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客列传读后感范文 读刺客列传有感 读完刺客列传,不禁对这五个人感到钦佩。 尽管这五人的事迹并不相同行刺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有着一种不畏强暴,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刚烈精神。 曹沫,是一位有勇无谋的刺客。他用自己的言语与齐桓公作斗争,一方面用武力威胁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归还因自己战败而失去的土地。不过,我认为曹沫此举还稍欠妥当。如果齐桓公只在乎自己的土地和国家的利益,曹沫这次威胁齐桓公的行为非但能使齐王归还土地,反而会使齐王愤怒,并对鲁国大举进攻使鲁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豫让,为了替智伯报仇,决定去刺杀赵襄子。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让自己的身体承受巨大的损伤。他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最后刺了赵襄子几刀便自刎谢世了。但他的忠诚却感动了赵国志士。而我却认为豫让的行为只是愚忠罢了。他大可以以自己的才能辅佐与赵襄子身边,再找时机为智伯报仇,这样既可报仇又可保全自己,两全其美,岂不快哉? 聂政,为了达到目的,直冲“方坐府上”的韩相侠累,然后“自屠出肠”。而聂政为了不让家人受牵连“自皮面决面”。而聂政的姐姐聂荣认为不可以为了保全自己而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便与弟弟一同死去。同样为了古代君主的一己私利成为牺牲品的专诸,为了刺杀成功,将匕首藏在烤鱼肚子里,刺死了吴王僚,但却成就了阖闾的光辉时代。对我们来说,自己的死无法为祖国做出贡献,可谓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可对于古人,能为自己的主人而牺牲确实至高无上的光荣。 荆轲,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刺客,但造成他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应该是他的武功吧。他的剑术不精,却要刺杀秦王,他的精神与勇气可歌可泣,可惜的只是能力罢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流传青史,同时流传的还有荆轲大无畏的精神。 这些刺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真正让后人铭记的是这些刺客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魄与精神。 刺客列传读后感 刺客,指古代讲信义的侠士和勇士。其中有两类,一是“士为国(民)事者死”,一是“士为知己者死”。不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他们都是那种不惜生命达成自己的义的人,这其中表现出的反强暴、勇敢、果断、尽全力相搏的精神仍值得现代人学习。 然而除了这扶弱拯危、不畏强暴的精神外,一些刺客的原则性也很让我佩服。严仲子在聂政贫困之时去结交拜访他,奉黄金百镒作为送给他母亲的礼物,但聂政拒绝了他的请求“臣所以降志辱身局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聂政的原则是孝,是亲情。 豫让则“入襄子宫中涂厕”“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可以说是为了行刺,屈辱尽了自己。有朋友向他建议说可以装成侍奉赵襄子,借机亲近他后杀掉他。但豫让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谓“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豫让的原则是忠诚、专一。 “太子迟之,疑其悔改”“荆轲怒,叱太子”,荆轲因为太子的不信任而大发雷霆,这里体现出的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从豫让的事例来看,高渐离击秦采取的方法就类似于那位朋友所提到的,但我认为是秦始皇半强制性地请他来击筑,而且两个故事的背景也不相同,所以如果有人说高渐离“二心侍主”我认为是不妥当的)。 他们总会坚守着自己的这些原则,一旦有人触犯便会显出刚烈的本性来,绝不屈服妥协。 下面再来看看各刺客行刺的目的吧,如果硬要按“士为国事者死”、“士为知己者死”,那曹沫、荆轲、高渐离是前者的代表,专诸、豫让、聂政便属于后者了,但每个故事又有些微妙的不同。 曹沫劫齐桓公没有任何事先的商量,曹沫可以说是一介武夫吧,我认为驱使他行动的,应该是他骨子里的正义感,他觉得齐桓公侵犯他国领地是以强欺弱,应当归还侵地,这也可能是他下坛后“颜色不变,辞令如故”的原因吧,因为他坚信自己做了正确的事。 对于专诸,原文的描写就只有一句专诸分析吴国情况的话,认为刺杀时机到了,“是无如我何”表现了他对刺杀结果的自信,公子光应当坐上王位,但我总觉他行动的理由只是侍奉好主子、做好自己的事罢了。 豫让的行为倒确实让我感动,他与智伯的友谊之深厚,使他三番五次地委屈自己去刺杀赵襄子。但同时他也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最后被抓并没有反抗。假如他最后拼命反抗一下如拿刀去提赵襄子而终被卫士杀死,估计也会被赞美成以命相搏、勇气可嘉吧,但这并不符合他的义。我认为他有可能被赵襄子当时表现出来的理解所打动,第一次行刺未果、赵襄子甚至认为他是有义之人将他放了,所以出于义气而没有做最后的反抗。 聂政则是在多年除服后主动去寻找严仲子并为其报仇,为了防止别人认出他来还“自皮面绝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十分悲壮,他应该是为了报仲子知遇之恩吧。 荆轲之刺秦,我认为不仅有“为国事者死”,田光先生以死激荆轲,所以这其中也可能有“为知己者死”。太子丹其实早就暗示想采取刺杀行动,但荆轲迟迟没有进展,可能他心中本是不赞成这种方案的,若是想结束秦王的暴政,他大可以早点行动,所以我认为荆轲觉得刺秦是万不得已的极端手段,他更多地是想保护燕国,完成田光先生的遗愿罢了,这样看来,“为知己者死”的因素倒更重要。 慢慢分析后,我不禁对刺客的本质生出疑问来:除曹沫、豫让外,其他几人的行刺几乎都是跟人谋划好,且多出于“为知己者死”,说通俗点也就成了私人恩怨(曹沫的劫还是堂堂正正地在众人之前,也没了“暗杀”的意味,让我佩服;豫让最后刺衣报仇,与其他刺杀的意义也不相同)。有人也许会说聂政刺韩相也让人感动,但我其实觉得聂政有些不善思考, 严仲子本身作为“诸侯之卿”应是有些谋略的,挑其贫困之时来结交是可能的,而且在聂政拒绝之后几年都没再来找他,当初可能只是想托付任务罢了,说“知己”便有些勉强。有人说荆轲刺秦是为了结束暴政,毕竟太子丹也是作为贤君的形象出现在史记中,但其实太子丹的负面评价还是很多的,司马光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这样看来,荆轲仿佛也成了太子丹私人恩怨的牺牲品。 的确,那个时代侠义之风盛行,反侵伐、反强暴,不惜以身冒险以献国,这种在个人身上显现出的气节可歌可泣,但有时也许会被人利用,悲壮牺牲。古代有仇必杀的想法也与现代思维完全不同,为了杀掉仇人不惜重金找寻刺客的现象屡次出现,但这种轻视生命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应当用其他的方法冷静处理才好。豫让的刺衣报仇的举动也正体现了这一观点,当然,他当时肯定不是像这样思考的,不过较其他行刺来说,我认为他的选择是最能让我接受的了。 刺客列传描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六个人的事迹,始于曹沫,终于高渐离,他们的悲剧性也在逐步加强,只有曹沫一人全身而退。这六个人之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是荆轲,荆轲的事迹被千百代文人墨客传唱,可其余五个人被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不为大部分人所知晓。其实,他们六个人的事迹都是令人扼腕叹息,荡气回肠。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被豫让提出来,就成了刺客的信条,他们不顾家人,不计生死,就是为了“知己”这两个字。前面已经说过,荆轲的知名度最高,可是现在看荆轲与太子丹的交往,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并算不得是知己。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转引来注解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与太子丹游览东宫,荆轲拾瓦投蛙,太子丹捧着金丸给荆轲。他们又一起乘千里马,荆轲说千里马的肝好吃,太子丹就杀了千里马把肝给荆轲吃。荆轲在宴席之上说歌女的手美,太子丹就把歌女的手剁下来放在玉盘里送给荆轲。太子丹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有谄媚之嫌。荆轲虽然为人深沉好书,与贤豪长者相结,但是也是郁郁不得志的,每天和狗屠、高渐离在市集之上相乐相泣,旁若无人。太子丹对荆轲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了,但是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不掺杂利益,可太子丹与荆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连荆轲也说“太子遇轲甚厚”。所以太子丹为荆轲准备好要去咸阳时,荆轲准备等自己的同伴,但是太子丹并不信任荆轲,以为荆轲要反悔,试探地说“丹请先遣秦舞阳”,他们连朋友之间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更谈不上是知己。太子丹对荆轲不薄,荆轲去刺杀秦王,就有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意味。 但是,古往今来似乎没有人去注意这些,荆轲成了千古刺客的偶像,这和太史公偏爱荆轲有关,刺客列传里,荆轲所占文墨最多,其故事性也最完整,还有他身边诸如田光先生、高渐离等一批朋友所渲染出来了强烈的悲剧氛围。文人墨客也写诗作赋咏叹荆轲,例如陶渊明咏荆轲中说:“其人虽己没,千载有余情。”这其中自然也有荆轲他一诺千金,视死如归的缘故,但是刺客列传其他五人并不缺乏这一特点,所以,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与其他五人相比,荆轲的敌人是秦始皇。 秦始皇他“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虽然他并不是完美的,他誉满天下同样也谤满天下,可这并不能抹杀他奠定中国封建王朝基础的功勋。而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通常是由他的对手来决定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竟然敢刺杀他的荆轲当然也在历史上扬名。尼采说过,慎重地选择你的朋友,更慎重地选择你的敌人,朋友可能影响你的成就,敌人会决定你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遇到一些人做出一些事,不要随便去和他理论生气,不是所有人都配当你的敌人。 刺客列传里,最成功的刺客要算曹沫了,曹沫挟持齐桓公,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逼齐桓公交出了侵占鲁国的土地,自己又全身而退。专诸虽然达到了自己目的,以鱼肠剑杀了吴王僚,可自己也丢了性命。接下来的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不仅没有完成任务,自己也丢了性命。而且秦王因为被荆轲行刺大怒,发兵攻燕,逼迫燕王喜杀了太子丹,为燕带来了祸患,但他们都是义薄云天、视死如归的死士,其悲剧结局可歌可泣,读来荡气回肠。我认为这其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位,是高渐离。 严格来说,高渐离并不是刺客列传里所描写的刺客之一,他是在荆轲刺秦王环节里出现的人物,只是一个陪衬荆轲的存在。太史公没有提到高渐离会什么武艺,与其他五位刺客将军、武士的身份相比,高渐离是一名乐师。在易水河 畔送别荆轲时,流传千古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高渐离为荆轲践行之作。似乎在这个时候,高渐离就已预见到荆轲悲剧的结局,并决定自己也踏上这个没有回头路的征途。这是何其悲壮的画面!他与荆轲的友情可见一斑!当秦始皇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时,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伺机接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反思范文
- 医院护理部流程规范手册
- 锂电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新建标准化厂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城镇燃气管道工程施工方案
- 慢性创面感染治疗新进展总结
- 矿山土地复垦与绿化提升方案
- 机械表面涂装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制造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
- 班主任教师家校沟通技巧培训材料
- 港口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维保应急抢修预案模板
- 五年级上册-劳动-全册课件
- 矿用卡车轮胎维护的危险源辨识及管控措施
- 某某银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实施细则
- 07887-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汇总
- 羽毛球基本功的学与练-教学实施报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 GB/T 879.1-2000弹性圆柱销直槽重型
- GB/T 670-1986化学试剂硝酸银
- GB/T 18915.2-2002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
- 202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