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探讨.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探讨.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探讨.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探讨.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f a c t with th ed e vel o p m e nt opport 切 山 ty o fin t e gr at i ng d ir o u gh th ei ntem a t i o nal fi n a n c e , so me i nflu e n t i alt r al 拐 n a t i o nal b ank s pos i ti vel ytoc x p andb usi nes s abro ad 即d scai e . the fo re i gnb a nki n g al sod e vei o p s fast . the e n o n n o usm ar k etp 0 t e n t ialin c 肠 的 a m ake s fo re i gn b a 川 烧iando n e a n e r ano th erai decem ber l l th2 0 0 6 , c hi na a bol i s h e d th e l i 而tatio n tothe fo re i 助b a l止 s c u n n c y o perati o n inte n ” o f fi e l d and obje ctivet e 币to ry. t 五 。 sem e asures in di c a t e d c hi nadi sc h ar g edal l th e d ut ie s befo re b 盯acce sstowt o . w 七 雨llelnb 砂 the n e wfi n a n c e 一 peni n g era- exc ept t hat the e n try o f the fo re i 助 b a ll k s b 石 的 gsn e wvi gor fo r t h e b 助 面n g o f o urcount lyli t stil l m 欧e s th e fi n anc i aisystem袱urityo f our c o u n try re eei vethe pote ntial吐 ir e at . to m a k e sureo f th e h e a lth y d e v e l o p m e nto f o urfi nan c i aisy stem. th e s u perv i s i o n of fo re i gnb a ll ksisveryu n po比 川 t t b e con te nto f 此 te xtisdi vi d edi n t 0 fo urc h a p i e rsal to g e t h e r : c h a p t e r o nes u n l 。 a n zes b asi c kno w l e d geo f s u perv is i ono f the fo r e i gnb ank s . it in c l ude s th e meamn g and p r e se nifo rms o f fo r e i gnb az 止 , the principl e o f s u perv i s i o n 。 f fo r e i gnb 出 止 s and the di 月 乞 r e ncesbet w e e n fo re i gnb aj l k s and 甘 at i veb a l,k s. c h a p ter 七 刀 0te l l s the c o n c r e t econt e nto f s u perv i s i o no f th efo re i gn b 越 止 5 , incl u d i ngr n 习 比 k e t 即ces s , b usin e s s , the m ar k et侧t h d ra ws and s u perv i s i o n o f ri s k o f fo re i gnb aj l k . t i1 j s p artp ave s the w a y fo r th e fo l l o wingd i s c us s i o n . c hap t e r thre ete l l ss u pervi s i on o f the fo re i gn b 出 水 sino th e r count ri e s . t b e e x peri e nce 0 f su p ervl s i o n o f th e fo re i gnb ai 止 s i s al sosum!narized . c hap t erfourte l l sth ec 侧 rr e n t s i tu a t ion o f fo re i gn b an k inc h i n a . t 七 e nwe a n a 】 y z e so me q ue sti o nst h a t o urco untry e 心 stsw hi les u pe rv l s in g atprese ntand p ut fo 俐ar dso me s u g g e sti o nso f the s u pe 币s i o no f fo r e l , b an k s , b o p in g top l aya c c d 刁 访ro l e toth e com p l e ti o n o f the s u 沐rv i s i o n o f fo re i gnb ank s . k 即 w o rds :s u 伴rv i s i o nof fo re i g nb ank s , mar k e tacce s s , s u pervis i on o f b u s i nes s , s u perv l s i o n o f ri sko f fo re i gnb an k s . 南 开 大 学 学 位 论 文 电 子 版 授 权 使 用 协 议 ( 请将此协议书装订于论文首页) 论文 南开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己 通过论文答辩。 系本人在 本人系本作品的唯一作者 ( 第一作者),即著作权人。现本人同意将本作品收 录于 “ 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 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而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完全了 解 南开 大学图 书 馆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 管理办 法.同 意 南开大学图书馆在下述范围内免费使用本人作品的电子版: 本作品呈交当年,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 录检索、文摘浏览以 及论文全文部分 浏览服务 ( 论文前16页) 。 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于提交1 年后, 在校园网上允 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 注:本协议书对于 “ 非公开学位论文” 在保密期限过后同样适用。 院系所名称: 作者签名: 学号: 日期:年月日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护勺 夕庵 沙 年朔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 部 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 最长10年,可少于10年) 机密2 0 年 ( 最长2 0 年,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 论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电子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市场间的 联系日益紧密, 越来越多的银行走出国门, 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种趋势下,跨国金融机构之间的依赖度和替代性不断加深,其面临的风险 更趋于多样化,单个金融机构或市场的危机也更加容易波及到其他市场乃至蔓 延全球,引起局部甚至大范围的经济金融危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也就成为必然.这可 以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2 0 01年 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 ( wt o )和2 0 06 年 12月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中得到体现.从 1 9 79年日 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代表处为标志,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银行 业的国际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我国开设分支机构。 随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这都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产生很大的压力也对 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 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状况却不 容乐观.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研究,学习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 从而对外资银行实施更有效的监管。只有对外资银行实施更有效的监管, 才能 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和金融体制建设,增强我国金融业抗风险的能力,保障我 国金融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我 国金融业面临的 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要求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必须不断提高 监管能力以 规避金融风险。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 确实加强了 对外资金融机构 包括外资银行的监管, 这从2 0 00年新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 理条例中可以看出。在对外资银行监管方面我们已经作了很多的努力,这是 导 论 否意味着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已 经达到了完善的程度,我们是否需要加强某 些方面的努力以 更好的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 这些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 题。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结构安排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演绎推理、国际比较及总结的方法。作者尽 可能全面的掌握材料,尤其是各国的监管法律制度和监管实践。在此基础上, 对掌握的材料认真的进行分析总结,尽量理论联系实际.作者对世界各国对外 资银行监管的实践进行了横向比 较,而对于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则进行了 纵向分析,从而提出了改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建议。 在结构安排上,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逻辑安排上属于一般理论介绍 总结经验指导实际的架构。首先,提出了外资银行的概念以及外资银 行监管的一般内容;其次,分析世界各国外资银行监管的经验并进行了总结; 最后,分析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现状,在参考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 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建议。具体来说: 第一部分由导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组成,本部分是外资银行监管问题的提 出也是对外资银行监管内容的阐述。导论部分通过对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的阐 述,从而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分为三节,首先提出了外资银行的 含义并指出了外资银行的存在形式:接着指出了国际上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的一 般原则;最后说明了对外资银行监管与对本国银行监管的不同。第二章分为四 节,主要从市场准入管理、业务经营管理、保护性监管措施和市场退出管理四 个方面论述了东道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措施。 第二部分由第三章构成, 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世界各国对于外资银行监管的 实际经验。本部分主要分为七节,首先分析了美、英、德、日、新加坡和香港 地区对于外资银行的监管实际,最后对这些监管实际进行了经验总结。 第三部分由第四章构成, 本部分主要分为五节,首先指出了外资银行在我 国的发展现状,接着道出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现状,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结论。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金融监管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所谓的金融监管 是指中央银行或者其它的金融监管机构为了保障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根据金融 法律、法规,对整个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总和。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国 际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一体化和国际金融自由 化逐渐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两大 趋势,在一体化和自由 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银行走出国门 在世界各地开展 业务。同时,世界金融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 稳定,东道国日益加强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第一节 外资银行的概念及组织形式 1 . 11 外资银行的概念 所谓外资银行是指进入东道国境内 经营的外国银行, 。 外资银行有广义和狭 义两种定义。广义的外资银行不仅包括独资银行即子银行,还包括分行、合资 银行以及代表处;狭义的外资银行仅指子银行. 为了有利于本文论题的展开,在本文中采用的是广义的外资银行定义。虽 然狭义的外资银行定义有着自身统计上的需求和便利,但在监管方面,必须将 外资银行的定义推广。 在于2 0 00年新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 理条例中,也将外资银行的定义规定为外资银行包括:1家外国银行单独出 资或者 1 家外国银行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 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 外国银行代表处。 1 . 1 . 2 外资银行的组织形式 外资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有多种形式,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 , 陈蜀春, 我国 外资银行监管的比 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2 002 年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东道国的法律规定予以选择。1983年5 月巴 塞尔委员会公布的 巴塞尔条约修 订本:银行海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将银行的海外机构主要分为三类,即分行、 子银行、合资或联营银行。此外,代表处也是外资银行海外拓展的重要形式。 1 . 1 . 21 外国银行分行( b ran c 句 外国 银行分行是外国银行在东道国开设的一种营业性分支机构,它不具有 东道国的法人资格,是母行的组成部分,受母行的直接控制,可以经营东道国 法律允许的一切银行业务,是外资银行最喜欢选用的形式.但由于分行被母行 控制太深,使东道国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所以 很多国家对待外资银行分 行的态度是较为严格的,表现为以 下两种情况:一是禁止分行的进入,如加拿 大、澳大利亚、荷兰等。一是允许外资银行以分行的形式进入,但对进入的条 件和进入后的业务范围规定了相对严格的限制。如美国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 革法对外资银行分行的业务范围规定了限制。 , . , . 2 . 2 子行或银行子公司 ( b a j l k s ubs i di ary) 外国银行的子公司是根据东道国法律注册成立,具有东道国的法人资格, 独立于母行的经济实体。 母行通过直接或间接拥有一定股权比 例或以 其他方式 对子公司进行控制。银行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它既可以是新设立的机 构, 也可以是对东道国现存银行进行兼并后设立的机构. 子行是东道国的法人, 在东道国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因此,东道国完全可以将其纳入本 国法制的调控范围,可以采用适用本国其他银行的手段来确保子行经营的安全 性。从这个角度看,子行是最便于东道国监管的外资银行形式。 1 . 1 . 2 . 3 合资或联营银行 口 。 intven 奴 叮 e c o nso niuln) 合资或联营银行一般是指由东道国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注册 成立的银行。合资银行在公司普通法上属于东道国的法人企业,具有东道国独 立的法人资格。绝大部分允许外资银行进入的国家基本上都允许合资银行的进 入。 但多数国家对外方在合资银行中的持股比例进行了限制。合资银行有利于 中小规模的银行通过参股打入国际金融市场,而且合资银行的股东可以通过互 相提供业务机会和便利而使双方受益。 但由于它是合资银行,使得它难以与中 央银行的关系密切, 在它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支 持。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1 . 1 . 2 . 4 外国银行代表处 ( r e p re se n ta t i v e o ffi c e) 外国银行代表处是负责业务联络、收集资讯和进行业务咨询的外国银行分 支机构,它既不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也不能从事信用证、汇票等业务,其 业务与职能极其有限,一般而言,代表处只是外资银行进军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前奏,对东道国的金融市场不具有实质影响.因此,各国银行监管机构在进行 银行实际统计时,一般不把代表处计算在内 ( 在我国,外国银行代表处是计算 在外资银行定义内的) 。 第二节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原则 各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原则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金融业发展战略、本国金 融业现状、本国的法律制度、文化背景、引进外资银行的目 的要求以 及外资银 行的经营特点。因各国的国情不同,所采取的监管政策也就不同。这些政策所 体现的原则可归结为公共利益原则、 互惠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和单方优惠原则。 1 . 2 . 1 公共利益原则 公共利益原则是弹性最大的法律原则,它既可以给予外资银行最严厉的限 制,也可以 采取放任的态度。而以保护、培育本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使其免 受外来的干扰和控制为出发点,对外资银行施以限制性的监管,则是大多数国 家或地区监管政策对此原则的不同程度的反映。 东道国适用公共利益原则是取决于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的,国家主权 完整是东道国最为重视的因素。这方面的极限做法就是完全禁止外资银行的进 入, 即采取绝对保护主义政策, 例如葡萄牙 1 9 75年国内银行体系实现国有化以 后,制定新的银行法, 禁止外资银行参与本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 禁止 外资银行在葡萄牙开设分行。经济方面的因素是东道国最为经常考虑的因素, 也是在外资银行批准方面回旋余地较大的政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其银行 业不发达,竞争力弱,对外开放程度低等因素,往往就以“ 公共利益原则”为 由用行政手段有效地限制外资银行的发展,使其与本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 发展战略相适应。 从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看,绝对排斥外资银行的国家越来越少,特别是 服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务贸易总协定实施后,各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障碍大大减少。大多数国家调 整其政策, 趋于采取灵活的有限度的保护主义做法,或者可以 说是一种以 保护 主义为主,揉合其他一些政策内容为辅的政策,即准许外资银行进入本国的同 时,又在进入条件、业务范围和监管等方面加以限制,以此保护本国金融业. 如加拿大政府为保护本国的金融业,实施了 如下的保护:( 1) 外资银行只能以 设立附属公司的形式开展业务;( 2) 限制外资银行附属机构的业务量,每一家 附属机构拥有的国内资产不得超过其法定资本的20倍, 所有外资银行附属机构 持有的国内资产不得超过加拿大所有银行国内资产总额的 1 既;(3)外资银行 附属机构用外币负债支持的加拿大资产不能超过5 % ,以确保外资机构在本地资 金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地位而又不过分依赖海外的资金。 从长远观点看,东道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将继续适用公共利益原则,因为 它既体现了国家的主权,它的弹性条款也可以弥补法律难以及时反映实际情况 的不足。公共利益原则亦得到了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认同。该协定附件一第 2条规定,成员国基于 “ 谨慎原则”( 如保护存款人利益) ,得采取必要措施以 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另外,该协定还赋予了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即允许发 展中国家针对自 身的特殊需要,确定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国内政策目 标,发达国 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业务水平和竞争力,并优先提供发达国家的市场 信息,允许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提供行业补贴,允许发展中国家根据其经济 发展水平,适当开放行业和市场,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见,公共利益 原则将继续作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原则而发挥作用。 1 . 2 . 2 互惠原则 所谓互惠原则就是以 对等互利的政策和措施来对待进入本国经营的外资银 行,即只允许本国银行被准许进入的国家在本国设立外资银行;只允许外资银 行经营本国 银行在该国能 够经营的业务。 互惠原则的内容比 较复杂,被各国采 用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一种是严格对等.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数量、组织形式、业务经营等方面一 律采用严格的对等条件。 这是对互惠原则最狭义的理解。最典型的是巴 西中央 银行曾以 这种互惠为由 拒绝美国在巴西开设新的分行。又如, 新加坡金融管理 局因欧洲共同 体财政部长于1 9 8 9 年通过一项指令,指责新加坡等26个国家和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地区在银行开业方面不实行对等原则,因此新加坡亦对欧共体成员国的银行来 新加坡开业采取对应行动。 另一种是基本对等。 即只要他国允许本国的银行在其境内开设分支机构( 不 管是分行、 子行还是合资银行) , 则该国的银行也可以被允许进入本国市场, 至 于外资银行进入的组织形式、数量等并不作对等的限制。 例如 瑞士银行法 规定, 在瑞士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母国, 必须对瑞士的银行提供互惠原则, 同时瑞士允许那些禁止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国家的外资银行和本国银行一样经 营证券业务。 还有一种是非互惠原则.非互惠原则在实践中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具有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国家或地区,对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予优惠政策没有互惠要 求;( 2) 某些国家对待特定国家的银行进入不以这些银行的母国是否给予互惠 为前提,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银行进入时提供优惠政策并不以发展中国家 是否提供互惠为前提。 1 . 2 . 3 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是最开放、最少歧视的原则,它的关键是外资银行在东道国 和当地银行享有平等待遇。这在 服务贸易总协定(g a t s)中作为一项承担特 定的义务予以列明, 规定每一成员方应在其承担义务计划表所列的部门中,依 据表内所列的各种条件,给与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就影响 服务提供的所有规定来说,不应低于给予其本国相同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这 种待遇要求外资银行和当地银行在同一水平上竞争,东道国对外资银行实行与 本地银行一样的监管措施,以 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达到利用外资的最终 目 的。事实上,执行这种政策的国家是要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的。 例如,政治 社会稳定、 经济开放、金融体系发达、金融管理健全以 及外资能有发展余地和 发展潜力的经营前景。通常情况下采用这种原则的是一些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 位的国家和地区. 国民 待遇原则并不是无限制地任意开放,更不是无管理的自由经营. 在政 策实践过程中,有关国家通常将进入本国的外资银行的条件另作规定,而有别 于本国居民 在境内建立银行机构。在实践中,各国通常对外资银行规定了严格 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些条件一般是:申 请银行的资产状况、资本结构、经营历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史、管理素质、所在国家的管理水平以及对本国的银行可能带来的贡献等方面 以 确保高素质银行的进入,同时对外资银行实施经常性的监管。当然,外资银 行一旦获准进入,其所受到的管理则是与本国银行一致的。 1 . 2 . 4 单方优惠原则 单方优惠原则是指东道国给予境内的外资银行以单方面的优惠待遇,允许 其从事某些国内银行不能从事的业务或在其他方面给予优惠。东道国采用这种 原则一般是为了吸引外资银行的进入,利用外资发展本国金融业。通常发展中 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会采取这种政策. 在实际监管中,大多数国家并不是单纯采取上述监管原则的一种,而是根 据本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以一种原则为主,其他原则为辅,在这些监管原则 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适合本国金融发展需要的监管政策。 第三节 外资银行监管与本国银行监管的区别 外资银行无论在业务品种、组织形式还是资金来源方面,都与本国商业银 行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3 . 1 经营目 标的差异 本国商业银行的最大特点是高负债经营, 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 争取利润最大化, 因此监管的重点是保证银行的稳定性, 以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公平竞争和实现政府货币 政策为目 标. 对外资银行监管除以上各项外还要考虑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强本 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护对等互惠原则实施、平衡国际间收 支、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1 . 3 . 2 监管方式手段的差异 对本国 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监管都主要采用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除 了这些监管手段,国际联合监管也是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其主要 第一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 内容有 家风险 市场准入监管、资本充足率、流动性、 业务范围、存款保险制度、国 银行检查和保护性协调。 1 . 3 . 3 监管机构的差异 本国商业银行的监管主体一般是本国的中央银行或相似的金融监管机构。 外资银行的监管机构分为东道国监管主体和母国监管主体两部分,在全球范围 内还有外资银行监管的协调机构等。 13 . 4 监管效果的差异 由于本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对国内的商业银行实施强制性的监管,监管 的效果比较明显;而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缺乏强制性和权威性,监管带有很大的 局限性。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外资银行一般都会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秩序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 响.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维护本国金融秩序的稳定,东道国均需对外资 银行实施监管.东道国 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是一国国 家主权的体现,它对外资银 行实施的监管措施与手段体现了东道国对外资银行的政策和原则,其具体监管 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 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 市场准入监管是指东道国对外资银行进入本国市场所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其目的是避免金融业过度竞争、 防止外国金融势力对本国金融业的控制和冲击, 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市场准入监管是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第一步,最能反映 一国对外资银行的基本态度。 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 1 . 1 准入形式 外资银行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进入东道国,直接关系到其在东道国的法律地 位、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范围以 及接受何种监管等。如前所述,外资银行准入 的组织形式一般有四 种:分行、子行、合资或联营银行以 及代表处。分行、子 行和合资银行作为外资银行的实质进入形式,是各国外资银行法律准入监管的 重点。外资银行的代表处仅仅发挥联络作用,不从事任何营利活动,不会影响 东道国的金融秩序。因此,凡是开放了 银行业市场的国家,不论其开放程度如 何,都没有对这种组织形式进行限制。 合资或联营银行一般是指由东道国金融机构与外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注册 成立的 银行。 合资银行在公司普通法上属于东道国的法人企业,具有东道国独 立的法人资格。绝大部分允许外资银行进入的国家基本上都允许合资银行的进 入。但多数国家对外方在合资银行中的持股比例进行了限制。 如澳大利亚和加 拿大法律规定外国银行在合资 银行中 所占的 股权比 例不超过1 服。 分行是外国银行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它只是母行的一个组成部分,受母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行控制,不具有东道国的法人资格。 分行它可以经营东道国法律允许的一切银 行业务,是外资银行最喜欢选用的形式。但由于分行被母行控制太深,使东道 国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 所以 很多国家对待外资银行分行的态度是较为严 格的。 子行是东道国的法人,东道国完全可以将其纳入本国法律调控的范围内, 可以 采用适合本国其他银行的手段.因此,子行是最便于东道国监管的组织形 式。虽然母国的实力及安全状况对子行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小于其他形 式,因而这种组织形式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 各国法律在组织形式上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做法:( 1) 允许外资银行以任何 一种形式进入,实行此种政策的主要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但这些国家根据不 同组织形式的特点,在业务范围等方面制定了一些差别性的限制;(2)允许外 资银行以 任何一种形式进入,但明确鼓励外资银行以某种形式进入,如我国香 港地区鼓励外资银行以分行的形式进入;( 3) 只允许外资银行以某种规定的形 式进入。 不同国家一般根据本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组织形式的特点来 规定适合本国的外资银行准入形式。目前,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 有分行、子行、合资银行和代表处,其中以分行为主。 2 . 1 . 2 进入条件 外资银行准入条件不仅是各国限制外资银行进入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各国 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准入条件一般包括以下 几种: 第一 最低注册资本金或总资产的要求。 设定这一条件的一个目的是阻止缺 乏竞争力的小银行进入:另一个目 的是强制外资银行将一定数额的资产保持在 东道国 境内。多数国 家对此条件做出了明 确的规定, 如英国 法律规定外资银行 在英国 经营业务的最低资本要求为5 00万英镑以上的实缴资本,并应当有与维 持业务量相适应的净资产、准备金和资金来源。 第二 母行的经营状况要求。 包括外资银行母行的总资本, 在国际银行业中 的地位及过去的经营记录,该条件是对外资银行母行综合素质的要求。 第三 经营年限要求。 该条件要求外资银行具有一定的经营时间, 或在东道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国必须设立有其他形式的机构,该条件的设计目 的在于保证外资银行有必要的 经营经验。 第四 守法条件。 要求外资银行在进入时遵守当地的法律、 法规并接受监管, 从当前外资银行准入考虑的重点来看,经济的需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 是看外资银行能否按照东道国的要求和法律进行法制化运营。因此,法制条件 的要求自 然成为现代银行准入必备要求之一。 第五 管理人员要求。 各国都要求外资银行进入必须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的管理人员,有些国家对外资银行的管理人员还规定了特别的要求,如英国法 律规定外资银行的高级经理人员中必须有 1 人具有在伦敦金融市场工作过的经 历。 第六 母行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根据国际上对外资银行监管权限的划分, 母国应对该国的外资银行监管负主要的监管责任,东道国负当地监管责任。因 此,母国金融当局能否对该国的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监管便成为东道国在对外资 银行的进入申 请进行审批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巴塞尔协议 明确规定: 如果外 资银行没受到其母国金融监管当局充分有效的监管,东道国应限制或禁止其进 入本国市场,巴塞尔协议还要求总行开具保函,保证对子行提供备用信贷。 第二节 业务经营监管 求, 2 . 2 . 业务经营监管是外资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根据自 身的目的和要 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一系列的监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量和地域的限制 为了避免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过大,保护本国银行业的利 益,并以次来消除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在某些领域的剧烈竞争,一般东道国都 会对外资银行营业网点进行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既包括对开设分支机构数量 的限制,也包括对营业地域的限制。 首先,对外资银行在东道国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进行限制.有的国家直接 对数量限额做出规定,而有的国家则通过设置种种障碍限制外资银行增设分支 机构。例如,泰国只允许每家外资银行在泰国设立一家分行;而爱尔兰法律规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定, 外国银行只有在第一个分支机构开业7 年后, 才允许设立第二个分支机构。 其次,限制外资银行的营业地域。有的国家只允许外资银行在其首都等大 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有的国家则只允许外资银行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例如, 我国台湾地区1 9 86年以前将外资银行设立的地域仅限于台北和高雄, 且 只限设一家。对外资银行经营范围进行限制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也不是绝对 的,如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法律对外资银行经营范围没有任何限制。 2 . 22 业务种类的限制 许多国家或地区对外资银行在其境内所能从事的业务均有一定程度的范围 和参与程度的限制,限制的程度取决于东道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程度、金融管制 的完善程度等。这方面的限制主要有: 第一 对居民业务和本币业务的限制。为限制外资银行对当地业务的参与, 迫使外资银行使用成本较高的资金来源,削弱其竞争优势,鼓励外资银行从境 外调入资金,以避免本国货币政策受到冲击,各国对外资银行的本币业务和居 . 民 业务都做了 不同程度的限制. 第二 对本国 银行不能从事的业务, 各国一般也禁止外资银行从事。 如在实 行金融分业经营制度的国家, 禁止商业银行进行包销股票等一些投资银行业务。 2 . 2 . 3 资本市场并购管理 资本市场并购管理是东道国为了确保本国银行业安全和金融主权而对外资 银行的并购活动及外国持有的股权份额作出限制。如在美国,禁止外资银行吞 并、购买美国的非银行公司和企业,外国银行在购买美国银行5 %-25% 股份前, 必须获得美联储的批准。 此外, 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经营活动的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对外资银行存款准备金的要求以 及利率的要求等。为了 确保银行的经营活 动没有超出监管的范围以及确保外资银行的稳健经营,各国主管当局对外资银 行进行必要的审核检查,要求外资银行及时报送各种报表,以便掌握银行资产 负债的情况,以及有关经营管理的数据,并及时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第三节 保护性监管措施 为了避免外资银行在本国 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或面临更大风险以 至引起不 良反应,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要求外资银行进行预防性、保护性的金融监管措 施, 一 般包括资 本充 足率 ( c 即 i tala de q uacy ) 管理、 资 产 流动 性要 求、 单一 贷 款规则、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等内容. 2 . 3 . 1 资本充足率管理 资 本充 足性也 称资 本充 足 条 件(cap i 回adeq 姗y r e q u irem e ni) , 是指 银行 资本应保持既能经受坏帐损失的风险,又能正常稳健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确 保银行的稳健经营,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规定了一定的资本 充足性条件的衡量标准, 各国一般都要求外资银行的资本/ 资产、 资本/ 风险资产 比 例达到一定的比值,大多数国 家要求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至少达到 巴 塞尔 协议的要求。 但有些国家从谨慎角度出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英国要求外 资 银 行 核 心 资 本 (c orec 叩 1 园 ) 2 的 充 足 率 最 低 达 到6 % ,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为8 % 左 右 , 对总资本要求一般达到12%-巧 %。 2 . 3 . 2 资产流动性监管 要使商业银行能随时可以满足客户提取存款或要求提供贷款的需要,必须 明确规定银行的一部分资产要具有流动性,即银行必须按规定的比率保持一部 分现金和随时可在市场上变成现金的资产。否则,银行就有可能发生资金周转 不灵的危险,甚至会因此而陷入破产清理的境地.因此,对银行的流动性管制 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各国对流动性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 国家以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或流动资产与总存款不得低于一定比例加以限制, 如日 本规定, 外资 银行流动资 产不得低于其总存款的3 0 % ,1 年以 上的中长期 贷款的40% 必须由其中长期存款和负债作保证;有些国家以外资银行负债的期 限和周转速度来限制资产的期限结构,如瑞士、德国、荷兰等国:有些国家把 外资银行的短期存款业务从长期银行业务中分开单独管制,如法国规定任何银 行的流动性资 产( 即现金、 3 个月以内的 银行同 业存款、 可贴现的票据和.可出 售 即一级资本,包括资本及公开准备金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的 证 券 ) 在 任 何 时 候 都 不 得 低于 该 行短 期负 债 ( 即 期 的 和3 个月以 内 到期的 负 债 ) 的6 0 %。 2 . 33 对单一贷款的监管 对单一贷款的监管是指银行对一个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贷款银行资本的某 一比例, 其实质是防治银行贷款风险过于集中,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对个别 贷款者的贷款过于集中,常常是世界上大多数银行倒闭的原因,因此也成为各 国金融监管当对银行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国对单一贷款集中的限制程 度有不同的规定,同一国家对不同性质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但是对银行发放单一巨额贷款实施限制以分散银行风险的目的是一致的。如美 国规定,商业银行对任何单一客户的贷款不得超过该行资本的1 5 %,但在有足 价适销的抵押品作担保的 情况下,该比 例限制可放宽至25%;德国规定, 任何 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超过该行资本的 1 8 %,应立即向金融监管当局报告,任 何一笔单一贷款最多不得超过该银行资本的7. 5 %。 2 . 3 . 4 最后贷款人措施 如果一个银行出现暂时资金周转困难时,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有 责任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向该银行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它渡过难关,并以 此来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不同国家的最后贷款人措施是不同的.在许多发达国家,外资银行有权利 使用东道国中央银行的贴现窗口,如德国,中央银行通过清算合作银行执行最 后贷款人的职能,清算合作银行可以给任何在德国取得营业执照的银行提供信 贷援助。但有些国家规定,外资银行无权利用东道国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便利。 在出现更紧急情况时,东道国当局常常要求外资银行的母国当局给以合作和出 面支持,以便共同作为最后贷款人,帮助银行渡过资金周转难关。 2 . 3 . 5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利益, 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 70年代 以 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起适合本国情况的不同模式的存款保险制度,而且 第二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内容 纷纷要求外资银行参与。以英国为例,如果某一外资银行在其本国没有受到健 全银行业的管制,其没有任何基金来保护其存款,则该外资银行应将其吸收的 英镑存款的0. 01% 捐给英国的存款保护基金,最少为2500 英镑,最高为30万 英镑。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事后补救措施, 起到了安定人心、减少挤兑、从而 减少银行倒闭和稳定金融体系的积极作用。 第四节 市场退出管理 市场退出管理是外资银行审慎性监管中的重要一环, 它意味着外资银行“ 不 能想走就走” 。 各国在实际监管中都持审慎监管的态度, 一般是根据日常监管中 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在英国,当外资银行出现一 般性不审慎行为时,监管当局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限期加以改正;当问题比 较 严重时,采取诸如限制或停止其原有业务、限制或停止支付红利、禁止其资产 的转让与出售等;当问题极为严重时,实施强制性接管措施,或通过与母行、 母国协调开展紧急援救,或促成有一实力的金融机构对其进行兼并、收购等。 只有在所有努力都无法奏效时,监管当局才对其采取退出和关闭政策。 第三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总结 第三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总结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发展程度,金融业的总体发 展战略以及引进外资银行的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 外资银行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监管措施。以 下着重讨论几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资银 行的政策和监管特色,从而为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一节 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美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原来主要是根据 1 9 78年的 国际银行法 来执行的。 由 于该法中“ 不 追索条 款” ( 铂thoutr e c o urse ) 的 存在, 使己 存在的 跨州分 行可 免受新法规的约束, 所以 外资银行的发展仍然迅速。 据1 992 年 联邦储备公报 报道, 1 991 年底己有3 00多家外资银行在美开展业务, 其持有的资产超过了8000 亿美元。 与此形成对照的 是, 美国 银行在国际银行资产份额中的比 重却由1983 年的27.2 %下降到 1 9 89年的 14. 1 %。面对外资银行对美国国内银行造成的巨大 威胁。 面对这种威胁, 美国国会于1 991 年通过了 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法 和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 两部法律来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加强对外资 银行监管法规定给予外资银行以互惠的国民待遇原则,外资银行在美国的活 动将受到进一步限制,互惠的国民待遇原则的确立,使美国管制当局有权拒绝 那些对美国银行不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国家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美国经营的申 请,而且己经在美国经营的机构在获得美国管制当局批准之前不能在美国开展 任何新业务或在新地区开展业务。 而所谓“ 新业务” , 甚至包括一些诸如消费者 抵押放款或投资咨询服务等原来不需要管制当局批准就可进行的业务.这些无 疑显示出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政策的日 益严厉。该法的实施,使外资银行在美 国受到更多的监管限制, 它只要违反了任何法律( 不只是银行业法律) , 该外资 银行就可能被终止活动。这个标准比适用本国银行更严格,从而偏离了国民待 遇原则。 当前,美国对外资 银行的监管目 标是:控制外资银行在全国的信贷规模和 信贷结构,把对外资银行在本国境内的金融活动的管理作为宏观控制的一个重 第三章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总结 要部分, 建立一个待遇平等的金融管理制度,让外资银行和本国银行一样,承 担同样的义务和责任,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控制外资银行在美国国内的风 险经营,力求消除由 于外资银行活动给本国国内金融造成的不稳定因素,维护 金融活动的正常秩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 标, 美国对外资银行实行了一些监管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3 . 1 . 1 开业管理 19 91年12月 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法 实 施后, 该法案要求在美设立分行、 代理行、商业贷款公司或代表处须经联储批准。与此同时,与外资银行直接经 营相关的双轨银行体制也消失了。因为根据新法案,州自主批准被取消。新法 案还责成联储、财政部和司法部共同审查欲进入美国市场的外资银行。检查内 容包括:资本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