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问题的研究是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FDI 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作用已日益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随着 FDI 进入国民经济的大部分领域,FDI 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随着全球化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我国国内,如北京、广东、上海、福建等地也都纷纷发挥各自的地区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为更多地吸引外资做准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既需要对上海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也需要对其经济增长与FDI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更需要对 FDI 如何影响上海市经济增长加以系统研究,从而对上海市今后的引资政策调整给予一定的实证支持与帮助。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应用比较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对大量统计资料及纵断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与东道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传导机制,构造出本文的理论框架。然后,本文根据理论框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对各组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劳动力就业具有促进作用。最后,为上海市合理的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FDI,线性回归分析ABSTRACTTo do research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study. As the main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inflows, the effect of FDI on host countrys economy has received widely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volume of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s FDI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aspects of economics. Especially at the turn of 20th century and 21st century, with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fiercer not only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also inside our country where Beijing, Guangdong, Shanghai, Fujian and other places for instance, give play to their own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climate one after another to prepare for absorbing foreign capital more. Against this kind of background, for Shanghai, we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deeply the state of FDI, but als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FDI in Shanghai.Whats the more,we should study systematically how FDI influence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to give some empirical supports and help to the adjustment of the policy of absorbing foreign capital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the empirical studies, using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study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importing FDI in shanghai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correlative resear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based on comparing the various economic theories, we derived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FDI on economic growth and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The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 build econometrics models ,through Stat. analysis software EViews,we test effect of FDI on economic growth.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DI in Shanghai has played good role in economic growth,Ex-im trad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labour augmentation. Finally,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Economic growth, linear regression 目 录第1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2研究现状21.3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41.4本文的建设性工作5第2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62.1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概述62.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62.1.2 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82.2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112.2.1 经济增长的定义112.2.2 经济增长理论122.3 FDI 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作用的传导机制13第3章 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153.1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变动轨迹分析153.1.1上海FDI的总量和结构分析153.1.2上海FDI的投资方式分析203.1.3上海FDI的投资来源分析233.1.4上海FDI的投资方向分析263.2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313.3新生产空间上海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323.4 上海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五大特点34第4章 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384.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GDP影响的实证分析384.1.1 FDI与上海GDP因果关系的Granger检验384.1.2 FDI与上海GDP增长的时间序列模型404.1.3 FDI对上海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424.2 FDI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的影响444.2.1 FDI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444.2.2 FDI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464.3 FDI对上海劳动就业的影响474.4 FDI对上海技术进步的影响50第5章 上海进一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535.1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资环境535.2 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重塑引资新优势545.3 利用外资进一步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555.4 发展技术创新,扶持技术创新企业565.5 实行FDI创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鼓励跨国并构575.6继续鼓励在上海设立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注重人才发展58结论59致 谢61参考文献6265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美国经济学家戴尔w乔根森指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根源是投资,同时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依赖于投资,特别是当经济处于超高速发展时期,投资尤其是具有决定性的。美日两国战后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将刺激和鼓励资本形成摆在首位的政策是有效的戴尔W乔根森.生产率1卷,李京文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现实体现和物质依托,已然成为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从1993年起,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的东道国,一直处于世界最重要的五大东道国之一,并且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多数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目前FDI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吸收外资的规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上海吸收合同外资138.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18.3%,实际到位金额68.5亿美元,增长4.7%。上海从2000年以来连续6年吸收外资创出最高历史记录,也连续4年吸收合同外资超过100亿美元。2005年新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38家、25家和30家。至年末,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4家,投资性公司130家,外资研发中心170家,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20个。大规模的吸收外资有力的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加快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国内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 FDI 对中国经济整体的讨论之上,而具体到 FDI 在某一地区的表现及它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等问题,全面的和系统的实证学评价还不是很多,近几年对上海地区的专门研究也比较少。我们既需要对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状况进行分析,也需要对其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更需要对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该市经济增长加以研究,从而对上海市今后的引资政策调整给予一定的实证支持与帮助。进而有利于我们在进入世贸组织的条件及背景下,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及时调整上海吸引外国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制定更加积极合理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以促进上海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1.2 研究现状 尽管理论上认为 FDI 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但从实证研究看,由于研究方法和使用计量模型的不同,以及可获得数据的限制,使实证结果存在很大的争议。关于 FDI 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概括讲,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即关于 FDI 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以及探讨 FDI 对一国经济起着怎样的影响;第二个层面,进一步深入考察 FDI 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内在传导机制以及具体考察 FDI 对经济增长的分类影响,并提出一些更具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以下本文从这两个层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 FDI 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 1关于 FDI 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实证检验:FDI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方面 FDI 可以通过资本积累、外溢效应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对国外投资者吸引力,使 FDI 的流入成为可能,因此,那些与东道国经济增长有关的因素会对 FDI 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促进 FDI 的大量流入。Cardoso and Fishlow(1989)和 Elias(1990)对拉丁美洲的研究表明:FDI 的大量流入与东道国优惠的宏观政策变量相关,重新强调了发展市场导向型经济,认为经济增长是 FDI 流入的原因。De Mello(1996)检验了拉丁美洲五个国家(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和哥伦比亚)1970-1991 年间 FDI 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 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取决于东道国的贸易制度,包括进口替代或是出口促进,同样还取决于开放经济性质和东道国政策。对巴西的研究表明,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发生在 FDI 之前是 FDI 流入的原因;而对智利的检验表明,尽管资本积累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确定,但 FDI 却是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说明 FDI 正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Kholdy(1995)选择了五个 FDI 大量流入的国家(墨西哥,巴西,智利,新加坡和赞比亚),对早期讨论的 FDI 可以提高东道国企业生产效率的假设进行了检验。葛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FDI 并不是东道国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相反东道国高生产率和现存的要素禀赋却是吸引 FDI 大量流入的原因。沈坤荣,耿强(2001)运用中国 1987-1998 年 29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有关数据,运用葛兰杰因果检验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 FDI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示 FDI 的增长率在 Granger 意义上构成经济增长率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而桑秀国(2002)对中国 1983-2000 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 FDI 与 GDP 之间的因果关系,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虽然 FDI 与中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FDI 对中国 GDP 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还不是中国 GDP 增长的原因。 2. FDI 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外溢效应被认为是 FDI 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机制(De Mello,1997)。FDI 外溢效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测定外溢的效果,即研究在某一东道国境内外国投资企业是否对东道国企业产生了外溢。这种关于测度的研究结论有两类,一类研究认为 FDI 对东道国企业有比较显著的外溢效应。如 Kokko et al. (1996)对乌拉圭的研究,Blomstrom & Sjoholm (1999)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Liu, Siler, Wang & Wei (2000)对英国的研究,沈坤荣(1999),何洁(2000),秦晓钟、胡志宝(1998)对中国的研究。但其它一些研究(Haddad & Harrison,1993; Aliken & Harrian,1999; Konings,2001; Zukwska-Gagelmann2002)得出的结论却不是如此乐观,他们认为外国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境内并没有产生理论上所认为的外溢,至少就测度的年份看来是如此。东道国企业在技术效率方面并没有从外国投资企业获益或是获益不多。 由于对 FDI 外溢效应测度的结论产生了分歧,激发了学者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外溢效果的各类因素,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是影响 FDI 外溢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仅当东道国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在一定范围内时,才存在正显著的外溢效应(Perez1997, Kokko1996),技术差距影响了外溢的程度,并且东道国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也起到关键的作用,东道国企业的“追赶”能力依赖于其技术竞争能力(Wang & Blomstrom1992,Cantwell1995)。产业集中度是影响 FDI 外溢效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产业的高集中度有利于 FDI 的技术外溢(Thompson2002)。FDI 的不同类型也会影响外溢的效果,市场导向的 FDI 可以通过加速竞争对东道国企业产生外溢,而出口导向的 FDI 采用“大进大出”的模式,生产链当地化水平较低,不利于技术外溢(Li, Liu & Parker2001)。张建华、欧阳轶雯(2003)运用计量模型对广东省 1997-1999 年 39 个行业和 21 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 FDI 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城市的经济技术水平和政策因素强烈影响FDI 的外溢效果。萧政、沈艳(2002)对中国和其他 23 个发展中国家总量时间序列资料分析得出:除经济因素外,稳定可靠的组织机构和城市化的发展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王成歧等人(2002)在运用计量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关系的诸因素后,得出东道国的各方面状况,尤其是各种经济政策因素,会影响对 FDI 外溢效应的吸收能力。此外,东道国当地经济发展特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及当地人口数都会对 FDI 的外溢效果产生影响(王志鹏、李子奈 2003)。随着 FDI 在中国投资的增加,关于 FDI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讨论越来越多,FDI 的外溢效应成为东道国衡量外资质量的重要标志。我国引资政策要适应我国变动的经济局势,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 FDI 通过其外溢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1.3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定量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量统计资料及纵断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首先从 FDI 的结构分析入手,对上海市 FDI 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做整体性分析;之后,选择表征经济增长的各指标为研究切入点,分别讨论 FDI 的相关指标对它们的实际作用,旨在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对 FDI 与上海经济增长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把握。最后对上海市进一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重点阐释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及文章的建设性工作。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引资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两个理论研究领域的研究情况。第三章主要利用上海市历年统计资料中的时间序列数据整理制表,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了全面系统地描述。第四章在深入了解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后,以前述研究为支撑,重点分析了上海 FDI 对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本章首先从二者的关系入手,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得出它们的因果关系,进而分别从表征经济增长的各相关方面(如 GDP、进出口贸易、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对上海市 FDI 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与检验。第五章为文章的政策建议部分。在前几章的实证研究成果之上,针对目前上海市 FDI 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的引资政策作适当的策略探讨。1.4 本文的建设性工作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建设性工作是:第一,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全面系统性地描述,发现了近年来上海市 FDI 的新特点;第二,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上海市 FDI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证明了1981 年到 2004 年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促进了上海市的经济增长,但上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吸引更多 FDI 的主要原因;第三,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计量经济学中的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全面地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和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指标的关系进行回归估计,系统地分析出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经济效果;第四,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为今后上海进一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出建议。 第2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2.1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概述2.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国际投资即国际间发生的投资行为,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国际证券投资和国外贷款等形式的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则是指以取得和拥有国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特征,以获得利润和其他利益为目的的投资。我国把吸收利用的国际直接投资称之为外商直接投资,而不称为外国直接投资。这是因为,我国吸收利用的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来源于一些国家,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与祖国内地之间的投资关系,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几个相对独立的投资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之间的国家间投资关系。由此,本文中“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外商”,既包括外国投资者,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为FDI,它与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一起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三种重要形式。20世纪中期美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均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FDI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此背景下美国成为最早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统计的国家之一。美国商务部分别在1937年和1950年对流入和流出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了统计,并且在统计中,根据“控制权”来确定一个企业是否属于外资(国)企业,只有当外国企业对美国企业拥有控制权才被定义为外商直接投资。这是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最早定义,当然带有浓重的以美国为中心的思想。 现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化,我们通常使用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义是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所制定的。OECD的定义为,“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投资者所在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企业(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活动。”其中的“持久利益”含义为“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关系,直接投资者对企业的管理有重大影响“。( OECD, 1996 ) 。OECD还建议直接投资企业应被定义为股份有限企业或无限企业,其中外国投资者拥有股份有限企业10%或更多普通股,或投票权,或在无限企业拥有与之等价的权力;该定义并不要求外国投资者拥有绝对的“控制权“(OECD, 1996 ) 。 根据IMF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由一个居住在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对居住在另一个经济体的实体(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子公司或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管理控制的投资,这种直接外资涉及到一种长期关系,这一关系是对一个投资者在某个外国的持久利益的反映。” 可见跨国公司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1973年发表的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对跨国公司的定义为:“本草案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营所有制企业,不论这类企业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行,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策略;该企业中的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在几种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义中,都对“持久利益”进行了强调,并不一定要有“控制权”,所以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因此在实际的统计中,外商直接投资一般包括投资者及其子公司进行的投资和投资收入的再投资等。同时将10%的股权作为对企业控制的起点,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中有10%或以上来自外国投资者,则该企业就是外资企业。10%比例要求比我国的要求要低。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全部资本中25%或以上来自外商(包括港澳台)投资者,该企业就被称为外商投资企业。我国一般将外商投资企业划分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合作开发等四类,从1995年开始又增加一个种类: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前三类企业称为“三资企业”,当然现在有五种形式,但由于习惯在我国的统计中仍然沿用“三资企业”这个名称来代表外资企业 康君,赵喜仓.中国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1.2 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又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借贷不同。国际贸易进口的是商品和劳务,国际借贷进口的是当前消费,而国际直接投资引进的除资金外,还包括机器、半成品、技术与管理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否定了这一前提,认为不完全竞争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前提条件对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展开了研究。不完全竞争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商标专利、价格规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偏离生产要素自由公平的市场运行结构。由于引起市场不完全竞争因素的复杂性,西方学者按照不同的思路对国际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多种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根据这些理论各自的分析方法或理论依据,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垄断优势理论、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结合的理论、以交易费用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内部化理论以及比较优势、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为基础的综合理论1。 上述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大多是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钱纳里(H.B.Chenery)和斯特劳斯(A.M. Strout)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资的一种模式,即“两缺口”模式,并被广泛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资需求的原因。 “两缺口”理论的基本模型为: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为依据,总需求等于消费(C)、投资(I)和出口(X)之和,总供给等于消费(C)、储蓄(S)和进口(M)之和,由此得到下列恒等是: C十I十X=C十S十M 上式简化为: I+X=S+M 可以变形为: I-S=M-X 在最后的式子中,左端表示投资与储蓄之差,右端表示进口与出口之差,该公式在宏观上反映了投资、储蓄、进口及出口之间的关系。在事前,投资、储蓄、进口和出口四个变量是独立变动的,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一般不可能正好相等,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做出调解,基于此,加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若投资大于储蓄,则说明国内出现储蓄缺口,此缺口要依靠右端的进口大于出口,即外汇的缺口来平衡,政府就必须实施减少投资、增加储蓄的政策。反之,若外汇缺口大于国内储蓄缺口,政府就必须实施减少进口、扩大出口的政策。这种调节是从缺口本身的修补来考虑的,如果从缺口之外开辟财源,利用外资,则一笔外资可以对两个缺口都产生影响。例如,一笔外资以机器设备的形式进入发展中国家,则它一方面是进口,但这总进口不许出口来抵补,它另一方面又是投资品,但这总投资品不许用储蓄来抵补。 “两缺口”模型在强调外资对于加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指出利用外资在填补两缺口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外资不仅可以增加一国的出口能力,有利于弥补外汇缺口,同时可以通过投资来增加一国的收入水平,在一定时期收入分配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相应的增加储蓄水平,填补储蓄缺口。 “两缺口”模式的意义在于说明了经济发展中利用外资和争取外援的必要性,但是国外资源只能暂时、局部的缓解国内储蓄不足和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此,两缺口的平衡最终有赖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造。而成功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可以起到既增强一国的生产和出口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又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库收入,提高国内储蓄能力的双重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利用外资或者依靠外国储蓄来发展经济或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两缺口”模型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流入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伍海华,朴明根.外资与经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此后,一些西方学者对“两缺口,模型作了修正,在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管理和企业家方面的缺口(称作“技术缺口“),以及政府税收缺口(称作“税收缺口”),从而将该模型扩展为“三缺口”模型与“四缺口”模型。 “三缺口”模型是由赫尔希曼提出的。他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管理和企业家的匾乏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约束,资本效率的发挥因此受到了限制。技术、管理和企业家的缺口总成为“技术缺口”,是指由于与国外相比,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无法吸收并有效的使用各种资源,从而影响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技术缺口仅仅依靠国内资源几乎是无法给予足够的弥补的,大多数还是需要从国外引进才能满足本国的发展的需要。另外,当存在技术缺口时,而发展中国家难以估计在自我研发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需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等一览以资源的转移来避免风险,获得一定的技术溢出效果。所以技术缺口只有通过主要以技术为载体的外国资本的流入作为替代,因为填补技术缺口的外资流入是不能通过国内储蓄全部或部分予以实现的。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缺口是外国资本大规模流入的重要需求动因。“四缺口”模型除了涉及到储蓄、外汇、技术等三个缺口之外,还探讨了政府税收的计划目标与实践税收之间的缺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目标,要靠政府的投资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与政府支出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弥补税收缺口,政府必须向外资企业的利润征税,通过征税、入股经营和财政参与等方式,为政府筹措公共资金。 无论是“三缺口”模型还是“四缺口”模型,都将“技术缺口”列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也都进一步指出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来弥补这一缺口的必要性。来看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己经出现了内外资的“双溢出”现象,国内资金过剩,同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国际贸易一直呈现顺差,而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仍然不断扩大,显然“两缺口”模型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汤文仙和韩福荣(2000)通过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实证研究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性分析之后,使用“两缺口”模型的改进模型一一“三缺口”模型,对中国利用外资的这种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在经济发展中技术和管理比资本和外汇更为重要,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缺口的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缺口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缺口。所以,技术缺口是目前大规模外资引入的真正动因汤文仙,韩福荣. 三缺口模型:对双缺口模型的修正对中国利用外资行为的合理解释.当代经济科学,2000,。2.2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2.2.1 经济增长的定义 经济增长是最古老的经济学议题之一。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其前提是物质产品的增加。可以说,自从有人类以来,经济增长就是学者们所关心的问题了。在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即实际社会总产值,实际国民(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人均产值与实际人均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是一国经济和社会设施不断发展与改善的物质基础,是一国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与提高的物质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81)对经济增长下了一个已被经济学家广泛接受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之上的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这个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和价格的变动,也就是指人均GDP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GDP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技术进步是第一位的。技术进步可以“进化”和“革命”两种方式出现。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和意识的相应调整。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适应于经济增长的需要,技术进步才能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某种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例如,在历史上私有产权的确立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的起点,只有在这种前提下,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具体生产因素才能发挥作用石景云.经济增长与波动.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2.2.2 经济增长理论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主要分为三类:早期的后凯恩斯增长理论,主要强调投资和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经典代表模型为哈罗德多马模型,但它未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这与现实不符;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经典代表模型为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研究开发、人力资本积累和外部性的作用,经典代表模型为罗默卢卡斯模型。1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是罗伯特索洛(R.M.Solow,1956)在一篇题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的论文中提出的,它的结论与后来卡斯和库普曼斯得出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基本一致,因此索洛模型被认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上”的起点。 索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从投资增长促进资本存量增长,再通过生产函数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它还在增长因素分析中,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但它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只有十分有限的描述。认为在资本收益率递减的假设前提下,长期经济增长只源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自然增长等外生因素,而外国直接投资只是增加了资本积累,因而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也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 因此,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涉及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问题,但一直把技术作为外生变量对待,使技术进步变得不可解释。这正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性。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又称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P.罗默(Paul M.Romer)、R.卢卡斯(Robert E.Lucas)等为代表。该理论虽然被称为一个理论,但并不象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有一个大家共同接受的基本理论模型。构成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各种模型之间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别,同时又包含一些有别于其他增长理论的共同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分析方法: (1)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由外部力量推动的。 (2)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3)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条件。 (4)国际间贸易、技术、资本、知识和人员流动对一国经济增长存在着重要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纳入经济增长过程,使技术进步成为内生变量。得出了通过技术进步的变化导致规模报酬递增,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的结论。从而使经济增长理论打破了 20 世纪 60年代以来的徘徊局面,焕发了生机,为各国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 R&D 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们研究外资如何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使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得到了全新的评价,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FDI 的流入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资本积累弥补“储蓄缺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使该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形成赶超效应的可能,使该国的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的道路。总之,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除了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缓解或解决外汇和储蓄双缺口问题、提高投资质量以及缓解东道国就业压力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使该国的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的道路伍海华,朴明根.外资与经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3 FDI 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作用的传导机制经济增长是受到众多变量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就业人数的增多,资本存量的增加和广义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个源泉,FDI 就是通过影响这些变量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从 FDI 的角度来说,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缺陷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通过被认为是外生变量的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增长产生,FDI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增长,成功推进 FDI 的政策效应是短暂的。而在长期内,在传统资本要素递减报酬的假设下,引资国的经济将收敛于稳定状态,就好像 FDI 从来没有发生过,对产出没有持续的影响,如果要 FDI 促进长期增长,必须通过持久的外部技术冲击。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增长的决定因素被认为是内生的,FDI被看作是资本存量,技术诀窍和相关技术的组合。因此,在理论上讲 FDI 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影响经济增长。新古典增长模型不能解释决定长期增长的技术进步是如何产生的,也就不能真正解决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外部性纳入到经济增长过程之中,不同类型外部性的存在阻止了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持续的下降。换句话说,外部性解决了促进长期增长所需要的非递减报酬率问题。随之有关FDI通过其外溢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实证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所谓溢出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在此意义上,资本将突破新古典理论边际收益递减的经典假设,产生不变甚至递增的收益,从而影响长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可以提高东道国的生产率并且认为是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催化剂。由于 FDI 潜在外部性效应大于 FDI 作为一种新的要素投入,因此,外溢效应被认为是 FD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机制。FDI 通过其外溢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微观层面上可以影响东道国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等;在宏观层面上可以影响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及东道国的对外贸易等方面,从而间接的推动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FDI 可以通过资本形成效应以及劳动投入效应从“量”上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也可以从“质”上来影响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等方面,从而提高生产率即广义的技术进步而间接的推动东道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早期关于 FDI 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尤其是有关流向发展中国家的 FDI 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钱纳里的“双缺口模型”,验证 FDI的流入是否能够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来弥补东道国的“资本缺口”,是东道国引资的基本理论。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内生增长理论已经成为研究 FDI 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主要理论。第3章 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3.1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变动轨迹分析3.1.1上海FDI的总量和结构分析 上海市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和国际证券投资等。在80年代里,后两种方式用的比较多。但到了90年代,由于偿债的压力,上海的对外借贷开始减少,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则稳步上升。93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外商直接投资占到73.01。94年则达到81。97年、98年分别为75.78和75.54。截至到2001年底,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累计外资比重为61.52(见表3-1)。另外,外商直接投资于所有权投资,其对被投资方的实际影响要比间接投资大的多,因而从量和质上讲外商直接投资都很值得我们研究。表3-1 上海市历年利用外资总量和结构年份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总计(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比例()金额总计(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比例()19510.100.101000.100.1010019800.340.038.820.1519810.470.0612.770.180.0316.6719820.760.1722.370.140.0321.4319831.130.4741.590.160.1168.7519842.751.9570.910.420.2866.6719854.103.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实务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5年护士执业考试临床问题解决试题及答案
- 多维度备考2025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的全新试题与答案
- 护理学复习全攻略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教材的编写规范试题及答案
- 执业护士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提炼
- 关注细节的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考试的复习认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士执业考试案例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采煤机司机技能比赛理论考试题库(共400题含答案)
- 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十四五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中学等五校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 2025-2030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研究报告
- 2024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天津2025年天津市面向昌都籍未就业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和医院签运营合同协议
- 2025-2030有机肥料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4年高考数学真题(北京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