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农民“种文化”项目实验体会.doc_第1页
村级农民“种文化”项目实验体会.doc_第2页
村级农民“种文化”项目实验体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级农民“种文化”项目实验体会村级农民“种文化”项目实验体会村级农民“种文化”项目实验体会:2012-11-5 19:31:23村级农民“种文化”项目实验体会一、认真学习探究,弄清“种文化”特点通过项目组学习探讨,征询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后,我们认为,所谓农民“种文化”,是农民群众像种庄稼一样,普遍、经常性地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农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样的理念充分迎合了广大农民对文化的迫切需求,因而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认为,农民“种文化”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内容生活化。人民群众创造着历史,人类五六千年的文明史大部分是农民“种”出来的,众多文化艺术样式,大都是起源于农民日常生活,并由他们亲手创造出来的。农民“种文化”源于农民的生活,根植于农村的广阔天地。它与农村的广大民众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和亲切性,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保持着原来的“生态”和“本色”。这就告诉我们,农民“种”的文化活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符合农村广大观众的“口味”,为农民喜闻乐见。素有“篮球之乡”的美誉洪溪村把篮球作为金种子,带动舞龙、腰鼓、挑花篮、田歌、打莲响、锈球舞、马灯舞、越剧、双调子舞、舞狮、马灯、开门红、大头娃娃等十多种民间文艺的“种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源自于农民生活,第一个注重的就是如何把培训搞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培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补给站。为此,实验项目领导小组,设资金,找人员,请专家。每周一晚,社区教育中心都要请专业的文体辅导老师到中心舞蹈房对全村各社的文体骨干进行培训指导。我们还不定时请经验丰富的排舞老师进行舞蹈指导。各文艺队伍挤时间,空场地,抢时机定期进行排练。到目前为止,受专业培训的人员达30多人次,进行的培训次数达120余次,大大提升了社区教育中心的培训质量,同时也更好地提高了农民的各项技能。三发扬传统民间文艺,提升农民“种文化”活动品质素有“篮球之乡”的美誉洪溪村把篮球作为金种子,带动舞龙、腰鼓、挑花篮、田歌、打莲响、锈球舞、马灯舞、越剧、双调子舞、舞狮、马灯、开门红、大头娃娃等10多种民间文艺的“种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形成了具有洪溪村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模式。1、举办“建设和谐新村”篮球邀请赛。比赛期间,洪溪村社区四十余名女同胞组成的“篮球宝贝”(辣妈)舞蹈队伍,利用球赛间隙上场助兴,为紧张激烈的比赛增添了一股活力,使球赛更具可看性,真正做到了“文体不分家”。2、洪溪村中龙港农民自发组建了一支舞龙队,全社农民自发集资,购道具,买服装,请老师。在社区教育中心的培训指导下,舞龙队的进步可圈可点,已经先后在天凝镇葡萄推介会、国庆行街表演、重阳节义务演出中登台亮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舞龙,这一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在洪溪这片土地上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3、为了更广泛地传播村级社区文化,每个社都编排了各具特色的文艺节目,挑花篮、舞龙、打莲响、马灯、开门红、舞狮、大头娃娃等。不仅社社有节目,而且形式丰富,可谓精彩纷呈。逢年过节及重大日子,他们就会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尽情地为广大农民表演助兴。4、洪溪村排舞队选拔出60名选手代表嘉善县参加了嘉兴市“中信杯”迎新春千人排舞大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种文化”给洪溪村社区带来了精神的熏陶,文化的种子已经在洪溪村社区生根、开花、结果。过去,一些村民由于闲着无聊,沉迷于打牌、酗酒、搞迷信活动。如今,参与和观看文体活动成了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柱。夜幕下一队队文艺的排练,一场场文化表演,一阵阵鼓掌呐喊声,一排排翘首观看的身影成了村里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种文化”给他们带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看节目、读书、看报、打球、吹拉弹唱,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村里的老年文体队每天早上打门球,练大极拳,晚上跳排舞,各自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在洪溪村,每天晚上6点刚过,村民都会往文化活动中心聚集。在文化中心打篮球、打乒乓球、跳排舞、舞龙排练和在健身器材上健身等,每天的文化活动成了他们的日常需要。广大村民通过先进文化熏陶,知书达礼、重义轻利蔚然成风。通过经常性的村社区“种文化”活动深层次地向全民推动,更多的村民自觉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中来,村社区“种文化”活动已经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之中。2提高了农民的文化参与意识天凝镇洪溪村户籍人口1687人,外来人口1030人。项目实施以前,参与文体活动人员才50多人。项目实施以来,洪溪村注重“种文化”氛围的营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进一步提升“种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展板的形式在村里营造好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种文化”项目中来。目前,洪溪村形成了每个社“社社有队伍、家家有队员”的良好局面,共有18支文艺队,村民的参与率为50%。一到晚上,各队文艺骨干,就去村文化活动中心去跳广场舞,煅炼身体,吸引了广大妇女参加。现在广场排舞人数每次都超过百人。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辐射效应,该村能歌善舞的能手自发要求派到被邀的几个邻村去做教练,带动天凝全镇各村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种文化”活动。到目前为止,在洪溪村“种文化”的影响下,天凝全镇各村共建立文艺队伍38支,26个篮球队,参与人员由开始的1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800多人。3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几年前洪溪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最激烈的时候,几十个人挤在村委会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吵吵闹闹,有人甚至直接把烟灰缸砸到村书记的身上。现在的洪溪村无一例上访事件。自从洪溪村级社区启动农民“种文化”以来,男人打球,女人组成拉拉队。把以前的上访者,与邻里之间有矛盾喜欢抽一杠的“女能人”都邀请到队里来,选了一名文艺骨干为文艺队长,由她负责文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