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天津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现代物流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中的基础性、辐射性作用也逐渐凸现。天津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经济发展十分活跃。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未来第三增长极”,经济发展潜力不可估量。然而天津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落后,已不能满足天津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要求,是天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障碍。如何通过有效的发展现代物流业来优化天津市产业结构,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从产业经济学理论角度上,详细阐述了现代物流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不断推进其它产业优化升级,并比较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体系中三大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然后结合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利用统计学分析模型选取了相关数据对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不断促进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论文得出天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服务和支持环境,有力的推进区域各产业部门的发展和升级,促进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并将促进生产与流通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最终表现于推动这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后论文在基于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角度上并结合天津市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对天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波及效应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getting small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more and more rapidly, the scope becomes wider than before, and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radiation also gradually emerging. Tianji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ohai economic circle, the largest coastal open city and the birthplace of modern industry in northern China. And Tianjin is also the shipping and industrial center in northern China, who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very active. In 2009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he adjustment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is named as the Third Pole of Chinas economic future, a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mmeasurable potential.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 Tianjin still lagging behin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ianjin. And this is an obstacle for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ianjin.How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effectively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ianjin, not only has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Firstly the article elaborated its ow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its spillover effects as well as associated effects which promote other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The article also analyses thoroughly the economic system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role and promoting role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ianjin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us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odel to select data on the Tianjin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 industry can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Tianji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The paper resul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Tianjin provide a good basis service and support environment for the regional economy, as well a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among regional industrial department. It can also promote product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y structure. Last it can promot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Finally,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Tianji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ianjin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ianjin. The article also gives some industrial policy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ial, industrial rationaliz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relations, industrial ripple effectLi Zhi (Industrial economics) Directed by Zhang Lijuan目 录引 言1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2第三节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7第四节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7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机理分析9第一节 相关理论分析9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机理分析15第二章 天津市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结构发展分析24第一节 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述24第二节 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分析30第三章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天津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34第一节 现代物流业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作用分析34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对天津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作用分析41第四章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天津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44第一节 加速提高天津市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44第二节 促进天津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46第三节 努力发展天津物流技术水平促进其产业结构优化48结 论50致 谢51参考文献5255引 言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论文研究的背景天津地处环渤海中心区域,是北方港口枢纽,具有很强的辐射力。随着国家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将建设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这就对天津市现代物流业提出很高的要求,从目前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来看,已经不能满足天津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发展天津市现代物流业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的。从天津市产业结构现状来分析,随着改革开发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天津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所在比例稳步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且各个产业内部结构也得到不断升级和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的历程符合发达国家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天津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不仅没有提高,而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02年天津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6.4%,而2008年这一数据竟然下降到38.0%,下降了8.4个百分点,回到了1995年以前的水平。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继续膨胀,到2008年已达60.1%。从这一系列数据不难看出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艰苦而漫长,形势也十分严峻。不仅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一些大城市,就是和国内一线二线城市相比,天津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落后很多。2008年北京、上海第三产业所占GDP比例分别达到73.2%、53.7%,而东京更是在78%以上,这已大大超过了天津很多,因此天津市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显得刻不容缓。从现代物流业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来看,由于现代物流业与一般服务业相比,有着很强的特殊性。现代物流业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的推动下,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新的经营理念为支撑的新型服务产业,它不仅仅服务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同时也融入于两大产业之中。现代物流活动涉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纵向上与运输、仓储、货代、流通加工等诸多领域相关联,横向上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而,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特点,同时因现代物流融合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于一体,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和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必将带动其主体产业和其相关辅助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最终带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论文研究的意义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一直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党的十七以来,中央明确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得已更加迫切。然而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时又要切切实实的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目前关于国际产业转移、人力资本、术进步等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相关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现代物流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尤其是具体到城市这个层面,还比较少。论文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在基于产业结构优化上,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论文从现代物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作用的理论阐述为切入点并深刻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国民经济体系中三大产业的关系,最后实证分析天津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之间的关系,得出现代物流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因此,大力发展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必将促进天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改变天津市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现代物流业在天津的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基于产业结构优化上为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相关建议,并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内外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一) 国外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现状17世纪中叶,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首先开始了对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 他发现各国产业和职业人口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他指出:“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得多”。当时正值工业化前期,所以他的观点带有很明显的重商主义色彩。1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论述了应按绝对成本的高低进行成本分工, 合理配置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 开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其论述了产业部门、产业发展及资本投入应遵循农工批零商业的顺序。11931 年, 霍夫曼(W.C.Hoffman)根据20 多个国家的资料, 计算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与生产资料工业的比例, 后人称之为“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他把工业化化为四个发展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霍夫曼比例为5(+1或-1);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但消费品工业的规模仍然比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霍夫曼比例为2.5(+1或-1);资本品工业继续比消费品工业更快地增长,资本品工业的规模达到甚至超过消费品工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为1(+1或-1);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处于主体地位,霍夫曼比例在1以下。2科林克拉克(Colin G.Clack)在吸收并继承了配第、费希尔等人观点的基础上, 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在1940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中, 他总结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提高之间的规律性, 即就业结构的中心将按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 印证了配第的发现, 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理通过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 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 表明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31955 年, 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的论文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探讨了经济增长过程中,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扩大还是缩小以及哪些因素决定收入不平等的长期水平和趋势的问题, 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问题。他将产业结构重新划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 ,并使用了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1。20世纪70年代大危机之后,产业结构出现以服务部门比重剧升为特征的新变化,这似乎为克拉克、库兹涅兹等人的论断提供了现实的证明。对此,西方经济学家毫不怀疑地将克拉克法则推延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了后工业化理论。其代表就是社会学家丹尼尔(Daniel Beu)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提出,经济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这就是“后工业社会”2。(二) 国内产业结构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晚,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以及产业分工越来越细,这一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90年代初到2000年,我国学者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可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对产业结构趋势的分析。主要是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始数据为样本,借鉴有关西方理论研究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深入揭示了中国当时近、中期的产业结构政策。影响较大的是孙尚清、马建堂主编的中国产业结构研究一书,对当时中国产业结构作了较为系统和权威的解释3。第二,利用产业结构理论对我国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大量的数据及统计学模型,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也会对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作为切入点从而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如有的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也有的结合某省结构变动状况,专门对地区产业结构作出分析;还有的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工业结构问题,从理论与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第三,是对国外产业结构及其政策分析。张蕴岭主编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该书对西欧主要的一些发达国家分国别通过若干专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5。同时,也有从考察外国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的经验这一角度,研究了中国产业政策问题,同时也涉及了美日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各自的产业结构问题等等。从2000年到中国正式进入WTO以后,学者对我国在WTO规则下产业结构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趋势作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汪斌从产业结构国际化的立场上,将国际区域产业结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扩展和贯穿到全球,从全球视角来看非均衡现象,也就是各区域产业界固有体系的非同质和区域结构整体的非均衡,由各国间和区域间结构变动中的资源再配置或重组来揭示当代产业结构国际化的实况和趋势6。随着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要求之后,目前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是国内学者探讨的一个热点。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标准衡量尺度方法也是众多的。黄海标、李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质及其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度化、合理化和产业系统运营财务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测度依据,并指明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7。姜泽华认为各产业生产技术的实际状况,以及产业之间生产技术联系的整体水平决定着产业结构的水平。指出了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都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8。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去分析我国或者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的文章比较多。徐泽民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论纲中深刻的分析了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如种植业占农业结构比重过大、第二产业低技术含量产品相对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并存、第三产业结构化比重偏低等等,并从不同的侧面正对各产业及部门分析了详尽的应对策略9 。郭克莎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中通过第三产业产出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投资结构变动的国际比较, 分析了其发展变动的一般趋势及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差别与问题。最后分析了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对高效发展的作用, 提出了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与途径,如加快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等10。高洋在天津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中同样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分析了天津工业的优劣势,指出了要提高天津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应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最后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11 。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如何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必成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另外,总结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要素察赋状况、政府政策及经济周期、收入水平、需求结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资源配置结构、就业结构及外商直接投资等经济因素。二、国内外关于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关于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还比较少。在很久以前国外学者就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成本,认为交通运输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分工。交通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时,运输基本上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物流;而社会分工又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斯密和马克思在讨论分工问题时,都提到了交通运输在社会分工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对市场范围的扩大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他们没有深入研究更广泛的物流活动对商品贸易范围和资源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察赋学说和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指出两国间的运输费用是进行商品贸易的考虑因素之一。克鲁格曼还进而讨论了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之间的选择问题,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输成本的考察,考虑运输成本对厂商生产的影响,但对于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没有涉及。随着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深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经济学家们讨论的范围。罗斯托特别强调社会先行资本投资,即通常所说的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起飞阶段向经济持续增长阶段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类投资最主要的职能是降低运输成本,扩大国内市场,有效结合现有资源,为主导部门的出现创造市场环境郝希曼在讨论社会间接资本与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关系时,强调社会间接资本的充分供给将诱发生产活动的扩大,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国内学者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多。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物流业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黄福华、谷汉文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提出了以单一产业背景下的经济学分析,通过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关系和关联效应,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物流产业应确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2。 何小洲在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效应分析中研究了重庆市物流行业发展对重庆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以及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推动作用,通过证实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来说明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性13。李学工在论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中对现代物流产业领域发展特征及趋势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确现代物流产业的社会地位,从理论上阐述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4。杨永全通过提出衡量一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指标,并引述了应用这一指标所忽略的一些宏观产业结构因素,进而提出如何衡量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与物流成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针对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物流成本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以根据产业和基础设施数据有效估计物流成本15。总结起来,国内对于物流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分析了现代物流业本身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物,其次现代物流业对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第三节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分析主要以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以及区域经济理论等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物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主要利用灰色关联系统分析方法和线性回归模型,选取相关数据,对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和其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节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论文从分析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入手,先对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进行阐述并对现代物流业与三大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选取数据,对天津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角度得出现代物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前面的结论,相应提出基于产业结构优化上发展天津市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论文主要分为:引言: 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文献综述、方法做了简要的概述。第一章:主要是理论的分析。对论文要用到的概念和理论方法进行综述,并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章:对天津现代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发展进行了综述。分别分析了两者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第三章:对现代物流业促进天津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了相关数据,通过建立模型证明了天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第四章: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对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基于天津市的现状及特点,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上对天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论文的框架见图0-1现代物流业对天津产业结构优化分析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依据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定性分析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天津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现代物流业对三大产业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图0-1 论文框架图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机理分析第一节 相关理论分析一、现代物流业概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可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必不可少的桥梁。现代物流业是在科学技术获得巨大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制造和消费在时空上日趋分离的形势下,为了有效保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畅通,并获得较低成本、更高利润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的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16二、现代物流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其自身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以下从现代物流业的目标、服务范围、界定标志、关联性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概括。从现代物流业的目标来看,使客户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是现代物流业的最终目标。现代物流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两者都非常重要,而不能仅仅去追求一方面。用户的满意程度反映了对物流服务的认同程度,所以,现代物流必须突出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中心。从现代物流业的服务范围来看,现代物流业逐渐触及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如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与供应、企业生产阶段货物的流动、企业销售阶段、退货时逆向物流、 废弃物排放及处理阶段等。因此现代物流业的服务范围非常之广,是企业经营的关键支柱,因此有人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就是物流的竞争。从现代物流业界定标志来看,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不同点在于现代物流是以信息革命作为技术支撑来实现其整合功能的17。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已经融为一体,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和依靠,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程度达到其他产业对其的要求。从现代物流的关联性来看,现代物流业是链接各个企业、各个环节的纽带,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它不仅仅服务于第一产业和第一产业,同时也融入于第二产业,被誊为是“产业的支柱”。现代物流活动涉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和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关于这一方面,文章后面会作更为详细的分析。供应链思想是现代物流的基本思想,供应链把整个物流系统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仓储、运输及配送到达用户的整个过程看作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通过应用系统的、综合的、一体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技术,又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中使供应链不断延长,并通过市场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物流网络实现系统总成本最小18。现代物流呈现出系统化、专业化、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的趋势。物流系统化是系统科学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结果。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体系,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物流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部分。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各种物流活动,现代物流的运行过程不是追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而是追求系统整体活动的最优化19。专业化是指随着物流的深入发展,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细,服务标准越来越精确。而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球化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另一方面是现代物流业供应链系统的自身要求。三、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综述(一) 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产业结构的研究一般不涉及过于细致的产业分类及产业之间中间产品的交换、消费、占有问题,所以,可以被视为看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演化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的政策的研究等。产业结构理论除了讨论上述各国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之外,还涉及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20(二) 产业关联理论产业波及效应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或投入产出理论,侧重于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是指产业间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这些主要由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解决。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是产业关联理论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产业关联理论还可以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等),产业的波及效果(包括产业感应度和影响力、生产的最终依赖度以及就业和资本需求量)等。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间发生联系的依托、纽带或基础主要有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等。产业波及效应就是产业沿着波及路线对其它产业产生影响的效应。所谓波及路线就是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变化波及各产业部门的走向。由于产业波及效果总是通过已有的产业间的通道,即产业关联的联系状态来发生的,因而这些波及必然是依据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和联系纽带所规定的线路一轮轮地影响下去。这样,有一些波及是沿着产业间的单向联系线路进行,有一些波及则是沿着双向联系线路传递,还有一些可能是逆向传递,即沿着产业间的逆向联系线路进行波及。可见,产业间的联系方式规定了产业间的波及的具体线路及其波及总效果。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必然会在产业联系的各个纽带上反映出来。20(三)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1产业结构优化表现形式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基本点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的发展。这种产业结构的发展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的,它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这种产业结构高度化总是以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作为基础的,它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渗透技术因素。显然,这种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一国国民收入增长起着重大作用,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因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即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这种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下的比例关系,诸如第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均衡;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均衡;基础设施同制造业之间的均衡;能源、原材料工业同加工工业之间的均衡等;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产业关联作用是指某一产业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的能力,这种作用是通过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互相依赖而表现出来的。显然,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越高,产业结构的整体效应越大,从而产业结构也越合理。这种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资源在各产业部门的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它意味着产业之间的良好协调,因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必定产生较大的结构效益。显然,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图1-1展示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度化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要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现又是动态调整中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要条件。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必要基础图1-1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2.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技术创新、制度因素等。需求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转换,对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化具有直接推动的功能。需求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动两者存在对应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是需求结构的收入弹性。供给结构;在供给方面对产业结构演化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资源、生产要素供给和约束、技术因素等。由于供给方面既决定了产业结构演化的基础或出发点,而且也往往决定着产业结构的选择和性质,因此它对产业结构的演化既有约束,也有推动作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能使生产力运动超越了传统经济组织的局限,同时技术进步及波及效果也有助于新型产业关联关系,一方面提高了产业、企业最小规模基数,另一方面也是生产的不可分性突出,形成了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新型产业关联体系和组织体系。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本质因素。制度因素;制度安排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制度安排影响资源配置方式。选择资源配置方式是一国主权的体现 ,它构成一国经济体制的实质内容。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即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市场配置是以市场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产业结构演变是按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计划配置是以政府的计划为依据配置资源 ,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角 ,产业结构演变方向反映政府调整经济的方向。其次,制度安排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制度安排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政府以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引导经济按照预测的方向发展 ,产业结构也会沿着此方向变化。再次 ,制度安排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状态。为了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达到预期经济目标,可以实行比较严格的进入许可制,形成制度管制。如果制度管制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升级就会呈现协调状态。如果制度管制不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就会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出现比较严重的非协调状态。20(四) 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最大产出的学说。生产资源虽然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资源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是由于不同的理论,对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主张不同,以及对资源配置方式选择不同,于是便形成了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增长极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发展理论、累积因果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本文重点介绍一下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出现对周围地区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极化效应;即出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甚至形成一个国家内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二是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桌布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机理分析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分析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辅助性行业,是伴随着其它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与其它各行业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它是各个企业、各个产业中间的纽带,是其它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因此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好坏决定着其对其它产业起着促进还是阻碍的作用。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来看,现代物流业的行业特殊性使它自身的发展不断推进其它行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要素会不断地向能产生最大价值的地方流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要素的流动是任何经济阶段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现代物流业恰恰是促进生产要素流动的载体。因为要素作为物质实体,它的流动需要一系列的条件,物流渠道的延伸范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要素的流动范围。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要素在可以自由流动时,它们会由低收益产业向高收益产业转移。这种趋势会推动投入回报率最高的服务业发展,进而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在我国,虽然实施市场化改革已经很长时间,但要素仍然无法完全自由流动,这一方面主要由于政策因素,如户籍政策限制人们自由迁徙、市场准入影响投资走向、政府的宏观调控等,另一方面,也是内因,是因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物流业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引入我国,目前发展水平还不高,使物流这个载体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条件,而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使生产要素能够很好的流动,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发挥载体作用,最终能很好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 现代物流业较高的产业关联效应,加速产业结构优化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其融合高新技术为一体,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有机体,将构成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现代物流业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的推动下,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新的经营理念为支撑的新型服务产业,它不仅仅服务于第一产业和第一产业,同时也融入于第二产业,被誊为是“产业的支柱”。现代物流活动涉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和产业关联带动效应。现代物流业的前向效应是指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物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促进物流业优化,潜在地增加经济和社会机会;现代物流业的后向效应是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及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管道、仓储、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拉动对钢铁、煤炭、水泥和制造业的需求;现代物流业的旁侧效应是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的商业、粮食、外贸等行业乃至区域内所有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各类经济活动的效率。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必将带动其主体产业和其相关辅助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其它第三产业的就业,提高第三产业劳动比例。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结构是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即由一次产业逐渐向二、三产业演进,就业人口也随着产业发展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物流业从业人数基数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现代物流业发展带动着其它产业的投资,如交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等。通过这两方面的联系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另外现代物流业作为各个产业的中间环节,它的发展通过波及效应促进着波及路线两端的产业结构优化。现代物流业作为各个产业的中间环节,是连接各个产业的纽带。它的发展通过顺向波及线路、逆向波及线路、间接波及线路不断地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三)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服务业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贡献率,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降低了各产业中间性服务需求成本,从而有效提高其它产业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应,进而间接提高了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加大了服务业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贡献比例。一般来说,各行业对于服务业的需求分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两种类型,所谓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就是其他产业在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对服务业的需求,最终需求是服务业最为最终产品提高给其它组织或个人。由于服务业行业自身的特殊性觉得着中间需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现代物流业发展能降低其他产业的流通成本等中间性服务需求成本,从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服务业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贡献率,最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四) 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促使整个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追求数量、速度、产值为目的转移到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效率上来,其主要手段正由依靠资金、物资、劳动投入等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更新改造合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考试题及答案bbf
- 矿工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口腔器械考试题及答案
- 考古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钟表部件组件装配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旅客登机桥操作员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乙腈装置操作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动绿篱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GA/T 2000.7-2014公安信息代码第7部分:实有人口管理类别代码
- 2023年安徽国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医学人文与叙事课件
- 三年级美术上册《魔幻颜色》课件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秀课件
- 《横》书法教学课件
-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课件
- 土壤肥料全套课件
-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
-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