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角色创作中的感悟无人生还毕业展演有感姓 名:班 级:08级表演班学 号:#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2年3月10日答辩日期:2012年3月10日目 录摘 要 3页Abstract 4页引 言 5 页一、在剧作中分析角色 6 页1、角色剧本中的意义7 页2、角色社会背景定位8 页3、角色性格特征定位10页(二)角色体验12 页1、真实 12 页2、体验与体现 13 页3、演员的控制14 页二、在排练中理解并掌握角色15 页(一)角色的分寸感15 页(二)角色处理和导演的要求相适应、协调 17 页三、在排演中感悟并体现角色18 页(一)角色的内心联想18 页(二) 角色的外部造型构思 18 页(三)角色的个性体现19 页结 论 21页参考文献 22页致 谢23页摘 要本研究以毕业大戏无人生还作为基本的实践研究对象,研究角色的创作过程。分别对人物理解,人物创作,舞台形体,舞台交流,舞台节奏等戏剧技能展开分析。在整个排练与演出的过程当中,对于人物创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以及同学们的通力协作,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人物的创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论文中主要谈到的也正是通过毕业剧目创作中我对人物创作的一些过去的理解和当前新的认识。通过排演无人生还来研究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难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掘舞台上常出现的困难与难题。在毕业展演的排练与演出的过程中,创作人物使我对表演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排练当中老师所给予的调度,人物基调都是一种强大的助力,推动和引导着我们创作人物时的基调和方向。关键词:真实,信念感,实践AbstractBased on graduation major drama no survivors as the basic practice of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role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On people understanding, character creation, the physical stage, stage, stage drama skills of rhythm. In the rehearsal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cess, the character creation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collaboration, these problems can be smoothly done or easily solved. Character creation in general there are two aspects, one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s, is the embodiment of charact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s is the embodiment of people s premise, reflects character is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s of results. In the paper mainly talked about is through graduation creative repertoire in character creation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new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rehearsal None to study the actors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stage, often appear the difficulty and the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rehearsal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cess, characters make me on the show into a deep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he rehearsal teacher for scheduling, fundamental tone of character is a strong power, promote and guide our creative character when the tone and direction.Key Words: true,belief,practice引 言 在无人生还的排练以及演出的过程当中,可以说这一过程是对我们四年来的角色创作的一个综合性的检验,对于我们在人物理解,人物创作,舞台形体,舞台交流,舞台节奏等戏剧技能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成为我们大学期间学习戏剧表演的一个综合实践的机会。而在整个排练与演出的过程当中,对于人物创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以及同学们的通力协作,这些问题也都被一一解决。然而,在这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过程中,自我的思考,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同学们的帮助,对于我在人物创作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而论文中主要谈到的也正是通过毕业剧目创作中我对人物创作的一些过去的理解和当前新的认识。人物的创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角色创作中的感悟一、在剧作中分析角色(一) 角色人物分析剧本简介: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多种排名中均局榜首。 由鲁文菁 翻译 的五幕话剧,这部话剧构思精巧,充满了悬疑,恐惧 ,围绕“审判罪恶”大作文章。故事讲述了十个互不相识的人,被富有的“欧文”夫妇或邀请,或聘用,来到一个印第安的小岛上。在小岛唯一的别墅里,第一天的晚餐时,仆人罗杰斯遵照因为未能赶上火车而未露面的“欧文”夫妇的嘱托,为客人们播放了唯一的一张唱片,留声机里播放的却不是音乐,二是讲述了这在座10个人各自心中可怕的秘密。就在当天晚宴上,年轻的纨绔子弟马其顿,就因酒中被人下毒而死去接着,剧中的人物正如挂在壁炉上的印第安童谣描述的一样,一个个离奇死去,放在壁炉上的印第安小瓷人,也一个个地粉碎凶手是谁?法官沃格雷夫说道:这个凶手就藏在我们这10个人中间,他也是假冒的“欧文”夫妇 荒岛上没有船,所有的人都似乎在等着下一个死亡的人是自己。当活着的人物只剩下隆巴德上校和“欧文”夫妇的秘书克雷苏伦时,久经沙场德隆巴德上校急中生智,孤注一掷,冒着被克雷苏伦用手枪击毙的危险,以假死骗真正的凶手出场。 果然,当别墅里只剩下柔弱的克雷苏伦时,已经“死去”的法官沃格雷夫幽灵般地出现了,他近乎疯狂的话语,告诉克雷苏伦,他,是一个“正直”的法官。在法庭上,他不能判这些人死刑,他要在这荒岛上,完成自己作为法官的“使命”!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当法官沃格雷夫将对克雷苏伦实行绞刑时,“死去”的隆巴德上校一跃而起,将法官击毙。 劫后余生的隆巴德和克雷苏伦幸福地拥抱在一起。在本剧中我扮演菲利普隆巴德这一角色,本人物是海军陆战队上尉。有时候像是个“军痞子”,危机时刻方可见出他是真正的“硬汉”。 隆巴德上尉的确是一个浪子,然而他对维拉的迷恋、他对每个人的喜憎、他对每个人死了之后的反应都是不同的,这就给了我很多表演的空间。从他观察每个危机时刻的态度,体现出他对正义的认知。他不是一丝不苟的正派军人,在多年的部队军事化管理和多次战争经验让他对生命的含义产生了新的认识。外表硬朗雷厉风行,直爽豪迈,勇敢坚定超出每个角色。但面对死亡的步伐逐渐靠近,他也对生命产生的渴望,害怕死亡是每个人都有的感觉。面对作为死神降临的黑暗笼罩让他变的更加显示出军人的素质。敏捷的判断力,使他带给观众强大的吸引力。虽然略显不拘小节,浪荡不羁,但这也是这个角色对我的吸引力之一。1、角色剧本中的意义隆巴德作为一个海军陆战队上尉,让人联想到的是一个气质硬朗,训练有素,正直不苟的军人。但剧中的隆巴德,却是一个“军痞子”。语言并不像个当军人,略带幽默还有些不正经。无人生还本是一个恐怖悬疑戏剧,每个人相继死去,给每个人头上都加上了罪名。恰当好处的童谣传说,是此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剧中的隆巴德以军人的身份使观众认为是正义的化身,但他痞子的一面却让人摸不清头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身份。他是“十个印第安小矮人”其中一人也是故事的主要人物。他提供了故事的很多线索。身为被请到岛上的客人,也同样被童谣带来的恐怖气氛所控制,但他是唯一能让其他人感觉到安全的人。身上有一支枪,虽然大家起初是怀疑,但是因为他经历过很多紧要关头,大家逐渐对他稍稍改变了看法。他也是让大家能稳住重心的重要人物。带领大家展开搜索,想要知道事实的真相。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歪这句话不能形容隆巴德这个人物,但他对任何危险的是都毫不在意,使他增加了人类所拥有勇气色彩。他的勇敢能给观众带来安全感,使此剧能拥有安定的过度。有了幽默,又有了安稳的感觉,才能让观众平静下来,同时才能在恐怖感觉降临的时候达到最佳效果。正如我所说的他给话剧带来的是暂时的稳定感,在悬疑恐怖戏剧里,能达到真正恐怖效果的同时,让话剧变得生动幽默。在悬疑恐怖戏剧的跌宕起伏中他就是属于把戏剧推到最平静的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如果缺少了他的存在,那恐怖也不会到达什么样的顶峰。这也是他在剧本中存在的关键意义所在。2. 角色社会背景定位这是一个早在福尔摩斯之前故事。福尔摩斯是注重破案的故事,重点在于案发现场。一只大家熟悉的放大镜,找出蛛丝马迹。而阿加莎是在毫无线索的案发过程下手。没有指纹线索,没有细节的推理。阿加莎只是着手描写每个人的形象性格和心里。他用塑造人物形象来营造恐怖嫌疑的感觉。剧本描述的是一战之后二战之前暂时安定的社会,角色拥有了战争带来的后遗症,还存在幸福寄所托的希望。大家逐渐的忘却了战争的恐慌,有心放在发展自己的生活上。战争结束,所有人开始琢磨自己的发家之道,每个人开始争名抢利。争夺名利就避免不了有罪恶的产生,所以使得命案也逐渐增多。在这个小岛上几个素不相识的人,都呆着罪名来到此地,展开了神秘童谣死亡游戏。隆巴德这位海军陆战队的上尉,他手下曾拥有过三千以上的士兵。战争的间歇,他就是个浪荡不羁的军痞子。战争给他带来的是对生命的渴望。所以他那句:“毕竟自保才是一个人的首要原则!”这体现出当年的战乱让他亲身体会到死亡的恐怖,开始对自己生命改变看法。这也逐渐使他认为,活着要享受活着带给他每一刻的享受。美酒美女都是要得到的,活着就要享受生活。没有上尉的架子,对什么都无所谓,这都是战争和当时社会给他造成的影响。这就是他的鲜明的人物性格。虽然像个军痞子的他略显邪恶,但是他做起事来雷厉风行,随遇而安。像隆巴德上尉这样的人在当时也不少,他代表了当时一部分军人和那些不学无数的人,但他骨子里透出的坚强是当时战争过后带来的“后遗症”。喜好喝酒,但也不能说是嗜酒。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给他带来的影响,一是战争带来的痛苦,二是当时社会统治的黑暗,人们的不平等。人们两级分化十分严重,穷富的差别把富人抬的很高,使富人不在乎穷人的劳动。这点在飞利浦隆巴德身上也又显现,自私也是体现在他身上的诸多确定之一。他瞧不起罗杰斯夫妇,认为他们是所谓的欧文先生。在南非的战争中,他的自私导致他为了自保,半蓄意谋杀了当地二十一名土著。他认为那些人根本不怕死,所以就应该为他去死。他丝毫对此事不感觉愧疚,认为欧文先生对他的指控毫不在意。但后来死亡的脚步逐渐靠近,使他逐渐对此事的罪恶感开始加重,让“审判罪恶”成功实施到每个人的内心。不难看出,隆巴德代表了当时的一类人。他们自私,只图自己的享乐,不关心其他的事物,不在乎别人的生或死。战争也给了他求生的经验,临危不乱。他知道自己不是什么所谓的好人,但他不畏惧未知的邪恶。虽然让观众在外表上能看到他的不畏恐惧,但也有时也稍稍透露出他内心对面临死亡的惧怕。这说明真正见过经历过面临死亡的人的感觉更逼真。也有一部分是他为面子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时候,但他经历战场给他十足的经验。经验告诉他面对死亡,害怕是不解决问题的。再怎么害怕也都是在浪费自己的战胜死亡的时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面对死亡,能勇敢的和死亡阴影作斗争,是此剧中鲜明的典型人物。3. 角色性格特征定位当过兵的隆巴德上尉是一个受过正规军事化训练的军人,行动的雷厉风行,语言的简单明了,做起事来干净利落等等都是角色的性格特征体现。虽然不像中国军队的风格有板有眼,不苟言笑。但是对于这种欧洲军队的风格,他展现出一个多情的一面。他对维拉伊丽莎白可莱索恩的爱意,让他看上去有些浪荡不羁,但敢爱敢恨。战争的阴影让他对酒精产生浓厚的兴趣,借酒消愁也是他想到一个释放自己压抑心情的表现。在剧中他不停的那一句“来一杯吧!”就好比是告诉大家,别想那么多,咱们有我没什么好怕的。作为在这些人中对战争最有经验的他,面对可疑的事情表面不漏声色。这也是他想让别人看不出自己在想什么,从而达到自保的目的。脸上总是带着阴森的微笑,让所有人不知道该害怕他还是应该因为他让自己放松些。他敏锐的洞察力,悄悄的监视这身边的所有人。他知道身边都是刚认识的新朋友都不是十分的了解,从不随便听信他们的话,每件事都要自己研究真伪。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让别人轻易猜透自己。因为战争后遗症带来的诸多因素,让他对身边的人每时每刻的警惕。“我这碰巧有一把(手枪)!”让其他的人不知道他这是保护自己还是想谋害他人。他保护自己不受到任何威胁,这有随身带着一把手枪才能让他感觉到安全。手枪的作用当然是他自保的工具,但为什么感到来这个岛可疑还要来这里呢?这正是他的个性所在。虚构出来的欧文先生凭借对他的了解给他写了封信,信上说,“你一定想来这里,这是一场一生都没有经历过的冒险,你会不虚此行。”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看来战争不仅是给他带来了痛苦,也给他带来了快乐。他在战争和危险中寻求死里逃生的刺激,这只有真正面对死亡而逃脱死亡的人才会真正体会。他内心具有冒险的精神。兴奋给他提供了勇气,让他对这种刺激着迷。独自一人到阁楼和地下室去搜索,是需要很大胆量的。随然在搜索过程中独来独往,但也不是勇敢到那个程度,他也是怀疑身边所有人的,而且也是不光是不信任其他人,也是感觉别很碍事。如果真的遇到了危险,那他行动起来的不便也是给他造成危险的因素。他不相信别人来替他做的任何事,大到侦查本岛,小到开一罐饼干罐头。他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非常的警惕,连具有丰富经验的警探也从来不掉以轻心。他得知杀手就在身边的时候不单单是提高警惕,而且还假装出现破绽让凶手露出马脚。在最紧张的凶杀现场他还不忘了和维拉调情。这个多情的军痞子,刚开始不是喝酒就是说一些低俗赞美的话,然维拉有些反感。因为在大家都乱成一团的时候,他是最不紧张的。他的态度让其他的人厌恶。慢慢的大家开始怀疑他,可是他没有任何动机,而且他没有杀人的机会和时间。大家的态度慢慢有些转变,从反感变得有些对他的勇敢依赖。虽说是依赖还不如说大家害怕死亡让自己安全的反应。把他对到前面,好让自己的到暂时的安全。他对于大家的态度也毫不在意,只是静观其变罢了。他没做什么让别人信任自己的事,好像自己是个个体。他总以冷幽默式的语言来和别人交谈,大家在这种危机时刻当然是笑不出来。这能看出来他意图不是来取悦他人,让他人稳定情绪而是让大家乱成一锅粥,这才是乐趣。所有人把这种幸灾乐祸看成是种卑鄙的行为。可后来他表面对死亡的毫无畏惧让其他人改变了看法,开始有些钦佩和羡慕。大家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大家一个接一个的死在他们身边,而且这种“暴风雪山庄”模式恐怖让每个人都开始害怕。他把这种压力看成一种求生的动力,没有坐以待毙。和维拉最后演一场戏,把真正的欧文先生引诱出来,也是说明他不是只有勇敢用蛮力来做事,也是个真正的有勇有谋的海军陆战队的上尉。(二)角色体验1.真实在戏剧的舞台上,我们追求的就是“真实”二字。“真实”也是在大一刚开始初步了解表演的时候学到的。这两个字说起来既容易又复杂。我们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去演绎不一样的角色,就好比我现在是学生,当我毕业的时候,就会从事各行各业。当我们刚刚从事的时候就是在认识行业,不知不觉的就会扮演各种角色。比如,我是医生,我会身着白大褂说起话来都会干净简洁。比如我是军人,我就会腰板挺直,做出个军人个样。诸如此类,每个人每一天都 “真实”地生活在不同的角色中。这种真实是能很轻松的表演出来的。这是因为在生活中用你表演的氛围,环境给你最真切的感受。环境给了你信念感,所以真实就不难表现出来。但是在舞台上怎么去完成“真实”呢?这就显的复杂了。你要为自己设定情境,而且要百分之百的去相信你所想象出来的东西。好比说,杯中的是水,但你要喝出酒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完全相信你的想象,想象杯中的酒是来自哪个产地的,是多少度的,喝上去辣不辣,闻上去能带着怎样的香味等等。在艺术的时间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不同领域的艺术者们都在不断的追求“真实”的足迹。所谓“舞台是演员的艺术”。演员的表演真实决定舞台创作的整体真实。作为演员,就更应该把“真实”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我在大一的时候,老师让我诠释一下表演艺术。我那时候对表演还很朦胧,随口说了句“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现在通过了四年的大学学习,我才真正认识到其实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最真实的,因为它是最自然的。演员只有在不断的向生活吸取营养才能随时充实自己,永保艺术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更鲜明的舞台形象。2.体验与体现如果把表演比喻为一个气球,那么体验就是往气球里吹气的过程,而体现则是气球膨胀的过程。生活中的气球与表演中所提到的气球之间有很大差别,生活中的气球吹到鼓起来就等于结束了或者过头了就爆了,但是表演中的气球必须要“爆”,要求的是“吹,变大,再吹,再大,爆裂”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从体验到体现的创作过程。在我的实践中体会到体验是每个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当我在反复阅读剧本后,对人物有了总体的构想后,就要开始进行体验了。演员在体验过程中并不是盲目体验,体验是要受到剧本中人的性格,人物逻辑和剧本中的规定情境等客观条件所制约的。也就是说演员在体验前会仔细阅读剧本,理解剧本,分析人物,把握作者写作的根本意图。只有这样演员才能预见所期待的角色并想象出自己的创作结果,这会增强演员体验过程中遇到众多偶然的现象中进行选择的能力,而且恰恰选中演员所需要的,以解决演员所面临的任务。也就是说演员在体验的过程中时刻要做到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什么,怎么做。拥有瞬间判断,选择的能力。演员只有准确的体验才能达到创作的准确,才能创作出一个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说到体现,就是演员对任务分寸感的把握。只有把握人物的分寸感,你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才能准确到位,被众所接受,才能使个人的创作融入集体的创作中,不至于让观众看完之后觉得脱离了整体的风格。3.演员的控制在戏剧表演中,整个表演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学会有意识的控制的过程。 如果在舞台上需要一个演员表现一个生活中不正常的人(如醉汉、疯子)失去控制的人,则需要演员具有高度的控制能力。在舞台上失去控制,也就失去了美感,因此舞台上的控制比生活中的控制内容更广泛、要求更严格、更有意识。 表演艺术是因为观众的存在而产生的。演员一旦置身于观众面前,无论生活得多么自然,多么真实,都不可能只用演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形体动作来完成他的表演。作为演员,无论他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他必须每时每刻严格地控制自己在角色的轨迹上思想和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明确指出:“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角色的外部造型构思,不仅要构思角色的面容、体态、穿戴打扮以及特征性习惯性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举止、动作、声音造型、习惯语调等等属于“形”的部分,还要构思角色的气质、风度、气概、神采或风貌等能体现角色神情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神”的部分。有些角色外形近似而心理特征不同,演员主要通过构思和掌握不同角色的不同风貌、神韵和独特的节奏来创造不同的角色形象。然后又有对角色的行为方式构思,主要是演员对角色在舞台行动过程中台词与动作的处理设计,另外也必须同时结合角色的幕后生活、角色的思想线(包括内心独白、内心视象等),使之更有力地表现角色的精神生活。演员要赋予人物特定的外部动作,就必需先有心理根据和对人物的体验,并通过准确、出色的表演体现出来,让观众透过这些动作来窥探角色此时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状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说:“在每一个形体动作中,只要它不是机械的,而是充满内心活动的,那么其中就藏有内心动作、体验。 “有时候形体动作之不动是由于强烈的内心动作所造成的,强烈的内部动作在创作中特别重要而有趣。艺术的价值就决定于这种动作的内容。”在舞台上,演员通过构思来处理剧本带来的问题。时刻铭记“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把握住分寸,用心去真切感受,建立信念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完成演员在舞台上的所有任务。二、在排练中理解并掌握角色(一)角色的分寸感莎士比亚通过汉姆雷特的口阐述了他对表演的精辟见解,而其中主要内容是谈表演的分寸感。这段名言是大家所熟悉的:“请你念这段剧词的时候,要照我刚才读给你听的那样子,一个字一个字打舌头上很轻快地吐出来;要是你也像多数的伶人们一样,只会拉开了喉咙嘶叫,那么我宁愿叫那宣布告示的公差念我这几行词句。也不要老是把你的手在空中那么摇挥;一切动作都要温文,因为就是在洪水暴风一样的感情激发之中,你也必须取得一种节制,免得流于过火。啊!我顶不愿意听见一个披着满头假发的家伙在台上乱嚷乱叫,把一段感情片片撕碎,让那些只爱热闹的低级观众听了出神,他们中问的大部分是除了欣赏一些莫名其妙的手势以外,什么都不懂。可是太平淡了也不对,你应该接受你自己的常识的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特别要注意到这一点,你不能超过自然的常道;因为任何过分的表现都是和演剧的原意相反的,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要是表演得过分了或者太懈怠了,虽然可以博外行的观众一笑,明眼之士却要因此而皱眉,你必须看重这样一个卓识者的批评甚于满场观众盲目的毁誉。”先说一下台词。这部戏是外国戏,当然台词是带着外国腔的夸张发音的。一是外国人的名字,二是外国人的腔调,都是要适当的发挥。不能太过拿腔拿调。外国人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喜欢夸张的去表现。表演的同时又不能过度夸张,使观众不至于看到的是不伦不类的演出。多度夸张会让观众跳到戏外,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在欣赏你这莫名其妙的语言表现力上去了。需要自如并且自然的发挥语言带给观众的美感。详细了解剧本,了解里面角色任务,使语言带有针对性。读剧本是非常关键的。从剧本中我发现不光要记住自己的台词和调度,同时也要详细的了解其他角色在戏中的语言、动作甚至还有调度。在完全吃透剧本里的每个角色的关系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拿下台词。台词是能更好的辅助演员来表达角色意图的工具。它比较直接,而且很容易让观众理解。有了语言注入戏中,演员也会如虎添翼。其次就是角色的调度和动作。这些都是理解剧本并拿下台词以后所需要自己研究的。动作就是演员的肢体语言、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调度简单说就是演员在舞台上带有针对性的去做某件事让观众理解,也是为了让演员们在舞台上不会撞在一起。我认为掌握好这些,才能理解角色的分寸感。以至于不会做过头或是没做到位。只有适当的发挥才能让角色融入其他人所一同创造的环境中,让剧本生动的体现在观众眼前。(二) 角色的处理和导演的要求相适应、相协调我在排练中发现,自己对剧本的了解必然是片面的。就算是自己完全吃透剧本,也没办法做到完美的融合于其他人所营造的环境中。因为自己的理解总是会带着自己的风格,不能使角色表现发挥的全面。这时候需要和导演的要求相协调、相适应。我在起初按自己理解的方式来排练的时候,是以自己在戏中的角度来观察,而不是从一个旁观者。就像是你说的话,自己听是一个声音,而别人听到的是另一个声音。那是因为你用脸听自己的声音,而别人是用空气来听你说话一样。还有一点就是在自己和别人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总会发生很多不协调的因素。排练的同时也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都认为已经理解的剧本却是另一回事。听从导演的要求,这一点很重要。他会让戏剧的整体风格统一,让所有人在一个基调上,不发生重叠。所以在理解剧本开始创作人物的时候,要配合导演的要求去做,适应场上的基调和环境,不可一意孤行。三、在排演中感悟并体现角色(一)角色的内心联想 大一开学的第一课,老师布置了作业“观察人物练习”。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积累,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种种人。作为一个演员,我们总有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因为阅历的不足不能亲身体会角色在剧中的状态。但是身为演员就应该在生活中去寻找线索。没有经历,那就从模仿开始体会。表演的最初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表演开始学习时的模仿练习就是这个作用。模仿动物,物体和人物,不单单是模仿他的样子。其实也是对模仿对象的心里研究。比如模仿一个修鞋匠掌鞋,他戴个眼镜,默默地眯着眼镜,敲打鞋底。从戴眼镜知道他是老花眼,而且还眯着眼镜证明度数不够。为什么没有配新的呢,一是嫌麻烦,二是这眼镜还能对付一阵子。这就看出他的节俭。从节俭就能看出他过日子精打细算,这种细心的性格就被我们发现出来了。观察人物不光是看他模仿他的外形,更深的是去联想他的内心。读完剧本就要从生活中看到见到的人物展开联想,用自己所了解的东西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二) 角色的外部造型构思角色的外部造型构思,不仅要构思角色的面容、体态、穿戴打扮以及特征性习惯性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举止、动作、声音造型、习惯语调等等属于“形”的部分,还要构思角色的气质、风度、气概、神采或风貌等能体现角色神情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神”的部分。有些角色外形近似而心理特征不同,演员主要通过构思和掌握不同角色的不同风貌、神韵和独特的节奏来创造不同的角色形象。这些都是需要吃透剧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背景。然后从剧本中的调度感受角色的表情、眼神、手势、举止、动作、声音和习惯。这些从剧本中都是不难发现的。(三)角色的个性体现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还会表现出每个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这便是人的心理特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形成了他的个性特征。我在无人生还中扮演的隆巴德,他的个性特性体现在雷厉风行,浪荡不羁,自保原则等等。完善的体现角色个性心理特征能使角色塑造的更加鲜明有说服力,形象更加逼真。通过演出实践我深深地感悟到,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演员要“化身成角色,一个演员要想创造出真实动人的人物形象,一是要有十分真挚、深刻的体验,二是要努力地探求精准的表现形式,在话剧无人生还中,我的角色是一个四十左右岁的海军上尉,曾蓄意谋杀了21一名南非土著。这一角色对身材瘦小的我说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我不断的收集国外军事题材的电影和话剧,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技能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生殖学试题及答案
- 南召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2025建筑材料采购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原材料采购销售合同示范文本
- 出口退税专项课件
- 2025设备采购与销售合同范本
- 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2讲课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借款抵押合同
- 口腔科常用器械图谱结构及功能介绍课件整理
- 应急管理专题讲座(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第3课时) |译林版(三起) (共26张PPT)
- QES三体系内审检查表 含审核记录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教材分析
- 螺杆式冷水机组招标技术要求
-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验收表(范本模板)
- 主要负责人任职证明
- 沥青搅拌设备项目说明(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