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从就业能力角度释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pdf_第1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从就业能力角度释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pdf_第2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从就业能力角度释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pdf_第3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从就业能力角度释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pdf_第4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从就业能力角度释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从就业能力角度释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刊 比 倪 口 d .口. t 七 1 5 州i c l e st a rt s 初ththc e ln p i o yment com pet e 丽esof伽 gr a d u a t e s , 五 比 tly anal yz e sth ed 1 fficu lt s i t u a t 1 o nof t b e g a d u at es ,c m p i o yme n l , 叨 d 皿 ai yzeth e 加卯彻 t m c ani . gtoso lu te此 p ro b l c mof 阮 脚d u a t es 比m p l o ym c n l 劝e n , 面5 arti d e anai yzc 曲d sunun 耐z c th e rclatc d arti d cs a bou t thc gra 血atcs e m p l o yme n t ,we gct a con l r a ryco nclu s i on a c c o u n t i n g tot 加p n m e h yl 沁 t h e s i s o f thc h um ancap it al.so we kno wt h a t t hereiss o m e 面n guns u i ta b l c betwccn th e t r a d l fonal 伪n “ p t ofb u m an ca p l t alan dth e 儿 日si l u at i 0 din曲 曲 a,andwe d r 邵 浑a m ode l c o m b in ed w i th奴 “ h 珑u m ode l ” ofthe m a d a g e 山 e n t 决 口 dth cn w c 胡a l yz c our . 侧 址 l d i , 口 及 沼thc p r csc. t 彻pi 0 ymcnt com 琳 t e n ci ess i to ation ofthe g a d u at es汕 d 山 .如 仙加 go bs ta cl eo f阮 a d u a t es ,c m poy m e n t ca p l tal. l as t l ywc gi v cs o m e 邵 9 多 留 妇 朋 of u 刀 p m v in gth e gr a d u at cs 比m p l o ym cnt ca p l tal 五 ” mthc gr a d u a t c s , th e u 川 v e rs it y 胡 d th c gov c n ” n cnt 山 ro u 沙ic aj rn i n g th o amencangr a d u a l e s . thisa rt i c 】 c li stth e m odelofthe 脚 d u at es 比m p 】 o yynent cap i tal. hh ast hr 配 】 a y s 江 七 .丘 . 宜 ise m o t i on con tidi cap 泪声 加v citisthc thou gbt ca p i t a l 汕dthc 口 m p m m i 邵 。 p i 回, 助 datth e bott om is此 叩“ a 幼 on ca p i ta l , w b i ch iso b v i o us 粉 secn b y usj 五 j s a rt i c 1 e a n al y z e th c m ode 1 ofth e gr a d u a t e s , e m p fo 丫 叮 e ntcap i tai皿吐 。 itc 】 灯 山 时wc 刃 n l s u . d e rs 加 口 d the fe rmi n g ofc o r n pe tc ncics , 助d di 以 刀 s s th e n o n ” al m e t h odoffo rmi n g th e gr a d u a te s 恤 m p 】 o y m c at. 心y word s : 乎 川 u a t e s 声 . p fo ym cnt 伪m petcnci es声 m p 1 0 ymcnt ca p i ta l 甫开大 学学 位论文 电子 版授权 使用 七 尔 宝 沁 ( 请将此协议书装订于论文首页) 论文 南开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 通过论文答辩。 系本人在 本人系本作品的唯一作者 ( 第一作者),即著作权人。 现本人同意将本作品收 录于 “ 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 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 容一致,如因不同而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 完全了 解三 南 丑 大学图 书 馆关 于 保存、 使用 学位论 文的 管 瑶办 法 .同 意 南开大学图 书馆在下述范围内 免费使用本人作品的电子版: 本作品呈交当 年,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 文摘浏览以及论文全文部分 浏览服务 ( 论文前16页)。 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于提交1 年后, 在校园网上允 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 注:本协议书对于 “ 非公开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过后同 样适用。 院 系 所 名 称 : 经 余 寺 吮人 。 方 簇 居 研 舒 作 者 签 名 : 赵剑 峰 学 号 : 又 1 2 o d 了 ! 1 , 2. 日 期: 2 间 年 午月27日 南 开 大 学 非 公 开 学 俊 论 文 征 明 学号: 论文题 目: 不宜公开原因 ( 请在口中选择): 口1 、申 请专利或技术转让。 口 2 、保密科研项目 或课题。 口 3 、其它 ( 请说明) 姓名: 密级:内部 密级:秘密或机密 保密期限: 内部 秘密 机密 绝密 年 ( 请填写保密年限, 3 年) 年 ( 请填写保密年限, 5 年) 年 ( 请填写保密年限, 10年) 年 ( 请填写保密年限, 20年) 注意:1 、非公开论文电子版全文亦需要在网上提交. 呈交当 年, 在校园网上提供论 文目录检索、文摘浏览以及论文全文部分浏览服务 ( 论文前16页).保密 期限 过后, 允许校园网上的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 请在印刷本封面右上角注明具体密级和保密期限。 导师签字: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日期:年月日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 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 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 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 赢利为目 的的前 提下, 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夜 钊 许 脚1年十 月刀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ha 冬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 年限 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 5 年 ( 最长5 年,可少子5 年) 秘密10年 ( 最长 10 年,可少于 10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 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 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 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叔 羽 峰 加7年 今 月2 7 日 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 导言 就业问题是民生 之本,影响到社会的 稳定和国家 经济的发展,因 此,在任 何社会里,就业问 题都会受到格外的重视。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 发展的好坏, 关系到 一个国 家能否合理分配资源, 使经济发展更有效率,使经 济发展更有持续性。 大学 生就业问 题是 最近几 年才凸现出 来的一 个现象。自 从1 9 99 年大学开始 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就业 岗 位的 增长却呈现了一 个平稳 增长的态势,导 致大学生就业问 题一下凸现出 来。 大学生就业是有其自 身的特点的。 首先, 大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毕业大学生都接受了高等教育, 在知识储备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其次,大学 生就业多数是首次就 业,由 于长期接受学校正规教育, 对于适于自 身的工作特 征不是很了解, 工作求职还具有一定的盲目 性。再次, 大学生就业属于青年就 业,思想 起伏较大。因 此,如何合理的分析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题就需要采取 一些创新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入手,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利用管理学 上的冰山 素质模型,创造出大学生就业资本模型来分析大 学生就业出现困 难的 原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 求能力的差别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改革建议。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背景 l l i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从 1 9 99 年开 始, 我国 大学生的招生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详见表 1 。在大 学生数量剧增的同时,大学生的 就业开始出 现问题, 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不断 下降。2 0 02 年当第一 批扩招的专科学生走向 就业市场的时 候, 大学生的首次签 约率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而 2 0 03 年当 第一届扩招的 大学 本科毕业生求职的时 候, 毕 业的大学生数量比前一年增加了61万人, 毕业生增加幅度达到了1 9 . 07% , 大学生的首次签约率则比 2 0 02 年又下降了 5个百分点。中国 青少年研究中心 (2007) 发布了 一份 研究 报告 犷十五” 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 “ 十一五”期 第一章 导言 间中国 青年发展 趋势研究报告 , 在这份报告中估算到, 从2 o 03 年至2 0 05年, 离校时 未就业的 毕业生分别达到 75万、 99 万和1 20万。 在我国的 大学生 就业率 逐年走低的同时, 与就业相关的各项指标如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收入、 工作满意度等也 逐步下降。 表12 0 012 0 05年我国 高等教育招生 和毕 业生情况 ( 单位: 万人) 年份 硕士生招 生数量 普通高等教 育招生数量 成人高教招 生数量 毕业研究 生数量 普通商教毕 业生数量 成人商教 毕业生数 量 2 0011 6. 522 6 8 . 2 61 9 5. 936 .7 81 03. 6393 .0 6 2 00 22 0。 263 2 0 5 022 2. 328 .0 81 33. 731 1 7.5 0 2 00 32 6 . 8 9 3 8 2 . 1 722 2. 3211 .111 87. 751 5 9.3 4 20() 43 2 . 6 344 7. 34221 .1 6 1 5 。 0 8 2 39. 121 8 9. 62 20() 53 6. 485 0 4 . 4 61 9 3. 031 8.9 7306 。81 6 6.7 9 数据来源:中国 历年统计年鉴 ( 2 0 012 005),中国 统计出版社,北京 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 题也逐渐严峻起来,具体 表现如下: 第一, 初次就 业率下降。有数据统计显示, 2 0 01 年,我国研究生的 初次就 业率为95%,相比于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的 99%,下降了四个百分点;本科 生的 初次 就业率为8 既, 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中 后期的90%,下降了10个百 分点。 专科生的 初次 就业率为5 侃,相比于20 世纪 90 年代中 后期的80%,下 降了30个百 分点; 2 0 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 既, 20 03 年就业率降为 7 界, 2004 年7 既, 2 0 05年72. 既. 伴随 着毕业大学生人数的 递增和就业率的降 低, 会导致相当 数量的 大学生 面临失业问题。 第二, 签约收入低, 这不仅仅表现在实际签约收入, 预期的收入也是不断 呈现下降的趋势。 华南师范大学高 等教育研究所2 0 02年对上海地区大学生就业 市场调查发现, 大学生初次就业的 工资价格区间为月薪 1 5 00 2 0 00 元,大学毕 业生的期望工资区间在2 0 00元 4 0 00元之间。2 0 05 年6 月下旬,暨南大学在 , 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 第一章 导言 对广州地区高 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专科毕业生的平均 起薪为 1 5 01 元/ 月,本科生为 2 3 42 元/ 月,硕士生为 3 3 18 元/ 月。而他们的预 期收入分 别为专科毕业生1 8 39元,本科生为2 7 55. 5 元,硕士生为4 2 65 元。 而 在2 0 06年,中国社会调查所 (ss l c) 针对北京、 上海、广州、天 津、武汉、 长 沙、 成都、 哈尔滨等城市2 0 00 多 名毕业生所做的 “ 2 0 06年应届毕 业生 就业倾向 调查” 显示,6 外的被访大学生表示,只要有 2 0 00 元左右的工资就 可以接受: 很少有大学生会 “ 奢望”3 0 00元以 上的新酬; 也只有4 % 左 右的大学生表示可以 接受 1 0 00 元以下的 低工资。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一 份针对北京26 所高校 1 . 4 万名2 0 06 届毕业生所 做的调查显示,从专科生到博士生,北京 市高校毕业 生签约之后的 起点薪金 平均约为2 3 00元。 第三,大学生 择业区域范围小。从大学生工作地点的 选择上来看, 大学生 择业区域是比较狭小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地点选择还集中在东部 的发达地区。 在中国人民 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 0 03 年对北京的 14所院校 所做的 调查中,在就业地区选择上,74. 8 %的人首选北京,9 . 4 %的人首选上海,6 . 5 % 的人首 选广州和深 圳,5 . 9 %的 人首 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 . 4 %的人首 选中部大中城市, 0 . 6 %的 人首选西部大中城市, 选择发达地区的 人占到总人生 的98. 4 %, 而选择中 西部地区的人只有1 . 6 %。在2 0 06年,由北京大学公共政 策研究所与共青团中 央学校部联合主办的 2006 年中国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 示,大学生 “ 重东部, 轻西部” 、 “ 重大城市, 轻中小城市和农村” 的想法没有 明显改变。有 45. 93% 的 大学生担 心到基层和西部工作会限 制个人的 发展,有六 成以上的学生对到基层和西部工作持不太赞成的态度。 第四, 个人找到适合工作的时 间变长。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签约时间拖 长,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以往的 很早就签好工作的情况已 经不存在了。 虽然 这也和学生自 主性增强,不断挑选工作有关,但是有更多的 数据显示, 相当数 量的 学生即使到了 毕业仍然没有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 “ 啃老族” 和 “ 北漂族” 的出 现是对此很好的说明。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 研究所联合 发布的 “ 2 0 06年中国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显示, 截止到5 月底, 在接受调查 的2 0 06 届本科毕业生中,已 签约和已 有意向 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 81%, 不想 马上就业的占15. 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 例为27. 25% 。 第五,工作层次降低。由 于毕 业生的 数量剧增, 大学生的就业层次也在逐 渐降低,以往的 天之骄子的工作也 逐渐变成了少数大学生的工作, 更大数量的 第一章 导言 大学生开始从事一些基层工作。从北京的研究生争当村官到广州一名博士生和 四名硕士生争当广州的环卫工人可见一斑。 l i j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影晌 首先, 大学生 就业出现问 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导致大学生心 理出 现波动,影响 其心理健康。 大学生大多都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 步形成阶 段, 对自 身 能力和发展前景有着美 好的憧憬和向 往。 然而,当 他们临 近毕业, 甚至一 入校, 就开始面临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心理素 质较低的 学生较容易在心理中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而当这种阴影成为一种 “ 情结” 的时候, 无疑会不同 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 虽然中国 的大学升学率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但是能顺利升入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在第一 次的选择中的 胜利者, 如果他们在完成大学的学业后发现毕业后的 工作甚至无 法和第一次选择中 被淘汰的人相比, 会严重 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调 查表明, 当前高 校校园中有溅的大学生情绪不稳定, 他们急需“ 心理救助” 。 溉 在的大学生大多 是80年代后生人,由于 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 变化, 心理 的 承受力还是比 较脆弱的,当大学文凭不能 成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安身 立 命的保证时, 期望与现实的巨 大反差, 可能 会造成一些心理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的学生产生强烈的 失落感和挫折感, 一旦受消极外力的触动和激发, 难免会做 出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 其次,大学生就业出现问 题会冲击大众的教育投资心理和消费心理, 使教 育无用论重新抬头,在 一定程 度上延缓国民 素质的提高进程。据调查, 在我国 家庭消费的排序中,68 . 既的家庭将教育消费 排在第一 位或第二位; 希望子女能 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占 被调查者的89. 既。 这种心理 在下岗 职工家庭中 更为强 烈。77. 弱的父母要求 子女 达到大 专以 上学历, 其中,56. 既要求子女达到本科 或硕士学历。 而高校 毕业生 就业难现象的出 现可能会对 广大家庭的教育投资和 消费产生两 种不利影响,即 一是一些经济宽 裕的 家庭, 会不断加大教育投资, 一味追求子女的高学历, 而忽视其适用性; 二是一 些经济 相对较差或比 较困 难 的 家庭, 尤其是 广大 农村家庭, 可能因不堪日 益沉重的教 育投资而迫使子女失 2 胡环宇 ( 2 以 ”)大学生就业 心理研究一武汉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 曾 湘泉 ( 2 侧 m) . 变革中的就 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 第一章 导言 再次,大学生就业出 现问题会导致人力资 本投资的损失,可能影响经济增 长。众所周知,大学毕业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 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过程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致人力资本投资的 损 失。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失 业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如果大学生长期未能成功的 找到工作而成为长期失业者,其结果是不仅过去的人力资本投资 没有产生任何 收益,而且由 于人力资本的自 然损耗也将降 低未来的 投资收益;再者,由 于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有的 人力资本存量在将来甚至不再有任何用处, 新的追 加投资会更大,但收效却可能会更小( 随着年龄的增大与脱离工作时间的加长, 学习能力下降) ,最终他们可能会成为边缘群体。从另一个角度看,失业人数的 增加与失业时间的加长必然会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新的 压力,导致经济 资源的再分配对经济增长不利。 最后,大学生就业 出现问题可能引发道德失范和社会不公。如果高校毕业 生 就业吃紧的形势继续发展, 一方 面在 “ 供过于求”的职场杠杆作用下,为了 尽 早找到好的工作,一些社会关系能力极强的 大学毕业生会采用各种非常规的 方 法来寻求各种工作,如跑关系、找熟人、搞贿赂, 而较差的学生为了讨好招 聘 者,甚至还得心甘情愿地作出过多的让步。 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这 种非常 规的竞争手段会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性、 制度性的限 制安排,如职 场的 “ 经验准入” 、 名额限制等,人为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门 槛, 实际上可 能 产生新的社会隔离 和社会不公, 破坏劳动力市场公平、公正、 公开的竞争理 念和氛围,进一步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权益被剥夺感,引 发反社会的心 理与行为,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 题是一个复杂的问 题,并不能简单的从某一个方面来就可以 解释清楚。 大学生就业是一 个比 较复杂的 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中,由于 大学生 就业制度而创造了 一个外部环境, 把影响 就业过程的各个相关主体, 用人单位、 大学毕业生,高校培养单位,教育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等都被纳入到这个 系统中来,在这个大系统中,各个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却又紧密相连,任 第一章 导言 何一个相关主体的任 何变动都会对这个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 此,大学生就 业出现问题,不能简单的定位于某一个责任主体或是某些责任主体,应该说上 述每一 个单位都应该对大学生就业出 现问 题承担一定的责任。 由于我国的 大学生就业问 题是近几年才出 现的, 而且我国 刚刚建立市场经 济没有多长时间,所以国内的学者在大学生就业问 题的 研究角度上与国 外的学 者有很大的差别。 1 二1国外研究 国外的学者对于失业问题研究着手比较早,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国 外的学者多是从市 场出发, 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 究。着重从大学生供求关系和在校大学生收入预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从供求角度看,工作岗 位的数量、结构以 及供求匹配方面均存在一 定的问题。n i a l l o , h i g g i n s( 2 0 0 2 )认为, 从数量上来看,工作岗位的增长 缓慢,与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加的 速度相比,两者之间的反差太大,造成部分 大学生出 现就业问 题。 从大学生就业类型来看,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 增量就业, 因此, 容易受到国内的 宏观经济状况和企业的 微观经济环境 变化的影响,可以 这样说, 大学毕 业生 成为企业 应对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 “ 就业调节器” 。当 经济 形式变好的时候, 企业会根据自 身发展的需要而招聘大量的毕业生补充到工作 岗位中去,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当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竞争加剧的时候, 企业会减少对毕业生的需求,以 尽量降低生产成本。从就业结构来看,既存在 着大学生不愿从事的 大量工作岗位, 也同时存在着很多由于 应届毕业生自 身能 力或经验所限而无法从事的 职业,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难题。 从供给角度来看, 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的核心问题在于他们的 就业能力 不足。对个人而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 知识、技能以及态 度等人力资产,取决于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 方式和他们有效向 雇主展示 自 身所拥有的各种能力的方式以及他们所寻求的工作的 特定环境。而就业服务 的 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 题的一个原因。由 于就业信息渠道等各种问 题, 造成大学生与雇主之间无法相互充分了解与沟通,一方面在不同的地区。不 同 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缺岗位,另一方面社会中又存在一部分大学生无法 第一章 导言 找到合适的工作,造成市场空缺职位与失业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心 第二,从大学生有关收入预期的角度来研究。贝茨发表的关于美国 加利福 尼亚大学 1269名在校生收入预期的报告,多米尼斯和曼斯基对威斯康星州 1 10 名高中 生和大学生收入预期进行的合作研究,以 及欧盟十国 在 1 9 9 9 一 2 0 01 年期 间对高校学生就业预期开展的联合调查研究,都是这方面的代表。虽然他们的 研究方法不同, 研究的重点也不一样,但是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即高校 学生通常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 他们的预期收入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收入预期会受到性别、家庭背景、学校、专业、年纪、成绩、求职信息来源等 因素的影响;本科学生一般是在四年级才形成关于收入预期的成熟想法等。这 些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印证和完善了 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预期和投资回报的既有 认识。 i j j国内研究 国内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多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的文 献一般研究在变化的 社会经济背景下,国 家、高校与学生如何调整相互的关系、 角色,而社会学的文献一般更注重从学生的个人属性上来探讨对就业各方面的 影响,如就业期望和就业途径等。在最新出版的文献中,国内也加强了从经济 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文献集中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和 高等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与市场脱节。如涂思义在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 策分析中所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大学生的 “ 精英”人才意识浓,自 身定位不准, 理想与现实脱节。 一些学生认为读了 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 , 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 在大城市、 大单位才能体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大学生的被动就业观念强,主动创业精神差。大学生的静态就业动机强,动态 就业观念弱。 而上述的三个方面与快速的市场变化脱节, 造成大学生自 身角色 n 肠 四o场州ns. c 泊 杜. 血 岭 公p 浦叮助d 、 乞 u the m p fo y 口 e . t , 2 以 抢 】 . 】 初 口k氏血. w加t dos l u 血. . 联 泊 。 . 加. t 节 自 目 留 扭v l dsn 份加口a s . 刊 . y ofu . 血啥玲如a l ., j o . . 以 肠of f” m, ”口 州价。 代亡 f 已 b . 1 99 5 第一章 导言 转换缓慢, 无法适应变化。 . 而淡华珍在 大学生就业难问 题研究报告中指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高等教育 改革滞后于社会需要,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 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 而社会需求却瞬息万变,加之近年来人才预测工作比较薄弱,高校招生与社会 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这就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往往不相吻合, 其中结 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 的又供过于求。尤其是前几年部分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 上所谓热门 专业和 “ 短、平、快”的专科层次,结果使学校培养脱离社会需求。 其次,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文献多集中于从大学生的个人属性来 对其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如袁纲在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中提到的,出现就 业困难的大学生存在着自 我认知不完整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由 于自 身成长条件 所限造成自 我认知不全面,表现为对自 身气质类型、个性倾向 等了 解不充分, 尤其对与自己 个性心理特征相符合的职业取向认识更缺乏。因此,这部分大学 生由 于其自 身定位的模糊性,导致了 个人职业生涯的不明 确,出现就业盲从的 现象,不能很好的实现就业。. 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大学毕业生供求总址与 我国典型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阻碍。 如张谋贵 ( 2 0 0 3) 在其 当前中国 “ 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体制原因一文中,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 原因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自1 9 99年以来高等院校的盲目 扩招是造成 “ 知识型劳 动力” 过剩的主要原因。 罗明空 (20 0 4) 在 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中 指出, 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 位远远低于新增的劳动力数量, 适合大学 生就业的岗 位数量就更加有限, 从而产生了就业总量的矛盾。 。 刑志杰经过实证 分析,在 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供需分析中指出,我国总体的 经济规模和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决定了每年的新增就业岗 位低于新增的就业 涂 思 义 2 00 3 )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的 原 因 与 对 策 分 析 . 成 都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19卷 第1 期 , 淡 华 珍 z lx 扣 ) .大 学生 就 业 难问 题 研 究 报 告 洛阳 工 学院 学 报 ( 社 会科 学 版)18卷第2 期 . 袁 纲 2 00 3 ) . 大 学 生 就 业 心 理 分 析 . 思 想 教 育 研 究 z lx ” 年 第4 期 珠谋贵 ( 2 佣3 )当前中国“ 知 识型劳 动力 过剩” 的体制原因 . 煤炭高等教育卫 仪 洲年 第3 期 10 罗明空 ( 2 以 月)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 以 ”年第2 期 第一章 导言 人口的增长速度。对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 说法是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而造成的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 1在樊钉的 变革 中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中指出,现行的户籍制度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的合理 流动,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其择业动因是获得今后长远的发展,所以他们不愿离 开经济发达地区,宁 愿在发达地区不充分就业也不愿离开。2 而许多发达地区也 将户籍作为学生择业的 一个限定因素, 增大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而许多城市为 了保护本地区居民的利益采用了各种措施来制约外地生源在本地就业。比如典 型的留京指标,这些制度与措施的执行, 使城市内部劳动力市场又变成了高端 就业市场与低端就业市场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制约了大学生 就业,使大学生担心在低端就业市场的就业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丧失,从而不 利于毕业生的发展,因此在低端市场出现就业机会的情况下也不会去从事低端 市场的职业,使就业出 现问 题。 从上面的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此前的文章主要是集中在对大学生就业的 一些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无论是外部的就业环境还是内部的教育环境,当然也 涉及到部分大学生的自 身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论 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文献都含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即大学生自 身的人力资本 存量非常高,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的就业机会,主要是由于客观的环境因素的 影响造成的。也就是说对青年人进行大学教育投资可以大大增加这些青年的人 力资本存量。 人力资本的 概念是由 舒尔茨在1 9 60年美国 经济学年会上提出来的。 他认为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智力、知识、技能等的总和,其组成形 式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健康资本和迁移资本。这种对人力资本的认识主要是从 人力资本实际存在的类型来区分的,具有直白 和易懂性,因此,也得到了大多 数人的认同。如果按照舒尔茨的定义,那么上述的假设前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情了。教育年限反映了一个人对其自 身人力资本的投资,大学生由于受到较多 的教育, 所以其自 身的 人力资本存量就非常高,也就是说大学生应该更好的适 应外部的环境。虽然目 前中国的教育和经济条件是不太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但 是由于大学生有较高的 人力资本存量,其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会根据现实的 客观条件合理的调节自己的各种目 标,以更好的符合社会的发展,使自己的人 11刑 志 杰 ( 2 仪 ” ) 我国 高 校 扩 招 对 大 学生 就 业 影响 的 供 需 分 析 . 理 工高 教 研究 2 侧 ”年第1 期 1 澳钉 ( 2 以 ” ) 一变 革中 的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制 度 . 变 革 中 的 就 业 环 境 与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中 国 人民 大 学出 版 社 , 北京 第一章 导言 力资本投资得到回报,这应该是一个理性人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既然如此,那 么大学生就业就不应该成为一个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而现在中国的情形却恰 恰与之相反,那么矛盾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矛盾主要出 现在对人力资本存量的衡量指标上,在这个假定的前提中, 大学 生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原因是接受了高等教育, 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比 较长。也 就是说是否接受高等教育以及教育年限成为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那么在 中国的现实条件下, 接受高等教育和教育年限是否能更好的反映一个人的人力 资本存量呢?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生是否经过十多年的正规教育和高等教育 后,能否形成日后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呢? 第一、从教育年限这个指标来看,教育年限在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是一个 很好的衡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这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规模有一 定的关系。 在这些经济水平处于较高阶段的发达国 家来说,其教育资源相对供 给是比较充足的,人均教育资源量是比较高的,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条件下,这 些国家的学生教育是相对宽松的,可以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人才 的教育和培养模式是相对合理的,因此, 教育年限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比 较好的 反映一个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而相比 较来说,中国由于其经济水平比 较 落后,对于教育的 投资是很有限的, 而且我国的人口 数量比较多, 适龄学生的 人数相对较多,使得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特别是对于初等教育, 政府投入和实 际需要是不成比例的,造成一些地区教育设施紧张、设备比较落后,而且教师 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制约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中 国的学生在形成自 身的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中国的 教育体制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所发展起来的教育模式是偏向 于应试教育 的, 将 “ 素质教育” 变成了“ 升学教育” 。 在以 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下,偏重 的是一些知识、简单的思考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 学生其它方 面能力的培养。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的几个主要方面如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 康、创造力等方面都呈现出不足,从而制约了中国学生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第二,从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来辨别一个学生的资本存量这个指标来看,对 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 我国的高等教 育是初等教育和中 等教育模式的延续。高等教育还是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 而不是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且在高等教育阶段还存在一个误区,即学 生进入到大学以后己 经可以对自 身负责,学校尽量避免过多的管理和干涉学生。 第一章 导言 可是对于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管 理自己的生活,如何确定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 生活没有规划,发展目 标不清晰,对于自身能力的培养不完善,造成了日后自 身能力不符合工作要求的被动局面。 其次,由于近些年的教育市场化改革,将 教育过快的推向了 市场化,教育行业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由此带来了一 系列学校的扩充, 大学的数量增加,招生规模盲目 扩大,甚至于许多原本不具 备办大学的中专等院 校也纷纷升格为大学,开始培养高等人才。学校的名称虽 然改变了,可是培养体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相应的人力 资本存量并不会发生很多显著的提高。同时,国内的重点学校也涌进大量学生, 超过了学校可以承受的规模,导致用于学生个人的教育资源显著减少,在这样 的条件下,很难保证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由上所述,用教育年限和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来衡量我国的人力资本并不是 完全适合的,大学生接受多年正规教育并且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其拥有 高人力存量, 那么大学生在就业时就会出 现其自 身能力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 情况,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就会发生不能就业的问题。当外界的经济条件和就 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就为我 们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 题提供了一个方向,我们试图从大学生自 身的因素来分 析大学生就业,选择了大学生就业资本来作为突破口,试图从大学生自 身就业 能力方面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 入1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四 章。 第一章首先提出大学生就业资本的内 涵,并建立大学生 就业资本模型,提出大学生就业资本对于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第二章为大 学生拥有就业资本现状,从大学生自 身对其就业资本的认识和用人单位对于大 学生就业资本两方面入手, 分析出 大学生自 身所拥有的就业资本与企业所需要 的就业资本不相匹配的 现实,造成大学生就业的难题。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大学 生就业资本的形成障碍,从我国的经济水平、现行教育体制、高等教育管理缺 陷和大学生自 身问题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 在最后 第一章 导言 的 第四章中, 首先借鉴了美国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 培养方法,然后从大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的 三个相关责 任主体政府、教育机构 和大学生本人三个方面提出 了对策建议。 i j j 研究方法 大学生就业问 题涉及到经济学、 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门 学科,属于交叉领 域问 题。本文在论证的 过程中,应用了模型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实 证分析 法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i j 3 创新之处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 大学生就业资本模型, 应用大学生 就业资 本模型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 题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制约大学生就业资本 形成的各种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资本的内涵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资本的内涵 第一节 能力、就业能力、就业资本的内 涵 能力,英文为 c o ln p e t encie s ,也 译做资质、素质、竞争能力、 竞争力等, 是指达成 优秀工作绩效所表现出的 行为或驱动实现工作绩效所需的 态度、 知识、 技能的总和。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 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有两个涵义, 其一是指个人现在实际 拥有的 “ 所能为 着” ,也就是个人的实际能力。 其二是指 个人 现在还不具备, 但是将来 “ 可能为 着” ,这种 “ 可能为着” ,是指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它不是指已经发展起来的实 际能力, 而是指可能发展的 潜在能 力。” 美国劳工部提出了就业能力必备的五个方面:即分配时间、制定目标和突 出重点目 标的能力,以及分配经费和准备预算的能力;确定所需要的数 据并设 法获得数据、 处理和保存数据的能力: 作为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以 及与他 人交流 的能力:了解社会、组织和技术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并懂得如何操纵它们:选 择技术的 能力及 在工作中应用技术的能力。泊 oe , f . ( 1 9 9 8)提出 就业能力应该 包括四个组成成分:( 1)资产,由个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组成;( 2)发展,包 含职业管理能力、求 职能力、 策略性的 方法:( 3)表达:( 4)个体环境和劳动力 市场环境。 而唐摘在 ( 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 毕业生需求行为的研究中 对于就 业能 力是 这样阐述的,就业能力不仅指获得工作,还包括保持工作,以 及晋升 的能力。总之,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 性, 设计能力本身, 包括态度、 个性等的可变化的核心技能 群。该技能 群可分 为: 基本胜任力、阅 读、 协作、计算、沟通能力 ( 说和听) 、 适应能力 ( 问题解 决、创造性地思考) 、 群体效果 ( 人际技能、团队工作、 协商能力) 、 影响能力 ( 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 。伙 力资本理论的创始者之一的 舒尔茨 在 1 9 75年 ” 梁宁建 ( 2 以 拓 ). 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 版社,上海 “b . 日 .m . f t “ 比l( 2 以 刃)卫 e rso n 洲 旧 l s e l e c n 0 n : l 阅 目 姐吸 州 傲d 阮 f u lu 花刁已 血. 吮血 阮 r 曰1 曰 即ofp s y c 七 0 10 9 哭2 以 犯声1 :6 3 1 州 仅 训 一二 e 泊 w 巴 f( 1 998 ) j o b 哪 翻ti cs仙d 砰比 0 目 a l a tt i tu d e e 口 p i 0 y 口 c . i r e lati。 下 记 . ”1 998( 1 5 ) : 1 07-1 1 1 功 唐姗 ( 2 侧抖).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资本的内涵 曾经提出的人 类具有五类有经济价值的能力: 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 力、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五种能力。他指 出,这五种能力是经济人获得收入的 基本能力。 7 既然有了就业能力的概念,那么为 什么还要提出就业资本的 概念呢? 笔者 认为, 首先就业资本的概念是包含就业能力这个概念 在内的。 之所以要对两者 进行区分是因为人们对其自 身进行各种教育投资是为了获取收益, 而个人收益 的获得不仅仅会受到其自 身能力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能力 的发挥需要外界条件的支持与配合,个人行为需要满足外界环境中的客体以及 他人的 期待,需要在对行动结果以及实 现目 标的 各种行为手段具备合理的思考 与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就业能力强的人不一定会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必 须 把个人理性选 择的结果构建在社会理性的基础之上 才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其次,引入资本的概念,可以将大学生的能力抽象出来,便于我们进行分析, 将抽象出来的大学生能力等同于物质资本,形成商品用于与外界进行交换,从 而取得收益。这就象许多商标一样,虽然是无形的商品,但是通过转让与租赁, 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减少了大学生能力的单向 性,在市场中 需要通过竞 争,或是存在大学生就业资本的需求方,才能获得收 益,避免了以自 我为中 心 的发展。只有成为真正得到商家认同的资本才能有所收益,避免失业 问题的出 现。 由 此, 笔者认为 所谓就业资本就是集结在一个经济人身上的 一系列能力的 综合体,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 操作能力以 及社会适应 力。思维能力是经济 人看待世界、处理问 题的思维结 构,决定了 一个人完成各 项任务、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智力能力、知识技能、认知能力、分析能力、 创新能力等各项思维能力。 情绪能力是经济人控制情绪与社交的能力, 情绪能 力体现了 个人与他 人的 交往能力,影响到个人思 维能力的正常发挥,包含道德、 意志力、个性能力、 言语感染能力、忍耐力、心理调试能力、抗挫力、抗压力 等。操作能力是指操作、 制作、运行与执行的能力, 包括执行力、组织管理能 力、 信息处理能力等, 是经济人贡献自 身的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