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本科毕业论文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艺术分析摘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不提的一部分,尤其是“亭”字居首。园冶中提到释名上说:“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苏州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代表之作。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在园林建筑形式中是最多的一种,所以亭亦有“园林眼睛”的美誉,其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便是以园中一亭命名,可见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本文通过中国古典亭和苏州园林的简述,进而主要分析苏州园林中古亭形态和位置经营,最后探讨古亭和现代亭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 苏州园林 古亭 形态 位置经营 Abstract:It can not to be mentioned without pavilion ,rendezvous,storied building, when referred to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especially and firstly pavilion is.From the book named YuanYe,referred Explanation Name ,it says that pavilion means stopping .That is to say ,stopping over and gathering for people. Suzhou gardens ,its the unique one among the garden architectures in the world,and also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Pavilion is the very important embellishment in Suzhou gardens and most sorts among the garden architecture forms ,so its on the reputation of the gardens eyes.Among the four most popular gardens,Cang lang pavilion is named by a pavilion in the garden,this show that the extensiveness and importance of pavilion.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 the Chinese ancient pavilion and Suzhou gardens,then mainly analyze the ancient pavilions patterns and conduct its position,finally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ancient pavilion and modern pavilion.The key word : Suzhou gardens,ancient pavilion ,figure,position 目录目录1一、中国古典亭的简述3(一)亭的历史轨迹41.魏晋之前的亭重在实用42.魏晋以后的亭重在观赏4(二)亭的文化内涵5二、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分析6(一)苏州古典园林简介6(二)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形态分类7(三)苏州园林古亭位置经营8三、古亭与现代亭的联系与发展12插图目录13参考书目16结语17一、中国古典亭的简述(一)亭的历史轨迹1.魏晋之前的亭重在实用 亭在华夏的历史十分悠久,从亭的发展轨迹来看,它的功能和形式变化很大,据历史记载等实物考古验证,这个分水岭在魏晋时期。以魏晋时期为界,前期的亭以实用为主,而到了魏晋之后则逐渐往娱乐观赏为主。 最早的亭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但商周时期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那时的亭是为实用而建的,一般都建在关隘上,并且设有亭吏,那时还有一种发放信号的烽火亭,典故“烽火戏诸侯”就发生在这类亭子上,这种亭子“亭燧相望”“戎亭息警”,一旦有敌情便燃火报警,是一种“伺候望敌之所”。战国时候出现了驿亭、邮亭和客亭,往往设在通衢大道,供邮差、官差和行人等用来驻足停歇、避雨或者邮驿之用。到了秦汉,又出现了一种基层政权形式的亭,而亭的建筑也随之扩大到各地,此亭主要是维护基层或者地方治安的组织。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那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并且五里建一短亭,十里建一长亭,每个亭都设有亭长治理。汉代的亭往往建在高台上,既能瞭望又能起到标志性作用,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亭长出身的。魏晋南北朝时,亭和驿逐渐废弃,而民间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沿用下来。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功用性的亭”逐渐转向“观赏性的亭”,最早的史料记载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渐江水:“湖口有亭,另曰兰亭。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兰亭最初是建在湖口的路亭,以标志湖口而用,后来将兰亭移到水中以欣赏附近的湖光山色,亭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魏晋以后的亭重在观赏 到了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亭成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逍遥亭等景观建筑,据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曾辟地二百里建立西苑,其中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古今”。可见当时隋炀帝时期亭造型的精美和造亭工艺的高超,以突显亭的观赏功能。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从敦煌莫高窟唐代修筑的洞窟中就可发现,洞窟中壁画里亭子的形象已经十分丰富,已经出现了六角亭、八角亭等正多边形的亭子和大量的园亭;从亭屋顶建筑形式来看,壁画中显示在当时已经可以建造攒尖顶、歇山顶和重檐顶。自隋唐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艺术的进步,建筑技艺也不断提高,从而玲珑剔透轻盈多姿的亭以其独特的点景作用随处可见。在官僚豪富的宅第、衙署中,也出现了很多亭式建筑,这种亭式建筑往往在主体建筑物的四角或前后方,经这些亭子的陪衬,建筑更加完美宏浑。从西安碑林现存的宋代摹刻“唐兴庆宫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杨贵妃所倚的沉香亭,是一座宏丽壮观面阔三间的重檐攒尖方亭。徐华铛 杨冲霄中国亭全览 第2页 天津美术出版社亭在唐代发展渐趋完善成熟,它的建筑形式为后来的亭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亭已经和明清时代的亭大致相同了。亭到了宋代,出现了许多记载亭子的资料,建筑也极精巧。绘画资料诸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可以看出所绘江南水乡江湖之畔建有各式各样的亭,这些亭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给人清新优雅的美感;同时宋代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式和建造技术,规范了亭式建筑。自宋代后,亭的建筑较唐代更为普遍,样式也多种多样同时愈来愈精巧美观。明清时期,出现了更多有关亭的著述,如园冶、营造法源、工段营造录、工程做法等。明代计成在园冶中从造园角度叙述了古亭的设计和选址方法,清代李斗乾隆年间在扬州瘦西湖三十年来“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登而纪之,将扬州瘦西湖上的工段营造制度方面的见闻写成工段营造录。其中对亭的形式、用材规格进行了专门的记载;清末苏派建筑匠人姚承祖凭借自己建亭的经验在营造法源中对古亭的构造、用材和选址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纵观古代研究记载对于亭子的研究主要是在过往朝代的传统亭的形式基础上,集中于对亭的形式、构造、选址和用料等方面的钻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内务府营造司还编撰了各种亭子做法,图文并茂的在书中对亭的形式、选址和做法做出了规范性的论述。明清时期的亭在建造范围、形式上实现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亭的位置选择、周围环境衬托、意境创造等极为重视。(二)亭的文化内涵 亭,孑然独立显示出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当和周围的园林因素结合起来组成一定的空间,又具备了环境艺术价值;同时,亭在不同地域、时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又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各异的文化内涵。国内很多史实都积淀在中国亭上,聚集了不少的文化、历史痕迹。呈现砖木结构的中国古典亭,富有幽韵典雅的文化气息,充分体现了中华风格及传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文人墨客画亭、咏亭的佳作,丰富了亭的艺术魅力,也形成并沉淀下亭深厚的文化特性。中国地域辽阔,跨度较大,传统亭建筑形态有南北地区差异明显,特点风格不同的造型特点。南亭和北亭的造型根本上源于自然环境,同时一定程度上是北方人和南方人情趣性格人格在筑亭上的反映。例如在北方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建筑中,亭的形态为了达到突出皇家气势的要求,其结构一般高大,稳重,屋角起翘不明显;而南方地区素来以秀丽精致为地域特色,其亭的形态自然以精、雅、轻巧为特点,屋角起翘很高。但不论地域文化差异如何明显,从造型样式上来看,传统亭建筑在立面上都是以亭顶、亭身和亭基三部分构成,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北方古亭厚重华贵、壮丽雄伟、金碧辉煌,由此体现封建帝王家庭的至尊地位,如北京的景山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恭王府等内的亭。北方古亭一般形体较为高大,且多为重檐建筑,大量采用价格昂贵的琉璃建筑材料;南方古亭轻巧奇秀,素雅玲珑,体量一般比较小,富有诗意雅趣,如苏州园林、上海豫园、无锡梅园、常熟燕园中的亭。作为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中国古代的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风土人文,更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精神。商周时期的亭呈“台式”,是受当时的影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文人士大夫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冲突,内心凄凉由是回避现实而决心回归自然,当是时出现了许多观赏亭、自然亭,反映当时文人阶层追求淡泊质朴的情怀;而到了盛唐时期,伟大朝代充满青春活力,实力强大具有开疆辟土的自信,这时扬弃了台基,亭子厚重且富丽堂皇追求审美;及至明清时代的古亭,建筑技艺走向高潮,使亭的造型愈加丰富并且楹联、匾额的大量使用,反映园主的志向心声。二、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分析(一)苏州古典园林简介 有这么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若提及中国园林,首推江南园林,而江南园林当然为首的就是苏州园林了。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南方园林的代表,集聚了私家园林精致、小巧、雅韵的特点。苏州古典园林建园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春秋吴王阖闾的园囿,形成于五代十国,在宋代成熟发展,兴旺鼎盛于明清。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世界美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怡园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代表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园林景色优美,从而吸引了很多文人骚客纷纷留下墨宝。如唐朝的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杜荀鹤的“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文徵明提拙政园若墅堂的“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等等。为苏州园林增加了文化性和艺术性。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熊伟 园冶新读-兼论晚清时期江南园林营造特点 2012年学位论文(二)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形态分类中国古典亭亭有两大类,半亭和独立亭。而一般独立亭居多,所谓的半亭是贴墙而建,与走廊结合在一起的。亭由三个部分构成,顶盖、台基和围柱,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顶盖,它是决定亭形态的重要因素。、屋顶样式以及单檐或多檐决定了亭的形态。顶盖的平面造型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形态基本都在中国古典亭的范围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三角攒尖顶亭,这种亭体积特别小,主要是起点缀作用。这种亭只有三根支柱,因而显得最为轻巧,苏州园林中此类亭子较少。2、多边形是最常见的亭式,其中有方形亭、五角形亭、六角形亭、八角形亭等: 方形亭: 在苏州园林较为多见,其中有沧浪亭,坐落在山林之中,为歇山顶式,飞檐凌空,结构小巧古朴;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为卷棚式歇山顶,此外拙政园还有嘉实亭(攒尖顶),绣绮亭(卷棚式),松风亭(攒尖顶);网师园冷泉亭(攒尖顶);环秀山庄问泉亭(歇山式),南雪亭(歇山式),金粟亭(攒尖顶);留园濠濮亭(卷棚式)和至乐亭(正脊式) 五角形:怡园面壁亭(攒尖);其中西园湖心亭比较特别,为重檐攒尖式亭。 六角形: 狮子林的湖心亭;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和宜两亭皆为攒尖顶;网师园月到风来亭;畅园待月亭(攒尖顶);虎丘山孙武子亭(攒尖顶);天平山高义园古亭(攒尖顶);留园冠云亭,可亭;怡园小沧浪亭(攒尖顶) 八角形亭: 一般为单檐攒尖顶或重檐攒尖顶亭,也有三重檐攒尖顶亭,它们形态端庄均衡,可独立设置,也可与廊道结合在一起,重檐较单檐在立面轮廓线上更为丰富,结构稍为复杂,亭与廊结合往往采用重檐形式。有拙政园中的天泉亭,重檐攒尖式;拙政园塔影亭攒尖;天平山重檐八角御碑亭;留园八角亭等。3、组成式亭,其组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进行组合;另一种是一主体与若干个附体的组合。不论是哪种组合式,都是为了追求体型组合上的丰富和变化,寻求最美的轮廓线。组合亭中还有另一种就是把若干个亭子按一定的建筑构图规律排列起束,形成一个丰富的建筑群体,形成层次分明,体型多变的建筑形象和空间组合。如苏州狮子林内的扇子亭就是典型的组成式亭。4、半亭:沧浪亭中的步碕亭,坐落在弧形走廊中,三面环水,又称“邻水亭”沧浪亭中的仰止亭、看山楼半亭;拙政园别有洞天亭(歇山式)和倚虹半亭,其中倚虹半亭又名为东半亭,它紧接着倚虹桥,靠墙而立,只有三面临空故此名;狮子林真趣亭;怡园四时潇洒亭(卷棚式);残粒园栝苍亭。5、 圆亭,留园舒啸亭;拙政园笠亭6、 伞亭、蘑菇亭这种亭在新建的公园游览区比较流行。伞亭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有中心一根支柱,屋顶为一层薄板,因而最为轻巧。伞亭拼合在一起还可以组合任意灵活的平面。(三)苏州园林古亭位置经营 亚里斯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亭”就发挥了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作用。园林需要在咫尺之间营造方方有境、层次多变、处处有景的景况,这就需要在建园之初的完整规划,或者是“景到随机” 宋李诫,营造法式,中国书店,1989,3亦即随机性一边造园,一边不断修改、调整。也就说,苏州园林在造园的时候就已经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就像中国绘画中的“经营位置” 清李渔李斗,工段营造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在绘画之前便“成竹在胸”。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清姚承祖刘敦祯校阅,营造法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 明计成,陈植注释,园治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 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位置经营,就起到很好的分割全园、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的作用。苏州园林中亭主要在山林和水面邻水中设亭,苏州园林中的山一般都是人工堆砌而成的,高大的不多,所以多在山上设立体型小巧玲珑的亭子,需要尺度把握得体恰当,从而为山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留园的可亭、拙政园的待霜亭等。同时山上建亭的位置形体也需要与山形和周围的环境想配合。如拙政园中部的雪香云蔚亭,因为坐落的山形呈扁平,所以亭采取的是长方形平面,又如狮子林的扇子亭,它建在西南角地势偏高的位置,为了便于凭栏远眺就采用了凸面向外的形式。园林中比较高一点的山,一般亭会建在位置略低的山间,依靠主峰为背景,这么做不仅丰富了山林景色,增添活力,同时也让人在攀爬的时候能够小憩一会。水是苏州园林重要的构成因素,水面设亭给人舒适宁静的美感。水面有亭,不仅能够更贴近水面景色,而且由于水的特性会产生美轮美奂的倒影。如狮子林的湖心亭,很巧妙的和平静的水面结合在一起,亭影波光,富于变幻,丰富了观赏效果和水面的层次感。水面设亭和邻水设亭一样,应与水面范围结合,水面狭小的就要求亭子形体也要小巧,而水面宽敞的相应的亭的形体就要放大丰富一些,塑造一种协调感。同时水面的亭子,还不能距离水面太高,要营造一种亭浮于水面的感觉。 亭子在苏州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文征明水亭图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引发了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感叹。大观楼的这付长联,和王羲之、王勃的两篇文章一样,都说明,古亭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园林景观追求的是一种意境美,而意境美追求的是意境无限性。因为苏州园林的每个园林占地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随心所欲,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也无法具有很大的规模。为了实现意境无限性,就需要在营造整个园林景观的过程当中,通过联想创造的实施,以及写意等手法的使用,从而使得景观之间的游览想象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扩展延伸,从而使园林的有效空间变成了游览和无限想象的较佳状况。苏州园林的构造是以表现景观造型的特点为基础的,但是主要设计意图是观赏者的视觉享受。为了实现观赏建筑达到意境享受,苏州园林将景物与视线巧妙的结合起来,使用敞景、对景、漏景等处理方式使整个园林景观视觉感官错落有致,尤其苏州园林中的亭的设计就是通过敞景、对景、漏景等处理方式。敞景就是宽敞之景,尽可能的让观赏者的视野敞开不受限制以接受更广大全面的景观。设立在位置较高的山林之上的亭,如留园的可亭、拙政园的待霜亭等,它们为了能够给观赏者创造更为宽广的视野,所以在较高地势设亭,不仅考虑到了登山休憩问题同时也带给观赏者登山远眺的景域得到了扩大,立亭视野豁然开朗,享受到了多层次深入的浏览层次。对景设计方式是苏州园林的亭最常使用的,对景就是造园者对重要观赏位置的景观匠心独运加以意识的景物组合,从而实现错落有致的景物群。这里的亭按照对景设计,通过道路、廊等的巧妙配合,形成廊、亭、小径交错,观赏者好似在曲折的平面移动,而景物却依次在面前展开,如狮子林的湖心亭,与很多回廊结合,每处曲折处所观望的景色各自不同,比如拙政园的待霜亭,到达此处须从梧桐幽居走然后经过三曲桥,三曲桥而后又小路岔道,循着这个小径登上山,山巅便立着待霜亭。待霜亭为六角攒尖亭,屹然独立于丛竹间,亭子的东部为绿衣亭,西部又与雪香云蔚亭呼应,可谓三亭形成了绝妙的对景。苏州园林亭的分景设计,着意于景色构成的层次性以及视象方面的流动性。游览的效果也是与这两点紧密相关的,景色构成多层次加上视觉流动性强就很容易实现较佳的观赏效果。亭在苏州园林的设立,充分考虑了与意境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含蓄有致的观赏效果,“景愈露,意境愈浅,景愈藏,意境愈深”,使景物于观赏者更具有吸引力,不追求一览无余,而是一种循序渐进。所谓分景,就是指依托视觉空间,利用其表现原理,然后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景区进行划分或者某种界定,从而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视觉情景。分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景观的质与量,使园中的景色错落有致,虚实变换,实现引人入胜的效果。苏州园林中的亭的设立,比如水中设亭,把亭和廊结合从而实现陆地水面景致的转换,游客在观赏中不自觉的进入造园者的分景设计中,注意力在无意中被吸引到造园者有意设计的特定的浏览范围,从而更加仔细的观赏园中景物。通过自然景物来体现园中的独特景观是苏州园林建筑构思的关键所在,苏州园林的植物和山水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和天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点。比如,拙政园中的扇亭又名为与谁同坐轩,是最佳迎风赏月的地点。“与谁同坐”来自于宋朝词人苏东坡的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它位于拙政园鸳鸯厅北池中小岛的东南部,与具有“别有洞天”美称的月洞门相对。它的前面是清澈见底的小池,后面是青翠的小山,环境特别幽美。小轩主要采用扇形结构,其中的窗景以及石桌等建筑也是折扇的形状,容易使游客产生小扇生风的遐想。在苏州园林亭的空间设计中,亭起到了苏州园林建筑景观的衬托作用,即点景效果。苏州园林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建筑物的自热性,建筑物交织在假山池水、花草树木的自然风景之中,按照整个景观设计的需求,设置了不同风格的水榭,使亭台楼阁和整个园林的自然风景成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亭在园林建筑景观中的造型艺术作者:李景成苏州园林的各类建筑小品中,景点建筑的特色性尤其是亭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园林里的一榭一亭无不显示着园林山水的灵动秀丽。例如苏州园林里面的沧浪亭主体是一座别致的假山,山坡上面是一副古木参天,生意盎然的景象。而山岩之间藤萝缠绕、绿树成荫,充满着自然的和谐、生动物趣。而山林里面,沧浪亭作为一座飞檐的点亭屹立在湖中的小岛上面,与主厅远香堂形成了隔水相观的景象。 总之,苏州园林的亭是和厅堂、斋台、轩榭等建筑物一样,都是造园主要部分。因为苏州园林的整体是雅淡幽静的,所以亭的经营也要从轻巧,以和整体的风格相称。这就要求亭的地点和平面经营,连同外观的经营都要注意。亭的地位在园冶中没有成法,但是也有基本要求如“格式随宜”,“按基形成”,“随方制象,各有所宜”,无成法是要求造园设计时具备整体意识,从而灵活应用。还有很多建筑名著如长物志和营造录里面虽然也提及造亭原则,最终还是认为造亭不能定法,只求山林建亭取其幽远,水面建亭取其灵静,建亭时采用对景、敞景、分景等手法就可以了,归根结底亭最大的经营核心就是作为重要的点景建筑,起点缀升华观赏意境的作用。三、古亭与现代亭的联系与发展 在中国的建筑文化中,亭建筑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一种建筑形式,其造型多变,结构巧妙,应用广泛,在传统建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地位以及重要的参考作用。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推进,城市空间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活动场所,是城市化生活中人们寻找和寄托城市精神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空间中寻求对传统元素的挖掘和应用也成为了构建中国式城市意象的不变特色。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亭建筑,其形态也就成了构建城市空间的重要设计元素。传统亭建筑形态一脉相承的是现代城市空间中的各种亭式公共设施,虽然亭式公共设施与传统亭建筑在样式与功用上都相去甚远,形式造型多变,并出现众多以新型材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结构型亭类建筑,无论是立面的构造样式,还是平面上的基本形状,现代化的工业材料与工业生产让“亭”从建筑已经延伸为一种产品。但在结构上,亭式公共设施依然与传统亭建筑一脉相承,分析亭建筑形态的设计语言,借鉴传统的亭建筑样式设计的元素,对营造城市环境,建造城市空间都具有巨大的意义。人们对于传统亭子的形式印象深刻,可在现代城市空间中,以传统“亭”延伸出的公共设施是否也需要具有典型的建筑特征才可以算的上“亭”事实上,建筑物实际只是一个提供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它的封闭或非封闭的外在形式并不影响建筑的本质特征,它的特征并不是限定在建筑物的形式上,而是体现在物体与入的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联系上,体现在建筑的使用目的和效果上,本质上为保障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提供可能性,为人的生活活动提供必需且有效的场所或环境空间条件。因此可见,传统亭建筑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已经发生了丰富的形态变化,但无论样式如何演绎,从设计语言的本质上分析发现,传统亭建筑具备的提供活动空间和文化象征的本质,依然为现代城市空间中公共设施提供了设计基础。为人提供活动空间以传统亭建筑形态变化而来的各类亭类形态为人们提供了活动场所,有专门以进行行通话私密行为提供了相对私密空间的电话亭,有以经营为主要职能的各种亭类设施、有为经营者提供了灵活活动空间的售卖亭,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产生的带有自助辅助查询功能的信息亭,虽然各类亭类设施功能的各不相同,空间也以封闭、半封闭和开敞式的空间各自不同,但都是传统亭建筑形态在城市空间中的工业化生产的一种变化形态。根据各自演绎的不同形态,各种亭建筑的围合空间有一定的差别。从传统亭建筑的立面结构上来看,现代城市空间中的亭建筑仍然以亭顶、亭身和底座围合出一个空间,从而对外部环境起到了隔离和封闭的作用。 传统亭建筑形态在城市空间中的演化为人们带来文化象征的作用传统亭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借用这种历史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思考,有助于构建现代城市意象,将传统亭建筑以与现代城市环境融合,与人们生活产生密切联系的亭类设施这一城市元素表达象征特定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的进行承载 艺术设计2013年10期作者: 范蕴睿 传统亭建筑形态在城市空间中的设计语言分析。 中国古亭对现代亭的设计与影响较大,现代亭主要有:板亭,它在原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与7S培训课件
- 安全知格培训学成绩课件
- 2024年二年级品生下册《我随爸爸去做客》说课稿2 苏教版
- 安全相关法规培训学习课件
- 安全监管职责培训课件
- 地下车位物业服务协议模板6篇
- 海事局安全培训证书查询课件
- 安全监督志愿者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海丝酷爽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76人(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基底细胞癌护理查房
- 2025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试题附答案25个)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煤矿监管培训方案
- 企业反腐倡廉培训课件
- 湿疮湿疹中医护理查房
- 2025年6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修订宣贯解读课件(原创内容丰富且全)
- DB31/T 1377.4-2022实验鸡和鸭第4部分:设施及环境
- 2025邮储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