经营和生产中的模糊系统弋f u z z ys y s t e m s i nb u s i n e s sa n d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 两个研究部。前者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等的智能系统为研究目标:后者以经营和生产中的决策方法和控制器的 开发为研究目标,此外,还有一个从事模糊数学理论成果应用的部门。 这些研究部和学会都是国际性组织,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各部地区设有 分部【1 1 1 。 1 5 1 模糊控制原理 模糊控制是2 0 世纪7 0 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策略,它是以 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 制。从线性与非线性角度来分类,它属于非线性控制;从控制器的智能 性来看,它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 图l - 5 所示为一典型的模糊控制器,它由模糊化、模糊推理和去模 糊化三部分组成。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为精确量,为了进行模糊推理必须 先将精确量转化为模糊量,该过程称为模糊化;模糊推理则是用来根据 某种控制规则进行推断决策,输出模糊值:要想让模糊推理输出的模糊 值控制执行机构,还必须将模糊输出转化为非模糊值,该过程称为去模 糊化。经过去模糊化后得到的精确量,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去控制执 行机构。 图1 5 简单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a 模糊控制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b 控制器不是数学解析型控制器,而是运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智能控 制器,将专家的经验总结成若干条规则进行有效控制; c 鲁棒性强,即被控对象模型结构和参数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良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 的控制性能; d 适应各种时变系统,而且能克服较大的非线性。 但模糊控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稳态精度较差,难以建立准确的 模糊控制规则,量化因子的选择要经过现场调试摸索取得,推理过程运 算量较大等。为了克服模糊控制器的缺点,出现了改进的模糊控制器、 自适应自学习的模糊控制器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器等,近年来国 内在电液伺服控制领域有许多这方面的应用实例。 1 5 2 模糊控制的应用 自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开始,模糊控制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并且其引 用技术逐渐趋向成熟,应用面也逐渐扩展,国外以日本、美国等尤为突出。 主要反映在: a 在模糊控制应用技术研究的前期,以大型机械设备和连续生产 过程为主要对象,而目前已扩展到大众化机电产品,如以电视摄像机自 动聚焦等家用电器的应用为对象。据日本电气公司( n e c ) 在2 0 世纪末 统计,松下、三菱、东芝等公司在空调机、全自动洗衣机、吸尘器等高 档家用电器上普遍应用了模糊控制技术,其普及率将超过5 0 ,有的已 达8 0 。 b 向复杂大系统、智能系统、人与社会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等纵深 方向拓展。在日本科学技术厅支持下,以寺野教授为首的日本科学研究 会,用一年时间,通过对模糊理论及其应用领域的全面调查,于1 9 8 9 年6 月提出了以“模糊系统的今后方向”为题的报告,在上述报告的基 础上,日本又提出了近期的“模糊系统研究计划”。在该计划的推动和实 施下,到1 9 9 1 年止,其工业应用项目已超过2 0 0 0 多项,其中较典型并 可给予关注的就有: 日本公司开发的仙台市地下铁路运输系统的机车驾驶模糊控制系 统;东京工业大学与富士机电公司合作完成的自来水净化药品模糊控制 系统;三菱公司、日立、东芝和富士公司分别开发的电梯群模糊控制系 统;三菱重工、富士电机公司开发的垃圾焚化炉模糊控制系统:富士重 工公司开发的汽车自动模糊控制器等 1 2 , 1 3 , 1 4 】。 1 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a 系统分析,对基于次级调节的减速器模拟加载系统进行深入的理 论分析,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分别进行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0 究。 b 控制策略研究,在对现代p i d 控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解决适合于本模拟加载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c 对转速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d 依据建立的模糊控制规则,应用m a t l a b 中模糊控制工具箱, 建立使用模糊逻辑的仿真系统,并分别对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 进行时域仿真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减速器模拟加载系统数学模型 2 1 引言 按照刮板输送机用减速器检验规范m t t 1 0 卜2 0 0 0 标准,减速器加载 试验按减速器的重要性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温升检验等几种检验 方式。 型式检验主要针对最新研制的减速器的一种检验方式,包括装配及 连接尺寸检验,空载试验,效率试验,温升试验,噪声试验,超载试验, 耐久试验;出厂检验针对现有成熟减速器进行的出厂前检验,包括装配 及连接尺寸检验,出厂空载试验,出厂温升试验,出厂噪声试验:温声 试验主要针对检修完毕的减速器进行的性能测试。下面就各种具体试验 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a 空载试验:在额定转速下,正向和反向各运转l h : b 效率试验:在额定转速下正、反两个方向运转,各方向加载负 荷量及运转时间按下表规定: 表2 1 加载量 序号加载量加载时间 l2 5 l h 25 0 1 h 37 5 1 h 41 0 0 1 h 51 2 5 1 6 h c 温升试验:减速器在额定负荷下,正向和反向连续运转直至油池 油温达到热平衡,内装冷却系统的减速器应在设计要求的通水量及进口 水温条件下进行试验。 d 耐久试验:减速器在额定负荷下正向运转1 0 0 0 h 油温应控制在 9 0 以下。 为了对减速器模拟加载系统进行各种特性分析,需建立较为精确的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包括有微分方程、状态方程及变量图、传递函数及 方块图等。微分方程是基础,状态方程适于数值计算和时域仿真分析, 传递函数适于频域分析及时域仿真分析。 本章针对减速器模拟加载系统,建立主要用于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 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模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减速器模拟加载试验台组成与原理 2 2 1 试验台各部分组成及其功用 减速器加载试验台如图2 1 所示,由恒压油源及管路系统、模拟加 载系统、控制系统、机械台架四部分组成。恒压油源为整个模拟加载单 元提供恒定压力,同各种液压元件及管路一起构成恒压网络。恒压油源 主要由两台轴向柱塞式恒压变量泵和一台双联叶片式定量泵组成,柱塞 泵为系统提供恒定的高压油源,叶片泵为二次元件及主泵提供背压,并 通过给系统补充冷油的方式来实现系统的冷却。当然,油源部分还包括 高低压溢流阀、卸荷阀、蓄能器、油液过滤器及风冷却器等。模拟加载 系统实现对试验对象减速器的驱动和加载的模拟,它包括驱动单元、二 次输出加载单元。驱动单元主要由两个轴向柱塞元件串联而成的双联二 次元件、两个弹性联轴器、转速传感器组成,该单元用来模拟减速器的 驱动。二次输出加载单元主要由双联二次元件、两个弹性联轴器、转矩 传感器组成,该单元用来模拟传感器二次输出端的负载。控制系统由p c 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据采集卡、数字显示仪和用来控制油源启 停的p l c 控制器等组成,该部分主要完成整个系统的连续量和开关量的 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状态监测、系统状态超限保护等。机械支架和试 验平台提供加载试验对象减速器、联轴器及加载二次元件的支撑和连接 【1 5 】。 2 2 2 模拟加载系统原理 图2 2 为减速器模拟加载系统的原理图,本检验系统采用背对背对拖 的检验方法,一般由两台同样型号的减速器同时进行,在驱动侧的减速 器称为主试减速器,在加载侧的减速器称为陪试减速器,由图可见,二 套二次元件的液压端口共同并联于恒压网络上,机械端口通过各转速转 矩传感器、弹性联轴器、减速器等连接在一起。二次元件l 工作于马达 工况,用来模拟输送机电动机轴动力,它同转速传感器、控制器1 等构 成驱动转速控制系统:二次元件2 工作于泵工况,用来对主试减速器进 行加载,为转矩控制方式,它们同相应的转矩传感器、控制器2 分别构 成二次输出加载转矩控制系统。在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中,都 包含有内环和外环两种控制回路,由对应于各二次元件的电液伺服阀、 变量液压缸、位移传感器l v d t 构成前置级排量控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 p c 机( 上位机) 2 - i 控机( 下位机) 3 - 采集卡 4 - 弹性联轴器( 4 个) 5 - 转矩转速传寤器( 2 个) 6 - 连接轴( 1 个) 图2 - l 减速器加载试验台组成 制回路( 内环) ,再加上相应的二次元件、转速感器或转矩传感器,就构 成了转速控制回路或转矩控制回路( 外环) 。 图2 - 2 模拟加载系统原理图 当系统进行工作时,二次元件1 ( 马达) 由恒压网络获取液压能, 并将其转换成机械能来驱动主试减速器和二次元件2 ( 泵) ,实现模拟 加载。同时,二次元件2 ( 泵) 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后又直接回馈给 恒压网络,重新用来驱动二次元件l ( 马达) ,在二次元件1 ( 马达) 和 二次元件2 ( 泵) 之间,功率流形成闭式循环。这样,恒压油源所提供 辽宁工程毅拳太学碛士学整潼文 的液压能只照用米补偿燃统的容积损必和机城损嫩,而驱动:次元件l ( 萼速) 鬟爨懿太霉势辘爨蛰寒囊二次是终2 ( 繁) 。嚣戴,该蒸装系 辘褰堍了簸爨疆农与嚣藤。系统慈率搿酶l 。 由手援察:次调节聚髓鞫榉霉淡谳罄骞转滚姥感器蠢转燃传感器, 磷黻将其调擞为转速控铡状态 、套) 爝汞。宅峦辩邀蔑辘趣 挺塞泵,警这革嚣、逛滚镯摄瓣、交登溃薤、交金镶妒藤、位移转戆器 l v d t ) 、滤= 虫爨以及瓣气蚀攀囱阑游组成。寅舆蠢快速的嘲成特镶, 髓工作在网个壤蔽,既w 用做马达也w 用做裂,蕊有很好的转速、转矩 捺鼷替毪,没骞苓蒎接炎+ 凄攀攘失夺。 蛰醇 l 撒囱挂寒单辩2 _ 蹙嫠i 夔鹾觳3 - 电渡伺服髑4 壤全谋护阚势辩油器6 - 位移转醛攀 孓碣鑫垂籍气疆攀 每瓣蛙整三避壤醴涎孓鑫嚣漩辩孓辘医囊叠 蕊2 - 3a 4 v s 鹫篡敬元辞实秘疑灞瑗鬻 魏蓑爨遮,二次元转怒作马达噼,共控制蠢戏为转速控麟 蹩挥泵 鼯,其控溯雾式海转矩黧耧,毽嚣静箍裁方囊翡藏鼗毁薅囊投潮蠹嚣) 怒攘霹懿,郡燕蠡电滚键驻波、变量液压缸、镰移褥惑器l v d t 祷戚惹。 瑚圈2 3b ) w 见,前置缀排量控制网路就是对称伺服阀控制对称液压缸 隧鼹,下鞭分鼷强霉窭泼诞路各元转越鼗学摸瑟。 奄滚餐瓣阗鹃传递函数聚臻嵇么影箴,取凌予韵隽元箨懿液蘧蠢骞颥 辩的大小,热饲照阀的颗擞与系统圈嚣频率檬谶孵,伺服阑糖用二除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荡环节表示,即 船2 毒邕i p 。 “ 如果伺服阀的频宽大于系统固有频率( 3 5 ) 倍时,伺服阀的传递函数 可用一阶惯性环节表示,即 瞰d 2 丢眚”( 2 - 2 ) 。,s + l 当伺服阀的频宽大于系统固有频率( 5 1 0 ) 倍时,伺服阀的传递函数可 近似为比例环节,即 既o ) = j 乙( 2 3 ) 式中级o ) 第i 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输出流量( m 3 ,s ) ; 0 ) 第i 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输入电压( v ) : 第i 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固有频率( r a d s ) ; 5 一第i 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阻尼比( 无因次) ; 五一第i 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流量增益( ( m 3 s ) v ) ; 1 w 第i 个二次元件电液伺服阀的时间常数( s ) ; f 二次元件序号,i = l ,2 ,分别对应于驱动、二次输出加载二次 元件。 变量液压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为 ”如- 奶t + g 吃+ 老譬( 2 4 ) 式中:变量液压缸的流量( m 3 s ) ; 弘变量液压缸活塞的位移( m ) : 屯变量液压缸的有效作用面积( m 2 ) ; g 变量液压缸的总泄漏系数( ( m 3 s ) p a ) : k 变量液压缸两腔的总容积( m 3 ) ; 屈液压油的体积弹性模量( n ,m 2 ) 。 变量液压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记账报税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8-1螺纹
- 川美速写课程介绍
- 认识时间的课件目的
- 海上风暴课件
- 海上施工安全技能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安徽大学激光和光学研发中心招聘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肉牛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估与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报告
- 一般均衡论和社会福利经济学
- 科研诚信问题课件
- 黄金回收合同范本
- 养生之旅武穴山药
- 数学+劳动 培养小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 论文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 - 第1课 上网查
- WB/T 1066-2017货架安装及验收技术条件
- GB/T 37963-2019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模型及数据手册
- 《土地管理学》第一章课件
- 旧楼加装电梯安装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