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I 摘要: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社会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而“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在农民的所有问 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而社会保障中社会养老保险是最基本的保 障。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 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措施与原有的养老保险措施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 由于个别集体的资金支持不到位,部分农民本身的缴费能力差等原因,限制了农 民参加养老保险的能力和对农民的保障水平。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 二十多年来的历程回顾,在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 出了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相应的 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养老保险;保障 Abstract:China wants 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 is the key, and the three rural issue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farmers in all the issues of farmers, farmers important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insurance is the most basic protection. Solve the pension problem is that farmers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At this stag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s 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measures and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endowment insurance policy has been great progress. However, due to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individual group can not be fully in place, some poor farmers ability to pay their own reasons, limit the ability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pension insurance and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for farmer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Review the history of twenty years, on Chinas new status of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based on the study of Chinas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problem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 solutions. Key words: The new rural;Pension insurance;Security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II 目 录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本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4 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 .4 2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概述 .4 2.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4 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状况 .5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5 3.1 资金筹集困难 .6 3.2 农民承担缴费能力弱 .6 3.3 农民对新型养老保险持保守态度 .7 3.4 高龄老年人口养老需求无法满足 .7 3.5 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大 .8 4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8 4.1 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险资金 .8 4.2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 .9 4.3 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农民投保观念 .10 4.4 通过多种措施满足养老需求 .10 4.5 有效运营基金,增强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11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1 -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传统的农 村养老模式主要是“养儿防老和储蓄防老”两种,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 老龄化的三重冲击下,中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保障功能日趋弱化。数以千万计 的农民已经脱离了土地从传统的农村转移到繁忙的城市制造业中心。工业化和城 市化削弱了大家庭的网络联系,养儿不防老正成为农村老人不得不面临的事实。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0 年代初获得了较快发 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于 1997 年进行整顿和调整,停止接受新业务。进入新世纪 以来,特别是 2008 年以来,一些地区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始了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的试点。当时国家也在考虑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取代原有的养老 保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 2009 年起开展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 年 9 月 1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这标志着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式启动,这让 中国的农村老人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1.2 本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1.2.1 现实价值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部分。建立社会化的农村 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 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始终处于社会保 障体系的边缘,有些甚至是被排挤在社会保障体制之外。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 险的回顾,分析养老保险实施的现状,提出试点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分 析,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措施。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无论是对当前的试点还是对未来的全面实施,都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1.2.2 理论意义 根据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状况,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建立提供了基础保障。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保障农村居民的基 本生活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有利于迎接我国农村人口迅速老龄化的 挑战;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有利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2 - 养老保险的思路,借以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对完善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亚当斯密1 1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通过 “看不见的手”来推动个体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共同增长,进而来实现社会整体福 利水平提高的一种思想愿望。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阐述其分配理论时,对社会保障的几个 基本问题做了一些阐述,其思想要点主要是论述改革收入分配以增进社会福利, 以及对贫穷者的救济问题2 2。 庇古等人主张国家实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救助制度,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社 会保障经济理论。他们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英国哲 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为基础,依据边沁所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这一功利原则论述了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意义3 3。 “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贝弗里奇,早在 1942 年就提出了社会保障的“全面 普遍性原则”要求社会保障的对象要覆盖全体国民。但贝弗里奇同时也提出了 “区别对待原则” ,要求根据不同的社会成员采用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制定不同 的社会保障标准4 4。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58)提出,由于现收现付式养老保险制度并没 有大规模的养老基金用于投资,所以它不能像基金式养老保险制度那样可以依靠 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收益来为未来养老金的支付筹集资金;现收现付式 养老金计划虽然不能取得金融投资收益,但它却可以取得“生物收益” ,其“生物 收益率”( biological rate of return)的数值约等于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 之和5 5。 马斯洛 1943 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 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一般人在低层需要相对满足后,才能发展到高层次需 要。但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需要仍继续存在,只是对行为的作用减低了。 所以,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动力,而社会养老保险是人的最基本 的安全需要。这种理论证明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为了满足农民基本 的安全需要,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6 6。 Aktinson, Micklewright, Bonoli, 和 Nanna Kildal7 7认为,社会保障制度 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稳定系统。 1.3.2 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迫切性研究方面,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论证。王黎 明在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文中认为,建立 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3 - 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的一种必然选择8 8。杨琳、董瑞丰认为,在广大农 村地区,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规模化增长,大量农业用地或闲置,或转为建设用 地,农业生产和土地对农村人口的传统保障作用实际已经大大降低,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应及时填补这一空缺 9 9 。王天意等从农村养老方式变化方面论述了建 立新型农寸养老模式的必要性。认为目前农村传统养老功能弱化,主要体现在传 统农村社会保障功能的弱化、土地保障功能“虚化” 、家庭保障功能弱化上。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大为削弱,资金缺失使五保制度名存实亡。 土地收益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减少而对农民生活保障实际功能下降。同时由于 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家庭赡养系数大大提高, 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也大大削弱了家庭保障的功能 1010 。曾毅从人口老化和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情方面也论述了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1111 。刘小 波、李明、赵荣华也从中国逐步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势在必行。他们认为,改 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严重挑战: 一是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二是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 影响;三是农村的相对贫困,给家庭养老带来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家建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以解决 1212 。林义(2004)分析了国际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趋 势,认为经济全球化、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对农村社会保障提出了挑战,调整改革 的特点是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探索多元化模式13 13。 冯章龙(2006)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如下问题:筹资模式采取的是完全 积累制使社会保险演变为个人储蓄保险、参保农民的缴费水平低、实践中还出现 “保小不保老的倾向14 14。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资金筹集等方面,有不少学者也进行了论证。 樊小钢、陈薇认为,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的责任,财政责任是政府的“第一”责 任。在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这两大目标的导向下,政府成为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的主要承担者,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应承担着财政责任15 15。陈书宏也认为现 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甚至停顿,在于政府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过程中一些 必要责任的缺位,他指出,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应承担着制度规范责任、 财政责任和监管责任16 16。 张同利,王坤从城乡福利差别、收入分配公平性角度分析,他们认为建立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中国的城市人和农村人是两个 圈子里的人。农村与城市相比,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比农村高得多,其保障 项目比农村全得多。相对于中国的基本国力而言,城市人口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 已是相当充分了,他们的保障项目类似于现代西方福利国家,只是保障水平要比 福利国家低。而中国农村人口的保障仅处于西方工业革命初期的水平。造成中国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体系不完善,地方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即 身份等级制 1717 。 王铮以黑龙江尚志市为例,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在筹集上缺乏有效的 激励机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过窄,保险基金的共济性太弱,养老金发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4 - 标准过低,保障水平及其有限,基金保值增值措施单一,保值增值难度大 18 18。于 超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养老保险资金不足,基金管理水平低 19 19。 刘传刚、姜琳琳则认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立法滞后、法律规范制度 设计不科学、可操作性不强、基金增值困难等问题20 20。 1.4 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新 出台的社会保险法 ,找出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可能持续存在 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顺 利贯彻执行献一份力。 2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 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 本生活而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根据 2009 年的统计,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近 1.67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2.5%。 “十一五”期间,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 2010 年末已达到 1.74 亿,约占总人口的 12.8%,到本世纪中叶,预计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 四分之一 2121 。中国己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未来的老龄化会更加严峻,而在约拥 有 60%老年人口的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更为严重,但是在城镇养老保险日益得到 完善的同时,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为了能解决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 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己刻不容缓,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2.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的农村 养老保险于 1986 年开始探索。1989 年,民政部选择北京大兴县、山西左云县进 行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中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也探索出一些很好 的具体做法。两县试点确立了以自我保障为主,辅之以集体、国家的必要支持, 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合理负担的基本原则。两县试点的具体方案设计奠定了后 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1991 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 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展了建立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1992 年,民 政部正式出台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 。到 1992 村社会养老保 险试点工作在全国 950 多个县、市展开,其中,县、市基本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1998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由国家民政部负 责的。1998 年,农村养老保险由民政部转交给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由于多种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5 - 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 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政府对 这项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动摇。1999 年 7 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 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 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进入清理整顿阶段, 清理整顿一直持续到 2002 年,这一时期参保人数下降,农村养老保险反而出现倒 退的现象。十六大以后,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村养 老保险得以恢复发展。在这十几年的探索中,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主要集中 在东部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在实施中遇到很多困难,农民工的退保现象频繁发生, 农保机构效率低下。目前整个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农村 一些地区更是严重地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农村的养老问题呈现多重困难,农 村养老保险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状况 农村养老保障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属较晚涉足的领域,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处在试点阶段,并列入政府公共政策议程,体现了国家对村民的深情关 怀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从 2009 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凡是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 地自愿参加新农保。这一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 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2009 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 10% 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目前,全国已有 838 个县和 4 个直辖市的大部分区县纳入国家试点、12 个省的 298 个县自费开展试点, 3500 多万农村老年人领取到养老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 2010 年 12 月 30 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介绍,预计 2010 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将达到 1 亿人,2011 年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试 点范围将扩大到全国 40%的县,并重点向民族自治地区、贫困地区、陆地边境县、 革命老区县倾斜。2020 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全国各地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养老金待遇方面由基础养老金和个 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与原来的农村养老保险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筹资方式上增加了 政府补贴。个人缴费标准为年缴纳 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 5 个 缴费档次,参保人每年可自主选择一个档次缴费。参保人应每年缴费一次,至 60 周岁止。集体补助是指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 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者缴 费提供补助。政府补贴包括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两个部分,国家财政承担 为每人每月 55 元,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补贴。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6 -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的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障模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3.1 资金筹集困难 3.1.1 集体补助资金无法保障 全国约有 40000 多个乡镇组织,改革开放使一些乡镇企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 迅速崛起和发展,一些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地、发展和壮大,但这种现 象仅局限于发达地区,那些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分田 到户,分散经营,致使公益事业难干,村庄经营举步维艰。特别是到 2004 年前后,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进而取消农业税,集体经济状况呈现走弱态势:一方面,收 入来源不断紧缩,入不不敷出的矛盾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支出需求不断增加, 村级债务逐年攀升。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其中的落后地区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名存实 亡。地方集体经济的衰落对农村养老保障是不利的,这种情形不仅使原来传承下 来的农村集体养老模式进一步发展和扩展失去了基础,而且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集体补助的资金无法得到保障。 3.1.2 政府补贴不足 政府补贴主要包括中央政府补贴和地方政府补贴。中央政府补贴目前为每人 每月 55 元,以后根据物价水平等进行调节。而地方政府则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 助。以宁夏同心县为例,缴费具体标准为:个人按照每年 100 元至 500 元 5 个档 次,自治区财政对应给予每年 25 元、30 元、35 元、40 元、45 元的标准补贴,县 财政对应给予每年 5 元、10 元、15 元、20 元、25 元的标准补贴。假如一个农民 选择 100 元这个缴费档次,每年会获得 30 元的地方政府补助,也就是每个月补贴 2.5 元,政府补贴合计 57.5 元。政府的补贴明显偏低,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需要。 3.2 农民承担缴费能力弱 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与 1978 年 全国农民的年平均收入 140 元不到的水平相比,2009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己经 达到 5153 元,提高了约 37 倍,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3972 元。但是,就农村内部而 言,无论是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是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收 入增长速度尤其缓慢,并且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拉大。从农民的收入 和消费支出相比较可以发现,农民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的潜在费用承担能力还是 较弱,年纪越大的人缴费能力越弱。 因大部分农民缴费水平低下直接导致了养老保障水平低。较低的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支付难以发挥其保障性,不能保障农村居民正常消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7 - 如前所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个人、政府和集体三主体共同承担缴费 义务。其中个人缴费标准分为 5 个档次,参保人每年可自主选择。参保人每年缴 费一次,至 60 周岁止。中央政府补贴为固定的数额,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而集体补助则视当地条件决定。由此可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纳除政府 外主要依靠个人,而个人选取的缴费标准将决定他若干年后可领取的养老金的多 寡。而目前农民缴费能力又取决于其家庭收入水平。 以云南省水富县为例,大多数农民都是根据政府的号召进行缴费的,据统计, 有超过 70%的农民都选择了年缴费 100 元的档次,而在这个档次年领取养老金 840 元。2009 年水富县农民人均年收入 3003 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 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49.30%,农民用于食品支出的费用为 1480 元。也就是 说,养老金连农民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即使农民都按每年 500 元的档次缴费每年 领取的养老金也只有 1356 元,仍然少于农民用于食品的费用支出。按缴费 15 年 测算,具体情况如表 1。 表 1 养老保险保费、待遇明细表 单位:元/年 个人帐户保费养老待遇 缴费 档次 地方政 府补贴 个人缴纳 15 年合 计 地方政府 补贴 15 年合计 个人帐 户 15 年合计 个人帐 户养老 金 基础养 老金 月领取 金额 年领取 金额 1003515005252025155570840 2003530005253525255580960 30035450052550253655911092 400356000525652547551021224 500357500525802558551131356 资料来源:水富县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3 农民对新型养老保险持保守态度 目前,很多农民是为了响应和应付政府的政策,抱着反正也不交多少钱和试 试看的态度缴纳养老保险。农民的保守态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大多数 农民还缺乏或者没有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意识,更倾向于依赖家庭保障。另一方面, 一部分农民对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心不足,对如期、如数领到养老金持怀疑 态度。因 20 世纪 90 年代开展的养老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标准低,因实施中存 在不规范操作,政府失信,基金风险大。在筹资方式上主要由个人筹资,部分地 区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现象,这给农民留下了负面影响。 3.4 高龄老年人口养老需求无法满足 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 金计发系数相同,其月计发标准以个人账户积累额除以 139 个月。也就是农村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8 - 民从 60 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在将近 72 岁时,前期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全部领取 完毕。在受领人还健在的情况下,今后每年的养老金由政府支出,并维持其基本 的养老金水平。而根据精算,我国农村居民 60 岁时平均余命为 20.62 岁,72 岁 时平均余命为 11.86 岁。即农村居民的个人账户积累资金在将其近 72 岁时全部用 完,72 岁以后年份的养老保障将成为一个难题。目前,这部分群体的养老金主要 依托政府财政支出,但支出金额相对较少,难以保障这类群体的正常生活需求。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一,家庭养老受人口流动制约。人 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价值观转变,使得更多的农村年轻人到外地独立谋生,以至 于不能够切实地承担起扶养老人的责任。目前,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逐渐上升。 第二,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规 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四二一” 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 4 位老人。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为突 出的社会问题。而高龄老年人口基本失去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这部分人面 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3.5 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大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难以保值增值。现行政策规定,养老 保险基金结余额除留足支付费用外,只能靠单一的银行存款利息和购买国债生息。 近年来,受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及国债期限结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效 益甚微,加之通货膨胀,银行存款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贬值, 基金的保值都成问题,增值更是无从谈起。 4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4.1 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险资金 4.1.1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强化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 后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保证,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好才能够有资金支 持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要做到发展集体经济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 伍素质的提高。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队伍,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 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 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 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 第二,挖掘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 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9 - 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 ,不搞一个模 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各村立足资 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经济。税费改革 后,村级功能逐渐转移到了服务上来。要逐步建立村级信息网络,积极收集信息, 开展有偿服务,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 体,村里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即可以为农户节省费用,增加收入,也可为客户 节省时间,还可增加集体收入。 第三,借助外力作用,切实提高政策利用效率,为增强集体经济寻求政策支持。 税费改革政策实施后,村级的收费项目逐渐被取消,只有少数的机动地可以获取 资金来源,所以依靠自身仅有的土地资源是实现不了经济发展的,要积极探索发 展思路,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实施内力与外力相结合的办法,发展集体经济。各 职能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提供一切有 利于村级经济发展的便利条件。 第四,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 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 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 4.1.2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现如今,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农 村相对于城市而言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所以,政府应当加强政府财政对农 村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的支持,并且加强和提高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新型农村养老 保险是承认帮助个人抵御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生活风险,是社会的义务、政府的 责任,获得帮助是个人的权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 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基金的筹集是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 新农保制度。由于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集体补助无法保障,所以各级 政府应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一方面,应该对参保农民在缴费环 节的补助,另一方面,应该对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进行补助。尤其是在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初期,政府更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 4.2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家庭养老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面对未来 农村养老新的课题,必须用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予以解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农民的缴费水平低,而 缴费水平低是因为农民实际上还不富裕。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保障水平的 根本途径。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主要通过以下措施。 第一,农产品价格适度增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的途径,要在遵从市场 经济规律的情况下,容许农产品价格适度、稳定上升。例如,2009 年全国粮食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10 - 量是 5.3 亿吨,大概就是 1 万亿斤。1 万亿斤粮食如果每斤增加 5 分钱,农民可 以从这一项中增加 500 亿元收入。但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长期以来对农产品价 格增长的容忍度太低,农产品价格哪怕有微小的变动都会引起恐慌。由此导致了 我们一直非常奢侈地以全世界最低的价格,消费着实际生产成本十分高昂的农产 品。从长期看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第二,发展高端高效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收入。随着农业剩余劳 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中机械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大幅度上升,如果农产 品价值不能提升的话,最后农民真正得到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利用劳动力市场机制提高工资性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 力工资所占的份额。因为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 40%。 第四,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五,在 WTO 框架之内,提高政府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提升补贴水平,增加 农民收入当中转移性收入的比例.在政府有财力的情况下,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 一个最直接的方式。 4.3 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农民投保观念 宣传是解决意识的主要途径,农民的参保意识的提高也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宣 传,才能解决。目前,一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理解不透,参保积极性不高。 特别是部分尚未达到 60 周岁要缴纳一定的参保费用的群众,因个人自身理解能力 低和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良影响,认为现在新农保政策还在试点阶段,政策 不稳定,存在等待观望思想。因此,在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时, 必须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 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民中广泛宣传和解读新农保的各项政策, 并重点讲解新农保和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区别,教育处于劳动年龄的农民 树立新的养老观念,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增强农民自我保障意识,引导农民 自愿参保。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对村组干部的宣传,使其 全面领会政策,进而达到向村民宣传的目的;二是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时, 由各乡镇组织,村级配合,对广大村民进行系统的宣传、讲解;三是对村组的宣 传覆盖面要广,宣传要深,对农民做面对面宣传,讲透政策,算清帐,做到人人 明白新政策,人人了解新政策。 4.4 通过多种措施满足养老需求 首先,用 72 岁以前去世的老年人的国家统筹和地方政府统筹部分的养老金进 行留存,调节发放给寿命超过 72 岁的老年人,以弥补寿命超过 72 岁年人个人帐 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通过国家对五保户、鳏寡老人等相关政策,对老年人 经济来源进行弥补,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再次,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倡导孝道,村集体通过宣传和引导农民,使农民尊敬、孝敬老年人,逢年 过节 ,给予长寿老年人生活补贴。村集体要对孝敬老年人的家庭给予表扬,对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11 - 赡养高寿老年人家庭的行为人进行负强化,提出批评。通过敬老院这一机构,对 无人赡养的老年人进行赡养。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满足老年人 的基本生活需求。 4.5 有效运营基金,增强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4.5.1 拓宽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 截止到 2009 年底,我国基础养老金已经超过 1 万亿元,但基本养老基金的收 益率却低于我国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仅限于银行存 款和购买国债。所以,要逐步扩展到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综观 国际资本市场,养老保险基金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大约占了世 界资本市场的 20%。从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 场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可以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也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市 场的发展和完善。现代证券投资的实践表明,当一个证券组合的证券种类趋于 20 种及以上,证券组合的标准差逐渐缩小并趋于某一极限值,即通过合理的科学的 分散化投资,一般可将影响证券组合的非系统风险消除。但由于不同的投资者有 着不同的风险偏好,因此带来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 4.4.2 加强对养老基金的监管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制度,提高基金储存运营透明度,克服有关部门随意动用 基金的现象,确保基金不被挪用,保证基金专款专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 行政管理和营运管理。基金行政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也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基金 营运实行监管;基金的营运管理就是业务运作管理,包括核定、收缴、会计核算 与财务管理、支付、投资营运管理等。为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我国应尽 快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养老保险基金行政管理和营运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 机构分设的管理体制,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化。借鉴国外特别是智利的 经验,把基金交由多家非政府部门进行经营并引入竞争机制不失为一条可取的途 径。 5 结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使广大农民将来能够实现老有所养。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在我国农 村地区试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原来实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很大的 进步,但也存在这一些问题。由于缺乏部分集体的资金支持,部分农民本身的缴 费能力差,限制了农民参加保险的能力,和保障水平。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实施二十多年来的历程回顾,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加大政府投入、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提高保障水平等。相信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论文 - 12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这一问题,减轻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