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激光治疗和长期疗效随访PPT课件.ppt_第1页
血管瘤的激光治疗和长期疗效随访PPT课件.ppt_第2页
血管瘤的激光治疗和长期疗效随访PPT课件.ppt_第3页
血管瘤的激光治疗和长期疗效随访PPT课件.ppt_第4页
血管瘤的激光治疗和长期疗效随访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瘤的激光治疗和长期疗效随访,1,血管瘤分类常见血管瘤的激光治疗激光治疗血管瘤的长期疗效随访,2,以往将所有血管性病变大多统称为血管瘤,并主要根据病损形态给予命名。如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血管瘤,3,分类,1982年,Mulliken和Gloweki从细胞生物学及病理学方面提出分类,并明确要区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这两类病损。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将以往统称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4,分类,血管瘤: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特点,有肿瘤生长倾向血管畸形:具有血管扩张,以血液动力学改变为特点,5,6,80%的血管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点婴幼儿血管瘤多在出生后1周1个月内出现,经过一个快速增长期,于11.5岁进入稳定期,随后多数会伴有退化改变血管畸形或混合性病变多数在出生时即存在;血管病变呈缓慢持续增大,7,草霉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混合性血管瘤,8,血管瘤的治疗,等待观察药物治疗:栓塞、抗癌药物、激素、生物因子、普萘洛尔放射性核素治疗冷冻、微波、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联合治疗,9,婴幼儿血管瘤的主要治疗目标,血管瘤治疗的主要目标(1997年美国皮肤病学会)1.预防或逆转威胁生命和功能的并发症2.预防永久的毁容3.最小化病人和家人的心理影响4.避免过度可能致使瘢痕形成的治疗5.预防和充分治疗溃疡,最小化瘢痕形成,疼痛和继发感染。,10,激光治疗血管瘤的原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selectivephotothermolysis),1983年,Anderson和Parrish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利用色基(如氧合血红蛋白、色素细胞、纹刺染料等)选择性吸收光脉冲。应用脉冲激光治疗时,如果脉冲时间短于靶组织上的热释放时间。则可使热能作用于靶组织,而不致引起相邻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的选择作用。,11,根据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激光治疗时要考虑三个变量:1、波长:激光波长为理想的靶目标优先吸收;2、脉宽:激光照射时间小于等于热驰豫时间;3、能量密度:能量足够引起靶目标达到损伤温度。,12,吸收光谱,吸收系数,13,氧合血红蛋白有3个吸收峰:418nm、542nm、577nm。其中418nm是最大的吸收峰,但处于这个波长的激光穿透力很差,难以到达真皮的血管,同时表皮的黑素颗粒对它有很强的吸收,容易造成表皮的损伤,因此,临床上使用的治疗血管瘤的激光通常都靠近后两个吸收峰(542nm和577nm),14,当光斑和能量密度一定时:波长越长,穿透越深,15,532纳米,1、波长可以被氧合血红蛋白的较好的吸收。,长脉冲染料激光595nm长脉冲倍频Nd:YAG激光1064nm,16,2、脉宽可调,适合不同粗细管径的血管。,17,3、可调长脉宽,和缓加热毛细血管,不产生紫癜现象。,18,4、大光斑可穿透至更深层的血管。,光束直径和激光穿透深度的关系,19,冷却保护表皮,皮肤冷却装置防止组织的热损伤,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同时还有辅助麻醉的效果。,20,婴幼儿血管瘤和鲜红斑痣的激光治疗,一连续激光:如氩激光(488514nm),铜蒸汽激光和溴化铜激光(511nm),氪激光(521530nm),因单独使用产生瘢痕可能性大,目前己很少单独使用。二脉冲激光1.第一代585nm脉冲染料激光脉宽不可调,无动态冷却。2.Vbeam595nm带冷喷头:能够作用于更深更粗的血管,虽然临床上没有能够实现清除能力的飞跃性进展,但痛苦少,并发症率下降,清除率稍升。3.双波长595nm+1064nm工作站式,带冷风头:治疗增厚型葡萄酒色斑可能取得更优效果,但应慎用于普通型PWS。4.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适用于增生肥厚和位置较深者,但较易形成瘢痕。5.倍频532nmNd:YAG激光三强脉冲光:新一代的IPL已挑战脉冲染料激光的临床清除率,其参数选择多样,故更具临床研究潜力,21,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回顾性分析,付俊等报道长脉冲1064nmGentle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259例:完全治愈20例(占7.72),基本治愈166例(占64.09%),显效56例(占21.62%),有效17例(占6.56%),无效0例。治疗14次后平均病灶清除率分别为42.10%,67.18%,74.95%及86.13%,疗效稳步上升。,付俊等.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8年6月第1卷第2期,22,Cynergy双波长(585nm和1064nm)激光治疗儿童皮肤血管性病变1462例的临床分析,显效率分别为:鲜红斑痣粉红型54.2%,紫红型21.0%,增厚型0%,草莓状血管瘤97.2%,蜘蛛痣98.6%,毛细血管扩张91.7%;鲜红斑痣疗效因患者年龄,皮损类型和部位而异:患者年龄小于6岁,皮损颜色越浅疗效越好,面颊部,额颞部位皮损疗效显著好于四肢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为0.34%,甘立强等.激光杂志2011年第32卷第2期,23,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评价,李勤等报道585mn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30例,有效率为56.2%;经Spearman相关分析,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颜色和部位有相关性;患者年龄越小、皮损颜色越浅疗效越好;不同部位的疗效分别为颈部73.0%,额颞部60.0%,面颊部50%,眶周、唇部18.5%,四肢16.6%,李勤等.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36卷第4期,24,DONG-NILI等人报道OPT治疗62例婴幼儿血管瘤,61%的患者取得75%100%的清除率,20.97%的患者取得50%74%的清除率,17.74%的患者25%49%清除率.,TreatmentofinfantilehemangiomawithoptimalpulsetechnologyDONG-NILI1,MICHAELH.GOLD2,3,ZHONG-SHENGSUN1,AI-RONGTANG1,HAI-BINWANG112:145150,25,IPL治疗血管瘤,治疗前4次治疗后,26,治疗前4次治疗后,27,治疗前3次治疗后,28,治疗前5次治疗后,29,治疗前6次治疗后,30,治疗前6次治疗后,31,治疗前4次治疗后,32,婴幼儿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大部分草莓状血管瘤可缓慢地自行消退,消退速度和程度因人而异,在3岁时大约30%可以消退,5岁时大约50%消退,7岁时大约70%可以消退。眼睑、腮腺、鼻尖等部位的血管瘤可能持续不退或只能部分消退。即使自行消退的血管瘤仍有40%在消退后留有瘢痕、萎缩、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33,34,倍频532nmNd-YAG激光(KTP)治疗血管瘤,治疗前1次,3-4mm光斑、20-50ms、10-30J/cm2,35,治疗前2次,血管瘤,36,治疗前4次,血管瘤,37,治疗前5次,血管瘤,38,595波长脉冲染料激光是目前治疗血管性疾病的较常用安全的激光。,39,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治疗前2次治疗,7-10mm光斑、3-20ms、10-15J/cm2,40,治疗前2次治疗后,41,治疗前2次治疗2月后,42,治疗前3次治疗后,43,治疗前2次治疗后,44,治疗前2次治疗后,45,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PWS),又称葡萄酒色斑或毛细血管扩张痣。鲜红斑痣是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的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块.属于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90%好发于面颈部和头皮,尤其是三叉神经的第一支和第二支,有时累及粘膜,46,鲜红斑痣,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疾病,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0.3-0.5%,一般认为是机体在胚胎发育时出现异常导致。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不会自行消退。有30%的成年人会出现增厚,开始出现增生肥厚的年龄平均为37岁,到46岁时约有2/3的患者出现皮损增厚,形成结节,创伤后结节容易破溃出血鲜红斑痣随着人的长大而成比例缓慢扩大,不会迅速增长。临床上患者发现鲜红斑痣逐渐扩展开来,是因为原有扩张不明显的血管,随着年龄增长持续扩张,并最终导致一些潜在病灶表现出来。,47,48,治疗前,1次,2次,鲜红斑痣,倍频532nm激光(KTP)治疗,3-4mm光斑、20-50ms、10-30J/cm2,49,治疗前,1次,鲜红斑痣,50,5次,治疗前,2次,鲜红斑痣,3次,51,治疗2次后,治疗3次后,治疗1次后,治疗前,52,4次,治疗前,2次,鲜红斑痣,53,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前5次治疗后,7-10mm光斑、3-20ms、10-15J/cm2,54,治疗前3次治疗后,55,治疗前6次治疗后,56,治疗前2次治疗后,57,治疗前4次治疗后,58,治疗前7次治疗后,59,治疗前4次治疗后,60,术前:真皮浅层可见簇集扩张的毛细血管。,病理观察,61,术后即刻:棘细胞水肿,基底细胞水肿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不全血栓形成,部分血管腔内红细胞溶解。,病理观察,62,术后2个月:表皮无殊,真皮浅层多数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个别血管可见管腔。,63,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5年小结和随访,2005年2010年在我院激光中心门诊进行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共373例。其中激光治疗后5年被随访到的病例共有47例。男孩144例,女孩229例,男:女=1:1.6;部位为头面部(占63%),颈部,躯干,四肢,会阴部等;,临床资料:,64,婴幼儿血管瘤分组,65,婴幼儿浅表血管瘤分组,A组:浅表血管瘤体表面积3cm2共281例,B组:浅表血管瘤体表面积3cm2共67例;对照A与B疗效及副反应发生情况。,66,浅表血管瘤体表面积3cm2,C组:16个月的婴儿共184例,D组:612个月的婴儿共66例;对照C与D疗效。,67,595激光治疗参数,脉宽0.4540ms,光斑直径510mm,能量密度325J/cm2,DCD冷却系统喷射3040ms。合适的参数:使皮损消失、苍白或变均匀的灰黑色。年龄、皮损部位、皮肤类型。,68,血管瘤激光治疗次数为14次,每次间隔12个月。术后要求患者注意防嗮,减少剧烈运动。术后12个月复诊拍照比较治疗前后疗效,并了解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5年随访了解血管瘤的复发率,副反应等。,69,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消退95%;显效:皮损消退94%60%;有效:皮损消退59%30%;无效:皮损消退30%或皮损继续增大。治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210软件处理。,70,71,A组(浅表血管瘤体表面积3cm2)和B组(浅表血管瘤体表面积3cm2)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疗效好。,72,A组(浅表血管瘤体表面积3cm2)和B组(浅表血管瘤体表面积3cm2)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后者副反应发生较多。,73,C(16个月的婴儿)和D(612个月的婴儿)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74,因为6个月内的婴儿血管瘤大多处于增生活跃期,血管瘤虽然小浅,但以后的发展不确定,可能继续增大或向深部发展;所以激光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清除皮损并阻止血管瘤进一步发展。,75,而612个月的血管瘤相对稳定大多可能接近消退期。对后者的治疗作用是清除皮损或促进血管瘤消退。比较这两个时期的激光疗效来了解激光对增生活跃期的血管瘤的作用。,76,结果是两组的激光治愈率无明显差异,所以认为595激光对增生活跃期和稳定期的婴儿浅表血管瘤能起到很好的控制和消除作用。,77,所有深在性血管瘤激光治疗后均无明显疗效,部分混合性的血管瘤表面的浅表血管瘤消失。,78,5年随访到47例,其中有34例是治愈病例,均为浅表血管瘤,5年后血管瘤都无复发13例未愈病例,其中浅表血管瘤8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